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技巧 » 美國保險公司股票走勢圖
擴展閱讀
燦星傳媒股票代碼 2025-08-20 16:05:13
四川海川實業股票代碼 2025-08-20 16:01:06

美國保險公司股票走勢圖

發布時間: 2021-08-28 12:14:08

1. 國外保險公司股價是內涵價值多少倍

  • 國外保險公司,股價是內涵價值的3倍左右。
  • 這是一個基本的概率,僅供參考。

2. 全球最大的保險業巨頭美國國際保險公司AIG現在的股價值多少RMB

美國國際集團(AIG),該集團是美國享負盛名的國際保險及金融機構,亦為美國最大的工商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的成員於全球一百三十個國家及地區經營產物險、意外險、水險、人壽保險、金融服務保險,以及一系列金融服務。2.AIG1919年由史帶先生創立於上海,總資財2004年底已達到7987億美元,業務遍布全球130多個國家與地區,AIG在2005《福布斯》全球最大2000家企業中名列第三,2005〈財富〉美國公司排名第九。3.美國國際集團(AIG)是美國最大的工商保險公司,是世界市值第三大的金融機構,僅次於花旗集團和美國銀行。截至2000年底,美國國際集團總資產達三千零三十億美元,全球職員人數達四萬人。美國國際在紐約股票市場上市,是道指成分股之一,其後分別在倫敦、巴黎、瑞士與東京的股票市場上市。2004年公司凈利潤達111億美元。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3. 美國股市上,哪個股票的現價是每股10萬美元

在有"股神"之稱的沃倫· 巴菲特的領導下,美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 價格近來節節攀升。23日,該公司股票 的交易價格收盤時達到每股10萬美元,成為美國歷史上最昂貴的股票。

由於今年美國颶風造成的損失遠低於預期,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核心的保險和再保險業務贏利今年將大幅增長.受此利好消息的影響,該公司股票10月5日便一度盤中突破10萬美元。此後,該公司股票價格又兩次在盤中突破10萬美元,但均未能在收盤時守住10萬美元關口。

在23日的交易中,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價格一度升至每股10.025萬美元,但隨後又掉頭往下,但在收盤時仍守住了10萬美元大關。

在巴菲特及其投資夥伴於1962年買進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時,股價僅為每股7美元。1969年,沃倫·巴菲特將這家紡織品公司改造為投資公司,並親自出任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目前,伯克希爾·哈撒韋旗下共有60多家公司,涉足保險、傢具、地毯、珠寶、餐館和公用事業等多個領域。截至去年底,該公司總資產已高達1983億美元。

http://business.sohu.com/20061024/n245972060.shtml

4. 中國平安和美國保險股對比應該是多少錢

我知道平安的資產是中國人壽和太平,泰康,人保4家的總和! 中國的保障是和別國
的不一樣的!

5. 上一周美國股市走勢如何

周一跌108點,周二跌370點,周三跌65點,周四漲47點,周五跌65點,
收於12182.13,一周跌了561點,-4.4%,

6. 各國保險公司股價的歷史走勢圖

哈哈,朋友這些你自己都可以查到的
辛苦一下阿,不要什麼問題都問別人!
自己也可以的!

7. 美國保險股的估值標准

股票並不存在統一的估值標准,更沒有所謂正確的估值標准,。中國股市做價值投資的不多,多是投機行為,特別是做短線的,所以股票沒有估值標准,只要有資金進場推動股價,不管什麼垃圾公司的股票價格都能發飆,所以我們小散就不要管那麼多,盡管去找那些有強庄的股票去做。學習資料可以去看看:唐能通著的《短線是銀》,黑馬王子著的《量柱擒漲停》等對初入市者有很大的幫助。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8. 美國股市百年月、周K線圖

