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股票分紅的問題
看過後你什麼都明白了!
除權除息
上市證券發生權益分派、公積金轉增股本、配股等情況,交易所會在股權(債權)登記日(B股為最後交易日)次一交易日對該證券作除權除息處理。
常見問題
股票除權當天,股價何以「大跌」?
一些股民在不了解除權除息有關知識的情況下,對股價除權當天的「大跌」感到吃驚,這是認識上的誤區,這種認識誤區大多發生在新股民當中。
上市公司分紅送股必須要以某一天為界定日,以規定哪些股東可以參加分紅,那一天就是股權登記日,在這一天仍持有該公司股票的所有股東可以參加分紅,這部分股東名冊由登記公司統計在冊,在固定的時間內,所送紅股自動劃到股東賬上。
股權登記日後的第二天再買入該公司股票的股東已不能享受公司分紅,具體表現在股票價格變動上,除權日當天即會產生一個除權價,這個價格相對於前一日(股權登記日)雖然明顯降低了,但這並非股價下跌,並不意味著在除權日之前買入股票的股東因此而有損失,相對於除權後「低價位」買入股票但無權分享紅利的股東而言,在「高價位」買入但有權分享紅利的股東,二者利益、機會是均等的,後者並無何「損失」。
例如:
某股10送3股,股權登記日當天股民甲以收市價10元,買進1000股共花本金10000元(不含手續費、印花稅),第二天該股除權,除權價為7.69元,此時股民甲股票由原來的1000股變為1300股,以除權價計算,其本金仍為10000元,並沒有損失。
什麼是股權登記日、除權(息)日?
上市公司的股份每日在交易市場上流通,上市公司在送股、派息或配股的時候,需要定出某一天,界定哪些股東可以參加分紅或參與配股,定出的這一天就是股權登記日。也就是說,在股權登記日這一天仍持有或買進該公司的股票的投資者是可以享有此次分紅或參與此次配股的股東,這部分股東名冊由證券登記公司統計在案,屆時將所應送的紅股、現金紅利或者配股權劃到這部分股東的賬上。這里請投資者注意,上交所規定,所獲紅股及配股需在股權登記日後第二個交易日上市流通。
所以,如果投資者想得到一家上市公司的分紅、配股權,就必須弄清這家公司的股權登記日在哪一天,否則就會失去分紅、配股的機會。
股權登記日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就是除權日或除息日,這一天購入該公司股票的股東是不同於可以享有本次分紅的「新股東」,不再享有公司此次分紅配股。
什麼是含權、含息股;填權和貼權?
上市公司在董事會、股東大會決議的送紅、配股後,尚未正式進行分紅、配股工作,股票未完成除權、除息前稱為「含權」、「含息」股票。
股票在除權後交易,交易市價高於除權價,取得送紅或配股者得到市場差價而獲利,為填權。交易市價低於除權價,取得送紅配股者沒有得到市場差價,造成浮虧,則為貼權。
除權、除息價怎樣計算?
上市公司進行分紅後,除去可享有分紅、配股權利,在除權、除息日這一天會產生一個除權價或除息價,除權或除息價是在股權登記這一天收盤價基礎上產生的,根據深、滬證券交易所交易規則的規定,計算辦法具體如下:
除權(息)價的計算公式為:
除權(息)報價=[(前收盤價-現金紅利)+配(新)股價格× 流通股份變動比例]÷(1+流通股份變動比例)
除權日賣出股票,是否仍有分紅?
股權登記日當天收市後,仍持有該公司股票,可享有分紅;但在除權日拋出原持有股票,是否仍享有分紅呢?
股權登記日是用以區分能否享受公司紅利的標志,凡在股權登記日這一天(直到收市)仍持有公司股票的,屬於可享受該公司分紅的股東,第二天(除權日)再買入股票的,已不可享受分紅。
因此,上述問題即使第二天(除權日)賣掉股票,依然是可以享受公司分紅的股東。
除權價等於開盤價嗎?
根據深、滬證券交易所交易規則規定,除權(息)價的計算公式為:
除權(息)報價=[(前收盤價-現金紅利)+配(新)股價格× 流通股份變動比例]÷(1+流通股份變動比例)
除權(息)日該證券的前收盤價為除權(息)日除權(息)價。證券每日的開盤價是經過集合競價產生的,開盤價不完全等於除權價。此時,除權價(前收市價)只能作為除權日當天個股開盤的參考價,如果大部分人對該股一致看好,委託價相對除權價高填,經集合競價產生出的開盤價高於除權價,則填權;反之,則貼權。
如果出現大多數以委買委賣對除權價均認可的價格,則產生與除權價相等的開盤價。
滬市XR、DR、XD代表什麼?
