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日本六大財團的日本財團
日本在二戰前的財團被稱為財閥,是明治維新後因政府的扶植而逐步發展成的具有壟斷性質的大型控股公司(也被稱為財閥康采恩)。這些以產業資本、商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相結合的財閥,形成於日本的產業革命時期,在國家的扶持和保護下,主要出現了十幾家財團,其中最有實力的是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家,通稱日本的「四大財閥」。二戰後,美國政府為了自身經濟利益,以反壟斷為名,對舊財閥實行了抑制政策,解散了日本的財閥組織,但保留其銀行組織的存在。從 1951年開始,美國出於冷戰的需要,又逐步採取了扶持壟斷資本的政策,促使日本的財閥組織重新組合。
由於1953年對「禁止壟斷法」的修改,放寬了持有競爭關系的公司的股份及兼職的限制,如金融機構持股限制由5%擴大至10%,緩和了對卡特爾的限制等。在新的政策環境下,舊財閥的金融機構重新聚集了原來的下屬企業,以金融資本、產業資本和商業資本高度融合為基礎,演變成日本的新財團。其中以三井、三菱、住友、芙蓉、第一勸銀、三和等六大財團最為龐大,從而構成日本著名的六大財團型企業集團。三井財團、三菱財團、住友財團是在原三井銀行、三菱銀行、住友銀行的基礎上,聯合原財閥的一些企業再加上一些新加入的企業組合而成;而芙蓉財團、三和財團、第一勸銀集團沒有以前的銀行組織基礎,是分別以富士銀行、三和銀行、第一勸業銀行為中心聯系其它企業組成的新財團。
經過此次重生,日本財閥的封建性和封閉性都極大的弱化了。新形成的六大財團相對於舊財閥,最為顯著的特點是以金融機構為中心,財團內各企業環形持股,即銀行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交叉持股;同時,其民主性、開放性和競爭性都有所增強。各財團的形成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長會」的成立,社長會是財團主要成員企業最高負責人組成的集團最高協調機構,事實上具有類似「大股東會」的性質。各財團社長會的名稱各異,成員企業間就重大問題通過社長會協商解決,社長會也是研究財團重大經營戰略的中樞機構,但它不具備強制約束力。 日本財團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些獨特的金融制度,主要包括主銀行制度和相互持股制度,這兩種制度是在日本特殊的歷史進程中生成和發展的,日本財團金融制度的形成極大地促進了日本經濟的發展。
1、主銀行制度
主銀行制度是企業與銀行之間通過長期交易形成的,是銀企之間通過長期交易形成的一種慣例。在銀行與企業的融資交易中,主銀行的融資額最大,這是主銀行制度的定量特徵,這一特徵使銀企雙方間確立了重要的交易關系。日本財團中的主銀行是借款企業的主要資金供給者,是企業結算的中心銀行,通常也是企業的主要股東,向企業派遣重要職務的人員。主銀行制度中,主銀行和企業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不是以合同形式明確地規定的,而是雙方默認的。銀行幫助企業穩固其經營權,在企業經營業績惡化時,企業將經營權移交給銀行,由主銀行負責進行救助。在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期,主銀行關系不斷擴展,在企業融資和企業治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相互持股
日本六大財團的成員企業之間實行圓環形相互持股,這種持股關系使財團各成員企業之間的資本聯系得到空前加強,是財團賴以存在的重要基礎和最強有力的結合手段。相互持股比率是衡量財團凝聚力強弱的重要標志,不僅銀行、信託、保險等金融機構持有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的股票,工業和商業企業也持有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股票。相互持股比率越高,財團的凝聚力也就越強。從股票持有關系看,財團內各企業的股票都被對方相互持有,而不是一方單向持有,這也是日本財團的一個顯著特點。日本財團內部的相互持股是日本長期以來禁止持股公司存在的一種變通形式,以法人持股代替過去自然人的家族財閥持股。20世紀90年代,日本六大財團的內部平均持股比率為55%左右。
3、人事派遣
除了主銀行制度、相互持股制度,日本六大財團還存在系列融資和人事派遣等特徵,以加強企業之間的人事結合。一般主要是由銀行、綜合商社向各大企業派遣高級職員,如銀行向其融資數額和持股份額高的企業派遣職員擔任企業的重要職務,以保障銀行的債權和對該企業的經營決策權。企業為加強同銀行的密切聯系、保證其資金來源的穩定和貸款,也願意接受銀行所派人員,並委以重任。同時,由於工業企業有時也是銀行的股東,工商企業也向銀行派遣人事,對銀行施加影響和控制。
② 哪些股票屬於資產重組和收購題材
有並購重組的個股一覽 代碼 證券名稱 並購重組情況 600643 愛建股份 香港名力集團,已獲得5.066%股權 600135 樂凱膠片 柯達已獲得13%股權 000001 深發展A 新橋獲得17.89%股權,向通用定向募股 600000 浦發銀行 花旗參股浦發銀行 600297 美羅葯業 香港西域投資要約收購未果,但其大股東股權再度質押 600537 海通集團 德國投資與開發公司佔10%股份 600333 長春燃氣 香港百江投資持股48%,百江合資為香港李嘉誠先生控股的子公司 600678 四川金頂 華立控股集團的上海華策收購其國有股權 600744 華銀電力 大唐集團入主 600705 北亞集團 東北陸海空聯合運輸有限總公司(香港資控股)收購法人股 600462 石硯紙業 三大資產管理公司所持法人股將出售 600371 華冠科技 萬向集團入主 600221 海南航空 索羅斯增資持股 600641 中遠發展 55%的股權將轉讓給印尼首富林紹良控股的SMIL 600812 華北制葯 荷蘭DSM公司增持法人股 600253 天方葯業 大股東將20%股權轉讓給日本住友商事株式會社及其子公司
③ 住友商事的介紹
住友商事株式會社成立於1919年,資本金1,694億日元。股票在東京、大阪、名古屋以及法蘭克福上市。目前,在所擁有的現地法人和事務所:日本國內35處,海外(87個國家)156處。職工人數:4920人(住友商事集團職工總人數為30,810人)。2001年的貿易額為800億美元。2001年利潤為3610000000美元,2001年雇員為30264,總資產截止2001年為366130000000美元
④ 蘇州住友電裝股份有限公司是不是500強企業之一呢
應該是的,蘇州住友電裝是日本住友株式會社投資的吧。日本住友株式會社就是世界500強企業之一啊!
