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廣核在a股股票有哪些
中廣核唯一的A股平台梅雁吉祥(600868)。
三大核電集團旗下上市公司的情況:中電投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國電力(02380.HK)、上海電力(600021)、吉電股份(000875)、東方能源(000958)、中電遠達(600292)、露天煤業( 002128 )、中國電力新能源(00735.HK)、漳澤電力(000767,參股)中核集團上市公司:中核科技( 000777 )、東方鋯業( 002167 )、中核國際(02302.HK)中廣核集團上市公司:中廣核電力(01816.HK)、中廣核礦業(01164.HK)、中廣核美亞(01811.HK)以上可以看出,中國三大核電集團中,唯有中廣核集團旗下沒有A股上市平台。事實上並非如此!隨著前不久中廣核電力(01816.HK)剛剛在香港成功IPO上市,中廣核集團在香港已經有三家上市公司,這三個上市平台的主體資產分別是核電站、非核清潔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鈾礦,相較國內國有電力「五大系」動輒六、七家上市公司而言,三家上市公司對於目前總資產已超過3500億元的中廣核集團來說其實遠遠不夠。尤其在A股市場,中廣核方面定會盡快解決尚無一家上市公司的尷尬局面。下一步,中廣核集團仍會助推旗下不同板塊的資產上市,而主要的方式會選擇在A股市場借殼,中廣核集團下屬的中廣核能源公司已經覬覦梅雁吉祥(600868)數載,並已經花出不下20億元幫助梅雁吉祥解困,而且梅雁吉祥的實際控制人在三年前就開始淡出。七年磨一劍!中廣核能源公司此次是志在必得,即將通過舉牌 的方式入主梅雁吉祥(600868)!港股 「三駕馬車」難承3500億資產:中廣核A股尋殼中國廣核集團(簡稱中廣核),原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是伴隨我國改革開放和核電事業發展逐步成長壯大起來的中央企業,由核心企業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和30多家主要成員公司組成的國家特大型企業集團。1994年9月,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注冊成立,注冊資本102億元人民幣。2013年4月,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正式更名為中國廣核集團,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同步更名為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截至2014年8月31日,中國廣核集團擁有在運核電裝機1162萬千瓦,在建核電機組13台,裝機1550萬千瓦;擁有風電投運裝機達500萬千瓦,太陽能 光伏 發電項目發電裝機容量50萬千瓦,水電控股在運裝機147萬千瓦,在分布式能源、核技術應用、節能技術服務等領域也取得了良好發展。中國廣核集團自成立以來,以「安全第一,質量第一,追求卓越」為基本原則,堅持「一次把事情做好」的核心價值觀,在成功建設大亞灣核電站的基礎上,形成了「以核養核,滾動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專業化的核電生產、工程建設、科技研發、核燃料供應保障體系。2005年以來,集團進入風電、水電、太陽能、節能技術等新業務領域,擁有七個國家級科研機構,具備了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面向全國、跨地區、多基地同時建設和運營管理多個核電、風電、水電、太陽能及其他清潔能源項目的能力。中廣核集團官網顯示,核電業務是集團的核心支柱業務,可再生能源業務是集團的新興成長業務;其他新能源、核技術應用、能源利用與能效服務等新業務是集團的戰略性拓展業務。2014年12月10日,我國最大的核能發電公司——中國廣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廣核電力」,01816.HK)於香港聯交所主板正式掛牌交易。中廣核電力(01816.HK)在港的IPO募資額為245.3億港元(合31.6億美元)。這一募資水平超過今年最高集資額港燈的243.1億港元,刷新今年港股募資紀錄,成為港股「集資王」。中廣核電力董事長兼非執行董事張善明表示:「中廣核電力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成功掛牌上市,鑄就了中廣核電力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標志著中廣核電力站在一個全新的事業起點並進入新的發展時期。」中廣核集團董事長賀禹在當日致辭中指出,中廣核自1994年成立以來,經過20年的努力,成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形成了核電、核燃料、非核清潔能源和金融四大產業板塊,總資產超過3500億元,綜合經營業績在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的中央企業中排名第24位,是全國最大的核電運營商和全球最大的核電建造商,在非洲擁有中國最大的實體投資項目,在韓國擁有中國最大的能源投資項目。除了經營核電主業的中廣核電力(01816.HK)以外,中廣核集團在香港還有兩家上市公司:一家是2014年10月3日在香港聯交所掛牌的中廣核美亞(01811.HK),該上市資產是集團於2010年下半年收購的以清潔能源為主要發展方向的美亞電力;另一家上市公司中廣核礦業(01164.HK)則是中廣核於2011年通過借殼維奧集團,從而實現集團核燃料板塊的上市。查閱中廣核集團年報,對比三家上市平台的資料後發現,其在香港的三個上市平台的資產主要是核電站、非核清潔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以及鈾礦。根據摩根士丹利報告推算,作為中廣核集團核電主業的旗艦企業,中廣核電力(01816.HK)的合理估值為920億至1227億元人民幣,而中廣核礦業(01164.HK)和中廣核美亞(01811.HK)的資產規模並不算大。