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技巧 » 股票上市公司納稅籌劃
擴展閱讀
生物制劑股票代碼 2025-07-11 12:26:27
民眾金融科技股票股東 2025-07-11 12:09:26

股票上市公司納稅籌劃

發布時間: 2022-05-28 06:45:29

1. 上市公司稅收籌劃重點有哪些

一、企業設立的增值稅籌劃

1.企業身份選擇

人們通常認為,小規模納稅人的稅負重於一般納稅人,但如果你是高科技企業,增加值比較高,選擇小規模納稅人更合算。

2.企業投資方向及地點

我國現行稅法對投資方向不同的企業制定了不同的稅收政策。

投資者選擇地點時,也應該充分利用國家對某些特定地區的稅收優惠政策。

二、企業采購活動的增值稅籌劃

1.選擇恰當的購貨時間

在供大於求的情況下,容易使企業自身實現逆轉型稅負轉嫁,即壓低產品的價格來轉嫁稅負。另外,在確定購貨時間時還應注意物價上漲指數,如果市場上出現通貨膨脹現象,而且無法在短時間內得以恢復,那麼盡早購進才是上策。

2.合理選擇購貨對象

對於小規模納稅人,不實行抵扣制,購貨對象的選擇比較容易。因為從一般納稅人處購進貨物,進貨中所含的稅額肯定高於小規模納稅人。因此,從小規模納稅人處購進貨物比較劃算。

對一般納稅人,在價格相同的前提下,應該選擇從一般納稅人處購進貨物,但如果小規模納稅人的銷售價格比一般納稅人低,就需計算後選擇。

三、企業銷售活動的增值稅籌劃

1.選擇恰當的銷售方式

採用折扣銷售方式,如果銷售額和折扣額在同一張發票上體現,以銷售額扣除折扣額後的余額為計稅金額,如果銷售額和折扣額不在同一張發票上體現,均不得將折扣額從銷售額中扣除。採用現金折扣方式,折扣額不得從銷售額中扣除;採用以舊換新和還本銷售方式,都應以全額為計稅金額。企業對銷售有自主選擇權,這為利用不同銷售方式進行納稅籌劃提供了可能。

2.選擇開票時間

銷售方式的籌劃可以與銷售收入實現時間的籌劃來結合起來,產品銷售收入的實現時間決定了企業納稅義務發生的時間,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早晚又為利用稅收屏蔽、減輕稅負提供了籌劃機會。

3.巧妙處理兼營和混合銷售

兼營是指納稅人除主營業務外,還從事其他各項業務。一種是同一稅種但稅率不同,如同是增值稅的應稅項目,既包括適用17%稅率的貨物,同時又兼營13%低稅率的貨物。可分別記賬,並按其所適用的不同稅率各自計算應納稅額。

同時,延期開票、扎帳、預付開票等非稅務手段,也可以從時間上延緩納稅時間,也是企業融資的一種方式。

希望我有幫助到您,如果覺得太麻煩或者想了解更多可以隨時咨詢我們哦

純手打望採納哦

2. 公司上市籌劃是干什麼

一個高級會計人員(財務總監及以上)在公司准備上市時應該做下列工作:梳理公司從設立到現在的沿革文件,營業執照、各種許可證照等、股東會董事會決議和會議記錄等等(有些公司這個職能可能在法務或者行政);財務審計,這個就比較廣泛了,過去幾年的報表、賬、憑證需要梳理,該補的補;稅務,公司在稅務上是否合規,是否需要補稅,能否取得稅務機關的諒解或者書面文件支持;協助業務部門准備未來幾年的財務和現金預測;基本上大塊的工作就是這些。

3. 上市公司限售股減持,如何進行稅務籌劃

限售股減持的基本思路如下圖所示:

降低定額基數、在優惠地區返回稅收,有問題可以點我名字私信,希望能幫助您

4. 股權轉讓怎麼做稅務籌劃

一 、股權轉讓與避稅

股權轉讓,是公司股東依法將自己的股東權益有償轉讓給他人,使他人取得股權的民事法律行為。

避稅是指納稅人利用稅法上的漏洞或稅法允許的辦法,作適當的財務安排或稅收策劃,在不違反稅法規定的前提下,達到減輕或解除稅負的目的。其後果是造成國家收入的直接損失,擴大了利用外資的代價,破壞了公平、合理的稅收原則,使得一國以至於國家社會的收入和分配發生扭曲。其特徵有非違法性、低風險和高收益、策劃性、反避稅性。