⑤ 三井住友金融集團的集團股東
發行股票總數:8,374,273
股東數目:187,571
主要股東: 股東名稱 持股數 持股比率(%) 摩根家族公子約翰·克里斯·摩根 6879,076 84.23 日本マスタートラスト信託銀行株式會社(信託帳戶9)日本大師信託銀行 718,269 5.09 日本トラスティ・サービス信託銀行 264,420 1.87 The Chase Manhattan Bank, N.A. London Secs Lending Omnibus Account(大通曼哈頓銀行北美倫敦秒借貸綜合性帳戶) 219,907 1.55 SSBT OD05中國條約八十零點八一五萬綜合(疑為中投) 181,411 1.28 State Street Bank and Trust Company505223(道富信託銀行505223帳戶) 98,904 1.33 State Street Bank and Trust Company505225(道富信託銀行505225帳戶) 97,400 1.31 日本生命保險公司 154,666 1.09 Mellon Bank, N.A. As Agent For Its
Client Mellon Omnibus us Pension(紐約梅隆銀行北美退休基金) 147,614 1.04 The Chase Manhattan Bank385036(大通曼哈頓銀行385036帳戶) 73,866 0.99
⑥ 日本住友商事株式會社的大事紀要
1919(大正8)年12月24日 注冊
1919(大正8)年12月30日 大阪北港株式會社(資本金 3500萬日元)成立,之後在大阪北港地區實施填海造地、平整用地、修築海灣等,開展不動產經營。
1944(昭和19)年11月 合並株式會社住友大廈(1923年8月成立、資本金 650萬日元),公司改名為住友土地工務株式會社。
1944(昭和19)年12月 繼承長谷部竹腰建築事務所的經營項目,成為經營不動產業務及土木建築的設計與監督管理的綜合不動產公司。
1945(昭和20)年11月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著手策劃向商事部門方向發展。以現有住友各關聯公司的產品為主,開始從事經營各業界大型生產企業的產品,公司改名為日本建設產業株式會社,以商事公司的面貌邁出新的一步。
之後,將業務活動的重點放於商事部門,積極擴大經營商品的種類及范圍。
1949(昭和24)年8月 在大阪、東京、名古屋的各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之後,1955年6月在福岡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
1950(昭和25)年7月 土木建築的設計監督管理部門獨立成為日建設計工務株式會社(株式會社日建設計)。
1952(昭和27)年3月 在美國設立 Nikken New York Inc.(美國住友商事)。
1952(昭和27)年6月 公司改名為住友商事株式會社。
1962(昭和37)年12月 大阪、東京的營業部門一體化,實施商品本部制,設置鋼鐵、非鐵金屬、電機、機械、農水產、化學合成品、纖維、物資燃料、不動產9個本部。
1969(昭和44)年10月 在大阪府設立住商電腦服務株式會社(住商信息系統株式會社。1989年2月在東京證券交易所第二部股票上市,1991年9月成為該交易所第一部交易股)。
1970(昭和45)年8月 合並相互貿易株式會社(1950年5月設立,資本金3億日元)。
1970(昭和45)年11月 廢除總公司及東京分公司的名稱,改名為大阪總公司和東京總公司。
1978(昭和53)年7月 採用SUMITOMO CORPORATION(SUMITOMO SHOJI KAISYA,LTD.)為本公司的英文公司名。
1979(昭和54)年6月 實施營業部門制,將商品本部設定為鋼鐵、機電、非鐵化燃、生活物資4個營業部門(之後,1998年4月新設信息產業部門,2000年4月將機電部門分割為2個部門,共計6個營業部門)。
1995(平成7)年1月 在東京都設立總括運營有線電視事業的株式會社Jupiter Telecom(之後,2005年3月在Jasdaq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
2000(平成12)年4月 在北海道設立住友商事北海道株式會社,移交北海道分公司的業務。
2001(平成13)年4月 廢除大阪總公司及東京總公司的名稱,機構重組,成立以6個組的規劃部門和9個事業部門、28個本部的營業部門構成的總公司。並且,在關西、中部及九州、沖繩地區導入區域總部制。
2001(平成13)年6月 總公司遷移至東京都中央區。
2002(平成14)年7月 將規劃部門重新改組成2個組、1個辦公室、1個部。
2003(平成15)年4月 在宮城縣設立住友商事東北株式會社,移交東北分公司的業務。
2005(平成17)年10月 在福岡縣設立住友商事九州株式會社,移交九州、沖繩區域總部的業務。
2007(平成19)年4月 將營業部門重新改組成8個事業部門26個本部。
2008(平成20)年4月 將規劃部門重新改組成3個組、1個部
2009(平成21)年4月 將營業部門重新改組成7個事業部門25個本部。
2010(平成22)年4月 在營業部門新設立新產業·功能推進事業部門的同時,取消金融·物流事業部門並將其業務整合到新事業部門中(組織機構無變更,仍為7個事業部門25個本部)。
