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家好!有沒有對於中國航天九院時代民芯科技有限公司比較了解的同學呢說說該單位什麼來歷,民企還是什麼
是央企 在北京航天二院的大院里 只有一個樓 三層
Ⅱ 軍工院所改制概念股 軍工改制概念股龍頭有哪些
按照軍工系統已經下發的文件,航空工業集團、航天科技集團下屬科研院所的分類改制已經率先開始試點。分析人士認為,四創電子(大股東中國電科38所)、中航電子(大股東擁有5家航空電子類研究所)、中國衛星(大股東航天五院)和航天電子(大股東航天九院)、航天動力(大股東航天六院)等公司值得關注。
Ⅲ 航天科技股票屬於什麼版
所屬板塊:深成500板塊,黑龍江板塊,航天航空板塊,軍工板塊,融資融券板塊。
公司名稱:航天科技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稱:Aerospace Hi-Tech Holding Group Co.,Ltd.
曾用名:航天科技->G航科技
A股代碼:000901 A股簡稱:航天科技
證券類別:深交所主板A股 所屬行業:航天航空
Ⅳ 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發行了哪些股票 名稱和代碼
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發行的股票名稱和代碼如下:
航天通信(600677)
航天長峰(600855)
航天晨光(600501)
航天信息(600271)
中航光電(002179)
中航精機(002013)
股票是股份證書的簡稱,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或作價抵押,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Ⅳ 航天概念股票有哪些,航空概念股有哪些
航天電子(600879):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旗下從事航天電子測控、航天電子對抗、航天制導、航天電子元器件專業的高科技上市公司,是集研究、設計、生產、製造、銷售服務於一體的科研生產聯合。航天電器(002025):主要從事高端繼電器、連接器和組件線纜的研製生產和技術服務,是我國電子元器件行業高端領域、高端產品研製生產的主要企業之一。振華科技(000733):主導產品為兩大類:以電子電話機(CDMA手機、GSM手機、無繩電話、普通電子電話機)和通信天線為代表的通信整機;以貼片鉭電容器、貼片電阻器、貼片電感器、貼片二三極體、微型開關、連接器接插件、微型繼電器、高壓真空開關管、厚膜混合集成電路為代表的新型電子元器件。中航光電(002179):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控股的股份制企業,是國內專業致力於光、電連接器技術研發、生產、銷售,並全面提供整套連接器應用解決方案的知名軍工企業。航天動力(600343):是我國唯一的從事大型液體火箭發動機研究、設計、生產、試驗中心,於1993年整體搬遷至西安市。西安航天科技工業公司主要為國產'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等設計和生產液體火箭發動機以及從事相關的航天技術民用產品的研究、設計、生產和銷售。航天科技(000901):作為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擁有8個以航天產品經營為主的產、研結合的經濟技術實體和一個外貿公司以及若干直屬研究所、咨詢機構、公司等,主要從事運載火箭、人造衛星、載人飛船和戰略、戰術導彈武器系統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具有大型系統工程管理的能力和經驗。
Ⅵ 航天軍工股票有哪些
寶鈦股份(600456)航天電子(600879):洪都航空(600316):中航飛機(000768)中航精機(002013):北斗星通(002151):北方導航(600435):中航動控(000738)航天通信(600677)中信海直(000099):這些都屬於軍工股,僅供參考。
Ⅶ 航天九院下分幾個所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九研究院下分3個研究所,771所西安微電子技術研究所(西安)、772所 北京微電子技術研究所(北京)、16所西安航天精密機電研究所(西安)。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九研究院: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隸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是在中國航天時代電子公司的基礎上組建而成,是航天電子專業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
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在中國航天時代電子公司的基礎上組建而成,是航天電子專業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擁有多個轄屬單位。分布在北京、上海、重慶、陝西、杭州、武漢、桂林、鄭州等省市,是上市公司火箭股份(股票代碼600879)的第一大股東,中興通訊及航天動力的第二大股東。
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致力於慣性導航、遙測遙控、航天計算機及軟體、微電子、機電組件等傳統優勢專業技術的提升。同時充分發揮型號系統與電子技術相結合的優勢,推動技術融合與系統集成,開發系統級產品。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電子專業門類齊全,均可向民用領域延伸,具有良好的產業化發展前景。
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擁有在職員工16000餘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5000餘人,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內的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2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