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盤期貨中的英國富時100指數的成份股有哪些
可以在這里查詢,外盤期貨中的英國富時100指數的成分股
2. 嘉年華國際股票靠譜嗎
股票有漲有跌,投資有風險,買股票需謹慎,最好先不要買,觀察一段時間看看。
3. 嘉年化郵輪公司股票已跌至8美金,會破產嗎
嘉年華游輪公司股票已經跌得遠,不會破產了。
4. 比如我購買了A股票10萬元,現市值11萬元,那請問我投入的10萬元是被誰擁有了,然後我掙的1萬是掙了誰的錢
「我投入的10萬元是被誰擁有了」
答:這10萬元歸賣家所有,買賣家的證券公司從中收取少量交易傭金等費用。
1)首先,進入LZ問題答案的選項 —— 上市公司、LZ開戶的證券公司、證券交易所、買家(可以包括上市公司、證券公司)、持有者(可以包括上市公司、證券公司)、賣家(可以包括上市公司、證券公司)。
2)其次,說一下股票上市。
上市公司的募集資金總額,來自中簽買家的買價,上市當天收盤價由買價+上市的資金凈流入(正負)值 形成。
上市當天收盤後的持有者(莊家、股民、限售股持有者、流通股持有者)即成為原始賣家
【特別注釋 1、上市當天的買家為收盤後的持有者,上市當天的賣家為上市公司(賣的是發行價xy元,面值小於xy元很多的股票)、中簽投資者(賣的是買價為xy元的股票)。
2、從上市當天起,任何股票都是 只有當持有者通過競價,發出賣出股票的委託變為賣家——賣家出現,買家才能通過競價買入賣家的股票。
3、上市第二個交易日起,股票實質上就是 持有者與買家間的交易。
4、可以理解為 任一股票,沒有持有者就沒有賣家。沒有賣家,買家的資金就不能進入這一股票的市場,要去看幾乎沒有賣家的市場,請去查看漲停交易日的股票】
3)再次,說一下證券交易所。
內地證券交易開戶一般都會開滬、深兩個賬戶,在交易時,分別由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執行交易程序,股票市場用的是清算交割制度、交割結算規則,證券交易所執行制度的功能。
4)最後,說一下開戶的證券公司與戶主的關系——戶主下達買賣的交易委託(指令),證券公司接受委託指令在證券交易所買賣股票,並收取雇傭金等交易費(包括傭金在內的交易費一共四項,10萬元的話,總值上限不到6‰)。
其中,買入的股票由證券公司交於戶主的帳戶所有,戶主的資金。
賣出股票後的金額由證券公司通過證券交易所交由賣家的證券公司,由賣家證券公司交由賣出股票的戶主的資金帳戶。
「然後我掙的1萬是掙了誰的錢」
答:這1萬元掙到了是A股票資金的凈流入的一部分
1)LZ是說「現市值11萬元」,就是沒有賣出交易,這1萬元=股價上漲的差價,直觀來說是股票價格的差價;本質來說,LZ賺取的是持有A股票期間,A股票的資金的凈流入,也是個差價(資金流入與流出的差價),這差價來自從LZ在10萬元買入到現市值11萬元間,A股票的資金凈流入。
2)如果在「現市值11萬元」時賣出,那麼這11萬元(假設交易費=0)全部或是分別來自等價交易了LZ賣出的股票的買家。
3)具體演算法(排除限售股解禁股等其他因素)
LZ的10萬元+(A股票資金凈流入y萬元÷A股票總股數×LZ持有股數)= 買家的11萬元
很多人炒股不會去弄明白這些,也照樣買賣。但類似這種問題,個個都真正明白了,股票這東西很快就能熟悉的。我盡量答得通俗易懂也詳細些,希望LZ能明白。
5. 2022年中國核心資產股票有哪些
2022年「核心資產」股票,既有新的思考,也有歷史延續:
A股:伊利股份、周大生、口子窖;九強生物、東方生物、科華生物、穩健醫療、樂普醫療、華大基因;中國平安、卓越新能、中芯國際、龍騰光電、格力電器、中國電影;
港股:騰訊控股、石葯集團
美股:蘋果、雲米
(5)嘉年華集團股票市值擴展閱讀:
2021年「中國十大核心資產」
A股:伊利股份、恆瑞醫葯、邁瑞醫葯、恩華葯業、新華醫療、中國平安、招商銀行、東方財富、中國國航、上海機場、周大生
港股:阿里巴巴、騰訊控股、中芯國際、東陽光葯、石葯集團、中國生物制葯、錦欣生殖
美股:新氧科技、雲米、華米、美國航空、嘉年華郵輪、蘋果
6. 這是什麼牌子
C&A,中文名「西雅衣家」。
從荷蘭斯尼克小鎮上的一家布料店,到聲名遠播的歐洲服飾零售品牌C&A,品牌經歷了170年的歷史。 這個品牌的擁有者Brenninkmeijer家族最早生活在麥廷根(Mettingen),也就是今天德國西北部泰克倫堡地區(Tecklenburg)的一個小村莊。1671年Brenninkmeijer家族離開了麥廷根的家庭農場,到荷蘭發展亞麻布的貿易。1841年,Brenninkmeijer家族的Clemens和August兄弟,在荷蘭北部小鎮斯尼克(Sneek)開設一家經營布料的店鋪,並正式創立C&A品牌,憑著敏銳的商業頭腦,兄弟兩人將這間店鋪經營得有聲有色,並在接下來短短的幾年裡,就在荷蘭的呂戈登、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等城市開設分店。隨著生意的日益興隆,Brenninkmeijer家族逐步將事業擴展到了德國。1911年兄弟二人在德國柏林開設了第一家C&A大型百貨商場,從此打開了另一片天地。到二戰爆發之前,C&A已經擁有17家門店。戰後,C&A在比利時的成功經驗,更是加快了品牌向歐洲其他國家擴展的步伐,1972年C&A在法國開了第一家店,隨後在瑞士、盧森堡、西班牙、奧地利等國也相繼開業。歐洲紛繁復雜的文化、宗教和國家背景,讓C &A品牌貫穿著一種神秘性。如今C&A專賣店遍布全球,至2010年底,已經在20個國家,特別是歐洲,拉丁美洲和中國共擁有超過1,700家店鋪,擁有36,000名員工,並仍在加快其擴張的速度。C&A,一個設計理念上乘,品質卓越的品牌,深受全球追尋個性和時尚品味人士的喜愛,並成為世界時尚零售行業中的領先品牌。
7. 國際主要的煙草公司有哪些,
一、奧馳亞集團公司(Altria Group, Inc.)
1、簡介
2003年1月27日,菲利浦·莫瑞斯公司正式更名為奧馳亞集團公司。。「Altria」這個詞來源於拉丁文的「Altus」,意思是「高的」,「步步高升」。PM賦予新名稱的含義是:保持公司持續發展,追求更高的經營目標。ALG主要的經營子公司有菲利浦·莫瑞斯美國公司、菲利浦·莫瑞斯國際公司、卡夫食品公司、菲利浦·莫瑞斯資本公司等。ALG是當今世界上第一大煙草公司,也是全球第二大食品製造商,ALG業務遍及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雇員15.6萬人,所屬的製造和加工企業約245家。
ALG也是全球著名的跨國公司。2005年,ALG列《財富》全球500強第17位,《財富》股票市值最大500家公司中列第13位,《財富》全球盈利500強第9位。
2、發展歷程
19世紀在英國的經營 ALG最早起源於英國,創辦於19世紀中葉,歷史已超過150年。在20世紀80年代成為世界第一大煙草製造商。PM的創辦人菲利浦·莫瑞斯先生當初只是英國的一個小煙草商,1847年他在倫敦的班德街(Bond)開辦了一個商店,1854年莫瑞斯先生建立了自己的卷煙加工作坊,開始製造手工卷煙銷售。
在美國的創業 20世紀初,在PM進入美國經營的時候, 19世紀末出現的新型機制卷煙更加符合人們的口味,取代了傳統煙草製品在煙草製品市場上的統治地位,成為美國煙草市場的主角。1927年,卷煙在美國煙草製品市場上已佔到30%。
成為全球第一大煙草製造商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PM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到80年代初,經過20多年的持續增長,在國內超過雷諾士公司,成為美國第一大煙草製造商,在國際上超過英美煙草公司,成為世界第一大煙草公司,並一直保持到現在。PM的成就與「萬寶路(Marlboro)」牌卷煙有著密切的關系,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萬寶路」造就了PM。
3、公司主營產品
萬寶路(Marlboro)、達能餅干
二、 英美煙草公司(British American Tobacco p.l.c.)
