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戰德國最後一次勝利
頓尼茲盆地反攻,也叫頓尼茲奇跡,是曼施坦因策劃的
② 財經名言推薦
2019感悟人生哲理財經語錄
金時看點
2019年02月26日
儲蓄是守,投資是攻,儲蓄和投資都要趁早。與其感嘆貧窮,不如努力致富。
投資原則之一,絕對不能把本錢丟了,投資原則之二,一定要堅持原則一。
尋找變化中的不變,這是賺大錢的常識,績優股要長期持有。
新生代富豪都是讀書狂,不要找借口說自己沒時間讀書。
要想成為富人,就要和相愛的人結婚,婚姻幸福是成功的基礎。
不是朋友就是敵人,如果正面進攻失敗就從側面進攻。
光憑自己的力量是很難成功的,所以人脈需要細心經營。
不要因為虛榮而是因為需要,該用錢的時候絕不吝嗇,追求合理消費,節約與吝嗇截然不同。
穿戴是打開財富之門的鑰匙,如何穿戴西裝,襯衫,領帶,皮鞋等等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品味。
多學習一下法律知識和與稅收相關的法律。
即使擁有信息,但更要學會運用這些信息的預見力和決斷力。
沒有明確的理財目標會迷失理財的方向。
設定獲利的滿足點和賠錢的停損點。
學會做一個有耐心的投資者絕對是邁向成功緻富必修的課程。
謝謝大家閱讀。
③ 瑞士巧克力的史賓利蓮
史賓利蓮(Sprüngli-Lindt)是一個已經傳承了六代的瑞士巧克力製造商。這家企業經歷過一段極度混亂的日子,卻奇跡式地存活下來,成為19世紀眾多優質巧克力創新者中,唯一存活下來的家族掌控的瑞士巧克力製造商。史賓利蓮獲利已超過100年,目前全球的銷售量是17億瑞士法郎(摺合人民幣約101億元),在歐洲、亞洲與美國的員工人數超過6千人。
它的巧克力品牌包括Caffarel、Fioretto、Chirardelli,Lindor、Lindt(瑞士蓮)、NouvelleConfiserie和SwissTradition,涵蓋了巧克力的所有相關產品,如杏仁糖、夾心糖、巧克力棒、巧克力脆餅、復活節巧克力蛋與巧克力兔子等。
該公司在蘇黎世起家,1845年時還是一家手工糖果店,消費群多為當地的甜食愛好者。1892年轉型為創新的巧克力製造商。1920年代,產品行銷法國、德國與義大利。在1960年代,位於歐洲的事業被整合。自1992年開始,當三個主要市場——瑞士、德國與法國的交易額仍高達全部營業額的80%時,公司就開始擴充,以成為一個真正的全球化企業。現在,其核心市場以外地區的營業額已成長至55%的市場比例,單單美國與加拿大市場就佔了24%,其中當地特有的商店(瑞士蓮精緻巧克力店)成長更高達兩位數。
由於主要的可可供應國,象牙海岸,發生內戰與動亂,導致可可的價格過高,因而重創巧克力市場。尤有甚者,巧克力製造商在毀滅性的價格戰中也開始自毀長城,進而危及品牌。而瑞士蓮卻採取高級巧克力的品牌戰略,只使用頂級的原料,非常注重純度、新鮮度和口味,這樣的戰略在全球一片低迷的巧克力市場,竟創造了奇跡。正如瑞士最重要的報紙《蘇黎世報》(NeueZürcherZeitung)所描述:「趕走一成不變,讓人耳目一新。」
這個正面的發展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自一開始從一家小店做起,史賓利蓮就經常遭遇嚴峻的挑戰。然而,在優勝劣敗、適者生存的資本主義社會中,這家公司最終還是存活了下來,並且持續擴大、繁榮。
史賓利蓮的故事是這樣開始的:1819年,戴維德·史賓利(DavidSprüngli),他原本是一個很窮的麵包店臨時僱工,到了當地一個非常有規模的蘇黎世糖果糕點鋪上班。當這家店的老闆在1836年去世時,時年60歲的史賓利,買下了其遺孀的所有股份,成為當地有名的糖果鋪主人,而他本人也變成蘇黎世當地資產階級的一分子。如果不是他的兒子魯道夫(Rudolf)在1845年開始實驗改良巧克力製造,故事或許會就此打住。當時,北方義大利人有一種製作名叫「Cioccolattieri」的商業機密,但是,因為生產的數量太少,品質也不穩定,所以無法滿足婦女飲啜熱巧克力的流行熱潮。對於社會地位較高的仕女來說,在咖啡廳獨自一人,或者身旁沒有男性友人陪伴時,喝熱巧克力是她唯一可被社會接受的事。這項實驗的挑戰性在於將生產過程機械化:如何壓碎與研磨烘焙過的可可豆,並將之與糖及香料(主要是香草)加以混合,最後製作成褐色的巧克力糊。
魯道夫·史賓利只是瑞士許多熱衷於創新巧克力生產的人中間一位。當時還有在日內瓦湖畔威薇(Vevey)的凱勒(Cailler);在紐沙泰爾(Neuchatel)的蘇查德(Suchard,他在1879年建立了國外的生產據點,位於德國西南方的洛拉茨〈L?rrach〉,並注冊商標,開始現代化的營銷,亦即在巧克力包裝內加入一張供收集的圖片;以及亨利·雀巢,他在1867年發明了奶粉,讓牛奶的保存期限可以延長。另外還有一個人叫丹尼爾·彼得(DanielPeter),他設法將牛奶與巧克力這兩種油脂無法兼容的東西混在一起,他的秘訣是從可可中取出油脂,加熱後放入奶粉與糖,最後再將可可油脂放回去,因此,1825年,「牛奶巧克力」(Chocolateaulait)誕生了。這些偉大的巧克力發明家,大部分都住在瑞士的法語區——「瑞士羅曼德」(SuisseRomande)。有一些巧克力製作的先驅,受到加爾文主義工作倫理的影響,加上本身是工作狂,投身於一種放縱式的奢侈品的製作,這是道德上極端拘謹的加爾文主義者,不會皺起眉頭的少數罪惡之一。
1880年代,巧克力的產量增加,價格下跌,當時,瑞士的巧克力業者為這一種新「大眾食品」的大量生產,找到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他們宣稱,巧克力有益健康,因為它對於營養普遍不良的民眾來說,是一種富於營養又有益健康的補給品。
1892年,由於對生產方式、營銷策略以及資金需求等的觀念有歧異,魯道夫·史賓利的兒子們分裂成「甜食陣線」(Confiserieline)(目前在蘇黎世的「閱兵廣場」仍然經營一家頂級的咖啡廳),以及「工廠陣線」(factoryline)。後者為了籌集資金購置其位於蘇黎世近郊的新生產設備,包括昂貴的新機器以及冷凍庫等,在1898年公開發行,變成一家股份公司,稱為史賓利巧克力股份公司(ChocolatSprüngliAG),其中大部分的股份由家族成員、資深經理以及朋友所持有(從此以後,一直遵守這項優良的瑞士傳統,即董事會一直由家族成員與朋友組成,而股東則因為有定期發放的紅利與貼心的紀念品,亦皆大歡喜)。 1899年,位於伯恩(Berne)的羅道夫·蓮(RodolpheLindt)發明了一種特殊的巧克力混合物,不僅風味絕佳,而且入口即化(不用咬斷與用力咀嚼)。此一發明引起全世界的注意,更深獲一向對巧克力生產要求嚴格的史賓利家族的青睞。1899年,魯道夫·史賓利採取了一個決定性的行動,決定並購羅道夫·蓮,並以他的姓氏Lindt(瑞士蓮)作為產品品牌。在獲得大量現金與史賓利的股份之後,羅道夫·蓮同意共享其獨門的頂級巧克力的製作機密、顧客群以及生產設備。羅道夫·蓮雖說是一個有創意的人,但是性情急躁而難以捉摸,屬於一個古怪的「紳士型生產者」,對於銷售與商業促銷沒有興趣,因此,羅道夫·蓮很快就與史賓利家族不合。他開始不理會他的合並義務,轉而繼續獨自生產自己的巧克力。為此,他們打了10年的法律訴訟戰爭,最終,這一交惡的合並,在1927年確認了當初的合並條件應該執行。因此,1930年以後,該公司就叫做蓮史賓利巧克力股份公司(ChocolatefabrikenLindt&SprüngliAG)。
不過就在此時,蓮史賓利以及瑞士巧克力產業遭逢「一戰」,俄國市場因為發生革命而失去,德國則發生惡性通貨膨脹,最後又碰上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瑞士巧克力製造商,都曾利用大戰的那幾年,快速向海外擴張。然而,在黑色星期五之後,彼得與凱勒兩家巧克力製造商都被雀巢吞並了。而蘇查德與托布勒被現在的菲力普·莫里斯(PhilipMorris)所收購。1928年,蓮史賓利只有與位於柏林的Rowntree,以及隨後1932年,與其位於英國的公司合資,才使他們成為至今仍保持獨立經營的唯一的瑞士巧克力製造商。
「二戰」使得巧克力產業失去大部分出口市場,而且也使得位居內陸的瑞士,原料供應中斷。戰時的配給措施更限制一個人一個月只有一根巧克力棒。然而蓮史賓利設法要維持獲利,並保持其中型區域性生產商的定位。若非魯道夫·史賓利(RudolphSpüngli)在1962年成功取得第五代的企業繼承權,該公司本來打算一直維持這樣的定位。他的博士論文主題是有關競爭對手托布勒的財務與策略的失誤,並且,他開始一連串的歐洲市場拓展行動。魯道夫·史賓利與一位有錢的建築公司女繼承人結婚,讓他有足夠的實力買下意見不合的家族成員以及其他少數股東的股票,由此讓其專斷與越來越自我中心的管理風格得以充分展現。他甚至藉由頻頻更換經理來強化其控制。
20年後,蓮史賓利收購了位於庫爾(Chur)的ChocolateGisonAG,位於朗根塔爾(Langenthal)的ChocoladefabrikGubor,位於歐特恩市(Olten)的NagoN?hrmittelAG,這些公司全部位於瑞士。它也繼續其與英國Rowntree的合作關系(即LindtEnglandLtd),並開始在法國生產「ConsortiumFran?aisdeConfiserie」。在義大利,它擁有位於瓦雷澤(Varese)的BulgheroniSpA的11%股份。在一個義大利的行賄丑聞案爆發之後,史賓利買下了其餘89%的股份。1993年,工廠改名為Sprüngli&LindtSpA。其德國的特許生產商——位於亞琛(Aachen)的LeonardMonhard,為一位有名的當代藝術收藏者彼得·路德維希(PeterLudwig)所有。或許由於此人關心他的名畫甚於公司的獲利,他在1986年宣告破產。此後,蓮史賓利於1987年以1.2億德國馬克的代價加以收購。隨後,他們在此新的生產基地再投資2.2億馬克,以更換過時的戰後舊機器設備。
