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技巧 » 投資咨詢公司能買股票嗎
擴展閱讀
股票科技四傻 2025-07-12 12:11:01

投資咨詢公司能買股票嗎

發布時間: 2022-05-26 21:17:32

⑴ 證券投資咨詢公司可以提供股票的買賣的操作建議嗎並收取服務費用嗎

證券投資咨詢公司不能夠提供股票的買賣和收取服務費,但是很多這類公司都在干這種事。

⑵ 投資公司能否開戶買股票

投資公司能否開戶買股票?股票開戶指投資者在證券交易市場上買賣股票之前在證券公司開設證券賬戶和資金賬戶,並與銀行建立儲蓄等業務關系的過程。隨著證券交易的發展,股票開戶分為現場開戶與非現場開戶,其中現場開戶指投資者在證券公司營業部櫃台辦理開戶的過程;非現場開戶包括見證開戶、網上開戶及中國結算公司認可的其他非現場開戶方式。

⑶ 湖南金證投資咨詢顧問有限公司推薦的股票靠譜嗎

湖南金證投資咨詢顧問有限公司是證券投資咨詢業務牌照的專業機構,是中國證券業協會首批核准具有中證資本市場報價系統參與人資質的金融機構,是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首批頒發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證書的證券投資咨詢機構,是全國股轉系統(新三板)備案開展創新業務的證券經營機構。一句話來說,就是資歷老,信得過。。如果不明白可以繼續追問

⑷ 深圳利家利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可以開賬戶做股票嗎

不可以在證券公司以外的不明公司開立股票帳戶,請到正規的證券公司或東方財富網來投資買賣股票。

⑸ 湖南金證投資咨詢顧問有限公司推薦的股票靠譜嗎

摘要 您好,如果他們推薦的股票靠譜他們就不會向您推薦而是自己買了,投資是有風險的,所以他們不會自己買只會推薦您買,只要您買了,他們就有收益了,就穩賺不賠了。

⑹ 你好,哈爾濱哪家投資咨詢公司可以購買國外股票把握嗎

在投資咨詢公司買股票可靠性很差。正規渠道就應該是在證券公司開戶買股票,投資咨詢公司是不能開戶買股票的,只是提供投資咨詢功能的,切莫上當受騙啊

⑺ 證券公司投資顧問可以推薦股票嗎

證券公司投資顧問是可以推薦股票的,是受到證監會監管的。

⑻ 股票投資顧問可信嗎

股票投資顧問基本上都是不可信的,他們大多以「投資者教育」為名吸引學員,並稱是第三方監管,最開始會通過免費薦股的電話、直播、股票微信群等活躍起來。非法薦股就是利用個別投資者偏愛內幕消息、喜歡跟庄操作賺懶錢心態,讓其購買相關服務,並稱是第三方監管,他們也不可能拿到你的錢,但其實資金早就已經流入到他們腰包,而且漲跌都是自己控制,等到投資者發現異常時又會被踢出群聊,之前殷勤的業務員和群友都會失聯。例如講解股票知識、分析預測行情、傳授炒股技術、推薦股票及指導買賣點等。
他們除了推廣吸引投資者外,還在抖音、B站、微博、小紅書等平台大肆宣傳,薦股大V,理財達人等等更是比比皆是。並且,與專業合法合規的投顧機構相比,他們更懂得抓住熱潮、利用情緒。2020年,投資理財類視頻播放量同比增長464%。在站內搜索「股票」相關視頻,播放量從幾千到幾十萬不等,甚至可達百萬以上,內容既有行情復盤、K線講解等基本操作,也涉及公司分析、趨勢預測等總結展望。
諸如「我買第一支股票收益六位數」、「入市三年賺得2600萬」、「如何一個月幫女朋友賺到200萬」等標題的視頻比比皆是。吸睛的字眼背後,不乏意欲藉此吸取一波流量後建群、進而售賣課程的博主。這些人在通過微信好友之後,對方會發來一些類似指導之類的文字,接著就問你要不要加入他們的股票群。」該投資者進群後發現,起初群內只是定期發布薦股直播課程,到後面就會開始推薦高額的股票會員費,或者是期貨,現貨,等別的投資品種,這時候就到了割韭菜的時候了,很多這類平台號稱三方監管,其實資金早就已經流入到他們腰包,而且漲跌都是自己控制,等到投資者發現異常時又會被踢出群聊,之前殷勤的業務員和群友都會失聯。
拓展資料:
投資人被騙後如何處理:
1、冷靜對待:立馬報警,被騙後切勿驚慌失措,甚至打草驚蛇,也不要在猶豫之間錯過最佳的追回機。
2、收集資料:理順自己的被騙經過,將自己的交易記錄,截圖保存
3、保存證據:將帶單老師、開戶客服聯系的方式保存下來,以及老師的喊做單記錄和客服開戶記錄,做單記錄。
4、抓緊挽回:去警局做記錄,讓警方給我們提供幫助。
如果您被騙,請保留好相關證據,達到以下幾點基本上都是可以追回的:
1、平台還在運作,還沒有跑路;
2、有與業務員,老師有聊天記錄;
3、有出入金流水或是轉賬記錄;
4、交易操作在半年以內;
5、虧損金額在5萬元以上;
6、投資融資融券、指數、滬深300、個股期權、股票配資、外匯,期貨等其他產品都可以維權追回。
所以維權一定要盡早,時間越短越好追回。

⑼ 證券服務機構的從業人員可不可以買股票

目前,我國《證券法》禁止證券從業人員買賣股票。從立法基本精神看,禁止從業人中買賣股票的根本目的在於防止內幕交易,但從具體實踐來看,效果並不明顯,違規事件也屢見不鮮。

法律應當禁止的是不公平的交易行為,而不是相關從業人員的正當行為,因此,境外成熟市場普遍不禁止從業人員買賣股票,而是採取「疏」的方式,即允許從業人員以自己名義買賣證券,但此類證券交易行為必須接受監管當局的全面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