1、簡介
英美煙草公司是全球第二大煙草製造商,成立於1902年。BAT的產品遍布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控制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卷煙市場。在64個國家擁有81家卷煙廠,另有9個雪茄和手卷煙加工廠分布在7個國家,每年加工處理6.6億公斤煙葉,年生產卷煙8500多億支(1600多萬箱),全球雇員(包括子公司及控股公司)9萬多人。
2、發展歷程
20世紀30年代前
1902年,帝國煙草公司和美國煙草公司聯合,共同出資成立英美煙草有限公司,承接雙方國際業務.
20世紀初,英、美的兩家老牌煙草廠商——帝國煙草公司和美國煙草公司頻頻發動商業戰,爭奪對方市場,雙方競爭十分激烈。1902年,為了避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兩敗俱傷,雙方達成聯合的協議。按照協議,共同出資(美國煙草公司佔三分之二,帝國煙草公司佔三分之一)成立英美煙草有限公司,承接雙方本土以外的國際品牌和海外煙草業務。
21世紀
2000年,並購加拿大帝國煙草公司。
2001年,在土耳其、韓國、越南和埃及等國市場投放大量資金。
2003年,收購義大利煙草公司;BAT所屬的美國布朗·威廉姆遜煙草公司與雷諾士公司合並,成立雷諾士美國公司,BAT擁有42%的股份。
3、主營品牌
英美煙草具領導地位的國際品牌包括555、健牌、金邊臣、希爾頓、總督、卡碧及時運,各自以不同的市場部分為銷售對象。與樂富門合並後,英美煙草的品牌組合將增添卡地亞、樂富門、登喜路、威豪、黑貓及皇莊等品牌。而這些國際品牌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國際品牌,主要有555、健牌、樂富門等,這些品牌在一百多個國家暢銷,是英美煙草的業務核心和利潤源泉;第二類是區域性品牌,如英美煙草在歐洲生產的一些品牌、在巴西生產的一些牌號。第三類是僅在一國或一個地方銷售的牌號,如在中國合資廠生產的「黑貓」和「君子竹」品牌。
三、 日本煙草公司(Japan Tabacco Inc)
1、簡介
日本煙草公司於1985年4月1日正式成立,注冊資本1000億日元,現為世界第三大跨國煙草公司,在全球擁有26家卷煙廠,年銷售卷煙860多萬箱,業務遍及約120個國家和地區,2005年全球員工共3.26萬。2001年,日本煙草公司居世界500強企業的第271位。
2、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1898~1948年) 為了壟斷煙草收入,為國家推進現代化建設積累資金,日本政府於1898年頒布了《煙葉專賣法》,成立專賣局,對煙葉實行專賣。20世紀初期,專賣范圍逐步擴大到煙草製品和鹽業。政府在這一時期對煙草和鹽業實行的是直接的行政管理與經營。
第二階段(1949~1984年) 1949年,日本政府將財政部下屬的煙鹽專賣局改組為日本煙鹽專賣公司。專賣公司是一個由國家出資、依據特殊公法設立的法人企業,它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是經濟法人,另一方面,特別公法對其經營范圍、承擔的義務和責任都作了明確的規定,企業必須依據特別公法開展活動。日本政府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逐漸放鬆對外煙進口的控制,至80年代中期日本取消了煙草專賣。
第三個階段(1985~2001年)1985年4月1日,日本煙草專賣公司依法改組成日本煙草股份有限公司(標志著JT的正式建立),1985年,日本煙草公司成立了日本煙草國際公司,1996年,按照日本鹽業法,鹽業務從日本煙草公司剝離出去。2002年,日煙國際與雷諾士國際業務進行重組,不僅擴大了日本煙草公司在海外業務的市場佔有率,完成了日本煙草公司向國際化煙草大公司的跨越。
第四個階段(2002年以後)2002年4月日本政府修改了日本煙草公司法,根據修改的日本煙草公司法,日本政府將逐步減少其在公司持有的股份,公司的民營化進程將會進一步加快。
3、主營產品
日本煙草產業株式會社的煙草事業在日本市場佔有約80%的市場佔有率,以MILD SEVEN(七星)、CASTER、SEVEN STARS和CABIN(佳賓)等名牌為中心,駱駝、雲斯頓、沙龍。
四、 帝國煙草公司(Imperial Tobacco Group Plc)
1、簡介
帝國煙草公司為全球第四大煙草製造商,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煙草公司之一。帝國煙草公司在全球擁有33個工廠,產品遍及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銷卷煙約350萬箱,手卷煙2.67萬噸,共有員工1.56萬。
2、發展歷程
ITG成立於1901年,是在英國的一些家族企業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為了應對美國煙草公司的威脅,許多英國煙草公司決定聯合起來抗爭。13家英國規模較大的家族企業走到了一起,在伯明翰的皇後酒店召開會議。隨即在1901年12月正式成立了帝國煙草有限公司
與中國煙草界的往來與合作
相比其他世界知名的煙草公司而言,帝國煙草公司與中國煙草界的往來不甚頻繁,該公司真正進入中國市場則是20世紀90年代的事。近期在中國免稅品市場推廣的香煙主要是「英伯樂」(Imperial)煙。該品牌卷煙具有原味(焦油12毫克)和醇煙(焦油8毫克)兩種選擇,具有國際一流的寬包包裝。
盡管與中國煙草界的合作還不太多,但帝國公司有信心擴大與中國煙草界的合作。一方面,帝國公司的產品口味比較適合亞洲人;另一方面,帝國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手卷煙生產商,而中國又擁有悠久的手卷煙歷史,或許將能成為帝國公司與中國煙草業合作的基點。
3、主營產品
在英國分銷萬寶路香煙。帝國煙草的產品涉及煙草的所有領域:卷煙、手卷煙絲、煙紙、雪茄和煙斗煙絲等。這里我們只介紹卷煙的著名品牌。
Lambert&Butler是英國銷量最好的品牌
Embassy是英國南部著名的高檔品牌,
Richmond就成為了英國銷售增長最快的品牌之一,
Superkings是英國市場超長支卷煙市場的領導品牌,
JPS迅速成為國內市場的主要品牌,
Regal是帝國煙草主要的烤煙混合型品牌,
Fusion是新近推出的國際型高檔低焦油卷煙以迎合全球低焦油的消費浪潮。
TheImperial是國際型的高檔卷煙,主要針對全球免稅和亞洲市場。
五、加萊赫集團公司(Gallaher Group Plc)
1、簡介
加萊赫集團,是國際煙草生產及分銷商,總部設在英國。在奧地利,德國,哈薩克,愛爾蘭,俄羅斯,瑞典和英國都佔有市場領導位置。
2、發展歷程
加萊赫公司的創始人1896年,加萊赫建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煙草加工廠,同年,加萊赫成立有限公司,擁有資金100萬英鎊,他本人也變成為當時的「煙草之王」。
在20世紀30年代,加萊赫先後收購了Peter Jackson和J A attreiouex等公司,使其規模和影響逐步擴大。
1941年,二戰摧毀了加萊赫的Belfast工廠
1953年,加萊赫完成了最重要的影響深遠的收購—— Benson and Hedges,這次收購行動成為公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它不僅使加萊赫得到了著名的品牌,還為公司新品牌在20世紀60年代進入英國市場開辟了道路,如Benson、Hedges Special Filter和Silk Cut牌號等。
1999年,公司為了擴大業務規模,拓展海外業務,在哈薩克建立了卷煙加工廠。
2000年,加萊赫以2.64億英鎊的價格收購了俄羅斯卷煙製造商利吉特-杜克,並最終使之成為世界上最大、效率最高的煙廠之一。
3、主營品牌
加萊赫深入人心的品牌包括::Benson & Hedges (金邊臣) ,Silk Cut (時運) ,Mayfair,Sovereign,Sobranie (壽百年) ,Dorchester,Troika,LD (樂迪) ,Memphis (孟菲思) ,Meine Sorte,Ronson,Blend,Hamlet,Old Holborn,Amber Leaf and Condor。
六、阿達迪斯公司(Altadis S.A)
1、簡介
阿達迪斯公司為阿達迪斯集團的控股公司,是歐洲重要的煙草製造商,同時也是世界第六大煙草公司,其雪茄業務在全球排名第一,卷煙業務在西歐地區排名第三。阿達迪斯的業務遍及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雇員2.74萬人。
2、發展歷程
阿達迪斯公司由法國的塞塔公司(SEITA)與西班牙的塔巴克萊拉公司(Tabacalera, S.A)於1999年合並成立的。1999年10月6日,塞塔公司與塔巴克萊拉公司宣布兩家公司的合並計劃,兩家公司的負責人共同在合作的協議書上簽了字,這宣告阿達迪斯公司正式成立。
3、主營品牌
淡色卷煙
Gauloises Blondes、Fortuna、Anfa、Brooklyn、Colt、Ducados Rubio、Fine、Fox、Iris、Marquise、News、Nobel、Popularne、Royale、Smart、Spike
深色卷煙
Case Sports、BN、Ducados、Gitanes、Habanos
自卷煙
Amsterdamer、Kennings
七、韓國煙草與人參公司(KT&G Corporation)
1、簡介
韓國煙草與人參公司(Korea Tobacco and Ginseng Corporation.,簡稱KT&G),是韓國最大煙草製造商。2005年占據韓國煙草市場73%的份額。KT&G擁有4家卷煙廠,2個原料加工廠和1個印刷廠。在海外市場方面,KT&G公司的香煙出口到全世界的大約30個國家。
