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911事件後,美股和全球股市都大跌嗎
是的,美股和全球股市都大跌了。
911事件發生後,美國股民開始恐慌性拋售股票,導致股市暴跌。一周內,道瓊斯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和標普指數分別下降14.3%、16.1%和11.6%,估計股票縮水1.4萬億美元。
盡管布希政府向股市內大量注入資金,9月17日重新開市後,恐慌性拋售仍然無法避免,各大股指不斷下跌直至3年來的最低點。
此次事件對全球經濟所造成的損害甚至達到1萬億美元左右。此次事件對美國民眾造成的心理影響極為深遠,美國民眾對經濟及政治上的安全感均被嚴重削弱。
(1)美國航空公司拋售股票擴展閱讀:
事件起因
在美國思想界的諸種論點之中,「文明沖突」論成為解讀「9·11」事件根源的主要論點之一。世界上的許多媒體指出恐怖主義的重要根源是美國的中東政策。
以巴長期的軍事沖突和以色列人對巴勒斯坦人的殺戮及美國對以色列的偏袒「製造」出具有必死決心的狂熱激進分子。英國廣播公司BBC、法國《世界報》都指出「問題症結在於美國的中東政策。」
英國《衛報》以《最好的防禦是公道》為題,指出美國人必須「公道」,「才能真正制止奧薩馬在阿拉伯和穆斯林社會中得到的廣泛支持。」
B. 全球確診超110萬例後,巴菲特為何狂賣航空股票
全球確診超110萬例後,巴菲特為何狂賣航空股票?新冠狀病毒疫情已經在全球開始發展,而且越來越嚴重的趨勢。巴菲特此時開始狂賣航空類股票,其實有幾個很值得關注的因素,下面給大傢具體的分析一下:
三、全球各個國家的聯系,很可能經過疫情之後被徹底打破:
航空業本來依靠的是全球化,可是由於新冠狀病毒疫情的打擊,很可能未來國際之間的聯系會越來越稀少,閉關鎖國成為一個新的特點,因此航空業將會徹底毀滅,巴菲特自然需要盡快拋售航空股票。
C. 美國捷藍航空公司的經典危機
面對危機,捷藍並沒有以天氣原因來為事件做解釋,而是主動承擔責任。CEO尼爾曼做了兩個大膽而有創意的舉動——在YouTube上發佈道歉視頻和參加電視節目《大衛·萊特曼晚間報道》。
2007年6月19日,美國最為知名的一市場調研機構J.D. Power and Associates 公布了《2007年北美航空公司滿意度調查》的調查報告,數據顯示,捷藍航空以810點(共1000點)的總滿意度指數連續第三年總體排名第一,並繼2006年後再次獲得低票價航空公司最高的客戶滿意度。 一場災難性的冰暴襲擊了捷藍航空公司的基地——紐約市肯尼迪國際機場,機場的跑道結冰,造成多趟進出港航班延誤,數百名乘客被困機艙,時間最長達9小時。
捷藍航空有10架飛機被困機場跑道,751號航班便是其中一架。這趟航班原計劃於美國東部時間14日上午8 時15分(北京時間14日21時15分)離開紐約,前往墨西哥城市坎昆。然而,登機乘客在機艙內等待數小時後,飛機仍沒有起飛。乘客卡羅琳·福徹說,舷窗被冰雪復蓋,飛機像一個「隔音棺材」。繼旅客滯留機艙數小時事件之後,捷藍航空又取消了6天之內的1000多趟航班。
一系列的旅客滯留、飛機延誤和航班取消事件同時暴露出了捷藍在管理上的不足——缺乏緊急應變的能力,在遭遇暴風雪之後捷藍也沒能及時的安排充足的人員來應對。北卡羅來納大學Kenan-Flagler商學院的市場營銷學教授瓦拉里?蔡特哈姆爾指出:「無休止的延誤、航班取消以及服務混亂對捷藍航空公司的致命性打擊遠勝於規模更大的航空公司,這一切與人們對它的印象以及它對自己的宣傳、它的經營原則完全不相符。」捷藍一直以來宣稱將「重新為航空旅行帶來人性關懷」,在人們那裡也留下了低價優質的印象。
這次天災讓捷藍的經營管理幾乎陷於混亂,公司也深陷危機管理和公共關系的泥沼之中。至2月20日星期二,捷藍航空公司的股票下降了66美分,收於12.90美元。 遇到危機時最忌諱的就是像鴕鳥那樣把頭埋到沙子裡面不敢面對危機,或者急於以各種理由來為自己的過錯開脫,這樣只會讓更多人對你失去信任並讓企業陷得越來越深。態度決定一切,捷藍深知這一點!
2月的危機發生之後,捷藍並沒有以天氣原因來為事件做解釋,而是主動承擔責任,將責任歸為自身的管理失誤,捷藍航空的CEO尼爾曼做了兩個大膽而有創意的舉動——在YouTube上發佈道歉視頻和參加電視節目《大衛?萊特曼晚間報道》。
我們仍能在YouTube上看到尼爾曼的題為《Our promise to you》的視頻,視頻中尼爾曼以非常誠懇的態度就旅客滯留和飛機延誤及航班取消等事件道了歉,並提出了三點應對措施,最後承諾以後此類事件不會再發生。
且不管視頻中尼爾曼的話語如何及態度如何,僅其在YouTube上發布這樣的一個視頻就是一個很有創意的危機公關舉動。YouTube是全球最大的視頻網站,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用戶每天通過YouTube網站觀看的視頻數量已經超過1億個。根據一些研究公司公布的數據,YouTube在網路視頻市場佔有的份額遠遠超過Google的同類服務。
在網路無處不在的今天,特別是在幾乎全民普及網路的美國,傳播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網路就好比一把雙刃劍,利用好了可以使企業收益無窮,而稍不留意,則可能使企業處於危險的境地。LG的「翻新門」系列危機事件即是最好的印證。而捷藍正充分利用了 YouTube傳播快、復蓋廣的特點,迅速的在人們面前表明了其對於「2月危機」的態度。在其發布視頻時候,立刻就有許多網友跟帖表示支持!而這一舉動因為創造性的利用網路來進行危機公關,甚至被《連線》雜志作為經典案例,更有評論家預測,捷藍的這次危機公關可以當選為2007年年度最佳危機公關案例。
尼爾曼另一個大膽的公關舉動是,在2月21日參加了著名的美國脫口秀節目《大衛?萊特曼晚間報道》(Late Show With David Letterman)。在節目中,尼爾曼從容地應對主持人對他的提問,並主動承認了自己管理上了問題。他說:「我們本應該行動得再快點,我們本應該有更好的應急預案,這樣就能讓顧客下飛機。我們本應該早些與港務局聯系。這些全都是我們從這次經歷中汲取的教訓。」節目最後他還表示:「我們將從這次事故中重新站起來。」如果說之前的網路視頻已經讓人們對捷藍的「壞」印象有所轉變,在這個節目中的亮相更讓人們看到了捷藍的誠意!畢竟,這可是美國最受歡迎的脫口秀節目,能在節目中出現的可都是些大牌明星級人物,而主持人大衛·萊特曼也素以刁鑽辛辣著稱。