1989年,在新罕布希爾(NewHampshire)的斯特拉漢(Stratham),蓮史賓利成立了專門負責美國東海岸生產與配送的機構,同時在香港也成立一家銷售公司。 到了1980年代後期,蓮史賓利無論於公於私都碰上了困難。品牌戰略在當時的四個核心市場出現了不一致的情況:在德國與義大利採取的是頂級的品牌戰略,法國則是主打促銷折扣戰,至於瑞士則是「隨便什麼都好」。
由來自瑞士與國外的經理共同組成的「決策小組會議」認為,國外的營運在創造利潤,但是傳統的吉錫貝格(Kilchberg)生產中心卻是造成虧損的來源。這樣的說法,對於傳統派的擁護者魯道夫·史賓利而言,相當刺耳。這個老邁的專權者,被一個迷人卻名聲不佳,名為赫迪·剛特本(HeidiGantenbein)的女信仰治療師迷得團團轉(這位小姐現在仍在網路上提供付費的心靈咨詢服務)。他與結婚多年的妻子離異,並娶剛特本小姐為妻,後來也根據新任妻子的靈性建議,開除了很多經理。而新的管理階層則被迫參加剛特本小姐的心靈課程。全瑞士的美食精神堡壘就這樣落在一個前脫衣舞女的手中,著實震動了蘇黎世湖周邊。到了1993年,魯道夫·史賓利博士退休,成為名譽董事長,並任命正派的恩斯特·坦納(ErnstTanner)擔任首席執行官,而之前不受其父及剛特本小姐所喜愛的魯道夫·康瑞德·史賓利(RudolfKonradSprüengli),即魯道夫的兒子,也重新恢復為董事長。其後,公司採取了適當的歐洲品牌戰略,原來的合資企業變成子公司,而在吉錫貝格的生產基地也採取了縮減成本的措施。
經過10年的持續進步,以及具有一致性的生產、營銷與創新,恩斯特·坦納的努力帶來了一連串的成果,而有效地維持了蓮史賓利的獨立性。這也是公司在1990年初期的並購狂潮中沒有被吞噬的原因。
④ 世界真正頂級富翁有多少錢
世界頂級富翁的一般都是有幾百億,下面有案例。希望這個對你有幫助。
2010年3月中旬,福布斯公布2010年度世界億萬富翁排行榜新鮮出爐,華人富翁榜上有名。
墨西哥的電信巨擎卡洛斯-斯利姆·赫魯(CarlosSlimHelu)占據第一寶座。而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則以40億美元凈資產當選為IT界最年輕的富豪。
以下為IT界年輕富豪榜榜單情況(順序按年齡排列):
馬克·扎克伯格( Mark Zuckerberg )
年齡:25歲
凈收入:40億美元
在去年金融危機中名次下滑的扎克伯格再次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億萬富翁。近期,SecondMarket在Facebook的私有產權轉換交易中估計其價值高達150億美元。2004年初,扎克伯格還是哈佛大學大二學生時創立了Facebook,從PayPal的創建人彼得(PeterThiel)獲取資金後便退學。過去的12個月中,Facebook的用戶數目飛漲130%,達到4億。盡管扎克伯格暫時不考慮IPO,但是公開發行股票似乎已經無可避免了。
田中良和( YoshikazuTanaka )
年齡:33歲
凈收入:14億美金
第二位世界最年輕的億萬富翁是田中良和(YoshikazuTanaka)。他的財富來自於他創建的社交網站Gree.他事業起點是在索尼,然後在日本億萬富翁HiroshiMikitani的網上購物網站Rekuten任職。2004年離職創建Gree。他把網站轉型為著重移動游戲,現在每個月大約吸引了一百萬新用戶,他們通過手機參與虛擬社交遊戲,並購買他們的網路人物的服裝和配件。
塞吉·布林( Sergey Brin )
年齡:36歲
凈收入:175億美金
谷歌合夥創始人使他一躍成為世界上排名第24位的富翁。去年穀歌的收入達到237億美元,他手中掌握的谷歌股份上漲了70%,布林的財富增加了55億美元。谷歌一月份運行Android軟體的智能機NexusOne發布,三月份升級版谷歌瀏覽器Chrome面世。布林從俄羅斯移民到美國,在斯坦福認識了他的合作夥伴拉里·佩奇(LarryPage),在1998年攻讀博士生時退學。去年,布林曾把羊引入了谷歌校園,因為他認為動物對於除草機來說對環境損害較少。
拉里·佩奇( Larry Page )
年齡:37歲
凈收入:175億美金
谷歌股票的升值使得谷歌的創始人之一的拉里·佩奇財富增加了55億美金,讓他並列成為世界上排名第24位的富翁。盡管在2009年它的競爭者微軟必應搜索引擎的面世帶走了一部分的收益,谷歌繼續稱霸著搜索界。公司開始關注於行動電話還有移動軟體的開發,一月份運用Android操作系統軟體的NexusOne智能手機面世。谷歌應用,其中產品包括谷歌辦公軟體還有谷歌日歷,為谷歌帶來了七億五千萬美金的收益,這個收益也正在增長中。在斯坦福認識了布林,他們共同創建了谷歌。
李彥宏
年齡:41歲
凈收入:35億美金
這位中國的網路企業家重登億萬富翁榜,李彥宏現在的財富甚至比2008年翻了一倍。他管理著中國網路搜索引擎網路。盡管面臨著谷歌這位強大的競爭者,網路產值在第四季度增加了48%,網路股票在過去的一年裡上漲了281%。網路的股份再加上還有他個人的財富都增加了三分之一。
楊致遠
年齡:41歲
凈收入:13億美元
去年在雅虎股票上漲了26%後,雅虎的合夥創始人楊致遠財富暴增。在擔任雅虎總裁時,楊致遠拒絕了微軟446億美金的收購,也引來另外一名股東卡爾(CarlIcahn)的競爭。他在2008年11月退出雅虎,被卡羅爾·巴茨(CarolBartz)替代。在2009年七月,雅虎與微軟成立了搜索合作夥伴關系。2009年,雅虎會負責微軟必應搜索引擎的廣告運行。在2010年1月,雅虎公司步入第15年。
皮埃爾·奧米德亞( Pierre Omidyar )
年齡:42歲
凈收入:52億美元
由於易趣eBay的股票價格去年上漲了115%,皮埃爾·奧米德亞(PierreOmidyar)的財富增加了16億美元。易趣網2009年銷售收入是87億美元,擁有八千四百萬用戶。在2009年11月,公司完成了網路通信企業Skype的70%的銷售,讓Skype達到27.5億美元收入。奧米德亞是奧米德亞在法國出生的電腦程序員,在1995年成立了易趣網路拍賣網站。他現在仍然是公司主席,曾用九億美金運用到非盈利組織和盈利的投資項目,當中包括小額資金項目和他在夏威夷的項目。
皮特·泰爾( Peter Thiel )
年齡:42歲
凈收入:12億美元
由於Facebook的價值上升,皮特·泰爾( Peter Thiel )重登富豪榜。在2004年,泰爾作為第一個外部投資者,為Facebook注入了50萬的資金。他同時也是一個國際象棋天才,在12歲的時候曾在美國13歲以下組別的比賽中排名第七。皮特·泰爾在斯坦福大學獲得法律碩士,在1996年成立ThielCapital之前為很多信用案件打官司。在2002年,他的公司改名為CalriumCapital,資金減少了25%。在1998年,皮特·泰爾也成為了Paypal的合夥創始人,2002年把公司賣給易趣,獲得15億美元,他個人凈賺六千萬美金。2005年,他曾把資金投入到風險投資公司FoundersFund。
邁克·戴爾( Michael Dell )
年齡:45歲
凈收入:135億美元
一年前起,米高·戴爾( Michael Dell )的凈收入增加了12億美元,但是他的排名從去年的25名下降到25名。作為全球最大的電腦製造商之一的領導人,他在2009年11月完成對IT服務商PerotSystems的收購。兩年前,戴爾重回公司掌舵,帶來了新的管理框架,重新規劃部門。在過去的幾個月,戴爾引進了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在過去六個月,公司的股票下滑了10%,在2010年1月年度結算時,收入下跌了13%。
傑弗里·斯庫爾( Jeffrey Skoll )
年齡:45歲
凈收入:24億美元
作為易趣網第一位總裁和全職員工傑弗里·斯庫爾( Jeffrey Skoll ),他的收入增加也得益於易趣網股票價格的上升。斯庫爾現已沒有在易趣任職,而是關注在一些社會事務,運用他的斯庫爾基金通過ParticipantMedia製作電影支持企業家發展。他出資支持奧斯卡獲獎電影,一部以前副總統戈爾(AlGore)參演的記錄全球變暖問題的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AnInconvenientTruth)。1995年,Skoll在斯坦福大學獲得工商管理碩士(MBA)前,他在多倫多開發天然氣。在2010年1月,他獲得製片人協會頒發的獎項。
馬克·貝尼奧夫( Marc Benioff )
年齡:45歲
凈收入:13億美元
由於在去年Salesforce.com股票上漲140%,馬克·貝尼奧夫(MarcBenioff)重登富豪榜。1975年,這位企業家15歲的時候創立了娛樂軟體製造企業LibertySoftware。從南加州大學畢業後,他曾在甲骨文和蘋果公司任職,之後創立了Salesforce.com。馬克近期發布了新產品--整合了社交網路應用的二代服務雲(ServiceCloud2)。
馬雲
年齡:45歲
凈收入:12億美元
馬雲今年也登上了富豪榜。1995年,他創立了中國最早的網路公司ChinaPages。三年後,馬雲創立了阿里巴巴,為國外企業尋找中國的供應商。在2007年,阿里巴巴上市,雅虎是投資者之一。阿里巴巴集團現在擁有著1700名員工,同時也運營著網路購物網路——淘寶網。
傑夫·貝佐斯( Jeffrey Bezos )
年齡:45歲
凈收入:123億美元
由於亞馬遜股票上漲100%,傑夫·貝佐斯(JeffreyBezos)的財富去年上漲了55億美元。今年,他在富豪榜的排名是第43名,而去年他的排名是第68位。2007年,貝佐斯開發了Kindle閱讀器,2008年Kindle二代面世。在2009年金融危機中,人們熱衷於網路購物,亞馬遜網路收入反而增加了40%。在2009年7月,公司也購買了網上鞋業零售商Zappos價值八億元的股份。
史玉柱
年齡:47歲
凈收入:16億美元
史玉柱管理著中國最成功的線上游戲公司之一——巨人網路科技有限公司(GiantInteractive)。他在2005年創辦該公司,2007年公司於美國上市。史玉柱在浙江大學獲得數學學士學位,1991年成立巨人高科技公司。近期,他推出名為「贏在巨人」的網游創業平台。
吉姆·巴爾西利( James Balsillie )
年齡:49歲
凈收入:23億美元