2、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成立時——1997年的國家壟斷時期 前身是韓國人參公司,1921年更名為韓國煙草與人參公司。 1987年成立完全國有化的企業,該時期公司沒有競爭者,處於高速發展和資本積累時期。
● 第二階段:1997年——2002年底的私有化進程時期
該時期是公司脫離政府走向完全商業化的重要時期,期間通過海外GPS股票來實行私有化的前奏,進而發行普通股票。於2002年底,公司完成了決定公司命運的私有化進程。開始進入一個嶄新的時期。
● 第三階段:2001年——至今
隨著國際競爭者參與到國內市場,韓國的煙草競爭開始激烈, 2005年,KT&G佔有國內的73%的市場份額,海外市場在中東和中亞地區收獲頗豐。在國內,KT&G是最大、最有競爭力的煙草企業;在海外,利用其優勢品牌產品也在逐步擴大市場份額並伺機進入新的市場。KT&G已著眼於全球,特別是中東、中亞的煙草市場,以盡快成為全球性的煙草公司。KT&G這個世界上第7大煙草製造商,正在向世界前5大公司行列邁進。目前,世界前5大公司為奧馳亞集團、英美煙草、日本煙草、帝國煙草和加拉赫。
3、主營品牌
嘉年華 (海外版) 松樹 (海外版) 寶恆一號雪茄 寶恆六號雪茄 Cloud9 Cloud9 1mg Esse Special Gold Esse Blend IN 3 Esse One Esse Field Esse Menthol Esse Lights Esse Classic Esse Soon 0.5 The One fresh The One 1 The One 0.5 Raison Red Raison Blue Raison Black Raison Fresh 印第高 阿里安 Ents 盧吉士 盧吉士 M 澤士 Vision Humming Time Timeless TIME Light Timeless TIME Simple Doraji Yeon 富翁 THIS THIS plus Hanaro Lilic Lilac Menthol 玫瑰 哈里信 發光
八、環球公司(Universal Corporation)
1、簡介
環球公司(簡稱UN)成立於1918年,是全球最大的獨立煙葉公司,同時也是世界領先的農產品、木材及建材貿易公司。業務遍及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環球公司經營業務包括貿易、加工、儲存、分銷、服務等,經營的商品主要有煙葉、木材、建材及農產品(茶葉、橡膠、向日葵、堅果、乾果以及罐裝和冷凍食品等)。
2、發展歷程
環球煙葉公司的誕生
環球公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公司的創辦人傑奎琳·P·泰勒先生於1886年在弗吉尼亞州創立J·P·泰勒公司,主要從事煙葉運輸和出口業務。當時,J·P·泰勒公司較具規模,是美國南部地區最大的煙葉商之一。
擴張之路
環球煙葉公司創立不久,在持續擴大國內煙葉貿易量的同時,開始了在美國本土之外的擴張進程。
多元化經營歷程
環球公司的多元化經營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末。1966年,戈登·克因紹(Gordon L. Crenshaw)出任公司總裁,他積極推動多元化經營戰略。
九、 聯一國際公司(Alliance One International, Inc.)
1、簡介
由世界第二大煙葉公司德孟公司(Dimon Incorporated)和標准商業公司(Standard Commercial Corporation)合並成立的。第一聯盟公司專營煙葉,主要業務是進行煙葉收購、加工、貯藏和銷售。業務遍及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客戶分布在世界90多個國家和地區。
2、發展歷程
德孟公司的誕生及發展
1994年10月,美國兩傢具有悠久歷史的老牌煙葉公司—— 德布勒兄弟公司(Dibrell Brothers Incorporated)和孟克·奧斯汀公司(Monk-Austin, Inc.)為了實現爭霸全球煙葉市場的雄心,在經過幾番深思熟慮後,決定進行合並。雙方通過平等協商,達成了一項高達14億美元的合並計劃,並且以兩家公司的開頭字母作為合並後新公司的名稱,德孟公司由此誕生。
2005年5月13日,與全球第三大獨立煙草商標准商業公司合並,建立第一聯盟國際公司。
十、雷諾士美國公司(Reynolds American Inc.)
1、簡介
2000年後被英美煙草收購。由BAT所屬的美國布朗。威廉姆遜煙草公司與雷諾士公司合並成立,BAT佔有42%的股份。旗下有R.J. Reynolds Tobacco Company、Santa Fe Natural Tobacco Company, Inc.和Lane Limited,目前為美國第二大煙草製造商。特威爾、沙龍、駱駝、雲絲頓
與廈門卷煙廠合資建設了華美卷煙有限公司。華美卷煙有限公司生產的卷煙牌號有「金橋」、「喜必利」,以「雲絲頓」、「駱駝」等國際牌號。
8. NBA的老總的收入
波士頓凱爾特人Boston Celtics
老闆: Wyc Grousbeck, Boston Basketball Partners的CEO及任事股東
年齡:42
籍貫:馬薩諸塞州的伍斯特, Worcester, Mass.
凈資產:3.6億美元 $360 million
入主時間:1986年1200萬美元買下球隊
其它職業體育股權: 和他父親Irv曾經試過購買波士頓紅襪隊
錢是怎麼賺來的: Highland Capital Partners的六個無限合夥人之一, Highland Capital Partnersa是擁有18億美元風險資本的世界知名風險投資公司,為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理財。之前創辦了Medwise,全美著名的醫葯公司。
教育: 普林斯頓歷史學士、密歇根法律學位、斯坦福MBA學位。
運動體驗:曾是普林斯頓輕量級(賽艇?)隊員。
趣事: 曾在一間普林斯頓酒吧里一個名為Daytonas的樂隊里擔任鼓手。
新澤西 網隊 New Jersey Nets
老闆: Bruce Ratner
年齡:59
籍貫:克里夫蘭Cleveland
凈資產:4億美元 $400 million
入主時間:2004年3億美元買下球隊
其它職業體育股權: 無
錢是怎麼賺來的: 房地產發展商,Forest City Ratner Cos.的CEO和創辦人。最近的項目是布魯克林的MetroTech中心。(所以籃網要搬家啊)
教育: 哈佛學士、哥倫比亞法律學位
運動體驗:在中學打過美式足球。
趣事: 他的姐姐(也許是妹妹,搞不清),Ellen Ratner,是一個政論專欄作家和評論員。
歌星Jay-Z是網隊的小老闆之一
紐約尼克斯New York Knicks
老闆: 美國有線電視Corporate owned by Cablevision
入主時間:1997年3000萬美元買下球隊
Cablevision市值80億美元略多一些,擁有麥迪遜廣場花園及其相關地產100%的權益,紐約尼克斯籃球隊、流浪者冰球隊、「自由女神」女子籃球隊、紐約無線電台音樂廳、MSG電視網有線頻道以及紐約和芝加哥地區體育電視網的全部股份。
Cablevision的董事長詹姆斯-道蘭和他兒子CEO查里斯-道蘭(James & Charles Dolan)曾被評為2002年全球最差經理人第四位。(看來尼克斯的總經理差是有源頭的)
費城76人 Philadelphia 76ers
老闆: Ed Snider
年齡:71
籍貫:費城 Philadelphia
凈資產:3.1億美元 $310 million
入主時間:1996年1250萬美元買下球隊
運動體驗:網球愛好者
錢是怎麼賺來的:現任Comcast Spectacor的主席。其父從事銀行、房地產和蔬菜業發家致富。創建Spectacor公司經營Flyers和 Spectrum。20多年中Spectacor拓展取得了大量業務,於1996年與Comcast合並。
其它職業體育股權: Comcast Spectacor公司的股份主要包括 Philadelphia Flyers NHL 曲棍球隊、Philadelphia 76ers NBA 籃球隊和兩個設立在費城的多功用大競技場。1966年創建NHL的費城Flyers隊。Comcast Spectacor 還擁有Flyers的AHL分支費城幻影隊,並擁有三支巴爾的摩Orioles小職業棒球聯盟球隊的少量股份。
教育: 馬里蘭商業學士
趣事:他最初曾在費城的一家唱片公司Edge Ltd.工作。
多倫多猛龍Toronto Raptors
老闆: 楓葉體育娛樂公司,股份比例為:58%屬於安大略教師養老金計劃,15%屬於Bell Globemedia(加拿大貝爾電信公司的多媒體子公司),14% 屬於TD Capital公司,13% 屬於地產巨頭Larry Tanenbaum。
芝加哥公牛男子籃球隊 Chicago Bulls
老闆: Jerry Reinsdorf
年齡:69
籍貫:出生於布魯克林,自1957年起居於芝加哥。
凈資產:2.8億美元 $280 million
入主時間:1985年900萬美元買下球隊
其它職業體育股權: 芝加哥白襪棒球隊的大股東
錢是怎麼賺來的: 原是稅務律師,後來在他的富人客戶的慫恿下進入房地產市場,憑著他的房地產公司取得他大多數資產。有錢之後,1981年Reinsdorf從美國芝加哥出身職棒名人Bill Veeck手中買下芝加哥白襪隊, 1985年入主公牛隊,90年代初期,公牛稱霸NBA,白襪隊在美聯也呼風喚雨,是Reinsdorf最風光的時候。(部份轉自圓球)
運動體驗:在大學打過校內(籃球?)賽Played intramurals in college.