如果說YouTube上的視頻讓人們看到了一個親民的誠懇的尼爾曼,那麼在《大衛?萊特曼晚間報道》中人們又看到了一個沉著冷靜的尼爾曼,同時脫口秀節目也讓他鍍上了一層明星的光芒。在這一新一老的媒體中的兩次亮相,與其說是兩次對公眾的道歉和解釋,不如看作是兩次自我宣傳,其目的不僅在於為之前的事故取得乘客的諒解,更在於讓更多的人看到捷藍的真誠,獲得更多的信任!而在YouTube上發布視頻和參加脫口秀節目更吸引了眾多媒體的關注,其傳播效應大大增加,捷藍的聰明之處正在於此. 捷藍的危機公關又一創舉便是在2月20日以書面形式對外公布了一份保障顧客權利的公告。公告承諾,如果捷藍航空公司在起飛12小時之內取消航班而且原因是公司可以控制的話,旅客可以獲得完整的退款,或得到一個貸記或優惠禮券。如果捷藍航空公司在可控制的情況下發生航班誤點,旅客可以獲取價值在25美元到相當於全額來回機票的優惠禮券,數額多寡取決於誤點的時間長短。而其他對顧客的補償還包括:如果飛機已經著陸,但卻在30分鍾之內無法滑行與接機口對接,或者如果飛機起飛時間延誤超過3個多小時,旅客所獲得的禮券至少有100美元,具體的數額取決於機票的價格。
捷藍對外公布的這份書面政策在美國航空運營商中獨樹一幟,盡管每個公司都可能有對於類似事件的賠償措施辦法,但是捷藍卻另闢蹊徑,以書面公告的形式來推出這種「服務保證」。這的確是個明智之舉,它回歸了捷藍航空公司一直以來的宣傳核心,顯示了捷藍把顧客永遠放在第一位的態度。
捷藍之所以在這次事故中陷入危機,就是因為這次事件的發生與捷藍在人們心中留下的印象極其不相符,使得人們懷疑它的服務並不可靠。而這種書面保證彷彿就像是捷藍投給人們的一顆定心丸,比口頭宣傳更容易得到人們的認可而獲得人們的信任,而且政策中所列的真金白銀的賠償款項並不吝嗇。
另外國會針對航空服務存在的問題曾明確表態,希望航空公司採取步驟自行解決有關服務問題而不是由國會來立法。捷藍的這個政策正好是對政府的最好回應,而這一舉動也得到了某位關鍵性國會議員的肯定。可以說這個政府公關做得非常及時和到位。
D. 巴黎這次事件有沒有911嚴重啊
從目前造成的死亡人數、經濟損失角度來看,「11·13」巴黎恐怖襲擊事件的破壞遠沒有「9·11」事件大。美國官方公布的「911」恐怖襲擊造成了共3126人死亡;再根據紐約市審計官員估計,「9·11」事件造成的建築等財產直接損失達340億美元,人員傷亡造成的損失110億美元,災區現場清理和搶救費為140億美元。
然而這些只是「9·11」事件造成的經濟損失的九牛一毛。針對「9·11」事件,保險公司涉及的保險理賠數高達6萬起,給出的損失金額在402億美元左右。除此之外,很多辦公室設在世貿大樓上的公司的業務幾近癱瘓,大量數據丟失,其中包括著名的國際信託銀行、肯珀保險公司、帝國人壽保險公司、美國商品期貨交易所等。同時,美國股民開始恐慌性拋售股票,導致股市暴跌。一周內,道瓊斯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和標普指數分別下降14.3%、16.1%和11.6%,估計股票縮水1.4萬億美元。
航空業和旅遊業受到打擊更重,「9·11」事件中,美國航空公司和聯合航空公司各自損失兩架飛機,整個空運停頓了3天。恢復飛行以後,由於受到事件的驚嚇,美國航空乘客人數短期內劇烈收縮,甚至出現了一班飛機只有一位乘客的情況。災難發生後,美國航空業就向政府提出了50億美元的現金救助和190億美元其他方式援助的請求。
還有國土安全花費。在「9·11」事件發生後的一周內,美國國會就通過了一項400億美元的緊急資金,用於加強國防力量和追捕國際恐怖主義頭目。約翰·米勒與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的馬克·斯圖爾特合作撰寫論文,推斷2002年至2011年美國國土安全直接花費總計約為6900億美元,幾乎全部出自美國政府的腰包。
據統計,「9·11」事件直接與間接經濟損失以及相應的各項花費的總費用達26792.7億美元。
但是,從長遠角度看,在全球化以及歐洲一體化進程日趨深入的背景分析,歐洲某種程度上已經內化了新型恐怖主義襲擊,從這個意義上說,今年發生在巴黎的恐怖襲擊比2001年的「9·11」事件帶來的危機更加深重。
發生在2001年紐約五角大樓的襲擊,通常的解釋認為它反映了主流文明間的沖突。而11·13巴黎恐怖襲擊,已經不僅僅是兩個對立文明為爭取不同理想、價值、宗教而產生的碰撞。對立變得更加內在化,盡管以不同的形式,但對西方民主國家和穆斯林國家同樣適用。
從歐盟的視角提出,歐洲近代價值的衰落以及政治意志的喪失,是歐盟危機的原因及表現。而這次的「11·13」恐怖襲擊原因與歐洲先行的難民政策也有關系。11·13事件後,如何以歷史角度審視歐洲的移民危機必然會成為當前歐盟亟需解決的一個問題。新的恐怖主義以及移民帶來的各種危險,以及進一步因為世界范圍內的金融危機導致的這一系列挑戰。而且這種新形式的恐怖主義也給世界各國敲響了警鍾,新時代下的反恐也會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
E. 美國的對沖基金是怎麼操作的
舉個例子,在一個最基本的對沖操作中。基金管理人在購入一種股票後,同時購入這種股票的一定價位和時效的看跌期權(Put Option)。看跌期權的效用在於當股票價位跌破期許可權定的價格時,賣方期權的持有者可將手中持有的股票以期許可權定的價格賣出,從而使股票跌價的風險得到對沖。
又譬如,在另一類對沖操作中,基金管理人首先選定某類行情看漲的行業,買進該行業中看好的幾只優質股,同時以一定比率賣出該行業中較差的幾只劣質股。如此組合的結果是,如該行業預期表現良好,優質股漲幅必超過其他同行業的劣質股,買入優質股的收益將大於賣空劣質股而產生的損失;如果預期錯誤,此行業股票不漲反跌,那麼劣質股跌幅必大於優質股,則賣空盤口所獲利潤必高於買入優質股下跌造成的損失。正因為如此的操作手段,早期的對沖基金可以說是一種基於避險保值的保守投資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
經過幾十年的演變,對沖基金已失去其初始的風險對沖的內涵,Hedge Fund的稱謂亦徒有虛名。對沖基金已成為一種新的投資模式的代名詞,即基於最新的投資理論和極其復雜的金融市場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種金融衍生產品的杠桿效用,承擔高風險,追求高收益的投資模式。
對沖基金 hedge fund。投資基金的一種形式。屬於免責市場(exempt market)產品。對沖基金名為基金,實際與互惠基金安全、收益、增值的投資理念有本質區別。這種基金採用各種交易手段(如賣空、杠桿操作、程序交易、互換交易、套利交易、衍生品種等)進行對沖、換位、套頭、套期來賺取巨額利潤。這些概念已經超出了傳統的防止風險、保障收益操作范疇。加之發起和設立對沖基金的法律門檻遠低於互惠基金,使之風險進一步加大。為了保護投資者,北美的證券管理機構將其列入高風險投資品種行列,嚴格限制普通投資者介入,如規定每個對沖基金的投資者應少於100人,最低投資額為100萬美元等。另為:hedgie
對沖基金的起源與發展
