當前位置:首頁 » 分紅知識 » 螞蟻集團股票流通盤多大
擴展閱讀
買格力還是茅台股票代碼 2025-08-18 22:38:18

螞蟻集團股票流通盤多大

發布時間: 2022-06-08 01:55:53

1. 股票的流通盤怎麼區分大小多大算大多小算小

你好,流通盤的大小的區分:
1、打開個股的K線走勢後,在下方有各個指標,也有F10,在F10的旁邊有個基本資料,而這個基本資料里應當是對於你的問題是個很好的回答
2、提示:在下方的各個指標一欄里有多個選項,你可以多看看,如:權息等!
3、你也可以直接進入滬盤的個股欄,這里在左上方有報價、財務、統計三項。你選擇財務一項也可以看到他的流通盤、公積金、總股本等等。
一般以流通股數來區分:
5000萬股以下為小盤股
5000-10000為中盤股
10000以上為大盤股
如在50000以上又稱為超大盤股
注意:流通盤小於一億的股票一般在中小板板塊。
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2. 螞蟻股票68.8一股,買一萬塊錢的是多少股

買一萬塊錢螞蟻發行價的股票是1500步左右

3. 螞蟻集團上市之後預估市值多少

螞蟻集團上市市值是多少?

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集團在香港、上海科創板已提交上市申請,報道引述消息指,螞蟻集團最快9月底在香港闖關上市聆訊,若結果順利,螞蟻集團會在10月中旬上市,集資額達300億美元(約2340億港元)或以上。

報道又指,市場人士對螞蟻集團估值愈見進取,估計螞蟻集團市值可達2600億美元(約20280億港元),超越中國最高市值銀行工行。

對此,螞蟻集團不評論相關傳聞。

報道稱,螞蟻集團上月提交申請,擬在香港、上海共發行10%已擴大股本,當中A股的超額配售權,發行規模可佔A股發行部分的15%。螞蟻集團上市後總股數不低於300.3897億股,外資股不可超過50%。

市傳螞蟻集團擬集資300億美元或以上,有望超越2019年集資逾290億美元的沙特阿美,成為歷來最大的新股集資。

路透社IFR引述分析員指,螞蟻集團若以2000億至2600億美元估值上市,對投資者相當有吸引力,以2600億美元計,約相當於螞蟻集團2021年預測市盈率25.8倍。以阿里巴巴、騰訊兩大中資科技龍頭股,兩者現價相當於2021年度預測市盈率25.5倍、31.3倍。

此前報道稱,計劃集資300億美元(約2340億港元)的螞蟻集團於香港及科創板上市的發行股票流通量尚未有定案,不過螞蟻於科創板發行的股份較香港多。

報道續指,負責螞蟻上市項目的牽頭經辦人已經與機構投資者接觸,要求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投資科創板,潛在投資者至少要投入10億元至15億元人民幣,並需要履行12個月的禁售期。

4. 螞蟻集團A股發行價確定,每股價格是多少

你好,備受關注的螞蟻集團將在10月29日(本周四)進行網上網下申購,預計最快11月上旬登錄科創板。
螞蟻集團股票代碼688688,發行價格確定為68.8,預計A股募資1321.86億元,代碼和發行價都比較牛,希望投資者多多中簽。

5. 螞蟻金服發行多少股份

螞蟻集團公布發行方案,A股打新規模預計發行約200億股票。

在科創板IPO獲證監會同意注冊後,10月21日晚間,螞蟻集團更新招股意向書並公布上市發行方案:按照1:1的首發規模,螞蟻將分別在A股和H股發行不超過16.7億股的新股,A+H發行的新股數量合計不超過發行後(綠鞋前)公司總股本的11%。

其中在A股的初始戰略配售股票數13.4億股,佔A股初始發行量80%,創下科創板新高。參與戰略配售的投資者需承諾1-2年的限售期,為科創板歷史最嚴。此外,螞蟻還在初始發行安排中,留出3.34億股供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打新」。

(5)螞蟻集團股票流通盤多大擴展閱讀:

阿里巴巴認購7.3億股

阿里巴巴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浙江天貓技術有限公司將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本次發行上市的戰略配售,認購7.3億股。其他戰略配售對象還包括:戰略配售螞蟻的封閉式基金、保薦機構和符合規定的長線投資者。

螞蟻此次並未披露更多戰略配售對象名單,但多個國內外知名機構投資者均在積極尋求參投螞蟻IPO。

6. 螞蟻集團a股港股同步上市估值是4.2萬億嗎

螞蟻集團在港股和A股同時上市,估值目前達到4.2萬億,將成為中國最賺錢,最值錢的上市公司

7. 螞蟻集團的市值有沒有過高,會有一批散戶被收割嗎

螞蟻集團市值過不過高不是誰能下定論的,而是由市場來決定螞蟻集團市值是高是低;但可以肯定一點,螞蟻集團的上市絕對會有一批散戶被收割。

根據當前螞蟻集團上市數據顯示,以港股為例,螞蟻集團發行價為80港元/股,按照這個發行價格總市值達到2.1萬億元,確實是一隻大塊頭。

至於螞蟻集團2.1萬的市值高不高,這個問題當前誰都不敢肯定,就看每個人對螞蟻集團內心的估值是多少了。

這些股份都是已經落在散戶手中,其中有一部分散戶一定會成為韭菜,這是小一批韭菜。當戰略投資者解禁之後,他們進行減持的時候,那個時候才是很大一批散戶會被收割。

當然股票市場就是這樣的「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競爭市場,如果不想成為韭菜的命運,只有自己成為股市強者,才能真正擺脫成為韭菜的命運。