教育: 喬治華盛頓學士、西北大學法律學位、伊利諾斯大學博士
克利夫蘭騎士隊Cleveland Cavaliers
老闆: Dan Gilbert
年齡:42
籍貫:南菲爾德,密歇根 Southfield, Mich.
凈資產:4.78億美元 $478 million
入主時間:2005年3億7500萬美元買下球隊
運動體驗:在南菲爾德Lathrup高中一年級時曾進入棒球隊,後被裁。
其它職業體育股權: 曾競標購買職棒Milwaukee Brewers隊失敗
錢是怎麼賺來的: Quicken Loans, Inc.的主席和創辦人,該公司在2004年完成120億美元的住宅抵押貸款業務。在1985創建Rock Financial公司開始他的業務。
教育: 密歇根州立大學學士、韋恩州立大學法律學位
趣事: 舉重愛好者,身高5尺5(1米65)的他說最近曾經卧推310磅(140公斤)
歌星Usher是騎士隊的小老闆之一
底特律活塞 Detroit Pistons
老闆: William Davidson
年齡:81
籍貫:密歇根州Bloomfield Hills, Bloomfield Hills, Mich.
凈資產:28億美元 $2.8 billion
入主時間:1974年800萬美元買下球隊
運動體驗:在密歇根大學跑徑賽,二戰時在海軍打過美式足球。Ran track at Michigan and played football in the Navy ring World War II.
錢是怎麼賺來的:他的Guardian工業公司是汽車工業的主要玻璃供應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鏡子生產商。該公司創建於1932年,那時叫Guardian Glass Company,生產汽車擋風玻璃,1970年開動第一個玻璃生產線生產浮法玻璃。美國加迪安(Guardian)工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加工製造浮法玻璃產品的廠商,特別是在生產高質量浮法玻璃、半鋼化玻璃和鋼化安全玻璃產、汽車夾層檔風玻璃和車用鋼化玻璃、住宅和商業建築用中空和反射玻璃以及鏡子等產品方面居世界領先地位。其年銷售收入達到13億美元,在世界各地擁有60家工廠,擁有24條浮法玻璃生產線、28家玻璃加工廠、6個玻璃批發銷售中心、32個汽車玻璃零售點,是世界第二大浮法玻璃生產企業、第一大銀鏡玻璃生產企業,有近兩萬名員工。目前該公司尚未在中國投資設廠。(這段是抄自中國玻璃信息網)。該公司最近起訴全球數十家PC廠商和視頻顯示器廠商侵犯了他們用於筆記本、電視機和手機中液晶顯示技術的知識產權。現在總部設在密歇根州奧本山。
Williams Davidson是密西根人,一開始是執業律師,1955年加入叔叔的汽車擋風玻璃製造公司任職,兩年後公司因經營不善,宣布破產,Davidson接手繼續經營,1970年代,他的公司研發出平板玻璃的新製造方法,大量供應汽車與建築用途玻璃所需,從此業務蒸蒸日上,成為一跨國大公司。Davidson在1974年以8百萬美金買下活塞隊,是全NBA第二資深的球團老闆,僅次於巫師隊的Abe Pollin,他的作風以低調穩健著稱,十足保守派。(這段轉自圓球)
其它職業體育股權: WNBA的底特律震動隊、NHL的冠軍球隊Tampa Bay Lightning ,他還是宮殿體育娛樂公司的大股東,該公司擁有奧本山宮殿球場和底特律毒蛇曲棍球隊。.
教育: 密歇根學士、韋恩州立大學法律學位
趣事: 1979年炒了活塞主教練Dick Vitale,史上最差的10位NBA教練之一。
印第安那步行者 Indiana Pacers
老闆: Herb and Melvin Simon
年齡:Herb 是 69歲, Melvin 是 77歲
籍貫:都是生於紐約布魯克林,長於紐約布魯克斯,現在住在印第安那波利斯
凈資產:Herb,12億美元 $1.2 billion, Mel,16億美元 $1.6 billion.
入主時間:1983年1100萬美元買下球隊
運動體驗:Melvin是高爾夫愛好者
他們怎麼賺得錢: Simom產業集團的聯合主度,該集團擁有或部份擁有超過240家購物中心,是美國最大的購物商場業主。
Simon Property Group是全美國最大的SHOPPING MALL投資商發展商。在美國境內有250多座各型商業房地產及大型商業房地產。公司於1960年成立,1993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是美國證券市場最大的房地產基金IPO。西盟地產集團前後經過5次合並重組,其規模持續發展。尤其是1996年,兩大家族地產商,即Simon和DeBartolo,合並後,其全美第一商業房地產投資商、發展商的角色,幾乎無企業可以撼動。截止2001年,Simon家族擁有公司大約25%的股份,公司90%以上的收入來自旗下商業房地產的租金。 2001年,公司的市值達61億美元,總收入21億美元,企業收益率為5.9%。公司旗下物業數量為252個,總面積1741萬平方米,出租率高大91.5%,每平方米年平均零售額達4133美元。2001年收購金額達17億美元,在建物業投資達3億美元。(這段抄自一個商業地產機構網站易鋪網)
教育: 兩人都是紐約城市大學學士
密爾沃基雄鹿 Milwaukee Bucks
老闆: Herb Kohl
年齡:69
籍貫:密爾沃基 Milwaukee
凈資產:估計為2.79億美元,在他作為美國參議員期間,他的金融財產已經保密委託。
入主時間:1985年1900萬美元買下球隊
運動體驗:職棒Milwaukee Brewers隊的11個原始投資者之一,與Kohl家族一起出資2千5百萬美元捐建在UW-Madison威斯康辛大學的 Kohl中心,曾是威斯康星大學足球隊員。
錢是怎麼賺來的: 是把他家族的零售業務Kohl's發展為全國性的連鎖百貨公司的重要一員。柯爾公司是一家大型零售公司,擁有約400多家百貨公司連鎖店,這些百貨公司主要集中在美國的中西部地區,銷售名牌的服裝、鞋子、小飾品和家用器皿。Kohl's Corporation 經營面向家庭的專業百貨公司,主要在中西部,中大西洋地區和美國東北地區,以提供特定價格高質量的全國品牌商品為特色。公司的商店銷售中等價位的服裝,鞋子,佩件和家用產品,目標是中等收入的客戶為他們的家庭購買商品。Kohl's 商店的位置容易客戶進出,布置較好,中央結算和庫存豐富。
教育: 威斯康辛學士、哈佛MBA
趣事: 自1988年起擔任代表威斯康辛的美國參議員。是美國職棒聯盟總裁Bud Selig 在威斯康辛大學的室友。
亞特蘭大鷹隊 Atlanta Hawks
老闆: Steve Belkin, 擁有30%的所有權,是Atlanta Spirit LLC 最大的個人所有者
年齡:57
籍貫:密歇根州大激流城 Grand Rapids, Mich.
