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技巧 » 美國標准石油公司股票
擴展閱讀
安信股票自動交易軟體 2025-09-13 05:45:57
宏泰礦業股票代碼 2025-09-13 04:53:38
萬科股票上市交易價 2025-09-13 04:27:40

美國標准石油公司股票

發布時間: 2021-08-11 06:30:26

㈠ 標准石油公司的經營管理

標准石油公司的管理階層想出應對之道,他們主張成立托拉斯,那可使不斷成長的標准石油公司更有效地控製成本、提高利潤和促進管理。1881年,多德擬定了一份協議書,內容是:原本由標准石油公司控制的數十家公司的股東,以其所擁有該公司的股票交換新成立托拉斯的股票。交換條件是企業的股權必須轉換給9位信託人,包括洛克菲勒兄弟、弗拉格勒、波斯威克及其他原來標准石油公司的主要人物。這項措施在美國商業界是史無前例的。當托拉斯組織結構與1882年1月2日生效時,標准石油麾下已經控制全美80%的煉油事業、90%的輸油管線;在油罐車、石油副產品、油桶製造等相關行業中,也居領先地位。
但是托拉斯也引發了新的管理問題。信託人允許各分公司的主管自行經營,但任何超過5000美元的支出都必須取得核准。信託人組成的管理委員會每天在午餐時到紐約百老匯街26號聚會。洛克菲勒說:「我們的慣例是,沒有共識前不採取任何重要行動。」共識是必須的,因為托拉斯是一群公司的集合體,彼此相互關聯,但又各自獨立。托拉斯必須仰賴各組成單位的有效經營才得以順利運作,因此,各分公司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權,中央總管也有相對的要求,但這些要求都建立在對各單位有好處的技術上。一位資深的信託人維拉斯(George Vilas)就曾拜訪個單位,統一財務報表格式。
在這種新式管理分工之下,標准石油托拉斯的運作,依靠由各自單位高層主管組成的各委員會,再由紐約辦公室里的固定人員輔助。不同委員會分別管理製造、生產、運輸、出口、潤滑油、桶罐等容器及國內市場等業務。托拉斯的最高管理階層又為企業找到新的營銷方向——設立零售網路,確保產品質量穩定的石油能直接供應大眾市場。設立網路使標准石油公司的煤油及汽油零售站,由1882年130家增加為1906年3500家。但縱向組合一直要到標准石油公司開始把原油汲出地面才算完成。1881年,當勘探者在俄亥俄州利馬(Lima,Ohio)附近平原找到重大油礦後,標准石油公司自老家開始涉足原油開采。到1891年,標准石油開採的原油,已經佔全美原油產量的25%。1895年,原油開采占標准石油盈餘的14%。
此時的標准石油公司已經實踐了20世紀企業經營原則:從原料、各種製造過程,最終消費產品的一貫作業。洛克菲勒可以控制每一滴油的「生命歷程」,從在賓西法尼亞油田開采,直到在加州某標准石油零售站上,一位農夫買了1加侖煤油為止。

㈡ 中石油a股和美股中石油為何股價相差懸殊

這個就是傳說中的a股對h股的溢價,香港是成熟市場,有做空機制,並且受外圍股市特別是美國日本等大的經濟體的影響比內地大,成熟市場一般不會對中石油這樣的傳統行業估值太高,估值就是市盈率、市凈率,看盤軟體里有寫的,加之受外圍股市影響深遠,也就會和內地不同步,表現出來就是對a股的折價。07年股票好的時候中石化a股30多快,h股才10多塊就他一半,中石油回歸a股堪稱經典,發行價就對h股溢價100%左右,好像是28塊,開盤那天是44塊。。。但他從此以後一路下跌,再沒觸及到哪怕是發行價過,讓無數傳說中的機構和基金都套在裡面了。。中石油的回歸a股也正式拉開了後來08年整一年股票深幅調整的帷帷大幕。。。參考價值不大,我們這的股市是講政策的,而不在乎估值的,但為和國際接軌,和諧宇宙,參考價值會慢慢增大的……不過要區別中國聯通和中國銀行這類的,中國聯通,他的a股和h股不是同一家公司,a股是中國聯通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的子公司,h股是中國聯通〔香港〕股份有限公司,也是聯通集團的子公司,就是以前說的紅籌股,中國銀行也類似,a股是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h股是中銀國際,就是那個香港地標中銀大廈。平安差價不大說明啥?和諧了唄,也有發行順序的關系,同

