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技巧 » 民國上海電車公司股票
擴展閱讀
香港信利集團股票代碼 2025-07-03 23:56:32
通信達中如何搜股票代碼 2025-07-03 23:51:02
顧地科技股票公告 2025-07-03 23:05:54

民國上海電車公司股票

發布時間: 2021-06-19 04:46:44

㈠ 民國時期不是已經有股市了嗎

有。1916年孫中山與滬商虞洽卿共同建議組織上海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擬具章程和說明書,呈請農商部核准。1920年2月1日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在總商會開創立會。2月6日交易所召開理事會選舉虞洽卿為理事長。

1920年7月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採用股份公司形式,交易標的分為有價證券、棉花等7類。這就是近代中國最早的股票。



(1)民國上海電車公司股票擴展閱讀:

中國股票發行經歷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新中國人民政府。使用購買股票的幣種有銀兩、銀元、法幣、中儲券、關金券、金元券、人民幣。

如今,收藏界把這百餘年發行的股票進行分組。分為清代、民國、解放區、新中國、新時期、上市公司股票再加股票認購證。

㈡ 誰給我說下民國股票歷史

在已經挖掘出的清朝、民國時期的老股票中,銀行類(錢庄除外)股票有40餘種,除幾種價格在千元以下外,其餘的價格都在數千元至數萬元。銀行類股票的價格遠遠高於其它股票。在股票收藏中,銀行類股票自成系列。上海的股票收藏家趙善榮先生,自1998年初開始進行銀行股票專題收藏,至今已收藏銀行股票30餘種,在股票收藏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2000年3月,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為建立中國第一家銀行博物館,有意整體購買趙先生的銀行股票,趙先生開價80萬元,由於博物館的經費並不是很充足,而只好作罷。2000年4月9日,在上海浦東世紀金融大廈內,銀行博物館正式開幕,參觀者們對館內收藏的兩千多件銀行(包括錢庄),不同時期的印章、存摺、徽章、賬冊、支票、錢幣以及各類業務器具等展品充滿

了濃厚的興趣,但在這些參觀者中,卻很少有人知道:股份制對銀行的產生所起到的決定性作用。

清朝、民國時期全國共有銀行數百家,當我們翻開這數百家的銀行史時,我們驚奇地發現:這數百家銀行竟然全是股份制,這種特殊的現象,在其它各行各業都是絕無僅有的。所以可以說:是股份制培育了銀行,如果沒有股份制,就沒有銀行。而股份制的唯一標志就是股票。

經常有人問我:老股票中的銀行類股票為什麼這么貴?我和一些股票收藏朋友也常常探討這個問題,大家都認為:由於銀行業與其它行業的不可比性,也就決定了銀行業的重要地位。任何一家銀行的成立,都是必須經中央政府批准才行的。再有就是銀行史。由於是股份制創造了銀行,講銀行史就要講股票,股票是銀行的根,沒有股票又哪有銀行呢?

當一些錢幣收藏家看到了銀行股票時,他們感到很驚奇,對於股票大方得體的票幅,設計精美的印刷,多項內容

的填寫、簽署及印章,多年付息分紅等記載,自嘆他們手中的紙幣而不如,尤其是銀行發行的紙幣,經過印刷即為成品,如今有些存量較少的紙幣,價格已相當昂貴。但所謂的存量少也比銀行類股票存量大很多,因為至目前為止,還

未發現哪種銀行股票的存量超過30枚。在已挖掘出來的40餘種銀行股票中,有些還是孤品,而這些股票的價格相對於紙幣珍貴品種的價格卻低得可憐,這是很不應該的。

解放後的幾十年裡,股票作為資本主義的象徵,已被批判得體無完膚,不勞而獲的臭名,使人們對它深惡痛絕。所以在改革開放初期,因為搞股份制,就有了姓資姓社的大討論。這種極不正常的現象,最終還是被扭轉了。今天的股份制已遍及各行各業。事實證明,它深得人心。而記載著股份制歷史的老股票,卻已被摧殘得所剩無幾,難怪老股票的收藏這么難。

