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莉莉絲游戲公司工作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在不到10年的游戲入門(3年不感到害羞,我不,我可以說主要的政策),我在2014加入莉莉絲,現在一年半,所以你應該能夠回答改版的同學。
價值觀一樣真的很難吧。
公司還是對不同價值觀比較open的。雖然我愛玩劍網三但是你愛玩dota但是我們還是可以一起交流的沒關系。
公司有各種喜好的人,但大家都是不吹牛認認真真做事的人,如果有一個核心的價值觀,那就是大家都想一起做一款好游戲
所以我絕對不會說某某某公司只做了一款好游戲後面就沒有大作了,好歹有一款啊!!我的人生目的不就是做一款好游戲就可以!!
所以更讓我開心的是和一群會寫代碼的策劃以及會策劃的程序哥哥和一群[貌美單身顏值極高]的美術妹子在一起玩耍。
⑵ 「莉莉絲」的出處是什麼
莉莉絲最早出現於蘇美爾神話,在猶太教的拉比文學中,她被指是《舊約》的人類祖先亞當的第一任妻子,因不滿亞當而離開伊甸園。另外,莉莉絲作為一個人名,它的出處還有有兩個說法,具體如下:
一、吸血鬼之說
除了美國電視劇《真愛如血》設定為「與神同是吸血鬼」之外,沒有任何相關記載可以證明莉莉絲是吸血鬼,包括該隱是由她所教導的說法。關於該隱作為吸血鬼的說法來源,並非來自《聖經》,而是美國白狼公司的桌面游戲《吸血鬼》。
莉莉絲是一位發源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夜魔,或是伴隨著風暴出現的邪神,並且會傷害兒童。莉莉絲最早出現在西元前三世紀,巴貝隆納獨一無二的風暴惡魔,或像莉莉圖(Lilitu)的神靈,大約在西元前700年,許多學者將其名發音改為「莉莉絲」(Lilith)。
二、猶太教傳統
10世紀成書的佚名文獻《本司拉的知識》是中世紀時期的一份佚名小說作品中記載。莉莉絲的稱謂和身分來自蘇美巴比倫和亞述的女神貝里蒂莉或女惡魔Lilu、Lilitu,在蘇美語中,Lil指暴,風或惡魔,而Lulu指「情慾」。伽南人將莉莉絲稱為巴拉特,而在公元前2000年的泥板上,莉莉絲被稱為莉拉可。
⑶ 知乎正式在紐交所掛牌上市,股票發行價為多少
3月27日凌晨,知乎正式在紐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ZH」,股票發行價為9.5美元。
據財經網報道,知乎上市後首日開盤報8.05美元,盤中一度下跌超過28%。截至收盤,知乎股價報8.5美元,跌幅10.53%,市值47.5億美元。知乎招股書顯示,知乎在2020年全年總營收為13.52億元,毛利7.58億元。
目前,知乎共擁有4310萬內容創作者,貢獻有3.53億條內容,其中有3.15億為問答。知乎目前盈利方式主要為線上廣告、付費會員、商業內容解決方案以及在線教育、電商等其他服務板塊。
(3)關於莉莉絲公司股票擴展閱讀
知乎已成立10年
公告顯示,知乎私募配售的參與方包括阿里巴巴、京東、騰訊和莉莉絲游戲(Lilith Games),認購額分別為1億美元、1億美元、3000萬美元和2000萬美元。
模仿美國問答網站鼻祖Quora的知乎上線於2011年1月,以「邀請制」形式引入了一大批優質的內容創作者,以高質量問答著稱。
2013年,知乎向大眾開放注冊,迅速成長為國內最大的在線內容社區之一,「謝邀」、「人在紐約,剛下飛機」等知乎體成為了互聯網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⑷ 莉莉絲的人物傳說
除了美國電視劇《真愛如血》(True Blood)設定為「與神同是吸血鬼」之外,沒有任何相關記載可以證明莉莉絲是吸血鬼,包括該隱是由她所教導的說法。
