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現在的股票發行是注冊制還是核准制
目前,創業板上市是核准制,但未來要向注冊發展,主要原因是隨著改革深化和市場發展,核准制的缺陷和不足逐步顯現,必須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有利於提高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有利於平衡市場供求關系。
注冊制是在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成熟股票市場所普遍採用的一種發行制度。
下面介紹兩種制度的不同:
核准制即所謂的實質管理原則,以歐洲各國的公司法為代表。依照證券發行核准制的要求,證券的發行不僅要以真實狀況的充分公開為條件,而且必須符合證券管理機構制定的若干適於發行的實質條件。符合條件的發行公司,經證券管理機關批准後方可取得發行資格,在證券市場上發行證券。這一制度的目的在於禁止質量差的證券公開發行。
注冊制是指證券發行申請人依法將與證券發行有關的一切信息和資料公開, 製成法律文件,送交主管機構審查, 主管機構只負責審查發行申請人提供的信息和資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義務的一種制度。 其最重要的特徵是:在注冊制下證券發行審核機構只對注冊文件進行形式審查, 不進行實質判斷。 注冊制是指證券發行申請人依法將與證券發行有關的一切信息和資料公開, 製成法律文件,送交主管機構審查, 主管機構只負責審查發行申請人提供的信息和資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義務的一種制度。 其最重要的特徵是:在注冊制下證券發行審核機構只對注冊文件進行形式審查, 不進行實質判斷。
2014年11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抓緊出台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方案,取消股票發行的持續盈利條件,降低小微和創新型企業上市門檻,由此可以看出,注冊制會成為未來的方向。
Ⅱ 核准制和注冊制的區別
注冊制與核准制的主要區分在於審核機關是否對公司的價值作出判斷,是注冊制與核准制劃分的根本標准。注冊制是指發行人在准備發行證券時,必須將依法公開的各種資料完整、真實、准確地向證券主管機關呈報並申請注冊,作形式審查。至於發行人營業性質,發行人財力、素質及發展前景,發行數量與價格等實質條件均不作為發行審核要件。不作出價值判斷。申報文件提交後,經過法定期間,主管機關若無異議,申請即自動生效;核准制是指發行人在發行股票時,不僅要充分公開企業的真實狀況,而且還必須符合有關法律和證券管理機關規定的必備條件,還對發行人是否符合發行條件進行實質審核。
1、核准制是上市公司股票申請上市須經過核準的證券發行管理制度;發行人在申請發行股票時,不僅要充分公開企業的真實情況,而且必須符合有關法律和證券監管機構規定的必要條件,證券監管機構有權否決不符合規定條件的股票發行申請:證券監管機構對申報文件的全面性、准確性、真實性和及時性作審查,還對發行人的營業性質、財務狀況、經營能力、發展前景、發行數量和發行價格等條件進行實質性審查,並據此作出發行人是否符合發行條件的價值判斷和是否核准申請的決定。核准制要求主承銷商對發行人進行一年的輔導後,再向證監會申請發行股票。根據核准制的相關規定,企業只要符合條件就可以上市。
2、注冊制即所謂的公開管理原則,實質上是一種發行公司的財務公開制度,注冊制還主張事後控制。以美國聯邦證券法為代表,它要求發行證券的公司提供關於證券發行本身以及同證券發行有關的一切信息,以招股說明書為核心。證券發行注冊制是指證券發行申請人依法將與證券發行有關的一切信息和資料公開,製成法律文件,送交主管機構審查,主管機構只負責審查發行申請人提供的信息和資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義務的一種制度。其最重要的特徵是:在注冊制下證券發行審核機構只對注冊文件進行形式審查,不進行實質判斷。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十條:公開發行證券,必須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條件,並依法報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核准;未經依法核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公開發行證券。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公開發行: (一)向不特定對象發行證券的; (二)向特定對象發行證券累計超過二百人的;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發行行為。 非公開發行證券,不得採用廣告、公開勸誘和變相公開方式。
Ⅲ 股票發行核准制的第一章、股票發行制度的理念和特點
核准制吸取了注冊制強制性信息披露原則,同時要求申請發行股票的公司必須符合有關法律和證券監管機構規定的必備條件。證券監管機構除進行注冊制所要求的形式審查外,還關注發行人的法人治理結構、營業性質、資本結構、發展前景、管理人員素質、公司競爭力等,並據此作出發行人是否符合發行條件的判斷。核准制遵循的是強制性信息公開披露和合規性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其理念是「買者自行小心和「賣者自行小心並行。
