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借殼上市的股票都說是原來的公司吸收合並新(更名)的公司啊
借殼上市是指一家私人公司通過把資產注入一家市值較低的已上市公司(殼,Shell),得到該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權,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資產得以上市。通常該殼公司會被改名。
直白地說,借殼上市就是將上市的公司通過收購、資產置換等方式取得已上市的ST公司的控股權,這家公司就可以以上市公司增發股票的方式進行融資,從而實現上市的目的。
與一般企業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優勢是能在證券市場上大規模籌集資金,以此促進公司規模的快速增長。因此,上市公司的上市資格已成為一種「稀有資源」,所謂「殼」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資格。由於有些上市公司機制轉換不徹底,不善於經營管理,其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喪失了在證券市場進一步籌集資金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這個「殼」資源,就必須對其進行資產重組,買殼上市和借殼上市就是更充分地利用上市資源的兩種資產重組形式。而借殼上市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團公司)通過將主要資產注入到上市的子公司中,來實現母公司的上市,借殼上市的典型案例之一是強生集團的「母」借「子」殼。
借殼上市一般都涉及大宗的關聯交易,為了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這些關聯交易的信息皆需要根據有關的監管要求,充分、准確、及時地予以公開披露。
『貳』 控股股東改制並更名後對股價的影響
甘肅電投控股股東改制並更名公告
甘肅電投近日接到控股股東甘肅省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的通知,按照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甘肅省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實施方案的有關要求,公司控股股東已改制為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同時更名為甘肅省電力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本次公司控股股東改制更名後,公司與實際控制人之間的產權及控制關系並未發生變化,實際控制人仍為甘肅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從公開的消息來看,這個消息對股價的影響基本上可以忽略,近期電力股的走勢還算是比較強勢,主要是受益於「優先股」的消息,該股上方的強壓力位置7.85一帶,即便是突破該壓力位置在8--9元區間依然壓力密布,對於這樣的個股建議您沖高7.80一帶離場,短時間內不要再操作該股;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也祝願您投資順利,心想事成,財源廣進
『叄』 公司上市之前為什麼要進行改制
1、公司由人合、資合並存的組織,變成了純資合的組織,並由此帶來深刻的變化:比如有限公司可以約定不按出資比例分紅,股份公司則不能;又比如股份公司要求同股同權,同次增資同價;
2、公司的三會運作(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更為規范,比如有限公司可以只設執行董事、只設一、二名監事,而股份公司必須有董事會、監事會,其餘董事會人數要求、開會時間等規定比較細,不一一贅述。
『肆』 關於公司改制股票問題
這個很明顯是公司的欺詐行為啊,
應該通過法律途徑去索回自己的利益,
不過到時你可能就會丟了工作的,中國就是這樣的啦,算了吧。
『伍』 為什麼上市公司要搞轉增股呢對他們有什麼好處
上市公司用資本公積轉增股本的目的和影響,一般來說有:
1、擴大股本規模(所有者權益沒有變化);
2、向投資者或潛在投資者給力、給希望、給信心;
3、對與股本規模有關系的問題,創造解決的必要條件。
4、對一般投資者——「股民」來說,在股價一定的情況下,資產總值不會變(資本公積轉增給投資者的股份,股價要「除權」——原價要與轉增後的總股份加權平均計算),但「股票」數量增加了,因此,在股票價格上漲(「填權」)的情況下,得利的絕對數會增加。
『陸』 為什麼出現多家央企控股股東改制更名
周一(12月18日),上證綜指弱勢整理,收盤勉強翻紅,漲0.05%報3267.92點;深成指跌0.35%報10960.12點;創業板指跌0.19%報1780.64點。兩市成交3408億元,創階段次低。盤面上,中小創普遍低迷,江南嘉捷、華大基因、中科曙光、武漢凡谷等多隻明星股跌停。新零售概念股遭殺跌,新華都、中百集團、人人樂等逼近跌停,三江購物、天虹股份跌逾7%。晶元概念股極度低迷,士蘭微、景嘉微、國科微、江豐電子等多股逼近跌停。
國內期市當天收盤大面積飄紅,黑色系領漲,焦煤封漲停,鐵礦石、焦炭一度逼近漲停,分別收漲於7.09%、6.59%,成材漲幅相對有限;有色金屬、化工品普遍走升,滬鎳漲超4%,玻璃漲超2%;農產品窄幅震盪,普遍小幅飄紅,澱粉漲超2%。
國企是比較穩定的。
『柒』 為什麼企業要進行股份制改造
一是建立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改革的目的就是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明確產權,塑造真正的市場競爭主體,以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通過對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可以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產權關系的明晰化、管理的科學化、決策的民主化。企業的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總經理等分權與制衡運行架構,將公司直接置於市場的競爭與監督之中,使企業的經營狀況能迅速透明的反映出來,企業的價值時刻顯現在公眾面前,要求企業不斷增強競爭意識、建立激勵機制、提高管理水平,促進發展。
二是籌集資金。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企業需在更廣泛的社會范圍內籌集資金,以便滿足企業不斷擴大再生產的需求。現社會上企業的三種形態中,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和公司制企業,只有股份有限公司能通過發行股票,在較短的時間內把分散在社會上的閑散資金集中起來,投入到生產經營中去,從而增強企業的發展實力。