有聰明的錢幣收藏家,設想在以後的錢幣展出中,以某家銀行的股票與錢幣相配套,以期達到滿意的效果。但銀行類股票的難以尋覓,就又使他們望而卻步。銀行股票的發行量與銀行發行的紙幣是不能相比的,紙幣的發行量至少幾百萬元,而銀行的股本一般只有幾千股至10萬股之間,股票也是分為多種面值的,比如中國實業銀行,民國八年發行第一期股票時,總股本定為20萬股,股票分為壹股、伍股、拾股、伍拾股、壹佰股5種面值。民國二十二年換發新股票時,新股票上這樣記載著:本銀行資本暫以所收之3507400元為額,共計35074股。本銀行股票分為壹股、伍股、拾股、伍拾股、壹佰股五種。由此看來中國實業銀行的股票發行很艱難。14年中卻未招足額定股本的18%,可銀行發行貨幣時卻都是足額甚至是超額發行的。

如果我們認真分析銀行股票的價值,就會發現股票的價格並不是高了,而完全相反是太低了。銀行發行的紙幣,從輩分上講,是銀行的晚輩,更是銀行股票的晚輩。從數量上講,銀行紙幣的存量遠大於股票,僅此兩點,就說明銀行股票與紙幣間的價格倒掛是不正常的,股票這一新興藏品,由於只有5年歷史,參與的人還極少,正因為這樣,股票巨大的價值潛力,才會等待人們去挖掘。
大概就是這么多了,對於詳細的有幾只股票那是看國家會不會讓我們了解民國時期各方面的事情了。你也知道現在屁大一點事有可能和國家機密,或是國家形象扯上。

㈢ 民國時期有哪些國企

先施公司,是上海第一家完全中資的大型百貨,1917年便開業迎客。它選址於南京路浙江路口,外觀是當年最時尚的巴洛克風格,目前它的原址已成為上海時裝公司的所在地。先施公司至今看來仍然非常先進的理念是,它在將近100年前,就已經不是純粹的「百貨」,已經有了如今的「銷品茂」概念:最底部三層和頂部三層是商場,四五層是東亞旅社,六七層是先施樂園。這難道與如今流行的「綜合消費體」不是如出一轍?如今的港匯恆隆廣場、新世界城等「綜合消費體」都是這個模式,商場、酒店、電影院、蠟像館……先施公司一百年前就能有這樣的理念,這足以令阿拉上海人驕傲一番。
先施在服務方面也有很多先進理念,開啟了許多第一:它是上海第一家會開具收銀發票的百貨,也是中國第一家招聘女店員的賣場。
第一個吃螃蟹的女店員不是別人,是先施公司大老闆馬英彪的發妻霍慶棠。要20年代的姑娘們拋頭露面、吆喝售貨,比叫她們上台表演還難。所以霍慶棠不僅親自上陣,帶動了兩個小姑子一起站櫃,不少顧客慕名而來,只是為了圖新鮮看上她們一眼。沒想到,這一招可是當年的大新聞,要是當時就有微信朋友圈,這必定當天的刷屏「爆款」。
最終第一批女營業員順利上崗,最初都被安排在化妝品的崗位上。先施還開創了化妝品試用的先河。為了推銷香水,女營業員就把一隻大香水瓶放在檯子上,有顧客走過就噴幾下,引起小姐太太們的注意。這種招攬方式沿用至今,如今各大百貨商廈的一樓如果不是香噴噴的話,恐怕客流量會更加少得可憐。
難能可貴的是,類似香水這樣的日化用品先施都擁有自家品牌,並且推廣得不遺餘力,在上海的電車車身、燈箱展板上,都能看到「先施牙膏·千里香」的大幅廣告。「自家品牌」,聽上去很耳熟吧,對,現在商業轉型都說要大力發展既有更高毛利率又能鎖住「忠粉」的「自有品牌」,可至今本市商業企業的自有品牌比例尚不到10%,百貨更低。傳統百貨的傳統經營模式目前還是停留在引廠進店的「二房東」模式,人家一百年都知道搞「自家品牌」了,小夥伴們汗顏不汗顏呢?
不僅如此,它還是中國第一家開辦時裝秀的百貨。一系列長達八天的時裝表演,在大華飯店二樓連續走秀8天,規模簡直堪比如今的「時裝周」。前來走秀的都是富豪千金,滬上名媛,這陣容可謂比如今的超模還「華麗」。可「時裝周」在中途竟然還險些夭折,原因是它」宣揚洋貨「,被當時滬上報紙《民國日報》大肆批評。
這既是題外話,更是題內話。當時國民對國貨的推崇,程度比現在的消費者「好好交」要深。各種製作精良的民族品牌,都在期刊上自豪地打出」國貨「的名頭,消費者也照樣買賬。相形之下,如今一些國內廠商動不動要取個洋名,甚至不惜偽造一系列國外歷史和產地,這究竟是在迎合哪些人的「三觀」呢?
永安公司與先施公司「鬥法」南京路

