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原始股是騙局嗎
目前一般人能接觸的要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原始股,99.999%是非法集資
Ⅱ 你好,我朋友轉增了我一些原始股,要在國外上市的,不知道是真是假。
紅利如果是該公司打到你賬上,應該是真的。為了保險,你應該去這家公司查一下你是不是他們公司的股東。
Ⅲ 保險公司是中國最大的騙子大騙子
先講一個經常看到的腦筋急轉彎,就是三歲小孩和泰山哪一個跳得高?答案是三歲小孩。因為泰山不會跳,而三歲小孩怎麼地也能跳個幾厘米高。前不久,我在博客中有過一篇文章《股市不騙人,只有人騙人》,其實保險也是這樣,具體的保險產品如同泰山不會跳一樣,是不會騙人的,騙人的只有保險營銷員。
一般買保險的,最容易在以下幾個方面受騙:
1、保費扣除。
保險一般是由保險營銷員賣出去的,保險公司會給付一定的傭金給營銷員,另外會發生一些其他費用。所以保險如剛剛投保一兩年就退保,保險公司會扣除已經發生的費用。保險合同我看過一些,沒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耐心,一般是看不懂的。而保險營銷員一般出於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因,根本不告訴客戶如果提前退保,只能得到保費的一部分,越早退保,扣除越多。於是發生客戶退保,甚至只能得到保費一半的情況,於是這些客戶認為保險是騙人的。其實保險合同肯定非常清楚地說明了在投保的第N年如退保,要扣除多少費用。營銷員不予提示,甚至欺騙客戶隨時退保,本金無損,或客戶未完全理解保險合同,於是造成退保時的反差。
2、10天的猶豫期。
根據《保險法》規定,投保人在交付保費,保險公司交付保單後的10天內,投保人可以退保,並且得到所有的保險費。遺憾的是,同樣是部分保險營銷員故意隱瞞這10天猶豫期的規定,客戶一般也不仔細看合同條款,於是客戶不能正常退保。我最近就知道一個案例,有人向某外資保險公司投保後,感覺不適合自己,要求退保,營銷員說不能退,否則要扣除不少錢。這個人就向主管部門投訴,因為在10天內,當然是可以的。主管機關就要求這個保險公司退保,於是這個營銷員打電話給客戶,說本來是不行的,但在自己的爭取之下可以退保。看看,明明是自己在欺騙客戶,卻反而說成是自己幫了客戶的忙。
3、自殺條款。
在我准備參加司法考試期間,約2003年吧,曾看到一個新聞,說某中西部的農民,在兒子考上大學後,沒有學費,於是買了保險後自殺,希望以這種方式為兒子帶來大學學費。其實根據《保險法》規定,買保險後,被保險人在兩年內自殺,保險公司是不賠的。這位父親白死了。象這種情況,自然不能說保險公司騙人,因為自殺並非屬於保險事故。相反,如果是因為意外事故,或因他人的犯罪行為受傷或死亡,保險公司就要賠償。而如被保險人參予犯罪行為受傷或死亡,保險公司要賠了,豈不是慫勇犯罪?
4、疾病險不賠。
有些人買了醫療疾病險後,得了病保險公司卻不賠,自然非常憤怒。這主要是四種情況:
一是保險公司為了防止有些人得了病之後再買保險,規定了一個觀察期,好象是90天,只有在保險公司成立後90後以後得合同約定的疾病,保險公司才給付保險費。這樣的規定是公平合理的,否則大家都在檢查得了病之後再買保險,保險公司的賠付一定非常多,這樣不得不大幅提高保費,這對正常的投保人是不利的,也是不公平的,對保險公司也是不公平的。所以如果在90天內得病保險不賠,是合理的,不叫騙人;
二是除外責任,目前愛滋病是不治之症,所以商業保險公司都不予賠償,這在保險合同的除外責任中都有明確規定,這樣被保險人得了愛滋病保險不賠,也是合理的;
三是如實告知的責任,保險公司不大可能對被保險人的情況了如指掌,一般就要求被保險人如實回答自己的身份狀況,健康不佳的,有可能要按高於正常保險水平標准收保險費,如果已經得病了,保險公司就會拒保。所以如果被保險人故意隱瞞自己的健康狀況,保險公司拒賠同樣是合理的,也是考慮了其他投保人的利益;
第四種情況才是真正的騙人。就是我曾看過一些報道,根據保險合同,有些公司的醫療險,必然要按合同規定的辦法治療,而實際上按這些辦法治,只能是死路一條。另外比如腎壞了,也不賠,因為根據條款,只有兩只腎都壞死才能賠,理由是人有一隻腎就可以正常生活。具體記不太清了,總之離譜的情形比較多。
5、分紅低。
分紅保險最早出現在英國,是為了抵禦通貨膨脹。保險公司把實際利率高於預期利率,實際死亡率低於預期死亡率,以及實際費用低於預期費用的部分的總和,不少於70%分給投保人。這部分紅利顯然是不固定的,同時中國的保險公司絕大部分保費只能存入銀行或是買國債,少量可以買股票和基金,這樣分紅不可能象招商銀行的漲幅那樣多。而不少營銷員騙投保人說分紅險象基金一樣。分紅險還是比較合理的,在90年代中期,當時中國通脹厲害,銀行利率也高,當時就因為沒有分紅險,保險公司以明顯高於10%的收益率銷售的保險,就是保險公司的不良資產,而當時買保險的人,已經沒事偷著樂好幾年了。但如果利率規定太低,當利率上漲,又對投保人不利,所以分紅險是比較合理的。
6、個人所得稅。