對沖基金(也稱避險基金或套利基金)意為「風險對沖過的基金」,起源於50年代初的美國。當時的操作宗旨在於利用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產品以及對相關聯的不同股票進行實買空賣、風險對沖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規避和化解投資風險。1949年世界上誕生了第一個有限合作制的瓊斯對沖基金。雖然對沖基金在20世紀50年代已經出現,但是,它在接下來的三十年間並未引起人們的太多關注,直到上世紀80年代,隨著金融自由化的發展,對沖基金才有了更廣闊的投資機會,從此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20世紀90年代,世界通貨膨脹的威脅逐漸減少,同時金融工具日趨成熟和多樣化,對沖基金進入了蓬勃發展的階段。據英國《經濟學人》的統計,從1990年到2000年,3000多個新的對沖基金在美國和英國出現。2002年後,對沖基金的收益率有所下降,但對沖基金的規模依然不小,據英國《金融時報》2005年10月22日報道,截至目前為止,全球對沖基金總資產額已經達到1.1萬億美元。
對沖基金的特點
經過幾十年的演變,對沖基金已失去其初始的風險對沖的內涵,Hedge Fund的稱謂亦徒有虛名。對沖基金己成為一種新的投資模式的代名詞。即基於最新的投資理論和極其復雜的金融市場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種金融衍生產品的杠桿效用,承擔高風險。追求高收益的投資模式。現在的對沖基金有以下幾個特點:
(1)投資活動的復雜性。
近年來結構日趨復雜、花樣不斷翻新的各類金融衍生產品如期貨、期權、掉期等逐漸成為對沖基金的主要操作工具。這些衍生產品本為對沖風險而設計,但因其低成本、高風險、高回報的特性,成為許多現代對沖基金進行投機行為的得力工具。對沖基金將這些金融工具配以復雜的組合設什,根據市場預測進行投資,在預測准確時獲取超額利潤,或是利用短期內中場波動而產生的非均衡性設計投資策略,在市場恢復正常狀態時獲取差價。
(2)投資效應的高杠桿性。
典型的對沖基金往往利用銀行信用,以極高的杠桿借貸(Leveradge)在其原始基金量的基礎上幾倍甚至幾十倍地擴大投資資金,從而達到最大程度地獲取回報的目的。對沖基金的證券資產的高流動性,使得對沖基金可以利用基金資產方便地進行抵押貸款。一個資本金只有1億美元的對沖基金,可以通過反復抵押其證券資產,貸出高達幾十億美元的資金。這種打桿效應的存在,使得在一筆交易後扣除貸款利息,凈利潤遠遠大於僅使用1億美元的資本金運作可能帶來的收益。同樣,也恰恰因為杠桿效應,對沖基金在操作不當時往往亦面臨超額損失的巨大風險。
(3)籌資方式的私募性。
對沖基金的組織結構一般是合夥人制。基金投資者以資金入伙,提供大部分資金但不參與投資活動;基金管理者以資金和技能入伙,負責基金的投資決策。由於對沖基金在操作上要求高度的隱蔽性和靈活性,因而在美國對沖基金的合夥人一般控制在100人以下,而每個合夥人的出資額在100萬美元以上。由於對沖基金多為私募性質,從而規避了美國法律對公募基金信息披露的嚴格要求。由於對沖基金的高風險性和復雜的投資機理,許多西方國家都禁止其向公眾公開招募資金,以保護普通投資者的利益。為了避開美國的高稅收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監管,在美國市場上進行操作的對沖基金一般在巴哈馬和百慕大等一些稅收低,管制鬆散的地區進行離岸注冊,並僅限於向美國境外的投資者募集資金。
(4)操作的隱蔽性和靈活性。
對沖基金與面向普通投資者的證券投資基金不但在基金投資者、資金募集方式、信息披露要求和受監管程度上存在很大差別。在投資活動的公平性和靈活性方面也存在很多差別。證券投資基金一般都有較明確的資產組合定義。即在投資工具的選擇和比例上有確定的方案,如平衡型基金指在基金組合中股票和債券大體各半,增長型基金指側重於高增長性股票的投資;同時,共同基金不得利用信貸資金進行投資,而對沖基金則完全沒有這些方面的限制和界定,可利用一切可操作的金融工具和組合,最大限度地使用信貸資金,以牟取高於市場平均利潤的超額回報。由於操作上的高度隱蔽性和靈活性以及杠桿融資效應,對沖基金在現代國際金融市場的投機活動中擔當了重要角色。
對沖基金的運作
最初的對沖操作中,基金管理者在購入一種股票後,同時購入這種股票的一定價位和時效的看跌期權(Put Option)。看跌期權的效用在於當股票價位跌破期許可權定的價格時,賣方期權的持有者可將手中持有的股票以期許可權定的價格賣出,從而使股票跌價的風險得到對沖。在另一類對沖操作中,基金管理人首先選定某類行情看漲的行業,買進該行業幾只優質股,同時以一定比率賣出該行業中幾只劣質股。如此組合的結果是,如該行業預期表現良好,優質股漲幅必超過其他同行業的股票,買入優質股的收益將大於賣空劣質股的損失;如果預期錯誤,此行業股票不漲反跌,那麼較差公司的股票跌幅必大於優質股,則賣空盤口所獲利潤必高於買入優質股下跌造成的損失。正因為如此的操作手段,早期的對沖基金才被用於避險保值的保守投資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的理解逐漸深入,近年來對沖基金倍受青睞是由於對沖基金有能力在熊市賺錢。從1999年到2002年,普通公共基金平均每年損失11.7%,而對沖基金在同一期間每年贏利11.2%。對沖基金實現如此驕人的成績是有原因的,而且它們所獲得的收益並不像外界所理解的那麼容易,幾乎所有對沖基金的管理者都是出色的金融經紀人。
金融衍生工具(以期權為例)有三大特點:
第一,它可以以較少的資金撬動一筆較大的交易,人們把其放大作用,一般為20至100倍;當這筆交易的交易量足夠大時,就可以影響價格;
第二,根據洛倫茲•格利茨的觀點,由於期權合約的買者只有權利而沒有義務,即在交割日時,如果該期權的執行價格(Strikeprice)不利於期權持有者,該持有者可以不履行它。這種安排降低了期權購買者的風險,同時又誘使人們進行更為冒險的投資(即投機);
第三,根據約翰·赫爾的觀點,期權的執行價格越是偏離期權的標的資產(特定標的物)的現貨價格,其本身的價格越低,這給對沖基金後來的投機活動帶來便利。
對沖基金管理者發現金融衍生工具的上述特點後,他們所掌握的對沖基金便開始改變了投資策略,他們把套期交易的投資策略變為通過大量交易操縱相關的幾個金融市場,從它們的價格變動中獲利。
現時,對沖基金常用的投資策略多達20多種,其手法可以分為以下五種:
* (一)長短倉,即同時買入及沽空股票,可以是凈長倉或凈短倉;
* (二)市場中性,即同時買入股價偏低及沽出股價偏高的股票;
* (三)可換股套戥,即買入價格偏低的可換股債券,同時沽空正股,反之亦然;
* (四)環球宏觀,即由上至下分析各地經濟金融體系,按政經事件及主要趨勢買賣;
* (五)管理期貨,即持有各種衍生工具長短倉。
對沖基金的最經典的兩種投資策略是「短置」(shortselling)和「貸杠」(leverage)。
