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技巧 » 暴雪公司股票名字
擴展閱讀
倫敦證券交易所股票市值 2025-07-28 21:25:30
端午節後股票交易日 2025-07-28 21:07:08

暴雪公司股票名字

發布時間: 2022-05-09 11:19:13

Ⅰ 納斯達克100指數涵蓋的股票都有哪些

構成納斯達克100指數的100家非金融類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經過嚴格的篩選,必須為納斯達克市場市值前100強的非金融公司,每天的股票平均交易量必須要超過20萬股,上市時間一般需要達到2年。納斯達克100指數成份股的選擇均為業績穩定、規模巨大的公司,有比較好的代表性,其中又以高科技公司為主體。

Ⅱ 暴雪公司的創立過程

暴雪娛樂(英文:Blizzard Entertainment)是一家全球知名的電腦游戲開發和發行商。1991年2月8日由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邁克爾·莫萊姆、艾倫·艾德和弗蘭克·皮爾斯三位畢業生[2],以Silicon & Synapse為名稱創立。現為美國動視暴雪的附屬公司,而其仍是法國維旺迪集團的控股子公司。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爾灣[3]。
暴雪公司的產品在電子游戲界享有極高的評價,出品的游戲雖然不多,但是多數都大受歡迎。其中例如魔獸爭霸、星際爭霸、暗黑破壞神等游戲風靡全球,深受玩家好評,並被多個電子競技賽事列為比賽項目。

歷史
1991年2月,由邁克爾·莫萊姆、艾倫·艾德和弗蘭克·皮爾斯創辦了暴雪的前身Silicon & Synapse[2]。這距他們獲得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學士學位只有一年[4][2]。起初,公司致力於為其他工作室製作游戲埠,包括了托爾金的《指環王:第一卷》,以及《戰棋Ⅱ:中國象棋》[5][6],在1993年公司開發了諸如《搖滾賽車》(Rock N'Roll Racing)和《失落的維京》(由Interplay Proction發布),在1994年,改名為混沌工作室 (Chaos Studio),之後因為發現以混沌工作室命名的另一家公司已經存在,公司最終定名為暴雪娛樂。於同年被經銷商Davidson & Associates公司以675萬美金收購[7] ,在此不久之後,暴雪的突破性大作《魔獸爭霸:人類與獸人》上架發售。
暴雪自從被 Davidson & Associates 收購後幾經易手:Davidson被雪樂山在線收購,而雪樂山在線在1996年又被CUC國際收購。此後在1997年,CUC與被稱作HPS的旅店、房地產和汽車租賃經銷商合並成立Cendant。而在合並之前,CUC的會計詐騙丑聞已出露端倪,在此後被廣泛討論的會計丑聞的6個月中Cendant的股票市值下跌80%。在1998年,公司將他的軟體部門,雪樂山在線以及暴雪娛樂出售給法國發布商哈瓦斯通訊社。同年,哈瓦斯通訊社被維旺迪集團收購,暴雪娛樂現在是維旺迪集團的維旺迪游戲公司的一部分。
1996年,暴雪收購禿鷲游戲公司,之後禿鷲游戲一直在為暴雪開發暗黑破壞神系列,禿鷲游戲公司則被重命名為暴雪北方公司,之後開發了著名的《暗黑破壞神》、《暗黑破壞神II》及其資料片《暗黑破壞神Ⅱ:毀滅之王》,暴雪北方公司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聖瑪特奧。
暴雪在1997年1月與動作角色扮演游戲《暗黑破壞神》一道推出了其在線游戲服務——戰網(Battle.Net)。
1998年1月15日,暴雪推出經典實時戰略游戲《星際爭霸》。並一舉成為當年全世界銷售量最大的游戲。
2002年,暴雪從Interplay娛樂購回了早年Silicon & Synaps的三個作品的版權,並且在GBA平台上重新發售[8]。
2004年暴雪在位於法國巴黎市郊的歐洲辦事處開業,以承擔《魔獸世界》在歐洲的在線服務。
2004年11月23日暴雪娛樂發行了至今仍風靡全球的多人即時在線角色扮演游戲——《魔獸世界》。
2005年5月16日,暴雪宣布收購家用機游戲開發商Swingin' Ape工作室,來開發《星際爭霸:幽靈》。在《星際爭霸:幽靈》被無限期推遲後,其仍舊正致力於次世代家用機平台的游戲開發。 2005年8月1日暴雪宣布將其暴雪北方公司合並進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歐文市總部。
2007年12月,暴雪娛樂的母公司維旺迪游戲與美國動視宣布合並組建成新公司動視暴雪[9]。