吉姆·巴爾西利( James Balsillie )是黑莓公司創始人之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面對著蘋果公司iPhone的威脅,黑莓的智能手機始終以商務人員為主要的客戶群。在2009年的官司中,與其他的黑莓負責人,巴爾西利要支付著六千二百萬美元的賠償金。他不得不從RIM公司董事會中退下來。
⑤ 失落在沼澤地里的遺寶在哪裡
幾百年來,世世代代的英格蘭人都無法忘記理查一世和約翰這兩位國王,但原因截然不同。人們懷念理查是因為他和薩拉丁之戰中所顯示的騎士風度及人格魅力,而薩拉丁的誠實和俠義,也被東西方贊譽為俠士風度,所以他們永遠受到後人的崇敬和熱愛。人們無法忘記約翰有兩個原因,一是據說這位不得人心的國王是狼人。他死後,當年的僧侶們曾在日記中詳細記述了他們是如何聽到約翰在墓穴里發出聲音,最後不得不把他的屍體掘出來移走。二是因為他把價值連城的英格蘭王室的寶藏陷在了沼澤地里,使得後人幾百年來搜尋不已、眾說紛紜。
1189年,理查一世繼位後,封他弟弟約翰為莫頓伯爵和愛爾蘭公爵,但他要求約翰答應在理查十字軍東征期間不進入英格蘭。然而,當理查1190年啟程東征後,約翰立即違背自己的誓言。1193年理查在德意志被拘留時,他趁機奪取王位未成。1199年理查一世死後,他終於成為王位的繼承人。
繼位以後,約翰陷入了沒完沒了的對外對內爭端之中。先是英法兩國重啟戰端,好不容易與法國的戰爭才結束了。1206年坎特伯雷大主教死去,約翰反對任命朗頓為大主教,因而與英諾森三世發生爭吵,被教皇判處絕罰。這時的英格蘭國內怨聲載道,內戰終於在第二年爆發。1215年5月叛軍佔領倫敦,1215年6月15日,約翰不得不簽字接受貴族們提出的大憲章。
不久戰火復燃,法國路易親王侵入英格蘭。1216年,約翰向教皇表示屈服並向教皇納貢稱臣,這場糾紛才算和解。約翰與教皇重新和解後,在教皇的支持下,他開始了向貴族們復仇的行動。
約翰率領一支僱傭軍洗劫了自己的國家,佔領了一座又一座城市,只有倫敦能倖免。在這種情況下,貴族們決定向法國求助,並願意讓法國皇儲路易斯登上英國的王位。1216年5月12日,法國皇儲帶領軍隊在多佛登陸。
在約翰佔領的城市中,他建造了20多個官邸,但沒有一個能成為他長久的家,一年到頭,他總是在每個地方只待幾天。其全部的貴重物品也都被帶在旅途中,分裝在無數個大箱子里,在各地不停地輾轉。
盡管這位國王一生名聲不佳,死後更多貶詞,但他畢竟受到過良好的教育,有極高的文化修養和高雅的品味。約翰最大的特長是鑒賞珠寶,他收集了很多非常珍貴的珠寶。還有,因為他喜歡到各地遊玩打獵,常年在各地接觸民眾,所以他非常熟悉英格蘭國情,在位期間司法清明,國庫充盈,稅收和軍事都有所改進。
約翰不斷地擴大他的收藏品,在他搜集的珠寶中,有幾件稀世珍品是他在歐洲大陸通過經紀人手中買下來的。出於喜愛,他總把這些珠寶帶在身邊,還為此製作了特別的箱子。但有時為了安全起見,他也把收藏中的一部分分散到全國各地的修道院保管。但他要求手下的人,必須非常仔細地在清單中標出。在他託人保管的珍寶中有他的祖母、德國皇帝海因里希五世的遺孀艾姆普瑞斯·瑪蒂爾德女士加冕時皇權的象徵物:一頂來自德國的大皇冠,紅衣主教的短袖束腰長袍,鑲嵌著寶石的腰帶,一塊海因里希五世加冕時披戴的真絲幔帳,一顆巨大的藍寶石,帶有金色鴿子的金節杖,兩柄寶劍,還有金杯和金十字架。
1216年夏末,英格蘭的貴族們終於認識到,法國軍隊不是他們的同盟者,他們來英格蘭的目的只是希望得到更大的利益,於是貴族擁護法國軍隊的越來越少,約翰感到機會來臨,便於1216年9月中旬轉入反攻,向那些把他的東西交給法國人的人進行報復。
9月17日,約翰來到劍橋,拜訪了兩座歷史悠久的城堡,緊接著向林考恩前進,隨後前往諾福爾克伯爵領地。10月9日、10日,他停留在沃施河南部(即今天的金斯·雷恩)。
10月11日,約翰從雷恩前往維斯拜赫,第二天向斯維納海得方向行進。在約翰到達雷恩城時,他從各地搜刮來的戰利品已經多得不計其數,龐大的軍隊中那些結實的箱子里珍寶越來越多,他不得不下令把那些行李留在了雷恩。
隨後,約翰的隨從們接到命令:為了與國王在斯維納海得匯合,他們要走直接通過維爾斯特雷姆河的路,並橫穿河口,因為此地的流沙充滿了陷阱,所以極其不安全。收集13世紀英國歷史資料最豐富的編年史大修道士馬特烏斯·帕里金西斯記下了這一重大事件:「當時渡河時霧很大,車輛通過沙地開始步履艱難地穿越這個危險地帶,可能先頭部隊陷入了淤泥中,那些很快淹沒回來的水又攔住了他們的退路,使他們進退兩難。」英格蘭國王約翰本人就在現場,他眼看大事不好,便想去找人求救,但被靠近的河水逼得退了回來。
這時,約翰突然發現,水中的土地突然裂開,漩渦把所有一切,人和馬,卷到了水底。轉眼之間,這位英格蘭國王不但失去了他的軍隊、車馬,也失去了他費盡心機多年搜集來的所有的珠寶和從修道院儲藏室中取出的貴重物品,所有的一切都沉入了維爾斯特雷姆河的流沙中。
據估計這些財寶今天的價值大約為200萬英鎊。這位國王本來就得了痢疾,轉眼間就丟失了所有的珠寶,連急帶氣,很快病入膏肓。
克羅克斯頓修道院院長聽取了國王的臨終懺悔,並為他舉行最後的塗油禮。1216年10月19日,約翰在紐沃克去世,被安葬在沃爾柴郡的大教堂。
在以後的700年間,這批王室的寶藏被遺忘在沼澤地里。
直到1906年2月15日,倫敦文物研究者協會秘書約翰·豪普做了題為「國王約翰的行李隊伍的丟失」的報告,這才引起公眾對約翰遺失物品的興趣。
《每日郵件》日報的創辦者,同時也是業余考古愛好者的沃德·克里夫讓他的部下庫爾諾克來尋找這段傳奇痕跡。經過一段周折,庫爾諾克找到了另外兩個尋寶者阿維克多和蘇格蘭工程師威廉。威廉曾在荷蘭從事過蘇伊德湖的排水工作。
3個人開始進行系統的尋找。經過幾年的調研,他們得出結論:寶藏在地下大約一平方公里左右的矩形范圍內,但此地已經被湖水淹沒很久。威廉鑽了一個孔,發現寶藏沒有沉到22米深的堅硬的河床底部,他估計大概沉到了深度在11~12米間的流沙中。
1929年底和1930年底英國政府分別頒布了兩個尋寶許可證,一個在薩頓橋附近;另外在薩頓附近的一個佔地面積達440公頃的叫做「東方的薩頓橋」的地區,許可證明文規定,在扣除尋寶所需的所有費用後,寶藏的凈利潤由王室與尋寶者之間均分。但令人疑惑的是後來這事情沒有了下文。
1929年夏天,來自巴爾的摩的富有的美國人約翰·赫特·博納獲悉此事,便決定為尋找寶藏籌措經費。後來他認識了一位叫龐森拜的人,並任命他擔任新成立的委員會的頭兒。
1932年10月6日,他們得到許可證,有效期限為3年或者乾脆直到發現寶藏為止。兩個月後,他們以「沼澤研究界限」為名注冊了一家股份公司,它的股份投資為1000英鎊,被分成1000張一英鎊的股票出售。
1933年6月,博納遇到了一個從德國逃亡來的化學家卡爾·格拉特維茨,他向博納承諾用他自行設計的一種金屬探測器——探礦杖,可以最快速地定位寶藏,並能加快它們的挖掘。格拉特維茨馬上著手進行工作,經過到沼澤地實地考察,他准備要大約500英鎊,也就是相當於現在10000馬克的酬勞。然後他拿著自製的金屬探測器進行了不同的測量,這種金屬探測器是由一根插在軟木塞上、兩端掛在細線上的針組成的。9月15日他做了如下報告「在薩頓橋邊的一個長8米、寬1米的地方,在距離下沉的河床50碼的地方,至少有24輛裝有銀子和其他貨物的車,200匹馱著金袋子的馬及士兵們,在沼澤地里被陷進去,人數大約在800~3000人之間,這些車上裝的是金子和銀子。」
盡管這篇報道引起轟動,除了博納在1934年春天確知他事先支付的20000英鎊早已被花完以外,尋寶一事接下來就沒有了下文。不久,公司解散時,其財務狀況已經無可救葯,很快在繁多的訴訟官司中走到了盡頭。
1950年,英國又成立了「沃施河研究委員會」,對國王約翰寶藏的定位嘗試才重新開始。這個公司把找到曾經在中世紀用來穿越流沙的黏土堤壩作為它的首要目標。這一地帶歷來就潮濕、低窪、多水,再加上自中世紀以來這片土地的外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潮水的漲落維爾斯特雷姆寬闊的河口變成了乾涸的土地;原來的那條河也早已消失,以至於人們根本不清楚,沼澤地在哪裡結束,海從哪裡開始。
不久,來自迪肯海穆的電子測量工具專家塔克博士,在倫敦一家公司的資助下,研製出一種叫做「高阻表抵抗力米」的在土壤中測量電阻的儀器。「沃施河研究委員會」向塔克博士提出,用他提供的儀器去尋找黏土堤壩,塔克博士答應了他們的請求。
1954年秋天,塔克博士帶著儀器與他的隊伍第一次前往沼澤地。他在後來的工作報告中談到:約翰國王的隊伍選擇了一條比較堅固的淺灘來穿過維爾斯特雷姆河,這個淺灘直到16世紀仍被人們使用。但現代人必須清楚,從前維爾斯特雷姆的河岸與今天我們所知道的沃施河是完全不同的。這個地區的大部分已成為流沙。在近3年的研究工作中,他們對這種特殊的電阻測量法不斷地進行完善。具體的工作是:在一條直線上將30個電極以同等間距插入地中,然後在兩個最外端的電極處通過地面以一個已知電流值,同時測量中間兩個電極間電的差。因為特殊的電阻通過電極間距的改變而改變,由於土質不同從這些變化中人們就可以得出結論。在年復一年的探測中,他們共用了大約30條橫線列出了2平方公里多的范圍,得到了1000多個不同的值。最終證明了這一地區確實曾經有馬車經過。在所有的測量結果之後,結論是,在約翰王時代確實有一支隊伍橫穿河口。
後來呢?30年的工作,難道就為了得到這個結論嗎?「約翰王」的那些珍貴寶藏到底埋藏在哪兒呢?
也許,將來我們還會找到那批寶藏,也許它們會永遠沉睡在那裡……
⑥ 春晚相聲
小品人物:白雲,黑土,小燕
小品地點:遼南郊區
舞台中間有桌子,椅子等.幕啟時,白雲手拿個大煙袋邊抽邊上:"黑土大幹走
了嗎?小燕上學走了嗎?走了?都走了!走了黑土大幹,飛了小燕排練,剩下我白
雲,該我練練節目為了迎奧運參戰!"
這不,自從參加社區老年秧歌隊,為爭取參加奧運文藝演出我天天練!
觀眾朋友們,給點掌聲!
謝謝!謝謝!今天我練第一個節目就是"二人轉".練練手絹,手絹在手上轉了兩
圈掉在地上,"啊,這是怎麼了?這手絹是新技藝,可這兩條腿確是舊機器,怎麼練
手和腿也上不去,老了,真是老了."
"不行,絕不能泄氣,名人要有名人風范,一定爭取在奧運會上星光燦爛!"
"不就是塊布嗎?就這么轉嗎?哎,哎!這就對了,感覺找到了---"
黑土:"你這是幹啥?"
白雲:"練二人轉基本功,你不去大幹回來幹啥?"