⑦ 小米的股份構成,最大的股東是誰啊
最大股東是雷軍
小米的股份構成就需要從小米的創業歷史開始了
小米號稱八大創始人,其中的七位:雷軍、林斌(原Google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周光平(原摩托羅拉中心高級總監,主持設計「明」系列手機)、劉德(原北京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主任)、黎萬強(原金山詞霸總經理)、黃江吉(原微軟中國工程院開發總監)以及洪峰(原Google中國高級產品經理)。
另外一個人是王川,多看創始人,也是雷軍天使的項目,專注於改良Kindle的閱讀系統,創立多看之前開發了一套被國內大部分KTV採用的點播系統,所以對於開發Linux系統以及Android很有心得,在多看的時候就著手開發電視盒子——小米盒子的雛形。
小米在2010年創立時,規模是含7位合夥人的14人團隊,就是「上樑山喝小米粥」的14個人。王川是後來被小米收購成為合夥人及重要一支。按照小米團隊扁平化的思路,團隊僅為三層:合夥人、核心管理層及基層員工。
因為沒有任何公開資料,只能根據坊間傳聞及行業慣例得到一些信息。最初雷軍的股份在40%左右,其餘的合夥人在5%左右,留給員工的期權池在10-20%。所以看到雷軍的股份是其餘任何一位合夥人的5-10倍之間,甚至超過其餘合夥人的總和。
創立小米時,雷軍的身家在幾十億人民幣左右,遠超其餘所有人的總和,是其餘任何一個合夥人的10-100倍甚至更多。
因為雷軍在當時已經名滿天下,不僅是成功的職業經理人+半創業人(做過金山的CEO),還是成功的創業人(和陳年一起倒騰了卓越並成功在2004年賣給Amazon,估價為7500萬美元),還是成功的天使投資人(投資估值曾高達30億美元的凡客,後來上市的YY和獵豹等等,以及若干沒上市的明星項目)。
其他人真的很出色,然而只是優秀的職業經理人而已。雖說創業只是有限公司和有限兜底,不是拿自己的身家做抵押。但在投資人的眼中,間接或者直接就是和創業者的身家有關系,身家越高,投資人願意賭你。
小米作為互聯網初創企業是沒有天使投資人的,因為雷軍本人就是,他也參與了後續融資。在小米創業時,其它合夥人的資產加一起可能只有雷軍的百分之幾。雷軍既出錢又親自出任創始人CEO當然股份佔比很高。
(7)住友公司股票擴展閱讀:
小米的成績
小米公司自創辦以來,小米公司在2012年全年售出手機719萬台,2013年售出手機1870萬台,2014年售出手機6112萬台,2015年售出手機超過7000萬台,2017年Q2季度出貨量2316萬台 ,2017年全年售出手機9240萬台 。2018年售出手機超過1.2億台 。
2015 年、2016 年及 2017 年,小米分別有 6.1%、13.4% 及 28.0% 的收入來自全球其他地區,小米的海外收入每年保持一倍以上的增長。相比於小米 2016 年 91 億元的海外市場收入,2017 年達到了 321 億元。
2017年,小米集團收入114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7.5%,與全球收入超過人民幣1000億元且盈利的上市公司相比,按收入增長速度計算,小米在互聯網公司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公司中排名第二。
2017年第四季度,在全球手機銷量的排行中,小米列世界第四,而且創造了97.4%的增長,中國區的增長是57.6%。
IDC 數據顯示,2018 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機在西歐地區的出貨量為 62.1 萬台,成為西歐地區銷量排名第六的手機品牌。小米在希臘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 24%,超過蘋果和三星排名第一。小米在西班牙的市場份額為 12%,排名第四。
2018年7月27日,中國互聯網協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聯合發布了2018年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榜單,小米排名第十。
2018年9月20日,小米集團的精準扶貧殘疾人,共圓美麗中國夢項目榮獲2018年第三屆「CSR中國教育獎」CSR China TOP 100以及最佳社會貢獻獎。
2018年10月9日,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宣布,小米8旗艦系列取得了發布4個月出貨量超過600萬台的成績。
2018年10月25日,小米宣布提前完成2018年1億部手機的全年出貨目標。
2019年1月31日,IDC發布了2018年四季度智能手機市場報告,小米2018年出貨量1.2億台以上,佔比8.7%,排名全球第四、中國廠商第二,逆勢上揚32.2%。
⑧ 左延安佔有江淮的股份為多少
編輯本段江淮汽車公司簡介