主要作品
發布日期譯名原名
Silicon & Synapse時期
1991年 RPM賽車 RPM Racing
1992年 戰棋 Battle Chess
1992年 戰棋II:中國象棋 Battle Chess II: Chinese Chess
1992年 指環王:第一卷 J.R.R. Tolkien's The Lord of the Rings, Vol. I
1992年 城堡 Castles
1992年 小聯盟棒球 MicroLeague Baseball
1992年 失落的維京 The Lost Vikings
1993年 搖滾賽車 Rock N' Roll Racing
1994年 上海II:巨龍之眼 Shanghai II: Dragon's Eye
暴雪娛樂時期
1994年 黑色荊棘 Blackthorne
1994年 超人:絕處逢生 The Death and Return of Superman
1994年 魔獸爭霸:人類與獸人 Warcraft: Orcs & Humans
1995年 正義聯盟特遣部隊 Justice League Task Force
1995年 失落的維京II The Lost Vikings II
1995年 魔獸爭霸II:黑潮 Warcraft II: Tides of Darkness
1996年 魔獸爭霸II:黑暗之門 Warcraft II: Beyond the Dark Portal
1996年 暗黑破壞神 Diablo
1998年 星際爭霸 StarCraft
1998年 星際爭霸:母巢之戰 StarCraft: Brood War
2000年 暗黑破壞神II Diablo II
2001年 暗黑破壞神II:毀滅之王 Diablo II: Lord of Destruction
2002年 魔獸爭霸III:混亂之治 Warcraft III: Reign of Chaos
2003年 魔獸爭霸III:冰封王座 Warcraft III: The Frozen Throne
2004年11月23日2005年06月06日2005年11月08日 魔獸世界 World of Warcraft
2007年01月16日2007年04月03日2007年09月02日 魔獸世界:燃燒的遠征 World of Warcraft: The Burning Crusade
2008年11月13日2008年11月18日2010年08月31日[10] 魔獸世界:巫妖王之怒 World of Warcraft: Wrath of the Lich King
2010年07月27日 星際爭霸II:自由之翼 StarCraft II:Wings of Liberty
2010年12月07日2010年12月09日2011年07月12日 魔獸世界:大地的裂變 World of Warcraft: Cataclysm
2012年05月15日2012年06月07日 暗黑破壞神III Diablo III
2012年09月25日 魔獸世界:熊貓人之謎 World of Warcraft: Mists of Pandaria
日期未定 星際爭霸II:蟲群之心 StarCraft II: Heart of the Swarm
日期未定 星際爭霸II:虛空之遺 StarCraft II: Legacy of the Void
日期未定 暴雪DOTA Blizzard Dota
日期未定 泰坦(暫定名稱) Titan
附註:《魔獸冒險:氏族之王》(Warcraft Adventures: Lord of the Clans)在1998年5月22日被宣布取消。《Shattered Nations》和《星際爭霸:幽靈》(StarCraft: Ghost)2006年3月24日被標為「無限期的推遲」,許多業界人士認為它們也被取消了。
2007年6月,在對暴雪的游戲設計副總裁羅布·帕爾多的一次訪談中提到,暴雪還沒有完全放棄《星際爭霸:幽靈》[11]
暴雪娛樂日前宣布,他們將拍攝一個以《魔獸爭霸》為背景的真人電影。該影片將由傳奇影業製作發行。他們最近宣布,已確定其電影導演為山姆·雷米[12]。

