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募集資金用於永久補充流動資金的議案是利好消息嗎
屬於利空,補充流動資金就是需要流動性貸款或者長期股權投資,屬於標的企業資金短缺的表現形式。
出現流動資金短缺的主要原因可能為:
1、原有的融資渠道收攏了
2、公司盈利能力下降
3、投入運營成本增加
4、行業環境不景氣等等
補充:關鍵還是要看企業經營的實際情況,但是以上都不是從二級市場角度分析,從二級市場角度出發的話,這類消息的公布反而要注意反向操作。
⑵ 股權質押目的是補充企業流動資金是利好嗎
1-從理論角度講,股權質押一般是中性消息,是公司缺少資金進行融資的一種行為。
一方面,股權質押是股東是為自身的融資做擔保,對股票價格的影響不大。而且,如果融入資金對公司發展經營有利,對股價而言應該是利好消息。另一方面,股東因為股東本身的財務上的困難或問題進行股權質押,可能影響上市公司的形象或對上市公司生產經營產生微妙的影響,從而對股價產生不利影響。所以,並不能從股權質押行為本身簡單判斷是利好或者利空。
2-上市公司大股東質押股權的優缺點
優點
股權是大公司股東可用來抵押或質押的優質資產。作為上市公司大股東資金融通的一種重要手段,股權質押的優勢在於:對於大股東來說,其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是可用來抵債或質押的優質資產。相對於其他抵押物而言,股權具有透明度高、可兌現性強的特點,因此質押方金融機構更願意接受。
缺點
(1)盈利能力已經較弱,資產負債率很高的大股東進行股權質押可能導致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許多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在上市公司剝離上市時,已將優良資產全部注入上市公司了,其盈利能力已經較弱,資產負債率也很高。在這種情況下,再質押借款,必然導致負債率的進一步上升和財務狀況的進一步惡化,一旦借款運用不當導致其償債能力喪失,必然通過股權的紐帶牽連到上市公司。
(2)可能影響投資者預期。大股東法人股質押給市場的信號往往是大股東抑或上市公司的資金鏈出了問題,會影響投資者預期,導致股價下挫。
(3)大股東的過度杠桿化可能引發市場對大股東不良財務行為的猜測。大股東憑其控股地位而對上市公司進行利益操縱,可能通過關聯交易、產品轉移定價等手段,尤其是借戰略調整之名而行經營控制之實,對上市公司進行利益輸送。
(4)大量高比例股權被大股東質押出去後,有相當可能性存在著這些股權被凍結、拍賣,進而導致上市公司控股權轉移的危險。控股權的轉移會引起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管理團隊和企業文化的變動,從而引起上市公司的動盪。
(5)由於股權質押會增加大股東與其他股東質押的代理沖突,導致控制權和現金權變相分離,因此有著股權質押行為的大股東更容易發生對上市公司的資金侵佔。
⑶ 股票公司使用超募資金永久補充流動資金是利好還是利空
利空,要募集資金來補充流動資金,說明公司的業績不好需要別人買他的股票來給他公司平衡
⑷ 股票漲了上市公司有什麼好處
股價上漲對於上市公司而言,最主要的好處是利於其開展再融資、防止上市公司被收購。
一些再融資的政策的效果與股價高低有著密切的關系,例如股票質押貸款,最終的貸款數額本身就是以股價基準再乘以一定的折扣,
如果股價越高,上市公司可以融到的資金也就越多;另外,股價穩定上漲,公司定向增發或者配股都會十分方便。股價上漲有利於防止上市公司被收購,因為股價越高,收購方的購買成本也就越高。
(4)上市公司補充流動資金拉升股票擴展閱讀
非流通股與流通股非流通股指中國證券市場上的上市公司中不能在交易市場上自由買賣股票(包括國家股、國有法人股、內資及外資法人股、發起自然人股等);
這類股票除了流通權,與流通股不一樣外,其它權利和義務都是完全一樣的。但非流通股也不是完全不能買賣,但可以通過拍賣或協議轉讓的方式來進行流通,但這樣做了,一定要獲得證監會的批准,交易才能算生效。
⑸ 上市公司增發非公開發行的股票 對股價有什麼影響么!