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9月30日,五家發起股東分別是: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新加坡金獅亞太有限公司、安徽省科技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安徽省機械設備總公司、武漢天喻信息產業有限公司,股本總數2.3億股。 公司主要從事汽車及零部件的研發、製造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中、輕型客車專用底盤、輕型載貨汽車、瑞風商務車以及汽車變速箱等產品,年汽車生產能力12萬輛,公司擁有各類設備近2000台,包括大型壓力機(如3000噸和4000噸)、數控加工中心、焊接機器人等大精稀設備,擁有機加工、沖壓、焊裝、塗裝、總裝等生產流水線40多條,其中2001年開工,2002年即批量投產的瑞風商務車項目,擁有焊接機器人等大量高精度設備,生產過程全部自動化流水線作業,設計單班年產量可達4萬輛,該項目無論是投資規模,還是工藝和技術水平,在國內商務車生產廠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屬合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的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 江淮汽車是由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主發起人,聯合馬來西亞安卡莎機械有限公司、安徽 省科技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安徽省機械設備總公司、武漢天喻信息產業有限責任公司四家法人,以發起設立方式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很多人可能沒聽說過江淮汽車,不奇怪,它主要生產小型貨車、豪華大巴和汽車底盤,從未涉足轎車生產。而更奇怪的是,在沒有媒體宣傳的前提下,它突然生產出一輛mpv來。 目前的江淮正處於穩步發展的階段,有目共睹,與其他國產車相比較之下,江淮所出的產品都屬於精品,國產車過去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價廉質低,而目前生產的車與合資車相比較不會差得很遠,做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一直是江淮的目標,江淮汽車從07年開始花大心思努力打造轎車品牌,目前所生產的同悅,和悅系列已經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賓悅雖然也是一款好車,在最初上市的時候由於沒有做好廣宣工作,售價在國產級別轎車里偏高,市場認知度不高的原因沒有能做出很好的成績,在今年下半年將以全新面貌從新上市,今年還將推出瑞風的新產品和悅悅,以報消費者的信賴。
編輯本段企業歷史
江淮汽車肩負著振興民族汽車工業的使命,高舉自主品牌的大旗,整合全球資源,實施自主創新,長期堅持走質量效益型道路,持續深入推進精益生產,積極構築民族汽車的品質和品牌優勢。1990年江淮汽車公司開發出填補國內空白的客車專用底盤,改寫了中國客車由貨車底盤改裝的歷史。公司由此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逐步發展為國內少數擁有全系列產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綜合型汽車企業之一。公司主導產品不僅占據著國內細分市場的領先地位,而且在國際市場的鋒芒日益凸顯形成了覆蓋世界六大區域、輻射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市場布局,其中輕卡出口連續9年位居行業第一。公司多年來保持快速增長,已連續18年年均增長率達41.13%,創造了令業內外高度贊譽的「江汽現象」。吳邦國委員長、賈慶林政協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來公司視察,並對公司的發展給與高度評價。 公司的發展得益於不斷強化以「學習力」為主要內容的核心競爭力,在發展中關注企業管理、技術、機制創新、人力資源開發、營銷網路和企業文化六大要素的動態平衡和提升。1996年公司率先在行業內創建學習型組織並向上下游企業延伸,建設學習型營銷體系和學習型供應鏈,形成推動整個生態價值鏈健康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收到國內外企業界、學術界和政府機構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贊譽。 公司是中國最具競爭力上市公司20強之一,是多次榮獲全國實施卓越績效模式先進企業,是安徽省優秀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AAA級信用企業、全國用戶滿意企業等。 公司主導產品包括6~12米客車專用底盤、0.5~50噸系列載貨汽車、7~12座瑞風商務車以及汽車變速箱、發動機等零部件產品,年汽車整車生產能力達20多萬輛。 2005年,公司產銷各類汽車超過15萬輛,實現銷售收入94億元,利潤增長率達20.19%,是全國為數不多利潤增長較快汽車廠家之一,自1990年至今已實現了連續16年的高速增長。