戰網2.0
暴雪娛樂在2009年發布了其新的戰網(戰網)服務。這項服務允許那些已經購買了暴雪娛樂游戲產品(《星際爭霸》、《星際爭霸II》、《暗黑破壞神II》和《魔獸爭霸III》及其資料片)的玩家,下載游戲拷貝。他們購買然後下載,而不需要任何物理媒體。在未來,它將會儲存玩家的「暴雪等級」(類似玩家分數或者游戲成就)。
2009年11月11日,暴雪娛樂要求所有北美《魔獸世界》玩家將帳戶切換到戰網帳戶。目前所有流行的暴雪娛樂游戲的網站、下載以及帳號登錄都是通過戰網來完成的。
2009年7月1日,中國大陸的《魔獸世界》運營商網易開放戰網帳號綁定[13],但當時《魔獸世界》大陸地區運營商易主網易,游戲暫時停止運營。於7月30日開服後,只有綁定完成戰網通行證的玩家才可進入游戲[14]。
2011年5月13日,台灣、香港和澳門地區的《魔獸世界》運營商智凡迪開放戰網帳號綁定[15]。至此全球《魔獸世界》均在戰網之下運行。

前雇員
若干年過去,一些前暴雪雇員已經走出來成立了他們自己的游戲公司。
旗艦工作室[16],公司成立於2003年,《地獄之門:倫敦》的製作者,而另一款作品《神話》在2007年進行封閉BETA測試,原本預計在2008年中期間公開測試,由於旗艦工作室經濟困難早前在2008年關閉,因此而停止開發。在同年未完成工程的作品和版權移交由韓國網路游戲出版商HanbitSoft。在2009年5月,Hanbitsoft在站點發布了一個用韓語聲明,已交由T3娛樂(T3 Entertainment)和T3的子公司Redbana繼續發展。
ArenaNet[17] ,公司成立於2000年,《激戰》系列的製作者,現時正開發激戰2,將在2012年發布。
Ready At Dawn工作室[18],公司成立於2003年,《達克斯特》和PSP平台《戰神》系列製作者,現在正製作《戰神:起源收藏版》,收錄PSP平台的《戰神:奧林匹斯之鏈》和《戰神:斯巴達之魂》兩部作品,以PS3的高清呈現,在2011年9月發布。
Red 5工作室[19],公司成立於2005年,目前正致力開發於全新形態的動作戰爭網游《Firefall》。
Castaway Entertainment[20],目前正在開發次世代平台游戲
Click Entertainment[21],《黑暗王座》的製作者
Carbine Studio[22],對外宣稱目前正在開發大型多人在線游戲[23]。

爭議和法律糾紛[編輯]發售延期
暴雪娛樂除了產品評價高之外,還有另一個經常被人提起的特徵:發售延期。其發布產品幾乎都出現過延期甚至是數度延期。《暗黑破壞神》曾計劃1996年11月30日發售,但是最終延期至1997年1月,此後欲1997年上市的《星際爭霸》延至1998年,欲1999年12月上市的《暗黑破壞神II》延至2000年,欲2001年上市的《魔獸爭霸Ⅲ》延至2002年,欲2003年聖誕節上市的《魔獸世界》延至2004年初,《魔獸世界》海外版本和修正補丁也多次延期。多次且大量的延期招致大量玩家的不滿,乃至《暗黑破壞神III》和《星際爭霸II》公布後,大量玩家認為這兩部作品絕對會再次出現發售延期的事情。
暴雪娛樂創始人邁克爾·莫萊姆曾回應:反復的潤色階段是使我們的游戲與眾不同的原因,最後10%的潤色實際上就是一個好游戲和一個差游戲之間的差別。《星際爭霸》在先前公布時基本上是基於《魔獸爭霸II》的代碼進行開發,而在延期後數月出現的高完成度Demo版則完全不同,被認為是在延期期間進行了幾乎是推倒重來的修改,故此部分玩家之間認為暴雪娛樂雖然發售延期,但是基本上是為了使產品精益求精而進行的作業,對此雖然不滿,但是可以理解。
[編輯]戰網