先施在南京路的一家獨大並沒有長久,很快就被另一家強大的競爭者打破了......它就是開在先施對街的永安公司。
永安公司在先施營業的第二個年頭——1918年底開幕,呵呵,也是有百年歷史啦。
永安公司的規模更大,營業面積達6000多平方米,布局上它借鑒了先施公司的優點,並加以修改,並開創了上海百貨以沿街面櫥窗陳列商品的先河。
永安主打的是與歐美同步的進口商品。包括法國的香水,義大利的時裝、瑞士的鍾表、美國的大電器、英國的家居用品.......款式和型號都力求和歐美同步。因此不僅吸引了國內有消費力的顧客,還讓在滬的國外人士也趨之若鶩。有經營頭腦的永安老闆,甚至還給各國駐華公使遞送了專屬記賬戶頭,允許他們先賒賬購物,最後按月結算款項……記得小編的外婆在六七十歲已經有些老年痴呆的時候,還經常會念叨當年在永安公司記賬消費時的「風光」,老太太說,看中了啥,拿回去就是了,黃包車就等在門外,到月底伙計會拿著你外公的支票去統一結賬。當時的我,還是30年前改革開放之初啥「市面」都沒有見過的毛丫頭,總以為外婆在瞎講,大約是又犯病了。
商場如戰場,兩家百貨公司隔著南京路開始了一場殘酷的撕逼大戰:先施原來計劃只建五層,聽說永安要建六層,馬上將原先的設計改為六層;永安得知後,立即在樓頂上加蓋了兩層「倚雲閣」,(「倚雲閣」就是1949年南京路上第一面五星紅旗飄揚的地方);先施當然不甘落後,很快又加蓋了三層「摩星樓」……
永安開業之後,兩家「鬥法」進一步升級:先施有樂園,永安就設劇場;先施有屋頂花園,永安就辦天韻樓茶室;先施有 141 間客房的東亞飯店,永安就建了142間客房的大東旅社。為招攬顧客,永安還增設了一些獨有設施:比如創辦了上海第一家對外營業的舞廳——大東跳舞場,上海最早的旱冰場——永安跑冰場,我爺爺我奶奶這一輩,是不是在這里像美國三十年代的好萊塢電影那樣,是相識於跑冰場,然後開始了「世紀之戀」的呢?
永安為了第一時間采購英美最新產品,還專門在美國和英國設立辦事處,直接與原產國廠商談判,甚至早早開創了「獨家銷售」這一概念。這聽上去,又像是如今滬上百貨業心心念念的「買手制」和「買斷經營」,呵呵,大概還是傳統的「二房東」經營模式舒服慣了吧,「買手制」和「買斷經營」滬上至今也沒有幾家傳統百貨開展得起來。
永安公司還設立了「郵寄部」,客戶買好商品,只要把地址留下,就可以免費送貨上門。小編作為一名跑商業條線已經十幾年的老記,似乎滬上各大百貨公司提供「包郵」服務,還是近一兩年從電商那裡學來的服務新理念,原來,一百年前的曾爺爺、曾奶奶輩早已享用過了。此外,如今百貨公司愛用的「買就送」、「買立減」,也早就是永安和先施玩剩了的老把戲,更別提更老套的購物抽獎、一年兩次的打折季了。先施公司里還有最早的Outlets——專設了促銷區域,把有瑕疵的產品和包裝受到擠壓的食品通通一元銷售。
還有一點最讓原本高枕無憂的「洋百貨」不得不警覺——中國人出了名的品質就是勤勞,他們比洋百貨開門早,打烊晚,甚至還請了會英文的雙語銷售人員,一步步讓洋百貨的市場份額縮減。先施和永安與後出現的新新公司(30年代便配備空調,原址如今為上海第一食品商店)、大新公司(率先裝上電動扶梯,原址為如今的市百一店)一起並成為上海解放前的「四大百貨」。四者你追我趕,爭相創新,書寫了民國時期上海百貨業的一段佳話。