所以,以中廣核集團目前超過3500億元的總資產來講,相較國內國有電力「五大系」集團動輒擁有六、七家上市公司而言,三家上市公司對於目前總資產已超過3500億元的中廣核集團來說其實遠遠不夠。尤其在A股市場,中廣核方面定會盡快解決尚無一家上市公司的尷尬局面。下一步,中廣核集團仍會助推旗下不同板塊的資產上市,由於A股IPO依然處於「堰塞湖」狀態,等著排隊的漫漫煎熬的確是不現實,所以對於中廣核而言,主要的方式會選擇將旗下部分相關非核電業務板塊資產在A股市場借殼上市。事實上,中廣核集團下屬的中廣核能源公司已經覬覦梅雁吉祥(600868)數載,經過幾年的「溫水煮青蛙」,中廣核能源公司志在必得!中廣核能源公司蟄伏7年「溫水煮青蛙」:梅雁吉祥實際控制人淡出虛位以待雖然在國資委對中廣核集團主業的定位當中,並沒有發展風電、水電、太陽能等清潔電力的表述,但中廣核集團這一發展方向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國資委的認可。2009年,國資委對央企負責人進行考核,中廣核集團首次在這項考核中進入A級。一位國資委人士亦表示,中廣核集團的做法與國家對其主業的定位並不沖突。而也有接近中廣核的人士認為,國際上,核電企業至少要有10%-15%的其它電力,中廣核集團應該是按這個標准來發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廣核集團發展多元清潔能源的思路與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緊密契合,在實現202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總量15%及單位GDP碳排放降低40%的「雙目標」面前,中廣核集團揮師清潔能源也具有了合理性。事實上,在2006至2010年的發展規劃中,中廣核集團就已經將發展風電、太陽能、水電等清潔能源看作是履行中央企業的社會責任,利用其在核電建設過程中積累的管理優勢,迅速形成了清潔能源的規模化。中廣核能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廣核集團重要的專業化子公司之一,以水力、抽水蓄能發電項目的開發、建設、運營為主,肩負集團內探索性、示範性新類型發電項目的投資與開發重任,於2003年4月25日在深圳注冊成立。截止到2012年年底,公司總資產達到162億元,財務狀況和經濟效益良好。中廣核能源公司致力於為社會提供清潔能源,公司先後在四川、廣東、廣西、湖北、陝西、雲南等地獲得多個項目控股開發權,在新能源發電領域取得積極進展。公司的總體發展策略是大力發展水電,積極開發抽水蓄能,探索培育新能源產業。公司採取流域性、區域性項目集中開發策略,實行資源儲備與資產運營並行,擁有水電權益容量341萬千瓦,其中,控股裝機容量120萬千瓦。按照大力開拓水電的發展策略,先後在四川、廣東、廣西、湖北、河南取得多個項目控股開發權。作為中廣核集團在國內非核清潔能源領域的旗艦成員企業,中廣核能源公司肩負著整合國內非核清潔能源的重任。目前中廣核能源公司專門負責中廣核集團除風電和太陽能發電以外的水電等清潔型能源、可再生能源領域的開發、建設和運營。從中廣核集團在新能源領域的其它成員企業來看,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項目在當前並非上市的合適時機,只有以水力、抽水蓄能發電為主營的中廣核能源公司最適合拿出來運作上市。據了解,近年來國內電力五大發電集團均分拆新能源公司上市,如國電集團分拆國電科環(01296.HK)、華能集團分拆華能新能源(00958.HK)、大唐發電集團分拆大唐新能源(01798.HK)、中電投集團分拆中國電力新能源(00735.HK)、華電集團分拆華電福新(00816.HK)。事實上中廣核方面早在多年前便布了一著暗棋。查閱梅雁吉祥(600868)的歷史資料可以發現:2008年6月6日,梅雁吉祥(600868)將所持廣西柳州紅花水電有限責任公司96.47%的股權,以總價12.3億元轉讓給中廣核能源公司。2010年1月11日,梅雁吉祥(600868)再向中廣核能源公司出售其持有的廣西柳州市桂柳水電有限責任公司61.91%的股權,作價4.1億元。2012年7月4日,梅雁吉祥(600868)公告以2.52億元轉讓所持廣西融水古頂水電公司95.4%的股權,以及對其享有的2.46億元債權,受讓方還是這個中廣核能源公司。仔細研究梅雁吉祥(600868)的相關歷史資料和財務報表之後可以發現,中廣核能源公司屢屢以巨資接盤其水電資產的年份,均為梅雁吉祥(600868)扭虧和摘帽的關健時間窗口。這就有些讓人費解了,中廣核能源公司本與梅雁吉祥(600868)毫無關系,為何多次扮演關健先生的角色呢?而且中廣核能源每次救場的時點都很敏感,感覺是雙方早已達成默契,因為這一幕幕戲上演得太精彩了!更讓人不解的是,中廣核能源公司幾年前直接入主梅雁吉祥(600868)不就行了么?因為作為梅雁吉祥(600868)實際控制人的楊欽歡,其控制的梅雁吉祥實業公司在經過多次減持後,目前僅占梅雁吉祥總股本的2.2%,成為A股市場大股東持股比例最低的上市公司。盡管梅雁吉祥目前的總市值約70億元,但是由於第一大大股東持股比例很低,第三方想要控制這家上市公司所需動用的資金估計不到5億元。2011年9月,梅雁吉祥(600868)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楊欽歡和公司董事李江平、葉新英於9月13日遞交了辭呈。三人隨後辭去了董事職位,楊欽歡自此不再擔任梅雁吉祥(600868)的董事長和董事職務。楊欽歡自己也曾表示:「還會繼續減持,誰當(梅雁吉祥的)大股東都可以,不在乎控股權,誰來管理都行。」因此,當時市場普遍猜測,楊欽歡辭職很可能是第三方想要入主梅雁吉祥(600868),其辭職是為梅雁吉祥的重組鋪路。但是,市場各方所猜測的重組方為何一直未有現身呢?根本原因在於梅雁吉祥(600868)身上的巨額債務。由於梅雁吉祥2006年欠下超過80億元的負債,因而前些年上市公司已經將大半的家當賣掉抵債。然而截至2011半年報,其負債總額仍達到了15.6億元,其中7000萬元已逾期。因此,在這個時候想要接手梅雁吉祥(600868)還是困難重重。實際上近些年裡中廣核能源公司屢次高價從梅雁吉祥手中購買水電站,粗略統計就接近20億元,其目的就是為了幫梅雁吉祥理清債務。按說吧,中廣核能源公司在二級市場上花幾個億去控股梅雁吉祥(600868),遠比花幾十個億去高價購買梅雁的水電站劃算的多。但是正是因為纏繞梅雁吉祥(600868)多年的巨額債務,令中廣核能源公司不得不以「時間換空間」的方式來從長計議借殼梅雁吉祥上市的謀劃。