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技巧 » 哪支大公司股票上市導致股市走熊
擴展閱讀
經典的股票交易策略 2025-07-13 14:48:51
中水科技股票股轉 2025-07-13 14:18:53
金能科技股票上市價格 2025-07-13 10:44:45

哪支大公司股票上市導致股市走熊

發布時間: 2021-07-07 03:54:44

1. 請問01-04年中國股市的大熊市,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這么久遠的事我也不是很清楚,我還初中呢那時候
按中國股市發展史來看,01-04年並沒有經濟蕭條或者危機什麼的情況發生,那我所能想到的,恐怕就是股市01-04年之間,股市制度的改革,其中利空因素比較大的,應該是針對股權分置的問題。
因為以前的非流通股,經過股改可以變成限制流通股,過了限售期也可以上市流通,加上不少國有企業乘著這大浪,拋售套現(01-04年國有企業虧損和現金流問題比較重)股民的恐慌及大量限售股上市導致了較長時間的熊市,但畢竟不是嚴重的金融問題,所以股市跌幅並不是很大。當市場消化了股改的風波,股市變得更合理規范,市盈率回歸後,股市恢復正常

個人理解

2. 中國股市的熊牛歷程

第一次大牛市:

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96——1429)

上海證券交易所1990年底正式開業,最初掛牌股票僅有豫園商場、鳳凰化工等8隻股票,人稱「老八股」。當時交易制度實施1%漲跌停板(後改為0.5%)限制,股指從96.05點開始,歷時2年半的持續上揚,終於在1992年5月21日取消漲跌停板的刺激下,一舉達到1429點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

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1429——386)

1992年8月發生在深圳的「8·10風波」,加大了市場回調力度。上證指數暴跌400餘點,兩個半月內跌幅達到45%。

第二次大牛市:

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386——1558)

不過,當時市場投機氣氛很濃,半年的跌幅3個月就全部漲回來。從1992年11月17日的386點開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點,只用了3個月時間,大盤漲幅高達303%。

第二次大熊市:

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1558——325)

快速牛市上漲完成後,股市的大擴容也就開始了。伴隨著新股的不斷發行,上證指數也逐步走低。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點,但這次熊市帶來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數量急速地膨脹。1992年深滬兩地市場的A、B股上市公司僅有54家,1993年快速增至177家,到1994年已經有287家上市。

第三次大牛市:

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325——1052)

證券市場一片蕭條,為了挽救市場,相關部門出台三大利好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中國證監會宣布暫停新股上市,同時還建議建立共同基金和中外合資基金公司。股市再度亢奮,1個半月時間,股指漲幅200%,最高達1052點。

第三次大熊市:

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1052——577)

不過,「三大政策」治標不治本,不久兩地市場再度暴跌。另外,當時國債市場火爆,分流了大量投機資金。到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經回到577點,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

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582——926)

1995年5月17日,中國證監會宣布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引發一輪短暫的大反彈行情。三個交易日內股指從582點上漲到926點。

第四次熊市:

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926——512)

短暫的牛市過後,股市重新下跌。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達到階段低點512點,績優股股價普遍超跌,新一輪行情條件具備。

第五次大牛市:

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512——1464)

炒作績優股開始成為市場主流投資理念,深發展成為深市的龍頭,之後,四川長虹在上海市場上也扮演了類似的角色,在這些股票的帶領下,市場再度活躍。1996年國慶節後,股市全線飄紅。但這時證監會坐不住了,連續吹冷風,被稱為連下「十二道金牌」,警告市場方方面面不要從事融資,嚴禁操縱市場,查處機構違規事件,人民日報社更在1996年12月16日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指出,「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則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引發市場大跌。不過,上升趨勢直到1997年5月才真正發生逆轉。

第五次大熊市:

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1510——1047)

在績優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後,市場自身展開調整。1997年6月13日,《人民日報》又發表文章,嚴查券商操縱股價及銀行向券商融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機氣氛。再加上融資再融資的擴容節奏很快,嚴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級市場出現極度失血,持續2年的熊市就此展開。到1999年5月18日,上證綜指已經從1510點跌至1047點。

