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紅知識 » 格力集團要約收購長園集團股票分析
擴展閱讀
中國工商股票月均線圖 2025-08-13 08:46:32
股票科技板塊怎麼開通 2025-08-13 08:09:52

格力集團要約收購長園集團股票分析

發布時間: 2022-06-18 09:58:19

A. 長園集團會有什麼樣的結果,股票反復不健康

第一、長園集團,股票代碼600525,屬於材料行業,電氣設備,屬於主流概念板塊;
第二、前段時間,跌幅很大;
第三、業績不錯,市盈率28倍左右;
第四、近期隨大勢企穩,有望回升到6.68元左右再做整理,選擇方向;
第五、成交量比較溫和,這是好現象;
第六、注意,股市有風險。

B. 為什麼說IPO輔導終止只是警報

IPO輔導終止只是警報,董明珠押寶銀隆開始就註定是無休止的豪 賭。

5月30日,廣東證監局發布的上市公司輔導工作進度表顯示,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的上市輔導已經終止。珠海銀隆之前大規模跑馬圈地,正需要大量融資彌補缺口,現在IPO輔導終止,上市受阻,董明珠的造車計劃也再一次受挫。

珠海銀隆,從一個默默無聞而且連連虧損的企業到現在成為輿論焦點,董明珠可以說是功不可沒。「造車夢」是董小姐的執念,而銀隆就是夢開始的地方。

先是極力推動格力收購銀隆,被股東否決後,董明珠又自掏腰包入股銀隆,還拉上了前首富王健林、京東老闆劉強東為銀隆注資。對於銀隆,董明珠可以說是已經All in。

銀隆其實也是格力的夢

董明珠不止一次地強調銀隆對於格力的重要性。事實上,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幾乎已經是格力的必然選擇。格力在家電行業幾乎觸及了天花板,增長空間已經十分有限。格力必須要拓展自己的產業鏈才能繼續發展下去。

董明珠和格力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最好的辦法實際上是收購一家汽車企業。新能源汽車首先是汽車,董明珠完全可以先入局汽車製造,然後再選擇電池供應商。鈦酸鋰不行就換碳酸鐵鋰,碳酸鐵鋰不行就換三元電池。現在把籌碼完全壓在鈦酸鋰上面,實際上就是在賭。一旦失敗,很可能血本無歸。

目前,格力集團正在計劃收購長園集團。長園集團主營電動車、智能工廠裝備和智能電網設備。這表明了格力進軍新能源汽車的決心,而投資長園對於格力來說,顯然要比投資銀隆穩妥得多。

不過,銀隆並非被宣判了死刑。但銀隆的自救和轉型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資金問題,而銀隆在上一輪的擴張中已經負債累累。現在IPO輔導又被終止,更是阻斷了上市融資的路。

銀隆的這次危機,不知道董小姐還能不能撐得住?

來源:鳳凰網科技

C. 格力舉牌長園集團為何不漲

因為股價與業績不同。有些企業,他的業績雖然增長了,但並非是主營的業績增長。有可能是做了投資,或是處置了資產,導致了當年的利潤增長。因為這種增長是不具備可持續性的,你今年投資賺了,不代表你明年投資還能賺,今年處置了資產,不等於明年還有資產可處置。所以這時候他的業績增長,就會被打折扣。
雖然業績也是一直有增長,但是股價卻並不像業績那樣,呈現同樣的增長。這是因為這類股早期像已經透支了未來幾年的業績,像近些年新上市的新股,發行時便定價18至23倍的估值進行發行上市,上市後猛炒一波漲個五六倍,有的漲了七八倍十來倍,直接就把估值抬高到了七八十倍至100多倍。對於這樣的高估值,未來得連續增長多年才能消化得了回歸修復至正常合理價值。並非是業績沒增長,而是你價格已經提前透支了未來的價值。 對於這種動轍就被抬高到近百倍估值的股,若是按每年業績增長50%去算,得要連續增長四至5年以後,才能夠對應得上當前股價的價值。若是其中有一兩年業績增長不及預期,這種修復的周期還會拉長,最終要麼股價下跌至合理估值,要麼拉長周期等待業績增長至配得起估值。
雖然業績的增長是主營收益,但是並非常態化的增長收益。而是周期性引起的提價,導致的利潤增長,對於這種增長,也是不具備可持續性,只能是周期波動,最後股價也仍然會回歸原有的價值。像滄洲大化,方大炭素,就是受到產品周期性漲價,帶來的業績增長,在17年3季度股價進入高點後,盡管4季度和18年業績仍然保持著增長,但是股價卻開始逐步回落。直到19年周期回落,產品毛利大幅下降,業績直線回落谷底,股價也一路新低。對於這類周期性的純靠提價帶動業績,而不是市場自身正常需求帶動的業績增長,並不具備可持續性。所以他們的業績帶有較強的波動性,對應他們的估值,也總是會時高時低,在周期低谷時,PE估值就會顯得非常高,而進入景氣周期峰谷時,PE估值就會顯得非常低,以至於一些新人經常會被迷惑騙至山頂站崗。