短置,即買進股票作為短期投資,就是把短期內購進的股票先拋售,然後在其股價下跌的時候再將其買回來賺取差價(arbitrage)。短置者幾乎總是借別人的股票來短置(「長置」,long position,指的是自己買進股票作為長期投資)。在熊市中採取短置策略最為有效。假如股市不跌反升,短置者賭錯了股市方向,則必須花大錢將升值的股票買回,吃進損失。短置此投資策略由於風險高企,一般的投資者都不採用。
「貸杠」(leverage)在金融界有多重含義,其英文單詞的最基本意思是「杠桿作用」,通常情況下它指的是利用信貸手段使自己的資本基礎擴大。信貸是金融的命脈和燃料,通過「貸杠」這種方式進入華爾街(融資市場)和對沖基金產生「共生」(symbiosis)的關系。在高賭注的金融活動中,「貸杠」成了華爾街給大玩家提供籌碼的機會。對沖基金從大銀行那裡借來資本,華爾街則提供買賣債券和後勤辦公室等服務。換言之,武裝了銀行貸款的對沖基金反過來把大量的金錢用傭金的形式扔回給華爾街。
對沖基金投資案例
已經被人們了解的眾多對沖基金投資案例中,對沖基金對金融市場價格的擾動引起對實質經濟和貨幣體系的破壞時,這些價格才會向對沖基金期望的方向持續地跌落。同時,被攻擊的國家被破壞得越嚴重,對實施攻擊的對沖基金越有利。其結果,是對沖基金與民族國家之間的一次財富再分配。從分配的公正性角度看,對沖基金的這種行為被認為接近於壟斷,那麼它所獲得的收入則近乎壟斷利潤。經濟學界所公認,市場作為一個配置資源的機制是有效的,但是,一旦有對沖基金操縱價格,不僅輸贏的機會不均等,而且會導致對包括貨幣體系在內的市場本身的破壞,更談不上提高市場的效率了。從經濟學的價值觀來看,既然沒有效率,也就缺乏道德基礎。因為這種行為導致的財富再分配,贏者的收入不僅以輸者同等的損失,而且以輸者更大的損失,以至其貨幣體系及經濟機制的崩潰和失效為代價;從全球角度看,是一種凈的福利損失。
(1)1992年狙擊英鎊
1979年始,還沒有統一貨幣的歐洲經濟共同體統一了各國的貨幣兌換率,組成歐洲貨幣匯率連保體系。該體系規定各國貨幣在不偏離歐共體「中央匯率」25%的范圍內允許上下浮動,如果某一成員國貨幣匯率超出此范圍,其他各國中央銀行將採取行動出面干預。然而,歐共體成員國的經濟發展不平衡,貨幣政策根本無法統一,各國貨幣受到本國利率和通貨膨脹率的影響各不相同,因此某些時候,連保體系強迫各國中央銀行做出違背他們意願的行動,如在外匯交易強烈波動時,那些中央銀行不得不買進疲軟的貨幣,賣出堅挺的貨幣,以保持外匯市場穩定。
1989年,東西德統一後,德國經濟強勁增長,德國馬克堅挺,而1992年的英國處於經濟不景氣時期,英鎊相對疲軟。為了支持英鎊,英國銀行利率持續高升,但這樣必然傷害了英國的利益,於是英國希望德國降低馬克的利率以緩解英鎊的壓力,可是由於德國經濟過熱,德國希望以高利率政策來為經濟降溫。由於德國拒絕配合,英國在貨幣市場中持續下挫,盡管英、德兩國聯手拋售馬克購進英鎊,但仍無濟於事。1992年9月,德國中央銀行行長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歐洲貨幣體制的不穩定只有通過貨幣貶值才能解決。索羅斯預感到,德國人准備撤退了,馬克不再支持英鎊,於是他旗下的量子基金以5%的保證金方式大筆借貸英鎊,購買馬克。他的策略是:當英鎊匯率未跌之前用英鎊買馬克,當英鎊匯率暴跌後賣出一部分馬克即可還掉當初借貸的英鎊,剩下的就是凈賺。在此次行動中,索羅斯的量子基金賣空了相當於70億美元的英鎊,買進了相當於60億美元的馬克,在一個多月時間內凈賺15億美元,而歐洲各國中央銀行共計損傷了60億美元,事件以英鎊在1個月內匯率下挫20%而告終。
(2)亞洲金融風暴
1997年7月,量子基金大量賣空泰銖,迫使泰國放棄維持已久的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而實行自由浮動,從而引發了一場泰國金融市場前所未有的危機。之後危機很快波及到所有東南亞實行貨幣自由兌換的國家和地區,港元便成為亞洲最貴的貨幣。其後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試圖狙擊港元,但香港金融管理局擁有大量外匯儲備,加上當局大幅調高息率,使對沖基金的計劃沒有成功,但高息卻使香港恆生指數急跌四成,對沖基金意識到同時賣空港元和港股期貨,使息率急升,拖跨港股,就「必定」可以獲利。1998年8月索羅斯聯手多家巨型國際金融機構沖擊香港匯市、股市和期市,以慘敗告終。然而,香港政府卻在1998年8月入市干預,令對沖基金同時在外匯市場和港股期貨市場損手。
著名的對沖基金
對沖基金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喬治·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及朱里安·羅伯遜的老虎基金,它們都曾創造過高達40%至50%的復合年度收益率。採取高風險的投資,為對沖基金可能帶來高收益的同時也為對沖基金帶來不可預估的損失。大規模的對沖基金不可能在變幻莫測的金融市場中永遠處於不敗之地。
關於量子基金
1969年量子基金的前身雙鷹基金由喬治·索羅斯創立,注冊資本為400萬美元。1973年該基金改名為索羅斯基金,資本額躍升到1200萬美元。索羅斯基金旗下有五個風格各異的對沖基金,而量子基金是最大的一個。1979年索羅斯再次把旗下的公司改名,正式命名為量子公司。之所謂取量子這個詞語是源於海森堡的量子力學測不準原理,此定律與索羅斯的金融市場觀相吻合。測不準定律認為:在量子力學中,要准確描述原子的運動是不可能的。而索羅斯認為:市場總是處在不確定和不停的波動狀態,但通過明顯的貼現,與不可預料因素下賭,賺錢是可能的。公司順利的運轉,得到超票面價格,是以股票的供給和要求為基礎的。
量子基金的總部設立在紐約,但其出資人皆為非美國國籍的境外投資者,其目的是為了避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監管。量子基金投資於商品、外匯、股票和債券,並大量運用金融衍生產品和杠桿融資,從事全方位的國際性金融操作。憑借索羅斯出色的分析能力和膽識,量子基金在世界金融市場中逐漸成長壯大。由於索羅斯多次准確地預見到某個行業和公司的非同尋常的成長潛力,從而在這些股票的上升過程中獲得超額收益。即使是在市場下滑的熊市中,索羅斯也以其精湛的賣空技巧而大賺其錢。至1997年末,量子基金已增值為資產總值近60億美元。在1969年注入量子基金的1美元在1996年底已增值至3萬美元,即增長了3萬倍。
關於老虎基金
1980年著名經紀人朱利安·羅伯遜集資800萬美元創立了自己的公司——老虎基金管理公司。1993年,老虎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對沖基金——老虎基金攻擊英鎊、里拉成功,並在此次行動中獲得巨大的收益,老虎基金從此名聲鵲起,被眾多投資者所追捧,老虎基金的資本此後迅速膨脹,最終成為美國最為顯赫的對沖基金。