就這樣,一步一步地,中廣核能源公司如剝繭抽絲般將梅雁吉祥(600868)的債務問題逐步解決。2014年三季報顯示,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已經下降到21%。而且,梅雁吉祥(600868)的大股東梅雁實業減持所持上市公司的股權越多,中廣核能源方面的重組成本也就越低。經過中廣核能源公司7年多來「溫水煮青蛙」般的運籌與帷幄,梅雁吉祥(600868)終於被改造成一隻干凈的殼,不僅巨額債務被清理得差不多了,而且公司實際控制人也已經基本淡出上市公司。可以說,如今的梅雁吉祥(600868),已經是虛位以待!隨時等候中廣核能源公司的入主。再回顧一下,梅雁吉祥(600868)為什麼從不對中廣核借殼做出正式的澄清公告?上市公司現在董事會8名成員中,為什麼竟然有5名之多的獨立董事還外加一名職工代表董事?為什麼梅雁吉祥(600868)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如此之低,卻無人願意接手?這其中一切的一切,看來都能夠在中廣核能源身上找到答案!當然啰,梅雁吉祥(600868)真正的易主應該還是在二級市場上。中廣核能源花了7年多的時間浸淫其中,同時也花了不下20億元的巨大代價,這最後一步當然也是最關健的一步,就是通過二級市場舉牌直接拿下早已虛位以待的梅雁吉祥(600868)!最後再啰嗦一句,中廣核能源對梅雁吉祥(600868)的並購大戲即將上演!搶不到中電投集團旗下的吉電股份(000875)和上海電力(600021)就快去搶即將成為核電三大集團之一的中廣核集團旗下A股唯一上市平台的梅雁吉祥(600868)吧!
風險提示:以上發布的信息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網站立場無關。僅供參考,萬隆網證券網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於文字、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准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相關信息並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作為投資決策依據,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數據來源東財。 萬隆證券網一直維護證券市場輿論環境的穩定,堅決反對各種混淆視聽的消息,虛假信息的傳播,經發現將給予刪帖並舉報至相關部門。
② st中天股票可以入手嗎
可以入手的,原因可以從一下消息看出:
ST中天股票的暴漲,始於10月25日晚的一則實控人變更公告。根據公告,ST中天的原大股東中原信託,將其持有的11.17%股權對應的表決權委託給了誠森集團,這樣後者便成了ST中天的股票控股股東。
據公開資料顯示,付小銅是金滿匯投資的創始人,旗下控制著誠森集團、尚合礦業、柳林酒業等10多家公司。
付小銅還有個更為知名的身份——A股「牛散」。
根據舉牌記錄,付小銅曾現身萬隆光電、金種子酒、利民股份、龍大肉食等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名單當中,可謂是資本市場的「老手」。
視線再回到ST中天,從股票簡稱就不難看出,這家上市公司目前的情況並不樂觀。
ST中天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兩點;一個是業績,另一個是違規擔保問題。
我們先來看業績,據公開數據顯示,從2018年至2020年,ST中天分別虧損8.01億、31.32億和6.03億元;而根據最新公布的三季報,前三季度ST中天再度虧損3.12億這業績,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可能有人會問,為啥這么虧ST中天還能在A股市場活得好好得,甚至今年4月還「摘星」了,這和退市新規中的規定有關,這里就不贅述了。
再來看違規擔保問題。據了解,2016年至2018年期間,公司違規為實際控制人等提供擔保合計31.69億元,截至9月29日,還需承擔的擔保金額約為13.29億元。
尤其是因為違規擔保,ST中天大部分的資產賬戶都被凍結,導致公司融資能力下降,進一步加劇了資金面的緊張。
表決權委託「游戲」
現在的重點是,付小銅的到來,是否能拯救水火中的ST中天呢?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兩個角度來看。
一個角度是付小銅其人是否有拯救ST中天的意願和能力,還是「玩一把」就跑?
根據ST中天披露的權益變動書顯示,「誠森集團未來12個月內沒有改變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或對上市公司擬購買或置換資產的重組計劃。」
但是有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細節,就在付小銅入主前不久,ST中天的注冊地址及辦公地點均由原來的北京遷至了陝西,而陝西正是付小銅的「底盤」。
同時,在陝西還坐落著付小銅旗下最優質的資產——柳林酒業,因此外界猜想,付小銅之所以願意接手ST中天這個燙手山芋,很可能是為了柳林酒業的借殼做准備。
如若真是這樣,屆時「鳳香」第一股的噱頭,很可能又將引起一場資本市場的狂歡。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回顧來看,在過去幾年ST中天的資本運作中,委託表決權真的是一個常見得不能再常見的「戲碼」。
③ 中美貿易戰人民幣貶值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從中國方面來說,中美貿易戰一旦出現,短期內難免會給中國經濟增長和勞動市場穩定帶來直接的負面影響,2016年,中國對美商品出口佔中國商品總出口的18%以及GDP的4.4%。對美商品出口不僅集中在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上,如玩具、傢具、紡織的對美出口均占該行業全部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並且隨著中國製造業的升級,資本密集型產業如電子機械等對美出口也大幅增加,出口量趕超勞動密集型產業。
除此之外,還有哪些行業會收到影響?
