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威海北洋集團和山東新北洋是什麼關系
山東新北洋是威海北洋集團的子公司。
山東新北洋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新北洋)系威海北洋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於2002年12月為主發起設立的高新技術企業,注冊資本1.5億元。
2010年3月,經中國證監會批准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成功上市。新北洋從事專用列印機及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是國內唯一通過自主創新掌握專用列印機核心設計、製造技術並形成規模化生產的企業。
(1)北洋集團股票行情擴展閱讀:
北洋集團依託雄厚的自主研發能力,先後承擔了國家「973計劃」、「863計劃」、星火計劃、火炬計劃、創新工程、產業振興計劃等20多項國家級研發和產業化項目,擁有200多項專利和產品著作權。
目前擁有一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三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個RFID省級工程技術中心、一個省級光纖智能感測網技術實驗室以及一個博士後工作站。
北洋集團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技術求發展的宗旨,高度重視科研軟硬體的發展與建設。在成功培育了列印機及其關鍵件產品之後,公司開始探索射頻及光纖感測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現已實現產品化,並將成為公司又一重點發展方向。
在射頻識別RFID領域,目前已掌握了RFID多個頻段特別是高頻物品識別標准ISO15693/ISO18000-3/HF EPC以及超高頻物品識別標准ISO18000-6/UHF EPC等領域的核心技術,特別在高頻領域技術為全國領先,申請了近二十多項專利和產品著作權。
此類產品已廣泛應用於開放式門禁、開放式考勤、會議簽到、無障礙通道、家校通、智能圖書館/檔管理、智能生產線、智能門店管理、醫葯管理、產品防偽、物流及倉儲、車輛管理等領域。
在光纖感測領域,公司已開發出分布式光纖測溫預警系統(DTS)、分布式光纖應力監測系統及光纖周界安防感知系統等三個產品系列,能夠感知和傳輸外界信號並進行智能處理。
可廣泛應用於火災報警、溫度監測、故障診斷、應力變形監測、周界安全以及多參數狀態的綜合監控等方面。目前產品已應用在智能電網、數字化港口、數字化礦山、智能油田、防入侵監控網以及工業和民用消防等眾多領域。
❷ 鐵路裝備股票有哪些
一、鐵路設備製造:
(1)北方創業(600967):主營鐵路貨車製造,市場佔有率達12.2%,全國排名第一,18家鐵路貨車定點生產廠家中穩居前四位,神華集團用車.
(2)晉西車軸(600495):國內規模包括火車和地鐵用最大、車軸品種最多的生產企業,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1/3,並有出口資格。
(3)ST匯通(000415):主營鐵路運輸設備製造,具備微硬碟科技題材。
(4)中航重機(600765):主營產品液壓泵,應用於鐵路系統。
(5)湘電股份(600416):國內大型電動輪自卸車廠家,唯一生產地鐵車輛用成套牽引電氣設備和輕軌廠家。同時生產風力發電電機,具備新能源概念。
(6)時代新材(600458):機車用減震降噪彈性元件龍頭企業,主營產品減振降噪彈性元件廣泛應用於軌道交通車,為國家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
(7)西北軸承(000595):公司獨家生產時速160至200公里/小時的高速鐵路軸承。
(8)攀鋼釩鈦(000629):國內三大鋼軌生產基地之一,受益於西部大開發。
(9)鞍鋼股份(000898):國內三大鋼軌生產基地之一,重軌生產壟斷企業。
(10)包鋼股份(600010):國內三大鋼軌生產基地之一。
(11)天馬股份(002122):通用軸承和鐵路貨車軸承
(12)馬鋼股份(600808):與德國合資生產高速鐵路軸承。
(13)烽火通信(600498):高技術含量的鐵路通信工程光通信設備
(14)長園集團(600525):電力電纜附件,建設機械介入鐵路施工設備。
(15)上風高科(000967):生產地鐵用重型風機。
(16)遠望谷(002161):用於車輛自動識別治理鐵路射頻識別系統.
