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瑞士銀行股票代碼
117110
拓展資料:
一,普通股
普通股是指在公司的經營管理和盈利及財產的分配上享有普通權利的股份,代表滿足所有債權償付要求及優先股東的收益權與求償權要求後對企業盈利和剩餘財產的索取權。普通股構成公司資本的基礎,是股票的一種基本形式。現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進行交易的股票都是普通股。
普通股股東按其所持有股份比例享有以下基本權利:
(1)公司決策參與權。普通股股東有權參與股東大會,並有建議權、表決權和選舉權,也可以委託他人代表其行使其股東權利。
(2)利潤分配權。普通股股東有權從公司利潤分配中得到股息。普通股的股息是不固定的,由公司贏利狀況及其分配政策決定。普通股股東必須在優先股股東取得固定股息之後才有權享受股息分配權。
(3)優先認股權。如果公司需要擴張而增發普通股股票時,現有普通股股東有權按其持股比例,以低於市價的某一特定價格優先購買一定數量的新發行股票,從而保持其對企業所有權的原有比例。
(4)剩餘資產分配權。當公司破產或清算時,若公司的資產在償還欠債後還有剩餘,其剩餘部分按先優先股股東、後普通股股東的順序進行分配。
二,優先股
優先股相對於普通股。優先股在利潤分紅及剩餘財產分配的權利方面優先於普通股。
(1)優先分配權。在公司分配利潤時,擁有優先股票的股東比持有普通股票的股東,分配在先,但是享受固定金額的股利,即優先股的股利是相對固定的。
(2)優先求償權。若公司清算,分配剩餘財產時,優先股在普通股之前分配。註:當公司決定連續幾年不分配股利時,優先股股東可以進入股東大會來表達他們的意見,保護他們自己的權利。
三,後配股
後配股是在利益或利息分紅及剩餘財產分配時比普通股處於劣勢的股票,一般是在普通股分配之後,對剩餘利益進行再分配。如果公司的盈利巨大,後配股的發行數量又很有限,則購買後配股的股東可以取得很高的收益。發行後配股,一般所籌措的資金不能立即產生收益,投資者的范圍又受限制,因此利用率不高。後配股一般在下列情況下發行:
(1)公司為籌措擴充設備資金而發行新股票時,為了不減少對舊股的分紅,在新設備正式投用前,將新股票作後配股發行;
(2)企業兼並時,為調整合並比例,向被兼並企業的股東交付一部分後配股;
(3)在有政府投資的公司里,私人持有的股票股息達到一定水平之前,把政府持有的股票作為後配股。
四,垃圾股
經營虧損或違規的公司的股票。公司經營很好,業績很好,每股收益0.8元以上,市盈率10-15倍以內。股票市場上,那些在其所屬行業內佔有重要支配性地位、業績優良,成交活躍、紅利優厚的大公司股票稱為藍籌股。
Ⅱ 2021年,哪些股票值得我們去關注
2021年,有很多公司值得我們去關注,干貨君為大家梳理了6家公司:
藍思科技
全球消費電子防護玻璃龍頭。公司主營產品有:3C(手機、平板、筆記本)防護外屏、數碼相機鏡片、智能穿戴防護玻璃、車載電子防護玻璃等。
公司看點:進入蘋果產業鏈,向蘋果手機提供外屏、邊框、背面玻璃蓋板等零部件。特別是近期發布的iphone 12系列手機,該系列的手機外殼:外屏、邊框、背板,公司已全方位進入供應鏈,這是蘋果公司對藍思科技產品的認可。
另外,行業老大的這份認可是舉足輕重的。不僅給公司創造了進一步,深入蘋果產品鏈(如:智能手錶、VR、AVR等),還能引發更強的蝴蝶效應(其他手機品牌效仿蘋果公司,用上公司的產品)。
全球稀土產業鏈龍頭。公司經營:稀土原料產品、稀土功能材料產品和部分稀土應用產品。
公司看點:戰略資源,國家下了生產指標:一段時期內的生產量是有限制的。由於下遊行業(新能源汽車電機、變頻空調)迎來需求大爆發,又加之生產量的限制,所以產品有很強的漲價預期。
目前稀土永磁主要原料的價格,已較去年10月份實現翻倍。打個比方,如果一個商品成本80塊,那麼賣100塊,就能賺20塊。賣200塊的話,則能賺120塊,利潤是之前的6倍。按照估值邏輯計算,市值也會是之前的6倍,這就是產品漲價的恐怖之處。
另外,一個產品如果出現10%~20%的供應缺口,那麼產品的價格不會只漲20%,可能是翻倍或者是幾倍。
最後提示一點:無論公司有多麼的優秀,都需要對進場的時間節點進行把握!