美國百年走勢圖
http://bbs.jinku.com/attachments/r/2008-12/93101-1.jpg
一、30年代大蕭條「吃掉」道指33年的「積累」
1896年5月26日,道指(djia)從40.94點艱難起步。經過30多年的風風雨雨,道指緩慢「成長」。1929年9月3日,道指收至歷史最高點位381點。其間,美國股市經歷了美國海外軍事擴張、第一次世界大戰、柯立芝繁榮三大「利好」階段,這一時期也是美國走向世界霸主地位的重要轉折時期。因此,在這一階段,美國股市一路順風,從40點到接近400點,道指走了33年時間。
否極泰來、樂極生悲。正當美國人民沉浸在繁榮與幸福之中不難自拔時,一場歷史上罕見的大危機正在悄悄逼近美國人民。1929年10月28日,美國東部時間星期一,上午開市不久,道指狂跌不止,當日收於260點,日跌幅達12.82%。這便是美國人聞風喪膽的「黑色星期一」。以此為導火索拉開了30年代世界性大蕭條序幕。
次日(10月29日),道指收盤再大跌11.73%,收於230點。隨後,道指伴隨1929——1933年的大蕭條一路下跌不止,一直跌到1932年6月30日43點收盤。
從40點出發,33年漲至400點附近,接著只用兩年半的時間便狂跌至「原點」。後人也稱之為「大股災」。大股災、大蕭條,讓富有的美國人幾乎在一夜之間淪為了「窮光蛋」。如今想來,依稀如夢。
二、重鑄基石:40年後道指首破1000點
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後,美國人從「自由放任」的盲目自信中醒來,重新審視必要的法制與宏觀調控。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大蕭條永世難忘的「痛」讓美國人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對金融業實行最嚴厲的管制,包括加強金融立法、分業管理、利率管制、存款保險等舉措。這樣做的好處:對高風險的金融業,尤其是對證券市場嚴加管制,有利於抑制金融投機,抑制金融泡沫,有利於整固金融秩序,從而有效控制金融風險。
另一方面,羅斯福新政的成功施行,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從中「漁利」,使美國成為真正的、絕對的世界霸主,而且經濟實力與軍事實力同步增強。從50年代初開始,美國經濟完全走出了「大蕭條」的陰影,進而步入到了60年代世界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一段「黃金時期」。
隨著美國經濟的一路走好,作為經濟晴雨表的道指也一並向上。1956年5月12日,道指首破500點大關。從道指生日算起,從40點到500點,道指整整走了60年。這60年應該算是道指苦難的60年,其經歷坎坷曲折,它從生到死,再到重生。這一曲折的過程也教會了美國人如何看待投機、如何對自己的投機行為負責。當然,最主要的就是,它將美國股市引入了嚴厲的「法治」之道。
60年代的「黃金十年」將美國經濟帶上了一個新的高潮。這一高潮終結的標志是1972年11月14日,道指首破1000點。這是道指的第一個「千點」,若從大蕭條的43點算起,它整整花了40年來跨越它的首個「千點」關口;若從道指誕生時算起,它則花了76年的時間來攻克這1000點大關。由此可見,這一千點的基石的確是夠扎實的。
然而,經濟的周期性波動規律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規律。二戰結束後,美國經濟經過了長達20多年的快速增長,經濟泡沫及通貨膨脹已積聚到相當程度。到了該停下來喘息的時候了,於是,從70年代初開始,美國經濟又步入了前所未有的「滯脹」時期。高通貨膨脹伴隨高失業,經濟滯止不前,70年代中期,美國利率水平高達15%以上。為此,剛上千點不久的道指又面臨著巨大的大跌考驗。1974年末、1975年初,道指一度暴跌至550點上方,幾乎吃掉1956年以來的戰果。好在自大蕭條以來,美國股市一直處在嚴加管制的狀態,泡沫與風險才能較快的順利化解。
1976年末,道指重返千點之上。但由於美國經濟並未真正好轉,因此,道指很快又回到了千點的下方,從1977——1982年的5年間,道指一直800點之上、1000點之下作窄幅整理。從1972——1982年的10年間,除1974年與1975年之交有過短暫的下落外,其他時間均保持在800點以上運行,這應該再次證明了美國股市在嚴厲的「法治」下的有效性。