第六次大牛市:

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1047——2245)

1999年5月8日,美國導彈襲擊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導致5月10日深滬兩市跳空下挫,形成了較大的「導彈缺口」。但1999年5月19日起,在網路概念股的強勁推動下,市場出現強勁反彈。這次的牛市俗稱"5·19"行情,上證指數被進一步推高到2000點以上,並創出2245點的歷史最高點。

第六次大熊市:

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2245——998)

2001年6月14日,國有股減持辦法出台,原來不能流通的國有股將按照新股發行價格減持。7月26日,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時,股市終於暴跌。到2001年的10月19日,滬指已從6月14日的2245點猛跌至1514點,2005年6月上證指數一度下跌到998點。

第七次大牛市:

2005年6月6日——(998——4335——)

在股市持續四年大熊市期間,中國的實體經濟欣欣向榮,GDP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高增長。股權分置改革成為扭轉股市與實體經濟嚴重背離的契機。2005年4月底,中國證監會宣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2005年6月6日,上證綜指破1000點的重要心理底限後,市場終於開始一輪基於價值回歸的反轉行情,至今年5月29日上證綜指最高已升至4335點。從998點上升到4335點用了400多個交易日。

第八次大熊市:

希望不要來.呵呵......................................

3. 長期大量發行科創板股票的話,會把股市帶入長期熊市嗎

我認為不會。科創板的發行有利於行情的調節,最終的目標是走出上揚,讓股市更趨於理性化。

4. 股市的牛/熊是由什麼決定的

你好,
理論上講是供求關系,實際上講是資金和信心.
當市場資金量充足,信心十足,大家紛紛進入股市,供不應求,從而造就了牛市,「賺錢效應」又吸引更多的跟風股民進入。牛市得以持續。
當市場後續資金不足,信心因上漲無力受到打擊,主力先撤離,導致供大於求,從而造成熊市,而眾多散戶在支撐不住時被迫割肉,紛紛拋售,熊市繼續。

5. 中國股市熊途漫漫,A股不能走牛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全球股市歷史新高不斷,日本股市又創30年新高,美股也創歷史新高,已經整整走牛十幾年了,真讓中國股民羨慕嫉妒恨。

而回看中國股市,真是無法直視,從2007年大盤歷史高點6124點衡量,過去13年時間,中國股市一直走熊,始終都是不能走牛,真是讓人費解。

面對全球股市一直走牛,歷史新高不斷地被刷新的環境之下,中國股市不能走牛,無法就是有以下幾大原因所致:

第一:股市制度不健全

中國股市發現中的股票市場,在國際成熟股市當中就是一個孩子,還沒有發育成熟的,一個制度不健全的市場怎麼可能會走牛。

沒有話語權也就是算了,最重要一點是有一個跟跌不跟漲的怪病,當全球股市上漲,中國股市高開低走;反之全球股市下跌之時,中國股市跌得比誰都快。

所以中國股市始終堅持一個原則,就是“跌”為主,一隻堅持3000點不倒的宗旨,這就是中國股市不能走牛的主要原因之一。

綜合以上四個方面進行分析,這些原因就是為什麼中國股市不能走牛的真正原因,也是中國股市的“內病”。

歸根到底,中國股市不能走牛的原因是“內憂外患”,內外兼有所致,導致中國股市熊途漫漫。

6. 中國股市的長期大熊市是什麼原因

特徵之一,政策市。市場唯政策是瞻。十多年來,每次市場重大的拐點及行情產生的背後,都打下了深刻的政策烙印,不管我們承認與否,影響中國股市最突出的因素仍然是政策的走向。我們注意到,無論新股發行速度、紅籌股回歸、股指期貨的推出、貨幣政策出台以及國有股的減持比例、包括新基金發行節奏等都有可能成為政策調控股市的籌碼。當此輪牛市股指不斷攀上新高峰時,估值過高還不是市場最擔心的,恐懼政策的打壓才是投資者頭上的「達摩克里斯劍」,政策走向成了股市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改變了市場固有的運行規律,而大盤的變幻無常也都能從政策調控中找到最終解釋,構成了「中國式牛市」的主要特徵。政策不僅可以產生行情,而且能夠製造拐點,同樣也可以改變股市的運行節奏,加快或放慢行情的演變過程,由此引得不少市場人士熱衷研究「政策底」,「政策底」逐步構成了市場股指運行的「脊樑」。我們認為,在相當長的時間里,股市依然難以擺脫政策的調控陰影。中國股市常常處於一種既害怕政策調控,又離不開政策托底的矛盾心理,成為市場依賴自身調節功能逐步走向成熟的主要障礙。