轉發、分享此問答,後期還有更多精彩投資訊息等著你!
我是股市干貨君,一位致力於挖掘好公司的職業投資人。
*本文已簽約維權公司,請勿私自抄襲!違者必究!
*免責申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投資者需自行決斷,並承擔投資風險!
Ⅲ 瑞銀集團是哪的,渣打銀行是哪的,規模多大
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LSE:STAN,HKEx:2888)也稱標准渣打銀行,是一家總部在倫敦的英國銀行。它的業務遍及許多國家,尤其是在亞洲和非洲。它在英國的客戶非常少,2004年其利潤的30%來自於香港市場。渣打銀行在倫敦證券交易所及香港交易所上市,並且是香港的三家發鈔銀行之一
歷史
渣打銀行由兩家英國海外銀行合並而成。他們分別是:
英屬南非標准銀行(the Standard Bank of British South Africa),和
印度新金山中國匯理銀行(1911年後譯名改為:印度新金山中國渣打銀行 The Chartered Bank of India, Australia and China)。
渣打銀行是一家老牌銀行,在維多利亞女王的特許(即「渣打」這個字的英文原義)下於1853年建立。1858年,渣打銀行在加爾各答開出了第一家分行,孟買以及上海緊隨其後。第二年,香港分行和新加坡分行分別成立。1900年代早期,渣打銀行成為第一家獲准在紐約開展業務的外國銀行。
標准銀行於1863年在南非伊麗莎白港(Port Elizabeth)開張。從1890年代至1910年代期間,標准銀行在非洲開設多家分行,但一部分因經營困難而被關閉。
1957年,渣打銀行收購了東方銀行(Eastern Bank),從而獲得了其在亞丁、巴林、貝魯特、塞普勒斯、黎巴嫩、卡達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分行網點。
到1950年代中期,標准銀行在非洲已擁有約600分行及辦事處。1965年,在與原英屬西非銀行(Bank of British West Africa)合並後,它的網路得了充分的擴張。英屬西非銀行在奈及利亞、迦納、獅子山、喀麥隆和甘比亞擁有分行。
1969年,標准銀行和渣打銀行合並,成立了標准渣打股票上市公司(Standard Chartered PLC)。
渣打隨後收購了英國的霍奇集團(Hodge Goup)和華萊士兄弟集團(the Wallace Brothers Group)。在渣打股票上市公司成立之後,它的分支機構又遍及歐洲、阿根廷、加拿大、巴拿馬、尼泊爾和美國。渣打收購了三家美國銀行,其中包括加利福尼亞聯合銀行(the Union Bank of California),使得渣打獲得了進入巴西和委內瑞拉的機會。
1986年,英國萊斯銀行(Lloyds Bank)意圖對渣打進行惡意收購,但最終由包玉剛及邱德拔聯手拯救。但只有邱氏家族持股至今。
2006年3月28日新加坡國有投資公司淡馬錫控股宣布,從邱德拔遺產信託手上,收購渣打銀行的1.52億股份,即占渣打股權的 11.55%,成為渣打的大股東。
1990年代,渣打繼續擴張其網路,分別於1990年、1992年、1993年和1995年在越南、柬埔寨、伊朗、坦尚尼亞和緬甸開設新的分支機構。
今日地位
今天,渣打銀行在發展中國家的銀行業中擁有頂尖地位。
渣打銀行是香港三家發鈔銀行之一,別兩家分別是中國銀行(香港)和匯豐銀行(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渣打銀行最近擊敗匯豐銀行,收購了韓國第一銀行(Korea First Bank)。其後易名為渣打第一銀行
重要人物 布賴恩·桑德森,董事局主席
Ⅳ 李嘉誠擬出售瑞銀集團倫敦總部大樓,此舉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此舉背後的原因是倫敦現在的房價比較高,即使現在將倫敦總部大樓售出之後的幾年還可以收到一筆租金,賺了很多的錢。
Ⅳ UBS AG 現在在中國持有哪些股票