只有當自己強大起來了,自己有能力去收割其他散戶韭菜的時候,自己才不會成為股市的真正韭菜。

8. 螞蟻集團股權結構

螞蟻集團的所有股份中,員工持股平台佔有的份額最多,合計超過一半。阿里巴巴持股超過三分之一。馬雲為集團實際控制人。根據招股書,持股比例達到兩位數的股東共計三家。其中,君瀚、君澳作為螞蟻的員工持股平台,分別持有螞蟻29.86%和20.66%的股份,為控股股東,兩者合計持有50.5177%的股份。發行完成後,君瀚、君澳合計持股將不低於40%。阿里巴巴公司持有32.65%的股份。發行完成後,阿里巴巴持股將約為25.84%。全國社保基金目前持有約2.93%的股份。發行完成後,全國社保基金持股將約不低於2.9%。馬雲個人持股比例不超過8.8%,遠低於公司在2000年注冊成立時的80%。他還宣布捐出6.1億股螞蟻股份做公益,相當於螞蟻發行後總股本的2%。以下為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之日,螞蟻集團的前十大股東:螞蟻集團的國有股東於發行前持股情況如下:實控人:馬雲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之日,持有發行人 5%以上股份或表決權的主要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實際控制人在杭州雲鉑層面的一致行動人)持股情況如下:其中,杭州雲鉑為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的普通合夥人和執行事務合夥人,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同受杭州雲鉑控制,杭州君瀚及杭州君澳共同為公司控股股東。馬雲持有杭州雲鉑34%的股權,井賢棟、胡曉明及蔣芳分別持有杭州雲鉑22%的股權。基於這種安排,馬雲能夠實際支配杭州雲鉑股東會與行使螞蟻集團股東權利相關事項的表決結果,並通過杭州雲鉑控制的杭州君瀚及杭州君澳間接控制發行人50.5177%的股份,為螞蟻集團的實際控制人。在杭州雲鉑股東會相關決議事項上,井賢棟、胡曉明及蔣芳為馬雲的一致行動人。螞蟻「帝國」截至2020年6月30日,螞蟻集團共有境內控股子公司70家,境外控股子公司98家,參股的合營及聯營公司58家,未設立分公司。其中,重要子公司共有20家,其中14家重要境內子公司,6家重要境外子公司。重要境內子公司包括支付寶、重慶市螞蟻商誠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重慶市螞蟻小微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螞蟻金服、上海雲鉅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上海雲鑫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螞蟻勝信、螞蟻智信、重慶萬塘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浙江融信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螞蟻(杭州)基金銷售有限公司、國泰財產保險有限責任公司。

9. 股市當中流通盤的大小是怎麼劃分的

這個是根據上市的時候發行股票數量和後面的除權決定的,公司上市的時候一部分屬於流通股,一部分是限制流通股,一般三年內限制流通股會逐步解禁。

10. 如何看待螞蟻上市

上交所在此次公告中談到,近日發生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及董事長、總經理被有關部門聯合進行監管約談,螞蟻集團也報告所處的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變化等重大事項,該重大事項可能導致螞蟻集團不符合發行上市條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
按照相關規則,這也就是說,螞蟻集團的監管約談和監管環境變化可能影響其符合上市條件與否,如果上交所審核後認為其不符合上市條件,將出具意見並向證監會報告;如果審核後認為其符合上市條件,螞蟻集團仍可上市。
但也有不同的觀點,目前需要面對最重要的問題是,螞蟻集團是科技公司還是金融公司?一個主要依靠金融業務盈利的公司是否適合在科創板上市?我認為,盡管螞蟻集團已經改名,但這並不意味著改變限制,其主要利潤、收入都來自金融業務,應該認定為一家金融公司,這其實不符合科創板的定位,因此,即便要上市,也應該調整上市板塊。
暫緩螞蟻集團上市傳遞「為人民監管」積極信號
目前,螞蟻集團通過長期經營積累了數億消費者的大數據資源,這塊資源既是需要保護的個人信息,其脫密後的數據也屬於公共數據資源,如何保護好、監管好、運用好這些數據資源,是需要加以研究,並補上相關制度短板。科技公司與金融業務結合,為用戶提供更為便捷、普惠、適用的服務,是科技進步的一個必然結果,是一件好事;但對這類創新型企業的監管也需要跟上。
對於金融科技公司,既要鼓勵創新、弘揚企業家精神,也要加強監管,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有效防範風險。要針對這類企業的特點,增強業務信息披露全面性和透明度,保護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還應當加快建立數據資源產權制度、數據資源交易流通制度,明確數據資源交易的標准規范。
科技發展是為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金融發展也是為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監管的目的是維護市場公平有序,抓手是真實、充分、及時的信息披露。螞蟻集團的業務模式,其開展業務與公共資源的關系,以及由此引發的監管制度變革,都是需要群策群力,加以認真研究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