主條目:戰網
戰網是為其游戲《暗黑破壞神》,《星際爭霸》,《星際爭霸:母巢之戰》,《暗黑破壞神II》,《暗黑破壞神Ⅱ:毀滅之王》,《魔獸爭霸II》戰網版本,《魔獸爭霸III》,《魔獸爭霸III:冰封王座》,《魔獸世界》,《星際爭霸II》和《暗黑破壞神III》開發的在線游戲服務。他於1997年1月份與《暗黑破壞神》一同發布,它發揮著在互聯網上游戲的功能,以配合玩家對玩家的游戲,游戲匹配系統,在線聊天以及其他在線應用方式為特色。戰網服務完全免費,只需要互聯網連接和必要的帳號注冊。
一群游戲玩家使用逆向工程破解了戰網和暴雪游戲使用的網路協議,並且發布了面戰網模擬軟體包,稱為Bnetd。使用Bnetd,玩家將不再需要登錄官方戰網伺服器來玩暴雪游戲。
在2002年1月,暴雪律師威脅要對Bnetd的開發者將依據《數字千禧年版權法案》採取法律行動。暴雪游戲就是被設計成只能在暴雪控制的伺服器上運行的,戰網伺服器將包括CD-key的檢查,這也意味著避免的軟體盜版。
盡管Bnetd的開發者提議將暴雪的CD-key集成進Bnetd,暴雪還是宣布這種軟體包的廣泛傳播將促進盜版,並進一步要求依據《數字千禧年版權法案》停止Bnetd項目。因為這個案例是《數字千禧年版權法案》的第一個主要檢驗的案例,在這個問題的協商(而非法律判決)正在進行之時,電子邊界基金會也捲入其中。協商失敗,然而暴雪贏得官司的全部要求:被告被判決違反了《星際爭霸最終用戶許可協議》和《戰網使用條款》。
該判決被上訴到聯邦上訴法院第八巡迴審判庭,2005年9月1日,其裁決結果也是維持對暴雪和維旺迪有利的原判。
[編輯]自由的魔獸爭霸

暴雪在2003年6月20日,給使用魔獸爭霸引擎的開源復製版——被稱作「自由魔獸爭霸(FreeCraft)」的開發者發送了一份終止信函。這個業余項目擁有與《魔獸爭霸II》一樣的玩法和角色,但是畫面和音樂有所區別。
作為一款類似的游戲,「自由魔獸爭霸」允許玩家在擁有《魔獸爭霸II》CD的前提下使用其畫面。復製版的程序員毫無爭議關閉了他們的站點。不久,他們又重新組織起來,以Stratagus名字繼續他們的工作[24][25]。
[編輯]看護者客戶端

主條目:看護者軟體
暴雪使用過一種特殊形式的軟體,這就是看護者客戶端,當運行的時候,這個客戶端掃描個人電腦用以核實《最終用戶許可協議》和《使用條款》是否得以遵守。眾所周知,看護者客戶端與暴雪的魔獸世界在線游戲一起使用,並且所有的玩家通過《最終用戶許可協議》和《使用條款》允許看守者客戶端在魔獸世界運行的時候進行這些掃描[26]。
看護者客戶端掃描進程名稱,窗口名稱,和運行程序的小部分代碼段以判斷是否有其他第三方的程序在運行。這種判斷是用採集掃描到的字元串並將其採集好的值與被認為是相對應的作弊程序的採集值窗體比對而得出的[27],看護者客戶端掃描所有的在計算機上運行的進程,而不僅僅是魔獸世界游戲程序,以及可能包括一些被認為是個人隱私信息和其他個人身份信息,正因為這種掃描,看守者客戶端被指責為間諜軟體,並且在隱私擁護者中引起糾纏不清的爭論[28][29][30]。
看護者客戶端在正確識別合法行為與非法行為方面的可靠性值得懷疑,因為之前暴雪依據看護者客戶端收集到的信息所作出的處置並不怎麼成功,及其值得提到的是許多玩家被這個程序判定為違反了《最終用戶許可協議》和《使用條款》,並且稍後帳號被封,而實際上他們並沒有作弊。許多Linux用戶在升級後發生了因為升級了看守者客戶端後導致將Cedega進程錯誤的判定為作弊程序而被封號的突發事件[31]。暴雪發布了一個聲明聲稱他們已經正確的識別這個問題並且恢復了所有的帳號,並且補償20天的游戲時間[32]。暴雪已經聲稱看護者客戶端並不向主伺服器發送任何信息除了一個違反標記。但是,沒有看護者客戶端發出的特定信息,暴雪不可能將Cedega用戶和實際的作弊者區分開來[33]。
暴雪娛樂並不是第一次嘗試窺探他們顧客主機。早在1998年暴雪娛樂已經遭到一系列因未經用戶准許卻非法收集用戶數據,而導致的以非法商業行為傾訴的訴訟[34]。
[編輯]方正電子侵權訴訟