凈資產:3億美元 $300 million
入主時間:2003年3.5億美元買下球隊(包括另一支NHL球隊)
教育: 康奈爾學士、哈佛MBA
其它職業體育股權: Atlanta Spirit 從美國在線/時代華納手上買下了NHL的亞特蘭大Thrashers隊和菲利普斯球館的股權。
錢是怎麼賺來的:Belkin是誰?他就是之前跟Larry Bird積極准備在夏洛特成立新球隊的商人,由於新球隊落在黑人富豪Robert Johnson手中,Bird與Belkin拆夥,各自發展,Bird回到溜馬,而Belkin轉進亞特蘭大,找上與老鷹隊關系深厚的J. Michael Gearon Sr.合作,這位年近七旬的Gearon先生曾經在1977到1986年擔任老鷹隊總裁,同時也擔任過兩年總管,也是AOL Time Warner老闆之一的Ted Turner的私人好友。最後Belkin與Gearon決議,將球隊經營權承接下來。Belkin是以創投業發跡,在波士頓地區起家,當年他這家公司是從報紙的分類小廣告開始,到現在旗下已有26家公司。老Gearon則是亞特蘭大當地的不動產大亨,兒子也是當地的電信業新貴,財力雄厚。而Belkin與老Geason各擁有三分之一股份,剩下三分之一由Bruce Levenson 與Ed Peskowitz持有,這兩個人是華盛頓地區一家知名企管顧問公司的老闆,專門提供企業經營信息咨詢,他們倆也曾入股巫師隊,但股份不多,這次入主老鷹,一圓球團老闆夢。以上述這幾人為主的Atlanta Spirit LLC集團,里頭都是長期想擁有職業籃球隊的企業大老闆,花錢事小、讓球隊變強事大,我想接下來老鷹隊如果有大手筆簽約動作,積極補強陣容,一點都不會令人意外。(這段轉自圓球)
趣事: 他放棄了為喬治亞科技大學打籃球的機會而去康奈爾大學學習工程學。
夏洛特山貓 Charlotte Bobcats
老闆: Robert Johnson
年齡:57
籍貫:伊利諾斯州Freeport,住在夏洛特和華盛頓
凈資產:7.5億美元 $750 million
入主時間:2002年12月29日Expansion Committee的委員一致表決同意將夏洛特兩支籃球隊(即未來的山貓隊和WNBA的針刺隊)的所屬權批給羅伯特•約翰遜,僅僅一個「新殼」就花了他3億美元。
其它職業體育股權: WNBA夏洛特蜂刺隊,喜歡贊助馬術精英跳躍賽
錢是怎麼賺來的: 曾是有線電視業的國會說客,在1980年創建BET黑人娛樂電視,為非裔美國人提供信息和娛樂,在2000年作價30億賣給Viacom。擁有RLJ Cos公司,名下有多家酒店和餐館。羅伯特•約翰遜即創造了一個歷史,成為美國職業體育各大聯盟中第一個黑人大老闆
教育: 伊利諾斯學士、普林斯頓碩士
趣事: 他的女兒Paige是奧運馬術選手
歌星Nelly是山貓的小老闆
邁阿密熱隊Miami Heat
老闆: Micky Arison
年齡:55
籍貫:邁阿密Miami
凈資產:53億美元 $5.3 billion
入主時間:1995年從父親手上接管
其它職業體育股權:曾擁有WNBA的邁阿密Sol隊
教育: 曾就讀於邁阿密大學
錢是怎麼賺來的: 從他父親Ted手上接管Carnival Cruise Lines(嘉年華郵輪公司),並把它變成了世界上領先的游輪航線經營商。熱隊也是他在1995年從他父親手上接管。1990年阿里森繼承了父親特德持有的邁阿密熱隊 60%的股權,隨後他又買下了兩位合夥人手中其餘的股份,並為該隊追加了數百萬美元的投資。他說:「我這樣做只是為了我的孩子,而且我痛恨失敗。」
米基阿里森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航運公司Carnival,在鼎盛時期,該公司年收入可高達38億美元。在2004年《福布斯》雜志全球富豪排行榜上顯示,阿里森凈資產59億美元,排行第69位。嘉年華郵輪公司,是米基已過世的父親特德(Ted)於1972年創建的,公司現在擁有372萬名員工以及6條航線,公司的船隊中既有低價位的旗艦「嘉年華」號Carnival),也有超豪華的「熙邦」(Seabourn)和「風之星」號(Windstar)。2003年,公司的營業額為44億美元,而凈利潤率則創下了行業之最,達到了 23%。2004年4月,公司完成了對英國公主郵輪公司(P&O Princess)價值 55億美元的並購,該公司是世界第三大郵輪公司,2003年的營業額為 25億美元。合並後的公司擁有13條航線、65艘遊船以及全球市場43%的份額。經過這番發展,這位53歲的首席執行官擁有的個人財富超過了50億美元,在合並後的公司中持有35%的股份。Micky Arison大學沒畢業就輟學了。他在 1979年就任嘉年華郵輪公司總裁時年僅30歲。
阿里森18歲時開始在船上經營賓戈賭博游戲,並幫助公司組織客人游覽海濱。與此同時,他還時斷時續地上了邁阿密大學的課程。1971年,特德公司的兩位合夥人分道揚鑣,他們一艘船也沒得到。他隨即找來了新的投資人,並且買下了一艘 27萬噸級的舊遠洋客輪,特德給它取名「狂歡節日」號。由於這艘船上的娛樂設施單調乏味,特德不可能按照退休人士通常支付的高價來收費。於是,他決定把年輕乘客作為目標群體,因為他們不願意花太多的錢。不過,嘉年華公司在創業初期並不順利。1972年「狂歡節日」號首航時就在阿附近的一處沙堤上擱淺了。在以後的航運中,乘坐郵輪的幾乎全是放春假的年輕人,他們甚至比阿里森想像的還要年輕、瘋狂。公司直到第三年才扭虧為盈。但父子二人並沒有因此而畏縮不前。阿里森說:「我一直堅信,只要我們的定價能夠物超所值,我們不可能不成功。」在經過幾年穩定的發展並且成功吸引了更多年齡段的遊客之後,公司於1987年上市。嘉年華公司以首發上市所得的現金為動力迅速擴張。1989年,嘉年華公司買下了荷蘭美洲公司(Holland America)下屬的一支擁有4艘遊船的船隊以及該公司旗下的豪華郵輪「風之星」號。翌年,特德從首席執行官的位置上退了下來,並委任阿里森接替其職位。1992年,阿里森購買了熙邦公司的股份,該公司旗下有3艘超豪華遊艇,但每艘遊艇只能搭載幾百名乘客。通過與義大利菁英郵輪公司(Costa Crociere)合作,他在 1997年又把觸角伸向了歐洲。在隨後的兩年內,阿里森悉數買下了熙邦公司其餘的股份,並一舉收購了英國最大的郵輪公司冠達郵輪公司(Cunard)。然而,「9•11」讓恐懼價值超出了旅遊價值,嘉年華公司如今反而因為規模龐大而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境地。為了吸引寶貴的客源,阿里森使盡了渾身解數來平息他們的恐懼心理。阿里森列舉了他預期公司能夠獲得成功的幾個理由,美國大陸52%的人口居住在距離嘉年華公司停靠港口不超過250英里的地方,從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來看,情況非常樂觀,公司的資產為 125億美元,而長期債務僅為 30億美元,這足以使公司有能力繼續降低票價。(以上摘自《世界100位首富人物發跡史》)
奧蘭多魔術 Orlando Magic
老闆: Rich DeVos
年齡:78
籍貫:密歇根州的ADA,也住在佛羅里達的Manalapan鎮,位於棕櫚海灘縣。
凈資產:30億美元 $3 billion
入主時間:1991年8500萬美元買下球隊
其它職業體育股權:曾擁有現在已不存在的國際冰球聯盟(IHL)球隊奧蘭多太陽熊和WNBA奧蘭多奇跡隊(現在是康涅狄格太陽隊)。註:殺千刀就是在1997年以奧蘭多太陽熊副主席和總經理的身份,加入魔術的母公司RDV。在他的領導下,太陽熊勇奪2000-2001賽季IHL冠軍。
錢是怎麼賺來的: 安利的創始人之一,在1959年與Jay Van Andel一起創建安利,其後把公司(現在是Alticor的一個子公司)發展為一個直銷帝國。