三、第二個「黑色星期一」考驗道指:有驚無險
1982年,美國經濟逐漸走出「滯脹」的陰影,國民經濟景氣指數開始上升。當年底,道指再次穩穩地站上1000點關口。1985年底,道指首次突破1500點。從1000點跨越至1500點,道指花了13年的時間。隨後一路繼續飆升,1987年1月8日,道指首破2000點大關。
1987年10月19日,又是一個「黑色星期一」,道指當天狂跌508點,日跌幅達22.61%,道指從前日收市的2246.74點跌至1738.74點收盤。這一日跌幅排道指有史以來的第二高。美國爆發的這一「股災」,也引發了全球股市的同步暴跌。但當年年底,道指又重拾2000點。
這一次股災的有驚無險,應該主要歸功於三大因素:
一是美國經濟的快速恢復與增長,以及國際經濟形勢的好轉。
二是美國股市前期管制的功效;道指花了76年的時間始終在1000點以下「築底」,牢牢夯實的基石,是美國股市大廈後來不倒的重要原因之一。道指首破1000點後,僅有兩次回探的記錄;1500點更是一次性通過,沒有出現過任何反復;2000點也僅在1987年和1988年有過兩次短暫的反復。這是美國股市「成熟」的標志,同時,也是美國股市低風險的表現。
三是美國股市的上市公司(包括來自全球一流的企業)實力已是今非昔比,一流的上市公司,必須具備一流的投資價值。因此,大批世界一流的上市公司,是美國股市的中流砥柱,它們優良的投資價值足以化解股市泡沫與投機風險。
80年代末,道指繼續保持了向上的趨勢。應該說,道指與美國股市的一同成長並不斷長大,這除了歸因於成功的市場監管外,主要原因是一流的上市公司、一流的投資價值,讓投資者與股市共享國民經濟的繁榮與成長。
四、持續增長的「新經濟」將道指送入向上通道
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隨著「網路時代+知識經濟」的驅動,美國經濟進入了一個長達100多個月的持續增長,這是歷史上罕見的一個「長周期」經濟增長。伴隨著美國經濟的節節攀升,道指承接80年代末的慣性繼續發力、不斷通關。
1991年4月17日,道指首破3000點;
1995年2月23日,道指首破4000點;
1995年11月21日,道指首破5000點;
1996年10月14日,道指首破6000點;
1997年2月13日,道指首破7000點;
1997年7月16日,道指首破8000點;
1998年4月6日,道指首破9000點;
1999年3月29日,道指首破10000點大關。
2000年1月14日,道指創下歷史最高記錄,11723點。
截止2001年「911」發生前,道指從3000點一路上漲至10000點之上,其間的各個「千點」整數關口,均為一次性通過,幾乎沒有出現反復。這正如我們搭蓋房子,如果基石不穩、不牢,房子就蓋不高、蓋不穩,弄不好會「推倒重來」,弄不好會搞出一個「豆腐渣」工程。相反,只要基石夯實扎穩,則大廈搭蓋起來就越快,而且樓房也會越有質量。
盡管美國股市隨經濟持續了100多個的月的上漲,泡沫也似乎感覺出來,但它的上漲已有些過份。於是,正常的技術回調隨之開始。道指連續下穿11000點和10000點關口,並且於2001年3月20日直抵9721點。正當美國股市技術性回調至關鍵點位時,讓美國人最不信的大事件發生了,這就是2001年9月11日在美國發生的「911」恐怖襲擊事件。「911」不僅讓美國人意外,更讓世界為之震驚。全球股市也為之恐慌。
在這一特殊背景下,美國股市從「技術回調」轉換為「恐慌下跌」。「911」後道指很快首次下穿9000點,並直逼8000點關口。2001年9月21日,道指跌至8236點。
2001年底,隨著美國對阿富汗塔利班武裝發動的戰爭取得徹底的勝利,股市人氣開始重新聚集,道指於2002年3月19日再上萬點,達10635點。但由於美國經濟開始出現明顯衰退,尤其是2002年第二季度經濟下滑趨勢更為明顯。因此,導致道指從2002年下半年至2003年初之間曾三次下穿8000點。但隨著美國經濟逐漸回暖,2003年底,道指很快重上10000點,2005年底再次逼向11000點。2006年5月9日,收於11640點,離歷史最高點位11723點僅一步之遙。
這就是美國股市,一個世界性的、全球性的股市!它的成長是200多年的經歷,它的成長絕不是「急來的」,更不是「一夜成名」的,也正因如此,道指也才能隨它一步步長大,顯而易見,道指能從40點「長大」成今天的10000點之上,它絕非一日之功、一步到位。因此,股市的成長,不能急功見利,應一步一個腳印,做實它,就是對後人負責。