有一定影響,畢竟是公司融資, 如果股價比較低的話,那就比較不錯的預期,擴展公司規模,如果股價較高,那就會有很大的內在因素
⑹ 上市公司怎樣從股票圈錢
上市公司高溢價發行愈演愈烈
自從ipo恢復以來,上市公司高溢價發行股票愈演愈烈。我看了以下,在主板市場上,除了四川成渝之外,新股發行價好像沒有市贏率低於30倍的上市公司,其中,中國建築、光大證券、奧飛動漫、太陽電纜、湘鄂情的發行價收益率均超過50倍。
至於剛剛露面的創業板,新股發行價更是高得離譜,鼎漢技術的發行價收益率竟然高達82.22倍。對於ipo的高溢價發行,市場上警覺之聲不絕於耳。可是,也聽到這樣一種聲音,認為高溢價是市場的選擇。不錯,高溢價是市場給出的,但一定要搞清楚是什麼樣的市場給出的。現在的中國證券市場,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競爭性市場,在市場選擇某一上市公司之前,"有關部門"先要選擇上市公司。
如果真的任由市場給予ipo定價,也好,乾脆就來一個徹底的市場化。只要符合條件,任何一家企業,想上市就上市,想什麼時候上市就什麼時候上市,企業千軍萬馬殺進股票市場融資。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說高溢價,我看,ipo恐怕很難溢價,甚至想平價發行都困難,能夠以較低折價將股票發行出去就謝天謝地了。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當然希望ipo價格越高越好。超額募集多少資金,都有"後備項目"承接。實在沒有後備項目,補充流動資金總可以了吧。流動資金多了,還怕用不掉嗎?不讓豪華裝修,多發些工資總可以吧。事實上,溢價發行ipo本來未可厚非,但過度溢價卻有問題了。想一想,次貸危機之所以拖垮美國經濟,並不是美國的金融資產存在了泡沫成份,泡沫本身就是金融業的特徵,但泡沫膨脹無邊卻害了美國經濟。中國的資本市場也一樣,也不能夠任由ipo過度高溢價。
現在,中國的ipo過度溢價發行。作為二級市場,只能夠以更高價格承接。如果出現暴跌,要二級市場投資者"買者自負",而一級市場發行者卻旱澇保收。即使最後跌破發行價,與上市公司無關,反正錢已經進入上市公司的口袋了,是吐不出來的。道理恨簡單,ipo高溢價發行就如同一個人的錢被"要"走很多。至於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投資者的利益就如同這個人的左右口袋一樣,無論哪個口袋多,哪個口袋少,總之是這個人的錢少了。
話又說回來了,果真讓中國證券市場買賣雙方隨時隨地進進出出,也就真成了經濟學上的完全競爭市場了。在一個完全競爭市場上,教科書上給予的是零利潤假設。所以說,通過行政審批進行"殼資源"的優化配置,適度ipo控制發行節奏也是必要的。在這種情況下,上市公司一旦"背上這重重的殼",就應當"一步一步往上爬",將殼資源作為企業發展的動力,回報投資者,而不應當過分利用殼資源算計投資者的口袋。
既然在遴選上市公司方面做不到完全市場化,我看,在決定ipo發行價方面,的確要看市場的臉色,但也不能夠完全由市場說了算,規定一個市贏率的停板也是必要的。在並不完全市場化的證券市場上,在投資者只能夠在有限范圍內選擇上市公司的情況下,至少不能夠放任ipo定價在證券市場上完全"被選擇"。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要發行一億股股票,1.00
的每股收益率,採用
20
倍的發行價,就可以得到
20億的募集資金;而如果採用
30倍
的發行價,就可以得到
30億
的募集資金;以此類推。
⑺ 銀行發布增強資金的流通性,為什麼會使股票上漲。
流通性的增加,就是錢往市場上放的多,市場上的熱錢多了,股市當然會漲了。
反之國家緊縮銀根,市場上的錢少了,股市就會跌。
⑻ 閑置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是什麼意思
中性,從主動性來說,使用閑置的募集資金有利於降低公司融資成本,提高收益(融資成本>閑置資金存款利息),說明公司積極主動作為,為股東創造收益,從資金需求來說,需要補充說明流動資金存在一定的需求但並不代表不足,總體而言,利多大於利空
(8)上市公司補充流動資金拉升股票擴展閱讀:
一、募集資金的存放方式:實行專戶存儲制度。公司應當在銀行設立專用帳戶存儲募集資金,並與開戶銀行簽訂募集資金專用帳戶管理協議;
二、上市公司以閑置募集資金暫時用於補充流動資金的,應當符合如下要求:
1、不得變相改變募集資金用途,不得影響募集資金投資計劃的正常進行;
2、僅限於與主營業務相關的生產經營使用,不得通過直接或者間接安排用於新股配售、申購,或者用於股票及其衍生品種、可轉換公司債券等的交易;
3、單次補充流動資金時間不得超過12個月;
4、已歸還已到期的前次用於暫時補充流動資金的募集資金(如適用)。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募集資金
上交所——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管理辦法(2013年修訂)
⑼ 關於擬使用超募資金補充流動資金的公告是什麼意思,對股市股票有影響嗎
你好,該消息屬於中性偏利好,因為公司為了提高資金利用率,一般新上市公司都會採取此種舉措,對股價影響不大,祝你投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