05年時,我在現在的律師事務所實習,辦公室隔壁有人就咨詢過我一個案例,有營銷員對他們公司的幾個員工說,買他的保險,保費部分可以不交個人所得稅,就相當於打折買保險。這當然是騙人的。《個人所得稅》法根本沒有這樣的規定。等發現上當時,早過了10天的猶豫期了,要退保也要損失不少保費。但沒辦法,當時並沒有把這個人的話錄音錄下來,這個保險營銷員死不承認自己說過這樣的話。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Ⅳ 美國有個大保險公司曾經倒閉
在大陸是不允許保險公司倒閉的,在日本及美國都有保險公司倒閉的個案,
保險公司會不會破產?這個問題可能是讓很多代理人難以回答的問題。當然,也有一部分代理人信誓旦旦的承諾,保險公司不會破產,甚至搬出保險法的話,「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除分立、合並外,不得解散。」
但是,這樣說的人,只能證明他專業水平不夠。
其實,保險法原文是這樣的:
「第八十五條保險公司因分立、合並或者公司章程規定的解散事由出現,經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批准後解散。保險公司應當依法成立清算組,進行清算。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除分立、合並外,不得解散。」
「第八十八條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被依法撤銷的或者被依法宣告破產的,其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及准備金,必須轉移給其他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險公司達成轉讓協議的,由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接受。轉讓或者由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接受前款規定的人壽保險合同及准備金的,應當維護被保險人、受益人的合法權益。」
商業銀行都有可能破產,保險公司作為自負盈虧、自主經營的市場個體,當然也會遇上經營困難,也會有破產的可能。據了解,美國從1989年開始就已經有大量保險公司倒閉,日產生命保險公司1997年宣告破產,結束了「日本保險公司不倒」的神話。因此,國內保險市場上那些經營不善、缺乏競爭力的保險公司破產並非是不可能的事。
日產生命保險公司失敗的原因有三:
1.產品結構以傳統型為主,在追求規模擴張,造成經營成本增加的同時,產生巨額的利差倒掛。
在泡沫經濟時期,以固定利率的傳統型產品為主。為了在競爭中獲得有利地位,一味追求規模擴張,造成高利率的個人年金產品和以獲取資金運用收益為目的的變額保險產品的過度銷售。但當經濟泡沫破滅、經濟出現通縮後,日本進入低利率時期,包括日本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在內的金融投資工具的收益率持續下降。保險資產的收益率也隨著日本法定利率水平逐漸降低而下降,最終造成日產公司年負利差達到300億日元。
2.資產運用的失敗。
由於保險經營中巨額負利差的存在,日產公司積極進行海外投資活動,購買大量外國債券,由於1993—1995年,日元的大幅升值使得債券價值大跌。日產公司進行的國內房地產投資也因泡沫的破滅,地價下跌而遭重創。日本股市也由於泡沫崩潰而股指暴跌,日產公司所進行的股票投資陷入危機,同時,日產面臨資本不足的問題。當1997年日本股市跌破19000點並呈持續下降之勢,日產的股票投資最終宣告失敗,並於3月底結算時擁有1328億日元的持股損失。
3.制度下的失敗。
日本戰後採取的經濟管理模式為「政府主導型經濟」,強調政府對經濟的指導和保護。在這一體制下,各保險公司處於嚴格的管制和保護之下,缺少經營自主權,保險商品沒有特色,公司間的經營沒有差異,形成全行業的同一化。這一方面導致即使是財務狀況最為脆弱的保險人也能生存,削弱保險公司的競爭能力;另一方面便導致保險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只能就規模進行拼爭,過度的銷售的原因就在於此。
仔細想一想,上面的三個問題,對於國內很多傳統保險公司,同樣存在。去年,太平洋人壽90億元的償付缺口,已經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因此,國家也出台了相應的政策,《保險公司財務制度》規定,保險公司應「提取保險保障基金。公司應按當年自留保費收入的1%提取保險保障基金,達到總資產的6%時,停止提取。」
同時,國內的保險公司也紛紛出台新險種,分紅型險種,純保障險種,2006年1月1日,新生命表出台後,保險公司將可以自由選擇定價,將有利於實現不同地區、不同人群、不同產品的差別定價,鼓勵保險公司進行產品創新。從而走出了以前單一的規模擴張的發展套路,是一件利好的事情。
中國的保險市場,正在走向一條良性發展的道路。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Ⅳ 國內企業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本人手持原始股如何交易