金融業:A股承壓 避險利好
直接投資方面,過去十年美國對華的直接投資佔中國全部FDI的3.3%,十年內美資在華企業雇傭人數累計超過100萬,中國主要出口商品中在其他幾大出口國所佔的比重已相當之高,進一步提高出口比例和市場佔有率的空間極其有限最後,估計難以找到美國市場的替代市場。
平安證券認為,中美貿易戰升級還會對中國金融市場帶來波動。
比較受貿易戰影響較大的A股板塊(申萬二級)市值佔比,可以發現化工(含塑料橡膠)、機械、有色金屬與非金屬礦製品、電氣設備、家電、鋼鐵及紡織服裝(含鞋類與皮革製品)等板塊市值佔比均超過1%,傢具板塊市值佔比為0.5%,各行業總市值佔比為21.1%。
若以市值來衡量板塊對整個市場的影響系數,則美國在化工(含塑料橡膠)、機械、有色金屬與非金屬礦製品、電氣設備、家電、鋼鐵及紡織服裝(含鞋類與皮革製品)等領域開打貿易戰,除了會給相關板塊帶來利空外,還會對中國的整個股票市場產生顯著影響。
廣州萬隆認為,短期內指數承壓走弱的可能性較大。如果空頭加碼打壓出現大級別恐慌跳水,那麼獨角獸概念股也會出現強勢補跌,所以當前參與概念炒作的投資者要多留一個心眼。而沒有吃到這塊蛋糕博弈其他題材的投資者也不要急於抄底,更不可一下子把倉位打滿,暫時以控制倉位和防範風險為上。
但與此同時,風險偏好下降,對於黃金、債市等避險產品來說則是利好。截止昨日11點,倫敦金較開盤時上漲近10.7美元。
農業:從中國反制行動中受益
中國擬對美進口產品加征關稅清單中,暫定包含7類、128個稅項產品。按2017年統計,涉及美對華約30億美元出口。第一部分共計120個稅項,涉及美對華9.77億美元出口,包括鮮水果、乾果及堅果製品、葡萄酒、改性乙醇、花旗參、無縫鋼管等產品,擬加征15%的關稅。第二部分共計8個稅項,涉及美對華19.92億美元出口,包括豬肉及製品、回收鋁等產品,擬加征25%的關稅。
豬肉產品關稅大幅提高,不僅讓股市的豬肉概念板塊大漲,對於經營生豬養殖的企業來說,也是實在的利好消息。此外,部分水果種植戶,也將從關稅提高中受益。
傢具行業:產出規模或下降15%
傢具、電子產品、紡織服裝、皮革製品和電器設備製造,這幾個行業的毛利率幾乎全部低於45%。
因此,如果美國徵收45%關稅,對美國的出口或將大多甚至全部停止。其中傢具行業受影響最嚴重,產出規模下降15%,另外三個行業產出降幅也將超過5%。
高新產業:將受到一定的沖擊
中國對美國在技術進口以及融資上也有一定依賴。例如,中國進口的許多高科技產品,關鍵技術只有美國持有,一旦美國停止此類核心技術的對華出口,可能會對中國的產業供應鏈產生沖擊。例如,因特爾和AMD在個人電腦CPU使用中非常普及,中國手機絕大多數亦安裝GPS全球定位系統,一旦爆發貿易戰,中國在尋找此類技術的替代時需要一定時間。
中信證券固收研究團隊認為,此次貿易戰背後的原因:既有特朗普的政治訴求,也有限制中國高新技術行業發展的目的,相關的產業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今年2月28日,特朗普政府發布《2018貿易政策綱要暨2017年度報告》,其中稱,「要確保美國在研究和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保護美國經濟免受不公平獲取我們知識產權競爭對手的影響。對此,美國(對中國)發起301調查以阻止中國通過不合理及歧視性措施獲取(美國的)技術與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之爭,技術密集型行業受影響最為嚴重。而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的羅伯特 萊特希澤透露的消息印證了這一點,其提到此次關稅的徵收對象包括航空、現代鐵路、新能源汽車以及高科技產品等。近年來我國的高新技術進一步發展,在高壓輸電、高鐵、可替代能源汽車和超級計算等領域都處於優勢地位。但就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而言,在現階段還需要廣闊的海外市場,如果此次中美貿易戰進一步發酵,我國的高新技術行業將受到一定的沖擊和影響。
國內企業面臨的動盪
行業的動盪必定也會影響國內的很多企業,特別是與美國有緊密經濟聯系的企業。
根據美國展開的「雙反」調查,此次中美貿易戰中受損的除競爭激烈的鋼鐵行業外,還有電子設備行業和機電業,而中國的電子產品不僅在出口產品佔比中名列第二,也是出口到美國的產品種類中屬對政策敏感度最高的,所以此次貿易戰的打響很可能為中國的各大知名電子企業帶來較大的動盪。
鋼鐵企業
上海寶鋼、首鋼、鞍山鋼鐵、武漢鋼鐵等知名國企和上市公司。
3月21日,中國鋼鐵企業應對美國337調查(是指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依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的有關規定,針對進口貿易中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以及其他不公平競爭行為開展的調查,裁決是否侵權以及是否有必要採取救濟措施的一項准司法程序)全部勝訴,可謂避開了中國鋼鐵行業的一場大危機,但在剛鬆口氣的同時,隨之而來的貿易戰又再次讓鋼鐵行業陷入復雜的局面。
化工企業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國海洋石油、中國中化、萬達控股、上海華誼、榮盛石化等知名國企和上市公司。
化工企業與鋼鐵企業常常被同時提及,而在這次中美貿易戰中也不例外。不過相比鋼鐵行業,化工企業受損程度稍次,且對政策的敏感度在出口行業中也不及電子產業。
紙製品企業
晨鳴紙業、福建恆安紙業、廣州維達紙業、廣東中順紙業等。
紙製品在國內的驟然提價各位消費者都有目共睹,而平時生活中所用的「清風」、「心相印」、「維達」、「潔柔」等知名品牌均出於以上幾家知名企業。相對紡織類和農產品的出口,紙製品的出口相對不利,但由於行業敏感度較低,所用負面影響有限。各大紙製品企業或需調整政策或需轉型來應對難關。
服裝企業