20世紀90年代中期後,老虎基金管理公司的業績節節攀升,在股、匯市投資中同時取得不菲的業績,公司的最高贏利(扣除管理費)達到32%,在1998年的夏天,其總資產達到230億美元的高峰,一度成為美國最大的對沖基金。
1998年的下半年,老虎基金在一系列的投資中失誤,從此走下坡路。1998年期間,俄羅斯金融危機後,日元對美元的匯價一度跌至147:1,出於預期該比價將跌至150日元以下,朱利安·羅伯遜命令旗下的老虎基金、美洲豹基金大量賣空日元,但日元卻在日本經濟沒有任何好轉的情況下,在兩個月內急升到115日元,羅伯遜損失慘重。在有統計的單日(1998年10月7日)最大損失中,老虎基金便虧損了20億美元,1998年的9月份及10月份,老虎基金在日元的投機上累計虧損近50億美元。
1999年,羅伯遜重倉美國航空集團和廢料管理公司的股票,可是兩個商業巨頭的股價卻持續下跌,因此老虎基金再次被重創。
從1998年12月開始,近20億美元的短期資金從美洲豹基金撤出,到1999年10月,總共有50億美元的資金從老虎基金管理公司撤走,投資者的撤資使基金經理無法專注於長期投資,從而影響長期投資者的信心。因此,1999年10月6日,羅伯遜要求從2000年3月31日開始,旗下的"老虎"、"美洲獅"、"美洲豹"三隻基金的贖回期改為半年一次,但到2000年3月31日,羅伯遜在老虎基金從230億美元的巔峰跌落到65億美元的不得已的情況宣布將結束旗下六隻對沖基金的全部業務。老虎基金倒閉後對65億美元的資產進行清盤,其中80%歸還投資者,朱利安·羅伯遜個人留下15億美元繼續投資
F. 911恐怖襲擊損失多少錢
911經濟損失與花費超2.6萬億美元
據紐約市審計官員估計,「9·11」事件造成的建築等財產直接損失達340億美元,人員傷亡造成的損失110億美元,災區現場清理和搶救費為140億美元。
十年間,世貿雙塔原來的所在地一直是一個大坑,被美國人稱為「零度地帶」。而為了這片「零度地帶」的修復重建,美國政府集合了無數建築精英,拿出了無數的設計方案,才於2006年開始動工。然而,原本定於今年完工的新世貿大廈由於工程緩慢、費用超標,完工日期被一次次拖延至2015年,整個項目的預計花費也增加到了180億美元。
這些只是「9·11」事件造成的經濟損失的九牛一毛。
針對「9·11」事件,保險公司涉及的保險理賠數高達6萬起,給出的損失金額在402億美元左右。
引發全球金融危機
紐約曼哈頓島是跨國金融公司的雲集之處,有關方面據估計,「9·11」給他們帶來的損失在100億美元以上。辦公室設在世貿大樓上的公司就更加倒霉,他們的業務幾近癱瘓,大量數據丟失,其中包括著名的國際信託銀行、肯珀保險公司、帝國人壽保險公司、摩根土丹利金融公司、美國商品期貨交易所等。
同時,美國股民開始恐慌性拋售股票,導致股市暴跌。一周內,道瓊斯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和標普指數分別下降14.3%、16.1%和11.6%,估計股票縮水1.4萬億美元。
有學者甚至認為,金融危機的爆發實際上發端於「9·11」事件。然而,美國國家安全專家、俄亥俄大學國際關系學教授約翰·米勒(John E. Mueller)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金融服務業和國民經濟並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至少沒有像人們所想像的那樣嚴重。真正受到打擊的是航空業和旅遊業。
「9·11」事件中,美國航空公司和聯合航空公司各自損失兩架飛機,整個空運停頓了3天。恢復飛行以後,由於受到事件的驚嚇,美國航空乘客人數短期內劇烈收縮,甚至出現了一班飛機只有一位乘客的情況。災難發生後,美國航空業就向政府提出了50億美元的現金救助和190億美元其他方式援助的請求。
G. 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
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隨著2006年美國房地產泡沫破裂,華爾街金融風暴沖擊,全球股市大幅下跌,愈演愈烈成為全球金融危機!貝爾斯登破產,雷曼兄弟倒閉,美林證券被吞並,華盛頓互助銀行告急!AIG國有化!高盛進退維谷!次貸的蝴蝶效應已經令人難以想像!!美國政府注資7000億元挽救大市,美聯儲(Fed)和歐洲央行(ECB)在內的全球六大央行歷史性的合作,美、英、德、荷蘭、義大利、丹麥、台灣、韓國、澳大利亞,相繼公布沽空禁令……全球各地正加緊聯手應對愈演愈烈的國際金融風暴。對沖基金的英文名稱為Hedge Fund,意為「風險對沖過的基金」,起源於50年代初的美國。當時的操作宗旨在於利用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產品以及對相關聯的不同股票進行買空賣空、風險對沖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規避和化解投資風險。1949年世界上誕生了第一個有限合作制的瓊斯對沖基金。雖然對沖基金在20世紀50年代已經出現,但是,它在接下來的三十年間並未引起人們的太多關注,直到上世紀80年代,隨著金融自由化的發展,對沖基金才有了更廣闊的投資機會,從此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20世紀90年代,世界通貨膨脹的威脅逐漸減少,同時金融工具日趨成熟和多樣化,對沖基金進入了蓬勃發展的階段。據英國《經濟學人》的統計,從1990年到2000年,3000多個新的對沖基金在美國和英國出現。2002年後,對沖基金的收益率有所下降,但對沖基金的規模依然不小,據英國《金融時報》2005年10月22日報道,截至目前為止,全球對沖基金總資產額已經達到1.1萬億美元。
對沖基金的運作
最初的對沖操作中,基金管理者在購入一種股票後,同時購入這種股票的一定價位和時效的看跌期權(Put Option)。看跌期權的效用在於當股票價位跌破期許可權定的價格時,賣方期權的持有者可將手中持有的股票以期許可權定的價格賣出,從而使股票跌價的風險得到對沖。在另一類對沖操作中,基金管理人首先選定某類行情看漲的行業,買進該行業幾只優質股,同時以一定比率賣空該行業中幾只劣質股。如此組合的結果是,如該行業預期表現良好,優質股漲幅必超過其他同行業的股票,買入優質股的收益將大於賣空劣質股的損失;如果預期錯誤,此行業股票不漲反跌,那麼較差公司的股票跌幅必大於優質股,則賣空盤口所獲利潤必高於買入優質股下跌造成的損失。正因為如此的操作手段,早期的對沖基金才被用於避險保值的保守投資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的理解逐漸深入,近年來對沖基金倍受青睞是由於對沖基金有能力在熊市賺錢。從1999年到2002年,普通公共基金平均每年損失11.7%,而對沖基金在同一期間每年贏利11.2%。對沖基金實現如此驕人的成績是有原因的,而且它們所獲得的收益並不像外界所理解的那麼容易,幾乎所有對沖基金的管理者都是出色的金融經紀。