目前在國內普通人能接觸的所謂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原始股,99.99%是騙局,於非法集資,極個別境外企業發屬行的原始股。
看預測股利:
股利越高說明資金使用效果越好,這當然是投資者最為期望的。所以,在選擇購買股票時,要看預測分紅股利的高低,股利高的是優先選擇的對象,低的應當慎重購買。
居民購買股票不宜集中投放。投資股票具有高利潤、高風險兩重性,因此在利益風險並存的形勢下,要採取分散投資的方法減少投資的風險性,增強投資的效益性。要對發售企業作出長遠正確的預測。
(5)保險公司股票美國上市騙局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看承銷商資質購股者要了解承銷商是否有授權經銷該原始股的資格,一般有國家授權承銷原始股的機構所承銷的原始股的標的都是經過周密的調研後才進行銷售該原始股的,上市的機率都比較大;反之,就容易上當受騙。
企業經營情況購股者要了解發售企業的生產經營現狀。了解考察企業的經營效益的好壞可從企業的銷售收入、銷售稅金、利潤總額等項情況去看,這些數字都能在企業發售股票說明書中查到。
Ⅵ 滿星雲公司的股票在美國上市了嗎
這個明顯就是一個大騙局,永遠也不可能上市。
Ⅶ 有人向我推薦在美國上市的索昂公司的股權,請問消息可靠嗎,投資會不會被騙賠錢
那是典型的原始股騙局。以海外上市之類的虎皮蒙人,騙別人上市以後可以漲很多,好讓別人以翻倍以至翻幾倍的價格去買它的股票。
這個索昂生物偶去年就幫網友分析過了:
索昂生物以前是一個想去新加坡圈錢的公司,當時股本為3900萬。可能業績不大好又或是有其他什麼毛病,總之是去不成新加坡了。
怎麼辦呢?後來就找了個水煤漿項目,以每股1.6元價格配股募集了些資金,股本變成了7000萬。這次不去新加坡了,去納斯達克,想圈1000萬美金。但是美國佬管理得比較嚴,投行不大好糊弄,想去納斯達克沒去成。
最後沒什麼辦法,只有去相當於國內三板市場的OTCBB,因為那裡上市本身很簡單,其對企業基本沒有規模或盈利的要求,有一個賺錢的概念與一個好的商業計劃,再加上有三名以上的作市商願為該證券作市,股票就可以到OTCBB流通了。
就這樣都做不到在OTCBB直接掛牌,還要在OTCBB市場買個虧損公司Commerce Development的殼,以借殼方式上市。
OTCBB市場交易極為清淡,很多是每股價值僅幾美分的垃圾股,想賣都難找到買家。Commerce Development的0.25美元價格估計是靠這個重組題材才有0.25美元,不到2元人民幣。
以前它的代碼是「CDVE.OB」,剛才上雅虎看改成了「MMAI.OB」。但那個價錢0.25美元都沒見有什麼變化,好象都沒什麼成交的樣子。
這么明顯的騙局就不要去碰了。
問題補充:熟人,聲稱一個月能賺十幾萬
——你以為熟人就不騙你了嗎?象那些傳銷的老公騙老婆,親戚之間互相騙的比比皆是。這么明顯的騙局都給你說清楚了,你還要上當的話可就不能怨別人了。
Ⅷ 買了一家公司的原始股,現在公司說在納斯達克借殼上市了,不知道其中有沒騙局
對外交易可以保證在3.5美元以上,有銀行擔保。---------------------------銀行不可能擔保股價的,絕對不可能。
應該是騙子。
即使不是騙子,我還認為是騙子。
沒聽說中資概念股丑聞嗎?也就是說,即使在美國上市,也不過想把騙術漂洋過海而已。
Ⅸ 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向員工集資購買原始股,請問個人購買原始股的風險和在美國有限售股嗎
需承擔股價波動風險
這些法人股跟流通股同股同權,但成本極低(即股價波動風險全由流通股股東承擔),惟一不便就是不能在公開市場自由買賣。
後來通過股權分置改革,實現企業所有股份自由流通買賣。按照證監會的規定,股改後的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自改革方案實施之日起,在12個月內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轉讓;
(二)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在前項規定期滿後,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數量占該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在12個月內不得超過5%,在24個月內不得超過10%。取得流通權後的非流通股,由於受到以上流通期限和流通比例的限制,被稱之為限售股。
(9)保險公司股票美國上市騙局擴展閱讀:
原始股的認購
對有意購買原始股的朋友來說,一個途徑是通過其發行進行收購。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可以採取發起設立或者募集設立的方式。
發起設立是指由公司發起人認購應發行的全部股份而設立公司。募集設立是指由發起人認購公司應發行股份的一部分,其餘部分向社會公開募集而設立公司。由於發起人認購的股份一年內不得轉讓,社會上出售的所謂原始股通常是指股份有限公司設立時向社會公開募集的股份。