黑土:"小燕哪去了,英語老師讓她去上課!"
白雲"她上哪兒我也不知道."
黑土:"你能知道啥?成天不是寫書就是跳舞,在家歇一歇就不舒服."說完拿起
手機撥:"小燕!小燕!我是你爹!我是你爺爺,爺爺!有事快回來---"
白雲:"啥意思,你啥意思,連輩都整不明白.名副其實的老年痴呆!"
小燕:"爺爺你找我?"(小燕氣喘吁吁地上來),
白雲:"小燕你上哪兒去了?"
小燕:"在學校參加迎奧運文藝綵排!"
黑土:"你也去練節目?"黑土問,
小燕:"爺爺,老師讓我獨唱呢!"
白雲:"你還能唱歌,你嗓子要是象你爺爺,唱一句該不會把外國人都嚇昏了
吧?"
黑土:"象你奶奶好,象你奶奶人前一站你找對象都難."
小燕:"爺爺!"
白雲:"你啥意思?"
黑土:"人家公婆見你一面,怕得禽流感."
白雲:"你這死老頭子,是不是到了老年痴呆晚期,小燕,今兒咱倆什麼也別幹了,
該送你爺爺去精神病院."
小燕:"奶奶!"
黑土:"不去精神病院,我要去婦產院,我肚子疼!"
白雲:"你看看你這老年痴呆,上次和小崔說事你喊胃疼,今天又說肚子疼,你就
象一棵老樹,渾身上下都是腐爛病,沒一個地方不疼."
小燕:"奶奶別說了."然後又問:"爺爺你叫我回來幹啥?"
黑土:"老師讓你去上英語課."
小燕:"爺爺,我去不了,今天下午老師讓我練歌."
黑土:"練什麼練,快去學英語,別耽誤上課."黑土說,
小燕:"爺爺今天不行,節目安排非常緊,抽不出時間."
黑土:"請個假唄唱歌還能當飯吃?小燕聽話,學好外語,一個女孩子家,將來當
個英語教師什麼的.吃個輕松飯,奧運會是國家和運動員的事,咱們參合
啥?"
白雲:"你說什麼?開奧運沒你事兒?難道你不是中國人?"
黑土:"是又怎麼樣?奧運會也不缺我黑土."
白雲:"至少不要做沙塵暴,一旦小燕唱出了名,象我一樣做個名女人多好!"
黑土:"什麼名女人,我對你說過多少次,世上根本沒有名人,都是人名,只不過叫
的字發音不同罷了,你彪嗎?"
白雲:"你再說一次?"
小燕:"奶奶!"
白雲:"你說,你說!"
黑土:"不說了,肚子疼!"
小燕:"爺爺,別阻止我去唱歌好嗎?"
黑土:"不是不讓,是不想讓你誤了學英語."
小燕:"誤什麼?參加奧運會演出還能鍛煉自己,接觸外國人還能加強口語,再
說,奧運會對咱中國人多重要!"
黑土:"重要在哪啊?"黑土問.
白雲:"這奧運會咱盼了多少年,如今才圓了這個夢!你說重要在哪?"
小燕:"奶奶說的對,過去一聽奧運會在別的國家開,我就嫉妒,心想什麼時候中
國也能開奧運會?"
黑土:"小燕,你現在這個年齡還敢想在自己的國家開奧運會,爺爺小的時候想
都不敢想!"
小燕:"那你小時候想什麼?"
白雲:"你爺爺小時候想什麼時候不受洋人的氣就行."然後又對小燕說:"你問
問你爺爺,他爺爺的眼睛是怎麼瞎的?"
小燕:"爺爺!"
黑土:"讓你奶奶告訴你吧---"
白雲:"你祖太爺一生靠拉洋車為生,當年咱家住在上海.一次,你祖太爺在外灘
拉一個洋人回英租界地.你祖太爺心眼實,想把洋人送回住地,不曾想被
英租界把門打破了鼻子,打瞎了眼,撿一條小命還多虧抗洪搶險."
小燕:"為什麼?"
白雲:"因為英租界門口有一塊牌子"華人與狗.不準入內".
小燕:"他們為什麼這樣對待中國人?"
黑土:"因為中國落後."
小燕:"現在洋人再也不敢欺負我們了."
黑土:"因為中國人站起來了,洋人再也不敢小瞧我們了.過去洋人管我們叫東
亞病夫,現在,特別是把劉翔一瞧,他們立刻都變成了劉翔的粉條."
小燕:"不!是粉絲!"
白雲:"為什麼我一聽2008年在中國開奧運會就立刻寫了一首歌---"
小燕:"什麼歌?"
黑土:"我怕不好,沒讓發表."
小燕:"奶奶,唱給我聽聽,到底好不好?"
白雲:"那就讓我孫女評一評---"
(白雲唱道):"霹靂一聲震乾坤,打倒了侵略中國的人.奧運是個大家庭,中國人
和你最最親!"
小燕:"奶奶你唱的太棒了,詞寫的也好.奶奶聲音就想歌唱家."
黑土:"這歌聽起來還有點水準."
白雲:"其實,奶奶在年輕時唱的就夠歌唱家水平,只是那時沒文化,眼睛瞎,走
錯了門,進了作家."
黑土:"還作家,家裡坐吧!"
白雲:"你能閉上嘴不?哪說話你哪參言.什麼時候看你什麼時候討人嫌.我這
輩子跟你結婚是彗星吻地球遇上掃把.你說是不是,是不是?"
黑土:"不知道,我肚子疼!"
這時手機響,白雲拿起電話:"啊,是燕子家,我是燕子的奶奶,啊---"
小燕:"誰找我,奶奶?"
白雲:"老師讓你去學校排練."
黑土:"小燕,不是爺爺不想讓你唱歌,是怕你不是唱歌的料,既然你想唱,那先唱
一首給爺爺聽,爺爺認可你就去,中不?"
小燕:"爺爺,不行啊,沒伴奏."
黑土:"交給我,對樂器爺爺可是個行家,"說完拿起桌子上的葫蘆絲說,"你唱什
么?"
小燕:"歡迎您來!"
一
北京那個美呦北京那個愛;
北京那個城門都呀都敞開;
雙手向四海朋友發出邀請;
北京人請你呦那個請你來.
二
北京那個美呦北京那個愛;
北京那個鑼鼓敲呀敲起來;
常出人間最美的那個歌;
北京人歡迎你呦歡迎你來.
.
三
北京那個美呦北京的愛;
北京人舞起長城紅綵帶;
跳起奧運那迷人的舞呦;
北京人盼你呦盼你來.
.
四
北京那個美呦北京的愛;
北京人為你准備奧運大舞台;
香醇美酒呦等呀等你喝;
北京人那個等呀等你來.
白雲:"呦,燕子你唱的太好了,就象奶奶年輕時唱的一樣." 字串7
黑土:"拉倒吧,象你?說象我還差不多."黑土說.
白雲:"象你,就你那嗓子---"
黑土:"要不是我一首"迎山紅"打開了你少女的芳心,你能纏上我的腳後跟?"
白雲:"別扒瞎了,要不是我一首"我愛我的祖國"飛進你的心窩,你能天天給我
送秋波,一天送一大鍋,害的我反胃,叫了聲黑土哥!"
小燕:"我說你們倆都有藝術天賦.爺爺,奶奶.不如這樣,咱們聯手演個全家迎
奧運,再次在中央台火一把怎麼樣?"
白雲:"這個主意不錯,就怕你爺爺不配合."白雲說.
黑土:"火一把沒必要,表達一下老百姓迎奧運心情是可以滴."
小燕:"爺爺,你同意了?"
白雲:"老頭子這就對了,咱也應該象年輕人一樣放鬆放鬆,別抑鬱向老年痴呆
靠攏."
小燕:"爺爺,你想表演什麼節目?"
黑土:"我最拿手的就是二人轉."
小燕:"好,我伴奏,快點奶奶."
白雲:"你還伴奏?你不到學校排練了?老師直催你!"
小燕:"我給你們伴奏完了就去."
黑土:"小燕,你看外面誰來了?"
(這時外面進來一幫學生)
小燕:"這是我們舞蹈隊的同學."
(隨著悠揚的樂曲,大家載歌載舞跳了起來!)
(這時黑土接著唱)
黑土:三月里槐花兒開;
全家老少樂開懷;
為了迎接奧運會;
我表演,你登台;
你跳舞,我唱起來;
歡歡樂樂,歡歡樂樂;
奔向奧運呀大舞台!
手機撥:"小燕!小燕!我是你爹!我是你爺爺,爺爺!有事快回來---"
白雲:"啥意思,你啥意思,連輩都整不明白.名副其實的老年痴呆!"
小燕:"爺爺你找我?"(小燕氣喘吁吁地上來),
白雲:"小燕你上哪兒去了?"
小燕:"在學校參加迎奧運文藝綵排!"
黑土:"你也去練節目?"黑土問,
小燕:"爺爺,老師讓我獨唱呢!"
白雲:"你還能唱歌,你嗓子要是象你爺爺,唱一句該不會把外國人都嚇昏了
吧?"
黑土:"象你奶奶好,象你奶奶人前一站你找對象都難."