(17)國電南自(600268):電力自動化控制系統軌道交通部分
(18)太原重工(600169):主營重型機械,包括鐵路相關的軋鍛和起重設備,國內唯一的火車輪對生產基地、同時擁有火車輪、火車軸生產線。
(19)晉億實業(601002):國內緊固件行業龍頭企業,產品主要用於鐵路和汽車製造。
(20)龍溪股份(600592):從事火車應用關節軸承。
(21)西寧特鋼(600117):公司受益於青鐵路。
(22)卧龍電氣(600580):生產電氣鐵路變壓器。
(23)銅峰電子(600237):涉足城市軌道交通機車電力電容器項目。
(24)寶勝股份(600973):涉足鐵路電纜。
二、鐵路工程建設及工程機械:
(1)中鐵二局(600528):工程建設。
(2)中國中鐵(601390):亞洲最大的綜合型多功能建設集團。
(3)北方國際(000065):主營鐵路運輸,唯一一家全國性鐵路物流類上市公司。
(4)中國鐵建(601186):我國最大的鐵路建設集團之一。
(5)柳工(000528):工程機械。
(6)三一重工(600031):工程機械。
(7)徐工機械(000425):工程機械。
(8)隧道股份(600820):工程機械。
三、鐵路運輸:
(1)鐵龍物流(600125):主營鐵路特種集裝箱業務,整體上市預期。
(2)中儲股份(600787):為中國物資儲運控股公司,組建涉及我國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的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業務,物流業龍頭企業。
(3)S*ST北亞(600705):鐵路運輸及紙漿生產,重組中。
(4)大秦鐵路(601006):國內鐵路運輸第一股,最有潛力的鐵路運輸股.
(5)國恆鐵路(000594):唯一的營袖珍鐵路股,稀缺資源,北部灣概念。
(6)廣深鐵路(601333):注入優質資產、整體上市題材,最有潛力的鐵路運輸股。
❸ 哪位大哥知道威海北洋集團怎麼樣待遇方面是怎樣的說的具體一點,謝謝!
聽在那工作的同學說,新北洋還不錯,老北洋一般吧
得看你具體要做什麼崗位,華菱電子貌似是集團里待遇最好的,只是不太容易進去
❹ 北洋政府 軍閥 中國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
北洋政府之源起。曾國藩創湘軍,李鴻章效法曾國藩創淮勇。淮出於湘而勝於湘軍,最大的特點是士兵跟隨將官,將官效忠派系領袖(不是皇帝和清政府)。袁世凱出任北洋大臣其間效法先輩,在接受西洋科技和軍事教育過程中提拔了不少才俊,掌握了私人屬性很明顯的軍隊,該派系後來以北洋自居。
袁世凱因為復辟抵制,讓北洋集團內部分歧浮出檯面。在他死後,缺少一個眾望所歸的領袖,漸漸山頭林立,相互攻伐,這就是軍閥時代。正因為北洋內部的瓦解,給了國民黨崛起的機會,開啟了另外一個時代。
不管是非功過,北洋軍閥的大佬們,鮮少淪為漢奸。所以,歷史會給他們公正的評價。
❺ 北洋集團的介紹
北洋集團是威海北洋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簡稱,始建於 1988 年,現為綜合性國有控股企業集團、高新技術企業,從 1993 年起連續 15 年進入中國電子行業百強企業。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注冊資本 9354 萬元,現已形成了光纖感測、 射頻識別 (RFID)、熱列印頭 / 圖像感測器、專用列印機、節能照明、電子部品等六大系列近百個品種。
❻ 威海北洋電氣怎麼樣呀,就是老北洋,待遇 發展,謝謝啦
老北洋下屬好幾個公司 ,不過新北洋待遇不錯 上市公司嘛