㈢ 華爾街七巨頭的相關簡介

摩根銀行的前身是不太為人所知的英國喬治·皮博迪公司(George Peabody and Company)。喬治·皮博迪原是美國巴爾的摩的一個干貨商,在發了一些小財之後,於1835年來到英國倫敦闖世界。他瞧准了金融行業是個發財的行業,就開始在倫敦和一些商人一起做起承兌銀行(Merchant Bank)的生意,這是當時一種非常時髦的「高級金融」(High Finance)業務,客戶主要包括政府、大公司和大富豪們。他們提供國際貿易貸款,發行股票和債券,經營大宗商品,這就是現代投資銀行的前身。
喬治·皮博迪通過巴爾的摩的布朗兄弟公司在英國分號的引薦,很快打入了英國的金融圈子。不久,喬治·皮博迪非常吃驚地收到內森·羅斯柴爾德男爵的邀請前去做客。誠惶誠恐的喬治·皮博迪覺得能被名震世界銀行界的內森請去做客,就好像天主教徒被教皇接見一般榮幸。
內森開門見山地提出希望喬治·皮博迪幫他一個忙,做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秘密公關代理人。羅斯柴爾德家族由於在歐洲巧取豪奪,雖然家財萬貫,可也被很多人痛恨和鄙視。倫敦的貴族階級就不屑於與內森為伍,屢次拒絕內森的邀請,雖然羅斯柴爾德在英國勢力很大,但始終有些被貴族孤立的感覺。內森看中喬治·皮博迪的另一個原因是他為人謙和,人緣頗佳,又是美國人,日後還可以派上大用場。
喬治·皮博迪對內森的提議自然是滿口應承,所有公關開銷全由內森買單,喬治·皮博迪的公司很快就成為倫敦著名的社交中心。特別是每年7月4日在喬治·皮博迪家舉辦的美國獨立節宴會,更是倫敦貴族圈子裡的一件盛事[2]。客人們可能沒有想到,富麗堂皇和氣派奢華的招待開銷,豈是一個幾年前還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商人所能負擔得起的。
直到1854年,喬治·皮博迪還只是一個百萬英鎊級別的銀行家,在短短的六年之內,他卻發了一筆近2 000萬英鎊的橫財,一舉成為美國重量級的銀行家。原來在羅斯柴爾德家族策動的美國1857年經濟危機中,喬治·皮博迪由於大量投資於美國鐵路債券和政府債券,當英國的銀行家突然狂拋和美國沾邊兒的一切債券時,喬治·皮博迪也被深度套牢。奇怪的是,英格蘭銀行在他瀕臨破產邊緣的時候,彷彿天使從天而降,緊急提供了80萬英鎊的信用額度,不僅把他從死神身邊奪了回來,更鬼使神差般地使一貫極端謹慎和早已失魂落魄的喬治·皮博迪賭上全部身家,大筆吃進被驚恐萬狀的美國債券投資者當做垃圾拋售的各類債券。1857年的危機全然不同於1837年的十年蕭條,僅一年時間,美國的經濟就完全走出衰退的陰影,結果,喬治·皮博迪手中的美國債券使他很快成為超級富豪,這與1815年內森的英國國債戰役驚人的相似。在沒有內線准確信息的情況下,剛從破產噩夢中驚醒過來的喬治·皮博迪,是斷然不敢大量吃進美國債券的。
喬治·皮博迪一生沒有子嗣,龐大的產業無人繼承,他為此煞費苦心,終於決定邀請年輕的朱尼厄斯·摩根(Junius Morgan)入伙。在喬治·皮博迪退休以後,朱尼厄斯·摩根接掌了全部生意,並將公司改名為朱尼厄斯·摩根公司(Junius S. Morgan and Company),仍然設在倫敦。後來,朱尼厄斯的兒子J.P. 摩根接掌了公司,後來他將美國的分支改名為J.P.摩根公司。1869年,J.P.摩根和佐格索(Drexel)在倫敦與羅斯柴爾德家族會面,摩根家族完全繼承了喬治·皮博迪與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關系,並將這種合作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1880年,J. P. 摩根開始大量資助重組鐵路公司的商業活動。
1891年2月5日,羅斯柴爾德家族和英國的其他一些銀行家成立了秘密組織「圓桌會議集團」,美國也建立了相應的組織,牽頭的就是摩根家族。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的「圓桌會議集團」更名為「外交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英國的改為「皇家國際事務協會」(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美英兩國政府的許多重要官員就是從這兩個協會中被挑選出來的。
1899年,J.P.摩根和佐格索到英國倫敦參加國際銀行家大會。當他們回來時,J.P.摩根已經被指派為羅斯柴爾德家族在美國利益的首席代理人。倫敦會議的結果就是,紐約的J.P.摩根公司,費城的佐格索公司,倫敦的格倫費爾(Grenfell)公司,巴黎的摩根·哈傑斯·希公司(Morgan Harjes Cie),德國和美國的沃伯格公司(M. M. Warburg Company),與羅斯柴爾德家族完全聯系在一起了。
1901年,J.P.摩根以5億美元的天價收購了卡內基的鋼鐵公司,並組建了世界上第一家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巨無霸—美國鋼鐵公司(United States Steel Corporation)。J.P.摩根在當時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可是,據國家臨時經濟委員會(Temporary National Economic Committee)的報告,他僅擁有自己公司 9%的股份。看來,聲明赫赫的摩根還只是一個前台人物。 詹姆斯·希爾:鐵路大王