安利公司位於美國密執安州亞達城。安利始於兩位創辦人傑•溫安洛和理查•狄維士真誠合作的夥伴關系。他們都是荷蘭移民的後裔, 1959年,年僅30餘歲的傑•溫安洛先生和理查•狄維士先生在家中的地下室邁出了安利事業的第一步。開業時,公司只有5名員工,辦公面積僅223平方米,產品也只有一種——樂新®多用途濃縮清潔劑(LOC),但這款產品卻是當時市場上率先採用具生物降解性表面活性劑的清潔劑。第一財年,安利公司便創下了50萬美元營業額的驕人業績。經過一年的艱苦創業,兩位創始人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於是將公司搬到了亞達城一間廢棄的加油站,與12名員工由此展開了建立安利基業的新歷程。經過40多年的發展,安利已成為蜚聲海內外的大型日用消費品生產及銷售商。公司總部佔地43萬平方米,集中了安利主要生產設施與產品研發部門。2000年,公司將安利(Amway)、捷星(Quixtar)和捷通(Access Business Group)合並成為安達高公司(Alticor Inc.)。安達高公司在全球現擁有13,000名員工,390萬名推銷人員。安利歷經40多年風雨,不斷發展和壯大,業務遍及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一個賣肥皂的公司,成長為在直銷業、電子商務、保健品和化妝品等生產以及物流等方面均居全球領先地位的跨國企業。在著名財經雜志《福布斯》(Forbes)2004年全美最大100家私人企業排名中,安利名列第19位。在2003年1月美國季刊雜志《家族企業》全球最大200家家族企業排名中,安利名列第104位。2003/04財年,安利機構全球銷售額躍升至62億美元。(很顯然,這段是轉自安利中國網)
教育: 曾就讀於密歇根大激流城Calvin大學
趣事: 曾經出過三本書。
華盛頓奇才 Washington Wizards
老闆: Abe Pollin
年齡:81
籍貫:生於費城,8歲後居於華盛頓
凈資產:1.8億美元 $180 million
入主時間:1964年110萬美元買下球隊
運動體驗:網球愛好者
其它職業體育股權: WNBA的華盛頓Mystics隊,MCI球館和華盛頓和巴爾的摩在線購票系統TicketMaster。
錢是怎麼賺來的:1945畢業後在他家族建築業中工作,1957年開始自己的建築公司,建造了幾幢大型公寓樓和寫字樓,其中的一座是華盛頓第一座有屋頂游泳池的大廈。1964年110萬美元買下巴爾的摩子彈隊,創下那時球隊交易金額之最。受其父影響,阿布熱衷於慈善事業。他父親當年從俄羅斯來到美國卻不會說一句英文,他努力工作並且樂於助人,他教阿布:付出越多,收獲越多。阿布啟動了他自己的反暴力運動,因為他的朋友死於子彈之下,他把華盛頓子彈隊更名為奇才隊。
教育: 喬治華盛頓學士
趣事: 他已經做了超過40年的球隊老闆,任期為聯盟之最!
達拉斯小牛 Dallas Mavericks
老闆: Mark Cuban
年齡:46
籍貫:生於匹茲堡,成年後才遷往達拉斯
凈資產:13億美元 $1.3 billion.
入主時間:2000年2億8000萬美元買下球隊
運動體驗:在印第安那大學打了四年英式橄欖球,大學後打過俱樂部比賽。
錢是怎麼賺來的: 1983年創立電腦咨詢公司MicroSolutions,然後在互聯網泡沫鼎盛時期賣給了CompuServe。又在1995年成立Broadcast.com,提供網上影像與語音服務,後來在1999年以57億美金的價格賣YAHOO。
教育: 印第安那學士
休斯敦火箭 Houston Rockets
老闆: Leslie Alexander
年齡:60
籍貫:佛羅里達州Boca Raton
凈資產:8千萬美元 $80 million
入主時間:1993年以8500萬美元買下火箭,然後火箭連取兩年冠軍,現在再擁有姚麥後,按福布斯的評測,球隊價值已經超過3.69億。
其它職業球隊: 休斯敦慧星隊、曾擁有室內足球聯盟球隊休斯敦ThunderBears /德州Terror、曾想過做一支NFL球隊的小股東。
錢是怎麼賺來的: 1965年在紐約大學畢業後進入工商界,作為華爾街證券交易商積累到他的財富,同時在華爾街也結識他現在的妻子。他們遷往加利福尼亞,並且上法律學校的夜校,四年後,兩人都取得法學博士學位,亞歷山大現在是加州律師協會會員。(這是譯自火箭網站,沒找到別的資料)
教育: 紐約大學學士、Western State大學法律學位
趣事: 素食者、與他太太一起經常捐助動物保護團體,對於豐田中心賣漢堡和熱狗,他說:"In this particular case I have no choice" calling a meatless arena "unreasonable." 我別無選擇!球場不賣肉食是不合理的。
孟菲斯灰熊 Memphis Grizzlies
老闆: Michael E. Heisley
年齡:67
籍貫:出生在首都華盛頓,在弗吉尼亞州的Alexandria 長大,住在伊利諾州St Charles
凈資產:8.5億美元 $850 million
入主時間:2000年1億6000萬美元買下球隊
運動體驗: 打高爾球
錢是怎麼賺來的: 通過購賣然後售出幾家瀕臨或已經破產的公司發跡。原是電腦銷售員,賣房子賣了15萬美元,然後借了1000萬美元買下一家生產排水設備的公司。再通過現金流轉籌集資金買下一家公司,再賣出,買進,由此周而復始。現在是設在芝加哥的Heico Holding, Inc. 以及 The Heico Companies, L.L.C.的主席,也是其下約40家子公司的CEO。這些子公司中很關鍵的一個Heico Acquisitions就是專於買賣經營不善的公司。(這段譯自福布斯網,我只奇怪他怎麼借的1000萬)
教育: 喬治敦大學學士 Bachelor's from Georgetown,他現在是這大學的董事會成員。
新奧爾良黃蜂 New Orleans Hornets
老闆: George Shinn
年齡:62
籍貫:北卡羅來納Kannapolis ,現住新奧爾良
凈資產:1億美元 $100 million
入主時間:1988年3300萬美元買下球隊
錢是怎麼賺來的: 以連鎖商業學校起家,然後發展到房地產、汽車代理、出版業、還有一個路況報告公司(traffic reporting company)。
黃蜂隊由George Shinn跟Ray Woolridge共同合夥擁有,Shinn的故事就比較多了,Shinn出生在北卡的一個小鎮,家境不算好,年輕的時候待過紡織工廠,當過洗車工人,甚至干過學校的清潔工,後來纘了一些錢便把這所學校給買下,從教育事業開始,以補習班致富,有生意頭腦的Shinn還跨足房地產,成為億萬富翁。Shinn自承年幼即有擁有職業球隊的遠大夢想,所以排除萬難讓黃蜂及WNBA的針刺隊在故鄉從無到有。只是Shinn算盤打的精,夏洛特市議會不通過興建新場館,Shinn有意把球隊搬離,加上黃蜂球員場外事件頻傳,Shinn本身也惹上性丑聞案,致使民心大失,黃蜂終究無法棲息於北卡州,最後落腳到紐奧良。說起Shinn,我個人非常討厭他,尤其是小氣,跟Zo與Larry Johnson簽下長約之後,照理說要把他們當作球隊基石,結果事後有點嫌貴,便陸續將這兩位長約球員交易出去。同時黃蜂隊歷任的教練,從Cowens到Silas,以及Floyd,幾乎都是聯盟最低薪的教練,省錢省到一種不可思議的地步。(這段轉自圓球)
其它職業球隊: 有一家曲棍球隊、還曾擁有一個三A夏洛特騎士棒球隊。
教育: 沒上過大學,有五個名譽學位
運動背景: 高爾夫愛好者
聖安東尼奧馬刺 San Antonio Spurs
老闆: Peter Holt (Chairman and CEO)
年齡:53
籍貫:伊利諾州皮奧里Peoria, Ill.
