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們公司還未上市,但是公司讓我們買股票,這是什麼行為,合理嗎,是否合法
判斷這個問題要三個層次
一是公司能不能上市,這是前提。上市需要很多條件,業績是重要方面,還要綜合判斷行業發展、成長性、歷史沿革、財務規范、守法經營等好多問題。樓主可以比較《首次公開發行並上市管理辦法》去看一下企業有沒有什麼硬傷。樓主沒有提供凈利潤數,所以還沒法判斷公司業績。 如果年凈利潤在3000萬以上,而且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率在30%以上,那上創業板還是有希望的。如果在5000萬以上,那可以上中心板。
二是讓樓主買的是什麼樣的股份。如果是敞開了所有員工都能買,那就算了,因為這樣上不了市,超過200人的內部職工股是不允許的。通常情況下只會讓核心管理層買。如果已經擴大到中層這個范圍了,那就必須要弄清楚是讓你直接買要上市的公司的股份,還是公司的股東公司的股份,也就是直接持股還是間接持股的意思。間接持股的問題是即使公司上市了,樓主也不能自由套現,因為你手裡沒有上市公司的股票,只有你持股的那家上市公司股東公司把股票賣了,你才能分錢。或者把你的股票轉讓給其他內部員工,當然就沒法按照市價轉了,范圍也很有限。
三是如果能上市,以何種價格入股比較合理的問題。沒有給凈利潤數,所以也沒法算。通常情況下是用凈利潤乘以一個倍數,最多6-10倍吧,得出公司價值,然後再除以總股本,得出每股價格。對內部員工來講,很多都乾脆參照每股凈資產定價,算是給員工的股權激勵了。但是最近證監會新出台了關於股份支付的規定,通俗的意思就是說以後給員工的股份價格不能太低了,否則在計算上就要扣減公司凈利潤數。
現在上市其實挺不容易的,通過率不像以前那麼高了。兩個比較直觀的辦法,一是找找最近有沒有跟你們公司差不多的企業上市,比較一下;二是打聽一下給你們做上市的中介機構,尤其是券商是哪家,如果不太有名,那風險就比較大了。
最後要提醒,買原始股是有風險的,上不了市就基本算打水漂了,最好問問老闆有沒有回購協議,如果上不了讓他再從你們手裡把股權買回去。
由於不知道詳細信息,只能抽象的說說了
㈡ 我單位原來是國有企業,當初強迫職工購買所謂的股票,直到單位破產也未上市,也未退還給職工,是否違法
根據中國《公司法》和《破產法》之規定,不管是否上市,公司破產清算:第一順序是職工工資;第二順序是公司債務;第三順序才是股權。如果公司資產清償工資之後沒有富餘,就不再償還公司債務;如果公司資產清償工資、債務之後沒有富餘,就不再償還公司股權。所以職工購買本單位股票,直到單位破產也未上市,也未退還給職工,就不一定是違法。但是如果公司資產清償工資、債務之後還有富餘,那就應該按股權比例分配清償股東,否則就是違法。
㈢ 員工持股是怎麼一回事,是強制要求員工購買公司的股票嗎
不是。
員工持股計劃是一種新型股權形式。企業內部員工出資認購本公司部分或全部股權,委託員工持股會(或委託第三者,一般為金融機構)作為社團法人託管運作,集中管理,員工持股管理委員會(或理事會)作為社團法人進入董事會參與表決和分紅。
包括兩種類型:
(1)企業員工通過購買企業部分股票而擁有企業部分產權,並獲得相應的管理權;
(2)員工購買企業全部股權而擁有企業全部產權,使其職工對本企業具有完全的管理權和表決權。
(3)未上市公司強迫員工買內部股票擴展閱讀
實施步驟
1、 設立員工持股會,統一管理員工股東的出資
2、 界定員工持股會的職權,規范員工持股會的組織和行為
3、 員工持股計劃的設計
內容包括:
(1) 收益人的范圍與數量,主要是確定持股員工的資格。
(2) 員工持股總量控制和員工股票的分配。
(3) 員工股票的託管。
(4) 員工股票的出售。