2007年8月14日,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狀告暴雪娛樂侵犯其版權,要求賠償100萬元人民幣的侵權損失。這起訴訟指控暴雪娛樂在《魔獸世界》中文版中,未經方正電子允許擅自使用其中文字體[35]。

Ⅲ 元宇宙十大龍頭股

根據構建元宇宙的四大板塊是:內容體驗、交互方式、數據傳輸以及價值傳輸。十大龍頭股:Roblox;Unity;動視暴雪;Facebook;Sony;微美全息;歌爾股份;舜宇光學;京東方。

股票簡介

1、Roblox(RBLX.N):是元宇宙概念股第一大股,游戲UGC平台;作為一個UGC平台,Roblox向玩家提供游戲的同時,還提供創作游戲的開發者編輯器,允許玩家自行製作游戲並且上傳,並且還能與平台分成。之所以說這個平台是元宇宙概念的第一股,是因為實現元宇宙的暢想,一個公司或者是一個研發團隊必然是力不能及的。而當游戲參與者也是游戲研發者,游戲平台由所有參與者共同搭建的時候,游戲才能夠真正擁有海量的內容,趨近於真實的世界。

2、Unity(U.N):是一家世界領先的游戲引擎公司,在蘋果和谷歌商店,排名前1000名有超過50%的游戲都是用Unity製作的;可以用於創作、運營以及變現任何實時互動的2D和3D內容,支持的平台包括手機、PC、平板電腦、游戲主機、增強現實以及虛擬現實設備。

3、動視暴雪(ATVI.O):動視暴雪是全世界最大的游戲開發商以及發行商,擁有魔獸世界以及守望先鋒等一系列頂級游戲IP。

4、Facebook(FB.O):Facebook在2014年的7月宣布以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Oculus,Oculus公司成為了整個VR耳機市場的頂級的供應商,占據了整個VR市場的25.9%。

5、Sony(SONY.N):是索尼電腦娛樂公司(SCE)推出的VR頭顯,PlayStation VR的出貨量是42.9萬部,市場份額是18.8%。

6、微美全息(WIMI.O):在2020年的4月1日,微美全息正式登陸納斯達克,發行價是5.5美元,正式成為了「全息AR第一股」。微美全息的收入包括AR廣告服務收入、AR娛樂收入以及半導體業務的收入。

7、歌爾股份(002241.SZ):是聲學龍頭,為Oculus和psvr提供精加工的服務。

8、舜宇光學:是全球領先的綜合光學零件以及產品製造商,在2007年的6月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目前,公司已經形成了手機行業、安防行業、汽車行業、顯微儀器行業、AR/VR行業、機器人行業、工業檢測行業以及醫療檢測行業八大事業板塊。