⑦ 美國庫爾斯公司70~80年代的背景資料
自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逐步由價格目標向數量目標過渡。但是,受到凱恩斯主義的影響,美聯儲在實際操作中,仍是把利率作為貨幣政策體系的首要地位。因此,在此轉變階段,貨幣政策不穩定,再加上,高通貨膨脹背景下,利率波動較大,最終導致了貨幣供應量過大。
具體而言,雖然1970 年伯恩斯上任不久後就宣布以貨幣總量為供給目標,但是實際上卻是以聯邦基金利率為最終目標。每隔六個星期,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就會重新制定各種貨幣總量的目標區間,以及與該目標區間所匹配的聯邦基金利率。如果聯邦基金利率高於或低於目標區間,就通過調整貨幣供應量的手法將聯邦基金利率保持在目標區間內。因此,貨幣供應量往往會出人意外地螺旋式上升或者下降,極不穩定。
另外,選擇利率作為調控目標,也有不利的一面。首先,雖然關於利率的信息每天都能得到,但不容易控制。其次,影響總需求的主要因素是預期的長期真實利率。所謂預測的長期真實利率,就是市場參與者通過在名義利率減去預期通貨膨脹率來推測的真實利率。而恰恰在20 世紀70 年代,美國出現了比較高的通貨膨脹。在這樣高的通貨膨脹時期,名義長期利率和總需求之間的關系既不穩定,也不能預測。
因此,在滯脹期間,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沒有能夠幫助經濟增長,反而由於貨幣供應量過大,被認為是推高通貨膨脹的因素之一。
銀行信貸業務擴張也對通貨膨脹的產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能源和食品價格上漲使通貨膨脹直接上升至兩位數
世人常常把上世紀 70 年代的經濟「滯脹」歸因為石油價格上漲。我們的研究也發現,石油價格大幅上漲與其後的經濟衰退的確有著密切的關系。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於 1973-1974 年。十月戰爭爆發,歐佩克為制裁西方,聯手削減石油出口量。國際油價從每桶3 美元漲到12 美元。而與此同時,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開始衰退。從1973 年到1975 年美國實際GDP 增長下降了0.7%。第二次石油危機發生於 1979-1980 年。伊朗爆發革命,隨後伊朗和伊拉克開戰。石油日產量銳減油價驟升,從每桶14 美元飛漲到近40 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機也引起了西方主要工業國的經濟衰退,1979 年到1980 年,美國實際GDP 下降了0.23%。第三次石油危機發生於 1990 年。1990 年8 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次年1 月,美國對伊拉克開戰。三個月的時間,石油價格從每桶14 美元上漲至40 美元。從1990 年到1991 年,美國實際GDP 下降了0.17%。
為什麼油價上漲會引起經濟衰退的連鎖反應呢?首先,生產率與石油價格關系密切,石油價格上漲會導致生產率下降。美國工業部門在19 世紀70 年代對石油的使用量達到高峰,
石油價格上漲直接影響了使用石油為燃料和原材料的生產部門。
其次,石油價格的上漲直接推動了本來就高企的通貨膨脹率。石油以最終消費品和中間產品這兩種形式影響物價的走勢。
除此之外,不僅是油價格上漲,食品價格也由於糧食緊缺而大漲,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通貨膨脹壓力。1972 年,自然災害席捲全球,世界糧食總產量比上年減少2.9%,許多國家發生嚴重的飢荒。前蘇聯在這一年到處搶購,大量進口,造成戰後前所未有的糧食短缺。1974 年世界糧食再次減產,緊缺狀況進一步加劇。第二次石油危機出現之前的1978 年,再次出現世界糧食短缺。
由於糧食供應不足,糧食價格上漲幅度較大,1973 年和1974 年,美國食品和飲料價格上漲幅度分別達到13.2%和13.7%;1978 年和1979 年,上漲幅度分別達到9.7%和10.7%。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與美元貶值
石油價格的上漲從表面上看由石油危機所引發,但實際上也與美元持續貶值不無關系。1975 年,美國與海灣國家相繼簽訂協議,協議的主要內容只有一個:這些國家只用美元進行石油結算。石油價格由美元標注,這造成原油價格與美元匯率反向運動的邏輯關系。1970 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美元持續貶值,為油價上漲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滯脹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滯脹對美國經濟造成了致命的打擊。一方面,美國工業經歷了長時間的生產下降。1973 年發生的經濟危機使得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5.3%,持續時間為18 個月;1979年發生的經濟危機使得美國工業生產下降了11.8%,持續時間約44 個月。另一方面,大量企業破產,失業率上升到戰後歷次危機的最高值。1979 年發生的經濟危機造成了近1.5 萬家企業破產倒閉,失業率最高時達9.2%,失業人數約836 萬。在1979 年發生的經濟危機中,企業倒閉、銀行破產數和失業率都創出戰後最高紀錄。企業破產數量達25 300 家,失業率最高時達10.8%。此外,固定資產投資大幅下降、物價嚴重上漲都嚴重影響了美國經濟發展。「滯脹」階段是美國「二戰」結束後最為艱難的一個階段。從 1969 年12 月爆發經濟危機,到1982 年12 月經濟復甦為止,美國約有13 年的時間停留在滯脹的陰影下。平均每3 年多就有一次衰退,實際GDP 平均增長速度只有2.9%,而其它時期的經濟增幅平均為3.87%至5.69%。與此同時通貨膨脹率前所未有地高漲,年平均通貨膨脹率達到10.46%,而美國戰後各經濟階段的平均通貨膨脹率為2.33%至3.54%。 「滯脹」時期美國各產業的表現
70 年代美國「滯脹」時期,各行業的表現不一。我們統計發現,大多數行業,特別是製造
業表現較差;但是,具有定價權的上游資源行業和下游服務業,以及出現新的盈利模式的行業,增速明顯能超越CPI 的漲幅。70 年代,美國增長最強勁的行業分別是採掘業、農林牧漁、金融服務業、公用事業,平均年增速超過10%,遠遠超過CPI 的上漲。其中,採掘、農林牧漁的年增長幾次超過50%,主要是受益於石油價格暴漲和全球性糧食漲價。金融服務業的年增長也曾經接近20%,則是因為70 年代美國的銀行業了出現新的盈利模式——國際貸款業務的興起。中東「石油美元」最終又存回了美國的銀行,再加上美元持續貶值刺激不產油的欠發達國家貸款來支付其國際收支逆差,因此,70年代美國的銀行業處於信貸擴張、高杠桿、高盈利的豐厚時期,直至80 年代初債務危機爆發。
70 年代,美國溫和增長的行業,包括,信息服務業、教育醫療業、房地產、住宿食品服務業、文化娛樂業等行業,扣除通貨膨脹的因素後,基本實現正增長。信息服務業的增長主要是受到當時美國電信行業的壟斷格局被打破,行業競爭機制刺激了居民對通信的消費增長。
70 年代,美國增長呈現停滯狀態的行業涉及面較廣,包括,製造業、交運倉儲、建築業、零售業、批發貿易等,主要是受到經濟停滯、失業率高的影響。
滯脹翹高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通貨膨脹導致了固定收益類資產貶值,經濟衰退又拖累了股市上漲,缺乏投資渠道的資金開始湧入大宗商品市場。黃金作為規避通貨膨脹的保值工具在1980 年創下了每盎司850 美元的高點。 滯脹對美國股市的影響
經濟的衰退通常伴隨著股市的下跌。我們分析了1942 年至1995 年股市的牛熊周期,發現這期間總共有8 次經濟衰退,每次都伴隨著股票市場走熊。股票市場走勢是經濟增長的領先指標,8 次經濟衰退前的股市有7 次已經提前下跌已經提前下跌,而經濟開始復甦前,股市一般會提前4 個月左右起穩。當然並不是每次股市走熊都與經濟周期有關,14 次股市調整隻有8 次與經濟周期有關。信貸周期等其他因素也同時左右著股票市場的走勢。 整個滯脹時期,股票市場經過了 6 次調整,約有一半的時間處於熊市之中。也就是說,1946-1995 年美國股市的14 次調整有一半是發生在滯脹時期的。滯脹嚴重影響了美國股市的發展1973 年-1974 年的股市大調整中,美國S&P500 下跌了近43.3%,為歷次調整中最大跌幅。從個股的表現看,在70 年代股市調整時期,仍有部分行業的股票出現了一定的漲幅。比如,金融股、國防股、採掘股和服務類股。總體來說,板塊的走勢還是與當時的行業景氣度密切相關。
西方國家「滯脹」對全球影響——資金向欠發達國家巨額轉移
雖然 20 世紀70 年代,西方國家都陷入了滯脹的局面,但是,美國信貸規模的持續擴張,也促成了全球尤其是欠發達國家的發展和世界貿易的擴張。國際貸款業務的興起至少可以追溯到1973 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時機,主要由三方面因素促成的。
其一、資金。1973 年,加速的通貨膨脹與利率上調的不利影響無法支持美國銀行正常的融資活動,導致了銀行系統的演進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當時石油漲價帶來的巨額財富源源不斷地流向了產油國,這些石油美元最終又存回了美國銀行。缺乏正常融資渠道的銀行一下子擁有了巨額的資金。
其二、需求。借款需求的產生與70 年代寬松的貨幣政策、過低的實際利率相關。寬松的貨幣政策,美元貶值,負利率降低了還本付息的費用,也間接增強了借款國的信用度。下跌的實際利率、擴張的世界貿易、不斷提高的商品價格、再加上貶值的美元,這一切都鼓勵了債務國,並給與他們增加負債額的機會。國際上,不產油的欠發達國家需要貸款來支付其國際收支逆差,而產油國家則需要貸款來支持經濟擴張計劃。適逢東西方關系緩和,美國銀行成為信貸的源泉。
其三、利潤。當時,歐洲美元市場不受管制,美國銀行不必為自己海外分公司的債務保持最低的准備金。國際貸款的利潤相當的豐厚。
國際貸款業務成為整個銀行業務中發展最快的業務。加上各家銀行爭奪市場份額的競爭,對貸款條件的要求就相應寬松很多。借債國為獲得貸款而提供的必要資料少得可憐,一些貸款銀行甚至不知道貸款對象在其他地方的借款數額。就這樣整個國際信貸市場迅速的發展起來。1982 年,墨西哥債務危機爆發後,國際信貸市場的發展才算告一段落。20 世紀90年代開始,私人資本才開始顯著流入新興市場。 美國如何走出「滯脹」?
