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波札那的最高氣溫
波札那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Botswana),為非洲南部內陸國家,東接辛巴威,西連納米比亞,北鄰尚比亞,南界南非,國土總面積58.2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熱帶草原氣候,乾旱少雨,年均降雨量為457毫米。大部分地區缺水,境內無大河流。一年分旱、雨二季,10至4月為雨季(濕熱季),5至9月為旱季(乾冷季)。平均氣溫21℃,早晚溫差較大。人口約170萬左右。官方語言為英語,民族語言為茨瓦納語。與北京時差6個小時。
1966年獨立以來,波札那政治穩定,經濟穩步發展,社會發展水平在非洲處中上水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500美元,被世界銀行列入中等收入國家。博境內除北部地區雨季發生瘧疾外,無其它傳染病。但艾滋病感染率較高,在成年人中達到30%左右。博民眾性格溫順,社會治安狀況總體良好。
波札那人絕大部分為班圖語系的茨瓦納人(占總人口的95%),有八個主要部族:恩瓦托(Ngwato),昆納(Kwena),恩瓦凱策(Ngwaketse),塔瓦納(Tawana),卡特拉(Kgatla),萊特(Lete),羅龍(Rolong)和特羅誇(Tlokwa)。其中恩瓦托族最大,佔全國人口的40%。此外還有卡蘭加、伊、姆布庫蘇、蘇比亞、卡拉哈迪、布須曼(又名叢林人,是博最早的居民)、赫雷羅(1993年初大部分返回納米比亞)等少數民族。歐洲人和亞洲人約1萬。居民多數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巴哈教,農村地區不少人信奉當地傳統宗教。
13至14世紀茨瓦納人從北方遷居於此。19世紀初,博地居住著擁有共同語言和歷史但卻互不隸屬的8個部族,最大部族恩瓦托族雖已開始向周邊擴張,欲建立統一的王國,但此進程因殖民進入而中斷。1836年布爾人(南非荷蘭人)入侵,1885年英國人取代布爾人,將此地劃分為兩部分:北部為「貝專納保護地」,南部為英國殖民地,稱「英屬貝專納」。後者1895年並入開普殖民地,1910年又並入南非聯邦。1965年「貝專納保護地」實行內部自治。1966年9月30日宣布獨立,定名為波札那共和國,仍留在英聯邦內。民主黨總裁塞萊茨·卡馬出任第一屆總統。1980年卡馬逝世,馬西雷接任總統。1998年3月馬西雷主動退休,費斯特斯·莫哈埃(Festus Gontebanye Mogae)接任總統,並在1999年和2004年大選中連任。
首都哈博羅內(Gaborone) 位於博東南部,是博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人口約20萬(2004年政府估計數)。原為部落村莊, 1966年博獨立後開始進行大規模建設,目前已初具規模。交通、水電等各項基礎設施狀況良好,生活物資充裕,是非洲重要地區組織—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秘書處所在地。
博政治長期保持穩定,宏觀經濟狀況良好,法律制度較為完備,地理位置上地處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的中心,基礎設施良好,道路、電訊等網路通暢,稅率較低,政府廉潔,多年保持「非洲最具競爭力經濟體」稱號,被認為是非洲國家發展的「典範」。但是博經濟嚴重依賴鑽石出口,地處內陸,市場狹小,加上面臨鄰國南非的有力競爭,近年來經濟發展勢頭已不如從前。2003-2004年,波札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約合84.9億美元,增長率5.7%,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4700美元,年均通貨膨脹率7%。2002年進口16.4億美元,出口23.2億美元,外匯儲備56.8億美元。2005年10月美元與當地貨幣普拉的比價為1美元約兌換5.5普拉。全國登記失業率23.8%。目前,博正在實施第9個國家發展計劃(2003/04-2008/09),以建設國際金融服務中心、發展旅遊業、非傳統農業和商業服務業等為重點繼續推進經濟多元化,吸引外國投資,推行國有企業私有化,增加就業,加快農村地區的發展,加強人力資源培訓,抗擊艾滋病。
1、礦業。博是世界上最大的鑽石生產國,年產量約佔世界總量的30%。博於1967年在奧拉帕(Orapa)發現鑽石,1969年博政府與南非鑽石公司德比爾斯(De Beers)合資建立博鑽石公司(Debswana)。1971年該公司的第一個鑽石礦在奧拉帕開始生產,後有萊特哈肯(Letlhakane)、吉瓦嫩(Jwaneng)和丹姆薩(Damtshaa)等3家鑽石礦先後投產。目前博不斷有新礦發現。2004年博毛坯鑽石產量為3112.5萬克拉,鑽石出口收入約30美元。銅鎳是繼鑽石後博重要的出口礦產品。其它礦產有蘇打灰和鹽。
2、工業。博工業體系以輕工業部門為主,如肉產品加工、飲料和啤酒製造、糖果業、紡織服裝業、皮革加工業等,還有其它少量工業產品如汽車配件、電器和電子產品、工程產品和成品鑽石等。工業規模不大,集中在哈博羅內、弗朗西斯敦和塞萊比-皮奎等地區。畜產品加工是博傳統工業部門。2003年,博製造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3%。目前,博政府正在大力推進經濟多元化政策,重點之一就是擴大工業部門和規模,優先發展出口型和有助於擴大就業的製造業,重點領域包括皮革製品、紡織和服裝、信息技術產品、玻璃、珠寶首飾、牛肉產品等。