UBS AG就是歐洲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團:瑞士聯合銀行集團(United Bank of Switzerland,英文簡稱UBS,中文簡稱瑞銀集團)
UBS AG 現在在中國持有股票包括:深紡織A 78.20(萬股)
柳 工 839.18
北海港 90.19
Ⅵ 瑞銀金業
瑞銀集團(United Bank of Switzerland)是一家全球性金融服務機構,在50多個國家設有辦事處,雇員人數超過80,000人,其中39%的員工在美國,35%在瑞士,16%在歐洲其他國家,10%在亞太地區。瑞銀集團主要為客戶提供財富管理、資產管理、投資銀行和證券服務。
一、瑞銀的歷史
1997年12月8日,總部位於巴塞爾的瑞士銀行公司(Swiss Bank Corporation)與總部位於蘇黎世的瑞士聯合銀行(Union Bank of Switzerland)宣布合並,成立瑞士聯合銀行集團,並於1998年7月1日正式運營。
瑞士銀行公司成立於1872年,當時名為巴塞爾銀行。1897年,更名為瑞士銀行公司。1898年,瑞士銀行公司在倫敦設立了第一個海外代表處,1939年在紐約設立代表處。1945年,瑞士銀行公司接管了陷入困境的巴塞爾商業銀行(Basler Handelsbank),該銀行成立於1862年,是瑞士的大銀行之一。1995年,瑞士銀行公司收購英國華寶銀行(Warburg),成立瑞銀華寶公司(SBC Warburg)。到1997年,瑞士銀行公司在瑞士擁有288家分支機構,在國外擁有77家辦事處,員工總數為27,565人。
瑞士聯合銀行於1912年通過合並兩家地方性銀行而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瑞士聯合銀行接管了多家銀行,從而在瑞士國內的一些地區打下了基礎,並設立了自己的分支機構,業務也開始轉向國外。1945年,瑞士聯合銀行將總部遷移到蘇黎世,並收購了當時陷入困境的Eidgenössische Bank,該銀行成立於1862年,是瑞士的大銀行之一。1967年瑞士聯合銀行在倫敦設立分支機構,1975年在紐約設立分支機構。1985年收購Interhandel 和Phillips & Drew。到1997年,瑞士聯合銀行在瑞士擁有357家分支機構,在國外擁有82家分支機構。
瑞銀集團成立後,於2000年11月收購普惠公司(Paine Webber Inc.),集團的業務重心完全轉移到瑞士乃至歐洲以外。普惠公司成立於1879年,公司地點設在紐約,主要提供有價證券服務。
二、瑞銀的主要業務
瑞銀集團的主要業務包括三個方面:財富管理業務、資產管理業務、投資銀行和證券業務。
財富管理業務為高資產凈值的客戶提供國內外投資服務,包括資產管理、財產規劃、企業融資顧問和藝術品投資等。
資產管理業務針對私人、機構和公司客戶的各類資產提供投資管理方案。
投資銀行和證券業務提供證券產品及相關研究(包括股票、債券、利率、匯率、能源和金屬),並提出投資建議,為客戶提供進入全球資本市場的渠道。
三、瑞銀在中國
1964年,瑞銀在香港開設了辦事處。1985年,開始在內地開展企業融資業務。
2003年,瑞銀獲中國證監會批准,取得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資格。
2004年8月,瑞銀在內地的第一家分行——北京分行開業。2005年2月,瑞銀北京分行獲准經營衍生產品交易業務。
2005年4月,中國證監會批准瑞銀集團通過購入深圳中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49%的股份,與國家開發投資公司控股的國投弘泰信託投資公司組建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國投瑞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05年9月,瑞銀重組北京證券的方案獲得國務院審批通過。
四、瑞銀的相關網站
瑞銀集團官方網站: http://www.ubs.com/
Ⅶ ubs ag投資的股票好嗎
總體還是可以的。
瑞士聯合銀行(---UBS)瑞銀集團於1998年由合並而成。瑞士聯合銀行是著名的,是世界領先的,在私人服務方面也居於領先地位,為四百多萬個人和企業提供服務。