雅戈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紅豆集團有限公司、海瀾集團公司 、杉杉集團有限公司。
服裝行業在我國出口行業中佔比靠前,但在此次中美貿易博弈中因行業敏感程度高而備受關注,出口前景較為嚴峻。
中國貿易戰多帶來的也不完全是負面效果,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我們也可以把這件壞事變成好事。長期以來,中國出口美國的產品,大都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和低附加值產品,由於勞動力成本的關系,這類產品的確容易對美國同類企業產生沖擊。中國企業完全可以藉此契機,通過技術升級和轉型,提高知識價值和產品科技含量,使得企業產品的競爭力不再只靠價格,這對中國企業的長遠發展來說,未嘗不是件好事。
軍工企業
中核工業、中核建設、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船工業、中船重工、中國電子等,基本屬於中國十大軍工企業,為國有企業。
貿易戰對軍工企業的利好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對貿易博弈或外交關系的悲觀預測上,但不可否認貿易上的沖突升級會為軍工企業帶來商機。
新能源企業
無錫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比亞迪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
新能源被看好的情況像是對貿易戰壓力下激發出的「智造升級」的樂觀預測。新能源涉及范圍較廣,像光伏產業、風電產業、太陽能產業、核能產業等都是熱門項目。
④ 萬隆控股干什麼的
萬隆控股是一家主要從事金融及采礦業務的香港投資控股公司。萬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乃開創流動通訊服務的先鋒,於1971年由何佐芝先生創辦,何氏並於五零年代創辦香港首個商營電台。佳訊早年經營無線傳呼,開亞洲無線傳呼業先河。並於1992年聯同合作夥伴創辦數碼通電訊有限公司,成為亞洲區內首個GSM流動電話網路商。
執行董事
嘉華先生於二零一三年加入萬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並自二零一三年三月起獲委任為萬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朱先生於二零零八年取得中國香港科技大學會計學學士學位,及於二零一六年取得中國香港理工大學企業管治碩士學位。朱先生為中國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朱先生於審核及財務管理擁有逾七年經驗。朱先生二零一七年一月二十三日獲委任為萬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集團財務總監。
⑤ 付小銅怎麼挽救st中天
1.ST中天的暴漲,始於10月25日晚的一則實控人變更公告。
根據公告,ST中天的原大股東中原信託,將其持有的11.17%股權對應的表決權委託給了誠森集團,這樣後者便成了ST中天的控股股東。2018年四季度,付小銅悄然出現在方大炭素(SH:600516)第四大股東之位,持股0.55%,持股市值約為1.65億元。2019年,付小銅及其一致行動人柳林酒業出資2.86億元參與金種子酒(SH:600199)定增,持股比例為7.71%。
2.2020年三季度,付小銅通過二級市場增持,成為萬隆光電(SZ:300710)第六大股東,持股比為2.58%。四季度,其進一步增持至3.41%,晉升至第三大股東,此後付小銅大舉加倉,並與公司新的實際控制人結成一致行動人。2020年三季度,付小銅成為利民股份(SZ:002734)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為3.55%。2021年6月,付小銅在35個交易日內耗資5億元舉牌龍大肉食(SZ:002726),獲得5.08%股權。
拓展資料:南方財富網最近通過查閱資料總結出了2021年ST板塊股票的龍頭名單一覽表,請看下面介紹,希望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1、中毅達:ST板塊龍頭。11月15日,中毅達收盤跌5.12%,報於17.62。當日最高價為18.8元,最低達17.1元,成交量13.63萬手,總市值為188.76億元。
11月15日消息,中毅達資金凈流出3917.11萬元,超大單凈流出2386.94萬元,換手率3.04%,成交金額2.4億元。
2、ST尤夫:ST板塊龍頭。11月15日消息,ST尤夫今年來漲幅上漲16.67%,最新報6.24元,漲0.16%,成交額2696.44萬元。11月15日該股主力凈流出327.4萬元,大單凈流出327.4萬元,中單凈流入15.55萬元,散戶凈流入311.85萬元。
3、ST安泰:ST板塊龍頭。11月15日消息,ST安泰開盤報價3.03元,收盤於3元,跌2.91%。當日最高價3.04元,最低達2.94元,總市值30.2億。11月15日消息,ST安泰11月15日主力凈流出1388.88萬元,超大單凈流出1237.43萬元,大單凈流出151.45萬元,散戶凈流入901.98萬元。
⑥ 藍籌股有哪些股票
中石化、中國聯通、寶鋼、招商銀行、長江電力等。
1、長江電力
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長江電力,股票代碼:600900)是由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作為主發起人。
聯合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葛洲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等五家發起人以發起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創立於2002年9月29日。
