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菱湖鎮的城鎮發展
1998年以來,菱湖鎮進一步加大了「工業興鎮、工業強鎮」戰略的實施力度,確保了全鎮工業經濟持續增長。一是鎮辦集體企業均完成產權制度等改革,產權制度改革率達100%,共盤活存量資產2億元,減輕企業包袱近3個億。2004年全鎮工業總產值達55.7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產值19.8億元,規模以個企業利稅達到17.13億元,規模以上企業利潤0.9795億元。全部工業增加值9.18億元。二是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加大,在國家實行宏觀調控,供地矛盾日益突出的情況下,及時轉變策略,結合本鎮實際,整合資源,深挖內涵,改善環境,注重杭資,使招商引資工程呈現了較好勢頭。2004年引進項目33個(其中工業項目18個),合同利用內資5.5億元,實到內資3.03億元,合同利用外資155萬美元,實到外資29.5萬美元。三是調整和優化產業產品結構,增強工業經濟實力,在注重招商引資的同時,2004年對現有企業投入2.9億元進行技改。五是把發展個私經濟作為強鎮富民,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作為發展菱湖經濟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來抓,在全鎮上下深入發動,大力培育和扶持,出台優惠政策,為個私經濟的發展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近幾年來,全鎮涌現了象獅王化工、新奧特醫葯化工、民森木業、新永盛、天旺食品等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科技含量高的規模個私企業。2004年新增個體工商戶200戶,新發展私營企業50家。全鎮工業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高,經濟增長進入良好發展的新階段。
菱湖鎮工業經濟以絲綢服裝、精細化工、生物醫葯、新型建材、電梯、鋁材、絲帶、電子、食品、新型紡織、水泥製造、旅遊休閑用品等為主導產業。全鎮有各類工業企業240餘家,2003年工業總產值達68億元。 菱湖鎮原是糧、桑、魚三者同等典型的三·三制鎮,全鎮擁有水田面積37181畝,桑地21110畝,旱地5277畝,魚塘19876.5畝,外河養殖5483畝。自古被譽為「魚米之鄉、絲綢之府」。 是全國著名的四大淡水魚生產基地之一和蠶桑重點產區,1998年,全鎮農業總產值達10.436萬元,糧食總產量8219噸,油菜籽總產量473噸,淡水魚總產量達8000噸,蠶繭總產量460噸。大力發展效益農業,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全鎮萬余畝內盪養殖中的60%以上從傳統「四大家魚」養殖發展到依靠科技養殖「名、優、新」特種水產。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先後投入4000餘萬元,對23個中小圩區和現代化農業園區改造建設,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
改革開放以來,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把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放在重要的位置,大力提倡發展優高效益農業,緊緊抓住全省糧食購銷體制市場化改革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有利時機,積極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使效益農業發展水平有明顯的提升。到2004年底,全鎮糧經比例達到35:65,效益農業面積增加到22300畝,占總水田面積的60%,效益農業基地10個,其中500畝以上的基地6個,完成土地整理面積18384畝,建成標准農業園區25隻,其中陳邑的水產養殖園區被列入省級示範園區。積極探索集體反租倒包股份合作、招標承包等多種形式的土地流轉方式,全鎮土地使用權流轉面積28611畝,其中大田流轉11324畝,魚塘流轉15520畝,桑地流轉1767畝,使土地逐步向大戶、企業集中。加大對農業項目的招商力度,2004年全鎮引進農業企業項目5隻,總投資3000萬元,引進推廣新品種4隻,農產品注冊商標4隻,新增省以上及綠色產品1隻,新增省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1萬畝,完成農產品訂單3.5億元。強化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2004年結合土地整理和園區建設,完成外圍堤塘加固加高14.48公里,新建機埠23座,澆築三面光渠道74公里,水利設施的不斷完善,增強了全鎮的防洪抗災能力,有力地促進了現代效益農業的快速發展。 菱湖是「文化之邦」。清末教育家俞樾雲:「(菱湖)自宋以來,人文蔚起,秀艾之士,前後相望」。鎮轄竹墩村在宋末建有長春書院,乃宋朱熹祖父朱弁教習族中子弟處,朱熹亦時而講學,並題寫書院匾額,名噪天下,連當時金國的貴族子弟都來求學。一片水鄉田野之地,宋明有進士24名,舉人34名。清時,則有進士77名,舉人236名。整個清朝全省有20名狀元,27名榜眼,25名探花,而菱湖鎮便出了狀元2名,榜眼3名,探花3名。
『貳』 無錫沃格自動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2012年8月9日,沃格自動化科技(無錫)有限公司成立。 2015年12月16日,公司名稱由沃格自動化科技(無錫)有限公司變更為無錫沃格自動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鄭儉
成立時間:2012-08-09
注冊資本:714.29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20213400000417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公司地址:無錫新區菱湖大道200號中國感測網國際創新園B棟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