主導產品在各細分市場中均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其中客車專用底盤銷量連續12年保持全國第一;JAC輕卡在同類產品中,品牌忠誠度和美譽度第一,市場佔有率第二,由於其出色的性價比,被中國汽車行業協會(中國主流媒體汽車聯盟)評為2005年度「最佳商用車」,並連續多年實現出口量居全國第一;新款江淮格爾發重卡於2005年4月投放市場,2005年底,被多家媒體和權威機構評為「重卡新秀獎」、「最具潛力新秀重卡車型」獎和「2005年度最佳市場品牌重卡獎」;瑞風商務車2002年初上市,2005年就以遙遙領先於強大競爭對手的優勢,成為MPV行業品牌和銷售雙冠王,創造了中國MPV行業的奇跡,連續三屆蟬聯南方都市報「車壇奧斯卡」年度MPV大獎;連續兩屆摘取中國年度汽車總評榜「年度最佳公務車(MPV類)大獎」……
編輯本段技術中心
公司設有省級技術研發中心,與上海同濟大學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成立「JAC-同濟同捷汽車聯合研發中心」,與合肥工業大學聯合成立了「江淮汽車•合肥工大汽車技術研究院」,2005年6月公司在義大利都靈成立了設計中心。
編輯本段示範工程
公司成功實施了CIMS示範工程,是全國CIMS運用先進企業,全面實現了從產品開發到經營管理的信息化。公司大力推行精益生產、顧客鏈管理、辦公自動化等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現代化的管理技術及手段,不斷提升管理水平。自1998年以來,公司先後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ISO10015培訓管理體系國際認證,並於2005年9月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OHSAS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一體化認證。自1998年以來,公司積極實施機械行業「1250工程」,於2005年被認定為「管理現代化企業」。
編輯本段企業文化建設
公司十分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提出了建設以「創建學習型組織」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文化。於1996年開始分階段、分步驟地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活動,爭取建成國內汽車行業第一個學習型企業。
編輯本段獲得榮譽
幾年來,公司多次被中國質量管理協會評為全國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安徽省百萬職工跨世紀趕超工程功勛集體、安徽省百家最佳經濟效益企業;2004年榮獲全國實施卓越績效模式先進企業稱號;2005年公司被安徽省國資委和安徽省質量管理協會聯合授予安徽省質量管理獎。
編輯本段發展目標
公司將繼續致力於中國民族汽車工業的進步,堅持以商用車為基礎,鞏固和發展在商用車細分市場的領先地位,成功拓展乘用車業務,爭取在「十一五」期間發展成為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中國汽車業主力廠商。
編輯本段瑞風refine
正是因為看好國內mpv的增長潛力,同時也鎖定了理想的車型,全新的瑞風refine在安徽合肥的江淮汽車jac誕生了。 right!that is refine!精緻無所不至,平整度光澤度可相媲美於進口車的漆面處理首先帶給你不小的視覺享受,毫不誇張的說,如果不是細數你俊俏亦或秀麗的臉龐到底有幾顆痘痘預言著你的青春指數,不如試試以瑞風為鏡。
既為mpv(multi purpose vehicle),座椅是否有多種排列方式,是否具備高度彈性可變的置物空間是本報試車組考核瑞風的首要參數。4695/1820/1880的車身尺寸下瑞風物盡所用製造出5.72立方米的超大空間。單邊側滑式拉門開關動作來得很順手,聲音也很有質感,整車工藝可見一斑。 2+2+2標准6座設定是現行mpv的標榜重點。標配高級織布座椅,而真皮座椅則是選裝件,前排安全氣囊也要自己掏錢加裝。 第二排為兩個獨立座椅,可前後移動,最大賣點就是可作360度旋轉,與第三排座椅呈會議室排列,並且配置橫向滑軌作小幅左右移動,因此車床的整體性一般。 細節方面也很人性化,兩各獨立座椅均有高度可調扶手來提升舒適性指數。14000大卡製冷量的高功率空調采前後分離控制,於第二排座椅左側面板處有三個控制按扭加一個杯架,遺憾的是後座並沒有音響控制功能。 豪華公務版配置兩個雙層開啟式電動天窗。後視鏡上方的按紐可控制兩個天窗的開啟。後排天窗也可單獨控制。電調後視鏡、油箱內開等功能鍵的使用都很方便就手,如同並不豐富的配置都以實用性為主題。轎車化的流線型中控台材質做工都值得稱道,以黑色系鋪陳,cd機、空調控制按紐、置物盒排列有序。加之手感頗佳的小幅方向盤、短桿排擋,整體感覺都很房車化。標配的六聲道vdo高保真單碟cd音響系統可以應付諸如小編之類的通俗音樂愛好者,因為較大的內室空間小編認為還是有點小環繞效果。 瑞風搭載現代原裝進口g4 js引擎,首先解決了動力源問題;另一方面,為了最大限度減少動力傳輸過程中的動力問題,匹配的5速手動變速箱亦同樣來自現代。g4 js采直列四缸雙頂置凸輪軸設計,四缸合計2351cc的排量壓榨出100.7kw/5500rpm的最大功率,2500轉時即可輸出193n.m的最大扭矩,於實際駕駛中的表現便是啟動性能較好。相形於國內其他2.3l引擎,g4 js還是有一定優勢可言。 前懸為雙叉桿式帶扭桿彈簧,後懸出於更大載重量及減少後橋空間佔用故採取五連桿螺旋彈簧結構,配合低重心全承載式車身結構,高速行駛穩定性及抗側傾都有水準表現,胎噪的抑制也有不錯表現。 瑞風的不足之處,內飾色調過於沉悶。油耗方面差強人意:耗油的最大原因是車的自重較大,達到1.8噸,與一般轎車1.2或1.3噸車重相比大了許多。也就是說,它的這副引擎和自排變速箱並無不妥,而油耗的另一原因則是它的fr後驅設計以及風阻比轎車略大些。