D. 格力多少億收購長園

十多天後,董明珠將迎來格力電器董事長換屆選舉的大考。

近2個月,圍繞在格力身上的關注就沒有停歇。

先是宣布不分紅,讓格力電器(000651.SZ)市值一天蒸發270億;後董明珠又提出要用500個億「死磕」晶元,驚呆一批小股東。

發現,長園集團是1986年由中科院創立,專業從事電動汽車相關材料、智能工廠裝備、智能電網設備的研發、製造與服務的科技公司,而董明珠此前入股的珠海銀隆主要產品為電動汽車、新能源客車、純電動公交等新能源汽車,兩家公司在業務上的確有所重合。

格力「母子之爭」

此次擬收購長園集團股份的主體為格力集團,為上市公司格力電器的母公司。

由於收購范圍與董明珠投資領域有所重合,因此市場將其看作新一輪的格力公司的「母子之爭」。

其實,格力電器與格力集團的紛爭,早已有之。

2003年10月底,一篇《格力進軍廚具市場》的文章被廣泛轉載,市場上彌漫著「格力電器」多元化的聲音。

但隨後,風雲突變,格力電器發表公開聲明稱,部分公司在媒體刊登的專題報道中,借用「格力電器」和「格力空調」的品牌和良好形象來宣傳自己及產品,嚴重誤導了廣大投資者和消費者,是一種對格力電器品牌的侵權行為。

這里的部分公司,不是別人,正是格力集團下屬企業珠海格力小家電。直到2005年12月,格力集團與格力電器才簽署了無償轉讓商標的合同。

而在這個過程中,格力集團多位高官落馬。格力電器趁勢用1.48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格力集團持有的珠海凌達壓縮機有限公司、珠海格力小家電有限公司等公司的股權。

紛爭並未結束,此前格力集團曾提出要將格力電器賣給外資空調企業開利集團,引起了格力內部的強烈反抗。甚至董明珠也公開提及「沒有我就沒有格力,沒有格力也沒有我。」

更明顯的是,在2012年5月格力電器股東大會上,格力集團推舉了4位董事候選人,但卻未能通過股東大會審議,最終落選董事會。這也意味著格力集團對格力電器的控制進一步減弱。

2016年11月,董明珠卸任格力集團董事長一職,僅在格力電器任職。

而此次格力集團擬收購長園集團,進軍格力電器曾看上的新能源車領域,無疑把「母子之爭」的猜想進一步放大。

家電產業觀察家劉步塵曾對媒體表示,出現這種集團收購對象和子公司業務方向出現重合,說明格力集團和格力電器的溝通出現了問題,格力集團在計劃進行這次收購時,根本沒考慮格力電器和董明珠的感受。

就本次收購是否涉嫌新一輪的「母子之爭」聯系了格力電器董秘,對方表示求證問題請聯系市場部,但轉接後無人接聽。

長園或成銀隆「替補」?

除了備受關注的母子之爭,此次格力收購長園集團的時間節點也是頗令人玩味。

就在5月15日,長園集團宣稱收到格力集團的要約收購後不久,董明珠的另一位新能源「寵兒」——珠海銀隆卻被媒體頻頻曝出「大面積減產」、「多地停工」、「員工出走」等負面消息,引得外界紛紛猜測,董小姐的造車夢是不是要「黃了」。

要知道,當初為了收購珠海銀隆,董明珠自己可是下了血本。回想2016年,董明珠極力看好珠海銀隆,想要通過上市公司收購其股權,卻並未得到股東們的支持。

最終,豪氣雲天的董明珠一怒之下自掏腰包,並找來萬達的王健林助陣,才一舉拿下珠海銀隆,帶領著疑似格力高管開始了新能源造車之路。

時隔一年多,這筆曾一度被董明珠看好的生意,從2018年起卻開始「出亂子」。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初銀隆新能源實現純電動客車產銷量3189輛,累計增長2228%,市場份額為3.6%,年銷量全國排行第七。截止2017年,公司還在全國建造了8大產業園基地,全球建立了5個研究院。

但快速增長的背後隱藏的財務危機也不小。先是2018年1月10日,有網友和媒體曝出供應商在珠海銀隆門口拉「我們要吃飯!我們要生活!請銀隆還錢!」討債橫幅的照片。

接著同月又被《財經》報道、以及當地一家自媒體曝出其通過拆卸、更換車輛電機,更改車輛大架號一系列運作,將1輛車變成2輛車,以此騙取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專項補貼。

就連珠海銀隆內部人士也曝出公司被收購以後,部分業績來自於格力方面提供的供應商資源,以及格力品牌的背書。

可見即便如今的珠海銀隆不似外界揣測的那般「不行了」、「要黃了」,但至少從這些已有信息看出,珠海銀隆的運營確實出了狀況,而且根據此前珠海銀隆方面的公開回復,公司目前確實在調整階段。

而反觀長園集團這幾年的業績,則比較亮眼。

2017年度報告顯示,公司2015年—2017年營業收入分別達41.6億元、58.5億元和和74.3億元;扣非凈利潤為4.8億元、6.4億元和11.4億元,經營性現金流也均為正值。從2016年起公司總資產更是連續達到百億規模以上。

