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技巧 »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前已發行股份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前已發行股份

發布時間: 2021-07-05 17:16:50

⑴ 首次公開發行前已發行股份的持股成本

這個很難說的,什麼一塊錢、幾毛錢的說法都是在故意做噱頭,現在中國很多專家簡直就是騙子,開口就胡說八道,以各種光鮮的名義去騙那些不懂的人。
PE的成本:
公司上市前會尋求PE公司幫助上市,那麼PE公司會對該公司的價值做出評估,
比如一家企業凈資產2000w,年利潤為1000w,那麼PE買這家公司的股份,常見粗略演算法是1000*10倍作為公司的估算價值,然後付出3000w買30%的股份。這里估值就決定了該PE的股票成本了。如果企業按2000w凈資產折算2000w股,那麼PE就是花了3000w買了2000w*30%的股票,即每股成本為5元。
假定這家公司從PE進入到上市,發展停滯,上市時年利潤依然是1000w,那麼該公司發行股票的時候,按市盈率30倍發行,則是1000w*30倍總市值=3億,其中PE佔了30%,就是說他如果能立刻賣出所有股票,就能得到9000w的回報,則他的回報率就是300%。
風投或戰略投資者成本:
這個完全看他們是什麼時期進的,如果和PE時間差不多,他們的成本差別也不會太大,但如果是天使類投資,在創業早期進入的,那麼他們的成本應該相當的低。
公司創業者成本:
這個就更不好說了,有可能這家公司創業時僅投入了100w,那麼實際上他們增值是非常可觀的,因為按前面值算,相當於每股投入資金僅100/(2000*60%)=8分多。但是,別忘記創業者要付出的風險成本和時間成本,大部分創業者都失敗了,留存並發展壯大的企業畢竟是少數。因此他們的表面成本可能很低,但他們的實際成本是相當昂貴的,當然這些,就被專家們給直接忽視了。

高管激勵股的成本:
這個也一樣難說,有時候激勵股是需要花錢的(比如按每股1元面值或實際價值--如上就是2元),有時候是公司董事會白送的,但是這些人一樣為了這個公司的發展付出很多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

--------------------------------------
不過,在中國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雖然有所改善,但很多上市公司依然在上市前造假,誇大他們的價值。在這種前提下,就難說了。。。。所以,建議絕對別去碰那些新上市的公司,他們有非常強烈的造假動機,尤其是限售股比例很高的公司更是這樣。

⑵ 公開發行股票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

IPO全稱Initial public offering( 首次公開募股) 指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向社會公眾公開招股的發行方式。
對應於一級市場,大部分公開發行股票由投資銀行集團代銷或者包銷而進入市場,銀行按照一定的折扣價從發行方購買到自己的賬戶,然後以約定的價格出售,公開發行的准備費用較高,私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部分規避此類費用。
這個現象在九十年代末的美國發起,當時美國正經歷科網股泡沫。創辦人會以獨立資本成立公司,並希望在牛市期間透過首次公開募股集資(IPO)。由於投資者認為這些公司有機會成為微軟第二,股價在它們上市的初期通常都會上揚。
不少創辦人都在一夜之間成了百萬富翁。而受惠於認股權,雇員也賺取了可觀的收入。在美國,大部分透過首次公開募股集資的股票都會在納斯達克市場內交易。很多亞洲國家的公司都會透過類似的方法來籌措資金,以發展公司業務。

⑶ 公開發行前已發行股份上市流通是什麼意思

公開發行前已發行股份上市流通是指該股在公開發行股份(IPO)前就存在的那部分法人股,在公司上市滿1-3年後就變成無限售條件的股票了,就能上市流通了.即平時說的大非解禁.

