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市公司一般在什麼時候解禁原始股
上市公司解禁原始股、通過股權分置改革的日期一般是從上市日起的1~3年內。
社會上出售的所謂「原始股」通常是指股份有限公司設立時向社會公開募集的股份。股改後的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自改革方案實施之日起,在12個月內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轉讓;
(二)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在前項規定期滿後,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數量占該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在12個月內不得超過5%,在24個月內不得超過10%。
(1)解禁股票的公司擴展閱讀:
在中國證券市場上,「原始股」一向是贏利和發財的代名詞。在中國股市初期,在股票一級市場上以發行價向社會公開發行的企業股票,投資者若購得數百股,日後上市,漲至數十元,可發一筆小財,若購得數千股,可發一筆大財,若是資金實力雄厚,購得數萬股,數十萬股,日後上市,利潤便是數以百萬計了。
原始股從總體上可劃分為:國有股、法人股與自然人股。
(1)國有股是國家持有股份,目前中國的法律還沒有允許上市流通
(2)法人股是企業法人所持有的股份,不經過轉讓是不能直接上市流通的;
(3)自然人股是一般個人所持有的股票,一旦該股票上市就可以流通的股票。
⑵ 2020.7.20解禁股票的公司有哪些
2020年7月20號解禁的股票,這些公司還是非常的多。
⑶ 解禁股票是什麼意思
解禁股票是指限售股過了限售承諾期,可以在二級市場自由買賣的股票。
相關介紹:
解禁只是一個時間窗口,意義就是解禁當日開始,解禁的股票就就可以交易了。並不是說一定要全部當日拋售,可以繼續持有,也可以選擇拋售,什麼時候拋售,都由持有人自己決定。
持股低於5%的非流通股叫小非,大於5%的叫大非。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後,就會拋出來套現,就叫減持。
(3)解禁股票的公司擴展閱讀
由於很多歷史原因,由國企股份制改造產生的國有股事實上處於暫不上市流通的狀態,其它公開發行前的社會法人股、自然人股等非國有股也被作出暫不流通的安排,這在事實上形成了股權分置的格局。另外,通過配股送股等產生的股份,也根據其原始股份是否可流通劃分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
2008-2010年是股改限售股解禁高峰,雖然解禁的總股數和股改限售股可流通的市值不斷擴大,但是由於大非佔比不斷擴大,大非減持的歷史比例大大小於小非以及政府政策限制和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的共同作用,決定了其對A股資金面壓力將比預期小。
⑷ 限售股解禁的上市公司是哪些就是買賣哪些企業的股票開始收稅了
大部分公司都是
⑸ 上市公司原股東如何解禁手裡的股票
這個不區分是自然人股東還是法人股東,只是區分是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還是董監高還是一般股東。
如果是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鎖定期是上市後三年。如果是董監高,上市後一年內不能轉讓,任職期間每年只能轉讓不超過25%,離職後半年內不能轉讓。如果是一般的原始股股東,上市後一年內不能轉讓。
還有一些特別規定,是針對在上市前突擊入股情況的。
股東解禁劃分為「大小非」。俗稱的「大小非」指的是因股權分置改革而產生的限售股。「小非」是指持股量在5%以下的非流通股東所持股份,「大非」則是指持股量在5%以上的非流通股東所持股份。
除了因股改產生的限售股外,A股市場還因IPO和增發而源源不斷地湧出限售股。其中,IPO限售股分為首發原股東限售股、首發戰略配售股份兩種。
首發原股東限售股指開始發行前原有股東限制流通的股份,一般限售期長達三年。根據證監會去年9月份發布的新規,若發行人在刊登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之前12個月內進行增資擴股的,新增股份持有人承諾不予轉讓的期限為12個月,而此前鎖定期為36個月。
首發戰略配售股份指第一次發行股票上市時,向某些特別選定的對象發行的占發行數量相當大比例的股份。一般情況下,戰略投資者獲得配售的股票鎖定期限為3至6個月。而在上市公司增發股份時,針對戰略投資者的定向增發也要求有一定的鎖定限售期,通常需要鎖定半年。
⑹ 上市公司股票解禁需要提前幾天發公告
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前必須發布解禁公告,解禁時間以上市公司解禁公告所披露的時間為准。
主要根據是深交所《股權分置改革工作備忘錄第16號——解除限售》的規定,辦理解除限售股份的上市公司其董事會應及時在深交所同意給予辦理其限售股份解除限售後,及時按《上市公司限售股份解除限售提示性公告格式指引》披露相關公告。
⑺ 上市公司為何要解禁解禁對上市公司的影響
解禁的股票分為大小非和限售股!大小非是股改產生的,限售股是公司增發的股份。這些股票都在以前購買這些股票的人的手中。 解禁只是一個時間窗口,意義就是解禁當日開始,解禁的股票就就可以交易了!並不是說一定要全部當日拋售,我可以繼續持有,也可以選擇拋售,什麼時候拋售,都由持有人自己決定。