三是優化資源配置。通過股份制改造,能使企業產權有明確的歸屬,便於資產在全社會范圍內流動,為調整產業結構提供良好的條件,有利於突破部門、地區和所有制的界限,協調各方利益,綜合利用各部門、地區的投資能力,優化資源配置,推動企業的專業化發展和聯合,調整不合理的產業結構。
四是確立法人財產權。規范的公司能夠有效地實現出資者所有權與企業法人財產權的分離。改造後的股份有限公司擁有包括各出資者投資的各種財產而形成的法人財產權。公司法人財產的獨立性是公司參與市場競爭的首要條件,是公司作為獨立民事主體存在的基礎,也是公司作為市場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
『捌』 為什麼要進行股份制改革
黨的十六大明確指出:「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別是國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並指出「除極少數必須由國家獨資經營的企業外,積極推行股份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這些思想指出,股份制是將來國有大中型企業集團改革的主要方向。而實際上自20世紀80年代引進股份制,特別是黨的十五大提出用股份制來改造國有企業以來,全國上下曾經形成了一股「股份熱」,而且從上海、廣州對公司企業成功的股份制改造看,可以認為,股份制是一種行之有效的企業運作機制,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
不過我們也要看到,十多年來的股份制改革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長期困擾國有企業的深層次矛盾,相反,目前國有大中型企業股份制改革中碰到的問題越來越多,進展也不夠快。據有關部門統計,到2000年底,520家國家重點企業(主要是國有企業)有430家進行了公司制改革,其中只有282家企業整體或部分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開始有多元化投資主體。而在實行股份制改革的國有企業中,國有股一股獨大現象比較嚴重。據統計,2001年4月底,全國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東持股份額占公司總股本超過50%的有890家,佔全部公司總數的79.2%。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說,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還要繼續深化,特別是「國有股減持」的措施有待進一步深入,中央確定的「進一步探索」與「積極推行」股份制的決策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目前,處於競爭性領域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的股份制改造進展不大,而且困難比較大。主要表現在:國有資本過大,社會資本對其「稀釋能力」比較小,多數社會資本持有者或戰略投資者把其看做「龐然大物」,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大型國有企業集團由於歷史的原因,債務負擔比較大,資本結構不合理,「企業給銀行打工」現象嚴重,對資本持有者或戰略投資者缺乏吸引力;人員壓力與社會負擔比較大,致使資本持有者或戰略投資者「望人興嘆」;組織結構復雜,發展不平衡,整體改造的經濟性差;主輔分離不徹底,主業不明晰,改制的潛力難以預測等。這些問題,是進行股份制改革必須解決的,但是這些問題又如何解決,股份制改造又如何開展呢?
結合實際工作經驗,筆者認為在競爭性領域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的股份制改造要找准突破口,分三步實施:
第一步,「分而治之」。其中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的通知》精神,推進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以下簡稱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餘人員,進行徹底的主輔分離,使非主業資產、閑置資產和關閉破產企業的有效資產,改制創辦面向市場、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法人經濟實體,實現「改制分流」。二是對企業集團下屬有前途的「二級」、「三級」法人以及分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造。也就是說,對於集團整體由於種種原因不能進行股份制改造的,可以對其下屬分公司、子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造,通過這一改造實現「國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並為集團整體股份制改造奠定基礎。三是整合集團產業資源,按照產業鏈與核心競爭力發展的要求進行集團內部或與集團外部進行重組,重組後按產業進行股份制改造。
第二步,「合而分立」。由於建立與優化大型企業集團的產業鏈的原因,對實施了股份制改造的若幹家公司根據產業鏈發展的需要進行重組,形成新的股份制公司。新公司的股份制度一方面要考慮引入戰略投資者,另一方面要考慮集團經營層與骨乾的個人持股與股份期權激勵制度的設計。
第三步,「整體改造」。即在條件適當的情況下,引入戰略投資者或者「公司股票上市」,使整個集團全部實現股份制改造。
經過這樣一系列的改革,企業集團的組織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產業鏈更加明晰。同時,由於實現了主輔分離,有利於集團進一步進行股份制改造,特別有利於引入戰略投資者,而且由於在股份制改造過程中,引進了股份期權的運作機制,有利於進一步激勵與約束經營者,從而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所以,對大型國有企業集團來說,進行股份制改造時,不能片面強調集團整體的股份制改造,應根據實際情況,統籌計劃、分步實施,逐步實行投資主體的多元化。而且股份制改造工作也要與機制改革、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和產業重組等結合在一起進行。(
『玖』 企業股票上市前,為什麼要進行企業改制
簡單說,符合廣大投資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