編輯本段柴油車型
編號d4bh的2.5升渦輪增壓(turbo)發動機為韓國現代原裝進口,最大功率接近77千瓦,扭矩高達235牛頓.米,在低至下200轉/分鍾時就能提供高效率的扭矩。渦輪鼓風增壓和中央冷卻器對動力的發放帶來顯著的效果。即便是滿載客人或貨物,加上自身。1.8噸重量,起步和市區的行走都能應付自如。 沒有過往舊技術柴油機反應緩慢的特性出現。輕踏油門,當轉速維持在一千多轉時便有足夠的動力行走,換檔、繼續保持一千多轉的發動機轉速,車子已經能順利加速。節奏上雖然沒有汽油車來得爽快,但當你滿載或者攀爬長距離斜坡時,低扭強勁著稱的柴油發動機便發揮它的功力了。
編輯本段瑞鷹rein
作為 「越野型轎車」,江淮瑞鷹無論在性能還是在外觀上都緊緊圍繞「轎車之本 越野之能」的定位和體現商 務車個性化的設計初衷。與競爭對手相比,它可謂是擁有18般武藝。
江淮瑞鷹1.9L柴油版 2008年9月19日,江淮瑞鷹1.9L柴油版在成都車展正式上市,售價13.98萬元。當混合動力等新能源汽車尚不能立即挑起節能環保車型大梁之前,比普通汽油平均油耗低20%~30%的柴油車型以更易於量產的優勢成為比較理想的過渡車型。開發先進的柴油機,是迄今為止解決汽車環保與節能雙重壓力中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之一。從世界范圍來看,汽車柴油化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近期,江淮汽車柴油版瑞鷹SUV隆重上市。 瑞鷹柴油SUV的上市,是對於全球環保理念的不斷深化。消費者在綠色環保、經濟性等要素的要求不斷上升,可以預見未來的環保型車輛將逐漸成為主流。08年油價上漲,市場對於柴油車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定位為越野型轎車的江淮瑞鷹推出柴油版,無疑對整個柴油轎車市場起到了巨大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瑞鷹
● 將獨具優勢轉化為新品類 瑞鷹SUV是江淮汽車自主研發的一款「越野型轎車」。採用了轎車化底盤及發動機,以及4輪驅動和4輪獨立懸掛系統的設計,在不失轎車化舒適的基礎上同時保證了SUV優秀的越野能力。 柴油版瑞鷹的推出則是江淮公司順應全球環保理念下而開發,在「越野型轎車」的基礎上將動力更換為更為環保、經濟的柴油發動機。此款發動機是專門為轎車設計,而不是用卡車、皮卡發動機改裝而成,因此與其他同類型柴油SUV有本質區別。改裝而來的柴油發動機屬於整改補丁型,產品配合度不佳,這樣的車輛不僅在使用中保養費用高,產品的壽命也嚴重受損。而瑞鷹搭載的柴油發動機為一體化設計,與產品整體配合度極佳,能夠滿足用戶對燃油經濟性與舒適性的雙重要求。 ● 從三高到三低 引領柴油轎車新趨向 長期以來,傳統柴油車冒黑煙、噪音高、震動大、污染嚴重,令人望而生畏。但隨著電控噴油、高壓共軌、廢氣再循環和廢氣後處理等技術的誕生,傳統柴油機的缺點得到了糾正,改變了冒黑煙、震動大、雜訊高的「墨斗魚」形象。如今,瑞鷹柴油車不僅完全能夠滿足現行的國際排放標准,而且還分擔了全球燃油價格持續上漲給車主帶來的壓力。 柴油瑞鷹發動機為D19TCI增壓中冷柴油發動機,採用前置前驅、直列四缸、16氣門、增壓中冷,最大輸出功率82kW/4000RPM,最大輸入扭矩為235N·m/(1800-2300)RPM,排放達到歐三標准。通過諸多的先進技術,柴油瑞鷹發動機徹底解決了轎車柴油化的技術難題。瑞鷹的產品性能隨著這款先進的發動機而大幅提升,在動力和環保經濟方面為今後的柴油SUV發展制定了一個標桿式的動力參數。 歐美柴油車的盛行,是與其高清潔和高節能的特性密不可分。如今,我國柴油發動技術的不斷進步,已徹底改變了傳統柴油車的高污染形象。江淮汽車更是通過不斷革新技術,以及與全球市場同步的理念,走在了自主品牌發展前列。行業人士認為,柴油瑞鷹的推出在轎車化的品類細分,對於國內柴油轎車的發展之路提供推動力量,相信今後會有更多的產品加入進來,為消費者和客戶提供更多更優質的產品。
編輯本段小型載貨汽車「帥鈴」
在配置方面,「帥鈴」最大的賣點無疑是其原裝日產發動機,另外還引入轎車化裝備,金屬漆、仿桃木儀錶板、中控鎖、動力轉向、倒車雷達、cd機等使卡車也能具備轎車一樣的舒適性。 但是相比之下,較高的價位還真得讓消費者接受一段時間。
編輯本段江淮轎車「和悅」
江淮「和悅」全新B級車,是曾在08年北京上B18概念車的量產車型。作為本屆上海車展