另外一個途徑即通過其轉讓進行申購。公司發起人持有的股票為記名股票,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
一年之後的轉讓應該在規定的證券交易場所之內進行,由股東以背書方式或者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轉讓。對社會公眾發行的股票,可以為記名股票,也可以為無記名股票。
無記名股票的轉讓則必須在依法設立的證券交易場所轉讓。一些違規的股權交易大多數是以投資咨詢公司的名義進行的,而投資咨詢機構並不具備代理買賣股權的資質。
Ⅹ 祥天集團股票在美國上市每個股民要交二千美金是真的嗎
假的,騙人的,不能上市。
2019年祥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官方網站目前已經關閉,打開網站提示「本網站正在升級維護中」。對與購買祥天集團所謂的原始股的投資人來說,他們已經等不到了祥天集團上市的鍾聲,可能即將要面臨血本無歸的結局。
6月18日,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人民法院公布十幾起「祥天集團」傳銷一案的財產保全行政裁定書。
石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石門縣市監局)在查處咸寧祥天能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咸寧祥天集團)傳銷一案中,發現該公司利用倪某珍、蔡某燕、沈某非、葛某財、江某非、王某玉、趙某全、王某傑、咸寧祥天空氣能電力有限公司的銀行帳戶收取、轉移資金。
2019年祥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官方網站目前已經關閉,打開網站提示「本網站正在升級維護中」。對與購買祥天集團所謂的原始股的投資人來說,他們已經等不到了祥天集團上市的鍾聲,可能即將要面臨血本無歸的結局。
(10)保險公司股票美國上市騙局擴展閱讀:
上市一說,祥天能源已提N多次,可每次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投資者已見怪不怪。但不少人也懷有期許,手上的原始股終於可以出清。
祥天能源全稱咸寧祥天能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於2016年5月設立,但其最早可追溯至2010年設立的祥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兩者股東完全一致。
祥天控股總注冊資本5008萬元,周劍認繳金額3506.6萬元,占股70%;周登榮認繳金額1502.4萬元,占股30%。從周登榮總裁的身份來看,公司主要運營管理由其負責,周劍淡出公眾視野。
近期水氫發動機丑聞將祥天控股的空氣動力車推上風口浪尖。官網資料顯示,公司現有空氣加氣站、空氣動力發動機、空氣動力發電機等12個產品類型。但有專家稱,盡管其產品不存在理論缺陷,但在功能效用上卻要大打折扣。
天眼查信息顯示,祥天控股擁有7家分公司(含燕郊分支機構),133項專利技術。但6家注冊在北京的分公司都先後因「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系」被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列入經營異常;
專利技術更多為外觀類型,專業人士表示該類專利可以只對原有器械進行簡單改裝即可申請。
同時,祥天控股曾13次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集中在2016-2017年期間。
更有甚者,祥天控股涉及訴訟104條。前副總裁蔡永清因組織、領導傳銷活動,以傳銷模式募集資金而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八個月。
再看祥天能源,名義上注冊資本3億,周劍和周登榮分別認繳29100萬和900萬,但認繳時間卻是到2028年。雖然法律上沒有規定注冊即繳納,但明顯讓人覺得資金實力不足。
2018年10日祥天能源兩名股東將所屬股權全部質押。
經披露的2016年、2017年的年報看,咸寧三河祥天電力設備製造有限公司(祥天能源前身)凈利潤分別錄得虧損139.92萬元、307.91萬元;2016年幾乎沒有營收,2017年營收669.29萬元;公司從業人員從49人減至40人,2017年繳納社保人數僅有19人。此後並無年報報出。
周登榮口中的上市用「轉板」更為恰當,其在納斯達克粉單市場擁有股票代碼XTNY(2019年1月1日轉為NTEG),但交易量很低,甚至一天股價沒啥變動。專業人士指出,粉單市場進入門檻很低,只要交錢就可以進去。
而納斯達克對企業要求要嚴格得多,姑且不論空氣動力車是否符合具有高成長性、高發展潛力的先決條件,就是一些基本條件祥天能源也很難達到,比如有形資產凈值達到1500萬美元以上、近兩年的稅前收入達到100萬美元以上。
最最重要的是,目前美國證監會並沒有祥天能源納斯達克上市的申請備案。所謂納斯達克上市一事,仍是只存在相關人員口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