9. 美國 保險公司 出資

1、美國商業實體的形式
美國境外投資者可以選擇多種公司形式在美國經商。主要形式有:公司、不是美國公司的美國子公司、非美國公司在美國的分支機構、有限責任公司(LLC)、合夥、無限責任合夥的公司、有限合夥的企業、有限責任合夥的企業。合資企業是由兩個或多個非關聯企業共同投資設立的商業企業。合資企業可以採用公司、有限責任公司或合夥的形式。個人單獨投資或夫妻投資可採用另一種模式,即"個體企業"。
2、選擇企業形式時須考慮的主要問題
選擇企業形式時須考慮的最重要的因素如下:有限責任(即投資者對新的美國實體的債務、稅收及其他責任所應承擔的個人責任應被限制在何種程度上,以使得債權人只能向美國實體的資產求償)、管理和控制、資本和信貸要求、稅收方面的考慮、組織和運作的難易、所有權的可轉讓性和存在的連續性。
3、公司
A.公司是外國投資者在美國設立商業實體所採用的最普通的形式。公司有以下兩種模式:
在美國設立新公司(或收購現存的美國公司)。如果這家新的美國公司的所有者為另外一家非美國公司,則該美國公司就被稱為非美國公司的美國子公司。
在美國設立非美國公司的分支機構。在這種情況下仍是該非美國公司在美國進行商業活動。從公司法的角度來看,並未形成任何新的法律實體。但從美國稅法的角度來看,該分支機構是一個獨立的納稅人。
B.性質。一家美國公司是根據美國五十個州中某一州的法律所設立的一個法律實體,亦是獨立於其所有者、控制者、管理者及運作者的一種法律上的存在形式。公司以公司的名義簽訂合同、收購、持有並轉讓財產;公司是一個獨立的納稅人;公司對其債務和其他責任負責;並可以公司名義提起訴訟或被訴。公司向出繳資金或其它資產(即資本或所有者投資資金)的投資者發行股票,然後公司再將這筆資本金用於開展業務。股東有權分享公司所派發的紅利,並有權在公司被清算時,收回公司在還清所有債務後所有剩餘的公司資產。
C.有限責任。大多數商業實體採用公司形式的主要原因是為了限制公司所有者對公司債務、稅務和其它責任所應承擔的個人責任。通常來講,公司股東對公司債務不承擔個人責任,因此他們所承擔的責任通常以其為獲得公司股票而向公司投資的資本金金額為限。例外:盡管並不常見,但在某些情況下,公司所有者須對公司債務負責,這就叫做"揭開公司的面紗"。該例外有可能在如下情況發生,例如:公司所有者未能遵守公司的設立形式或未能維持公司的獨立存在;或在相當於欺詐或對債權人不當交易的情況下,公司的資本金(所有者的錢)遠遠少於負債資金(借來的錢),又稱"資本薄弱"。同時,一些特殊法律也規定某些個人對特定的公司債務承擔個人責任,例如,在某些情況下,公司管理人員有義務從員工工資中代扣聯邦所得稅,如果該管理人員未能按要求代扣並代繳給稅務機構的話,他須對美國的稅務機構承擔責任。
D.其他主要特徵。公司的管理權集中在董事會。董事會由股東選舉產生,負責制定公司的政策。公司管理人員由董事會任命,負責公司的日常運作。
公司的所有權表現形式為股票。除非股東另行協議規定,股票通常可以自由轉讓。但股票通過廣告形式向公眾發售、或發行、轉讓的方式須受聯邦及州證券法律的管轄。
除非公司憲章性文件另有規定,公司可持續性且永久性存在。公司股東的變更不會影響公司的狀況。公司股東的資不抵債、無行為能力或死亡不會導致公司的解散。
E.公司的設立在美國,公司(或其它私有的法律實體)必須依照五十個州中某一州的法律設立。每州都有其各自的法律。盡管各州在細節上有不同規定(這些細節上的規定有時是非常重要的)。但這些法律的總體結構實質上卻是相類似的。外國公司在美國設立公司最青睞的三個州是加利福尼亞州、特拉華州和紐約州。原因就在於法院有許多解釋法律的判決使得這三個州的法案和指導性比較靈活。就加利福尼亞州和紐約州而言,另一個原因還在於其作為美國商業中心的重要性。各州的公司法皆包羅萬象,涉及有關公司內部運作的所有方面,例如,股東的法定最低人數、董事的許可權、管理人員的人數和任命、以及資本金最低限額。不過,公司法在措辭上往往使用一般性的和允許性的用語,以使公司的運作盡量少地受到政府的干涉。與其它國家相比,在美國設立新公司的程序具有省時、省錢和相對而言非正式的特點。公司組建過程往往在2至5天內就可完成。下文介紹在加利福尼亞州、特拉華州和紐約州公司的程序。