鐵路的建設是嚴重依賴金融支持的重要基礎建設,美國龐大的鐵路工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仰賴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資本市場的金錢才得以實現的。控制美國鐵路債券在歐洲的發行,就成為掌握美國鐵路工業命脈的直接手段。
1873年,由於國際銀行家們對美國突然實施金融緊縮,狂拋美國債券,美國鐵路債券也未能倖免。到危機結束的1879年時,羅斯柴爾德家族已成為美國鐵路最大的債權人,只要他們高興,可以隨時掐斷任何美國鐵路公司的金融命脈。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靠汽船運輸和煤礦起家的詹姆斯·希爾必須投靠在金融家的旗下,才可能在鐵路行業慘烈的競爭中生存和壯大,摩根正是他背後的金融靠山。在摩根的大力扶持下,利用1873年危機後大量鐵路公司倒閉的機會,詹姆斯·希爾實現了迅速兼並和擴張的計劃。
到1893年,詹姆斯·希爾擁有橫貫美國大陸的鐵路的夢想終於實現了。在爭奪中西部鐵路(Chicago,Burlington and Quincy Railroad)控制權時,詹姆斯·希爾遇到了強大的對手,由洛克菲勒財團支持的太平洋聯合鐵路(Union Pacific Railroad)向他發動了突然襲擊。太平洋聯合鐵路的總裁哈里曼開始秘密收購詹姆斯·希爾控制的北方太平洋鐵路公司(Northern Pacific)的股票,當詹姆斯·希爾驚覺即將失去控制權時,哈里曼還差4萬股就大功告成了。詹姆斯·希爾立即向正在歐洲度假的後台老闆摩根緊急求救,摩根馬上指令手下反擊洛克菲勒的挑戰。一時間華爾街烽煙四起,對北方太平洋鐵路公司股票的爭奪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每股價格一度達到1 000美元的天價。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最後國際銀行家們不得不出面調停,達成的最終結果是成立一家新的控股公司—北方證券公司(Northern Securities Company),兩強共同控制美國北方的鐵路運輸。在公司成立當天,麥金利總統被刺殺,副總統老羅斯福繼任。在老羅斯福的強力反對下,北方證券公司被美國1890年通過的《謝爾曼反壟斷法》強制解體。受挫之後,詹姆斯·希爾的發展方向掉頭向南,收購了從科羅拉多直抵得克薩斯的鐵路。到1916年去世時,詹姆斯·希爾積累了5 300萬美元的財產。 洛克菲勒:石油大王
老約翰·洛克菲勒在美國歷史上是一個頗有爭議的人物,被人們冠以「最冷酷無情的人」。他的名字自然和大名鼎鼎的標准石油公司密不可分。
洛克菲勒的石油生涯開始於美國內戰時期(1861~1865),直到1870年他成立美國標准石油公司時,生意做得仍然屬於一般水準。自從得到克里夫蘭國家城市銀行的一批種子貸款後,他好像一下子找到了感覺,尤其是在惡意競爭方面展現出超乎常人的想像力。在他非常看好的石油精煉行業中,他很早就悟出石油精煉雖然短期利潤極高,但由於缺乏控制的激烈競爭,終將陷入自殺般的惡性競爭。辦法只有一個,毫不留情地消滅競爭對手,為此目的可以不惜一切手段。
具體方法是,首先由受其控制但不為人所知的中間公司提出用現金低價收購競爭對手,如果遭到拒絕,競爭對手將面臨慘烈的價格戰,直到對方屈服或破產。如果還不奏效,洛克菲勒最後將使出撒手鐧:暴力破壞。毆打競爭對手的工人,放火焚燒對手廠房等,幾個回合下來,倖存者寥寥無幾。如此霸道的壟斷行為,雖然引起了同行的公憤,但也招來了紐約銀行家的濃厚興趣。酷愛壟斷的銀行家非常欣賞洛克菲勒實現壟斷的高度執行力。
羅斯柴爾德家族一直煞費苦心想控制日益強大的美國,但屢屢失手。控制一個歐洲的國王比控制一個民選政府要簡單得多。美國內戰以後,羅斯柴爾德家族開始部署控制美國的計劃。在金融業,有摩根銀行和庫恩雷波公司,在工業界,他們還一直沒有物色到合適的代理人選,洛克菲勒的所作所為,讓羅斯柴爾德家族眼前一亮。如果在金融方面給予大量輸血,洛克菲勒的實力會遠遠超出小小的克里夫蘭地區。
羅斯柴爾德家族派出他們在美國最重要的金融戰略家庫恩雷波公司的雅各布·希夫(Jacob Schiff)。1875年,希夫親赴克里夫蘭去指點洛克菲勒下一步的擴張計劃。希夫帶來了洛克菲勒想都不敢想的空前支持,由於羅斯柴爾德此時通過摩根銀行和庫恩雷波公司已經控制了美國95%的鐵路運力,希夫擬定了一個由影子公司(South Improvement Company)出面,給洛克菲勒的標准石油公司提供非常低廉的運費折扣,在這個運費折扣壓力之下,沒有幾家煉油公司還能夠繼續生存。洛克菲勒很快就完全壟斷了美國石油行業,成了名副其實的「石油大王」。 雅各布·希夫:羅斯柴爾德的金融戰略家。
羅斯柴爾德家族和希夫家族之間的密切關系可以上溯到1785年,當老羅斯柴爾德舉家搬到法蘭克福的一幢五層樓房時,與希夫家族合住了多年。同為德國猶太銀行家,兩家有長達百年的情誼。
1865年,年僅18歲的雅各布·希夫在英國羅斯柴爾德銀行見習了一段時間以後,來到美國。在林肯總統被刺殺之後,雅各布協調在美國的歐洲銀行家代理人之間的利益,共同推動建立美國的私有中央銀行制度。他的另外一個目的就是發現、培養歐洲銀行的代理人,並將他們輸送到政府、法院、銀行、工業、新聞等各種重要的位置上,以待時機。
1875年1月1日,雅各布加盟庫恩雷波公司,並從此成為公司的核心。在強大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支持之下,庫恩雷波公司最終成為美國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最著名的投資銀行之一。

