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對比不同指標分別在30隻個股和大盤10年間的收益率, 具體怎麼做呢 求高人回答啊!!!
boll, macd, rsi,本質上都是均線指標,他們是同一維度的,彼此沒有互補性。
選擇同一種指標,結合當時大盤走勢,這算是有兩個維度了,根據大盤現狀再結合指標進出這種操作成功率會實質增加
而僅用boll發買入點,macd也發買入點,這樣的所謂共振實際描述的是一件事情。
如果你要完成作業的話,起碼你要給個級別,是日級別周期的收益率還是周級別收益率。
最傻瓜又直接的辦法,比如測試macd,你肯定要把對應的dif和dea數據輸入,例如在aa列用dif-dea,aa列就是正負交錯的,(或者直接用macd值,macd值的正負交錯與此同。)
如果aa列中有連續2個值同號,就刪除後一行的數據。這樣處理下來結果就是aa行值應該是+-+-+-交替。
最後一步,把+對應的收盤價加起來的總和減去-對應的收盤價的總和,除以+對應的收盤價總和。就是macd指標的所謂回報率
最後一步要對aa列排序一下,這個不用廢話了吧。另外,這個數據沒任何操作意義的。不要認為某個數據為正以後就一門心思跟著它走,最後結果肯定是掛。
㈡ 股票收益率的區別
每股收益是指當期凈利潤除以當期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即每股普通股所獲得的凈利潤
一般情況下,若某公司的每股收益較高,那麼其凈資產收益率也較高。但是,當對不同公司進行比較時,每股收益高的公司其凈資產收益率不一定也高。下面舉例說明。
例1:公司A和公司B的股本均為5 000萬元,流通在外的普通股均為5000萬股,且當年實現的凈利潤均為2 600萬元,但兩個公司的股東權益不同,公司A的股東權益為17 000萬元,公司B的股東權益為19000萬元。這樣,盡管兩個公司的每股收益均為0.52元/股(2 600÷5000),凈資產收益率卻是不同的,公司B的凈資產收益率為13.68%(2 600÷19 000),要比公司A的凈資產收益率15.29%(2600÷17 000)低,這從每股收益上是看不出來的。換句話說,公司B比公司A使用更多的權益資本才能獲得相同的凈利潤2600萬元,因此,公司B的資本獲利能力要比公司A低。
例2:公司E以面值1元平價發行500萬元的普通股,無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潤,當年實現凈利潤為200萬元,則每股收益為0.4元/股(200÷500),凈資產收益率為40%(200÷500)。公司F以5元/股的價格發行面值為1元的普通股500萬股,則全部資本為2 500萬元(500×5),從而資本公積為2 000萬元(2500-500)。假設無盈餘公積、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潤,無負債資本,當年實現凈利潤為400萬元,則每股收益為0.8元/股(400÷500),凈資產收益率為16%(400÷2500)。可見,盡管公司E的盈利能力(凈利潤200萬元)低於公司F(凈利潤400萬元),從而公司E的每股收益低於公司F,但公司E的凈資產收益率卻大大高於公司F.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就是:公司F使用了投資者投入的除股本以外的資本公積2000萬元,這部分資金同樣為實現400萬元的凈利潤做出了貢獻,而在計算每股收益時卻掩蓋了這部分資金所創造的收益,並且把這部分資金所創造的收益全部看成了股本創造的收益。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由於每年的股東權益是變化的,而普通股股本可以幾年保持不變,因此,凈資產收益率比每股收益更加准確地反映了股東權益資本所創造的收益。因此,建議採用以下兩種方法對每股收益進行修正:
第一種方法是把除普通股股本以外的其他股東權益資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潤等)按普通股的面值折算成普通股股本,計算當量普六合彩通股總股本,然後再計算當量每股收益。如例1中,假設普通股面值為1元/股,則公司A的當量普通股股本為17000萬股,當量每股收益為0.152 9元/股(2 600÷17 000);公司B的當量普通股股本為19 000萬股,當量每股收益為0.1368元/股(2 600÷19 000)。兩公司的當量每股收益與其凈資產收益率相一致。
第二種方法是將全部資本創造的凈利潤按資本進行分攤,計算出普通股股本所創造的當量凈利潤,然後再計算當量每股收益。如例1中,公司A的普通股股本創造的當量凈利潤為764.705 9萬元(5 000÷17 000×2 600),當量每股收益為0.1529元/股(764.705 9÷5 000);公司B的普通股股本創造的當量凈利潤為684.210 5萬元(5 000÷19 000×2600),當量每股收益為0.136 8元/股(684.210 5÷5 000)。
㈢ 股票長期持股的收益怎麼算
正常你買入的股票都是有成本價。軟體上是有成本修改功能的,如果半年內有送轉配股,在價格上有所體現。
㈣ 股票長期投資收益怎樣
如果是長期投資,一年太短.目光放到五年以上為好.對於3000元資金,要在股市中做到一個規避非系統風險的組合不太現實,我建議你買指數型基金,應該是穩賺不賠的.