F.公司注冊證書。注冊公司應向有關州政府,通常為某一州的州務卿辦公室,備案公司注冊
證書(在一些州,該文件亦被稱為"公司成立條款",有時也被非正式稱為"公司規章")。通常由投資者的美國律師在與投資者磋商後負責起草公司注冊證書。該律師同時也擔任"公司發起人"之一,這個角色既是正式的、也是臨時的,目的是為了方便向州務卿辦公室備案公司證書。除其它條款外,公司注冊證書通常必須包括下列內容:
G.公司名稱。所選擇的公司名稱不得與其它已注冊的公司或已預先注冊的商標名稱相似。建議由美國律師經電腦查詢公司名稱注冊記錄來確認所選擇的名稱的可使用性,以避免將來出現麻煩。公司名稱對於公司的形象和讓公眾了解公司營業范圍都十分重要。投資人選擇自然的、非描述性或與眾不同的名稱,以便獲得商標或服務標識。各州對公司名稱也有一些其它的規定。公司名稱中必須包括"公司"、或"有限公司"或其縮寫。同時,許多州也規定,除非經有關州主管機構的批准,公司名稱中不得包括"銀行"、"金融"或"保險"等一些字樣。
目的。以前,對公司設立的目的必須詳細說明。但現在,加利福尼亞州和紐約州也如同大多數其它州一樣,允許概括的描述公司的目的,例如根據公司法,"公司可從事任何合法的活動或業務",某些行為和活動需要獲得特別批準的除外。
H.資本金。公司注冊證書中必須列明核定股本數量及其說明。每個公司應至少具備一個種類的具有表決權的"普通股",即股票的最基本類型。公司也可有"優先股"。與普通股相比,在派發紅利時或在公司清算時,優先股具有特定的優先權。普通股和優先股也可以分為不同的種類,不同種類中還分為不同組。每一種類或每一組股票都有其特定的表決權和特徵。這些都應在注冊證書中詳加規定。最簡單亦典型的初始資本金是只有一種"普通股"。加利福尼亞州、特拉華州和紐約州都沒有最低資本金限制。因此,投資者可僅出繳名義資本來設立公司,例如1000美元,該資本金應存入公司的初始銀行帳戶。後續資金可根據需要而追加。公司注冊證書一開始就應靈活擬定,即便追加資本金也無需修改注冊證書。每種股票必須或具有規定的"票面價值"(即名義基準價)、或聲明無票面價值。購買該種股票應至少支付規定的票面價值。現在的通行做法是規定票面價值,如1美元。投資者支付的超過該票面價值的金額在財務報表中稱作"溢價金"。例如,公司注冊證書規定公司經授權可發行不超過100股普通股、每股1美元。實際上公司會按照公司(由董事會代表)和股東協商同意的金額,向首批股東發行不超過100股的股票,前提是所支付金額至少不會低於票面價值。
指定送達文件的注冊代理人或地址。加利福尼亞州和特拉華州要求公司有州內的注冊辦公地址以便送達文件,同時還要求指定一名位於該辦公地址的代理人。特拉華州規定代理人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在州合法營業的任何實體。但加利福尼亞州規定代理人只能為個人或在加利福尼亞州注冊的公司或有限責任制合夥人。紐約州並未要求指定在州內注冊的辦公地址及代理人,但紐約州公司的注冊證書必須指明一個州內或州外地址,一旦權利人向州務卿送達文件,州務卿可將該文件(如訴訟文件)送達至該紐約州公司。另外,公司也可以指定紐約的注冊代理人接收送達文件。
如在紐約注冊,注冊證書還應註明公司辦公室所在的郡縣。
其它規定也可根據需要寫入注冊證書中,例如,董事因違反其職責而造成公司或股東的某些損害時,限制其對公司或股東承擔個人責任的條款。
一經向州秘書辦公室備案注冊證書、交納注冊費,並經該州秘書辦公室接受後,公司就正式成為了一個法人實體。