㈣ 在美國和納斯達克股市齊名的另外幾大股市分別是什麼阿

美國股市由四個市場構成,在國內知名度最大的是納斯達克股市,此外,與之齊名的還有.

紐約證券交易所 NYSE
美國歷史最長、最大 且最有名氣的證券市場,至今已有 208 年的歷史,上市股票超過 3,600 種。

紐約證券交易所約有 3,000 家總市值高達 1,700 萬億美元的大企業掛牌進行買賣,轄下共有 400 家左右的會員企業,每天約有 3,000人在交易場地工作,20 個交易地點合共 400 多個交易位。 紐約證交所的交易方式也跟傳統市場一樣,是採取議價方式,股票經紀會依客戶所開出的買賣條件,在交易大堂內公開尋找買主賣主,然後討價還價後完成交易。紐約證交所上市條件較為嚴格,還沒賺錢就想上市集資的公司無法進入紐約證交所。

美國證券交易所 AMEX

美國證交所是美國第二大的證券交易所,超過1,131支股票在此上市。 美國證交所的交易場所和交易方式大致都和紐約證交所相同,只不過在這里上市的公司多為中、小型企業,因此股票價格較低、交易量較小,流動性也較低。在還沒有那斯達克證券市場以前,一些現在知名的企業因為資本額小、賺的錢不夠多,無法達到紐約證交所的上市標准,因此就在美國證交所上市,像石油公司艾克森Exxon和通用汽車GeneralMotors都是在這里長為大企業後,才再到紐約證交所上市的。美國證交所在1998年被那斯達克證券市場購,不過目前這兩個證券市場仍然獨立營業。