9、京東方A(000725.SZ):京東方可以提供VR/AR顯示模組以及系統解決的方案,具有高畫質、高刷新頻率以及快速響應等特點,帶來清晰流暢的虛擬世界的體驗。

10、維信諾(688127.SH):是國內最高像素密度VR顯示的技術。

Ⅳ 暴雪被收購的原因

北京時間12月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法國游戲巨頭、暴雪娛樂母公司維旺迪集團周日宣布,將通過收購股份的方式控股美國游戲發行商Activision,從而打造一家全球最大的獨立電視游戲發行商,同EA相抗衡。 根據協議,維旺迪將以17億美元現金加上旗下價值81億美元的電視游戲業務,收購Activision 52%股份。按照這一交易,合並後新公司的估值達到189億美元。維旺迪隨後將把自己的游戲業務並入Activision,從而創建一家名為「Activision暴雪」的新公司,交易預計將於2008年上半年完成。 通過這一交易,兩家業務重心分別在電視游戲業務不同領域的游戲公司將整合在一起。Activision一直致力於為游戲機開發游戲,包括索尼PS3和微軟Xbox 360。Activision旗下的游戲大作包括《托尼霍克》系列滑板游戲、《使命召喚》系列戰爭游戲、以及當前最為熱銷的《吉他英雄》系列游戲。維旺迪的優勢領域是網路游戲,其子公司暴雪娛樂開發的《魔獸世界》已經紅遍全球,用戶總數超過900萬人。 今年以來,電視游戲銷售額持續增長,不出意料將再創新高。微軟、索尼和任天堂推出的新型游戲機,成為了推動新游戲發布的「助推劑」,造就了多款重量級游戲,同時也擴大的游戲玩家群體。在整個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競爭格局也在發生變化。 在游戲機市場,索尼憑借PS占據壟斷地位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任天堂Wii成為了行業新貴。硬體市場的變化,也給軟體市場帶來了影響。例如,EA的銷售額增長速度被Activision遠遠甩在後面。Activision今年的銷售額將達到15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74%。與此同時,EA的銷售將達到31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25%。 現在的Activision可謂炙手可熱,該公司今年10月底發布了電視游戲《吉他英雄III》,在短短七天內就售出了130萬份。在市場研究公司NPD公布的2007年美國八大熱銷游戲中,有三款來自於Activision。維旺迪與Activision的整合,有望顛覆EA在全球游戲市場占據的壟斷地位。但與此同時,合並後的新公司也將面臨來自EA的強勁挑戰。 Activision暴雪計劃以每股27.50美元的價格回購價值40億美元的股票,從而維旺迪的持股比例將增至68%。維旺迪的收購價格比Activision上周五的收盤價22.15美元高出24%,即包含了24%的溢價。Activision暴雪將在納斯達克上市交易。 維旺迪和Activision預計,合並後新公司2007年營收將達到38億美元,超過EA的37億美元,從而成為全球第一大獨立電視游戲發行商。Activision首席執行官羅伯特·科蒂克(Robert A. Kotick)表示,與維旺迪合作對於該公司來說非常重要,因為維旺迪的優勢在於網路游戲,而游戲行業正在經歷著互聯網帶來巨大變革。 交易完成之後,科蒂克將擔任Activision暴雪首席執行官,維旺迪游戲CEO布魯斯·黑客(Bruce Hack)將擔任董事會副主席兼首席企業官,負責整合、財務 、人力資源、以及法律事務方面的工作。整合是Activision暴雪面臨的一大難題,該公司將擁有6000名員工。科蒂克稱,如果實現增長目標,新公司將在三到四年內將員工總數增加一倍。 Activision暴雪面臨的另一大挑戰來自於電視游戲行業本身。盡管這一行業一直穩步發展,但同電影類似,電視游戲能否獲得成功也存在很大不確定性。例如,Activision也曾推出多款投資巨大、但銷售結果令人失望的游戲。由於《吉他英雄》大獲成功,華爾街分析師看好Activision的發展前景。但即使是最樂觀的分析師,也不敢斷言Activision能否繼續保持現有的增長速度 http://www.ccnec.com/zt/Act_Bli/default.shtml ------------------------------------------------------------------------------------------------------------------------------------------------------- 以上內容來自互聯網

Ⅳ 暴雪的股票代碼

動視暴雪公司 納斯達克上市公司,代碼為[ATVI]。
公司簡介:
動視暴雪(納斯達克:ATVI)是一家美國視頻游戲開發商、出版發行商和經銷商,於2008年由美國視頻游戲發行商動視公司(Activision, Inc.)合並維旺迪游戲後更名而來。目前,動視暴雪是全世界最大的第三方游戲開發商和發行商。
2013年7月26日,動視暴雪宣布公司獨立。