㈣ 求老上海的有軌電車線路!

老上海的有軌電車舊上海最早出現的現代公共交通工具是有軌電車,時間是在清朝末期。有軌電車因為不需要橡膠輪胎、不需要燃油,是一種適合當時經濟狀況的交通工具。

最初軌道交通建設在租界內進行。1881年7月上海英商怡和洋行向法租界公董局提議開辦電車事業,租界當局認為雖然有軌電車鋪軌架線投資較大,但鑒於其行車成本低、乘客容量大、乘坐平穩舒適的優點,決定採納,並著手研究。1898年3月法租界公董局與公共租界工部局聯合組成電車設計委員會,因設計分歧未果。後兩租界分別辦理電車事宜,1905年3月公共租界選定英商布魯斯·庇波爾公司承辦電車工程,後其專營權轉讓給英商上海電車公司,1907年4月24日公共租界有軌電車工程開工。1908年1月31日,英商電車在愛文義路(今北京西路)上試車,同年3月5日,上海第一條有軌電車路線正式通車營運,自靜安寺始發至上海總會(今廣東路外灘),貫穿東西,線路全程6.04公里,車廂分頭等、二等兩檔,實行分段計價。法租界在1906年1月由公董局與比商國際遠東公司簽訂電燈電車專營合同,規定電車由遠東公司經營,1906年6月法商電車電燈公司成立,接收比商國際遠東公司在法租界舉辦之電車電燈事業,1907年10月開始鋪軌,1908年5月6日法租界第一條有軌電車2路正式營運,起始站十六鋪,到7月延伸至徐家匯,線路全長8.5公里。
由於公共租界與法租界的電車在各自區域內辟線鋪軌,互不相通,乘客跨區遠足必須換車,並另購車票,很不方便。為此英電開辦後不久,即向法電提出互通電車的建議。1912年8月,英法電車公司開始相互通車,最初是通車不通票,即駛入對方路線時,乘客需要重新購票,1913年8月兩家公司簽訂合同,對互通路線、行車時刻、售票、結算等作了規定,從此跨區乘客無須兩次購票。 辛亥革命前夕,法商電車已行駛於華界老西門至斜橋等地段,並企圖自十六鋪擴展電車路線至華界外馬路董家渡一帶,同時,多家外商也先後要求在南市經營電車事業,均遭中國當局拒絕。
1912年,南市內地電燈公司經理陸伯鴻等人為挽回中國主權,阻止外商侵越華界,並以繁榮南市為由,向上海縣主管申請創建南市有軌電車,經市議事會討論批准給予電車專營權。1913年2月,上海華商電車公司成立,旋既著手電筒車工程的籌建。整個工程建設、設備等均委託德國西門子公司辦理,同年3月動工建設。是年8月11日,華商第一條有軌電車線路正式通車營業,從小東門至高昌廟,全長4.97公里。1913年11月華商電車公司與法商電車公司訂立合同,在民國路(今人民路)自小東門至老西門各置路軌,互相通行。