店頭市場Over-the-Counter

店頭市場, 即指那斯達克證券市場.之所以叫做店頭市場,是因此它的交易方式不同於傳統的證交所,證交所的交易方式是由經紀人在交易場內為客戶買賣股票,但是店頭市場的交易方式,是經由龐大的電腦系統來進行,投資人想要買賣店頭市場的股票,需要透過坐在櫃後面的專業經紀人利用電腦來進行,故被稱為店頭市場。

樓上估計是把你說的納斯達克股市理解成了納斯達克指數,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㈤ 應該如何評價洛克菲勒和他的標准石油公司

客觀看待 洛克菲勒及其標准石油公司是資本主義發展並過渡到帝國主義階段的自然產物,從經濟社會發展角度看,存在其必然性。

㈥ 美國對上市公司的行業分類標准

不知道你要的是不是這個 反正我是看不懂 具體的網址是http://www.willrich.cn/dev/wfrmDocView.aspx?czid=311070624174202375
由於字數限制沒法完全復制到這里 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㈦ 美國三大股指代表什麼(道瓊斯、納斯達克、標准普爾)

道瓊斯一般指的是道瓊斯工業指數,現在由30家巨頭公司組成,不完全只是工業了,見附表;

納斯達克主要是軟體和計算機、電信、生物技術、零售和批發貿易等行業公司,類似創業板;

美國標准普爾由400種工業股票、20種運輸業股票、40種公用事業股票和40種金融業股票組成,反映了美國經濟的整體情況,是理想的股票指數期貨合約的標的。

附:
道瓊斯工業指數標的:
公司 行業 股票代號
美國鋁業公司 鋁 AA
卡夫公司 食品 KFT
美國運通公司 金融服務 AXP
波音公司 航空航天 BA
花旗集團 金融服務 C
卡特彼勒公司 重型機械 CAT
杜邦公司 化工 DD
迪士尼 娛樂業 DIS
通用電氣公司 電子、金融服務 GE
思科 電子 CSCO
家得寶公司 零售、家居改善 HD
雪佛龍 石油 CVX
惠普公司 電腦硬體、列印機 HPQ
國際商用機器公司 硬體、軟體和服務 IBM
英特爾 微處理器 INTC
強生制葯有限公司 制葯 JNJ
摩根大通公司 金融服務 JPM
可口可樂公司 飲料 KO
麥當勞 快餐、特許經營 MCD
3M公司 原料、電子 MMM
美國銀行 銀行 BAC
默克制葯公司 制葯 MRK
微軟 軟體 MSFT
輝瑞制葯有限公司 制葯 PFE
寶潔公司 家庭用品、制葯 PG
西南貝爾公司 電訊 SBC
聯合科技公司 航空、防禦 UTX
Verizon 電訊 VZ
沃爾瑪 零售業 WMT
埃克森美孚公司 石油 XOM

㈧ 1912年新澤西標准石油股票價格上漲的原因是什麼

1912年元月,華爾街的變動令人無法理解。新澤西標准石油股票由360點漲到595點,洛克菲勒所屬的其它股份均大幅度上漲。

股份暴漲的原因是什麼呢?一定是工業發展的結果:汽車燃料已由煤油轉為汽油了!

㈨ 洛克菲勒創設的標准石油公司成立後,各股東的股份分別是多少

1870年1月,洛克菲勒創設的標准石油公司成立。新的股份公司資產額為100萬元。洛克菲勒擔任董事長,其弟威廉做副董事長,佛拉格勒與安德魯斯則任常務董事。公司發行了1萬股票。洛克菲勒自己有2667份優先股,幕後支持者哈克涅斯擁有1334股,威廉、佛拉格勒和安德魯斯各持t333股,剩餘2000股,留作給鐵路的贈品。每股股金100元。