以往當發生經濟衰退時,在生產下降、失業率增加的同時,往往伴隨著物價水平的下跌,正是由此實際情況作後盾,以通貨膨脹率為代價換取失業率下降的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才能大行其道。然而,此時情況卻發生了變化。滯脹時期,異常的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同時發生,使得美國政府進退兩難。 漸進的經濟恢復政策
福特和卡特的兩任政府都實行了漸進的經濟恢復政策。1976 年1 月,失業率為7.9%,福特政府設置了一條將失業率壓制到1980 年時5.2%的經濟路徑。也就意味著在這段時間內,失業率每年需要下降0.6%。卡特總統在任職期間,也將這一目標路徑沿襲下來。其具體措施是:一是減稅以刺激經濟上升;二是撥款舉辦公共服務事業;以增加臨時工作位置。
前一項措施雖然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卻擴大了預算赤字,從而加劇了美國依然存在的通貨膨脹,以至於1978 年又出現「雙位數」的通貨膨脹率;後一項措施則因撥款不多,以致收效不大。通貨膨脹的上升導致卡特政府不得不將重點重新轉移到治理通貨膨脹上,採用緊縮的貨幣政策,聯邦基金利率在70 年代末甚至超過了10%。由於卡特政府在治理通貨膨脹和刺激經濟增長的問題上搖擺不定,貨幣政策時緊時松,也沒有執行前後一至的戰略。最終,卡特政府也在「滯脹」的陰影中下台。 穩定貨幣供給量和結構性財政政策
1979 年沃爾克就任美聯儲主席,強力提升美元利率。高息的強勢美元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國資本流入美國,將美國推入強勢美元時代。1981 年,里根入主白宮,里根政府認為,國家對經濟過度干預,限制了經濟活力,是造成經濟惡性循環的根本原因。為了對付"滯脹",里根政府改弦易轍,採用了四個措施:穩定貨幣供應量、減輕稅賦、縮減開支、減少政府幹預。最為有效的兩條是穩定貨幣供應量和減少政府幹預。
首先,里根政府以控制貨幣供應量為主要目標,即使利率過高觸發經濟危機,也不放棄從緊的貨幣政策。里根政府在期上任初期雖然遭遇了嚴重的經濟危機,但是穩定的貨幣供應量抑制了通貨膨脹,使得通貨膨脹逐步下降。到1984 年已經降到3.8%。其次,里根對企業實行的加速折舊政策和原來的投資課稅扣除等優惠,使得企業手中的現金流量增加,對刺激傳統產業更新設備起了很大作用;另外,由於生產資料的價格上漲低於前期,也鼓勵了企業投資。除此以外,能源消費結構的變化引起了油價的下跌;美元升值也使得進口產品價格下降;工會為保證工人就業而放棄提高工資的要求等客觀原因也使得通貨膨漲出現了下降的態勢。經過里根政府的持續努力,美國終於1983 年迎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高峰,此輪經濟滯脹一共經歷了13 年的時間。
⑧ 求哈利波特演員同人
丹尼爾資料
名字:Daniel Radcliffe
全名:Daniel Alan Gresham Radcliffe
呢稱:Dan, Danny, Daniel , Do--it--again Dan(在拍攝時的稱呼)
Fans對他的愛稱:Dannerz, Danny Boy, Dan the Man
有時候又叫:Harry(哈利)
最喜歡的科目是體操和科學
生日:1989年7月23日
星座:巨蟹座或獅子座「我在巨蟹座和獅子座的邊源,所以我可能是只有著獅子頭的蟹子。」
生肖:蛇
出生地:位於英國倫敦西部的Fulham(富咸/富勒姆)
發色:深褐
眼睛:藍色
身高:170(cm)
母親:Marcia Gresham瑪西婭·格雷斯姆(選角導演),45歲
父親:Alan Radcliffe艾倫·雷德克里夫(文學代理人,現在已成為Dan的全職經理人),47歲
寵物:Binker和Nugget(都是柯利牧羊犬)
學校:倫敦的一間重點中學。在拍攝《哈利波特》其間跟私人教師學習,每天在三小時至五小時之間。2002年以前一直在全男子的私立學校里上學。
眼鏡:他需要戴,但並不喜歡戴。「我需要戴眼鏡,但我不會戴,因為我會弄壞它們。我的第一幅眼鏡使我沒了半隻牙齒。我經常咬眼鏡的末端,這使我的牙齒都碎了。」
曾去國家:西班牙、瑞典、法國、義大利、巴拿馬、美國、日本、中國、澳大利亞
兄弟姐妹:沒有(他是家裡的獨子)
幸運數字:9
口頭禪:cool~~~
日常早餐:巧克力醬吐司
用手習慣:他習慣用右手
對倫敦的評價:「倫敦常常很繁忙。那是一個你永遠不會感到無聊苦悶的地方,因為常常會有很多東西要干。」
小脾氣:討厭被人看低
女朋友:沒有
最想合作的演員:Tobey Maguire(托比馬圭爾,《蜘蛛俠》男主角)
在《哈1》中感到最難拍攝的鏡頭:厄尼思魔鏡
在《哈2》中感到最難拍攝的鏡頭:與多比的對手戲
使他成名的角色: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飾演哈利一角(2001)
正在拍攝:《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犯》(開拍於2003年2月17日)
關於讀書:雖然DAN現在是個書迷,但他在得到哈利·波特這個角色以前並不太喜歡讀書。「我第一次看頭兩本《哈利·波特》時並沒有太迷這個故事。」
偶像:蜘蛛俠(他喜歡蜘蛛俠的電影和連環畫)及演員Gary Oldman(在《哈利·波特3》中飾演小天狼星·布萊克一角)。小時候還喜歡過Beano(一部英國連環畫里的一個角色)
日常生活:平時,Daniel只會過著些普普通通的日子,並不會像人們想像中的巨星那樣過得那麼輝煌。他會開PIZZA聚會,和朋友四處溜達,看些電影和玩游戲機。
背台詞用了他多長時間:他大概要看六次左右。
他想擔任的角色:蜘蛛俠,Ewan Mcgregor在《紅磨紡》里的角色
每日收到影迷來信:1000封左右
關於哈利波特:
最喜歡的哈利系列: 《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犯》
最喜歡的《哈》書角色:小天狼星布萊克
最喜歡的電影場景:《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最後的棋盤,對抗伏地魔, 魔鬼網; 《哈利波特與密室》--與里德爾的對話,決斗俱樂部
最喜歡的電影台詞:伏地魔
最想擁有的魔法:隱形,將自己的狗變成狼,自由地飛翔
最希望自己進的學院:格蘭芬多
與哈利的共同點:忠心,支持自己,有好奇心並且有時候也會遇上一些小麻煩
喜好:
喜歡的體育:足球(支持富勒姆英超足球隊),世界摔跤(特別欣賞Rock)及一級方程式賽車
喜歡的歌手或組合:Rem、 U2、 Stereophonics、 Dido、 JJ72、the Sex Pistols、 the Undertones、 the New York Dolls、the Stranglers
最喜歡的組合:Sex Pistols
喜歡的女孩:Cameron Diaz(卡梅隆·迪亞茲)和Kirsten Dunst(克斯汀·鄧斯特)
喜歡的(除哈利波特以外的)書:Darren Shan的 Cirque Du Freak(這本書常常排在美國兒童暢銷書排行榜的前面,僅僅落後於《哈利波特》系列);Louis Sachar的Holes;Terry Prachett的 The Light Fantastic和The Color of Magic;Douglas Adams的The Hitc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喜歡的作家:Lain Banks (連恩·班克斯)
喜歡的電影:Moulin Rouge(紅磨坊/夢斷花都/情陷紅磨坊), 12 Angry Men(12個憤怒的男人), Shakespeare in love(戀愛中的莎士比亞/莎翁情史),Apollo 13(阿波羅13/太陽神13號)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戀戀情深/不一樣的天空),Shawshank Redemption(肖申克的救庶),The Dish(天線),the Royal Tenenbaums (特南鮑姆一家) Spiderman(蜘蛛俠/蜘蛛人)
最喜歡的電視劇:Simpsons(阿森一族/辛普森一家)[而且丹一直希望能為這部片子配音]
喜歡的糖果:Mars bar(一種巧克力)
喜歡的飲料:Diet Coke(健怡可樂)
喜歡食物:漢堡,Pizza和金槍魚
最喜歡的動物:狼[因為丹認為狼既可愛又危險]
喜歡顏色:綠、紅、金
愛好:電影、寫作、閱讀、跑步、運動、音樂、和Rupert玩電腦游戲[但丹經常輸給Rupert]
最喜歡的游戲:Medal of Honor(榮譽勛章)
喜歡的職業:演員、導演、編劇/作家
魯伯特資料
中文名: 魯伯特·格林特
英文名: Rupert Grint
性 別: 男
生 日: 1988-8-24
個人簡介:
《哈利波特》系列這個其貌不揚的英國小男孩完全是憑借一部那部眾所周知的童話而出名的,而在此之前,他僅僅參加過一次學校舞台劇演出,但他還是勇敢地參加了這部他非常喜歡的電影的試鏡,毫無疑問,他是非常幸運的,因為他說他擊敗的幾百個競爭對手看上去都比他漂亮。
自從出演第一部哈利·波特電影後,他在彼得·休伊特執導的《神屁太空人》中扮演了一位年輕搞笑的教授,和西蒙·卡婁和斯蒂芬·弗瑞同台表演。他最近當然又在《哈利·波特與密室》和《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中再度扮演了羅恩·韋斯萊
演員作品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2005)
哈利波特3之阿茲卡班的囚徒 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 (2004)
哈利波特與消失的密室 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2002)
神屁太空人 Thunderpants (2002)
Harry Potter: Behind the Magic (2001)
魯伯特·格林特曾出演過學校戲劇,並曾與當地戲劇團合作演出。他最近的演出包括在《安妮》中飾演匪徒"公雞",以及參演《彼得·潘》。在學校里他曾在《格里姆傳說》中飾演角色"高蹺皺皮",還曾在一次才藝表演中出演了"神秘梅格"
在BBC電視台節目《全球新聞》上看到了《哈利·波特》的選角啟事之後,魯伯特便參加了角色"羅恩·韋斯萊"的選角面試。
魯珀特是家裡五個孩子中最大的一個。在贏得羅恩·韋斯萊這一角色之前,他參加過學校表演隊和當地劇團的演出。包括:在《安妮》(Annie) 中扮演小流氓 Rooster,參演《小飛俠》(Peter Pan) 以及在《格林童話》(Grimm Tales) 中扮演 Rumplestiltskin
Rupert Grint
出生日期:
1988年8月24日
出生地點:
Watton-at-Stone, Hertfordshire, England, UK
原名:
Rupert Alexander Grint
身高:
178cm
Rupert Alexander Grint was born on August 24, 1988 in Hertfordshire, England, UK. Although only acting in one school play before being cast in the popular wizard series, "Harry Potter", Rupert has already proved himself one of the most recognized actors on the big screen. When he heard that there was going to be auditions for 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2001), he decided to go for it.Unlike the other children who were auditioning, Rupert came in with a rap that promoted the character he was auditioning for, Ronald Weasley, and was chosen soon afterward. 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2001) was a big hit, as was the follow-up, 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2002), and he has already filmed episode three, 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2004), which was released on Friday, June 4, 2004. He's finished filming the fourth movie,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2005).
艾瑪資料
Emma Watson
出生日期:
1990年4月15日
出生地點:
Oxford, Oxfordshire, England, UK
原名:
Emma Charlotte Duerre Watson
昵稱:
Em
身高:
165cm
Emma Charlotte Duerre Watson was born in Oxford, Oxfordshire, England on April 15, 1990. At school, she took the lead role in several plays, including 'Arthur: The Young Years' and 'The Happy Prince'. Along with plays, Emma participated in many other school proctions, including the Daisy Pratt Poetry Competition, in which she won first place for her year at age seven. 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2001), is Emma's debutinto the world of professional acting. Competing against many other girls for the role of Hermione Granger, she didn't expect to get the part.Away from the cinematic world, Emma enjoys playing hockey most of all, and she also likes debating. Although her hair is brown in the movie, she's naturally a blonde. She once dressed up as a witch for Halloween, but she had no idea that years later, she would be playing one in the Harry Potter movie. Her parents, Jacqueline and Chris, who are lawyers, are divorced. Emma lives with her mother and younger brother Alex. Her role models are Julia Roberts, Goldie Hawn, John Cleeseand Sandra Bullock.
姓名:愛瑪-沃特森(emma-watson)
生曰:1990年4月15曰(牧羊座)
出生地:英國牛津郡
頭發顏色:深咖啡色
眼睛顏色:咖啡色
家庭成員:母親和父親都是律師,已離婚,小她三歲的弟弟
喜歡的明星:茱麗亞-羅泊茨 桑德拉-布洛克 戈迪-霍恩 約翰-克里斯
喜歡的影片:《漂亮女人》
寵物:兩只貓貓,兩條金魚,一隻松鼠
喜歡的服裝牌子:DKNY GAP JACOB JR HARVEY HICHOLS
討厭的音樂:古典和歌劇
喜歡的食物:義大利食品 巧克力
喜歡的科目:英文,體育,歷史
討厭的科目:數學,地理
喜歡的顏色:蘭色,粉紅色,綠色
喜歡的運動:網球,曲棍球,棒球
喜歡的哈利影片「《阿茲卡班》
喜歡的角色:海格,因為他很好笑
喜歡的哈利台詞:我要去睡覺了,免得你們兩個又在這里想出什麼花招來害我們送命,或是被學校趕出去!
喜歡的哈波咒語:統統石化!
想當的魁地氣球員:找球手
語錄:我的朋友並沒有叫我赫敏,我就是我,如果有人把我當成現實生活中的赫敏,那是大錯特錯。
她唯一參加過的銀幕演出就是四部《哈利波特》電影,但毫無疑問,這已經足夠讓她紅透半邊天了,這個角色已經深入人心,甚至有些人認為現實生活中的她也一定是滿頭的棕色頭發。但對她來說,電影僅僅是生活的一部分,在業余時間里,她還是堅持自己的愛好,曲棍球和辯論。
基本資料
全名: Emma Charlotte Duerre Watson
昵稱: Em
生日: 1990/4/15
身高:161.5cm
學校:8年級
星座:白羊
頭發顏色: Blonde
眼睛顏色: Brown
家鄉:英格蘭/牛津
校園劇: Arthur: The Younger Years [Morgan La Fay], The Swallow and The Prince [The Swallow], The Happy Prince [unknown lead role], and Alice in Wonderland [the angry cook]
Accomplishments: 1st place in the Daisy Pratt Poetry Competition [1997], winning the role of Hermione out of thousands of other girls [2000], a Young Artists Award [2002]
偶像: Julia Roberts, Sandra Bullock, Goldie Hawn, and John Cleese
家庭
父母: Jacqueline and Chris [離異]
弟弟: Younger brother [3歲], Alex
奶奶: Freda Watson
寵物: Bubbles and Domino (貓)
⑨ 《哈利波特》中納威扮演者的資料
《哈利波特》的主要扮演者:
哈利波特
Daniel Radcliffe
中文名:丹尼爾·雷德克里夫
昵稱丹:Dan,Danny
飾演人物:Harry Potter 哈利波特
呢稱:Dan, Danny, Daniel , Do--it--again Dan(在拍攝時的稱呼)
生日:1989年7月23日
眼睛:碧藍
出生地:倫敦的Fulham
星座:獅子座
身高:1.70
母親:Marcia Gresham(經理人),44歲
父親:Alan Radcliffe(文學代理),46歲
寵物:Binka & Nugget(柯利牧羊狗)
學校:位於倫敦,但不只是哪一所,他轉學了!