❼ 北洋軍閥為什麼叫北洋軍閥
北洋一詞的說法歷史沿革
北洋之說最早出現在宋朝,主要指黃海、渤海區域。後來在清朝1791到1821年間,以上海吳淞口為界,長江以北的均為北洋,是包括江蘇、山東、直隸等各口岸的地域概念。
北洋的存在源於其政治因素,正是如李鴻章、袁世凱等人的存在以及其勢力范圍而被約定俗成。
北洋:渤海、黃海,朝鮮半島附近。如"北洋水師"、"北洋軍閥"、"北洋政府"、"北洋通商大臣"。這些詞均源自以李鴻章為創始者,以袁世凱為代表的一系政治力量在北洋地區的政治、軍事、商業活動。
北洋時代
北洋時代,從時間段上說,是指從1895年袁世凱小站練兵,中經武昌起義、清帝遜位、民國創立、軍閥混戰,直至1928年奉系易幟,民國在形式上實現一統,這樣一個前後共計33年的時段,北洋集團正式執政則共計17年。
從政治制度方面看,北洋集團執政的政府是帝制中國解體以後,根據憲政共和的制度設計建立起來的第一屆正式政府。這一時期,由於清代皇族宗室拒絕改革,導致王權解體,群雄逐鹿。政治舞台上如走馬燈一樣變幻。
北洋軍閥
北洋軍閥是清朝末年由袁世凱建立的封建軍事政治集團。清政府自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以來所依靠的湘軍和淮軍,在甲午中日戰爭中一敗塗地,腐朽不堪。
南北洋的說法最初應該是在清朝建立水師時的提法。1895年12月,袁世凱由軍務處大臣榮祿、李鴻藻等奏派擴練駐天津小站的定武軍,更名為「新建陸軍」,也就是北洋新軍。後袁世凱繼李鴻章後,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次年實授,權勢更加顯赫。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曹錕、張勛等清末民初的軍政要人都是袁在練軍時從天津武備學堂中挑選的學子,或是其私人親信。這些人在袁死後相繼掌權,掌權的基礎就是這支「北洋新軍」。再加上這些人的出身也是這支部隊,所以統稱其為北洋軍閥。
為了爭奪北京中央政權,1920年7月發生直皖戰爭,皖系失敗下台,直繫上台。1922?1924年先後發生了兩次直奉戰爭,直系失敗後,奉系控制中央政權。不斷的軍閥混戰,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給人民造成深重的災難,北洋軍閥自身的實力也受到削弱。1926年7月,在國共兩黨合作倡導下,國民革命軍進行了北伐戰爭,消滅了直系軍閥吳佩孚、孫傳芳的軍隊,打擊了奉系勢力。1928年國民黨各軍事實力派聯合再次北伐,奉系軍閥張作霖因戰敗退回東北,在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炸死,至此,北洋軍閥的統治結束。北洋軍的一些余部被並入國民黨軍隊。
❽ 北洋軍閥統治代表人物各方面表現到底維護誰的利益,在政治、經濟····
北洋軍閥統治分前後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袁世凱時期,袁世凱作為北洋集團的領袖,主要代表和維護的是北洋集團本身以及後台的大地主、舊官僚集團的利益(主要是北方舊官僚勢力),其次,袁世凱和以英國為首的列強國家的關系很好,尤其是和英國公使的私交很好,但相袁世凱並不是某個或某幾個外國勢力的代言人,其本質還是國家民族勢力的代表。尤其是在財政極度困難的情況下,拒絕了日本人的《二十一條》,更說明了這一點。
第二階段,是直皖奉三系分裂後的北洋時期,這個時期,由於失去了唯一的核心領袖,北洋集團實力嚴重分化,其中奉系本身就不是北洋集團的正統分支,而直皖兩系又斗爭激烈,而且三系各自內部也不團結,又分為多個小軍閥的派系,各自野心勃勃,其中最著名的倒戈將軍馮玉祥就是典型。這也導致張作霖、段祺瑞、曹錕三個派系領袖其實根本無法完全指揮自己的派系勢力,不得不依靠外國勢力來維持統治。