大小非解禁的成本基本都是1元,限售股解禁的成本就是其增發價格 非是指非流通股,由於股改使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即解禁。 持股低於5%的非流通股叫小非,大於5%的叫大非。 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後,他們就會拋出來套現,就叫減持。 這等於大幅增加股票市場的股票供給量,改變股票的供求關系,若大小非解禁後採取減持,將促使股價下行。
⑻ 請問股票解禁的相關規定
解禁股是指限售股過了限售承諾期,可以在二級市場自由買賣的股票。
以前的上市公司(特別是國企),有相當部分的法人股。這些法人股跟流通股同股同權,但成本極低(即股價波動風險全由流通股股東承擔),惟一不便就是不能在公開市場自由買賣。後來通過股權分置改革,實現企業所有股份自由流通買賣。
法規
按照證監會的規定,股改後的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應當遵守下列規定:(一)自改革方案實施之日起,在12個月內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轉讓;
(二)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在前項規定期滿後,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數量占該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在12個月內不得超過5%,在24個月內不得超過10%。取得流通權後的非流通股,由於受到以上流通期限和流通比例的限制,被稱之為限售股。
影響
解禁股是大小非,股價,所以它會通過下調價格達到這種平衡,另則是因為大小非的成本極低,以股票價格來講有極大的獲利空間,也使它有較強的拋售意願,股票短期波段主要是取決於供求關系,一旦大小非拋售,其它的投資者不願意接盤,就會出海通證券那種連續跌停的走勢. 除了國家股沒有太大的拋售壓力外,其它小非的限售股上市後多數採取的措施,實事就是這樣的,特別是限售股解禁後使現有的流盤股本增加的越大的股票,跌幅越大。
⑼ 下個月股票解禁的公司有多少 還有多少公司未解禁
可以這么說,現在的公司幾乎沒有一家的股票完全可以上市交易的.雖然股改以經基本完成不過大股東的股票都是有時間限制的,一般都在三年以上才可以上市交易.
以下網上粘貼的請參考;
第一,高層意圖通過改變供求來降溫市場。實際上,站在監管層的角度來看,目前希望盡量通過市場化
調控的手段來給市場降溫。比如近期加大國企大盤股的發行速度和暫緩基金發行審批等,都表明管理層試圖通過改變供求關系來調節市場。這樣做一是可以淡化政策市的痕跡,另外一方面則避免激烈的政策導致市場暴跌所帶來的社會壓力。應該說在十月中旬之前,通過各種方式來增加市場供應量改變供求關系,是目前管理層最主要的政策選擇之一。在這其中,除加快大盤國企股的發行速度外,適當加快部分非流通股減持速度也是政策的可行選擇之一。所以從政策層面上來看,我們確實可以看到大非減持有加速的大背景和可能。
第二,大股東也願意高位減持來保證其利益。第四季度解禁股的數量將達到176.4億股,解禁市值約為2989.1億元,其中以10月合計解禁市值約為2003.2億元。第四季度解禁數量超過1億股的公司有17家,其中中國石化、民生銀行解禁股數量最多,均超過45億股。這么大量的非流通股解禁,會不會導致實質性的拋售壓力呢?我們認為,考慮到目前非流通股解禁的份額越來越多,一方面可能對市場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由於部分大股東減持帶動其他大股東減持的連鎖反應;另外一方面,目前兩市的整體估值已經不便宜,尤其對部分不具備資產注入潛力的上市公司而言,由於資產質量的改善空間有限,大股東的持股和控股意圖可能減弱,從而直接導致上市公司大股東有強烈的減持意圖。
第三,大非法人股減持安排透漏部分國資委意圖。實際上,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即使大非已經超過解禁期但是一般大股東也難以擅自減持,這是和目前中國國有資產控制權的特殊情況密切相關的。即目前的大股東減持,一方面是要過解禁期,另外一方面則是必須要國資委的審批通過。在這樣的背景下,國資委實際上控制了大股東非流通股減持的最後一道閘門,是決定大非減持的關鍵所在。而最近有消息傳出,國資委有意安排部分大藍籌的非流通法人股解禁後的減持。無獨有偶的是,市場近期頻繁的傳出國資委和社保基金理事會達成統一,新發增發國有股強制將減持一成劃撥給社保基金,甚至可能授意社保基金高點拋售部分股票。這是完全的空穴來風,還是管理層刻意放出的消息試探市場反映呢?實際上,國資委等部門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恐怕也樂意在合適的位置高價減持部分國有股。
從目前來看,第四季度解禁數量超過1億股的公司中,中國石化、民生銀行解禁股數量最多,均超過45億股。而這兩只個股近期的走勢也普遍較強。從其他解禁數量較大的股票,我們同樣可以看出解禁股上漲態勢明顯,這些解禁數量較多的公司,多數在最近兩三個月股價連續攀升,估值已經不低,解禁股中也不乏上市公司交叉持股所持有的股份。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是巧合還是刻意安排。實際上本欄目以前文章也曾提到過,從利益的角度來考慮,大股東本身也願意在一個相對有利的價格上拋售。
我們認為,近期的非流通股解禁和以前有所不同。近期的解禁公司集中、數量較多,並且部分大藍籌的大非開始解禁,加上國資委等部門對大股東減持有放行的意圖,這意味著很可能開始進入一個非流通股減持的相對高峰時期,並且減持的力度不排除主要集中於大盤藍籌股上。另外,加上目前指數期貨推出等對大藍籌股的影響因素,無疑導致大藍籌的波動幅度可能加大。而由於大藍籌對市場指數的影響力,這可能會成為導致市場大震盪的開始。
責任編輯:張瑩 來源:津報網--城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