關於該隱作為吸血鬼的說法來源,並非來自《聖經》,而是美國白狼公司的桌面游戲《吸血鬼》。
阿卡德的莉莉絲是一名女性神靈,從蘇美語字根「夜晚」而來,字面上的翻譯為夜間活動的夜魔。
扎伊爾斯(希伯來傳說),以及佛西斯(拉梅吉.安西拉尼),其他學者則駁斥詞類變化是根據蘇美字根中的「LYL」而來,並建議將「Lilit」的字源歸於風暴惡魔,此觀點頗受學者引用來支持鍥形文字墓銘考古之用。
其它的學者則發現阿卡德文字中的「莉莉杜」(微風女神),被引用來考證蘇美神祇中的「妮妮爾」(同樣也是微風女神),她是英尼爾的妻子,並來自於南方的風,這個來自阿達帕民族的故事,說明了阿達帕打破了南風的翅膀,阿達帕還害怕會被處死刑。
莉莉絲是一位發源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夜魔,或是伴隨著風暴出現的邪神,並且會傷害兒童。莉莉絲最早出現在西元前三世紀,巴貝隆納獨一無二的風暴惡魔,或像莉莉圖(Lilitu)的神靈,大約在西元前700年,許多學者將其名發音改為「莉莉絲」(Lilith)。 10世紀成書的佚名文獻《本司拉的知識》(原名是《便西拉的字母》(The Alphabet of Ben-Sira)是中世紀時期的一份佚名小說作品)中記載。莉莉絲的稱謂和身分來自蘇美巴比倫和亞述的女神貝里蒂莉或女惡魔Lilu、Lilitu,在蘇美語中,Lil指暴風或惡魔,而Lulu指「情慾」。伽南人將莉莉絲稱為巴拉特,而在公元前2000年的泥板上,莉莉絲被稱為莉拉可。
有一天,亞當和莉莉絲因為性愛位置問題吵架了(原文是:莉莉絲說「我不可在下」,而亞當說「我當在上,不可在你之下;你當在下,我在你之上」。)莉莉絲認為自己和亞當同出一脈,並沒有尊卑之分,而亞當並不同意莉莉絲的說法,於是整件事終於談崩了。莉莉絲說了上帝隱秘的名字,借用了上帝的力量逃跑了。自己女人賭氣跑了亞當當然不幹了,於是去向上帝告狀。上帝派了三個天使去追莉莉絲(Snvi、Snsvi以及Smnglof),並說:「如果她願意回來最好,否則,以後每天就會有她的100個子孫死掉」。
天使在紅海中央找到了莉莉絲。他們將上帝的話傳給了莉莉絲,但是她還是不願回來。天使說「我們要將你溺死在大海之中」。
「躲開!」她說,「我以致初生小兒於病而受造,若為男孩,我當主他生後8天,若為女孩,則20天」。
天使聽到了莉莉絲的話,他們堅持要她回去。但是莉莉絲以永恆之神的名向他們啟誓:「無論何時我在護身符上看到你們的名字、形象,我會失去了給小兒致病的力量」。並且,她同意日後每天有100個她的子孫死去。
附錄:
這是在《本司拉的知識》里的記載,也是最早關於莉莉絲的文獻記載。不過《本司拉的知識》是一本偽典,什麼叫偽典?偽典就是假借他人名字而寫成的書。《本司拉的知識》就是假借了《便西拉智訓》的作者、希伯來先知便西拉的名字而寫成的書。也就是說,不是先知的人為了提高自己書的可信度,冒充先知的名字來寫書。至於網路里偽經的解釋你們就別信了,偽經和秘經完全是兩回事。為什麼我在這里要說一下偽經呢?因為我曾在《本司拉的知識》的介紹里發現,有人叫它偽經(或次經)。這到也罷了,關鍵是很多朋友不知道偽經是什麼,於是就去查網路。由於網路里偽經的解釋,使很多人將它誤解為比聖經地位還高的典籍,這顯然是錯誤的,偽經和秘經完全是兩回事。
(上文提到的」紅海「只是一種比喻,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紅海。而在《死海文書》中,「紅海」其實是和印度教的破壞女神卡利瑪的「血之海」同源。「血之海」即意味著所有生命孕育都來自女性的經血,而作為從血之海中誕生萬物的代價,就是要向血之海補充鮮血,例如人祭。)