3、農業。博農業主要由種植業和畜牧業組成。種植業落後,畜牧業相對較發達。農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已從獨立時的42.7%,降為2003年的2.4%。但農業仍是農村地區大部分人口的生活來源和就業渠道。由於氣候乾燥、土地貧瘠,加上耕作方法落後和重牧輕農等傳統,博農業產量低,農產品的近90%依靠從南非和辛巴威進口。畜牧業占農業部門產值的80%,是博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產業之一,也是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畜牧業以養牛為主,養羊為輔。牛肉產業近年受乾旱和口蹄疫等等影響,牛的存欄數及平均重量均有所下降。博享受每年向歐盟出口1.8916萬噸牛肉的配額,但產量難以滿足。博家禽養殖業開始於1976年,目前生產的肉雞和雞蛋能滿足國內需求。近年博乳製品生產有所增長。駝鳥養殖和加工業也在發展之中。
4、交通運輸建設。現已基本建成四通八達的公路網。到2004年,全國公路總長達約18300公里,其中一半為柏油和礫石公路。全國各主要城鎮、中心之間,以及博與南非、尚比亞、辛巴威和納米比亞之間,已基本上由柏油公路連接。干線公路等級較高,行車限速達每小時120公里。1998年,博建成全長595公里的跨卡拉哈迪沙漠的柏油公路,與納米比亞公路相接,直達納的沃爾維斯港。鐵路總長近900公里,南北主線鐵路連接南非和辛巴威,並以此可與其它周邊國家相連。博現有6個國際機場,各地還有數十個小型機場。
5、金融服務業。博國際金融服務中心(IFSC)成立於2000年,是博實施經濟多元的重要舉措。目前該中心的服務范圍包括銀行、信託、投資、保險和金融中介等方面。政府提供稅收優惠以吸引國內外投資者進入,徵收的企業稅稅率只有15%。目前已有來自美國、英國、辛巴威和南非等20家金融服務公司開展業務。博政治穩定、宏觀經濟狀況良好、法律制度完備、貨幣信用等級高、稅率低以及政府廉潔以及靠近非洲金融中心約翰內斯堡等,是博建設金融服務中心的主要優勢。博證券交易所建立於1989年,2003年共有上市股票32支,總市值95.9億普拉。按資本容量計算,博證券市場在南部非洲僅次於南非和辛巴威,位居第3。
6、對外貿易和外資。博是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SADC)和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是歐盟《科特努協定》和美國《非洲增長與機會法》的受益國。南部非洲是博主要的貿易對象,約占進口貿易總量的70%。歐盟是博主要出口產品鑽石和牛肉的銷售市場。博鑽石全部銷往倫敦。在《非洲增長與機會法》下,博向美國出口紡織品和服裝,2003年達630萬美元。因擁有穩定的鑽石產量,博多年來一直保持貿易順差。主要出口產品為:鑽石、銅鎳礦產品、牛肉產品、汽車及零配件、紡織品、蘇打灰等。主要出口對象是: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關稅同盟區國家和辛巴威等。主要進口產品為:機械和電氣設備、食品、飲料和煙,汽車和運輸工具、化工和橡膠製品和金屬和金屬製品等。主要進口來源:南部非洲國家(主要是南非)、歐盟等。至2002年,在博外國投資總額21.8億美元。其中礦業投資佔71.3%,金融業佔10.2%,批發和零售業佔9.6%。其中51.4%來自歐洲,43.9%來自南非。
博旅遊資源豐富,是非洲野生動物種類和數量較多的國家,大象數量2002年達12.3萬頭,居非洲第一。全國由17%的國土被列為國家自然公園和動物保護區,另有20%的土地是野生動物生活區。此外,博境內還生活著非洲古老人種布須曼人(Bushman), 保留著大約20000年左右的岩畫。博著名的旅遊景點有喬貝(Chobe)國家公園和奧卡萬戈(Okvango)三角洲野生動物保護區,卓迪洛(Tsodilo)岩畫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央卡拉哈迪(Central Kalagadi)動物保護區中有布須曼人村落。
喬貝國家公園位於博北部,面積10566平方公里,為博境內第二大國家公園,與納米比亞隔贊比西河相望。該園建於1920 年,最初是貝專納保護地殖民者的狩獵區。1967年,博政府正式將該地辟為國家公園。該園分為四大生態區:東北部喬貝河水域的草場森林區、西部濕地、西北部沼澤地和乾旱腹地。園內河面寬闊,河水清澈,綠樹倒映,水草叢生。無數飛禽走獸如魚鷹、鸛、獅子、羚羊、長頸鹿、大象、猴子、野牛、河馬、鱷魚棲息、出沒其間。動物種群數量居非洲前列。該園還以大象、斑馬和獅子的密度居非洲之首而聞名。園區基本保持大自然的原生狀態,每年5-9月是觀賞動物和鳥類的最佳時期。旅遊接待設施良好,美國總統柯林頓1998年訪博時曾到此游覽。
奧卡萬戈三角洲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博西北部,與納米比亞接壤,是非洲最大的內陸三角洲。奧卡萬戈河發源於安哥拉高原,當河水流入博境時,河面寬達12公里,然後源源不斷注入博卡拉哈迪沙漠,形成巨大的三角洲。三角洲內有無數小島,湖泊縱橫、水道迂曲、河汊密布。岸上濃蔭匝地,水中蘆葦隨風起伏。無數鳥類和野獸在這里繁衍生息。三角洲內一切均保持著大自然本來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