城市人口激增和工、商業規模擴大,推動了城市公共交通的發展。到1927年底,市區辟有有軌電車線路22條,其中英商11條,法商7條,華商4條。營運地區東至外灘、楊樹浦,西抵徐家匯、靜安寺,南起盧家灣、高昌廟,北及北火車站、虹口公園。日均運客達48.6萬人次。由市中心向四周延伸的車軌和穿梭其上的有軌電車,不僅給上海人帶來了行路之便,也傳遞著都市生活快速的節奏。

㈤ 上海的電車

(清朝)

光緒七年(1881年)

六月,英商怡和洋行向法租界公董局倡議在租界內行駛有軌電車,法公董局採納了倡議,並開始著於研究在法租界內行駛有軌電車交通的計劃,這是上海第一次籌辦有軌電車工程。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

一月二十六日(3月1日)英商布魯斯.庇波爾公司獲得在上海創辦有軌電車工程的權利。整個工程由哈潑兄弟公司承包。

八月二十三日(9月21日)英商布魯斯..庇波爾公司與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簽訂電車專營合同,取得電車專營權35年。

同年比利時商東方萬國股份有限公司向上海法租界公董局申請承辦電車及電氣事業的專營權。於十一月以10萬法郎存入巴黎東方匯理銀行,作為保證金,並與法公董局訂立合約,把法租界越界築路區所有道路的電車、自來水、電燈電力輸送事業專營權讓予該公司。專營權為50年。民國3年(1914年)2月雙方訂立合約修正書,專營權的期限改為75年。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

二月二十一日(3月15日)布魯斯.庇波爾公司將經營電車業務的權利轉讓給上海電氣事業建設公司,工部局於四月初三(4月26日)核准。

四月二十八日(6月19日)法商電車電燈公司繼任比商東方萬國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法租界經營電電燈事業的經營權,以該公司的股票1000萬股(每股250法郎)作為補償。

五月十八日(7月9日)法蘭西電車電燈公司(Compagie Francaisede Tramwayset E'clairage Electrique)創辦,在法國巴黎登記,資本總額為360萬法郎。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

八月二十三日(10月1日)上海電氣建設公司(Shanghai Electric Construction Co. Ltd)上海有軌電車--簡稱上海電車公司成立。地址在北蘇州路2號。法定資本70萬英鎊,開辦實際資本為32萬英鎊,公司董事會設在英國倫敦。

十一月二十一日(12月25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在派克路(今黃河路)、斐倫路(今九龍路)興建的電車專用變電站竣工。

同年上海電氣製造公司的靜安寺車棧(赫德路80號)竣工.法電資本增加到法郎420萬元。

十二月十八日(1908年1月21日)英商上海電車公司的有軌電車從靜安寺車棧駛出,在愛文義路(今北京西路)上試行。翌年二月初三日(3月5日)上海第一條有軌電車線路正式通車,由外洋涇橋上海總會(今廣東路外灘)到靜安寺,線路全長6.04公里。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

四月初二日(5月1日)法商電車電燈公司在上海成立。資本總額為360萬法郎。公司總管理處設在法國巴黎。營業辦事處設於上海呂班路(今重慶南路)。

四月初七日(5月6日)法商電車電燈公司的第一條有軌電車線路--2路通車,自十六鋪至善鍾路(今常熟路),線路長5.6公里。同年七月初四日(7月31日)延伸至徐家匯,線路長8.5公里。

九月英商上海電車公司首次發售電車月票。每張8銀元,童票5銀元,只對外國人發售。

宣統元年(1909年)