核准制是一個市場參與主體各司其職的體系。實行核准制,就是要明確發行人董事、監事,主承銷商及律師、會計師等中介機構,投資者以及監管機構等各自的責任和風險,做到市場參與者和監管者相互制約、各司其職,形成一個完整的、符合市場化原則的證券發行監管體系。
Ⅳ 核准制次新股是什麼意思
核准制次新股的意思是按照核准制發行的上市不久的股票。核准制是相對於注冊制來說的,目前A股科創板和創業板實行注冊制,其他版塊實行核准制。
核准制即所謂的實質管理原則,以歐洲各國的公司法人為代表。依照證券發行核准制的要求,證券的發行不僅要以真實狀況的充分公開為條件,而且必須符合證券管理機構制定的若干適於發行的實質條件。符合條件的發行公司,經證券管理機關批准後方可取得發行資格,在證券市場上發行證券。
2020年最新統計,中國A股市場的核准制次新股上市公司一共有162家,其中65家股票在上交所交易,另外的97家股票在深交所上市。核准制是市場上普遍使用的發行新股的制度之一。發行人在申請發行股票時,不僅要充分公開企業的真實情況,而且必須符合有關法律和證券監管機構規定的條件,證券監管機構有權否決不符合規定條件的股票發行申請。
什麼是新股?什麼又是次新股呢?新股跟次新股又有哪些區別的呢。對於股民還是要區分好的!那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整理好了有關新股與次新股是什麼意思的內容!給大家做了參考!要了解新股與次新股的區別,首先得知道新股與次新股是什麼意思。
新股就是指剛發行上市正常運作的股票。申購(俗稱「打新股」)新上市的股票是一個熱點,因為中上了新股就如「白撿」了一筆財,新股首日上市均有近44%左右的漲幅。
次新股的內涵是伴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相應變化的。一般來說一個上市公司在上市後的一年之內假如還沒有分紅送股,或者股價未被市場主力明顯炒做的話,基本上就可以歸納為次新股板塊。在臨近年末的時候,次新股由於上市的時間較短,業績方面一般不會出現異常的變化,這樣年報的業績風險就基本不存在,可以說從規避年報地雷的角度來說,次新股是年報公布階段相對最為安全的板塊。
一般次新股是上市半年以內的股票,由於在行情低迷時新股發行價格較低,因此當行情變好時,次新股由於套牢盤會比較少容易受到追捧。次新股暴漲的原因包括近期市場無熱點,資金缺乏去處,而次新股盤子小風險小吸籌較為容易的特點,所以蜂擁進入次新股板塊。另外就是莊家可以抱團熱炒次新股,通過對敲的方式,其目的或為割韭菜。
新股和次新股有哪些區別?新股與次新區別在於上市的時間長短。上市半年內可為新股,上市半年以上到一年多的可作為次新股。實際上,所指的時間不是絕對的只是一個大約區間。
Ⅳ 股票發行注冊制和核准制的區別
1、股票發行核准制與注冊制區別一:注冊制與股票發行核准制相比,發行人成本更低、上市效率更高、對社會資源耗費更少,資本市場可以快速實現資源配置功能。注冊制最大的好處在於把發行風險交給了主承銷商,把合規要求的實現交給了中介機構,把信披真實性的實現交給了發行人。
2、股票發行核准制與注冊制區別二:實行注冊制就是證監會要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對發行人信息披露的准確性、全面性進行審核,不對其投資價值和持續能力作出判斷。也就是說,證券主管部門依據信息披露的原則和制度,只對證券發行人申報信息和材料的全面性、真實性進行形式要件的審查。即使該證券並沒有投資價值,證券主管部門也無權通過行政手段控制股票發行。
3、股票發行核准制與注冊制區別三:股票發行核准制即所謂的實質管理原則,以歐洲各國的公司法為代表。依照證券發行股票發行核准制的要求,證券的發行不僅要以真實狀況的充分公開為條件,而且必須符合證券管理機構制定的若干適於發行的實質條件。符合條件的發行公司,經證券管理機關批准後方可取得發行資格,在證券市場上發行證券。這一制度的目的在於禁止質量差的證券公開發行。
拓展資料
股票發行注冊制主要是指發行人申請發行股票時,必須依法將公開的各種資料完全准確地向證券監管機構申報。證券監管機構的職責是對申報文件的全面性、准確性、真實性和及時性作形式審查,不對發行人的資質進行實質性審核和價值判斷而將發行公司股票的良莠留給市場來決定。
核准制是上市公司股票申請上市須經過核準的證券發行管理制度;發行人在申請發行股票時,不僅要充分公開企業的真實情況,而且必須符合有關法律和證券監管機構規定的必要條件,證券監管機構有權否決不符合規定條件的股票發行申請:證券監管機構對申報文件的全面性、准確性、真實性和及時性作審查,還對發行人的營業性質、財務狀況、經營能力、發展前景、發行數量和發行價格等條件進行實質性審查,並據此作出發行人是否符合發行條件的價值判斷和是否核准申請的決定。
Ⅵ 創業板股票發行實行什麼制度
核准制。
中國的證券發行制度主要分為注冊制和核准制。目前中國的主板和創業板都實行核准制,科創板實行注冊制。
創業板是一種證券市場,它像主板具有一般證券市場的共有特性,包括上市企業、券商和投資者三類市場活動主體,是企業融資和投資者投資的場所。相對於現在的證券市場(主板市場)而言,創業板在上市公司數量,單個上市公司規模以及對上市公司條件的要求上都要低於主板市場,所以創業板的性質屬於二板市場。
Ⅶ 上市注冊制和核准制區別
上市注冊制與核准制的區別例舉如下:
1、上市條件、審核標准不同:相對核准制來說,注冊制的的條件會更加寬泛,根據板塊定位和科創企業特點,注冊制允許符合科創板定位、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的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允許符合相關要求的特殊股權結構企業和紅籌企業在科創板上市。