I.公司章程。公司章程是規定公司內部運作基本程序的公司內部文件。通過公司章程是州法
律的要求,公司章程也應符合州公司法的各種規定。公司章程大體上包括如下內容:董事會的設立和職能、管理人員及其職責、股東大會和董事會的例會及特別會議的程序、確定會計年度、股票轉讓程序、及公司管理的其它基本事項。一般來講,公司章程由公司發起人經與首批投資者磋商後通過。公司章程可由股東大會或經授權的董事會修訂。
J.董事會。公司發起人經與首批投資者協商後便可任命首屆董事會。董事最少為三人,但特拉華州和紐約州,不論股東人數,公司可以只有一名董事。在加利福尼亞州,如果只有一名股東,公司可以只有一名董事;如果只有兩名股東,公司可以只有兩名董事;否則董事最少應為三人。董事必須為個人,但並無董事必須為美國公民或永久居留者的要求。董事會可在美國境內或境外舉行。並不要求股東、雇員或勞工代表參加。股東有權自行任命董事會成員,及按照適用的州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規定,有因或無因的免除董事的職務。董事的任期通常至下一屆股東大會時結束,屆時股東選舉(或再選舉)下屆董事會。美國並非普遍接受允許董事通過授權代表或其它董事在董事會上進行表決的情況。但董事可以通過所有與會董事通話的電話會議的形式參加董事會,也可以通過簽署一致通過的書面決議的形式來採取公司行動。
K.董事組織大會。一經任命首屆董事會,董事們應召開組織大會。這個大會的活動包括:
任命行政管理人員。通常管理人員指總裁、一個或多個副總裁、財務主管和書記員。許多國家通常使用的主管董事或管理董事在美國並不常見。行政管理人員無美國公民或永久居留者的要求。董事會有免除或替換行政管理人員的自由裁量權。通常行政管理人員在董事會年會上被任命或重新任命。
L.接收首批股東的股票認購。董事會有權發行股票。在董事會的會議上,通常會收到並接收首批股東的股票認購書,並授權簽發股票及股票證明,作為股東已出繳認購資金的證據。出繳形式可以是現金、財產或服務、或董事會認為適當的其它形式,但前提是其價值必須至少相當於股票的票面價值。加利福尼亞州、特拉華州和紐約州無股東的最低人數要求。一名股東即可。股東可以是個人或其它公司。通常股東主是美國人或美國公司或外國人或外國公司(但在少數特定領域,如航空、通訊、電力供應、運輸、特定采礦、銀行及保險業等,某些法律限制外國投資者的參與)。
授權開立銀行帳號。經董事會(通常為董事會組織大會)決議通過,公司開立最初銀行帳戶,並指定經授權使用該帳戶進行商業運作的人員。一般情況下,選定的銀行會有一些特定的決議表格需要董事會通過,但如需要可對該表格做出修改。
記錄、檔案及帳簿。
M.公司會議記錄。用正式的書面形式來記錄所有股東大會和董事會所通過的決議對證明公司
在法律上的獨立存在是至關重要的。該會議記錄通常由公司書記員或法律顧問保管。股東大會和董事會應按時舉行,即按照州法律的規定至少每年召開一次。
N.股票登記簿。所有股票的發行、收回及轉讓都應記錄在股票登記簿上。股票轉讓通常由表明所持股票數額的股票證明來證明。
O.公司印章。盡管公司法未作規定,但習慣上公司仍經常使用印章。與公司交易的第三方,如銀行等,也經常要求公司使用印章。公司的法律顧問通常會負責保管上述記錄及印章。
聯邦稅號。新公司必須採取的首要步驟之一是從美國聯邦稅務局獲得一個聯邦稅務識別號(也稱為僱主號碼)。負責組建公司的律師將負責填寫一份表格,並應知道如何以最快捷的方法來獲得該稅號。
P.帳簿和其它記錄。美國公司通常可自行決定保留日常運作的各種文件和記錄,如會計帳簿、發票、收據等。但在實踐中,公司應保留正式的會計帳簿、正常的發票和收據及商業記錄,以備聯邦、州及地方稅務機構進行審計。公司應聘用一名會計師來協助處理上述事務和納稅申報,也可視公司業務量大小聘用外部的獨立注冊會計師事務所。