Ⅵ 動視暴雪的歷史

動視公司(Activision, Inc.)成立於1979年。在動視成立之前,電子游戲都是直接通過游戲設計公司發行的,比如Atari就是Atari 2600的發行商。這樣的銷售方式給游戲的開發商們帶來了不少麻煩,他們得不到那些賣座游戲帶來的獎賞。在看到那些銷售商們收入每年數百萬美元到自己腰包里之後,一些程序員決定自己成立一家發行游戲的公司,在這樣背景下,第一個世界第三方的游戲發行商——動視(Activision)就誕生了。
1979年,動視由吉姆·萊維(Jim Levy)和Atari的創立者大衛·克雷恩(David Crane)、拉里·卡普蘭(Larry Kaplan)、阿蘭·米勒(Alan Miller)和鮑勃·懷特海德(Bob Whitehead)所創立。不久,由於四個頂尖程序員的離開,Atari的大部分組織和工作都接近崩潰,由此也引起了兩家公司間的長久的訴訟,這場官司直到1982年才結束。從此,動視開始接手家庭游戲的發行工作。
1982年,動視發布了《Pitfal!》,被認為是第一個平台游戲,也是2600主機平台上面銷售最好的游戲。盡管開發小組的技術實力早已體現出來,但是這個游戲讓他們的成功更上一個台階。這個游戲和後續版本成為1980年代熱門的游戲之一。
1985年,動視和文字冒險類游戲的先驅Infocom公司合並。吉姆從前是Infocom出品的游戲的忠實愛好者,他希望能讓Infocom發揮更大的力量。但是事與願違,六個月後,布魯斯·戴維斯(Bruce Davis)取代之成為美國動視的CEO。大衛則反對這次合並,並且強迫Infocom改變市場策略,結果導致產品銷量直線下降。為動視十年破產危機打下伏筆。
1988年,動視改名為Mediagenic,後來發行了《Cornerstone》(一個由Infocom開發的關系資料庫程序),但是市場反應平淡。不久,Mediagenic啟動了破產保護程序。 1989年,Mediagenic的失敗導致其與The Disc公司合並(其公司CEO就是Bobby Kotick,也就是如今動視暴雪的執行總裁)。在經歷破產危機之後,公司改名回動視,在破產保護期間,它仍然在發布游戲。在多年經營不善之後,動視關閉了Infocom在劍橋的工作室,而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工作室裡面的26個員工只剩下11個。
1991年,動視把原來Infocom開發的20個游戲做成CD發售,名叫「Infocom失去的寶藏」。這套合集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後續版本又發行了11個游戲。期間,不斷有警察拿走公司東西去抵押債務,鮑比考提克不得不省吃儉用變賣家中財產。 之後,動視逐步走出破產危機,進入全盛時代。
1997年,收購reaven software、cenfresoft和NBG dirstribution。這一年,動視走向頂峰。
1999年,收購neversoft和3d軟體設計公司expert software 。
2000年,入股gray matterlnteractive 。
2001年,收購Treyarch,這家開發商在2010年開發了使命召喚:黑色行動。
2002年,收購Z-axis和Lyxoflux。
2003年,動視和其他的一些游戲發行商被調查是否有「收回保護」行為。同年,收購Infinity Ward和shaba games。
2004年,動視慶祝成立25周年,並連續第12年實現收入增長。
2005年,收購Vicarious visions、beenox和radical entertainment。
2006年,收購redoctane。
2007年,收購bizarre和多人游戲技術開發商demonware。 2007年12月2日,動視與維旺迪游戲宣布合並,合並後更名為動視暴雪公司,並於2008年7月9日完成,總資金運轉約為189億美元。
很多人擔憂合並後暴雪的運行是否會受動視管理層的影響。對此,暴雪娛樂高層曾向玩家保證,合並後暴雪的管理上不會有任何改變,並且不會受到來自動視領導層的任何影響。迄今為止,尚無暴雪受到動視方面影響的確鑿證據。玩家們對此仍持關切態度,盡管對暴雪慢條斯理的開發步伐及頻繁跳票的習性有所不滿,但更難接受的是讓暴雪犧牲質量加快開發速度以滿足開發限期。