2、招商銀行
招商銀行(China Merchants Bank)1987年成立於深圳蛇口,為招商局集團下屬公司,是中國境內第一家完全由企業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也是中國內地市值第五大的銀行。
3、寶鋼
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的國有重要骨幹中央企業,總部位於上海和武漢。子公司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寶鋼股份。
是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最現代化的鋼鐵聯合企業。
4、中國聯通
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英文名稱China Unicom、簡稱「中國聯通」、「聯通」)於2009年1月6日在原中國網通和原中國聯通的基礎上合並組建而成。
在國內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境外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支機構,是中國唯一一家在紐約、香港、上海三地同時上市的電信運營企業,連續多年入選「世界500強企業」。
5、中石化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英文縮寫Sinopec Group)是1998年7月國家在原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基礎上重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業集團,是國家獨資設立的國有公司、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公司注冊資本2316億元,董事長為法定代表人,總部設在北京。
⑦ 阿里巴巴被處罰182.28億元,是如何回應的
2021年4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一份行政處罰決定書和行政指導書。其內容,一下子就引起了廣大網友的極大關注。
阿里此次被以處罰,便是由於阿里的銷售市場壟斷被石錘,逼迫店家開展「二選一」造成的,這類壟斷有關部門是0忍受。182.28億人民幣的處罰,針對年純利潤做到1700多億的阿里而言,盡管算不得什麼,可是處罰下,最少能夠具有警告功效。
⑧ 雙匯集團的收購交易
中國公司對美國公司最大的收購交易「突然」浮出。
2013年5月29日,雙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和美國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Smithfield Foods,NYSE:SFD)聯合發布公告稱,雙匯國際將以總價71億美元收購史密斯菲爾德。
根據協議條款,雙匯國際將支付史密斯菲爾德47億美元現金,並承擔後者債務約24億美元。雙匯國際的收購價為每股34美元,較史密斯菲爾德5月28日收盤價25.97美元溢價31%。以5月28日收盤價估算,史密斯菲爾德市值約為36億美元。 受收購消息影響,當地時間5月29日,史密斯菲爾德開盤價為32.55美元,較前一交易日的收盤價大漲逾25%。
雙匯國際是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和中國最大的肉類上市公司雙匯發展(000895)的控股股東,也是雙匯發展第一大股東雙匯集團的控股股東。史密斯菲爾德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生豬生產商及豬肉供應商,也是美國最大的豬肉製品供應商之一。
一位接近雙匯發展的知情人士稱,「這是雙匯國際化戰略的一個信號,下一步雙匯國際化的步伐可能就會加快。」
兩公司早有接觸
根據史密斯菲爾德網站2013年5月29日的新聞稿,雙匯國際和史密斯菲爾德同意通過戰略性合並,創造全球領先的豬肉生產企業。
雙匯國際承諾,收購完成後將保持史密斯菲爾德的運營不變、管理層不變、品牌不變、總部不變,同時不裁減員工,不關閉工廠,並將與美國生產商、供應商、農場繼續合作。
史密斯菲爾德在新聞稿中稱:「合並後的公司,不但將有更多機會進入巨大且仍在成長的中國市場,同時還保有世界領先的食品安全和質量控制標准。」
路透社援引一位知情人士說,此次交易旨在將美國豬肉發送到中國。
雙匯國際、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表示,此次收購是中美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內最大豬肉企業的結合,集中了最先進的科技、資源、技術和人才,優勢互補,將形成世界最大的豬肉企業。
據悉,此項交易已獲得雙方董事會的一致批准,尚需獲得史密斯菲爾德股東批准。
此外,該交易還需要接受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審批。在獲得監管批准並滿足例行成交條件後,兩公司預計此項交易將於今年下半年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有外媒2013年5月29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按照協議,如收購因監管原因流產,史密斯菲爾德將付給雙匯「反向分手費」。
2005年,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曾對美國優尼科石油公司發出逾185億美元收購要約,這個當時中國企業最大規模的海外收購,終因美國國內反對等原因告吹。
另據路透社報道,摩根士丹利和銀行組成的銀團將為此交易提供貸款。