拋開「母子之爭」不談,在一片珠海銀隆的負面消息聲中,格力集團的收購是否在為董小姐的造車事業找「新替補」,成為了市場熱議的話題。

不過,長園集團董事長許曉文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長園集團與珠海銀隆之間沒有合作,董明珠也沒有參與格力集團與長園集團的談判。而長園集團證券事務部工作人員則對表示,公司與格力之前有過業務上的合作。

E. 格力電器股票為什麼大幅度下跌

格力大跌。原因市場是這么認為的:

一,格力這些年的多元化並不成功。小家電,手機,新能源,工業母機都沒反映在報表上。只有空調這一條腿走路,這條腿都被美的迎頭趕上。

二,產品線過於單一。營收上,確實有收縮的跡象。隨著未來房地產市場的放緩,業務不確定很大。是否繼續收縮,看不準。

三,董明珠的作風,市場對格力的管理層不信任。

四,怕銀隆會拖累現有格力的資產負債表。

五,國際化上不如美的。

六,渠道改革還沒有看到成效。

這種看法是市場的主流看法。格力真的就變差了嗎?市場並沒有這么認為,而是對未來的確定性撲朔迷離。

從68到36,跌的不可謂不狠。這期間,也給了市場很多情緒性的反映,本來基本面市場就有擔憂,格力的員工持股計劃再點燃一下,就是這種局面。大額注銷回購股份,起不到任何緩沖情緒的作用。

其實,現在對格力,市場的真實想法還是觀望。格力的未來還是有想像力的,銀隆也並沒有並表。所以,現在去分析格力的真實資產情況,都是不準確的。一切可能都要等到今年的年報,銀隆並表以後再談。

格力現在的真實經營情況,有三大塊都是不夠透明的。或者說,超出絕大部分投資者的能力圈的。

第一,就是工業母機。這個的細節情況不是很了解。

第二,上文所說銀隆的情況。

第三,渠道改革的情況。

稍微這些東西能夠確定下來,或者能夠給予確定性的業績支撐,甚至給予市場一些信心和想像空間,那估值可能就會有很大的溢價。對格力管理層這些附帶的問題,就會消失不見。

現在格力的市值只有2200億,空調業務每年如能有200億的自由現金流,歷史未來不增長,用8%的折現率,也差不多是這個估值水平。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格力電器),成立於1991年,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國際化家電企業,擁有格力、TOSOT、晶弘三大品牌,主營家用空調、中央空調、空氣能熱水器、手機、生活電器、冰箱等產品。

2019年1月1日,格力電器於1月16日召開股東大會進行董事會換屆選舉,在董事候選人方面,第一大股東格力集團推薦董明珠、黃輝、望靖東、張偉參選,第二大股東京海擔保推薦張軍督、郭書戰參選。

同時,董事會推薦劉姝威、邢子文、王曉華為獨立董事候選人。2019年7月,發布2019《財富》世界500強:格力排名414位。2019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第37位。「一帶一路」中國企業100強榜單排名第82位。

同年11月13日,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榜單項冠軍示範企業(第四批)名單;同年12月,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入選2019中國品牌強國盛典榜樣100品牌。

2020年1月10日,格力大容量高效離心式空調設備關鍵技術獲得2019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21年8月31日,格力電器盤後公告,公司通過參與司法拍賣公開競拍方式競得銀隆新能源30.47%股權。銀隆新能源將成為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2021年9月28日,格力電器發布公告稱,公司將注銷第三期回購的2.21億股股份,以減少注冊資本。

F. 散戶的長園股票可以直接賣給格力集團嗎

不可以,收購兼並或重組都是整體操作,集團公司一般都是打包收購,不會零售、收購某一隻股票。但上市公司有可能會在二級市場上回購本公司股票。

G. 長園集團股票能不能長期持有,請高手幫忙分析下

長園集團不建議長期持有,短期股價還沒有調整到位,多關注中字頭的股票

H. 格力電器再拋回購計劃,此次回購對於股票有何影響

我認為這一次回購對於股票來說最大的影響就在於能夠讓更多的投資者對於這支股票擁有信心,從而能夠推動這支股票在未來價格的上漲。

其實很多人在進行股票購買的時候,會根據市場的消息來進行購買的,而且在投資的時候是會觀察這個社會當中的情緒的。這一次的回購對於市場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因為這一次入場的資金是大量的。

股票回購對於一家公司長遠發展有好處。

股票回購的方式其實是很多公司在給市場當中打強心劑,很多公司的股票出現了下降,都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拉升股票的價格的。從本質上來講,其實都是認為自己的公司在未來能夠獲得很好的發展才會去購買股票的,對於公司未來的發展是有好處的。

我認為格力集團這一次的做法是非常有利於長遠的發展的,格力集團一直以來都是在社會當中深受大家喜愛的公司,而且很多產品的性價比都是非常高的。最近幾年在資本市場當中的股票價格也一路上漲,但是最近遇到了一些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也能夠讓股票價格回到價值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