特徵之二,博弈市。股市是利益重新瓜分的場所。公司經過IPO後,一級市場的募資流入到了上市公司經營活動中來,而二級市場如果不考慮分紅派息,那麼市場利益的重新瓜分僅能看成資本利得帶來的一場「零和游戲」。統計顯示,2006年1400多家上市公司賺取了3892億元的凈利潤,但以0.3%的印花稅計算的話,如果按2000億元平均日交易量考慮,每年將有2880億元收歸國庫,如券商平均傭金按0.2%計算,全年產生1920億元傭金收入,兩項之和共計4800億元,已經超過了上市公司全部凈利潤達1000億元之多,使得二級市場淪為了不折不扣的「零和游戲」。這場游戲的背後隱藏著管理層與市場、禁售股與流通股、機構與散戶之間的多重博弈關系,這里邊既包含政策與市場的較量,也有市場內部的結構性博弈。在這種博弈關系下,散戶戰勝市場的前提是先要戰勝機構,機構戰勝市場先要規避政策風險。「5·30」印花稅的意外出台是此輪股市調整的導火索,從防範市場急劇上漲引發的系統性風險來看,是管理層與市場的一次成功博弈。

特徵之三,全民市。投資渠道狹窄使得股票投資成為居民投資的主要渠道。在社會保障沒有健全的情況下,財富積累成了全民追逐的目標,而多年來居民儲蓄的大幅增長反襯了人們對住房、子女教育、養老等費用不斷增長以及未來通脹的擔憂,資產增值成了人們擺脫貧困、追求資產安全的必然選擇。而股市由於流動性強、投資門檻低、在人們意識中賺錢快成為國內居民致富的首選,上半年市場呈現了儲蓄搬家、股市結構散戶化的特徵,一場轟轟烈烈的全民炒股運動便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了。但由於投資者缺乏對股市本質的認知和風險防範意識的建立,上半年市場出現了低價股和垃圾股雞犬升天狀況,隨後在5·30中引發了題材股、績差股的一場暴跌,為投資者追逐短期財富敲響了警鍾。

特徵之四,過渡市。由於上市公司處於非流通股禁售期,市場步入了一個特殊階段,這階段上市公司成為自身市值增長的擁戴者。首先反映在因股權激勵必須做出未來公司盈利或市值增長承諾。其次,大股東由過去的「掏空」轉為「注入」,但由於「優質」資產的「注入」往往是一次性的,盈利持續增長缺乏相應的保障。第三,反映在上市公司既是投資對象又是市場參與者,上市公司熱衷二級市場的股權投資,製造盈利轟動效應,從而有可能偏離原來主業,放大了公司經營風險。第四,大非尋找有利的套現機會進一步透支公司盈利。上市公司有可能製造短期盈利增長、拉高股價,透支未來,製造最佳出逃機會。過渡市加大了研究機構對市場趨勢與公司盈利的預測難度。