瑞銀集團的業務主要包括財富管理、投資銀行及證券和資產管理三大塊。
重倉股指的是,一種被多家基金公司持有並占流通市值的20%以上的股票即為基金重倉股。ubs ag重倉股,即ubs ag大量買進並持有的股票。
瑞銀集團是世界第二大的私人財富資產管理者,以資本及盈利能力也是歐洲第二大銀行。其中,瑞士銀行共設有96個分行,全世界的雇員大約共有49000名。
瑞銀曾獲得《全球投資者雜志》環球股票類別2005年度卓越投資大獎;被《南華早報》和標准普爾聯合評為香港地區近五年最佳基金管理公司;獲得2005年度香港、日本、瑞士理柏最佳基金獎。
拓展資料: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也是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股票是資本市場的長期信用工具,可以轉讓,買賣,股東憑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潤,但也要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股票是股份制企業(上市和非上市)所有者(即股東)擁有公司資產和權益的憑證。上市的股票稱流通股,可在股票交易所(即二級市場)自由買賣。非上市的股票沒有進入股票交易所,因此不能自由買賣,稱非上市流通股。
這種所有權為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標准、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等,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
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股票是股份證書的簡稱,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或作價抵押,是資金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
Ⅷ 瑞銀是怎麼通過中石油股票斂財的
瑞銀聯手機構作局斂財 發審委員稱中石油應反思
瑞銀斂財中石油
被國際大行廣譽為亞洲最賺錢公司的中國石油(601857.SZ)A股回歸,終以「讓人不愉快」的方式落定!
市場公開數據顯示,在2007年11月5日——12月20日的34個交易日內,中國石油股價累計下跌37.24%,共計1767 億資金深套其中。
一位證監會發審委委員表示,中國石油把所有投資人套牢如此慘重,發行人和主承銷商應該對此反思,反思一下發行穩定市價責任是如何履行的。
與持有中國石油國內投資者慘淡度日形成鮮明反差的是,瑞銀集團(UBS AG)卻利用中國石油A股發行賺得盆滿缽滿。
不僅其旗下的瑞銀證券作為聯合主承銷商,能從高達5.56億元的發行費用中分得不小的一杯羹,而且UBS AG 100%控股的資產管理公司、金融服務公司等10多家機構,早在中國石油A股招股說明書正式公布前就已聯合潛伏中國石油股份(0857.HK)中,於A股上市發行前後依次採用收集、拉升、減持、沽空手法,通過影響中國石油H股正股及相關權證價格大獲其利。
有業內人士指出, UBS AG控制的機構不應該在瑞銀證券擔任主承銷商期間介入中國石油H股,因為這些機構和瑞銀證券是一致行動人,存在內幕交易嫌疑,而這些機構在香港市場中國石油股份(0857.HK)的操作手法已涉嫌市場操縱。
中國石油於12月24日迎來其上市後最大力度的反彈——股價勁升4.65%,收報31.96元, 但這不能給中國石油A股二級市場深度套牢的投資者帶來絲毫安慰。
掘金魅影
中國石油回歸A股不僅是投資銀行發行承銷的盛事,而且給中國石油H股帶來巨大的投資機遇。
然而令人感到震驚的是,在國際資本大鱷縱橫博弈中國石油股份的陣營中,卻能發現瑞銀集團頻繁遊走其間。
香港交易所公開發布的上市公司股東權益披露信息顯示,9月26日,UBS AG 賬戶首次買中國石油股份(0857.HK)11.09億股,占已發行股本的比例為5.26%。
