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是一個公司嗎
不是一個公司 算是改革後專屬領域不同的兄弟單位
原來航天系統是由國防科工委歸口管理的,在1998年以前,國防科工委是國務院和中央軍委雙重領導的機構,既帶有軍隊性質,又是政府部
分,1998-1999的改革後,國防科工委的軍隊職能劃給了解放軍總裝備部,成為了一個純政府部門。這樣,航天系統可以大致分為兩個方面,軍隊系統和非
軍隊系統。
軍隊部分的航天系統主要包括酒泉、西昌、太原三大衛星發射中心和各航天測控中心(北京、西安、遠望等等),以及一些航天事業和航天工程的領導機構,比如載人航天工程指揮部等。各單位的職能從名稱上就一目瞭然,比如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就是負責衛星發射的,如此等等。
非軍隊系統包括政府部分的國家航天局,國家航天局國防科工委下屬的一個部分,管理民用航天事業、對外代表國家。
真正的航天科研體系已經改組為了企業體制,就是我們經常聽說的航天科技集團和航天科工集團,這兩個集團下屬的各研究院/所/事業部,是中國航天的主要科研力量。也就是說,航天大部分型號產品都是他們研製的。
航天科技集團實行母子公司體制,下設7個大型研製實體:
1)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團第一研究院
運載火箭與戰略導彈
2)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團第四研究院
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
3)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
衛星與飛船
4)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團第六研究院
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
5)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團第八研究院
運載火箭、導彈、衛星、飛船
6)中國航天時代電子公司
原航天科技集團九院、十院合並重組而成
電子技術、導航技術
7)四川航天工業總公司 航天科技集團第七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團實行事業部體制,下設四個事業部和六個研究院,在六個研究院中,有四個研究院與四個事業部是一體的,還有兩個研究院沒有編入事業部體制
1)中國航天科工信息技術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團第一事業部(航天科工一院)
宇航與信息技術
2)中國航天科工防禦技術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團第二事業部(航天科工二院)
防空、防天技術
3)中國航天科工飛航技術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團第三事業部
(航天科工三院)
飛航導彈技術
4)中國航天科工運載技術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團第四事業部(航天科工四院)
運載技術與特種地面車輛
5)航天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團六院
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
6)中國航天建築設計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團七院 北京 建築設計
補充:
1)航天科技集團和科工集團在研究院編號上已經有了重復,科工集團一院的說法還很少出現,所以現在提到一院基本上都是CALT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2)科技集團沒有二院和三院,而科工集團的二、三事業部(二、三院)是以原來的二院、三院為主組建的,所以提到二院、三院,基本上還是原來的二院和三院。
3)原航天總公司四院是從事固體發動機研製的,總部在陝西,有一個大的科研基地在內蒙,就是四院駐內蒙指揮部,又叫河西公司;99年分家的時候,四院給了
科技集團,但河西公司屬於科工集團,科工集團將河西公司重命名為六院,這樣從事固體發動機研製的就有了兩家,科技集團四院和科工集團六院,代表產品分別是
載人航天逃逸發動機和EPKM。
4)科技集團將067基地改名為航天科技集團六院,067基地在中國航天史上功不可沒,其液體發動機是長征火箭的動力之源。這樣六院也有了兩個,需要注意區分。
5)科技集團共有130多個企事業單位分布在全國各地,有職工9.33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4.2萬人,包括6800多名高級工程師,1200多名研究
員,31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科工集團共計180多個企事業成員單位,近l0萬名職工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佔40%。
2. 我想了解下航天科技集團與航天科工集團的具體區別,以及集團下屬各有什麼單位和機構
一、指代不同
1、航天科工集團: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前身為1956年10月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後經歷了第七機械工業部(1981年9月第八機械工業部並入)、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歷史沿革。
2、航天科技集團:是在我國戰略高技術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著名品牌,創新能力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
二、下屬機構不同
1、航天科工集團:目前擁有6個研究院、1個科研生產基地、6家上市公司、600餘戶企事業單位,遍布全國各地,職工13餘萬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超過40%,先後有1599名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2、航天科技集團:擁有11個國防科技重點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5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公司以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為目標,制定了航天核心技術計劃,取得了數百項標志性成果。
三、發展不同
1、航天科工集團:始終堅持「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核心價值觀,大力發展航天防務技術,經過多年的勵精圖治,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導彈武器系統、飛航導彈武器系統、固體運載火箭及空間技術產品等技術開發與研製生產體系。
2、航天科技集團:承擔著我國全部的運載火箭、應用衛星、載人飛船、空間站、深空探測飛行器等宇航產品及全部戰略導彈和部分戰術導彈等武器系統的研製、生產和發射試驗任務。
3. 航天科技股票怎麼樣啊
比較有潛力,是個潛力股。