七月英商上海電車公司開始對中國人發售月票,只限於乘坐二等車廂,每張5銀元。

七月英商上海電車公司開始對有軌電車掛拖車,先以2輛電車掛拖車,至民國15年(1926年)有軌電車全部掛上拖車。

宣統三年(1911年)

閏六月英商上海電車公司製造可乘14至16人的大型雙馬拖拉公共馬車3輛,營運於楊樹浦電車終站至渡口碼頭之間。

(中華民國)

民國元年(1912年)

2月上海華商電車有限公司成立,設於南市滬杭車站路(今南車站路),集股20萬元。3、4月間向市長議事會議呈請承辦南市電車事業,6月市長議事會通過。

7月上海南市市政廳與上海華商電車有限公司簽訂合同,為期30年。

8月英、法商電車公司開始互相通車聯營,楊樹浦至外灘一線延伸至十六鋪

民國2年(1913年)

8月11日上海華商電車有限公司第一條有軌電車線路通車。自小東門至高昌廟(今高雄路),線長4.8公里。

民國3年(1914年)

11月15日英商上海電車公司第一條無軌電車線路--14路通車,自鄭家木橋(今福建中路延安東路口)至老閘橋(今福建中路北京東路口),線長1.1公里。

民國7年(1918年)

上海華商電車有限公司與上海華商內地電燈公司合並,改名為上海華商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15年(1926年)

10月23日法商電車電燈公司14、15、16路3條無軌電車線路與英商上海電車公司14、15、16路3條無軌電車線路聯運。

民國26年(1937年)

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上海受損嚴重。各汽車公司、交通公司的有軌電車、公共汽車相繼停止營業。

民國30年(1941年)

12月8日日軍佔領公共租界後即接管英商上海電車公司、中國公共汽車公司。

民國31年(1942年)

3月20日日軍當局將上海電車公司強行委託給華中都市公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經營。

民國33年(1944年)

7月1日華中都市公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改組為上海都市交通股份有限公司,資本總額1630萬日元。華中都市公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資本300萬日元,汪偽政府建設部以英商上海電車公司的一切設備作為現物投資,估價1330萬日元。

國民34年(1945年)

9月29日市公用局在九江路50號設置上海市公共汽車公司籌備處,10月30日改組為上海市公共汽車公司籌備委員會,11月成立上海市電車公司籌備處。

11月市公用局將原英商上海電車公司發還原英商經營。

民國35年(1946年)

上海市公共汽車籌備委員會與上海市電車公司籌備處合並為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籌備委員會。

民國36年(1947年)

4月9日英商上海電車公司電車專營權合約期滿,上海市政府准其繼續經營,按原約延長7年。

民國38年(1949年)

7月1日公交發售上海市區公共交通月票。公共汽車普通月票每張9元,優待月票每張6.3元,電車普通月票每張8.40元,優待月票5.88元(均摺合新人民幣)。(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0年

5月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在開展負責制的基礎上,實行定額管理的包線制。

6月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修造廠首次自行設計的1000型無軌電車試製成功。

12月18日英商上海電車公司與法商電車電燈公司部分線路互相通車聯營。

1951年

1月1日市公交公司與法商電車電燈公司的月票互相通用。

1952年

11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派顧開極為軍事代表,楊春霖為副軍事代表,徵用英商上海電車公司。12月9日改名為上海市電車公司。

