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劉強東為何在2017年減持京東股權
京東官方對雷帝網的解釋是,2017年劉強東名下出售了少量股票,此次所出售股票中,一部分為劉強東代持的京東員工股份,少部分為其個人的股份。
劉強東還說,富有對其來說既不是負擔也不是樂趣,更多是責任,如何用好手中的資源,讓個人的財富增長和公司成長、社會成長同步,才是感興趣的。
⑵ 持續虧損之外,還有哪些壞消息,導致京東股價暴跌
2016年5月9日,京東公司也公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財報。在「私有化回歸A股可能受挫」的消息影響下,中概股股價一片慘綠,下跌。
這其中,京東股價一度下跌9.76%。打鐵還需自身硬,京東股價暴跌,倒不是受「中概股回歸可能受挫」的影響,而是經營數據曝光後引發的市場波動。
那麼,除了一如既往的虧損之外,京東的2016年第一季度財報,還透露出哪些更壞的消息?
首先,還是得說虧損——2016年Q1,京東虧損9.098億元,去年同期為7.102億,虧損擴大,基於非美國通用會計准則下,虧損2.054億元,而去年同期為2.056億元。倘若以目前京東的經營數據來看,要在2016年實現單季盈利,也是機會極小。
但虧損並非股價重挫的原因——京東此次數據曝光出最為重要的是問題是:京東增速放緩,放緩,還是放緩。
2016年Q1,京東核心GMV(不含拍拍)同比增速55%,比較上一季度(2015年Q4)下滑了24個百分點,而過去四個季度中,京東核心GMV同比增速分別為92%、76%、79%、55%,下滑趨勢一目瞭然。
核心GMV之外,京東開放平台下滑趨勢更為明顯,上一季度京東開放平台GMV增速為103%,2016年Q1,增速僅為63%,下滑了40個百分點。核心GMV與非核心GMV的下滑合力之下,進一步帶了了京東收入的放緩,2016年Q1收入增長了54%,上一季度數據為66%。
從品類上來說,京東的業務也在放緩:核心電子與家電業務增速從2015年Q4的66%增速下降到了2016年Q1的54%,日用以及其他類目GMV,則由上季度的92%下降到2016年Q1的56%。
在沒有盈利的前提下,賺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倒是合情合理,只是,一旦失去增速後的京東,對於資本市場而言,它便不再吸引投資者——這也是京東股價大跌的另一個原因:京東此前最重要的投資者老虎基金等,高位套現,大幅度減持。
2015年第一季度,老虎基金持有京東15.2%股權、今日資本持有京東6.5%股權、高瓴資本持有11%,不過,根據京東公布的股權結構來看,過去一年,高瓴資本持股下降到了8.9%,減持2.1%,套現至少7億美元。而老虎基金與今日資本,已經在京東主要股東行列中消失——也就是說,老虎基金至少拋售了13%的京東股票,今日資本至少拋售了5%的京東股票。
無論是老虎基金、今日資本,抑或是高瓴資本,都是伴隨京東成長的最重要的投資者。重倉京東的投資機構,紛紛離場,悉數高位拋售京東股份,其原因究竟為何?
京東股價重挫,還有個原因,或許是便是,它與阿里巴巴電商交易的差距越來越大了。 如果僅僅是比較GMV增速,或許會被表面數字所迷惑,2016年第一季度(自然年)京東實現GMV1293億,去年同期為878億,同比增長47.3%,與之對應的是,阿里電商GMV實現交易額7420億,較2015年第一季度(自然年)的6000億,增長23.7%。
如果從增速上來看,京東47.3%,高於阿里的23.7%。不過,另一組數據解讀起來卻是不一樣的:2015年(自然年)第一季度,阿里電商GMV超過京東5122億(6000-878),到了2016年(自然年)第一季度,這一差距拉大到了6127億(7420-1293)——從交易規模來說,京東越來越被阿里甩在後面。
如果只是京東對天貓,這樣的差距,也是越來越大:2015年(自然年)第一季度,天貓GMV為2190億,京東878億,京東相距天貓1312億元;到了2016年(自然年)第一季度,天貓實現GMV2930億,京東則為1293億,天貓高出京東1637億元…
即便不算入淘寶交易額,僅是天貓,也是在交易額絕對數上繼續擴大領先優勢。
截至美股收市,京東股價下跌了7.02%。
⑶ 控股股東減持股份有幾個原因啊
這個問題有些模糊。造成的原因很多,但是歸根一點,減持股份肯定是一個利空消息。一般減持的原因有:控股股東對公司的前景不看好;公司內部的領導權力的轉移;抑或發現新的其他投資項目,急需資金;或者是股市動盪,目前公司股價已經處於歷史高位,預期會下跌的情況下,先套利了結;一般控股股東持有股票都有一定的封鎖期,1-3年左右,當解禁後,控股股東減持套利的情況時有發生。當然如果公司是一個高成長公司,一般而言股東是不會減持的。