值得一提的是,兩大公司此前早有接觸。前述知情人士表示,早在兩三年前,史密斯菲爾德的老闆就來過雙匯集團。史密斯菲爾德首席執行官Larry Pope說,該公司自2009年以來一直在試圖與雙匯達成交易。
兩大肉企的聯姻
官網資料顯示,史密斯菲爾德於1936年成立於美國弗吉尼亞州,2010年12個國家擁有獨立子公司或合資企業。史密斯菲爾德上世紀80年代獲得較快發展,到1998年,成為美國排名第一的豬肉生產商。2010年該公司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生豬生產商及豬肉供應商。
在生產能力方面,史密斯菲爾德有4個生豬場、85萬頭種豬、40家豬肉加工廠、1580萬頭豬的產量,產品不僅供應美國國內,還出口中國、日本、墨西哥等市場。
史密斯菲爾德2012年財年(截止到2012年4月29日)銷售額為131億美元,凈收入為3.6億美元。在營收中,豬肉部門貢獻111億美元、生豬生產部門貢獻30.5億美元,國際業務部門貢獻14.7億美元。截至2012年,該公司債務為16.4億美元,資產負債率33%。
據雙匯集團網站資料顯示,雙匯集團是以肉類加工為主的大型食品集團,在2011年中國企業500強排序中列166位。
雙匯國際2010年股東實力雄厚。 雙匯發展2012年年報顯示,雙匯國際的主要股東有:Heroic Zone Investments Limited(雄域公司)持股30.23%,鼎暉Shine、鼎暉Shine II、鼎暉Shine III、鼎暉Shine IV分別持股16.58%、9.20%、4.75%、3.17%,潤峰投資持股10.57%,郭氏集團持股7.40%,運昌公司持股6%,高盛策略投資持股5.18%,Focus Chevalier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新天域)持股1.73%,Blue Air Holdings Limited(新天域)持股2.42%,淡馬錫持股2.76%。
上述雄域公司由Rise Grand Group Ltd.(興泰集團)100%控股。據報道,2007年10月,雙匯集團及其關聯企業的相關員工約300人首先通過信託方式在英屬威爾京群島設立了興泰集團。
雙匯國際化步伐加快
收購史密斯菲爾德被視為雙匯發展國際化的第一步。
「雙匯集團一直有在美國建廠的計劃。」上述接近雙匯發展的知情人士說,在國際上,論產量,雙匯發展的肉類總產量,包括肉製品和冷鮮肉,2011年就已經超過史密斯菲爾德,但銷售收入不及後者。
「雙匯發展的定位就是肉類生產,股票市值已經超過一千個億,與全球肉類企業比是最大的。現在雙匯集團的業務基本上都在上市公司內,過去是母公司大,子公司小,現在是上市公司大,集團公司那邊只有很少一部分業務沒放進去,包括物流、商業和化工。」該人士稱,雙匯在三四年前就提出邁向國際化,自身定位不僅是國內最大的肉類企業,更要走向國際市場。
「雙匯國際化提的很早,但步伐走得比較謹慎。」該人士說,此次收購史密斯菲爾德是一個走出去的信號,下一步國際化的步伐可能會加快。
一位生豬行業分析師表示,雙匯集團近幾年沒有大的投資動作,「雨潤這幾年擴張很厲害,雙匯則基本上原地踏步」,管理層收購完成後,管理層有時間和精力「應該去做些事情」。
在雙匯國際化步伐中,雙匯國際或擔當著沖鋒陷陣的角色。
據上述接知情人士透露,雙匯國際下面有國際貿易部,2012年還計劃成立產品研發部,慢慢把雙匯國際發展成一個實體,「原來是虛的,現在慢慢做實,這可能都是為走向國際的一個謀劃。」 中國雙匯國際公司與美國食品公司史密斯菲爾德6日晚聯合宣布,兩家公司之間的收購交易獲得美國財政部牽頭的外國在美投資委員會批准,豎起了繼2012年萬達收購AMC後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又一里程碑。
雙匯國際2013年5月29日宣布將以71億美元收購史密斯菲爾德,這筆交易將成為迄今中國企業規模最大的一次赴美投資。分析人士認為,美國政府批准雙匯收購史密斯菲爾德的原因有三:首先,美國需要外國投資促進美國經濟增長和就業。當前,美國經濟依然在低速復甦,失業率雖有下降,但仍居7.3%的高位。其次,農業並非敏感領域,如果連這筆交易也不批准,將大大削弱外國投資者對美國市場的興趣。最後,雙匯承諾保留史密斯菲爾德管理層和員工,獲得勞工組織和地方政府支持。
反觀過去幾年中,美國外國在美投資委員會頻頻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撓中國企業在美國並購,傷害了投資者的赴美熱情。2005年,美國拒絕中海油收購美國優尼科石油公司;2008年,美國叫停華為收購美國信息技術企業3Com;2012年,美國阻止三一集團關聯公司羅爾斯在美收購風電場。美國國會在2012年下半年更是聲稱華為和中興的通信產品威脅美國國家安全,勸阻美國企業不要與這兩家公司合作。
現階段來看,美國政府的「綠燈」,預示著雙匯與史密斯菲爾德的並購交易有望在未來幾個月內完成,也有助於緩解中國企業對赴美投資可能遇阻的疑慮。
美國咨詢公司羅迪厄姆公司研究員蒂洛·哈內曼認為,中國如今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未來還有可能超過美國,而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才剛剛起步,預計今後還將有大量投資進入美國市場。
2012年,中國企業對美投資高達65億美元,比前一年增加17%。然而,中國在美投資規模僅相當於西班牙,遠低於英國、日本和法國,與美國一年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2500多億美元相比,中國的份額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更重要的是,中國企業赴美投資帶去的不僅是資金,也有助於加深美國民眾對中國的認識,避免因受某些政客誤導而產生偏見。兩周前,中國大片《一代宗師》在AMC影院等諸多美國院線上映,觀眾評分與《速度與激情6》等美國大片不相伯仲。也許幾年後,雙匯火腿也將走上美國家庭的餐桌,一改美國人對中國食品安全的刻板印象。
新華社華盛頓9月6日電