1953年

6月4日市公交公司71輛無軌電車移交上海市電車公司。

7月1日解放後上海第一條新辟的無軌電車線路21路通車,代替1路公共汽車環城行駛。其架空設備均由市公交公司自行設計、製造、施工。

8月8日上海市電車、公共汽車月季票聯合發售處建立,統一發售上海市電車、公共汽車月季票。

1954年

2月1日上海市電車公司東長治路無軌電車保養場建成投產,定名為上海市電車公司第三保養場。1955年4月與第二保養場(匯山車棧)合並為上海市電車公司第二保養場。

10月5日上海市電車公司軌線工程管理所成立。

同日上海市滬南水電交通公司增設交通處,下轄電車車庫、汽車車庫、車輛修配廠、電車軌線直流管理所。

1955年

4月1日上海市市滬南水電交通公司的交通等3個專業處分別歸上海市交通運輸管理局等局領導。上海市滬南水電交通公司的名義保留,至7月22日撤銷。

5月12日上海市電車公司建造的第一座鐵殼風汞弧整流站——廣東(路)站建成供電。

5月~7月上海市電車公司軌線工程管理所先後接管上海供電公司移交的長治、膠州、黃河、靜安、鍾樓等五個整流站。

9月1日原上海市滬南水電交通公司交通處改名為上海市滬南車場。由上海市交通局直接領導。

1956年

是月上海陸上公共交通的票價進行改革:有軌電車起價0.03元,共5級,按0.03元進級;無軌電車起價0.04元,共4級,按0.03元進級;市區公共汽車起價0.05元,共5級,按0.05元進級;遠郊長途汽車起價0.05元,共11級,按0.05元進級。市區公共汽車、電車月票亦同時改革:公共汽車、電車月票統一為上海市公共交通月票,定價每張6元,取消優待月票,在市區公共汽車、電車上一律通用(浦東除外)。

4月30日上海市電車公司軌線工程所與上海市滬南車場軌線直流管理所合並為上海市電車公司軌線管理所。

10月25日上海市滬南車場劃歸上海市電車公司領導,改稱上海市電車公司滬南車場。

11月1日全市公交車路別編號統一調整,規定1~30號編號為電車線路;31號編號起為公共汽車線路(後改為40號起)。

1957年

6月1日上海市公共汽車公司、上海市電車公司同時撤銷,各公共汽車、電車場、廠、所均直屬上海市公用事業局領導。

1958年

7月25日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簡稱市公交公司)成立,統一經營管理市內電車和公共汽車及附屬工業單位,屬上海市公用局領導。

7月市公交公司電車修造廠試制紅旗牌大客車和第一輛鉸接式大客車。

1959年

上海電車修造廠成批生產變阻式無軌電車控制設備,製造4500型電車和661型、662型鉸接式電車。

1960年

6月1日 淮海中路(重慶路以西)電車軌道拆除, 撤銷6路,7路有軌電車, 新辟26路無軌電車(徐家匯-海關)。

1963年

8月14日 南京路的有軌電車軌道於深夜拆除, 12路有軌電車停駛。

8月15日 原行駛於福州路,威海衛路的20路無軌電車行駛於南京路。

1964年

電車一場在武寧路征地, 建設停車場。1968年建成。

1965年

滬南車場改建, 定名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電車三場。

1975年

12月1日 上海最後一條有軌電車線3路(虹口公園-五角場)拆除, 改行93路汽車。

1982年

2月 公交推出汽車改電車計劃. 61,60,93,37路汽車將改成6,8,9,27路電車. 另外, 客流大,雙向均勻的41,43,46路汽車也將改電車.浦東增設5條電車線, 其中包括81,82路汽車改電車, 另外14,24路用一線變二線的方法取直。

1985年

公交各場重組, 電車一場與汽車三,六場合並成公交第三分公司, 電車二場與汽車一,九場合並成第二分公司, 電車三場與汽車二,四場合並成第一分公司。

1986年

延安東路越江隧道規劃二條電車線路,二條汽車線路. 二條電車路線分別為12路延伸線(龍華路-南泉路)和29路(人民廣場-滬東新村)電車新線。

1987年

內江路雙層無軌電車停車場建成, 該停車場為國內第一座雙層電車場。

1988年

10月 電車一場,二場,三場分別改成上海市公共交通總公司第一,二,三電車公司。

1990年

1月2日 上海電車票價調整, 由原來的4,7,10,13,16分上漲至1,2,3,4角。

4月30日 國內第一條隧道無軌電車線路隧道五線(淡水路-梅園新村)通車。全市無軌電車線路達到22條。

1992年

配合外灘改造, 中山東一,二路拆除電車架空線。22路縮線至閔行路, 27路改37路汽車。

1993年

8月 上海電車票價調整, 由1,2,3,4角漲至2,4,6角.