⑷ 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票意味著什麼
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只要是合法合規的都是很正常的,而且只要公司有潛質對於投資者其實是機會,當然肯定有一些公司資質不怎麼好,股東們在減持窗口竭力套現並可能會造成股票的持續暴跌。
⑸ 公司股東減持,出售公司股票意味著什麼
在股票市場中很多主要的股東都會在適當的時機選擇減持所持股份,有的是為了改善自身的生活,還有的是為了投資其他公司需要資金,也有就是對於股價自身過高的擔憂向市場投放需要冷靜的信息一面給大部分投資者造成更大的影響。總歸來講就是要麼是資金的需要,要麼就是對於市場釋放相應的信息。
還有就是限售的股份,很多企業在上市後存在限售的股票,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夠被解禁出售,一般來講為3年的時間。
而這些股份在資金手中除了占股以及享有股東權利以外並沒有其他作用,有的股東就去質押股份然後換成金錢來運轉,但是質押股份並不是白白質押後拿資金出來,而是需要付出利息代價。
而並不是每位股東都認可這樣的事情,就存在出售自己的股份來獲取資金來源,也就形成了當大量解禁潮來時,很多大股東在減持自己的持股以獲得資金。
(5)減持京東股票的公司擴展閱讀
1、大股東減持股份及減持數量大小與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其他股東持股比例等相關
2、減持多發生在業績差的公司;
3、減持多發生在成熟期或衰退期行業的公司(成熟型公司或衰退型公司),對於成長型公司,很少發生減持;
4、公司估值過高不利於公司發展,創業板的高發行價發揮了反作用力,減持的高額收益減弱了高管們推動公司持續發展的動力。但辯證來看,高管減持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創業板市場擠掉泡沫,加速創業板估值的理性回歸。
5、財務投資者看重的是短期盈利,戰略投資者看重的是公司長遠發展。戰略投資者減持,往往是因為對企業長期不看好,這也會成為股價的負面信號。
⑹ 京東a股是京東商城公司嗎
京東a股不是京東商城公司,是兩個不同的公司,業務也有所不同。京東方A是京東方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中國A股上市的股票名稱。
京東方A是物聯網公司 ,主要業務是埠器件、智慧物聯、智慧醫工 。
京東商城是中國最大的自營式電商企業,主要業務是電商。
(6)減持京東股票的公司擴展閱讀:
一、京東方A於2001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截至2016年12月31日,BOE(京東方)注冊資本為351.53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787億元,總資產2051億元。
BOE(京東方)是一家為信息交互和人類健康提供智慧埠產品和專業服務的物聯網公司 。核心業務包括埠器件、智慧物聯、智慧醫工。
埠器件產品廣泛應用於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顯示器、電視、車載、可穿戴設備等領域;智慧物聯為新零售、交通、金融、教育、藝術、醫療等領域,搭建物聯網平台,提供「硬體產品+軟體平台+場景應用」整體解決方案。
在智慧醫工領域,京東方通過移動健康管理平台和數字化醫院為用戶提供健康服務。2020年1月4日,獲得2020《財經》長青獎「可持續發展綠色獎」。
二、京東旗下設有京東商城、京東金融、拍拍網、京東智能、O2O及海外事業部等。2013年正式獲得虛擬運營商牌照。2014年5月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 2016年6月與沃爾瑪達成深度戰略合作,1號店並入京東。
2014年5月,京東集團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2015年7月,京東憑借高成長性入選納斯達克100指數和納斯達克100平均加權指數 。
2017年1月4日,中國銀聯宣布京東金融旗下支付公司正式成為銀聯收單成員機構。2017年4月25日,京東集團宣布正式組建京東物流子集團。