瑞銀集團進出中國石油股份之所以引人注目,完全因為由瑞銀集團實際控制的瑞銀證券在這段時間擔任中國石油A股發行的聯合主承銷商,瑞銀證券具有接觸中國石油A股發行內幕的天然便利條件。瑞銀集團藉此敏感之際在香港市場持續大幅增持中國石油H股的動機與這一行為的合法性發人深思。
上海某證券公司保薦代表人告訴記者,按照中國證監會規定,主承銷商母公司及其母公司控股的附屬公司屬於利益關聯方,這些機構在上市公司股票發行前6個月內,有規避內幕交易嫌疑的義務。
香港博大證券經紀業務一位高級客戶經理表示,「雖然UBS AG名義上有很多中國石油H股股份,但這並不一定真的屬於瑞銀集團的。因為瑞銀集團在全球范圍內有大量的經紀業務客戶,瑞銀集團不能以瑞銀證券擔任中國石油A股主承銷商的理由勸阻客戶買入。」
該客戶經理的弦外之音是,誰要說瑞銀集團利用關聯公司接近中國石油A股發行內幕便利在香港市場上牟利,必須對UBS AG賬戶上的股票性質進行進一步甄別。
然而,香港交易所披露的中國石油股份(0857.HK)的股東權益資料顯示,在UBS AG名義下的股票雖然部分屬於瑞銀美國證券、瑞銀澳大利亞證券經紀業務席位持有,但這兩個席位最有可能是客戶委託買入的股票數量僅占瑞銀集團名義持有總數的0.62%,超過99%的中國石油H股為瑞銀集團100%控制的資產或財富管理公司、金融服務顧問公司以及以其它組織形式存在的投資機構持有。
這些機構分布於英國、美國、奧地利、瑞士、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成為瑞銀集團從全球市場各個角落向中國石油股份發起進攻的核心精銳,而在這些核心精銳中,尤以瑞銀全球資產管理新加坡公司、瑞銀全球資產管理香港公司實力雄厚,分別持有11686000股和11708000股,而瑞銀全球資產管理新加坡公司又是中國證監會審批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QFII),擁有2億美元的投資額度。
至此,由UBS AG控股的各類機構從世界各地同時進駐中國石油股份。而此時,中國石油甚至連A股公開發行招股意向書都還沒有公布。
香港交易所對UBS AG持有中國石油H股權益披露的理由是,UBS AG持股比例首次達到5%以上,上述股權取得方式包括買賣、饋贈及分步驟獲取。換言之,9月26日披露的股權信息未必就是全部在這一天買入的,有可能買入的時間會更早。
深圳某證券公司投資銀行業務負責人指出,中國石油A股上市前,UBS AG旗下的各類機構與聯合主承銷商瑞銀證券存在著關聯關系,尤其是各類資產管理公司、金融服務或顧問公司,由於全部是UBS AG100%控股,加之業務性質不屬於經紀業務,與瑞銀證券同屬利益一致行動人。
一位中國證監會發審委委員就「上市公司股票發行時主承銷商獨立性問題」向記者表示,發審委的審查重點是上市公司發行項目的財務規范,至於主承銷商的獨立性審核基本上實行「好人舉手」制度,只要求主承銷商聲明保證自己及有關利益關聯方沒有利用內幕信息不當牟利即可。只有對涉及資產重組類型的項目,才會在二級市場上關注相關品種股價是否已因內幕消息外泄發生異動,並關注利益關聯方是否從中牟利。
「UBS AG控制的機構在中國石油A股發行上市前介入中石油港股顯然是不合適的,除了證券公司賬戶買入中國石油港股可以用客戶指令解釋清楚,資產管理公司、金融服務公司則很難擺脫利用內幕信息牟利的嫌疑,因為這些機構屬於事實上的一致行動人,再好的防火牆都無法有效防止相關內幕信息的外泄。」該發審委委員進一步補充道。
前述保薦代表人告訴記者,中國石油A股發行對其H股來說相當於二次增發融資,只不過是在兩個不同市場上運作而已。國內證券公司做上市公司增發融資主承銷商期間,公司內部的自營部門或者資產管理部門是絕對不允許在二級市場上買賣相應公司股票的。如果在此期間,主承銷商的大股東或大股東控股的附屬公司在二級市場上進行同等證券的買賣交易,其所得收入要被罰沒,歸相關上市公司所有。
「UBS的做法或許符合香港市場監管法律的要求,但是瑞銀證券作為中國石油A股的主承銷商,不能用所謂的國際慣例來替代國內監管制度的要求。這對國內證券公司來說是不公平的。」該保薦代表人如此評述。