浦東電車場(電車四場)在楊高路建成。

1994年

11月25日 上海電車實行單一票價0.5元, 隧道五線電車單一票價0.7元。

1996年

單節電車投放20路, 由此上海逐步淘汰絞接式電車。

一電隧道5線電車停駛, 由汽車取代。

第一,二,三電車公司改制為一電,二電,三電公交公司。

上海第一輛空調電車投入14路運營。

1998年

三電公交公司重慶路停車場建設多層電車停車場。

1999年

3月1日 上海電車單一票價由0.5元調整至1.0元。

2002年

6月 浦東巴士公司楊高南路停車場內的電車架空線設施全部拆除。

7月24日 國內最大的電車企業上海巴士電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由原一電、二電、三電整合重組而成。

11月 上海最老的公交停車場(95年歷史)常德路停車場拆除。

㈥ 民國33年買的股票

建議咨詢有關部門.
想來是不可能兌現了的,國家肯定在當時有過兌換的政策,早過期了.
再說這已經是文物了,其文物價值也相當可觀了的.
可以自己收藏也可以轉讓收藏家.

㈦ 民國時期亞光股票的價格

民國時期亞光股票,真品品相好的市場上一般喊價在5000左右;真品喜歡就可以當一個品種收藏!

㈧ 關於民國早期上海的問題

一:以牛皮為主的沙發,樣式跟現在差不多。
二:白天,樣子跟現在中國大陸的公交車差不多,有軌電車,上面連著電線,電線通到哪就走到哪。
三:男人嘛,有穿長衫,穿西服,或者下身穿西褲,上身穿白襯衣,外面套上風衣;女人嘛,穿旗袍,或洋裝,貂皮大襖。
四:徐家匯大教堂位於浦西路158號(徐家匯東方商廈往南走100米左右就到了,准確點在在漕溪路上不要過南丹路哦 ),就位於民國時期的法租界;典型建築有震旦大學,廣慈醫院顧家宅公園(又稱法國公園);教堂除了徐家匯教堂外還有法租界的第一座教堂洋涇浜聖若瑟堂。
五:網址http://ke..com/view/138201.htm
補充問題回答:位於上海市成都北路7弄30號

㈨ 民國時期的有軌電車有站台么 有的話站牌是什麼樣子

民國時期的有軌電車是有停靠站的,以上海為例,但只是一個標志桿,乘客就從路面上車階
聽老人說,當時車速很慢,人是可以隨時跳上車的,不用專門在站上等。
站牌是由文字、圖形、符號組成,安置在車站或者公交站,用以向乘客提供服務信息的設施。包括牌面、支架、站桿、站座四個部分。

㈩ 解放前 民國的時候中國有股市嗎

我國的滬深股市是從一個地方股市發展而成為全國性的股市的。在1990年12月正式營業時,上市的股票數量只有為數很少的幾只,其規模很小,且上市的股票基本上都是上海或深圳的本地股,如上海的老八股中只有一支是異地股票。在其後股市的發展中,由於缺乏戰略性的考慮,造成了資金的擴容與股票的擴容不同步,特別是資金擴容,其速度遠遠快於股票擴容。在1991年至1996年的五年間,股票營業部從數十家擴展到現在的近3000家,入市資金從10多億元增加到現在的3000多億元,而上市公司卻只從當年的近20家增加到現在的400多家,上市流通的股票只有300億股。股市的供求關系極不平衡,這樣就造成了股價在最初兩年出現暴漲的局面。
上海股市從1990年12月開始計點,1992年年底就上升到了780點,平均年漲幅達到179%;深圳股市從1991年4月開始計點,1992年底也漲到了241點,年均漲幅也有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