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技巧 » 上市公司擬定增股票
擴展閱讀
股票中線交易秘訣 2025-07-28 05:02:12
股票交易時間詢問領航 2025-07-28 04:32:28
由中國陳薇院士股票 2025-07-28 03:11:01

上市公司擬定增股票

發布時間: 2022-05-10 02:05:47

1. 什麼是上市公司定向增發的股票

非公開發行即向特定投資者發行,也叫定向增發,實際上就是海外常見的私募。
中國股市一直以增量發行的方式為主,境外市場一般推行「存量發行」。前者是已發行股票的公司經一定時期後為擴充股本而發新股;後者指股份公司不增發新股,僅將原有的老股東的股份再賣給市場投資人。

增量發行又分有償無償兩種類型,有償主要包括配股和向社會增發;無償即為送股。
1、上市公司的增發,配股,發債等都屬於再融資概念的范疇。

2、增發:是指上市公司為了再融資而再次發行股票的行為。
3、定向增發:是增發的一種形式.是指上市公司在增發股票時,其發行的對象是特定的投資者(不是有錢就能買)。
4、在一個成熟的證券市場中,上市公司總是在股票價值與市場價格相當或被市場價格高估時,實施增發計劃;而在股票價值被市場價格低估時實施回購計劃.這才是遵循價值規律、符合市場經濟邏輯的合理增發行為。因為在市場價格低於股票價值時實施增發,對公司原有股東無異於是一次盤剝,當然對二級市場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和投資信心都是一種傷害。
所謂上市公司定向增發,是指在上市公司收購、合並及資產重組中,上市公司以新發行一定數量的股份為對價,取得特定人資產的行為。證監會於2001年底出台的《關於上市公司重大購買、出售、置換資產若干問題的通知》和2002年9月出台的《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已經為今後推出定向增發制度預留了空間。由於定向增發是一個相對比較敏感的市場話題,過去只有少數公司進行過定向增發試點,因此,有必要研究和制定關於定向增發的規范意見,為在較大范圍內推行定向增發打好基礎。

2. 上市公司定向增發股票有什麼目的和意義

上市公司發行股票的唯一目的就是融資,至於發行結束後,股票在二級市場的買賣對上市公司毫無意義。 定向增發是由於業務需要,解決資金問題,向特定人群發行股份進行融資,幫助企業做大做強。

3. 上市公司定增的股票多長時間可以賣

1、如果是定向增發的股票,通常約定的是:從發行之日起12個月後可以上市(賣)
2、也有一些的約定解禁日期會更長,比如24個月等,所以要看具體發行時的公告情況
3、如果只是一般的增發,那麼發行之後就可以上市流通

4. 上市公司定增的股票多長時間可以賣

根據《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第三十八條規定: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應當符合下列規定:本次發行的股份自發行結束之日起,十二個月內不得轉讓;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業認購的股份,三十六個月內不得轉讓。

5. 上市公司定向增發的股份是從哪出的

增發就是無中生有,不是從那裡來的.就跟首次發行一樣,發行前是沒有的.你給他錢,他就給你一個你已經給過錢的憑證,這個憑證就是發行的股票.沒人給錢,這個憑證就誰也沒有

6. 上市公司增發股票是算利好還是利空

凡事都有兩面性,定向增發也有可能降低上市公司的每股盈利。所以股民要看定向增發之後上市公司每股盈利能力是否有提升、定向增發過程對中小股東利益是否有影響。
如果上市公司對是前景好項目定向增發的話,就會受到市場的認可,吸引股民的關注,股票價格自然也會走出上漲行情;如果是項目前景差或時間過長,就會影響市場對增發的信心,股價有可能出現下跌行情。
如果定向增發注入的是優質資產,其折股後的每股盈利能力明顯優於公司的現有資產,增發能夠帶來公司每股價值大幅增值。相反,如果通過定向增發注入注入或置換進入劣質資產,極有可能變成個別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或向關聯方輸送利益的主要形式,對股票價格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如果在定向增發過程中出現莊家操盤的話,則會形成短期「利好」或「利空」。比如相關公司很可能通過打壓股價的方式,以便大幅度降低增發對象的持股成本,達到以低價格向關聯股東定向發行股份的目的,由此構成利空。反之,如果擬定向增發公司的股價跌破增發底價,則可能出現大股東存在拉升股價的操縱,使定向增發成為短線利好。