二 、避稅方式

企業避稅的方式多樣,從目前情況歸納,大致常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利用稅收的差異性避稅

利用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稅負差異避稅。

(2)轉讓定價避稅

關聯企業高進低出,或者低進高出,轉移利潤,涉及企業所得稅,營業稅或增值稅等;改變利息、總機構管理費的支付,影響利潤;改變出資情況,抽逃資本金等,逃避稅收。

(3)利用稅法本身存在的漏洞

利用稅法中的選擇性條文如增值稅購進扣稅的環節不同,房產稅的計稅方法(從租從價)不同;利用稅法條文的不一致、不嚴密;還有利用一些優惠政策沒有規定明確期限的。

(4)資產租賃避稅

如關聯企業中,效益好的向效益差的高價租賃設備,調節應納稅所得,求得效益好的企業集團稅收負擔最小化;關聯企業之間資產相互租賃,以低稅負逃避高稅負,如以繳納營業稅逃避繳納所得稅。

(5)避稅地避稅。

納稅人利用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特區、開發區、保稅區的稅收優惠政策,在這些低稅負地區虛設常設機構營業、虛設中轉銷售公司或者設置信託投資公司,轉移利潤從而減少納稅。

(6)運用電子商務避稅

電子商務是指交易雙方利用國際互聯網、區域網等進行商品和勞務交易。電子商務活動具有交易無國籍無地域性、交易人員隱蔽性、交易場所虛擬化、交易信息載體數字化、交易商品來源模糊性等特徵。電子商務給避稅提供了更安全隱蔽的環境。企業利用電子商務的隱蔽性,避免成為常設機構和居民法人,逃避所得稅;利用電子商務快速的流動性,虛擬避稅地營業,逃避所得稅、增值稅和消費稅;利用電子商務對稅基的侵蝕性,隱蔽進出口貨物交易和勞務數量,逃避關稅。

以上就是稅點點對股權轉讓如何避稅問題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5. 企業應該如何稅務籌劃

在金稅四期即將到來之際前的廣大企業可以享受哪些稅收優惠政策呢?

1.有限公司返稅政策

方式很簡單,將產生高昂部分稅負的業務分割出來,在地方政府園區成立一個有限公司去承接這一部分業務,然後享受園區的高額稅收返還。不用改變企業辦公經營地址也不用改變企業經營結構,中間只增加了一個經銷商。稅負可以節省40%以上。

產銷分離也是目前有限公司的常見模式,始端和終端都不會受到影響,還能合理將企業自身的稅負降低。對於企業自身來說,只是多設立了一個公司多了一個步驟,但卻能省下不少的稅金,而且也不用派人到園區,園區也會提供代理記賬服務。企業只需正常經營,賺取利潤,納稅額越高,返稅比例也越高。

增值稅:按地方留存的50%的70%—90%為企業提供支持

企業所得稅:按地方留存40%的70%—90%為企業提供支持

比如企業納稅100萬就可獲得35萬-40萬左右的稅收返還獎勵

2.小規模個人獨資企業的核定徵收政策

個人獨資企業的核定不用看成本。利用這個特點,可以開辦個人獨資企業承擔無法取得成本發票部分的業務,一年可以節約不少稅金。

特別是個人獨資企業的綜合稅率目前還在3.16%以內,也可以扣除1%的專票。即使開票400萬,納稅也不過12萬左右。另一方面,公司如果有400萬無法取得成本發票的業務,利潤需要支付企業所得稅的25%,為100萬,這里的差距一目瞭然。

服務行業其實非常適合分包業務,在分包完成這部分缺票的業務,然後通過個人獨資企業收款開票,繳納完3.16%以內的稅收後就可自由提取賬戶里的資金,無需再次繳納個稅。

3 .自然人代開核定徵收政策

如果公司從個人那裡采購原材料,或者個人向公司提供技術、咨詢、銷售等業務,那麼作為個人,由於自己沒有發行票據的能力,所以即使公司索要發票,也會出現沒有發票只能壓價的現象。另一方面,公司的成本支出無法顯示在賬上,所得稅會變重,從而難以同時盈利。