【拓展資料】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根據國務院深化國防科技工業管理體制改革的戰略部署,經國務院批准,於1999年7月1日在原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由中央直接管理。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承擔著中國全部的運載火箭、應用衛星、載人飛船、空間站、深空探測飛行器等宇航產品及全部戰略導彈和部分戰術導彈等武器系統的研製、生產和發射試驗任務;同時,著力發展衛星應用設備及產品、信息技術產品、新能源與新材料產品、航天特種技術應用產品、特種車輛及汽車零部件、空間生物產品等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大力開拓以衛星及其地面運營服務、國際宇航商業服務、航天金融投資服務、軟體與信息服務等為主的航天服務業,是中國境內僅有的廣播通信衛星運營服務商;是中國影像信息記錄產業中規模最大、技術最強的產品提供商。作為中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主導力量,集團公司是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創造了以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兩大里程碑為標志的一系列輝煌成就,在推進國防現代化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擁有11個國防科技重點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5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公司以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為目標,制定了航天核心技術計劃,取得了數百項標志性成果,有力地推動了以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工程為代表的國家重大航天科技專項的立項研製。公司成立以來,共獲得5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申請專利一萬多件。
2006年,作為僅有一家軍工企業,被列入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試點單位,並在2008年獲得了「創新型企業」稱號;2011年獲得「中國十大創新型企業」稱號;2007年,集團公司獲得了國家首次設立的「中國工業大獎」。2006年,集團公司黨組被中組部、國資委黨委授予了「全國國有企業創建『四好』領導班子先進集體」稱號。2006年、2010年,集團公司連續兩屆被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授予任期考核「業績優秀企業」稱號和「科技創新特別獎」。集團公司還先後獲得「改革開放30周年傑出品牌」、「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最具價值之責任榜樣」等榮譽稱號。
4.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下屬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下屬的上市公司有中國東方紅衛星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汽車機電股份有限公司、陝西航天動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長征火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航天萬源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亞太衛星控股有限公司。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我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主導力量,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轄有8個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10家專業公司、12家境內外上市公司以及若干直屬單位。
(4)航天科技股票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擴展閱讀: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運載火箭、各類衛星、載人飛船、貨運飛船、深空探測器、空間站等宇航產品和戰略、戰術導彈武器系統的研究、設計、生產、試驗和發射服務。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也是我國唯一的洲際戰略核導彈研製生產單位。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正在按照「發展航天、強大集團、改革創新、鑄造一流」的發展方針,大力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突出導彈武器系統、宇航技術與產品、民用產業三大主業,努力向國際一流宇航公司的目標邁進。
5.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於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是什麼樣的一個關系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原來航天系統是由國防科工委歸口管理的,在1998年以前,國防科工委是國務院和中央軍委雙重領導的機構,既帶有軍隊性質,又是政府部分,1998-1999的改革後,國防科工委的軍隊職能劃給了解放軍總裝備部,成為了一個純政府部門。這樣,航天系統可以大致分為兩個方面,軍隊系統和非軍隊系統。
軍隊部分的航天系統主要包括酒泉、西昌、太原三大衛星發射中心和各航天測控中心(北京、西安、遠望等等),以及一些航天事業和航天工程的領導機構,比如載人航天工程指揮部等。各單位的職能從名稱上就一目瞭然,比如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就是負責衛星發射的,如此等等。
非軍隊系統包括政府部分的國家航天局,國家航天局國防科工委下屬的一個部分,管理民用航天事業、對外代表國家。
真正的航天科研體系已經改組為了企業體制,就是我們經常聽說的航天科技集團和航天科工集團,這兩個集團下屬的各研究院/所/事業部,是中國航天的主要科研力量。也就是說,航天大部分型號產品都是他們研製的。
航天科技集團實行母子公司體制,下設7個大型研製實體:
1)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團第一研究院 運載火箭與戰略導彈
2)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團第四研究院 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
3)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 衛星與飛船
4)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團第六研究院 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
5)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團第八研究院 運載火箭、導彈、衛星、飛船
6)中國航天時代電子公司原航天科技集團九院、十院合並重組而成 電子技術、導航技術
7)四川航天工業總公司 航天科技集團第七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團實行事業部體制,下設四個事業部和六個研究院,在六個研究院中,有四個研究院與四個事業部是一體的,還有兩個研究院沒有編入事業部體制
1)中國航天科工信息技術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團第一事業部(航天科工一院) 宇航與信息技術
2)中國航天科工防禦技術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團第二事業部(航天科工二院) 防空、防天技術