7. 股票定增是怎麼回事

股票定向增發的意思,就是上市公司將新的股票對少部分的特定投資者進行增發並打折出售。
【拓展資料】
一、股票定向增發是什麼意思?
我們先來研究下股票增發到底是什麼,股票增發說的是一個股份制的公司,完成上市之後,在原有股份的基礎上再增加發行新的股份。
股票定向增發就是上市公司將新的股票增發給少部分特定的投資者,並對其進行打折出售。不過這些股票,在二級市場市上散戶是不能購買的。
知道了股票定增的意思了,大家把話回到正題上來,接著分析股票定增是利好還是利空。
二、股票定增是利好還是利空?
一般都覺得股票定增是利好的形勢,但是也會有一定的可能出現利空的情況,對他的分析要從不同的方面。
為什麼說股票定增一般為利好現象?
因為定向增發有益於上市公司的發展:
1.定向增發可能通過注入優質資產、整合上下游企業等方式使得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
2.有可能引進戰略投資者,為公司的長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要是確定股票定增可以為上市公司帶來不少好處,那為什麼還會出現利空的情況呢?不要焦急,大家繼續來了解。
如果我們發現了上市公司為一些前景看好的項目定向增發,也是投資者比較看好的,這大概率會帶來股價的上漲;對於前景不明朗或項目時間過長的項目,如果上市公司對於進行項目增發的話,投資者就會質疑,會直接影響到股價,使股價下跌的。
所以說,投資者還是要實時關註上市公司的所有動態,因為這個股市播報可以為你全方位提供最新金融行業動態:
如果大股東注入的是優質資產,對於折股後的每股盈利能力應該要比公司的現有資產更優,通過增發能夠帶來公司每股價值大幅增值。不是這樣話,假如是定向增發,上市公司注入或者置換的資產有問題,其成為個別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或向關聯方輸送利益的主要形式,換句話說是重大利空。
倘若在進行定向增發時,有操控股票價格的行為,那麼會出現短期「利多」或者「利空」的現象。好比相關公司可能用壓低股價的方法,通過這樣來減少增發對象持股所需要的錢,所謂的利空也就這樣出現了;反之,如果擬定向增發公司的股價跌破增發底價,況且可能有大股東拉升股價,對於定向增發而言,會成為短線利好。
所以結合起來看,一般來說出現股票定增多數是利好現象,但投資者也有必要防範風險,盡量參考多種因素進行綜合考量分析,以防被騙。

8. 定增股票鎖定期多久

大股東定增股票鎖定期為18個月。
根據《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第七條:《管理辦法》所稱「定價基準日」是指計算發行底價的基準日。定價基準日為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發行期首日。上市公司應當以不低於發行底價的價格發行股票。
上市公司董事會決議提前確定全部發行對象,且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定價基準日可以為關於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董事會決議公告日、股東大會決議公告日或者發行期首日,認購的股份自發行結束之日起十八個月內不得轉讓:
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或其控制的關聯人;
通過認購本次發行的股份取得上市公司實際控制權的投資者;
董事會擬引入的境內外戰略投資者。
拓展資料:
股票定增是什麼?
定增的意思就是定向增發,是指上市公司向有限數目的機構或個人投資者發行股票。
上市公司定向增發相關事宜:
1、定向增發發行價格:不能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均價的80%。根據《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進一步規定,「基準日」可以是董事會決議公告日、股東大會決議公告日、發行期首日。
2、定向增發的對象:根據中國證監會相關規定包括:發行對象不得超過35人,一般股東發行股份6個月內不得轉讓、公司持股比例佔5%以上的大股東認購的增發股18個月不得轉讓。
3、定向增發對股價的影響。一般來說定增是一個利好消息,因為很多增發的對象都是戰略合作夥伴或資金實力雄厚的機構,而增發後這些機構短期不得賣出,所以有一定的利好。
定增是利好還是利空?
對於流通股股東而言,定向增發是利好。
定向增對上市公司有明顯優勢:有可能通過注入優質資產、整合上下游企業等方式給上市公司帶來立竿見影的業績增長效果;也有可能引進戰略投資者,為公司的長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而且,由於「發行價格不低於定價基準日前二十個交易日公司股票均價的百分之九十」,定向增發基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每股凈資產。
同時定向增發降低了上市公司的每股盈利。因此,定向增發對相關公司的中小投資者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好者可能漲停;不好者,可能跌停。判斷好與不好的判斷標準是增發實施後能否真正增加上市公司每股的盈利能力,以及增發過程中是否侵害了中小股東利益。
如果上市公司為一些情景看好的項目定向增發,就能受到投資者的歡迎,這勢必會帶來股價的上漲。反之,如果項目前景不明朗或項目時間過長,則會受到投資者質疑,股價有可能下跌。
如果大股東注入的是優質資產,其折股後的每股盈利能力明顯優於公司的現有資產,增發能夠帶來公司每股價值大幅增值。反之,若通過定向增發,上市公司注入或置換進入了劣質資產,其成為個別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或向關聯方輸送利益的主要形式,則為重大利空。
如果在定向增發過程中,有股價操縱行為,則會形成短期「利好」或「利空」。比如相關公司很可能通過打壓股價的方式,以便大幅度降低增發對象的持股成本,達到以低價格向關聯股東定向發行股份的目的,由此構成利空。反之,如果擬定向增發公司的股價跌破增發底價,則可能出現大股東存在拉升股價的操縱,使定向增發成為短線利好。