凈資產:8千萬美元 $80 million
入主時間:1993年7500萬美元買下球隊
其它職業體育股權: 馬刺所屬的公司還擁有WNBA的銀星隊和AHL的Rampage隊。
錢是怎麼賺來的: 其曾祖父Benjamin Holt是履帶式拖拉機的發明者,那是所有現代履帶車包括坦克的基礎。現任Holt Cos.的CEO,該公司是美國最大的Caterpillar經銷商。Caterpillar是他曾祖父創建的、現在是世界最大的土方工程機械和建築機械的生產商、世界柴油發動機製造業的龍頭。
1890年Benjamin Holt 和 Daniel Best 的兩家公司出於農用目的,各自試驗了多種蒸汽推土機。他們是履帶式推土機以及推土機用汽油發動機的先驅。 1904年Holt 推出第一輛履帶式推土機。1906年Holt 推出第一輛汽油履帶式推土機。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盟國使用Holt的「卡特彼勒」履帶式推土機,並給英國坦克的發明創造了基礎。 1925年Holt 製造公司與 C. L. Best 推土機公司合並成立卡特彼勒推土機公司。 1931年第一批柴油60推土機駛下在伊利諾州,東皮奧利亞市的新生產線,這批履
9. 目前世界上有幾大汽車集團,該旗下都有什麼品牌
當今世界上有10大汽車品牌,分別是:
通用,福特,戴姆勒,豐田,大眾,本田,日產,標致,菲亞特,寶馬。
1、通用
旗下品牌有:旁蒂克雪佛蘭、凱迪拉克、別克、霍頓、沃克斯豪爾、奧茲莫比爾、歐寶、紳寶、土星、雷鳥、悍馬、GMC、Suzuki(鈴木)、Isuzu (五十鈴)大宇。五十鈴、富士(速波)和鈴木製造的汽車產品。
10. 謝里·阿里森的人物經歷
在父親過世之後,她接手了特德·阿里森手中9600萬股股票遺產,價值大約36億美元,同時作為以色列阿里森控股集團的主席,她依舊是以色列最有實力的企業家:擔任著以色列最大的銀行哈波阿利姆銀行的總裁,以色列最大的建築企業房屋建築控股公司的總裁,掌握著以色列最大的私人通訊公司EUROCOM49%的股權…… 謝里·阿里森的父親特德·阿里森出生於以色列的一個小船主家庭。他的父親和許多以色列20世紀早期的商人一樣,淡泊地經營著自己的小生意。直到16歲,特德才在父親的支持下進入黎巴嫩貝魯特的美洲大學學習機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整個猶太民族都處在風暴的中心,德國掀起了血腥的反猶浪潮。在這期間,特德·阿里森毅然中斷了自己的學業加入了英國軍隊,開赴義大利和德國戰場。二戰結束後,猶太人獲得了和平的機會,而作為家裡惟一的男孩,特德·阿里森從戰場返回後接管了父親的船運生意。 戰爭卻從來不曾遠離猶太人,在脫掉軍服僅僅兩年後,也就是1948年5月15日,第一次中東戰爭又開始了,流著猶太人沸騰的血液的特德·阿里森加入了以色列軍隊,參與了這場與幾乎整個阿拉伯世界為敵的著名戰爭。至1949年以色列戰勝後退役,他重新接過父親的生意,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商業生涯。但兩次戰爭的經歷,讓這個猶太人的血液里開始燃燒著一種勇氣和冒險精神。 1950年年初,特德·阿里森突然把父親一手締造的蒂森格夫船運公司出售給了茲姆郵輪公司,他的船開始懸掛巴拿馬和宏都拉斯國旗為茲姆郵輪公司運送貨物,從自己做商人成為了別人的合作者。 朝鮮戰爭後,世界大市場都處於極度低迷時期,試圖求變的特德知道,如果單純從事船運業,根本沒有什麼發展空間,於是他再度變賣了自己在以色列的船運公司,並和當時的許多猶太人一起移民美國。幾乎已經建立起來的事業,又被賣掉換成了現金。 從1954年開始的12年裡,特德·阿里森在美國紮下了根,他依靠自己猶太人經商的獨特能力和在美國之前積累的財富陸續創建了航空貨運公司以及貿易公司,據說其中一家企業的市值甚至達到1000萬美元。1966年,特德·阿里森突然又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再次變賣公司,並獲得了一筆現金收入,誰也不知道他為什麼做出這樣的選擇。而實際上,特德·阿里森後來表示,是因為自己找到了一個機會。他一直希望重返船運業,在海上拓展自己的事業,猶太人的冒險精神再次支持了他,他和挪威人克努特·克羅斯特合夥聯合組建挪威-加勒比遊艇公司。特德憑借變賣公司的資金,幫助克羅斯特剛剛在歐洲組成的船隊帶進了美國,他的這種將其他合作夥伴的船隻通過相互組建新公司而引進到新市場的形式,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一方面節約了龐大的遊艇購買資金,另外一方面又迅速獲得了規模,在此之後,特德又設計出許多合作模式,這些模式也一度成為美國和歐洲遊艇業公司聯合的範本。 1972年,特德與克羅斯特決定拆分企業,特德通過一系列融資和抵押後,創立了完全屬於他的嘉年華遊艇公司,這個遊艇公司也成為了後來世界上最大的遊艇集團。同時,他還開始涉足體育產業,帶領一支在邁阿密小有名氣的籃球隊在佛羅里達南征北戰--這只球隊就是2004年以一舉購得奧尼爾而名動天下的邁阿密熱隊。70年代和80年代,阿里森家族的事業穩定發展。1990年,特德·阿里森還創辦了荷蘭-美國、風之星兩家相當出色的遊艇分公司,並擁有15艘超豪華的遊艇。 至此,特德為阿里森家族在船運業和籃球界奠定了發展的基石。而在積累了大量財富後,年邁的特德宣布從嘉年華公司總裁的職位上退休,這個階段也正是中東世界一個比較美好的階段,和平彷彿觸手可及,無數散落在他國的猶太人開始有了重回故土的夢想,特德·阿里森就是其中的一個。1992年他和謝里一起回到了以色列,在恢復以色列國籍後定居特拉維夫,並在那裡開始了完全不同於美國的新生活。 猶太人永遠不會忘記這片熱土,特德·阿里森在以色列過上了他盼望幾十年的生活,他熱衷於各種慈善事業,擔任多個慈善組織的主席,還是西奈醫療中心以及其他多所醫學院的創立人之一。盡管在以色列企業名義的慈善捐助不像在美國那樣平常,但特德還是堅持到了他去世前。
另一方面,在回歸以色列後,特德·阿里森的生意開始一分為二,在美國的長子米奇·阿里森負責家族的嘉年華集團,同時繼承了父親在邁阿密熱隊的大股東地位。而在以色列,他重新組建了除遊艇和籃球俱樂部以外業務的阿里森投資公司,並且把他們交給了謝里·阿里森。 她的女兒沒有辜負她,謝里·阿里森在以色列通過參與金融業和建築業擴充阿里森投資公司的實力。從1997年9月開始,謝里·阿里森競逐收購以色列最大的銀行哈波阿利姆銀行,隨後成為這家猶太人中聲名赫赫的銀行的總裁。同時,謝里·阿里森作為阿里森投資公司的總裁,還出任以色列最大的建築企業房屋建築控股公司的董事長,以及擁有5億美元資金的特德·阿里森基金會的主席。 通過早年3次變賣企業,以及回歸以色列後對企業的大膽分拆,阿里森家族的財富和阿布、索羅斯等同時期的許多猶太人一樣,開始迅速膨脹,並且幾乎影響了整個以色列。 財富永遠不要和媒體作對 90年代初,特德·阿里森因為自己的移居把阿里森家族的生意分成了兩半,1999年特德·阿里森的逝世卻將謝里·阿里森的世界分成了兩個階段。 謝里·阿里森1957年生於紐約,雖然是以色列國籍,但卻是在美國長大的富家女。謝里·阿里森曾在佛羅里達大學學習酒店管理。她在嘉年華集團的市場部干過幾年,並有意進入管理層,但這個願望沒有得到父親的支持。1979年,特德讓兒子米奇當上了嘉年華集團總經理,為了安慰謝里·阿里森,他讓21歲的謝里·阿里森進入公司董事會,卻沒有給她實權。但如前所說,謝里·阿里森的從商能力不容小視,自從當上阿里森控股集團主席後,她充分意識到在以色列做生意的情況和美國大大不同,公司是否樂善好施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公司在這個國家以後發展是否順利,於是,在她的建議下,阿里森家族成立了一個家族基金會,作為取信於社會口碑的工具,而這一舉動果然得到了媒體的普遍贊揚。 在1999年之前,商界拼殺多年的謝里·阿里森顯得毫無商人氣息,作為一個赫赫有名的亞洲最富有的女人,謝里·阿里森不得不經常出現在各種公共場合,但面對媒體,她還是常常會表現出害羞和不知所措,似乎在老父親的看護下,謝里·阿里森變成了整個以色列女人的驕傲。 但在特德去世後不久,謝里·阿里森的生活就失去了平靜。商業失誤、離婚、綁架、逃稅……把謝里·阿里森徹底推進了生活的低谷。