江淮乘用台上最具份量的一款車型,被江淮汽車寄予厚望。作為江淮2009年精心打造的一款重磅車型,江淮"和悅"B級轎車的產品力值得期待。正如江淮乘用車公司總經理戴茂方所說:"精美的造型設計、出眾的內部空間、歐系車的駕乘感受是"和悅"B級轎車的三大領先優勢,我們相信伴隨這個產品,必將帶給國內消費者更多汽車生活方式的改變。 2009年4月19日,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前,江淮兩款B級新車,公布了正式命名。其中,內部代號B926的B級轎車,正式命名為「和悅」轎車;同時,BMPV車型,也正式命名為「和悅RS」。
編輯本段江淮轎車「和悅混合動力」
此次推出的和悅混合動力車,完美繼承了和悅大氣、靚麗,且富含中國傳統元素的特點,但在動力上卻進行了一次里
程碑式的跨越。它採用增程型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在動力上以電為主,以油為輔,當動力電池電量低於某一定值後,內燃機起動發電機發電,與同類型燃油車相比可降低燃油消耗30%。既適用上下班代步,也可用於長途旅行,為國內日漸火爆的新能[1]源產品開發,開辟全新路線。 可以說,和悅混合動力車克服了傳統燃油車高油耗、高排放以及純電動車續駛里程低、成本高的缺點,是一款極具產業化前景的產品。據了解,江淮乘用車正抓緊實施和悅混合動力車型的量產工作,不日即可推向市場。
編輯本段江淮轎車「同悅」
2008年9月19日,江淮汽車於成都車展正式發布其三廂、兩廂A級轎車中文品牌名稱,分別定名「同
悅」、「同悅RS」。 「同悅」、「同悅RS」中國風尚造型由江淮汽車技術中心和世界著名汽車設計公司賓法聯合設計。「同悅」、「同悅RS」汲取了祥雲、漢唐建築、京劇臉譜、太極等中國元素,前臉繼承了江淮C級車的家族特點——如飛揚的雙翼,顯得動感十足。 同悅轎車是江淮汽車積45年造車經驗,整合運用全球領先技術和資源,結合中國市場實際需求而研發的一款世界級高品質A級車。
編輯本段江淮轎車「賓悅」
2008年1月17日上午,安徽省、合肥市領導、海內外專家領導、江淮汽車公司領導以及全國200餘家主流新聞媒體代表齊聚江淮轎車生產基地,共同見證江淮轎車生產基地落成暨賓悅轎車批量下線。
圍繞賓悅產品特徵「經典·中庸」、品牌主張「度勢·行天下」、客戶價值訴求「only for you」,以「金麟化龍」為主題、凸顯「悅賓」感受的「江淮轎車生產基地落成典禮暨賓悅轎車批量下線儀式」活動,在宏大的《流光溢彩》團體舞下拉開帷幕。江淮汽車安進總經理詳解江淮轎車項目之後,江淮汽車集團左延安董事長滿懷深情地向到場的來賓,發表了熱情洋溢、催人振奮的致詞。在《萬星匯聚 賓悅悅賓》的視頻烘托下,著名影星陳道明與兩名江淮賓悅(參數配置 圖庫)明星客戶駕駛三台賓悅轎車共同亮相,燈光投影下的背景帷幔金光彌漫——凝聚幾代江汽人夢想的首款中級轎車賓悅批量下線,從而標志著江淮汽車完成從商用車向橫跨商用車、乘用車兩大領域綜合型汽車企業的重大戰略轉型。 隨後,部分到場嘉賓上台共同為江淮轎車生產基地落成隆重剪綵。2004年11月28日,江淮轎車生產基地破土動工。生產製造中心、研發中心、員工培訓中心三大板塊佔地220萬平方米,東臨滬蓉高速,南眺巢湖,交通便捷,物流暢通。製造板塊規劃總生產能力年產各類乘用車80萬輛。建成的一期工程涵蓋沖壓、焊裝、塗裝、總裝四大工藝,總投資18億元,年生產能力20萬輛。即將投入使用的19層研發大樓軟硬體國際領先,國內一流。日本荻原、德國庫卡、瑞典ABB、美國瑞科等全球一流的生產裝備匯聚於此。生產基地周圍已經匯聚了偉世通、江森、摩丁、巴斯特、西門子、博世、住友、德爾福等全球一流的零部件供應商。 「江淮轎車生產基地落成典禮暨賓悅轎車批量下線儀式」現場活動結束後,「江淮賓悅合肥大悅賓」 試乘活動在禮炮與鼓聲中啟動,117台江淮賓悅繞合肥市主幹道隆重巡遊合肥。試乘媒體對江淮賓悅的性能表現均給予了高度評價。 風雨兼程四十四年的江淮汽車,不斷強化在技術、創新、管理、人才、資金、渠道、服務等方面能力的基礎上,在細致分析中國汽車市場、行業背景以及整個產業環境後,果斷亮劍,主動出擊,江淮賓悅度勢而出。江淮賓悅是江淮汽車進軍轎車領域推出的第一款車型,也是為數不多的由中高級車型切入轎車市場的自主品牌。這對於江淮汽車在未來的乘用車市場布局將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江淮賓悅在融合眾多歷久彌新的經典元素同時,功能配置更強調傳承儒家中庸思想、適度適用和不余不省。造型設計由江淮汽車義大利都靈研發中心承擔,外型圓潤、線條流暢的設計賦予整車自然、協調、恰到好處的視覺美感。賓悅的客戶價值訴求「ONLY FOR YOU」,鮮明地表達了江淮轎車以製造過程為抓手,以消費者價值體驗為核心的經營理念。江淮賓悅以最低價10.77萬元在07年廣州車展隆重小批上市,已給國內自主品牌中高級車市樹立起業內的新標桿。「瑞風·祥和」系列 江淮汽車公司公布了瑞風新系列產品的型譜規劃。瑞風三大系列型譜分別為高端產品——「瑞風·祥和」系列、中端產品—
—瑞風彩色之旅和低端產品。 高端產品「瑞風·祥和」不僅配置如ABS+EBD、雙氣囊等常規安全配置系列,還將車載三屏六碟影音系統、恆溫空調系統、GPS導航系統、巡航系統及倒車後視系統等在國內高級轎車上不常見的配置一舉轉化為祥和產品系列的標准配置,而價格定位在14.98萬元~19萬元的市場區間。 瑞風的中端產品以彩色之旅系列為主導,價格區間覆蓋11萬元~15萬元,還有柴汽油發動機的動力系統可供選擇。
「瑞風·穿梭」系列是瑞風三大序列中的入門級產品群,採用全新研發的DOHC2.0排量的汽油發動機,具備低排量、大功率的技術優勢,在燃油經濟性大幅度提高的基礎上,以9.99萬元的統一定價一舉突破10萬元的MPV價格底線,同時ABS+EBD等主被動安全配置一應俱全。