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可以要求個人通過委託代征模式到稅務局代開發票,登記電子稅務局賬號,視為個體戶,按增值稅1%、增值稅0.06%、個稅0.5%徵收。例如100萬的業務,交納1.56萬的稅後,納稅結束,稅務大廳就會開票。所得稅是經營所得,不計入工資、勞務報酬等綜合所得並結算,而是單獨作為經營所得結算。

小結:在金稅三期的背景下,企業請勿在稅務籌劃的時候做出超越紅線的事,任何的籌劃也是應稅前完成,做到合理合規才能長久發展。

6. 日常中常用的稅收籌劃有哪些

​「稅收籌劃」又稱「合理避稅」,即在法律法規規定許可的范圍內,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盡可能取得節稅(Tax Savings)的經濟利益。 ​節稅其實就是更多的利用稅收優惠,依法、合規、恰當、合理地享受應該享有的優惠,應享盡享政策優惠也是國家給納稅人的權利。 ​稅務籌劃是一種事先的安排,而不是事後「諸葛亮」,一切事後既成事實業務的籌劃,都是在亡羊補牢,往往收效甚微。 ​常見稅務籌劃案例分享

​一、增值稅拆分法

​一家空調公司主要生產大型空調機,銷售價格相對較高,每台售價為100萬元(該售價中包含5年的保養費,占售價的20%)。由於保養費包含在售價中,稅法規定一律作為銷售額計算繳納增值稅。 ​【籌劃方法】:採用價格分拆法,即把售價和保養費拆分,分別適用不同的稅率納稅。即把混合銷售變為兼營!

​增值稅節稅額: ​100*13%-80*13%-20*6%=1.4(萬元) ​【引申】:運費與物流輔助費拆分等

​二、增值稅化整為零法

​2018年6月,工藝美術師張明為某集團提供美工設計和裝修服務,取得勞務報酬68000元。該集團應代扣代繳張明個人所得稅為: ​68000*(1-20%)*40%-7000=14760(元)

​【籌劃方案】:勞務報酬分項,分別為18000元和50000元。

​18000*(1-20%)*20%=2880(元) ​50000*(1-20%)*30%-2000=10000(元) ​兩項合計納稅=2880+10000=12880元, ​個人所得稅節稅金額=14760-12880=1880元。 ​當然若再分次,還可以降低個人稅負。

​三、個人所得稅年終獎(1)

​某納稅人2019年工資薪金所得為80000元,專項附加扣除合計為63000元,若發年終獎40000元,他有兩種選擇:年終獎單獨計算和並入綜合所得納稅。

​第一種情況,單獨納稅: ​40000*10%-210=3790元;

​第二種情況,並入綜合所得納稅: ​40000+80000-123000=-3000,不用納稅!

​四、個人所得稅年終獎(2)

​同樣的數據,我們假設該某人的年終獎金增長到100000元,納稅人同樣有兩種選擇:

​第一種情況納稅:單獨納稅:80000元不用納稅,100000*10%-210=9790元;

​第二種情況,並入綜合所得納稅: ​100000+80000-123000=57000,57000*10%-2520=3180元。

​五、個人所得稅股權激勵

​某些公司高管的年薪很高,幾十萬,甚至幾百萬,更有甚者上千萬元,這樣一來可能會觸及45%的個稅稅率,納稅不少;但如果將工薪變為股息紅利所得,稅率就降到20%了!當然,公司高管一定條件下也可考慮合夥人的生產經營所得來實現(5%-35%);也可以考慮通過股權激勵的形式進行稅籌! ​股權激勵個稅優惠政策可分為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兩大類。

​1,非上市公司

​非上市公司授予本公司員工的股票期權、股權期權、限制性股票和股權獎勵,符合規定條件的,經向主管稅務機關備案,可實行遞延納稅政策,即員工在取得股權激勵時可暫不納稅,遞延至轉讓該股權時納稅;股權轉讓時,按照股權轉讓收入減除股權取得成本以及合理稅費後的差額,適用「財產轉讓所得」項目,按照20%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股權轉讓時,股票(權)期權取得成本按行權價確定,限制性股票取得成本按實際出資額確定,股權獎勵取得成本為零。

​2,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授予個人的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和股權獎勵,經向主管稅務機關備案,個人可自股票期權行權、限制性股票解禁或取得股權獎勵之日起,在不超過12個月的期限內繳納個人所得稅。 ​取得股票期權、股票增值權、限制性股票、股權獎勵等股權激勵(以下簡稱股權激勵),符合相關條件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並入當年綜合所得,全額單獨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股權激勵收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居民個人一個納稅年度內取得兩次以上(含兩次)股權激勵的,應合並按規定計算納稅。