在喀巴拉的經典《光輝之書》中,為了供養血之海,莉莉絲也稱為誘惑人類和扼殺嬰兒的惡魔。為此,猶太人在嬰兒的搖籃外圍用白色塗料畫上幾圈以作保護,也為嬰兒掛上護身符-上面寫有上帝派遣追回莉莉絲的三位天使名字,但這不總有效,因為傳說莉莉絲的能力強於天使。
註:莉莉絲的情人/丈夫是薩麥爾或撒旦仍有爭議
薩麥爾出自偽典《希臘語巴錄啟示錄》,和撒旦不是同一位,基督教聖經沒記載。此偽典抄襲了摩西五經中撒旦引誘人類祖先的墮落,引誘者被替換成了薩麥爾,因此不少人被誤導以為薩麥爾就是撒旦。(實際上偽典的誕生年代晚了創世紀上千年,充其量只是一個同人作品,根本沒有任何參考價值)薩麥爾與新約中的撒旦形象也有重疊。 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中,關於莉莉絲的形象說法不一。
還有記載說她是巨人時代侍奉席琳的神使。但是她開始在艾爾摩亞丁時代活動,有許多紀錄證明,她的外表是褐色皮膚的精靈。在史奈曼時代,她被席琳的子女們奉為死神的第九個女兒,被描述為當時掌控席琳崇拜者們的宗教與軍事的核心人物。在凱沙的默示錄里,關於莉莉絲,有以下的描述:「在憤怒眾神的武力之前,天上的戰場上,席琳所生的魔物一個接一個倒了下來。席琳眼見就要失敗,於是在深淵的地底建立死亡的世界,並在此地躲避。此時,席琳將莉莉絲留在地面上,命令莉莉絲准備好,總有一天她會再度回來。席琳把莉莉絲的名字從死亡名冊刪去,因此,莉莉絲成了永遠不死的可憐生命體。」
古巴比倫時代,莉莉絲是寺廟女神伊什塔爾的侍女。她也被古代希伯來視為大地和農耕部族的太母,而亞當在這些傳說中代表的是侵略者——游牧民族。在古希臘神話中,她是人首蛇身的女妖拉米亞(Lamia).
傳統基督教與諾斯替教派教父之間的爭斗使得莉莉絲在西方世界惡名遠播。後來基督教徒們又致力於對猶太教的研究,提高了莉莉絲在西方世界的知名度。在中世紀晚期,西方掀起一股消除迷信和反對巫術的運動,莉莉絲也首當其沖成了千夫所指的批評對象。同時,她在魔鬼世界的地位也顯著提升,進入排名靠前的女魔頭。1604年,英國劇作家克里斯托弗·馬洛維最先描述了莉莉絲與魔王夜晚在山頂聚會的情景。
在史學界,人們對莉莉絲的形象爭論不休。有些歷史學家認為,莉莉絲是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體現了古代社會中婦女擺脫男人控制爭取獨立的精神實質,是對於以亞當為代表的男性統治地位的挑戰。
⑸ 如何評價莉莉絲CEO王信文妻子陳小花被騰訊解聘事件
本身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騰訊援引公司的競業協議,同當事人協商達成一致。當事人離開騰訊後,總是有些失落,因此在自己的個人博客(請注意是個人博客,且當事人似乎有長期更新博客的習慣)內發了一點兒牢騷。在兩三天後被轉到微博上,然後因為整起事件擁有 「騰訊」 、 「《刀塔傳奇》 」 和 「爆內幕」 這三個吸引瀏覽量的關鍵詞,被部分媒體猛猛地開始翻炒。
本質上我認為這是一起非常正常的個例,並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如果企鵝開始幹掉一切同其他游戲行業從業者有親屬關系的員工的話,倒是值得一說),也不能分析出什麼東西,更談不上能對玩家或整個行業有什麼啟發或幫助。我基本確定當事人根本不會想炒作這件事情,而只是在自留地發點兒牢騷,也基本確定莉莉絲不至於用這種神秘的方法 「炒作」 ,至於企鵝,他們自己都莫名其妙為什麼會出這種事兒。
並帶著 「反正批評我們是政治正確,我們習慣了」 的憂傷哭著應付這件事。但出於某些原因,一部分 「媒體」 變成了八卦周刊,人為賦予該事件過高的意義,消費甚至引導了讀者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