9. 公司是上市公司針對員工定向增發股票能能不能買

公司是上市公司針對員工定向增發股票,如果資金充足是可以買的,這是一項長期高收益的投資。

10. 上市公司增發股票,股價是上升還是下降

很長時間以來,股票增發問題一直是市場熱點之一, 其利弊眾說紛紜。本文就股票增發對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 股票增發對股價行為的影響和股票增發傾向性等三個方面進行了實證 檢驗。 股票增發趨勢分析 滬深證券市場從1998年6月開始正式試點實施增發新股融資方式 ,1998和1999年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上市公司實施了增發。 在2000年4月30日證監會發布《 上市公司向社會公開募集股份暫行辦法》後,許多上市公司紛紛" 棄配改增",增發數量迅速增加。 從1998年至2002年6月30日, 共有203家公司提出並公告了擬增發預案。從2001年開始, 提出擬增發預案的公司在急劇增多, 特別是2001年達到了創紀錄的127家。 上市公司提出的股票增發預案只有在得到證監會的批准之後才能實施 。因此,實施的增發數量要遠遠小於公布的增發預案。 從1998至2002年間,共有77家公司實施了股票增發, 其中13家系原有A股和B股公司增發A股, 55家系原有A股公司增發A股,8家系原有B股公司增發A股, 1家系原有B股公司增發B股。考慮到A、 B股市場之間股票價格的關系,本文只研究原有A股公司( 包括同時發行B股的A股)增發A股的情況, 這樣共有68家A股公司增發了新股。 由根據發行日統計的股票增發數據看出,從1998年開始, 股票增發數量呈不斷增長之趨勢。 增發對股價的影響 從我國股票增發的市場實踐來看, 增發一般對市場股價產生負面影響, 表現為增發意向書公告日股價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本文嘗試採用事件研究方法, 用事件前後股價行為的變化來考察股票增發對股價的影響。 本文定義增發意向書公告日為基準日( 如果增發意向書公告日是非交易日, 則以公告日後一個交易日為基準日)。本文隨後以公告日(基準日) 前40個交易日、後80個交易日為計算超額收益率的事件期。 考慮到我國股票市場的實際情況,本文採用市場調整超額收益率( 股票收益率與對應A股指數收益率的差額) 來表示股票在事件期的超額收益率( 這實際上意味著假設所有股票的β系數都等於1), 通過計算增發股票的平均超額收益率和累積超額收益率來考察增發對 股價行為的影響。 本文選取了基準日前40個、後20個共61個交易日的情況。 由結果可以看出,在股票增發意向書公告日或者是次日, 超額收益率顯著小於零,平均達-3.52%, 顯示在股票增發公告時,股價有迅速的反映。 在增發公告前後的61個交易日內, 只有一個交易日的平均超額收益率顯著大於零, 而10個交易日的平均超額收益率是顯著小於零, 其餘交易日的平均超額收益率沒有顯著異於零, 顯示在股票增發公告前後超額收益率並沒有顯著異於零。換句話說, 在公告日後並沒有一致的超額收益率為負的情況出現。 對各年度基準日前後平均超額收益率的檢驗也說明, 絕大多數的超額收益率都沒有顯著小於零,因此,可以認為, 在股票增發意向書公告日或者次一交易日, 股價迅速反映了增發對股票價格的利空效應。 增發動機分析 實施增發公司的貨幣資金數量沒有顯著小於市場平均水平, 即實施增發公司的平均貨幣資金數量並沒有低於市場平均水平, 因此,很難認為上市公司因為缺乏貨幣資金才進行增發。 它從側面說明了上市公司並非因為缺錢才進行增發, 而往往是因為它滿足了增發的條件,所以不願意放棄通過增發" 圈錢"的機會。 我們計算了在1999年至2001年實施增發的61家公司的流通 股股數占總股數的比重發現,在這61家公司中,比重超過50% 的公司只有兩家,比例為3.23%+。 我們比較了各年度市場平均流通股比重, 發現實施增發公司的平均流通股比重要小於市場平均水平。 同時,我們發現, 信息技術業中的上市公司提出股票增發預案的概率相對來說比較高一 些; 凈資產收益率和資產負債比率越高的公司越傾向於提出股票增發預案 。