Q.開設銀行帳戶。公司可以為了不同的目的、今後的資金需要和國際貿易的需要,而探索建立多種適當的銀行關系,包括開立支票帳戶。公司一旦組建後,就應該開立銀行支票帳戶,以便存入首批股東支付的股票認購金額,並收支其它資金。公司須向銀行提交董事會(如有限責任公司或合夥,則為其它有權機構)授權開立該帳戶和其簽署人的決議副本、按照銀行提供的格式製作的有權簽署人簽名的卡片、公司聯邦稅務識別號碼、及其他銀行要求的有關股東(或成員或合夥人)的情況,以便銀行用於確認公司的所有權、其所有者及其相關業務。實際上,由於美國聯邦法律要求銀行必須"了解其客戶",銀行對於公司應提供的資料的要求已越來越嚴格。
R.稅務申報。除申報聯邦所得稅外,公司也必須在公司設立地所在州提交年度稅務報表。如適用的話,也需申報地方所得稅。不論收多少,公司每年須支付一個最低數額的州稅費和特許費,但每州所規定的額度不等。另外,如果任何美國公司在稅收年度的任一時期,由至少一個外國股東直接或間接地(通過表決或實際價值的形式)擁有25%或以上的所有權,且有按下述規定應上報的交易的話,該公司就應在申報美國聯邦所得稅的同時,在5472表上填寫年度報告。該報告包括了上報公司及其直接或間接擁有25%以上的公司股份的外國股東的情況,同時也記錄了公司同其直接或間接擁有50%或以上的股份而與該股東和上報公司有關人員的交易。應上報的交易通常包括存貨、其他有形資產及無形資產的銷售和購買;租金和特許使用費;收支的傭金和利息;及借貸資金。
S.在其他州營業的資格。公司在某一州(如加州、特拉華州和紐約州)設立,就只能在該州從事商業活動。如果公司希望在美國的其他州從事商業活動,必須以"外國公司"的身份向這些州提出申請。"外國"在這里指的是在另一個法律管轄范圍(包括在美國的另一個州或其他國家)設立公司。為了使公司能根據某一州的公司法具備從事商業活動的資格,或為了使公司能根據該州的規定申報稅收,法律顧問應對什麼情況會被視為"從事商業活動"提供法律意見。公司法和稅法對"從事商業活動"的標准不同。根據公司與該州的交往程度,不同標准所產生的結果也會不同。申請在其他州從事商業活動須支付申請費,並須指定一個該州居民為接收送達法律文件的代理人,公司還應向該州申報稅收。如公司未能按要求獲得在另一州從事商業活動的資格,公司將不得在該州行使其合同和其他權利,也有可能受到懲罰。
T."股票由少數人控制"的公司。"股票由少數人控制"的公司為僅有少數股東的一種常見的公司形式。一些州的公司法對"股票由少數人控制"的公司有專門的章節作出規定,通常會允許該公司在管理結構上享受很大的靈活性。例如,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不設董事會,而由股東直接管理公司。在有關"股票由少數人控制"的公司的章節中還有其他的一些規定,如解決股東之間爭議或僵局的方法等。
U.非美國公司的美國分支機構。設立分支機構後,非美國公司實際上便具備了在該州從事商業活動的資格。通常情況下,設立分支機構的該非美國可以與按該州法律所設立的子公司一樣,在相同的條件下從事相同的活動。從非美國公司的責任方面來看,非美國公司要對其美國分支機構的行為和業務產生的索賠,訴訟和直接義務承擔法律責任。相比較而言,如果非美國公司在美國設立子公司的話,非美國公司在大多數情況下就毋須對其美國子公司的行為和業務承擔責任。正因如此,大多數外國投資者都傾向於選擇美國子公司、而非美國分支機構的形式在美國從事商業活動。在選擇是以子公司的形式還是以分支機構的形式在美國從事商業活動時,稅收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
4.、有限責任公司
有限責任公司是根據美國五十個州中某一州的法律而設立的非法人商業實體。通常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所有者,稱為"成員";但在一些州,如加利福尼亞州、特拉華州和紐約州,也允許一人設立有限責任公司。有限責任公司的成員可以是個人或實體,美國人或外國人皆可。有限責任公司成員人數並無上限規定。有限責任公司是美國各州法律規定的一種比較新的公司模式,在很短時間內就成為了一種大受歡迎的所有權形式。