2、發行審核制度不同:注冊制只要求公司提供的資料是真實的,而公司運營的好壞不歸政府部門管轄,而是市場去判斷。而核准制不僅要求提供的資料是真實的,且對其營運等方面也政府也會管轄,要求達到一定的標准才能上市。
3、定價方式不同:注冊制之下的新股發行價格、規模、發行節奏都要通過市場化方式決定,新股發行定價中發揮機構投資者的投研定價能力,建立機構投資者為參與主體的詢價、定價、配售機制。而核准制股票發行價格主要由發行人和承銷的證券公司協定。
4、注冊制與核准制的主要區別在於審核機關是否對公司的價值作出判斷。在注冊制下,證券發行審核機構只對注冊文件進行形式審查,不進行實質判斷;核准制在公司上市時需要證券監管機構審核,審核通過後才能上市。
5、注冊制重要的特徵在於:只檢查公開的內容是否齊全,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同時堅持市場經濟中的貿易自由原則,不以行政機關禁止、限制一種證券的發行,且主張事後控制。而核准制不僅行政機關要對披露內容的真實性進行核查與判斷,而且還需要行政機關對披露內容的投資價值作出判斷,對發行人是否符合發行條件進行實質審核,並主張事前控制。
6、總的來看,注冊制的發行成本和相關要求會低很多,這也就意味著對於股民的眼光和能力有了更大的考驗,通常注冊制需要在成熟的資本市場才能夠運行。由於風險較大,所以我們參與注冊制的科創板的門檻也比較高,需要有2年及以上的投資經驗,並且要保證在20個交易日內,賬戶的日均資產在50萬元以上。
Ⅷ 證券發行審核制度有哪些類型
一、證券發行實行核准制
在我國,證券發行核准制是指證券發行人提出發行申請,保薦機構(主承銷商)向中國證監會推薦,中國證監會進行合規性初審後,提交發行審核委員會審核,最終經中國證監會核准後發行.核准制不僅強調公司信息披露,同時還要求必須符合一定的實質性條件,如企業盈利能力、公司治理水平等.核准制的核心是監管部門進行合規性審核,強化中介機構的責任,加大市場參與各方的行為約束,減少新股發行中的行政干預。
二、證券發行上市保薦制度
證券發行上市保薦制度是指有保薦機構及其保薦代表人負責發行人證券發行上市的推薦和輔導,經盡職調查核實公司發行文件資料的真是、准確和完整性,協助發行人建立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主要包括一下內容:
(1)發行人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上市公司發行新股、可轉換公司債券或公開發行法律、行政法規實行保薦制度的其他證券的,應當聘請具有保薦資格的機構擔任保薦機構.中國證監會或證券交易所只接受由保薦機構推薦的發行或上市申請文件.
(2)保薦機構及保薦代表人應當盡職調查,對發行人申請文件、信息披露資料進行審慎核查,向中國證監會、證券交易所出具保薦意見,並對相關文件的真實性、准確性和完整性負連帶責任.
(3)保薦機構及其保薦代表人對其所推薦的公司上市後的一段期間負有持續督導義務,並對公司在督導期間的不規范行為承擔這人.
(4)保薦機構要建立完備的內部管理制度.
(5)中國證監會對保薦機構實行持續監管.
三、發行審核委員會制度
發行審核委員會制度是證券發行核准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證券法》規定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設發行審核問員會(下簡稱發審委).發審委審核發行人股票發行申請和可轉換公司債券等中國證監會認可的其他證券的發行申請.發審委的主要職責是: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中國證監會的規定,審核股票發行申請是否符合相關條件;審核保薦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等證券服務機構及相關人員為股票發行所出具的有關材料及意見書;審核中國證監會有關職能部門出具的初審報告;對股票發行申請進行獨立表決,依法對發行申請提出審核意見.中國證監會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作出予以核准或者不予以核准股票發行申請的決定,並出具相關文件.發審委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不斷提高發行審核專業化程度和透明度、增加社會監督和提高發行效率的重要舉措。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第九條 公開發行證券,必須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條件,並依法報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注冊。未經依法注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公開發行證券。證券發行注冊制的具體范圍、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公開發行:
(一)向不特定對象發行證券;
(二)向特定對象發行證券累計超過二百人,但依法實施員工持股計劃的員工人數不計算在內;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發行行為。
非公開發行證券,不得採用廣告、公開勸誘和變相公開方式。
Ⅸ 股票的發行制度
中國股市正在准備全面實行注冊制,讓市場來監管上市公司,這是制度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