​六、核定徵收

​案例解讀:王先生是從事房地產的專家,與某公司A簽訂了地產項目居間協議,公司A將500萬傭金轉給王先生。

​一般做法: ​1,增值稅:5000000÷(1+3%)*3%=145631元 ​2,個稅:勞務收入超過5萬部分適用稅率為40%,速算扣除數為7000,個稅稅額為:5000000÷(1+3%)×(1-20%)×40%-7000=1546398元 ​個稅稅負率為:1593000÷5000000=30.93%

​籌劃方案:個人獨資企業模式 ​個獨增值稅:5000000÷(1+3%)*3%=145631元 ​個獨個稅:5000000÷(1+3%)*10%=485436.89元, ​按照個體工商戶的五級累進稅率,30-50萬的適用稅率為30%,速算扣除數為40500,計算個稅: ​5000000÷(1+3%)*10%*30%-40500=105131元 ​以上合計稅額為:145631+105131=250762元 ​相較普通模式節稅:1546398-252218=1295636元 ​節稅比例高達:1295636÷1546398=83.78%。

​經過測算,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包括個體工商戶)在稅收窪地的稅負如下: ​1.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及附加、個稅等綜合稅負不超過5%!一般節稅比率可達80%! ​2.一般納稅人增值稅及附加、個稅等綜合稅負不超過8%!一般節稅比率可達到35%到60%!甚至更高! ​限售股減持、股權轉讓、高管個稅、居間費用,都是稅務籌劃的菜!

7. 常見的企業所得稅籌劃方法有哪些,常見的企業所得稅

(一)方法選擇型。
1.融資方式的選擇。一般說來企業的融資渠道主要有三種:內部資金、負債融資、權益融資。企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融資籌劃。自有資金融資可以避免風險,但是這種方法風險小,收益也小。負債融資主要是向銀行貸款以及在同行之間拆借資金,這種融資方式最主要的好處是利用利息的財務杠桿作用達到節稅的目的。權益融資主要是指企業通過在資本市場上發行股票、債券來籌集資金的形式,這種籌資方式僅適用於一些大型的上市公司。因此,在這三種融資方式中,企業要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進行籌劃。如果企業有條件選擇負債融資,在借款利率符合國家規定的情況下,借款利息可以稅前抵扣,增加企業成本,達到了少納所得稅的目的。
2.會計政策選擇。由於會計政策具有選擇權,因此企業對於同一項活動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主選擇會計處理方法。例如,存貨的核算方法包括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等,因此,企業在通貨膨脹時注冊成立或企業申請會計政策變更得到有關部門批准時,可以採用後進先出法核算成本;在物價變化不定時,可以採用加權平均法和移動平均法核算成本,這樣可以提高企業成本,減少所得稅。同樣,對於折舊方法的選擇有直線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等,企業為了達到遞延納稅的目的,在稅法允許的行業,可以採用加速折舊法,年數總和法等計提折舊。這樣,相當於企業獲得了一種無息貸款,企業無形中增加了收入。
3.收入確認期限。一般說來,會計收入確認有不同的時期,一旦收入確認,不管資金是否回籠,都要上繳應繳的稅款,加大企業籌集資金的成本,減少了稅後利潤。所以,收入確認,也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稅收籌劃。例如,分期收款銷售商品是根據合同約定日期確認收入,委託銷售商品是在收到代銷清單時確認收入,為了實現合理納稅期間,企業可以在簽訂銷售合同時選擇不同的銷貨方式,在不同時期確認收入,實現遞延納稅,減少籌集資金的成本,增加企業稅後利潤。
(二)政策利用型。
1.投資地點:企業可以根據國家在不同地區有不同優惠條件的規定,選擇在不同地點進行投資,享受低稅負的優惠條件。例如國家規定在西部地區、沿海經濟開發區、經濟特區等都有不同的優惠政策。因此,企業在投資時,可以選擇低稅負區,獲得稅收優惠。
2.投資行業:稅法規定對於設立在西部的國家鼓勵類企業在徵收企業所得稅時在2001年~2010年間減按15%徵收所得稅;在西部新辦的基礎設施行業,其主營收入占總收入70%以上的可以享受「兩免三減」的優惠等。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力選擇不同的行業,進行稅收籌劃,實現合理避稅。
3.人員構成:現行稅法中有一些安置待業人員、下崗人員的優惠政策,企業可以根據情況合理應用。
4.減免稅優惠:國家對不少產業實行減免稅優惠,企業可充分利用此政策,進行稅收籌劃,達到合理避稅目的。
5.准確設置會計科目,充分利用會計政策。如企業對於情況屬實的毀損,如果進行了稅收籌劃,在限額內的部分,企業及時辦理報批手續,將資產轉入壞賬,爭取稅前扣除,則企業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稅負。還有,會議費與招待費、廣告費與宣傳費等,如果企業進行了稅收籌劃,爭取在稅法規定的限額內列支,則可在所得稅前扣除,增加成本,達到節稅目的。
(三)資產重組型。
1.採用企業分立合理避稅:利用企業所得稅按照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同、稅率不同的政策,將企業分立,實現合理避稅。如,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為11萬元,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3%,應繳所得稅為36300元。此時,如將企業分立為兩個企業,分立出來的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為4萬元,應納企業所得稅為7200元;原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為7萬元,應納企業所得稅為18900元,兩個企業共計納稅26100元。分離後與分離前相比企業節約所得稅為10200元(36300-26100)。
2.採用企業合並合理避稅:如甲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為100萬元,乙企業累計虧損91萬元,甲乙企業合並前分別納所得稅為33萬元和0萬元。現甲企業兼並乙企業,根據我國稅法規定盈利企業兼並虧損企業的累計虧損企業可以用虧損企業的累計虧損額抵減盈利企業的利潤的政策,甲乙企業合並後應納稅所得額為9萬元,應納稅所得率為27%,應納稅所得額為24300元,比合並前少納稅305700元。可見,選擇適當的企業合並,可以大大地降低企業的稅負,給企業帶來很大的利潤,達到合理避稅的目的。
企業所得稅籌劃不僅是納稅人努力實踐的一項工作,稅務部門也在積極探索。做好這項工作,不僅有利於納稅人減輕稅負,而且有利於國家完善政策法規。因此,企業所得稅的籌劃工作將不斷深入,不斷豐富和進步。

