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技巧 » 公司股票做假受害者如何獲取賠償
擴展閱讀
中國每年有多少股票退市 2025-07-30 06:57:37
中國人壽重倉的股票 2025-07-30 06:57:01

公司股票做假受害者如何獲取賠償

發布時間: 2021-09-14 07:25:45

⑴ 股票維權索賠可以獲賠多少錢

維權索賠的金額數量情況如下:1. 您的對賬單寄到後,由律師綜合法理依據、法院判決先例等條件,來計算你的賠償金額2. 最終賠償額是由法院宣判決定賠償比例的

⑵ 上市公司作假賬,股民能通過什麼手段進行維權

當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最終破產倒閉以及股票退市而且無力賠償的時候,大部分情況下投資者都是自認倒霉。可是凡事都有例外,這個例外就是財務造假的時間點。

如果造假發生在上市之前,公司是通過造假上市的,這就屬於欺詐上市的情形。



結論:

當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時,證監會已經出具相關行政處罰認定書後,所有的受損投資者都可以向上市公司索賠,主要手段是訴訟

而當上市公司因財務造假,倒閉,股票退市無力賠償時,應由中介機構包括保薦人、承銷商、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進行賠償。如果保薦人已經設立賠償基金的,可以優先向他們索償;如果尚未設立賠償基金的,在確認責任的基礎之上可以直接提起訴訟來解決。

其實碰上這種事,大量投資者自己的態度就是自認倒霉,而上市公司的股東就是抓住大家這樣的心理——認為麻煩,認為自己打不贏官司,認為自己就是活該倒霉,從而放棄了自己的權利,請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果有投資者遇到類似的情況可以私信給我,我會利用自己有限的影響力無償提供幫助,指引相關途徑並聯絡相關部門,希望大家投資順利。

⑶ 股票造假賠償,如果股價大漲了,還賠嗎

股票造假賠償,如果股價大漲了,沒有損失,不需要賠償。

⑷ 股票因為信息披露違法,股民應該如何索賠

股民可以找證券會舉報索賠。目前,我國法律支持對投資者權益的法律保護,法律也明確規定,投資者因證券虛假陳述蒙受個人損失的,那麼相關上市公司及其責任人應當承擔法律責任,近年來,投資市場的金額越來越龐大,也能直接證明,現在許多人的生活水平已經達到了想要的生活水平,這些人,手上有多餘的資金。

但是,無奈自己對投資的門路不懂,所以,各種被公司詐騙的信息不斷出現,因上市公司違規信息披露引發的雷爆事件也層出不窮,不久給投資者造成了巨大損失,還對社會造成了負面影響,眾所周知,康得新企業因為120億財務造假,新倫科技300億財務造假,他們的後果跟結局我們都清楚,只能說他們的個人行為是觸目驚心的。

以上的問題,是我個人的想法,如果各位還有其他的想法,都可以在下方評論或者討論。

⑸ 股票業績造假可否索賠

這種情況應該是可以索賠的,但是一個散戶自己找律師索賠,律師基本不願意代理,費用和時間成本也會很高。
一般都是律師發起索賠計劃,然後集合一堆散戶一起聯名索賠。最好是找到組織一起索賠。

⑹ 上市公司造假,股東要求賠償,賠償第一順位是上市公司本身,拜託各位了 3Q

對造假的上市公司賺的錢應該沒收用來賠股東損失由於國家有保護弱小措施第一位應是散戶小股東然後是大股東由於是以少數造假者罰款為主並不影響公司其他股東利益影響來自股價下跌股票凈值減少

滿意請採納

⑺ 造假股票都是在揭露之前大跌怎麼賠償

中國股市目前沒有官方正式的投資者賠償法律法規,這和西方發達國家先立法後做事的規定完全不同,中國總是等出了事以後在研究解決,所以股市裡還是以個人投資者自己起訴的形式來解決賠償問題。

⑻ 買了康美葯業,由於財務造假導致股票虧損能夠索賠嗎

買了康美葯業,由於財務
造假(哪裡的財務?)
導致股票虧損能不能索賠?
要看具體情況,如果是康美葯業
虛報導致你們買股票,應該索賠。

⑼ 公司財務造假,股民的損失應該由誰承擔

明確告訴你,大部分情況下都是需要股民自己承擔的,打碎牙往肚裡吞。按正常人的邏輯,可能覺得如果自己投資的上市公司存在虛假稱述,是過錯方,那麼自己就可以申請賠償。其實不然,按照目前的法律框架,只有當上市公司的虛假陳述行為達到法定的重大性標準的情況下才能索賠,而實踐當中,重大性的判決標准依據主要是證監會針對上市公司虛假陳述行為下達的《行政處罰決定書》。

打個比方,著名上市公司獐子島的扇貝頗具靈性,每當感受到所屬公司財務出現壓力時就會自發出走,默默的抗下所有壓力。明眼人都知道公司有問題,但沒有證監會定調投資該公司的股民只能自己承擔扇貝出走的惡果。 在制度相對成熟的美股,上市公司退市是常態,對於股民索賠也有專門的集體訴訟制度,簡化了流程,且優先賠付。

股票

⑽ 證券法里股民怎樣索賠

索賠之前需要知道如何估算索賠金額,建議委託專業律師計算,並由律師代理訴訟索賠。我們介紹一下索賠金額的計算方式:

計算投資差額損失,需要搞清楚投資差額損失計算的基準日、基準價。基準日,是指虛假陳述揭露日起,至被虛假陳述影響的證券累計成交量達到其可流通部分100%之日;基準價,則是從虛假陳述揭露日到基準日之間,根據每天的收盤價格計算得出。

虛假陳述行為人在證券交易市場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范圍,以投資人因虛假陳述實際發生的損失為限;投資者實際損失包括投資差額損失,及投資差額損失部分的傭金和印花稅及利息。

如果投資人只進行了一筆股票買賣,其投資差額損失就不會存在計算差異。司法實踐中,投資人進行股票交易往往很復雜,不同的計算方法就會得出不同的損失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