從這個角度看, 中國證監會提高股票增發的凈資產收益率和資產負債率要求是有道理 的。 另外,每股收益越高,股票增發預案獲批準的概率越大。 這說明中國證監會在進行股票增發預案審批時對於擬增發新股的每股 收益指標比較重視, 每股收益高的公司所提出的股票增發預案較容易獲批准。 從股票增發條件的變化歷史看, 2000年之前對增發公司基本沒有明確的財務指標要求, 2000年4月30日發布的《 上市公司向社會公開募集股份暫行辦法》 所提出的股票增發條件較低, 並且所有提出股票增發預案的公司基本都符合這一條件。因此, 實證結果表明, 每股收益對股票增發預案獲批準的概率有一定的影響。 但是,從歷史演變過程看, 監管機構對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而不是每股收益更加重視。 在2002年7月24日發布的《 關於上市公司增發新股有關條件的通知》中, 明確提高了凈資產收益率的標准,但並沒有涉及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率而不是凈資產收益率對股票增發預案獲批準的概率有影響 的原因有待於做進一步的分析。 增發並未有效改善業績 對股票增發的主要批評之一是, 股票增發並沒有實質性地改善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 為了比較股票增發對公司業績的影響, 我們考察了實施增發公司在實施增發前後五年財務數據的變化情況。 我們分別計算了1998年至2002年上半年實施增發的68家上 市公司在1997年至2001年的主要財務指標的加權平均值, 其中年度股票增發家數是根據新股發行日確定的。作為對照, 我們計算了1997至2001年主要財務指標市場平均值的變化情 況。 就1998年實施增發的7家上市公司而言, 由於在增發新股的同時進行了大規模注入優質資產等重組活動, 因此,這些公司在增發後實現了公司經營情況和業績的大幅度改善。 在重組當年,凈利潤和主營業務收入兩項指標的增長幅度非常高: 平均凈利潤從2192萬元上升到13985萬元, 平均主營業務收入從67965萬元上升到225778萬元。 此外,每股收益、凈資產收益率等也有非常大的改善, 每股凈資產也呈顯著上升。這說明, 增發所導致的攤薄作用在1998年實施增發的這7家公司中並不明 顯。但是, 考慮到1998年實施增發的7家公司當年還實施了重大重組, 即在增發的同時往往伴隨著大規模的重組活動, 因此業績的大幅度改善可能是由於大規模重組所導致的。相應地, 下面進行的分析中我們基本上剔除了這7家公司。 就1999年實施增發的5家公司而言,在重組當年, 除凈資產收益率外,各項指標都有了一定幅度的改善, 但改變的幅度並未遠遠大於市場平均指標的改善程度。 在實施增發後的兩年之內,凈利潤、 主營業務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下降,每股收益、 凈資產收益率等指標都下降並且下降幅度遠遠大於市場所有上市公司 平均指標的下降程度。這說明, 1999年實施增發的公司的業績在實施增發後非但沒有提高, 反而有了急劇的下降。 2000年實施增發的19家公司的業績變化情況要比1999年實 施增發的公司更差:公司業績在增發當年就有非常明顯的下降。 在2000年,除了主營業務收入有所增長外,凈利潤、 每股收益和凈資產收益率這三個指標的下降幅度更大。這說明, 2000年實施增發公司的業績惡化程度要大於1999年實施增發 的公司。 對於2002年實施增發的18家公司, 我們只能比較它們在增發實施之前的平均業績和市場平均業績之間的 關系。比較結果顯示, 2002年實施增發公司的平均業績要大大優於市場平均水平, 即實行增發的上市公司是所有上市公司中優秀的群體, 其經營業績在上市公司中處於較高水平。 這是提高增發條件之後的必然結果。但是, 這些公司在增發新股當年及以後能否繼續保持優良的業績則更引人注 目。 