特徵之五,震盪市。其一,研究機構推介品種與觀點高度趨同。由於研究的影響力日益擴大,直接影響到市場主流資金流向,也容易成為市場助漲助跌的影響因素。其二,全民參與,散戶機構一哄而上,行情發展與散戶開戶數高度相關。容易誘發市場的盲目跟風。其三,海外資金流入股市暗潮湧動,加劇了市場的動盪。其四,基金交叉持股增加了股市風險。盡管扎營績優股與大盤藍籌股,客觀上可能起到了穩定市場作用,但由於交叉持股現象嚴重,一旦市場出現暴跌,持有人大量贖回,基金仍難以擺脫「囚徒困境」,有可能成為市場崩盤、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其五,上市公司盈利波動加大。由於上市公司盈利不僅受經濟本身影響,也受資產注入的影響,盈利出現大起大落可能性加大,加之在兩稅合並、新會計准則以及股權激勵的背景下,迎來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虛假繁榮,相應地,基於盈利分析的基本面研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從本質上看,「新興加轉軌」的國內證券市場造就了「中國式牛市」的主要特徵,也不斷引發價值估值爭論的升級,加大了基本面研究的難度,放大了市場風險。「中國式牛市」特徵提醒投資者股市是利益重新瓜分的場所,如果上市公司盈利增長難以為繼,市場會淪為「零和游戲」,此外,基本面研究要特別注重政策走向研讀,要充分認識全民參與帶來的市場風險,理性對待過渡階段上市公司盈利的非正常波動,從而防範股市高位震盪運行的風險。

7. 怎麼判定股市是在走牛市還是走熊市呢

A股的牛市確實真的到來了,已經在走牛途中,而且已經走了第一階段牛市,構築牛市大底,為全面牛市做鋪墊。

現實生活中,很多股民投資者判斷股市行情非常膚淺,以投機的眼光來判斷股市是熊市和牛市。類似大盤在某一天大漲牛市又真的來了,反之大盤某一天大跌牛市結束了,進入熊市了。

就比如上周三大盤大漲,牛市已經到來了,昨天大盤再度大漲牛市已經加速了,砸鍋賣鐵的買入。都是以某一天大盤的漲跌就去斷定市場總方向,這種判斷方法是錯誤的。

其二:大盤的趨勢,股市走熊市,大盤的趨勢都是呈現下跌趨勢,殺跌的低點越來越低,反彈的高點也是越來越低,總體指數都是在走低,這就是熊市行情。

綜合如何判定股票市場的牛熊知識點,可以根據判斷牛熊的兩大因素,再來實操分析當前A股大盤是走牛還是走熊。

總之只要大家弄明白了判定股市牛熊的方法,絕對會發現現在的A股在走牛市,牛市行情已經真的到來了,而且本輪牛市的路還很長,很遠。

8. 股票板塊有哪些走熊信號

板塊創新高但是不是由之前領漲的強勢股帶領,而是落後補漲股領漲,而之前的強勢股紛紛回調或者漲不動整理,舉個現在還沒發生的例子給你,上周五漲幅第一第二的醫葯和醫療保健板塊,領漲的已經不是之前的盤龍葯業之類,而是華北制葯這種之前沒漲的,末升段的特徵,下周持續觀察吧

9. 為什麼中國股市如此熊2010

我們的證券市場還不到20年,但是現在的上市公司和市場總市值已經在世界前列之中,面對如此發展的狀況,管理層一定很清楚。我們不但還要幫助更多的企業上市融資,同時還要完善市場缺陷,07年起成功實施股票全流通,今年又推出股指期貨,今後還要推出國際版,凡是每個舉措都要會引起市場波動。管理層也明白會出現各種狀況,與此同時也會配置相應的政策和舉措,20年來我們已經清楚地看到,所謂的「政策市」說法一般市場人士都很認同,甚至把把握政策導向視為投資成功與否最重要的因素。

我認為我國管理層有自己容忍的底線,就是我們不知道而言。我記得,在兩會結束時的新聞發布會上,溫總理也談到過,中國經濟二次探底的問題。現在控制房地產過快上漲是當前各級政府的頭等大事,這一定會影響相應產業的發展。目前的基本面上以降溫為主,控制GDP就會不惜犧牲周期性行業發展。

我以前也看過許多國家股指期貨推出前後的市場走勢,也認為我國推出後也會在做空機制下,有一段下跌過程。可是如今這樣的走勢出乎意料,如果按照技術分析,如此惡劣的K線組合,下跌的空間還較大,2245點是否是管理層的底線還要加以注意。

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政策導向,目前還是持幣為主。同時我也很同情很多07年入市而沒有止損的基友,我的建議就是目前再出局就沒有必要了。中國市場還會有5000,6000,8000點的時候,等幾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