滬市行情顯示、行情日報表中常常在股票名稱前出現XR、DR、XD的字母,許多股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有關規定,某股票在除權日當天,在其證券名稱前記上XR,為英文Ex-Right的縮寫,表示該股已除權,購買這樣的股票後將不再享有分紅的權利;證券代碼前標上DR,為英文Ex-Rivident和Ex-Right合在一起的縮寫,表示除權除息,購買這樣的股票不再享有送紅派息的權利。證券代碼前標上XD,為英文Ex-Divident的縮寫,表示股票除息,購買這樣的股票後將不再享有派息的權利。
B股分紅派息的「最後交易日」買進的股票能否獲送紅?
B股最後交易日亦即B股股權登記日,同A股,只是習慣上使用前者以作明示。因此,於B股分紅派息的「最後交易日」買進的股票能獲送紅。
附:B股分紅派息日程
R日 B股最後交易日或B股股權登記日
R+1日 B股除權除息日
R+3日 股權確認後,即紅股到賬
R+4日 股民可以開始交易紅股,並在託管商處領取紅利。
值得一提的是,B股投資者是否享有轉增股及派發現金紅利權,關鍵在於看該B股的「最後交易日」。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9789865.html?si=10
『貳』 股票分紅前買還是分紅後買好
股票分紅前後買入一般並無差別。實際上,分紅本身並不會改變您的持股市值,因為分紅需要除息,增加的現金會被價格除息下降抵消掉,真正影響持股市值的是公司本身價格的波動。但由於股票賣出時需要繳納紅利稅,從短線投資的角度看,建議短線投資者在分紅後買入比較合理。
溫馨提示:
1、以上解釋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2、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1-05-0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叄』 分紅前還是分紅後買股票
這個沒有絕對的答案,一般如果分紅方案較為理想,分紅前股價會走高,分紅後會填權;分紅方案不理想或是股市整體不好,分紅前與後都是下跌
『肆』 人們高價買股票是為了什麼投機還是分紅利
你所指的「人們」一般都是散戶,因為每支股票的漲跌都是由資金來決定的,而幕後操控都肯定是主力,主力要操縱一支股票時首先把消息給資金量大的,股價自然就往上漲了。等到消息傳給散戶,主力早就賺到錢逃跑了。
『伍』 股票在分紅前購買還是分紅後購買哪個合算
你好,分紅是指上市公司在贏利中每年按股票份額的一定比例支付給投資者的紅利。是上市公司對股民的一點回報,只有公司在獲得利潤時才存在分紅。紅利是股民投資股票獲利的主要部分之一。
關於股票分紅前買入還是分紅後買入,哪個更劃算。下面詳細解析:
比如,小明在他10歲時用20元買了一顆李樹,過了5年後,李樹開花結果,此時,李樹的價格為120元,小明可以通過二種情況獲取李樹所帶來的價值。第一種情況:小明繼續保持李樹的所有權,吃掉李樹上的果實;第二種情況是:小明以120元的價格把李樹連同果實出售給小王。不管是第一種情況還是第二種情況,李樹給小明帶來的價值沒有改變,只是體現方式不一樣而已。
在股票市場上一樣,李樹代表你購買的個股,果實代表紅利。假如你以10元的價格買入某股10000股,分紅配股後,你以8元的價格持有12500該股。雖然你從股票的價格數量上看,發生了變化,但是他們的總值沒變,還是100000元。
分紅所分配的股票,雖然不要交稅,但是存在一定的手續費。不管是分紅分配的股票還是交稅,二者區別不是很大。
因此,投資者不管是在股票分紅前買入的股票還是分紅後買入的股票,他們二者所帶來的價值一樣。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陸』 股票分紅前買還是分紅後買好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因為股票分紅後會除權,股票分紅前會出現上漲或下跌的的現象,股票分紅後也會出現上漲或下跌的現象。買股票就是買未來,一定要挑選那些市盈率低和基本面好的股票,有良好的發展前景,長期持有,才能有良好的回報。
『柒』 高價買的股票現在跌了,出了分紅消息,分紅前是拋還是持有呢
這個需要你自己對這個股票判斷了。
作為分紅這一個動作,對於你來說,是有損失的因為分紅需要繳納20%的稅收。如果你預測漲幅大於這個稅收,那麼你仍然可以持有。如果你認為不太劃算,那麼你在分紅以前賣出。
謝謝你的提問
『捌』 請問大哥股票買進是分紅前買劃算還是分紅後買劃算
進行股權登記後,股票將要除權除息,也就是將股票中含有的分紅權利予以解除。除權除息都在股權登記日的收盤後進行。除權之後再購買股票的股東將不再享有分紅派息的權利。 在股票的除權除息日,證券交易所都要計算出股票的除權除息價,以作為股民在除權除息日開盤的參考。
因為在開盤前擁有股票是含權的,而收盤後的次日其交易的股票將不再參加利潤分配,所以除權除息價實際上時將股權登記日的收盤價予以變換。
除權是由於公司股本增加,每股股票所代表的企業實際價值(每股凈資產)有所減少,需要在發生該事實之後從股票市場價格中剔除這部分因素,而形成的剔除行為。
上市公司以股票股利分配給股東,也就是公司的盈餘轉為增資時,或進行配股時,就要對股價進行除權。上市公司將盈餘以現金分配給股東,股價就要除息。
除權或除息的產生系因為投資人在除權或除息日之前與當天購買者,兩者買到的是同一家公司的股票,但是內含的權益不同,顯然相當不公平。因此,必須在除權或除息日當天向下調整股價,成為除權或除息參考價。
上市公司送轉股、配股和派息時,產生了除權除息的情況,在股價上留下下跌缺口。如果股價上漲,將此缺口填滿甚至超過,就是漲權(填權);如果股價繼續下跌,將此缺口越拉越大,就是跌權(貼權);如果股價長時間平盤,缺口沒有動靜,就是橫權(平權)。 如果是僅發生了除息,則上述現象稱為:漲息(填息)、跌息(貼息)、橫息(平息).