㈣ 所在公司准備上市,他們的職工內部股能不能買
如果你是該公司的員工,那當然是可以的,而且是可遇不可求的。一般公司員工持股都有限額,因為原始股股價都很低,上市成功就是撿錢。
但如果你不是該公司員工,就不能直接購買原始股。如果有信得過的親友在該公司,你可以讓親友代持。
但應該注意法律風險,因為對方如果起貪念,那麼你會損失收益甚至損失本金。因為股票登記在你親友名下。
㈤ 公司想上市時,讓有條件的高管員工買公司的股份但不開具證明,這合法嗎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很多公司都會選擇上次去提高公司的收入,最讓員工的工資能夠達到一個好的水準,但是在公司上市的過程之中,總會出現一些問題,就比如說公司上市之前,會讓有條件的高管員工買一些股票,但是卻不開具證明,其實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合法的。
所以希望這些公司也能夠算清楚,這樣的行為是非常不好的,也希望這些公司能夠更好的去保護自己員工的權益,因為只有保護好自己員工的權益,才能夠讓自己的公司發展的更好,才能夠提高公司的生產效率。
㈥ 公司要上市讓員工買自己的股票是好事還是壞事
肯定是好事。一般上市公司的股票在初期都會股價上漲的。而且內部股票相當於企業福利。價格低,價值高。建議:買入。
㈦ 公司申請上市以前讓員工認購的股票是什麼性質
這是屬於原始股份,持有價值是非常高的,一般發行之後上漲的空間比較大。
㈧ 公司上市前,公司准備強制購員工股票,請問合法嗎
不合法你又能拿公司怎樣?反正你就兩條路走:
1、堅決不買股票,離開公司
2、隨大流,忍氣吞聲
㈨ 公司要內部職工持股了,買還是不買
具體得看公司的情況。如果是上市公司的話,你可以通過股價來進行參考;而如果是非上市公司的話,你就必須得了解公司的業務好不好,發展前景大不大,這也是購買公司股票的基本前提。
員工持股計劃是讓企業內部員工出資認購本公司部分或全部股權,然後委託員工持股會或金融機構來作為社團法人託管運作,集中管理,而員工持股管理委員會會作為社團法人進入董事會參與表決和分紅。
一般員工持股都會讓員工以相對低的價格來買入自己公司的股份,也就是低價入股。但低價入股並不代表公司股票就真的值得買,如果是上市公司的話,你可以通過股價來進行參考;如果是非上市公司的話,你就必須得了解公司的業務好不好,發展前景大不大,這也是購買公司股票的基本前提。
在考慮是否入股的時候還需要警惕,如果公司要求你入股後要不斷發展內線的話,這很可能是傳銷的騙局,一定不要上當受騙。
拓展資料:
從企業經營及勞動者合法權益的角度聊一下員工持股計劃加入與否對勞動者的一些影響,以做出正確決定:
一、公司實際經營情況最關鍵
公司的實際經營情況是勞動者首先要考慮的問題。與一般股民從二級市場上購買股票不同,勞動者作為公司的員工在員工持股計劃中購買公司股票之前對公司的經營情況一般已經有所了解。這種了解有利於對公司的未來發展做出正確決策。
對於勞動者而言,首先不要過於關注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而是要注意當前公司的盈利情況是否符合正常,經營業績是否真實等。
二、個人經濟情況要考慮
勞動者即便同意加入員工持股計劃也要結合個人經濟情況來確定在員工持股計劃中的購買數量。
對於勞動者而言,這種購買行為仍然屬於投資,須知所有的投資行為都是有風險的,更何況兌現的業績考核要求往往並不簡單。實務中有的勞動者自己沒有資金就從親戚朋友處借款,甚至接受朋友的委託來代為購買公司股票。這種高風險操作對勞動者而言與勞動者的抗風險能力並不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