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有些上市公司的股票查不到
有可能他不是在中國的A股上市,有可能在新加坡,納斯達克等等地方上市,所以你在A股市場裡面看不到
⑵ 上市公司能否炒股為什麼
國家證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經貿委做出規定,嚴禁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炒股。1.國有企業不得炒作股票,不得提供資金給其他機構炒作股票,也不得動用國家銀行信貸資金買賣股票。2.上市公司不得動用銀行信貸資金買賣股票,不得用股票發行募集資金炒作股票,也不得提供資金給其他機構炒作股票。3.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為長期投資而持有已上市流通股票(在國務院主管部門規定的期限以上),應向證券交易所報告,交易所應採取措施,加強管理,監督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遵守本規定。4.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只能在交易所開設一個股票賬戶(A股),必須用本企業(法人)的名稱。嚴禁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以個人名義開設股票賬戶或者為個人買賣股票提供資金。5.證券交易所、證券登記清算機構和證券經營機構,應對已開設的股票賬戶、資金賬戶進行檢查,如發現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炒作股票,或者以個人名義開設股票賬戶以及為個人股票提供資金的,應及時糾正並向中國證監會報告。
為什麼不能?
答:中國股市有一個不應忘卻的歷史教訓:股市漲起來,公司上市所募集的資金,往往會回到股市,用於炒作股票。
過去數年間,這種現象其實一直存在。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場募集資金後,原先計劃中的投資項目變來變去,遲遲落不到實處,實際上,它們已經將大把的資金投入股市。當年甚至有這樣的事:承銷商在股票承銷之際,就已經和上市公司約定,融資後將其中多少資金交與證券商投資。顯然,在股市火爆之時,以股票投資獲取收益,遠比實業投資容易得多。
不過,上市公司如果將融入資金購買地產或是股票,對國家整體經濟將是重大傷害。它不僅會使市場泡沫橫飛,而且同時會削弱一個經濟大國賴以維系健康的實業基礎,從而加劇經濟的泡沫化、空心化。
2001年中國股市進入前一輪熊市之後,很多上市公司因為「委託理財」而身陷困境,有些甚至走到了崩潰的邊緣。這一事實,充分說明我們的擔心絕非杞人憂天。盡管當年那種方式的「委託理財」尚未開閘,但誰能確保上市公司的融資一定會用於實業發展?
況且,通過股票投資「洗錢」也是十分方便的途徑,這使得過去的中國股市幾乎變成了一個上市公司的「洗錢場」。股票投資虧了,上市公司背著;賺了,在上市公司的報表中不體現或少體現,差額落入個人腰包。
上世紀90年代中期,為了托市,有關政策法規對於實業公司購買證券資產予以解禁。而且迄今為止,上市公司在股市上進行投資,幾乎沒有任何防火牆。
鑒於上述原因,在中國股市IPO和再融資重新啟動之時,我們發出「謹防融資泡沫」之語,希望能夠引起監管當局的重視。
當然,准許上市公司購買股票,有利於中國上市公司之間的兼並收購。但如何興利避害,在利弊之間找到平衡,卻是考驗監管部門智慧的問題。
⑶ 股票與上市公司有什麼關系,為什麼會有股票出現
股份公司的股份在公開的交易市場進行公開交易(股份公開轉讓),這個叫做上市.
為了交易的方便,需要對股份的持有憑證進行標注--這就是股票,代表了對應的股份比例(就是在公司的佔有分數).
我們常見的公司,如果需要轉讓股份,是需要到工商局辦理變更手續的,非常麻煩.
上市公司的股份進行轉讓,是通過股票的交割這個形式來實現的,只要在交易所里辦理就可以,可以與銀行轉賬類比.
股票的出現,主要是便於股權的快速交易
⑷ 為什麼一家上市公司倒閉了股票也跟著退市了
股票就是上市公司找股民融資的憑證,股民每年可以憑這個憑證獲得分紅,公司都沒了,憑證還有嗎。
⑸ 既然是非上市公司,為什麼還那麼多公司有股票
非上市公司,大家也有股份的吧,所以非上市公司所謂的股票應該說是股份更合適一點。
⑹ 沒有上市企業,為什麼會有股票
股票就是你持有股份的憑證,是股份公司發給股東證明其所入股份的一種有價證券,它可以作為買賣對象和抵押品,當然,上市了才可以公開買賣和抵押。你向公司投資入股,你就有擁有與投資額對應的股票,就擁有公司的一部分資本所有權,成為公司的所有者之一,股東不僅有權按公司章程從公司領取股息和分享公司的經營紅利,還有權出席股東大會,選舉公司管理層,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差價等,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
⑺ 為什麼上市公司數量少於股票數量
因為有些公司是在A,B股同時上市的,所以股票數量會多於上市公司的數量,比如:萬科,張裕,振華港機等,都是A,B股市場同時上市的.
⑻ 為什麼有的公司沒有股票
有很多股份公司是沒有上市的,股份制是一種由多個理事和股東一起集資創辦的制度,首先,一個公司要上市,要向國務院證券管理辦公室提交上市申請,經過審核之後才可以作為IPO上市,有些公司為了避免風險才不上市的,如果上市,要吸收投資者的錢去運作投資,但是,這是要對投資者負責的,為了避免風險,有的公司才不上市,但是股票,每個公司都是有的,只是不公開發售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