奉皖兩系受日本影響很大,其中奉系是因為地理關系,必須依靠日本來抗衡俄國,張作霖最初起家就是靠著日本人的支持,而皖系除了歷史淵源外,更多是因為一戰中後期列強實力空虛,日本勢力獨佔中國的原因。當然,英美不能接受日本獨大的情況,扶持直系也就是唯一的選擇了,當年直系的吳佩孚全盛時期,英美瘋狂鼓吹追捧吳佩孚就是例證,吳佩孚甚至上了《時代》周刊的封面。
PS:一樓那位,歷史教科書學得很好。
❾ 北元集團是新三板上市股票嗎
北洋集團是新三板上市股票嗎,我認為他是的,你可以查看他的公告,或者可以查看他公司的運行情況。
❿ 南京路上的那兩座大爛尾樓是什麼來歷
1992年,為了把全國鋼材批發交易市場引進天津,充分搞活天津及全國的鋼材市場,由一中央駐津大型國有企業發起,引進25家跨省市、跨行業的單位,共計股本金2.8億元,雄心勃勃地成立了北洋物產集團有限公司。當時的設想是投資2個億、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興建北洋鋼鐵大廈。但是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以及昂貴的地價,最終決定在這塊1.1萬平方米的佔地面積上蓋兩座大廈———52層的北洋鋼鐵大廈和45層的中葯科貿大廈。兩座大廈看似相連,實則各自獨立,由各自的開發商進行開發建設。大廈在國外進行設計招標。於1994年7月由著名的香港華藝設計公司完成設計。於1994年7月10日正式破土動工。
如箭在弦不得不發
正當北洋鋼鐵大廈以突飛猛進的速度向上長高時,旁邊的中葯科貿大廈卻因為資金問題而停工。因為地基相連,這時候的兩座大廈已經成了「連體嬰兒」。如果北洋鋼鐵大廈仍舊繼續向上長高,就會發生側沉現象。北洋鋼鐵大廈要想早日竣工,惟一的辦法就是向旁邊的中葯科貿大廈注入資金,「兩兄弟」一起長大。總建築面積達151624平方米的規模,對於僅有2.8億股本金的北洋集團來說,無疑是小馬拉大車。但這時的北洋集團已經沒有退路。它再也不是那個意氣風發的毛頭小伙,而更像一個忍辱負重的掌門大哥,只能四處融資,拉扯著同胞兄弟艱難地一天天長大。兩座大廈終於在1998年11月27日全部封頂。此時北洋集團已投入資金共計逾10億元。拖欠建築公司工程費數千萬元。工程負責人介紹說,為了融資,他們想盡了一切辦法,甚至曾經到國外數個國家進行招商引資。可以說,這兩座大廈至封頂時,北洋集團已是心力交瘁。
鑽石蒙塵誰來拂拭
記者就大廈目前的質量狀況采訪了建築公司的有關人士。據稱,因為長時間停工,建築物沉降已基本均勻。而且鋼筋已全部封死在建築物內,因此不會發生銹蝕。所以目前工程質量沒有問題。但因為建築原材料近幾年價格大幅度上揚,若工程再次啟動,無疑比幾年前的工程造價要增加許多。
北洋集團兩座大廈的最終規劃是一座鋼鐵大廈和一座四星級酒店。六層商業群房中設有大型購物商場、餐飲娛樂、中型的展覽中心和一個1000平方米的無柱鋼材批發大廳。採用美國YORK冷水機組的中央空調、40餘部美國原產OTIS電梯以及綜合布線系統。可以說,北洋大廈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都可稱得上是南京路上的一顆鑽石。只不過目前還未經打磨,尚未發出其特有的璀璨光芒罷了。
天津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如果有更多如此品質的大廈能夠盡快投入使用,將會對改善我市的投資環境、促進經濟跨越式發展起到怎樣的作用?答案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