眼鏡:他需要,但他不喜歡
最喜歡的動物:狼
喜歡的電影明星:湯姆·克魯斯,妮可·基得曼
喜歡的歌星:U2
音樂:Rem, U2, Stereophonics, Dido, JJ72,the Sex Pistols, the Undertones, the New York Dolls,the Stranglers.
最喜歡的科目:科學,體操
最喜歡的體育項目:世界摔跤,一級方程式賽車,英國富勒姆球隊的鐵桿球迷
拿手項目:田徑和體操
HP中喜歡的角色:海格和韋斯萊一家
最喜歡的HP:哈利波特和密室
最喜歡的魔法工具:隱身衣
喜歡HP中哪個劇情:下國際象棋
將來:打算從事音樂,寫作或者體育方面的工作
哈利系列: 《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犯》
角色:小天狼星布萊克
電影場景:《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最後的棋盤,對抗伏地魔, 魔鬼網
《哈利波特與密室》——與馬爾福的對話,決斗俱樂部
電影台詞:伏地魔
(除哈利波特以外的)書:Louis Sachar's 「Holes」
電影:Moulin Rouge(紅磨坊/夢斷花都/情陷紅磨坊),12 Angry Men(12個憤怒的男人),
Shakespeare in love(戀愛中的莎士比亞/莎翁情史),Apollo 13(阿波羅13/太陽神13號)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不清楚它的中文譯名,這是丹在奧斯卡里說過的,是一部黑白片),Shawshank Redemption(肖申克的救庶),The Dish(天線)
電視:Simpsons(阿森一族)
糖果:Mars bar(一種巧克力)
飲料:Diet Coke(健怡可樂)
食物:麥當勞
顏色:綠、紅、金
數字:9
愛好:電影、寫作、讀書、跑步、運動、音樂
女演員:Julia Roberts(朱莉婭·羅伯茨),Kate Winslet(凱特·溫斯蕾特),Catherine Zeta-Jones(凱瑟琳·澤塔--瓊斯),Kate Hudson(凱特·哈德森)
Renee Zellweger(蕾妮·澤爾維格),Kirsten Dunst(克斯汀·鄧斯特)
男演員:Tom Hanks(湯姆·漢克斯),Ben Stiller(本·斯蒂勒),Jude Law(裘德·勞)
Ed Harrie(艾德·哈里斯), Robert Deniro(羅伯特·德尼羅)
偶像:蜘蛛俠
T 恤設計: Mambo
小機械: 隨身聽CD機
哈利的品質:忠心,支持自己,有好奇心
體育:Fulham足球(英超),世界摔跤(特別喜歡Rocks, moony注:中文譯名為「岩石」,
在今年的荷里活/好萊塢 的新電影「蠍子王」里充當男主角), 一級方程式賽車
音樂:Rem、 U2、 Stereophonics、 Dido、 JJ72、the Sex Pistols、 the
Undertones、 the New York Dolls、the Stranglers
不喜歡的東西:
食物:蛋糕
學校科目:數學&法語
曾去國家:西班牙、瑞典、法國、義大利、巴拿馬、美國
女朋友:暫時沒有
丹的電子郵箱地址是:
(1)[email protected]
(2)[email protected]
(3)[email protected]
赫敏
姓名:Emma Watson
譯名:艾瑪-沃特森
生日:1990年4月15日
出生地:英國牛津市
代表作:《哈利波特》系列她唯一參加過的銀幕演出就是四部《哈利波特》電影,但毫無疑問,這已經足夠讓她紅透半邊天了,這個角色已經深入人心,甚至有些人認為現實生活中的她也一定是滿頭的棕色頭發。但對她來說,電影僅僅是生活的一部分,在業余時間里,她還是堅持自己的愛好,曲棍球和辯論。
羅恩韋斯萊
中文名: 魯伯特·格林特
英文名: Rupert Grint
性 別: 男
生 日: 1988-8-24
個人簡介:
《哈利波特》系列這個其貌不揚的英國小男孩完全是憑借一部那部眾所周知的童話而出名的,而在此之前,他僅僅參加過一次學校舞台劇演出,但他還是勇敢地參加了這部他非常喜歡的電影的試鏡,毫無疑問,他是非常幸運的,因為他說他擊敗的幾百個競爭對手看上去都比他漂亮。
自從出演第一部哈利·波特電影後,他在彼得·休伊特執導的《神屁太空人》中扮演了一位年輕搞笑的教授,和西蒙·卡婁和斯蒂芬·弗瑞同台表演。他最近當然又在《哈利·波特與密室》和《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中再度扮演了羅恩·韋斯萊
演員作品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2005)
哈利波特3之阿茲卡班的囚徒 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 (2004)
哈利波特與消失的密室 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2002)
神屁太空人 Thunderpants (2002)
Harry Potter: Behind the Magic (2001)
曾出演過學校戲劇,並曾與當地戲劇團合作演出。他最近的演出包括在《安妮》中飾演匪徒"公雞",以及參演《彼得·潘》。在學校里他曾在《格里姆傳說》中飾演角色"高蹺皺皮",還曾在一次才藝表演中出演了"神秘梅格"
在BBC電視台節目《全球新聞》上看到了《哈利·波特》的選角啟事之後,魯伯特便參加了角色"羅恩·韋斯萊"的選角面試。
魯珀特是家裡五個孩子中最大的一個。在贏得羅恩·韋斯萊這一角色之前,他參加過學校表演隊和當地劇團的演出。包括:在《安妮》(Annie) 中扮演小流氓 Rooster,參演《小飛俠》(Peter Pan) 以及在《格林童話》(Grimm Tales) 中扮演 Rumplestiltskin
出生日期:
1988年8月24日
出生地點:
Watton-at-Stone, Hertfordshire, England, UK
原名:
Rupert Alexander Grint
身高:
178cm
金妮韋斯萊
BONNI WHIGHT
91年生,頭發紅色
英國人
她是《哈利·波特》電影中金妮·韋斯萊的扮演者
金妮·韋斯萊是韋斯萊家族中最小的孩子,也是7兄妹中唯一的女孩,現就讀於霍格沃茨魔法與巫術學校,在格蘭芬多,比哈利小一歲
金妮·韋斯萊在第一部中就出現過,那時哈利·波特想知道怎樣進入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看到一個火紅頭發的小姑娘牽著媽媽的手詢問她能不能去霍格沃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第55頁)
在第二部中,金妮·韋斯萊到霍格沃茨上學,因盧修斯·馬爾福趁大家不注意,把伏地魔年輕時的日記給了金妮,伏地魔的記憶指使進你打開密室,放出蛇怪,後來又被帶到了密室里,最後被哈利·波特救出
HP6中,她是個重要的角色——哈利·波特的女友
納威·隆巴頓
馬泰·劉易斯Matthew Lewis 飾演納威·隆巴頓
盧娜
伊文娜·林奇
姓名:Evanna Lynch
譯名:伊文娜·林奇
綽號: Ev
國籍:愛爾蘭(Ireland )
生日:1991年8月16日
星座: 獅子座
職業: 演員、模特
出道日期: 2006年
出道作: 電影:《哈利·波特與鳳凰社》
網站: http: //www.evannalynch.net/
家鄉:海邊小鎮Termonfeckin
身高:1.524米
頭發:棕色
眼睛:藍色
學校: Cartown National School
中國屬相:羊
父母:瑪格麗特、多內林奇
兄弟姐妹:姐姐艾米麗和其他兩只寵物(Luna 和 Crookshanks)
伊文娜·林奇Evanna Lynch,1991年8月16日, 是一位愛爾蘭女演員, 因演出《哈利·波特》電影系列中盧娜·沃夫古德(Luna Lovegood)一角而聞名 。
她與她的父親 Donal、母親 Marguerite、 姊姊 Máiréad 和 Emily 及弟弟 Patrick 同住。
2003年,她11歲時因為生病住院,就在醫院里開始看了哈利·波特小說, 因此迷上了哈利·波特。 她甚至還寫過許多信給作者J·K·羅琳,向作者感謝這些故事帶給她歡樂。
她養有兩只貓,分別叫 Luna 和 Crookshanks。
演出生涯 哈利波特-與鳳凰社是她第一次演出的電影。 2006年1月23日公開甄選這個角色的演員時,盧娜的扮演者選秀在1.14號在倫敦舉行,有15000名13至16歲的女孩參加,經過2輪淘汰,有400人被選出,在最後一輪淘汰中,伊文娜·林奇在最後3人中被選出,獲得盧娜·沃夫古德這個角色。
關於Evanna:
她是個超級哈迷;
她養了兩只貓,名字分別是盧娜和克魯山克斯;
盧娜演員競選開始時,她說服了父母讓她出院一天,以便能去競選;
她有一本JK羅琳親筆簽名的《哈利·波特與鳳凰社》
為了參加盧娜演員競選,她和爸爸特意坐飛機飛到倫敦。
演藝經歷:
《哈利波特與鳳凰社》飾 盧娜
盧娜概述:
盧娜是《哈利·波特與鳳凰社》中的重要人物,她是一名14歲少女,哈利·波特的同班同學。她和金妮同級,她的同學們都覺得她是個怪人。這可並非浪得虛名,她的的確確和其他的孩子們大不一樣。她衣著異於常人,她向每個樂意聽她的人宣揚她的那些奇怪的理念,而且在某些方面她似乎有些脫離現實。她對什麼是得體舉止的觀念也很古怪。比如,在一場魁地奇比賽中,其他學生都揮舞著橫幅或者戴著玫瑰花結並穿著球隊傳統顏色的服裝表示對球隊的支持,她卻搞了一頂獅頭形狀的帽子,有真獅頭那麼大,戴在頭上,它還會發出非常逼真的獅吼。
盧娜經常是大家玩笑的對象,人們背後叫她瘋姑娘洛夫古德。她為了保險起見,習慣把魔杖插在耳朵後面。她還擁有一條胡蘿卜項鏈。同學們總是偷走她的東西,她在學期最後一天總是得貼告示要求大家把東西還給她。她的怪癖——如把黃油啤酒的瓶塞和紅蘿卜拿來作首飾——讓她成為大家作弄和嘲諷的對象。但總而言之,盧娜對這樣的行為總是令人驚訝地忍耐和包容。雖然她肯定知道大家對她的作弄,但她從不反擊,甚至似乎根本沒注意到大家的作弄,比如她知道大家叫她瘋姑娘,但她能不動聲色地告訴哈利這事。