3)中國航天科工飛航技術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團第三事業部 (航天科工三院) 飛航導彈技術
4)中國航天科工運載技術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團第四事業部(航天科工四院)運載技術與特種地面車輛
5)航天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團六院 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
6)中國航天建築設計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團七院 北京 建築設計
補充:
1)航天科技集團和科工集團在研究院編號上已經有了重復,科工集團一院的說法還很少出現,所以現在提到一院基本上都是CALT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2)科技集團沒有二院和三院,而科工集團的二、三事業部(二、三院)是以原來的二院、三院為主組建的,所以提到二院、三院,基本上還是原來的二院和三院。
3)原航天總公司四院是從事固體發動機研製的,總部在陝西,有一個大的科研基地在內蒙,就是四院駐內蒙指揮部,又叫河西公司;99年分家的時候,四院給了科技集團,但河西公司屬於科工集團,科工集團將河西公司重命名為六院,這樣從事固體發動機研製的就有了兩家,科技集團四院和科工集團六院,代表產品分別是載人航天逃逸發動機和EPKM。
4)科技集團將067基地改名為航天科技集團六院,067基地在中國航天史上功不可沒,其液體發動機是長征火箭的動力之源。這樣六院也有了兩個,需要注意區分。
5)科技集團共有130多個企事業單位分布在全國各地,有職工9.33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4.2萬人,包括6800多名高級工程師,1200多名研究員,31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科工集團共計180多個企事業成員單位,近l0萬名職工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佔40%。
6.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和000901是一個嗎
不是,000901是航天科工集團的,股市一小垃圾股
7. 航天科技集團與航天科工集團有什麼區別
航天科技集團與航天科工集團都是屬於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它們在職能和管理方面有所區別,它們的區別為:
1、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是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
2、航天科工現由總部、5個研究院、2個科研生產基地、11個公司制、股份制企業構成,控股6家上市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擁有11個國防科技重點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5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
3、中國航天科技是擁有「神舟」、「長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而中國航天科工是參與了「神舟」系列飛船和「嫦娥」探月工程的研製、生產、測試、監控等任務。
4、中國航天科工以航天防務、信息技術、裝備製造為主業,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導彈系統、飛航導彈系統、固體運載火箭及空間技術產品等技術開發和研製生產體系,所研製的產品涉及陸、海、空、天、電磁等各個領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研發產品主要有衛星,運載火箭,衛星應用設備及產品,衛星運營服務產品,高端工業計算機、集成電路、光機電等信息技術產品,碳纖維、覆銅板、飛機剎車盤等新材料產品,太陽光伏、風力發電設備等新能源產品。
(7)航天科技股票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擴展閱讀:
航天科技集團與航天科工集團的前身都是1956年10月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兩個集團先後經歷了第七機械工業部(1981年9月第八機械工業部並入)、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兩個公司都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兩個公司在1999年7月,從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分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
8. 航天股票有哪些龍頭股
1. 中航沈飛。它的股票代碼是:600760。
2. 航發動力。它的股票代碼是:600893。
3. 中航西飛。它的股票代碼是:000768。
4. 煉石航空。它的股票代碼是:000697。
5. 航天科技。它的股票代碼是:000901。
6. 航天電器。它的股票代碼是:002025。
7. 國機精工。它的股票代碼是:002046。
一. 中國航天概念股是指中國航天旗下的上市公司股票。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我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主導力量,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轄有8個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11家專業公司、14家境內外上市公司以及若干直屬單位。主要從事運載火箭、各類衛星、載人飛船、貨運飛船、深空探測器、空間站等宇航產品和戰略、戰術導彈武器系統的研究、設計、生產、試驗和發射服務。科研生產基地遍及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成都、香港、深圳等地。
二.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致力於發展衛星應用、信息技術、新能源與新材料、航天特種技術應用、空間生物等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大力開拓衛星及其地面運營、國際宇航商業服務、航天金融投資、軟體與信息服務等航天服務業,是我國境內唯一的廣播通信衛星運營服務商,我國影像信息記錄產業中規模最大、技術最強的產品提供商。長期以來,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國防現代化建設和科學技術進步做出了卓越貢獻。
三. 航天(Spaceflight),又稱空間飛行、太空飛行、 宇宙航行或航天飛行,是指進入、探索、開發和利用太空(即地球大氣層以外的宇宙空間,又稱外層空間)以及地球以外天體各種活動的總稱。 航天活動包括航天技術(又稱 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和空間科學三大部分。
四. 航天技術是指為航天活動提供技術手段和保障條件的綜合性工程技術。空間應用是指利用航天技術及其開發的空間資源在科學研究、國民經濟、 國防建設、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各種應用技術的總稱。空間資源系指地球大氣層以外的可為人類開發和利用的各種環境、能源與物質資源,入空間高遠位置、高真空、超低溫、強輻射、微重力環境、太陽能以及地球以外天體的物質資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