2002年,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沖突激化,安全局勢和經濟狀況都在失控的邊緣。謝里的財富在這一年損失了9000萬美元,但即使這樣,她旗下的哈波阿利姆銀行依舊有相當的盈利。但謝里·阿里森不滿足於這些,她試圖挽回損失,在她的安排下,哈波阿利姆銀行裁員900人,這卻引起了以色列最大的工會組織的強烈反對。盡管謝里·阿里森向被解僱的員工支付了豐厚的遣散費,並隨後又恢復107名工人的工作,銀行剛盈利卻大幅裁員的舉動遭受了激烈的批評。工會組織在全國各地的公共汽車站張貼了1600多張海報,上面寫著900個家庭在哭泣,謝里·阿里森卻在大笑。雖然,在她施壓後這些海報在第二天就撤了下去,但她的形象受到了嚴重打擊。同一天,謝麗·阿里森在酒吧里開懷大笑地喝啤酒,以及被辭員工痛哭的照片被並列放在許多報紙次日的頭版上。謝里的形象從慈善家變成了冷酷的資本家。這在整個以色列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以色列的記者無孔不入,職業素養和聞名世界的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相比,亦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開始尋找那些有關她的新聞,而所尋找到的各種難辨是非、難證真偽的新聞,就像垃圾一樣被傾瀉到謝里身上。 她的不幸福的婚姻成為了另外一個飽受品評的話題。 謝里·阿里森離過兩次婚,2003年5月又嫁給了一位名叫奧法爾·格雷澤的花花公子。謝里·阿里森與格雷澤的婚姻從一開始便受到媒體的熱切關注,他們的婚禮慶典由於請了一名德系猶太人作表演而成為城中討論的熱門話題。而婚後不久,格雷澤就惹上了連串性丑聞。第一個站出來指證格雷澤的是他們家的私人女護理,隨後還有三名受害者陸續浮現。這位有著花花公子做派的特拉維夫商人這種出場辦法讓希伯來媒體開始大做文章,格雷澤受到了持續不斷的性騷擾調查。雖然這些性丑聞最終都是不了了之,但以色列的媒體從一開始就大肆報道和渲染,讓謝里·阿里森一家難堪不已。 謝里絕望了。她在2003年9月選擇離開特拉維夫,回到她的天堂邁阿密,並在那些一擲千金買下了5900萬美元的豪宅。同時,她還把公司總部移師邁阿密,並宣布停止所有在以色列國內的慈善捐款或基金撥款(謝里·阿里森名下的阿里森家族基金會每年捐贈2300萬美元,用於以色列的社區和醫院建設)。 從美國遷回以色列的猶太人很少有再返回美國定居的。謝里的特殊身份決定了她的憤然離去更加惹人矚目,她的這次遠走在以色列引起巨大的反響。
在以色列,上至總統下至學者、報紙主編都紛紛把謝里·阿里森的行為與愛國精神聯系起來,彷彿她的離開就是對國家不忠的叛逃。以色列國內為此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辯論,讓謝里·阿里森即使到了美國仍然需要繼續忍受來自以色列媒體的輿論壓力。以色列總統卡察夫都公開評論說,他毫不在意謝里·阿里森停止基金捐款所帶來的損失,但是他認為謝里·阿里森的舉動為猶太人樹立了一個很壞的榜樣,我希望所有的猶太人都留在以色列,但謝里·阿里森的決定卻帶來負面的影響。 以色列人對他們的首富似乎沒有表現出一點留戀,而是毫不留情地表達了對這位財富精英的蔑視,他們說:謝里·阿里森只要離開以色列,就不再是我們這個國家的首富。 爭議還遠不止這些。謝里離開以色列時,悄無聲息的將她與第二任丈夫的兒子帶往佛羅里達,2002年5月份與謝里離婚的邁克爾·多斯曼立即以綁架罪控告謝里。這樁拖沓的綁架官司最終以謝里將兒子帶回以色列送還給前夫告終。謝里重返美國期間,出售了她持有的部分嘉年華集團的股票。以色列的稅務部門並沒有因為她的出走而忘記向她徵收所得稅。謝里逃稅3000萬美元的丑聞又被以色列的媒體炒熱了。 謝里·阿里森陷於百口莫辯的麻煩和官司當中。她一再要求媒體給予起碼的尊重,但收到的回應都是以色列輿論的譏諷甚至謾罵。 不過《耶路撒冷郵報》為謝里·阿里森辯護,認為她也是一名普通公民,有權離開以色列去另一個國家生活。謝里·阿里森如此有錢,她本來可以擁有許多人可望不可及的生活,但她選擇了回國,而且帶著美好的願望。如今她卻懷著被拋棄、嘲笑和誹謗的感覺而黯然地 離開了以色列。
這些不公平的對待都是我們的社會和媒體強加給她的,謝里·阿里森的離開對所有人來說都是重大損失。此外,愛國精神也不應該如此狹隘,在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如果謝里·阿里森認為她的事業更適合在佛羅里達州而不是以色列開展的話,她就應該離開。 和《耶路撒冷郵報》觀點針鋒相對的是《Ha'aretz》,該報的專欄作家反駁說,如果 像洛克菲勒這么一個美國財團巨頭,他會不會只是因為一些小報的謾罵而離開美國,而且撤回所有慈善捐款? 在美國,同樣有媒體開始嘲弄謝里·阿里森。在她回到邁阿密,舉行新聞發布會,解釋自己離開以色列的原因的時候,邁阿密一家媒體挖苦謝里·阿里森說:其實我對謝里·阿里森並不特別感興趣,但有三件事情讓我想不通。首先,我想奉勸謝里·阿里森一句,為什麼你在公共場合出現時總是這么蓬頭亂衣的樣子?謝里·阿里森,你的銀行里有這么多錢,為什麼不捨得花點錢去理個發和買件合體一點的衣服呢?其次,既然你已經厭煩了媒體的追蹤,為什麼這次回來那麼勞師動眾,還要召開記者會,這不是又給別人一個寫好稿的機會嗎?為什麼你這一次還沒學乖,做事低調一點呢?最後一點,你曾經說過,'3000萬~5000萬美元的確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但對於我所捐贈給公益事業的數目來說,它並不算什麼。'沒錯,5000萬對你來說是小意思,但是對於以色列龐大的失業和貧困階層來說,這是一個大數目。你要不相信,盡管問問他們是否同意你的觀點。 ………
2004年6月,謝里發表聲明表示,離開以色列的一段時間里,她感到她最喜歡的還是以色列,她願意返回以色列生活,與以色列的稅務部門達成妥協,並繼續阿里森家族的慈善捐助。但到了這個份上,以色列媒體的媒體卻開始一點也不合作,除了報道了謝里回來的簡單消息外,他們似乎失去了對她的所有興趣--他們已經不再認為她是這個國家的首富了。而對於一個和自己無關的人,誰又會有興趣去投入關注呢? 謝里·阿里森:祖國會諒解她嗎? 對於謝里·阿里森而言,也許財富不是最主要的問題,而是祖國的諒解。 2004年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嘉年華首席運營官霍華德·弗蘭克表示,僅2004年,嘉年華的第三財季營業額32億美元、純利10.2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34億美元營業額、2.5億美元純利大幅增加,創下財季最佳紀錄。而隨著假日出遊方式的強勢升溫,不僅嘉年華的遊客人數比去年上升了17%,預訂也比往年提前,因此集團計劃在2006年12月前再添8艘郵輪,這些油輪將繼續為謝里·阿里森創造財富。 謝里顯然更在意以色列和以色列人的看法。在世界上,猶太人對於財富的態度是如此鮮明,而對於1800年前的祖國的迫切和歸屬感又是如此的強烈。但謝里卻選擇了和這樣一個國家,這樣一群渴望回歸對祖國擁有巨大熱情的人進行互相的懲罰,她在無意間傷害了眾多以色列猶太人的感情後,現在,她又如何從這兩個方面去縫補已經出現的巨大而深刻的傷痕? 更何況,在用了僅僅20年的時間就擺脫市場狹小,資源匱乏,經濟基礎薄弱等問題,而躋身發達國家之列之後,以色列對於富豪的態度也是不一樣--畢竟她不認為一個超級富豪可以來解決自己國家的問題。 我寧可政治自殺,也不願得罪以色列。 美國前總統卡特曾這樣譏諷自己因為在巴勒斯坦的問題上做出不利於以色列的舉動後遭遇的尷尬。現在,強硬的以色列和她的媒體們會原諒這個被財富寵壞的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