股票能否走出填權行情,一般與市場環境、發行公司的行業前景、公司獲利能力和企業形象有關。還與公司股價在除權前是否已經被大幅拉高有密切關系,如果被提前炒作,除權後先貼權得概率要大許多。
所以判斷是分紅前買入還是分紅後買入,就要看其在分紅前有沒有被大幅拉升過,如果漲幅已大,最好不參與,你看看600246會有助於你了解除權股的走勢.
『玖』 股票是在分紅前買好還是分紅後買好
很多上市公司在業績報告披露後,特別是一些業績較好的公司也好發布分紅的公告,很多投資者可能簡簡單單認為分紅前我買入公司的股票,等到分紅日可以獲得一筆分紅。
對於分紅機制和除息機制比較了解的投資者可能認為我在分紅前購買的後獲得分紅,並且之前持有時間較短分紅獲得的資金還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反而出現虧損的情況,所以很多投資者都在糾結到底是在股票分紅前買好還是分紅後買好,下面我們來重點分析下該問題。
分紅前購買好還是分紅前好上面我們重點講解了分紅的除息的制度,分紅後股價要做出相對應的扣除,好像賬號上總資金並未發展改變,這是在未考慮稅收的情況,根據目前國家稅收政策規定,按照個人所得稅的20%徵收,但從上市公司的獲得紅利稅可以減免一般按照10%徵收,但國家鼓勵投資者長期持股,稅收的情況根據持股時間的不同實行差別化的對待,根據持股超過1年的,可以免收紅利稅;
持股1個月到1年之間的,按照為10%徵收;持股1個月以內的,按照20%徵收,但紅利稅目前減半徵收,所以持股1個月內也是10%,就得出了持股一年是之內的是10%,超過一年就可以免徵稅收,但起始日是從股權登記日開始算,還不是自己在持股時間時間。
所以徵收按照股權登記日到正式賣出算持股時間,比如投資者持股時間不足一年,我們仍舊按照上面的案例數據計算,獲得600元的分紅後,賣出後券商會扣除60元的收稅,實質上我們變相虧損了60元,所以這里就留下兩個問題,既然總資金並未發生改變,為什麼上市公司要分紅,分紅後為什麼要除息。
第一,上市公司分紅代表公司的凈利潤情況較好,代表了公司的經營情況較好,可以給股東持股的信息,並且分紅的現金的如果投資者繼續看好的公司發現可以繼續購買股份,持有的總股數會增加,變相的增加的股東的權益。
第二,上市公司需要除息,是為了保證了在股權登記日買入本公司股份投資者權益,在股權登記日後購買的投資者無法獲分紅,相當於變相多花錢購買公司的股份,並且不除息,相當於後期投資者購買股份給之前的投資者發放紅利,明顯的不公平,所以股價必須要做出相對應的扣除。
通過上面分析後,我們得出短線的投資者我個人不建議在分紅前買入股票,因為賣出後需要扣除相對於的稅收,並且很多上市公司的剛分紅前後股價大概率會存在回落的情況,就是很多短線投資者感覺收稅不合理,早分紅前賣出造成股價的下跌。
而對於中長線的投資者,特別是持股周期在一年以上的投資者,由於免徵紅利稅,在分紅後買好還是分紅前買並不存在差別,本身中長線注重的是該公司的價值,稅收對於他們投資者並不構成影響。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歡迎大家關注點評。
『拾』 買將要分紅的股票好還是分過之後的股票好
沒有一定之規
一般情況下,分紅之前都有個拉高過程,有時候主力會借分紅的利好出貨;分紅除權後股票價格就下來一些,有些有題材或者確實質地不錯的股票會出現填權行情。
所以你要根據個股情況和當時大盤的情況而定,炒股是沒有一定之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