哈利於1995年9月1日在霍格沃茨特快上第一次遇到盧娜。他、金妮、納威與她坐在一間包廂里。她當時正上下顛倒地讀著一本《唱唱反調》雜志。她告訴大家其父是該雜志的編輯,而魔法界的大部分人都當這份雜志是個笑談。她笑的似乎很大聲,會一個勁盯著其他人看,總之是個很怪的旅伴。當秋張過來和他問好的時候,哈利內心中希望當時自己要是和一些更酷的朋友在一起,而不是盧娜和納威之流。
哈利捉摸不懂她,特別是當他發現盧娜是除他自己外唯一一個也能看到夜騏的人。她告訴他,他的頭腦和她一樣清醒,這對哈利來說,可真不是什麼安慰的話。這一學年中,盧娜一直是哈利和夥伴們忠誠的朋友。除了和拉文克勞的比賽外,在所有的魁地奇比賽中她都支持格蘭芬多。當大家都懷疑哈利的時候,她敢於站出來表示自己相信他。她參加了鄧布利多軍,並非常努力地學習。刻苦的訓練在神秘事務司一戰中發揮了作用,她在戰斗中與食死徒勇敢搏鬥。
然而,或許盧娜最偉大的時刻是在學期末,當時哈利正為失去教父悲痛不已。他花了幾個小時想要聯繫上小天狼星。他試過類似降靈會一類的方法,還和幽靈對話,想找出和死去的人對話的方法,但這一切只是徒勞。盧娜碰到哈利的時候,她談起她相信總有一天她可以看到自己已故的母親,這樣的信念給了她安慰。這樣幾乎類似基督徒關於死後生活的信念,從一個相信那麼多不尋常事情的女孩口中說出來,給哈利不少安慰。
有趣的是,盧娜似乎比同齡人要鎮靜自若得多。她經常望著遠方,超脫於周遭的一切。雖然她那些堅定不移的信念不為旁人所接受或理解,但卻賦予她尊嚴。1995-1996學年度結束時,她已經成為哈利、羅恩、赫敏的朋友和夥伴。
盧娜一家可能就是前文提到的住在奧特里-聖卡奇波爾村附近的洛夫古德一家。她父親是《唱唱反調》的編輯,叫西諾費利·洛夫古德(見《哈利波特與死聖》第20章 Xenophilius Lovegood)。她母親是一個很喜歡做實驗的女巫。盧娜9歲那年,她因一條咒語出了大錯而不幸喪生。盧娜常常很想念她,但她知道自己總有一天會再見到母親,這讓她覺得很安慰。
盧娜雖然為人有些古怪,然而卻是哈利·波特對抗伏地魔最重要的同盟之一。
阿不思·鄧布利多
邁克·甘本爵士(飾 阿不思·鄧布利多)再次扮演了霍格沃茨霍法學校睿智且倍受尊敬的校長阿不思·鄧布利多。
甘本於1963年在都柏林的愛德華茲/邁克利阿瑪劇院開始自己的表演生涯。他是勞倫斯·奧利維爾屬下最早的老維克國家劇團成員之一,在出演過多部戲劇後加入了伯明翰代表劇團並扮演了奧賽羅。在此後的40年中,甘本成為了他這一代中最出色的舞台劇演員之一,曾憑阿蘭·埃克本的《拒絕的合唱》和《伽利略和沃爾普尼的生活》獲得過奧利維爾獎,後者還為他贏得了1995年《標准晚報》最佳男演員獎。
西弗勒斯·斯內普
【中文人名】 艾倫·里克曼
【英文全名】 Alan Sidney Patrick Rickman
【出生日期】 1946-02-21 (真沒想到,看上去40多歲的斯內普,已經59了……)
【 身高 】 六呎一吋
【出生地點】 Hammersmith, London, England, UK
【家中排行】 第二
【婚姻狀況】 未婚 (女友是Rima Horton)
【 現職 】 英國皇家戲劇院的舞台劇演員, 電視演員,電影演員, 導演, 編劇, 經理人, 配音員
艾倫·里克曼 (Alan Rickman) 扮演了電影中神秘莫測的魔葯課教授和斯萊特林學院院長西弗勒斯·斯內普。
艾倫·里克曼是英國備受尊敬的電影、電視、舞台三棲演員,因在多部電影中有出色表演而享譽全球,這些電影包括:《虎膽龍威》(Die Hard)、《藝海奇緣》(An Awfully Big Adventure)、《天生贏家》(Bob Roberts)、《一屋一鬼一情人》(Truly Madly Deeply)、《閉上眼睛》(Close My Eyes)、《耀武揚威》(The January Man)和《銀河訪客》(Galaxy Quest)。
他還主演了《梅斯梅爾》(Mesmer),並因此被評為蒙特利爾電影節最佳男演員。他因出演《理智與情感》(Sense & Sensibility) 和《邁克爾·柯林斯》(Michael Collins) 而獲得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提名,因《俠盜王子羅賓漢》(Robin Hood:Prince of Thieves)而獲得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最佳男配角獎。因《一屋一鬼一情人》、《閉上眼睛》和《俠盜王子羅賓漢》而被評為本年度倫敦標准晚報最佳男演員。最近的電影作品包括:《愛情洗剪吹》(Blow Dry)、《尋找約翰·吉辛》(The Search for John Gissing) 和《劇本》(Play,Beckett on Film 出品,安東尼·明格拉 (Anthony Minghella) 導演)。
里克曼因在 HBO 的《拉斯普欽》(Rasputin) 中扮演神秘的俄國修道士而獲得 1996 年艾美獎、金球獎和美國演員協會獎最佳男主角。其他電視作品包括:《恩人》(Benefactors)、《革命見證》(Revolutionary Witness)、《男兒氣概》(Spirit of Man)、《往日憾事》(Pity in History)、《巴切斯特傳》(Barchester Chronicles)、《逮捕》(Busted)、《弒夫情案》(Therese Raquin) 和《羅密歐與朱麗葉》(Romeo & Juliet)。
德拉科·馬爾福
湯姆·菲爾頓(飾 德拉科·馬爾福)再次扮演了哈利·波特的死對頭,斯萊特林學院的男學生德拉克·馬爾福,他在所有四部哈利·波特電影中都出演了這一角色。
湯姆參加職業演出已經有9年了,1996年時他第一次登上大銀幕是在彼得·休伊特執導的《借債人》中扮演皮格林。1999年時,他在《安娜與國王》中扮演了茱迪·福斯特在銀幕上的兒子路易斯。
大衛·塞夫利在片中飾演萊姆斯·J·盧平
小天狼星
加里·奧德曼(飾 小天狼星)再次扮演了哈利被冤枉了的教父,最近從阿茲卡班監獄逃走的小天狼星。
奧德曼從1979年開始在倫敦的舞台上開始演藝生涯。在1985年和1989年間,他只在倫敦的皇家宮廷劇院演出。1985年,他憑借在《教皇的婚禮》中的表現被倫敦的《劇終》雜志評為最佳新人。同年,他和安東尼·霍普金斯爵士共同獲得了倫敦評論家協會的最佳男演員獎。
魯伯·海格
羅比·科特瑞恩(飾 魯伯·海格)再次扮演了霍格沃茨深受歡迎的看守魯伯·海格,這位保護神奇生物課的老師也是哈利、羅恩和赫敏的好朋友。
科特瑞恩是英國最多產且最受尊敬的影視演員之一,他在逾三十年的演藝生涯中多次獲獎。迄今為止,他在一段輝煌的電影生涯中曾出演過40多部電影,包括最近在《十二羅漢》中扮演松井。當然他也參演過《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哈利·波特與密室》和《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他曾憑《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獲得過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獎和倫敦影評人協會獎的最佳配角提名,並獲得過蘇格蘭電影最佳男演員獎。
米勒娃·麥格教授
瑪吉·史密斯女爵士(飾米勒娃·麥格教授)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舞台和影視女演員之一,受到同行和大眾的一致尊敬。她獲獎無數,包括兩次奧斯卡獎,並被授予最高級巴思爵士和高級英帝國女勛爵士,還因主演《我在昂布里亞的家》獲得過艾美獎。最近,她因在羅伯特·奧特曼導演的廣受好評的《戈斯福庄園》中扮演的角色獲得了奧斯卡獎、金球獎和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獎的提名。
芙蓉·德拉庫爾
克雷芒斯·博伊斯(飾 芙蓉·德拉庫爾)扮演了代表布斯巴頓魔法學院在三強爭霸賽中與哈利·波特、塞德里克·迪戈里和威克多爾·克魯姆比拼的學生芙蓉·德拉庫爾。
博伊斯在英國廣播公司出品,由吉利斯·邁克基農執導,羅伯特·卡萊爾主演並大獲成功的小型系列劇《火葯、背叛和陰謀》中扮演了蘇格蘭瑪麗女皇後,已被英國觀眾視為皇族。
秋張
中文名:梁佩詩 (這個很少用)
中文譯名:梁凱蒂(英文譯中文而成的)
英文名:Katie Leung
星座:獅子座
屬相:兔
出生地:英國 蘇格蘭 馬瑟韋爾
生活地:英國 蘇格蘭 馬瑟韋爾
生日:1987年8月8日
父母:Peter Leung 和 Kar Wai-li (已離婚)
國籍:英國
身高:165cm
家庭成員:父親、繼母、兩弟一妹
最愛讀的書:《我是小鼬》
最愛的電影:《超人特工隊》
特長:擅長的樂器---吉他和鋼琴,會些舞蹈
業余愛好:聽音樂.逛街.看電影,和家人朋友在一起.
學校:漢密爾頓學院
在《哈利·波特4》中,波特愛上了來自中國的張秋,而她的飾演者真的是個華裔女孩--梁凱蒂(Katie Leung)、這位年方二十的姑娘就是那個神秘的波特初戀女友。這個女孩因為東方人的外貌---大眼睛、黑頭發、讓人喜愛的靈氣而擊敗了5000多位候選人出演這個角色,受到全世界哈迷的艷羨。讓人期待的是,據說她與波特在下集中將有一個神秘浪漫的初吻。
【進入劇組】
梁凱蒂來自蘇格蘭一個香港移民家庭
梁凱蒂的家境富裕,她和父親、兩個兄弟、一個妹妹居住在蘇格蘭一所高級寓所內。父親彼得1962年生於香港,並在上世紀80年代到英國定居。1986年在愛丁堡結婚,現在已同妻子分居。凱蒂父親經營著一家中式快餐,由於經營成功和股票投資順利,現在已是一名百萬富翁。
父母離異並沒有對凱蒂的心理造成過多的不利影響,她本人性格開朗,關於家庭情況她對同學們也從不諱言,平時她在父母家兩頭跑,同父母的關系都不錯。
據說凱蒂是在兩千多個人中脫穎而出的華裔女孩。不過有傳聞說一開始凱蒂還有一個日本女孩為競爭對手,有一些中國人聲稱若不讓凱蒂演秋·張這一角色,整個中國都會對《哈利波特》不歡迎。
在她得到這個角色後,凱蒂的父親表示:「凱蒂得到這個角色給整個家庭帶來了快樂。」而凱蒂的鄰居們在震驚之餘,更是羨慕她的幸運:「不久她就會成名。」但顯然凱蒂本人還不大適應在媒體前露面,面對鏡頭的凱蒂顯然還有些緊張:「說實話我還沒做好准備。但能夠出現在《哈利·波特》里,還能和他談戀愛,真是太奇妙了!」凱蒂的父親說她不久之後將有專門的新聞發言人為她工作,同時她也會接受專門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