據了解,UBS AG的內部防火牆制度執行記錄並不是一點歷史污點都沒有。2005年7月13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在對瑞銀美國證券公司(UBS Securities LLC)1999年7月1日——2001年6月30日期間的研究、投資銀行及經紀業務零售業務合規檢查發現,有證據表明瑞銀美國證券公司已從事了與獨立研究分析利益相沖突的活動,最終被處罰210萬美元。
聯手作局
荷蘭銀行亞洲主管黃集蔚於11月2日接受記者采訪時曾堅定斷言,「中石油H股股價在巴菲特減持期間一路上漲,在很大程度上跟一些與國內關系密切的資金為中石油A股回歸造勢有關。20港元的目標價位已經實現,買入資金使命已經完成,中石油未來的上漲動力應該有限。」
自11月2日之後中國石油股價節節下跌的走勢證明,黃集蔚所言絕非空穴來風,更令人對UBS AG 控制的機構及其他國際大行買入中國石油H股的動機產生懷疑。
9月26日——10月12日間,瑞銀新加坡資產管理公司持有中國石油股份的數量從11686000 股增至12926000股;瑞銀香港資產管理公司持股數量從11708000股上升至13802000股;同一時段內,中國石油股份股價從13.80港元迅速飆升至20港元,累計升幅達到32%。
11月20日, UBS AG控股的機構們繼續增持中國石油H股,大舉買入3.28億股H股,持股比例從4.81%增至6.24%。與此同時,瑞銀將中國石油股份的評級從中性上調至買入。其投資評級上調的理由是:在A股首次公開募股及巴菲特退出後,股東結構發生變化;母公司可能注入對政治因素敏感的石油資產,例如,位於蘇丹的大約500萬桶可採石油儲量,目標價位由12港元升至17.6港元。
《香港證券及期貨監察委員會持牌人或注冊人操守准則》(下稱准則)規定,分析員就某上市公司的投資研究發出30日內及就某上市公司研究後的3個交易日內,分析員或其有關聯者不應交易和買賣涉及其評論的上市公司的任何證券。
此外,准則還規定,在公開發售中擔任經理人、保薦人或包銷商的商號,不應在以下任何期間內的任何時間,發出涵蓋某上市公司的任何投資研究:(1)如該宗發售屬首次招股,則有關期間為緊接該等證券定價後的40天;(2)如屬第二次公開發售,則有關期間為緊接該等證券定價後的10天。
中國石油發行A股,對其H股來說相當於在另外一個市場的第二次發售,中國石油A股發行數量和價格確定時間為10月29日,離瑞銀發布買入投資評級報告這天尚不足10個交易日。
耐人尋味的是,在瑞銀發布買入投資評級報告後不久,UBS AG賬戶自11月29日大舉減持,持股比例從11月20日的6.42%降至5.87%,12月17日,UBS AG的持股比例繼續降至5.16%。
而就在UBS AG 賬戶股票持續減持期間,瑞銀研究報告繼續唱多中石油H股。
12月4日,瑞銀建議趁國際油價調整時買入中國石油(0857.HK)。
但令人遺憾的是,瑞銀對中國石油股份調級變動並沒能改變UBS AG控制機構的拋售決心,中國石油股份的股價一路走低 。
跨域監管難題
招商證券一位投行人士說:「UBS 明顯利用兩個市場監管框架的差異進行套利交易,隨著國內市場的開放,國際大行在國外可資利用的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操作手段將會在國內上演,也許中國石油A股回歸就是國際大行今後在國內運作策略的一次境外路演!」
「盡管紅籌回歸和先A後H股發行模式的普及,使得中國內地股市和香港市場的對接、互動日益緊密,但是,目前兩個市場的互動存在監管銜接的難題。」香港某中資機構投資銀行執行董事對目前跨市場融資監管存在的漏洞表示擔憂。
該執行董事指出,雖然香港對內幕交易監管、控制十分嚴格,但是只要相關金融產品不在香港市場上交易,則給予相關利益方很多豁免特權,或許這是瑞銀證券擔任主承銷商期間UBS AG賬戶持有中國石油H股頻繁異動沒有引起香港監管當局關注的根本原因。
從另一個角度看,盡管中國證監會發審委在中國石油發審過會期間,對相應主承銷商的獨立、公正性也非常關注,但是擔任主承銷商國際大行具有覆蓋全球市場的資源優勢,尤其是可以藉助香港開放市場和交易制度的靈活性為自己牟利,如果監管層對某些環節進行調查,也會因兩個市場監管信息的共享缺乏互動而無法達到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