8. 所得稅稅收籌劃如何進行,個人所得稅稅收籌劃的方法

「稅收籌劃」又稱「合理避稅」。這個是合法的。

個人所得稅稅收籌劃的方法:

1、巧用公積金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有關規定,工薪階層個人每月所繳納的住房公積金是從稅前扣除的,也就是說按標准繳納的住房公積金是不用納稅的。同時,職工又是可以繳納補充公積金的。所以,一般職工提高公積金繳存還是有一定空間的,工薪納稅人巧用公積金避稅是合理可行的。

強調,利用個人繳納補充公積金進行避稅時有兩個問題要注意:一是納稅人要在所在單位開立個人補充公積金賬戶;二是納稅人每月繳納的補充公積金雖然避稅,但不能隨便支取,固化了個人資產。

2、利用捐贈進行稅前抵減

首先,個人通過扣繳單位統一向災區的捐贈,由扣繳單位憑政府機關或非營利組織開具的匯總捐贈憑據、扣繳單位記載的個人捐贈明細表等,由扣繳單位在代扣代繳稅款時依法據實扣除。其次,個人直接通過政府機關、非營利組織向災區的捐贈採取扣繳方式納稅的,捐贈人應及時向扣繳單位出示政府機關、非營利組織開具的捐贈憑據,由扣繳單位在代扣代繳稅款時依法據實扣除。

3、利用個人投資者買賣股票或基金獲得的差價收入

按照現行稅收規定均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這是目前對個人財產轉讓所得中較少的幾種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的項目之一。納稅人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股票或者基金進行買賣,通過低買高賣獲得差價收入,間接實現合理避稅。

(8)股票上市公司納稅籌劃擴展閱讀:

進行個人所得稅稅收籌劃要符合以下三個前提條件:

1、必須符合國家法律及稅收法規,稅收籌劃的方向應當符合稅收政策法規的導向。

2、稅收籌劃的發生必須是在生產經營和投資理財活動之前。

3、稅收籌劃的目標是使納稅人的稅收利益最大化。

所謂「稅收利益最大化」,包括稅負最輕、稅後利潤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等內涵,而不僅僅是指的稅負最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