2017年8月3日,2017年「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榜單發布,京東排名第四位。2019年7月,發布2019《財富》世界500強:位列139位。
⑺ 公司減持股票是好是壞
當然,不能一言以蔽之。
有好有壞,具體到某個公司,要具體分析。
不少減持是壞的,比如私人大股東逢高套現,用於自己消費。盡管無可厚非,但也是與民爭利的行為。
(反過來,大股東在低位增持,市場效果往往正面得多。)
對於大股東持股比例過大的上市公司,主要股東減持,利於提高流通在外的股票比例,減輕投資者對大股東減持壓力的預期,提高股票的活躍度。
某些國有大型上市公司,根據上級要求,配合抑制市場過熱的減持,往往是難說好或者壞,更多是一種管理市場預期的手段,對公司的經營,對投資者的影響中性。
對於某些隱瞞公司潛在風險,已經減持在先,再暴露公司問題的公司,就不僅僅是道德敗壞,很可能觸犯規條。這種減持,投資者就要警惕了。
不少公司即使減持了,股票依然漲個不停,原因是公司業績太好了。短期負面,很快被市場消化。
所以,公司的業績走向也同樣要一起參考,不少被市場解讀為利空的減持,往往轉化為進場機會。
⑻ 京東那些員工有股票分配
您好
京東納斯達克掛牌,各種現場報道涌來,微信朋友圈熱鬧的很,一時間多了很多「假裝在紐約」的朋友。其實,我也不知道這些人興奮的原因,你們也不買京東股票,也不是京東員工,激動什麼呢? 你看看京東員工多淡定,唉,你別說,還真是很少見京東的一線員工說什麼。我認識的一些人都沒什麼動靜,絲毫感覺不到他們的激動,多少有點奇怪。
前幾天看到有人說,京東不少員工現在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股票,據說不少人都是口頭被告知股票數量,簽的是空白合同,乍一看還以為是惡搞,這可能么? 畢竟是大公司了,不至於做這么不正規的事情。不過我問了幾個人後今天得到了確認,「空白合同的事情是真的,應該是 11 年底 12 年初的事,確實兩份合同都被公司拿走了。當時是 VP 口頭給每個人說了一下股票數量,至少研發都應該知道,其他部門不清楚。」 聽了之後很驚訝。
查找一下過去的新聞,劉強東曾經在第四屆創業家年會上稱「京東商城每年都會給員工分股權,公司發給員工的股權超過他個人所持有的 70%。」這次上市,根據披露的信息看,劉占股 18.8%,粗略一算,員工持股應該超過 13% 啊… 就算打個折扣也好啊,不過根據反饋來看,似乎根本不是這樣。
公司上市是好事情,對員工來說,能夠分享一點公司成長所積累的財富,改善一下家人的生活,對得起自己過去的辛苦付出,也是人生的一份難得的成績。不過也很遺憾的看出,一家公司 IPO,總是有少數人展露歡顏,多數人一臉失落。值得嘲諷的是,京東在 IPO 前夕在更新後的招股書中披露,一季度給予劉強東的股權激勵一次性支出 36.7 億元。自稱不缺錢的劉強東這筆錢不知道會怎麼用,有個小小的建議是,給那麼多快遞的兄弟每人包一個紅包吧。畢竟,夏天快到了。
上市或是准上市的大互聯網公司,能夠慷慨給予員工股票的其實算少數(這一點上,我是很敬佩馬雲的,盡管我討厭阿里洗腦玩價值觀的那一套做法)。怎麼能分享到公司成長的利益? 要麼是盤子做得超級大,即使分的比例少,那麼平均每個人也能分不少;要麼老闆足夠大方,分更多比例的大餅出去。所以,公司上市,基層員工能否真正獲益,還真是個不確定的問題。當然,也有不少人靠著站隊,能跟對人,或是靠裙帶關系,也能分一杯羹,你吃肉,我喝湯,喝不到湯的也能舔一下盤子。不過,對於絕大多數老實巴交的技術人來說,都只能苦笑一下,聞個味兒而已。
一個成功的企業家能夠將自己畫的大餅變成真的,確實應該贏得掌聲。但是,不應該辜負曾經跟你一起打拚的團隊夥伴,即使他們不是有著光鮮背景的高管,即使他們現在只是中層或是一線員工。
⑼ 大股東減持股份對公司股價有什麼影響
一則“大股東減持股份對公司股價有什麼影響? ”的問題,最近是受到了高度的關注,我來說下我的了解。大股東的減持呢,是不會讓股價下跌的,但是會間接影響投資者的決策導致股價的下跌。那麼,大股東們通常都是在什麼時候會進行減持呢?大股東通常都是在認為自己的股價太高了,配不上的時候會去進行減持。我們該如何看待股東的減持呢?股東減持也算是一個利空,如果是追高位打龍頭的,則需要悠著點。下面說說詳細情況。
一.影響投資者決策
大股東的減持呢,不是直接在開盤的時候和我們一樣減持的,對這個股價是不會直接造成這個下跌的。但是,因為大股東都不要自己家的股票了,那作為投資者還要來幹嘛?於是會有很多的人也會去拋售自己手裡的股票這樣也就造成了股價的下跌了。
大家看完,記得點贊+加關注+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