編輯本段江淮轎車「悅悅」
江淮悅悅(江淮A0級小車)長寬高達到3535*1640*1475mm,其軸距為2390mm。同類型產品中最長的軸距是其一大亮點,同時也確保該車出類拔萃的整車內部空間。在設計風格上,這款A0級小車清晰延續了江淮乘用車日漸一貫的「家族譜系化」路線。從整體外觀上看,這一新品再一次體現了江淮在同悅RS設計中體現的「活力審美」風格。同時,其在時尚、動感和精緻靈巧等方面則體現出江淮在造型設計上的進步和更為勇敢的嘗試。總體而言,隨著大量卡通元素的運用,江淮A0級新車整體設計要比廠家現有的所有車型更富創造性和運動時尚氣息。從江淮A0級新車的前臉上看,造型獨特的前大燈、不規則形狀的中網如同一朵祥雲襯托出鍍鉻江淮LOGO、與U形「大嘴」相得益彰,形成一個卡通而又無比協調的整體視覺,使其成為了國產A0級別車型中最富運動氣質同時也是最時尚的「帥小伙」。江淮A0級新品車身側面動感十足,其上傾的腰線、微微上翹的尾翼表現出一種低身俯沖和蓄勢起跑的動態。外凸的輪眉、五幅輪轂,配合硬朗的腰線,生動勾畫出運動轎車的特質。 目前,江淮悅悅為其所屬系列下的最新車系。
編輯本段瑞風-和暢
瑞風-和暢是江淮汽車推出的最新MPV車型,具有十分「日韓」的外觀,相信會後好的銷量。
編輯本段概念車「願景IV」
除了車身側圍特徵線,燈組同樣具備可識別性,尤其能在夜間突出品牌特徵。Vision IV的前後燈設 願景IV
計靈感源自京劇臉譜圖案,利用簡單的線條勾勒出豐富表情。小車更需要張揚的眼神來表現出「威嚴」感。與雙刃形前燈搭配的C字形燈組,整合了日間行駛燈與轉向燈的功能。 尾燈則隱藏在黑色後風擋內,只有在點亮時才會顯現。它由五束上升的線條構成,靈感來自抽象化的臉譜造型,形似一隻燃燒的火炬,凸顯了數字和科技感。此外,江淮汽車英文名稱「JAC」字樣也會從後風擋透射出來。Vision IV前後燈均採用氖發光技術,霧燈則採用LED燈組。
編輯本段江淮汽車集團大事記
1964年05月 合肥江淮汽車製造廠成立 1968年04月 生產安徽省第一輛載貨汽車 1990年05月 左延安就任廠長;同月36台卡車出口玻利維亞,邁出國際化的第一步 1993年10月 年產量首次突破10000輛 1996年12月 接收合肥客車廠,進軍客車市場 1997年05月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成員企業有合肥江淮汽車有限公司、合肥客車製造有限責任公司、合肥汽車製造廠、安徽省汽車齒輪箱總廠等六家企業 2000年03月 兼並安徽皖東機械廠,後組建安徽江淮專用汽車有限公司 2000年09月 合肥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江淮汽車科技園成立 2000年11月 多功能商務車生產基地開工建設,一年零四個月後,瑞風商務車正式下線 2001年08月 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2002年10月 重卡生產基地開工建設,2003年10月28日第一台重卡正式下線 2003年01月 公司董事長左延安當選為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2003年03月 發動機項目開工建設,2004年2月開始投入生產 2003年09月 接收破產後的合肥礦山機械廠,組建安徽江淮銀聯重型工程機械有限公司 2003年12月 收購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28.12%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 2004年09月 年銷量首度突破10萬輛大關 2005年01月 與合肥工業大學模具研究所合作組建安徽江淮自動化裝備有限公司 2006年5月27日,《JAC憲章》隆重發布,企業文化建設進入新紀元 2006年4月5日,江汽集團公司改制工作正式啟動 2006年9月30日,企業技術中心獲國家認定為國家級技術中心 2006年11月,江淮汽車榮膺2006最具競爭力的上市公司20強 2006年10月16日,公司國際化戰略發布 2006年11月5日,「JAC-日本設計中心」成立 江汽集團公司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中國企業管理特殊貢獻獎」殊榮 江汽股份公司成功實施組織變革 2006年10月,瑞鷹成功投放市場 2006年10月18日,江汽集團第三屆職工運動會成功舉辦 2007年1月17日,江淮轎車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准 2008年1月17 江淮轎車生產基地落成暨賓悅轎車批量下線 該企業在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聯合發布的2006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二百五十三,2007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二百九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