綜上所述,對於股票增發對上市公司業績影響的比較結果表明:( 1)股票增發並沒有像想像的那樣改善上市公司的業績。 除1998年實施增發的公司因同時實施大規模重組而改善業績之外 ,絕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在實施增發之後業績反而下降, 部分公司在實施增發當年業績就有大幅度的下降。因此, 認為增發能夠改善業績的結論是得不到充分支持的。(2) 較低的上市公司增發條件一定程度上導致增發公司在實施增發後業績 急劇變壞,即所謂的"變臉"。 2000年實施增發公司的業績變化情況說明了這一點。(3) 在提高增發條件後,2001年、 2002年實施增發公司在增發前的平均業績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並且2001年實施增發的公司在增發當年的業績沒有表現出明顯的 下降。 結論 1、實施股票增發的公司在股票增發完成後並沒有顯著地改善業績, 有些甚至在實施增發後業績有很大的下降;由於股本擴大, 因此導致了每股收益的下降,損害了長期持股老股東的利益。 從1998年以後增發案例的結果來看, 增發這種再融資行為並非提高上市公司業績的有效手段。 2、從增發對股價的影響來看,增發的確是對股票價格的"利空" 消息:在增發意向書公告日前的超額收益率顯著為負, 顯示市場提前就對這一利空消息作出反映, 投資者通過用腳投票來表示對增發行為的否定。 3、 增發價格折扣率對公告日前後11個交易日累積超額收益率有一定的 解釋能力,並且不同年份對該累積超額收益率的影響也有差異。 這顯示出市場對股票增發的看法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價格的下降程度。 4、 1999年和2000年實施增發股票在增發新股上市後股價的累積 超額收益率曾經出現了上升的趨勢, 所以參與增發的投資者在增發前後可以獲得了較大的價格差, 存在著明顯的套利機會。但是從2001年開始, 在增發後的超額收益率沒有顯著為正, 即這種套利機會開始逐步消失。 5、關於增發公司存量資金的分析表明, 增發公司擁有的平均貨幣資金沒有明顯低於市場平均水平: 即上市公司並不是因為缺乏貨幣資金才要進行增發。 實際上由於增發條件的限制, 往往可以進行增發的公司其業績和財務狀況都比較好, 所以增發公司的平均閑置資金高於市場平均水平也是必然的。 分析其增發動機,可能有兩種情況: 一是為了公司業務和規模的擴張,通過增發募集資金投入新項目; 二是由於增發融資的門檻越來越高,成功難度越來越大,為了不" 浪費"寶貴的增發機會而進行增發。 6、 有關實施股票增發和提出股票增發預案公司的流通股比例的分析表明 , 提出股票增發預案和實施增發公司的流通股比例要小於沒有實施增發 或沒有提出股票增發預案的公司, 說明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股權結構會影響到上市公司進行股票增發的傾 向性。 雖然流通股比例較小的公司通過增發來改善股權結構無可厚非, 但要注意在這過程中, 應充分考慮流通股東的利益而不僅僅是大股東的利益, 增發應以提高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為主要目的。尤其在增發過程中, 股票價格的市場風險完全由流通股東承擔, 因此流通股東應在增發決策中擁有較大的發言權。 7、有關提出股票增發預案傾向性的二元選擇回歸分析結果表明, 提出股票增發預案傾向性在不同行業有差異: 信息技術行業更傾向於提出股票增發預案;而且重要的三個指標, 凈資產收益率、 資產負債率和流通股比例會影響上市公司提出股票增發預案的概率: 凈資產收益率和資產負債率越高、流通股比例越低, 上市公司越傾向於提出股票增發預案。 8、股票增發預案獲批准情況的二元選擇回歸分析結果表明, 每股收益高的公司所提出的股票增發預案更容易獲得中國證監會的批 准。 這說明盈利能力較高公司的股票增發預案更能夠得到發行審核部門的 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