新華社華盛頓2013年9月6日專電(記者 高攀 王宗凱)美國食品公司史密斯菲爾德6日宣布,中國雙匯國際71億美元收購史密斯菲爾德的交易已獲得美國聯邦政府批准。
史密斯菲爾德當天發表聲明說,該項收購交易已獲得美國財政部牽頭的外國在美投資委員會的批准。
聲明還說,完成這筆交易還需等待史密斯菲爾德公司股東批准,史密斯菲爾德將於2013年9月24日舉行股東大會對此進行投票。
這是迄今中國企業規模最大的赴美投資案。為此,美國國會2013年7月10日專門舉行了聽證會,以評估該項收購是否符合美國利益。
史密斯菲爾德首席執行官拉里·波普當時在聽證會上表示,該項收購旨在滿足中國持續增長的豬肉需求,有助於美國向中國出口更多豬肉,也可幫助美國農業擴大生產和增加就業。美國政府的放行預示著這筆標志性的跨國並購交易有望在未來幾個月完成。 全球最大豬商股東批准雙匯收購
2013年9月24日晚,雙匯以71億美元收購全球最大豬商史密斯菲爾德(Smithfield)。
在股東大會上,有76%的普通股股東同意接受雙匯收購。史密斯菲爾德的首席執行官Larry Pope對於這個結果表示在被雙匯收購後,公司的業務將正常開展。
最終完成交易於2013年9月26日完成,從交易所退市後將作為雙匯國際的全資子公司。
史密斯菲爾德已有80年歷史,在全球4個國家有員工4.6萬人,在美國有400個豬場,和2000戶豬農簽署供應協議,雙匯同意這些協議仍然有效,已達到美國豬肉向中國出口滿足更大的市場需求。
美國當地時間9月26日上午10時,由中國銀行牽頭的40億美元銀團貸款按時交割,標志著雙匯並購案最重要的融資環節順利完成,隨後雙匯國際與史密斯菲爾德正式簽署並購交易生效協議。
⑨ 萬隆的人物經歷
1940年4月,萬隆出生於漯河。1960年,高中沒畢業就去當了鐵道兵,入伍5年後,1968年萬隆復員,去到雙匯集團的前身—漯河肉聯廠工作,曾任辦公室辦事員、副主任、主任,副廠長。1984年年中,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漯河肉聯廠實行改制,萬隆經民主選舉擔任廠長,成為漯河肉聯廠首位民選廠長。上台之後,因為公司里很多人都是外行,有各種背景,一天到晚不願意干累活,還嘮嘮叨叨,不換掉沒法干任何事。萬隆重新「組閣」,把所有副廠長都換掉了。
上任第二年,他搞議價豬收購,每斤豬價格比統購價上浮三分錢,還把廣告貼在四周城鎮,這一下把遠近豬源都吸引來了,肉聯廠人歡豬叫。省里傳來消息,說他私抬物價,搞亂了市場,讓他本人去省里匯報。
他先匯報成績:每年8月份都是生產淡季,工廠停產,工人放假,光工資和各項費用開支就十八九萬,而搞議價豬收購之後,這一年8月企業凈盈利兩萬。
1985年冬天,中央宣布價格改革,物價隨之上漲。當地某管理部門給肉聯廠下達通知,計劃儲備1500噸豬肉,不經批准,一噸也不能調出。意圖是囤積白條豬,春節時拋出賣個高價。但萬隆根據調研得出結論,如果不能及時外銷,春節後豬肉價格將大跌。萬隆表面上沒有反抗,豬肉塞滿了冷庫時,恰好氣溫驟升。他禮貌地將主管領導請來「視察存儲任務完成情況」。外面陽光普照,裡面豬肉堆積如山,領導也發現,這樣下去不到春節豬肉就會變質,主動提出盡快把豬肉處理掉。只用四天就把1000噸凍肉送到客戶手中,春節之後,生豬價格果然大跌。
在漯河當地,萬隆被看成是一個 「能耐人」。1984年,雙匯的前身「漯河肉聯廠」在河南十大肉聯廠中排名倒數第一,固定資產468萬元,財務入不敷出,工廠瀕臨倒閉。自萬隆擔任廠長以來,萬隆就決定大幹一場,他力排眾議,決定 「砸鍋賣鐵」,咬牙上了當時全國最先進的火腿腸生產線。
國內賣豬難時,他又壯著膽子投資分割肉車間,獲得出口資格,接下了出口蘇聯的分割肉訂單。蘇聯解體後,企業失去出口市場,萬隆焦慮不已。有一次他在火車上,看見對面旅客吃火腿腸,那時這還是個新鮮玩意兒,回到工廠後他就要上馬這個項目。該項目投資高達1600萬,等於押上幾年來的身家,而且國內已有春都、雙鴿等品牌,萬隆從日本、德國、瑞士、丹麥、奧地利買來世界一流的自動化設備,並把質檢員的權力提高到了廠長之上,「我從不小打小鬧。」萬隆說。1992年「雙匯」火腿腸訂貨現場,當場簽了8000噸訂貨合同。
他上任以來,勇於改革,敬業誠信,帶領全體雙匯人使一個連年虧損、資不抵債、瀕臨倒閉、年銷售不足1000萬元的國營小廠,逐步發展成為年產銷售超500億元的企業集團,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一些媒體稱他「中國屠夫長」、「肉類工業的教父」、「肉類品牌創始人」。
1999年,他又提出銷售冷鮮肉,改變中國生鮮肉類沒有品牌的歷史。
2012年3月7日,全國人大代表、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在討論會上發言說,2012年繼續向前推進雙匯集團重組工作。重組以後集團公司產業分得很清楚了,上市公司做肉食加工這一塊,上市公司做大做強,承擔起重任。集團公司就成了一個控股公司,做肉食以外的事情。上市場公司搞專業化,集團公司搞多元化。另外我們還搞了一個跨國公司,搞國際化。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合理利用國外融資渠道,組建海外公司,實現大外貿、大流通、大市場、跨行業、跨地區、跨國經營。
萬隆董事長說:「十二五」期間,我們雙匯集團要進行三個轉變:第一個,過去我們的產品是高中低全覆蓋,要向中高檔轉變;第二個,過去我們是速度效益型,要向安全規模型轉變;第三個,由中國企業向國際化的大公司發展,要走出去,向外發展。中國企業要創造世界名牌。
2011年,3月15日,雙匯被曝光「瘦肉精」事件,品牌形象受損嚴重。在遭遇上述事件的負面影響後,萬隆及時做出每年花費超2億元,進行一系列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改革的決定,包括對進入雙匯的每頭生豬進行嚴苛的檢測。
2011年3月31日,雙匯召開「萬人大會」,董事長萬隆在會上向消費者致歉,中高層、各地經銷商以及相關各方到場,但無消費者代表出席。現場氣氛火爆,有經銷商甚至喊出了「萬總萬歲、雙匯萬歲」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