合並後,暴雪娛樂仍然作為公司的獨立部門運營。有如下事實:1、動視和暴雪從來沒有以動視暴雪身份出現在E3等國際大展(除科隆游戲展外)。2、無論是動視公司還是暴雪娛樂,發行任何游戲都以各自商標為主。3、合並後,動視公司與暴雪娛樂的高層幾乎沒有在公開場合一起出現過。4、暴雪嘉年華在合並後一直只有暴雪娛樂,從來沒有動視(Activision, Inc.)或動視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 Inc.)字樣。
所以,2010年EA公關副總裁 Jeff Brown 就動視暴雪CEO 鮑比·考提克(Bobby Kotick)在媒體上公然挑釁做出了回應:「他的公司主要靠三個游戲系列:一個是和他毫無關系的網路幻想世界(指魔獸世界),另一個正在急劇沒落(指吉他英雄),第三個正被鮑比考提克自己的狂妄摧毀(指使命召喚)。」 2013年7月26日,動視暴雪宣布,包括動視CEO在內的動視管理層與ASAS II LP投資集團一起從維旺迪手中回購大部分股權,投入總價近82億美元,公司獨立。
法國娛樂集團維旺迪之前持有61%動視暴雪的股份,並多次尋求出售,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買家。動視暴雪以58.3億美元自行回購近4.3億股,同時由動視暴雪CEO Bobby Kotick與副主席Brian Kelly領導的ASAS II LP投資集團以23.4億美元從維旺迪購得動視暴雪1.72億股,現占後者24.9%的股份。交易完成後,維旺迪僅持有12%動視暴雪股份,該集團直接退出動視暴雪董事會,Bobby Kotick和Brian Kelly今後分別擔任動視暴雪的總裁和董事會主席職務。
2014年5月,維旺迪集團再次公開拋售自己所持有的4150萬股動視暴雪股票,占其當時在動視暴雪所持股份的一半。以當時的股價計算,這些股票的價值約為8.66億美元。在拋售之後,它所持有的動視暴雪股份減少到少於6%,大概為5.8%。 1、開拍《魔獸爭霸》電影
2014年1月13日,《魔獸世界》電影(其實電影的中文名稱應該是《魔獸爭霸》,因為電影的英文名稱是「Warcraft」。)正式開拍,但未見有動視打算自己籌建電影工作室的消息傳出。
2014年11月8日(北京時間),在美國安納海姆會議召開的暴雪嘉年華中,暴雪公布了電影《魔獸》的最新情況。其中中國演員吳彥祖將飾演部落的古爾丹。會中宣布的要點包括: 劇組最初嘗試用與眾不同的方式來製作這部史詩巨制,然而他們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卻始終感到不對勁 影片將緊扣《魔獸世界》劇情 影片將平衡兩大陣營的戲份,角色中聯盟與部落各佔一半 暴雪肯定了劇組的努力與成果,許多暴雪員工都對本片的製作貢獻了力量 有一幕是營地被大火焚毀,一切化為灰燼,杜隆坦與妻子德拉卡沉鬱地坐在一邊 本片視覺特效將異常真實,劇組使用了最先進的動作捕捉技術,他們與知名影業工作室ILM合作,為了使動作更加真實自然 劇組搭建了大量布景,許多細節都十分考究,例如暴風城的主要街道 攝像師能夠在鏡頭中看到真實裝扮成獸人的演員形象 影片將在2016年3月上映 2、復活雪樂山品牌
2014年8月7日,常年不更新的雪樂山官方網站被動視重新激活,網頁上出現了一個新的雪樂山Logo和一句話:More to be revealed at Gamescom 2014.
雪樂山的兩款新作已經確定為幾何戰爭3:維度和國王秘使的新作,其中,幾何戰爭3:維度由Lucid Games開發,國王密使的新作品由The Odd Gentlemen開發。
3、籌建電影工作室,籌備《使命召喚》電影
2014年8月,國外媒體稱,全球頂尖游戲開發商動視暴雪正處於籌建自有電影工作室的早期階段,這也就意味著諸如《使命召喚》(Call of Duty)和《小龍斯派羅》這些知名游戲系列未來將可能推出電影版,同廣大游戲愛好者見面。就《使命召喚》而言,該系列作品到目前為止已經在全球賣出了接近1.4億份,因此動視暴雪不希望冒著影片質量不符合自己要求的風險而將電影版的製作工作轉交給第三方機構加工。
動視暴雪首席執行官鮑勃·科提克(Bobby Kotick)表示:「基於游戲作品翻拍的電影很少能夠真正同狂熱的粉絲產生共鳴,這同時也有可能傷害到我們的品牌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