當初約翰全力以赴親自經營、指導,就是希望公司能超出自己的運油車和貨廂車。這也是使他壟斷『下游』邁出第一步的緣由。

㈩ 約翰·洛克菲勒的石油新秀

這時候,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已經發現了石油,成千上萬的人潮水一樣湧向採油區。一時間,賓夕法尼亞的土地上井架林立,原油產量飛速上升。冷靜的洛克菲勒沒有盲目行動。經過實地考察,他決定先不在原油生產上投資,因為那裡的油井已有72座,日產1165桶,而石油需求有限,油市的行情必定下跌。事情的發展果然不出洛克菲勒所料,打先鋒的賺不到錢。
由於瘋狂地鑽油,導致油價一跌再跌,每桶原油從當初的20美元暴跌到只有10美分。那些鑽油先鋒一個個敗下陣來。
3年後,原油一再暴跌之時,洛克菲勒認為投資石油的時候到了,這大大出乎一般人的意料。他與克拉克共同投資4000美元,與一個在煉油廠工作的英國人安德魯斯合夥開設了一家煉油廠。安德魯斯採用一種新技術提煉煤油,油廠的發展很迅速。洛克菲勒後來從克拉克手上高價買下公司的股權,把公司改名為洛克菲勒-安德魯斯公司,滿懷希望地干起了他的石油事業。
他很快就擴充了煉油設備,日產油量達到500桶,年銷售額也超出百萬美元。洛克菲勒的公司成了克利夫蘭最大的一家煉油公司。
當時,石油業秩序還非常混亂,生產過剩,質量較差,價格混亂,激烈的角逐已現端倪。洛克菲勒的公司就像汪洋大海中的一葉小舟,隨時都有沉沒的危險。這時候洛克菲勒清醒地認識到,必須把自己的企業擴大,只有船大了,才可能抵禦驚濤駭浪的沖擊。他說服自己的弟弟威廉參加進來,建立了第二家煉油公司,並派他去紐約經營石油進出口貿易,盡快打開歐洲市場。
在威廉臨去紐約前,兄弟倆躊躇滿志地立下了誓言:我們要擴張,再擴張,資金越多,我們發展的本錢也越豐厚,我們要獨霸世界。
盡管當時洛克菲勒對於自己將要創造的超級帝國,心中並沒有什麼明確的概念,但他對企業的未來及個人的前途信心百倍。他在克利夫蘭市的總部坐鎮指揮全局,應付著一切挑戰。
高瞻遠矚的洛克菲勒從一開始就把目光轉向國際市場。他在紐約開設的辦事處,專門向東海岸和國外出售公司產品。他盡可能削減各種成本,比如,他自製油桶,並買下一家化學公司,自製煉油用的硫酸;為了免付鐵路運輸費用,他還購買了油船和輸油管。年輕時養成的節約習慣,被洛克菲勒用到了生產中,發揮出巨大的效益。
洛克菲勒熱衷於公司間的聯合,他聯合了兩位資金雄厚、信譽很好的投資合作者。3年之後,也就是1870年1月10日,他們共同創建了一家資本總額為100萬美元的新公司--標准石油公司。身為公司創辦人和總裁的洛克菲勒獲得了公司1/4強的股權,當時,他年僅30歲。科學的管理、精細的經營和高質量的產品,為標准石油公司贏得了聲譽,也具備了堅實的競爭能力。1865年洛克菲勒初進石油業時,克利夫蘭有55家煉油廠,到1870年標准石油公司成立時只有26家生存下來。1872年底,標准石油公司就控制了這26家中的21家,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國日漸成型。
洛克菲勒看到,隨著他的石油帝國的不斷發展,因本身龐大而導致的難以控制的危險性也越來越大。這一弊病引起了他的格外重視。
一天,洛克菲勒在一本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現一篇文章,裡面寫道:小商人時代結束,大企業時代來臨。他感到這與自己的壟斷思想不謀而合,就對文章予以高度評價,並以高達500美元的月薪聘請文章的作者多德為法律顧問。
多德受聘後,為報知遇之恩,就千方百計為洛克菲勒的公司尋找法律上的漏洞。一天,他在仔細研讀《英國法》中的信託制度時,突然產生出靈感,提出了托拉斯這個壟斷組織的概念。
什麼是托拉斯呢?就是生產同類產品的多家企業,不再各自為政,而是以高度聯合的形式組成一個綜合性企業集團。這種形式比起最初的卡特爾,即那種各自獨立的企業,為了掌握市場而在生產和銷售方面結成聯合戰線的方式,壟斷性要強得多。
洛克菲勒運用多德的托拉斯理論,在1882年1月20日召開標准石油公司的股東大會,組成9人的受託委員會,掌管所有標准石油公司的股票和附屬公司的股票。洛克菲勒被選為該委員會的委員長。隨後,受託委員會發行了70萬張信託證書,僅洛克菲勒等4人就擁有46萬多張,占總數的2/3。
就這樣,洛克菲勒如願以償地創建了一個史無前例的聯合事業--托拉斯。在這個托拉斯結構下,洛克菲勒合並了40多家廠商,壟斷了全國80%的煉油工業和90%的油管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