㈤ 股票長期投資的收益率
長線投資,平均有25/100的利潤
按你說的投資 5萬持有股票10年利潤是 72.5萬
公式有:持有一年期 5+5*25/100
持有10年期 5(1+0.25)*10=72.5萬
一定要選好企業,不能倒閉
中國銀行 工商銀行 招商銀行 民生銀行 中國石化 中國石油 中國平安 中國人壽
可以做到
㈥ 如果一家公司在不同證券所上市,它的不同種類股票的價值是一樣的嗎
你說到的情況價值是一樣的
不過蘋果在不同的城市都會有不同的價
如果你是長期投資(5年以上)那是對的
但如果是炒作差價那就不是了,要跟市場走
樓上所的和你的不一樣
「因為在各個交易所上市時注入的資產不同」 那就不是一個相同的股票(公司)
香港的聯通、中國建築、和國內的不是一個股票的A、H股
這要分清,如中國建築一個是母公司、一個是分公司,公司的資料會有說明
但平安、四大銀行、海螺等是一樣的
還有一個觀念不同的問題,如國際看好大藍籌,但國內還沒有長期投資習慣,導致H貴於A,如平安(內地人對保險公司的觀念不同),遲早要向國際觀念靠攏的
但國內脫離價值的炒高要還的
還有國內人對本國的經濟前景更看好也是原因
總之國內更重炒作,香港美國更重價值
不過不要通過非合法途徑炒作H或美股,小心!!!
還有供求關系不同,香港、美國的供給大於需求,水分更小,國內暫未出現供大於求的局面,但很快會來了
㈦ 一般比較懂股票的人,一年炒股收益率有多少能達到30%嗎
年化13%.......
收益多少是多?多少是少?別人做得如何?要想得到答案,我們就要在統計分析的基礎上對投資交易的業績有一個科學合理的認識。讓我們看一些數據。
先來看幾個基本指標:
通貨膨脹率,在世界范圍內很長一段時間加權平均值在3%,那麼再對照哪個國家的通貨膨脹率,我們就有一個大概的參考,是多是少、哪些時期和年份、超過了這個指標、哪些時期和年份低於這個指標,我們就會有一個基本的參考判斷依據。
股票市盈率(PE),指在一個考察期內(通常為一年內),股票價格和每股收益的比例。對於股市平均市盈率,從不同發達國家歷史數據看,這個數字通常會保持在12到15之間。而在A股市場上,很多企業的PE都輕松超過20。
經濟增長率,過去十年間,世界上很多主要國家和經濟體的經濟增長率在2.5%左右,中國比較高在7%左右。
這一系列的指標和統計數字是我們判斷決策的依據和參考。
據對歷史數據統計調查發現,如果年化復合收益率達到13%,你就是一名優秀的基金管理人、優秀的交易員和投資人。13%這個數據是建立在全球范圍內的,這個數據經歷過時間的驗證,並以大量交易員和基金管理人的實踐為佐證。——摘自《弱水三千-十年交易錄》
㈧ 股票和債券收益率
股票的投資風險大於債券,這是眾所周知,不再多說。「如果市場是有效的,則債券的平均收益率與股票的平均收益率會大體保持相對穩定」這句話理解的時候,必須從長期的角度來考慮,不能以某一較短的時間段來看,因為在短時間內,股票很有可能虧損,而債券必定有收益,就不能認定債券收益率大於股票。實質上風險與收益成正比的,風險大收益也大。無論哪個國家從長期來看股票的平均收益率都要大於債券。債券和股票收益率確實是相互影響的,並且是「同向」變動的,即一種收益率提高(或降低)了,另一種收益率也會提高(或降低)。這個問題應該從資金流向上考慮。公司發行股票或債券的目的,都是為了融資,一種融資手段收益率提高了,必定吸引社會流動資金向該融資手段上轉移,使該融資手段上的資金過剩,剩餘資金轉而投向另一種融資手段上,又推動另一種融資手段收益率的提高。
㈨ 分析我國股市的長期收益特徵
長期收益主要是在於國家管理有方向,西方國家疫情的影響,經濟一片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