⑷ 上市公司如何確定公開發行股票的數量包括首次公開發行和上市之後的增發。

你好,上市公司的發行價格和發行股的數量的決定因素
1、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5000萬元一根據我國《公司法》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其股票上市必須符合股票經國務院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已向社會公開發行;
2、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5000萬元;
3、開業時間在3年以上,最近3年連續盈利;原國有企業依法改建而設立的,或者本法實施後新組建成立,其主要發起人為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可連續計算;
4、持有股票面值達人民幣1000元以上的股東人數不少於1000人,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公司股份總數的25%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4億元的,其向社會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15%以上;
5、公司在最近3年內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
6、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條件。 股份有限公司具備上市條件後,只是具備了申請上市的資格,而要真正成為上市公司還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提出申請,經過審查批准方可上市。
我國《公司法》規定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程序如下: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其股票上市交易,應當報經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證券管理部門批准,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報送有關文件。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證券管理部門對符合本法規定條件的股票上市交易申請,予以批准;對不符和本法規定條件的,不予批准。
股票上市交易申請經批准後,被批準的上市公司必須公告其股票上市報告,並將其申請文件存放在指定的地點供公眾查閱。經批準的上市公司的股份,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上市交易。經國務院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公司股票可以到境外上市,具體辦法由國務院作出特別規定。
上市公司如何確定公開發行股票的數量依法應遵循以下幾點
公開發行:發起人認購股本數額不少於擬發行股本總額的35%,認購數額不少於人民幣3000萬元;向社會公眾發行部分不少於擬發行股本總額的25%;公司職工認購的股本數額不超過向社會公眾發行股本數額的10%。
其中並未規定 公司公開發行的總數量 這應該由公司根據公司規模和融資規模自行確定 報中國證監會審核批准
配股發行:(原有股東按比例認購配售股份) 一次配股發行股份總數,不得超過前一次發行並募足股份後普通股總數的30%。
另外增資發行的規定如下:(並未規定發行數量)
增資發行(發行新股票增加資金) 除應符合首次發行所需條件外,還應符合:
①前一次公開發行股票所得資金的使用與其招股說明書中所述的用途相符,並且資金使用效果良好。 ②距前一次公開發行股票的時間不少於12個月。
③從前一次公開發行股票到本次申請期間沒有重大的違法行為。
大多數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對上市公司在擁有最少自由交易股票數量的股東人數方面有著硬性規定 總股本是指上市公司的所有股本數量,包括
已上市流通的股本和未上市流通的股本。股本的數量沒什麼規定,也就是說,因為公司規模不同,凈資產是一定的,發行的股份數量越多,每股凈資產就越少。價格由市場決定,我們可以通過可以參考當時同行業類型股票的價格來分析。
公司股票的發行量的決定
1.上市公司股票的發行量是由公司改為股份公司時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共估值多少錢,按每股一元來確定的。
2.具體的股票發行量則由幾個因素共同來決定
一是公司原始股東願意出售的數量,比如原股東長期看好本企業,那麼發行的數量可能不會太多,因為發行太多可能會影響控股權;
二是中國證監會批準的額度,主要是根據企業的融資目的和規模來確定發行數量;
三是看市場的實際情況,包括一級市場上保薦人、主承銷商及承銷團的建議以及二級市場上股市的實際走勢,比如市場行情火爆,發行市盈率很高時,那麼就會選擇多發一些,多賺一些發行溢價,反之則少發一些或者乾脆放棄發行。
確定一個公司發行股票的數量的方法
根據注冊資本,確定發行下限.根據融資量,公司估值等和承銷商,確定具體發行數量;
注冊資本就是股本,1億的注冊資本,就代表1億總股本。發行數量規定是不低於發行後股本總數的25% .1億股本,發行量基本在3500萬股以上;

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⑸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前已發行股份流通上市 是利空嗎

是利空,就是那些大小非們到了解放的日子,可以出來套現了。
但漲跌的關鍵還是要大勢好,大盤好時有的遭到減持後還會上漲。

⑹ 關於在主板上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問題,都是上市公司了,為什麼還是首次公開發行股票

是你理解錯誤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簡稱IPO,既然你考的是證券承銷,你就應該能理解承銷是IPO的一部分。
題目是IPO的條件,也就是要上市應該滿足什麼樣的條件。
在上市之前發行的原始股什麼的都是私募的,不是對公眾開放發行的,所以不算公開發行,真正的第一次公開發行,是在證監會審核批准後掛牌上市前幾天才是IPO,在IPO過程中券商負責銷售股票,所以稱為承銷,要把發行的股票全部銷售完,當然目前這些股票都是供不應求的,所以才有人打新股,然後等2天後上市流通賣出。
在上市後公司還可以再發行股票,俗稱配股或定向增發,這是另一回事了。

⑺ 首次公開發行前已發行股份上市流通的股票什麼意思

就是第一次解禁限售股

⑻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事的老股轉讓和公司公開發行股份前已發行的股份

應該是:公司公開發行新股,原持有時間在36個月以上的老股也可以參與發行。例如:公司發行新股1000股,有老股東也原意出讓自己的股份100股,那麼這次公司對外發行的數量就是1100股,發行1000股收到的錢歸公司,發行100股收到的錢歸這個老股東。

⑼ 什麼是首次公開發行股票

首次公開發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簡稱IPO)一般是指一家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人)第一次將它的股份向社會公眾投資者發售的行為。
通常,發行人的股份是根據其招股說明書約定的條款,通過承銷商(證券公司)進行銷售。一般來說,首次公開發行完成後,公司將申請器股票在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
在實務中,中國境內A股首次公開發行,是指股份有限公司經過中國證監會批准並通過證券公司保薦承銷公開發行股票的行為。在簡政放權的大背景下的IPO注冊制改革可能會有所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