被對沖基金所利用的金融衍生工具(以期權為例)有三大特點:第一,它可以以較少的資金撬動一筆較大的交易,人們把其稱為對沖基金的放大作用,一般為20至100倍;當這筆交易足夠大時,就可以影響價格(見圖1);第二,根據洛倫茲·格利茨的觀點,由於期權合約的買者只有權利而沒有義務,即在交割日時,如果該期權的執行價格(strike price)不利於期權持有者,該持有者可以不履行它。這種安排降低了期權購買者的風險,同時又誘使人們進行更為冒險的投資(即投機);第三,根據約翰·赫爾的觀點,期權的執行價格越是偏離期權的標的資產(特定標的物)的現貨價格,其本身的價格越低,這給對沖基金後來的投機活動帶來便利。
對沖基金管理者發現金融衍生工具的上述特點後,他們所掌握的對沖基金便開始改變了投資策略,他們把套期交易的投資策略變為通過大量交易操縱相關的幾個金融市場,從它們的價格變動中獲利。
現時,對沖基金常用的投資策略多達20多種,其手法可以分為以下五種:
* (一)長短倉,即同時買入及沽空股票,可以是凈長倉或凈短倉;
* (二)市場中性,即同時買入股價偏低及沽出股價偏高的股票;
* (三)可換股套戥,即買入價格偏低的可換股債券,同時沽空正股,反之亦然;
* (四)環球宏觀,即由上至下分析各地經濟金融體系,按政經事件及主要趨勢買賣;
* (五)管理期貨,即持有各種衍生工具長短倉。
對沖基金的最經典的兩種投資策略是「短置」(shortselling)和「貸杠」(leverage)。
短置,即買進股票作為短期投資,就是把短期內購進的股票先拋售,然後在其股價下跌的時候再將其買回來賺取差價(arbitrage)。短置者幾乎總是借別人的股票來短置(「長置」,long position,指的是自己買進股票作為長期投資)。在熊市中採取短置策略最為有效。假如股市不跌反升,短置者賭錯了股市方向,則必須花大錢將升值的股票買回,吃進損失。短置此投資策略由於風險高企,一般的投資者都不採用。
「貸杠」(leverage)在金融界有多重含義,其英文單詞的最基本意思是「杠桿作用」,通常情況下它指的是利用信貸手段使自己的資本基礎擴大。信貸是金融的命脈和燃料,通過「貸杠」這種方式進入華爾街(融資市場)和對沖基金產生「共生」(symbiosis)的關系。在高賭注的金融活動中,「貸杠」成了華爾街給大玩家提供籌碼的機會。對沖基金從大銀行那裡借來資本,華爾街則提供買賣債券和後勤辦公室等服務。換言之,武裝了銀行貸款的對沖基金反過來把大量的金錢用傭金的形式扔回給華爾街。
另外:華爾街的金融風暴是次貸危機(房地產),不是對沖基金
著名的對沖基金
量子基金
喬治·索羅斯
1969年量子基金的前身雙鷹基金由喬治·索羅斯創立,注冊資本為400萬美元。1973年該基金改名為索羅斯基金,資本額躍升到1200萬美元。索羅斯基金旗下有五個風格各異的對沖基金,而量子基金是最大的一個,也是全球最大的規模對沖基金之一。1979年 索羅斯再次把旗下的公司改名,正式命名為量子公司。之所謂取量子這個詞語是源於海森堡的量子力學測不準原理,此定律與索羅斯的金融市場觀相吻合。測不準定律認為:在量子力學中,要准確描述原子粒子的運動是不可能的。而索羅斯認為:市場總是處在不確定和不停的波動狀態,但通過明顯的貼現,與不可預料因素下賭,賺錢是可能的。公司順利的運轉,得到超票面價格,是以股票的供給和要求為基礎的。
量子基金的總部設立在紐約,但其出資人皆為非美國國籍的境外投資者,其目的是為了避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監管。量子基金投資於商品、外匯、股票和債券,並大量運用金融衍生產品和杠桿融資,從事全方位的國際性金融操作。憑借索羅斯出色的分析能力和膽識,量子基金在世界金融市場中逐漸成長壯大。由於索羅斯多次准確地預見到某個行業和公司的非同尋常的成長潛力,從而在這些股票的上升過程中獲得超額收益。即使是在市場下滑的熊市中,索羅斯也以其精湛的賣空技巧而大賺其錢。至1997年末,量子基金已增值為資產總值近60億美元。在1969年注入量子基金的1美元在1996年底已增值至3萬美元,即增長了3萬倍。
老虎基金
1980年著名經紀人朱利安·羅伯遜集資800萬美元創立了自己的公司——老虎基金管理公司。1993年,老虎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對沖基金——老虎基金攻擊英鎊、里拉成功,並在此次行動中獲得巨大的收益,老虎基金從此名聲鵲起,被眾多投資者所追捧,老虎基金的資本此後迅速膨脹,最終成為美國最為顯赫的對沖基金。
20世紀90年代中期後,老虎基金管理公司的業績節節攀升,在股、匯市投資中同時取得不菲的業績,公司的最高贏利(扣除管理費)達到32%,在1998年的夏天,其總資產達到230億美元的高峰,一度成為美國最大的對沖基金。
1998年的下半年,老虎基金在一系列的投資中失誤,從此走下坡路。1998年期間,俄羅斯金融危機後,日元對美元的匯價一度跌至147:1,出於預期該比價將跌至150日元以下,朱利安•羅伯遜命令旗下的老虎基金、美洲豹基金大量賣空日元,但日元卻在日本經濟沒有任何好轉的情況下,在兩個月內急升到115日元,羅伯遜損失慘重。在有統計的單日(1998年10月7日)最大損失中,老虎基金便虧損了20億美元,1998年的9月份及10月份,老虎基金在日元的投機上累計虧損近50億美元。
1999年,羅伯遜重倉美國航空集團和廢料管理公司的股票,可是兩個商業巨頭的股價卻持續下跌,因此老虎基金再次被重創。
從1998年12月開始,近20億美元的短期資金從美洲豹基金撤出,到1999年10月,總共有50億美元的資金從老虎基金管理公司撤走,投資者的撤資使基金經理無法專注於長期投資,從而影響長期投資者的信心。因此,1999年10月6日,羅伯遜要求從2000年3月31日開始,旗下的"老虎"、"美洲獅"、"美洲豹"三隻基金的贖回期改為半年一次,但到2000年3月31 日,羅伯遜在老虎基金從230億美元的巔峰跌落到65億美元的不得已的情況宣布將結束旗下六隻對沖基金的全部業務。老虎基金倒閉後對65億美元的資產進行清盤,其中80%歸還投資者,朱利安•羅伯遜個人留下15億美元繼續投資。
對沖基金投資案例
1992年狙擊英鎊
1979年始,還沒有統一貨幣的歐洲經濟共同體統一了各國的貨幣兌換率,組成歐洲貨幣匯率連保體系。該體系規定各國貨幣在不偏離歐共體「中央匯率」的25%范圍內允許上下浮動,如果某一成員國貨幣匯率超出此范圍,其他各國中央銀行將採取行動出面干預。然而,歐共體成員國的經濟發展不平衡,財政政策根本無法統一,各國貨幣受到本國利率和通貨膨脹率的影響各不相同,因此某些時候,連保體系強迫各國中央銀行做出違背他們意願的行動,如在外匯交易強烈波動時,那些中央銀行不得不買進疲軟的貨幣,賣出堅挺的貨幣,以保持外匯市場穩定。