5、合夥
A.合夥由兩個或多個人通過合同、即合夥協議的方式而設立。合夥人可以為個人或任何類型的實體,美國的或外國的皆可。合夥根據美國某一州的法律設立。各州法律都十分相似,只是在細節上有所不同。在起草合夥協議時既要注意到協商同意的問題,也要考慮到聯邦和州稅收的規定。盡管口頭合夥協議只要包括所在州法律要求的各方面,就可具有法律效力。筆者仍建議合夥人簽署一份書面合夥議,尤其應由美國律師起草,並附上相關的合夥法和稅法建議。
B.合夥協議至少應包括如下內容:對合夥的出資(各合夥人應以何種財產向合夥出資?出資金額多少?何時可要求合夥人追加資金?);出繳資產的估價、利潤和虧損如何在合夥人之間分配、何時及以何種方式合夥人可以退出合夥、合夥人是否及何時應就向合夥提供的服務或資金獲得報酬以及如何處理所有權的變更。通常來講,合夥具有存在期限。除非合夥協議另行規定,如任何合夥人死亡或從合夥中退出,合夥即終止。這與公司的無限期存在形成鮮明對比。而且,根據大多數州的法律的規定,無論合夥協議如何規定,合夥人或合夥本身的破產都會導致合夥的解散。合夥可分為三種:無限責任合夥、有限合夥和有限責任合夥。
C.無限責任合夥。無限責任合夥是由兩個或多個無限責任合夥人為獲得商業利益而組成的聯合。
6、合資企業
合資企業通常是合夥的一種特殊形式、即具有特定項目或目的、經營期限有限的合夥。每個合夥人和"合資人"可根據其實力和技術,以及對利潤分享和風險分擔的期望來出繳資金、產品及專業技術。合資企業這種模式的主要優點在於沒有手續上的約束,以及方便合資人分擔財務風險並從合資企業(該合資企業具有合資任一方單獨所不具備的實力)中獲利的靈活性。合資人之間的合資協議通常應規定合資人財產或服務的出資、合資的目的及期限、管理模式、利潤分享和損失分擔的方式、所有權的可轉讓性或限制及終止和爭議解決方法等。作為一種臨時合夥,合資企業受到合夥法律的管轄,合資人承擔無限責任,且適用合夥稅法。盡管任何個人或實體都可成為合資人,合資企業通常由兩個或多個公司設立。一般來講,並無合資人必須為美國籍的特別規定。將合資企業法人化也是可行的。如法人化,合資企業應受有關的州法律的管轄,並具備公司的有限責任和稅收方面的特徵。
7、個體企業
個體企業是由單獨的個人(或夫妻)設立立並擁有的一種非正式實體。所有者對企業的債務和其他責任承擔個人責任。同其他商業形式一樣,個體企業也要求從當地獲得營業許可和執照。所有者通常會擔任管理職務。所有權可以轉讓,如所有者死亡或喪失行為能力,個體企業則終止。外國人也較容易設立個體企業。然而,由於個體企業主的所有人資產有用於清償企業債務和其他責任的可能性,如果業務活動達到了一定的程度或存在任何特別的責任風險的話,設立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會更為明智。
8、稅務
美國稅務在對待"公司"和"合夥"上有著本質的區別。公司是一個獨立的納稅實體,就其應納稅收入交稅。當公司向股東派發紅利或進行其它分配時,該股東也必須就其紅利收入納稅。這就是的公司"雙重納稅"。相反,合夥本身並非納稅人。合夥的納稅義務"轉移"給了合夥人,使其成為合夥中的唯一納稅人。享有"合夥"納稅待遇的公司必須申報聯邦稅和州稅,但該申請只是為了提供信息而已。在該申報中,合夥要申報每個合夥人的收入或損失、稅額抵免等。合夥人在其個人所得稅申報中也要申報該等項目。因此,如果外國公司是一傢具有"合夥"稅收待遇的美國公司的合夥人,該外國公司應受美國稅法的管轄,在美國報稅。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