1989年,東西德統一後,德國經濟強勁增長,德國馬克堅挺,而1992年的英國處於經濟不景氣時期,英鎊相對疲軟。為了支持英鎊,英國銀行利率持續高企,但這樣必然傷害了英國的利益,於是英國希望德國降低馬克的利率以緩解英鎊的壓力,可是由於德國經濟過熱,德國希望以高利率政策來為經濟降溫。由於德國拒絕配合,英鎊在貨幣市場中持續下挫,盡管英、德兩國聯手拋售馬克購進英鎊,但仍無濟於事。1992年9月,德國中央銀行行長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歐洲貨幣體制的不穩定只有通過貨幣貶值才能解決。索羅斯預感到,德國人准備撤退了,馬克不再支持英鎊,於是他旗下的量子基金以5%的保證金方式大筆借貸英鎊,購買馬克。他的策略是:當英鎊匯率未跌之前用英鎊買馬克,當英鎊匯率暴跌後賣出一部分馬克即可還掉當初借貸的英鎊,剩下的就是凈賺。在此次行動中,索羅斯的量子基金賣空了相當於70億美元的英鎊,買進了相當於60億美元的馬克,在一個多月時間內凈賺 15億美元,而歐洲各國中央銀行共計損傷了60億美元,事件以英鎊在1個月內匯率下挫20%而告終。
亞洲金融風暴
1997年7月,量子基金大量賣空泰銖,迫使泰國放棄維持已久的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而實行自由浮動,從而引發了一場泰國金融市場前所未有的危機。之後危機很快波及到所有東南亞實行貨幣自由兌換的國家和地區,港元便成為亞洲最貴的貨幣。其後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試圖狙擊港元,但香港金融管理局擁有大量外匯儲備,加上當局大幅調高息率,使對沖基金的計劃沒有成功,但高息卻使香港恆生指數急跌四成,他們意識到同時賣空港元和港股期貨,前者使息率急升,拖跨港股,就「必定」可以獲利。然而,香港政府卻在1998年8月入市干預,令對沖基金同時在外匯市場和港股期貨市場損手。世界貨幣體系是以美元為核心
美國金融風暴最終的結果就是美元貶值
非美升值
全球經濟不和諧化
金融風暴囊括了很多領域
信貸危機 房地產危機等等
前後大約1000餘家小型銀行被迫破產
雷曼之所以破產則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來應對信貸危機
連續三個季度虧損
股票下降值100%
雷曼是投資型銀行
美聯儲也不進行財政支持
一些其他大型銀行也不進行支持
沒辦法
只得破產
對於我國經濟來說
想必大家看到了在房地產領域的變化
受美國房地產危機的困擾
我國的房地產領域也受牽連
房價一降再降
中國經濟低迷
為了促發展
國家決定降低貸款利率
就是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一.中國持有大量的美國債券以及其金融機構的股票,一旦像雷諾兄弟那樣的公司垮台 中國持有的上述兩樣東西就變成0了...這里至少有數十億美元(如果變成華爾街的金融風暴持續 中國可能會有上百億美元消失)
二.投資者對於投資市場的信心大減,紛紛出貨 導致股價大跌 我們的上市公司尤其股價下跌 資金必然受到影響 那緊跟著 我們的GDP也會自然的減少
H. 9.11事件為什麼會使得美國的股市大跌呢
在九月十一日事件發生以後,人們對美國與世界的經濟動向進行了探討。
實際上,在事件發生以前,美國已經進入了經濟衰退,並且前景並不樂觀。
美國經濟活動的三分之二以上依賴於消費者的開支花費。根據密西根大學的一項緊密跟蹤,在事件的前一天九月十日所完成的一項調查,美國九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到了83.6,而八月份曾經是91.5,下跌了8.6%。
同時,關於第三季度市場和企業經濟狀況進一步變壞,因而營利低於資本市場預估值,各種有影響力的大公司幾乎都發出了對公司經濟表現的預警公布。美國勞工部宣布美國在八月份的失業率達到了4.9%,是四年來的最高點。僅僅在9月1日結束的一個星期內,失業人數就增加了三百三十六萬人。這個消息當時就使得美國股市進入了新一輪的拋售。
經濟學家Steve Wood說:「企業裁員的步伐在加快,而僱用新員工的活動已經停止。經濟的錯位再加上這次(九月十一日的)悲劇性事件,這種趨勢非常有可能會延續下去。」
經濟上的沉重打擊
在這次911事件中,最明顯受到打擊的是美國航空運輸企業。美國航空公司和聯合航空公司各自損失了兩架飛機。整個空運停頓了三天。而恢復飛行以後,除了頭兩天因為要運載滯留的乘客而顯示了一點繁忙之外,目前的乘客人數已經劇烈減縮,新聞報導說,某一家航空公司的一班飛機只有一位乘客,而另一家航空公司的一班飛機也只有兩個乘客。電視新聞顯示出空盪盪的機場航空公司旅客報到櫃台、大量空房間的旅館(目前的生意是去年的四分之一左右)、排著長隊的等侯乘客的出租汽車、布置得很漂亮然而只有一兩桌顧客的飯店,醫院的住院與門診病人大減。許多航空公司允許乘客免費退掉在9月25日之前的航班的機票。有一個旅行社的老闆在電視訪談中說,退票的人非常多,而沒有人買機票。由於需要大大加強機場的安全檢查與保衛工作,因此一方面加大了機場和各行航空公司的運營成本,另一方面也使得航空旅行變成一件令人生畏的事情。舊金山的旅遊商業組織針對遊客量大跌的情況,立即調整了廣告宣傳范圍,只針對可以開車到達舊金山的美國西部各州。
今天的報道說,航空業界這次可能損失了三億美元,他們已經向政府提出了五十億美元的現金救助請求以及一百九十億美元其他方式的援助(許多評論指出,這是本來已經處於經濟惡劣狀況的航空業界想趁機撈一筆納稅人的錢來挽救他們自己,提出應當讓那些航空公司在破產法的保護之下自救。)。美國政府方面說,希望能在下一周作出一個挽救美國航空公司的計劃。
再下來就是保險行業,這次他們需要在各方面進行非常巨額的理賠。
所有在曼哈頓世界貿易中心和附近的公司,都直接地或間接地在人員、財產、經營方面遭受巨大損失。那一個區的電力和交通至今未能恢復正常。據估計,廢墟的清理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
美國各大電視網也是這次事件的重災戶,原因是他們整整有兩天停止了播放商業廣告電視,因而損失了大筆的收入。
有經濟學家估計,這次事件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大約在四百億美元左右。這幾年,美國有財政盈餘,目前手上還握有一千六百億美元。從帳面上,也許可以應付。但是,另外的一些專家卻指出,目前可以看到的損失只是巨大的冰山的一角,連鎖的損失與通過人的反應而帶來的損失,將是一個難以估算的數字。
心理上的嚴重創傷
在一篇題為《茫然的美國人艱難面對陌生而更殘酷的世界》(美國矽谷《水星報》9月11日深夜)當中,有下面的一些敘述:
「這個國家突然間顯的是這么小、這么脆弱,震驚與恐俱把它擠壓在一起了。美國從來都沒有感受過如此受到恐怖分子的完全支配。
「他們是使用我們自己的飛機作為炸彈來對付我們。
「世界貿易中心和五角大樓並非是在星期二的攻擊當中唯一受到損害的東西,美國一向自我標榜的無敵與絕對不敗也已成為過去。『我們並非全面強大,』一個矽谷聖特克拉克大學的畢業班的學生說。
「這個國家經歷過珍珠港和一九九三年的世貿中心爆炸。但沒有任何東西能夠與這次攻擊的規模和所造成的傷亡相比,這是一次對這個國家的金融與國防中心的直接攻擊。
「但歷史學家韋卡拉(Winkler)認為,星期二代表了一個新時期的來臨。『從一定程度來說,』他指出,『我們過去一直在誤導我們自己,自認為可以控制任何東西。但實際上是我們一直到現在都極其走運。很可能,我們持續的幸運已經結束。』」
消費者信心可能是關鍵
正如上面所指出的,美國經濟活動的三分之二以上依賴於消費者的開支花費。在受到攻擊之前的一段時間,雖然美國企業經濟狀況越來越差,但是消費者的購物開支和各項消費還能保持較為強勁,特別是全美國的房地產交易由於利率的不斷下降和房地產價格的持續下跌而得以保持一定程度的活躍。這使得美國經濟沒有急劇進入衰退。
事件發生之後的這個禮拜,除了跟航空運輸業相關連的消費活動大受打擊之外,股票市場的一再重挫更顯示了投資者信心所受的打擊。由於美國大約有一半的家庭都參與了一定程度的股票投資,因此,投資者的信心與消費者信心是密切相聯的。今天的一個報導指出,這一周之內,信用卡消費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
有聯邦參議員號召大家要「購物救國」(「Go buy America!」), 一個電視討論節目的主持人也批評一些人表面上是掛起美國國旗,但卻在大量拋售股票。
危險的期望
CNN新聞網的資深作者Mark Gongloff在他的《消費者掌握著鑰匙》一文中寫道:
「類似波斯灣戰爭那樣的成功的軍事行動可以對消費者的情緒有正面的影響,正如當時美國及其盟友在波斯灣的勝利促進了後來幾個季度的美國國內產值的增長。 Putnam投資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Robert Goodman說:『如果採取迅猛的報復行動並且取得勝利,這將會使得人們感覺良好,激發慶祝的氣氛以及給予我們一個(經濟)提升。」
美國的聖誕節購物季節將在11月開始。這個購物季節的營業額是全年的三分之一。
從以上美國經濟學界與媒體的觀點來判斷,在十一月底以前,美國的軍事行動需要取得「鼓舞人心的勝利」。
矽谷《水星報》這一天報導指出,美國政府高層現在報復攻擊對象的選擇上產生了分歧。以國務卿鮑威爾和副總統切尼為首的一方主張集中打擊本-拉登,而以國防部副部長為首的五角大樓的高層文職官員們卻主張要同時徹底打擊伊拉克。
新聞不斷傳出恐怖分子有可能發動下一波攻擊。
很顯然,布希在組織盟軍方面也進行得不順利。並且單方面強調報復打擊,而不去檢討美國的對外政策,使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懷疑事態會因為互相報復而不斷惡化。
這一切,肯定不會對消費者信息有任何正面的影響。
拿波斯灣戰爭時期的消費者信心曲線變化來對目前的情況作出期望,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當年,打擊的目標非常明確、戰爭的延續時間的控制權在握、雙方力量懸殊、戰爭發生並且局限在遠離本土的地方。
而今天,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攻擊就發生在本土,而且發生在國家的心臟與神經中樞,打擊的目標不清晰,敵人的定義也非常模糊,極為容易轉化為種族與宗教的矛盾 (歷史與今天的中東現狀證明了,種族與宗教的矛盾是非常敏感和難以解決的。布希竟然在白宮向記者談話時用了「十字軍東征」這個橫跨十一、十二和十三世紀的基督教對穆斯林聖地掠奪戰爭來形容他所提出的對恐怖分子之戰爭(白宮後來作出更正),可見劃清界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是第三世界的平民。),同時,也無法控制戰爭的范圍以及戰爭的期限。因此,歷史並非是在簡單地重復。
I. 中概股集體遭「血洗」,哪些公司因此受到了影響
中概股集體遭“血洗”,因此受到影響的公司是非常多,比如說嗶哩嗶哩、京東、好未來、滴滴、蘋果、谷歌、特斯拉。其中受影響最大的是滴滴,跌率超過了40%。有5家公司是很危險的,股票直接腰斬,被列入了《外國公司問責法》的暫定清單。
總結
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的公司都可能做出斷尾求生的工作,比如進行大幅度的裁員。其實很多大廠在去年年底就進行了很多的裁員,今年年初又迎來了一次裁員。
J. 911劫持的是什麼型號客機
911事件共劫持了四架飛機,分別是:
1、第一架遭劫持的是美國航空公司11號航班,機型是波音767-223ER客機,飛機於7:59從波士頓洛根國際機場起飛飛往洛杉磯。
2、第一架遭劫持的是美國聯合航空公司175號航班,機型是波音767-222,原定從波士頓洛根國際機場飛往洛杉磯,於8:14起飛。
3、第一架遭劫持的是美國航空公司77號航班,機型是波音 757-223,於8:20從華盛頓杜勒斯起飛飛往洛杉磯。
4、第一架遭劫持的是聯合航空93號航班,機型波音757-200,從新澤西紐瓦克自由國際機場起飛,飛往舊金山。
(10)美國航空公司拋售股票擴展閱讀:
911事件社會影響:
1、反恐戰爭:美國國務卿鮑威爾2001年9月1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本·拉登被鎖定為製造9·11恐怖襲擊事件的頭號嫌疑犯。美國眾議院在9月14日晚同意授權美國總統布希對恐怖分子使用武力
2、政治民意:9·11事件後,美國人幾乎在頃刻間將一切可以保衛美國的技術手段都「神聖化」了。民意調查顯示,2001年8月,支持政府盡快部署國家導彈防禦系統(NMD)的人數約為54%,而到9月25日,這一數字升至80%以上。
3、經濟損失:「9·11」襲擊事件遺址重建事件發生後,美國股民開始恐慌性拋售股票,導致股市暴跌。一周內,道瓊斯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和標普指數分別下降14.3%、16.1%和11.6%,估計股票縮水1.4萬億美元。
4、航空旅遊:9·11後美國機場加強了保衛工作9·11事件中,美國航空公司和聯合航空公司各自損失兩架飛機,整個空運停頓了3天。恢復飛行以後,由於受到事件的驚嚇,美國航空乘客人數短期內劇烈收縮,甚至出現了一班飛機只有一位乘客的情況。
參考資料:網路-911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