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現在價錢低於5元的A股票
「股票軟體排行榜」有大量關於此類的問題解答,您可以去查看!
㈡ 在這一千多家上市公司中有哪些屬於新能源股票
太陽能
G天威(600550)形成太陽能原材料、電池組件的全產業布局
小天鵝(000418)大股東參股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
岷江水電(600131)參股西藏華冠科技涉足太陽能產業
生益科技(600192)控股的東海硅微粉公司是國內最大硅微粉生產企業
維科精華(600152)成立的寧波維科能源公司專業生產各種動力、太陽能電池
安泰科技(000969)與德國ODERSUN公司合作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
長城電工(600192)參股長城綠陽太陽能公司涉足太陽能領域
樂山電力(600644)參股四川新光硅業主要生產多晶硅太陽能矽片
華東科技(000727)國內最大的太陽能真空集熱管生產商
春蘭股份(600854)大股東計劃投資30億開發新能源
威遠生化(600803)實際控股股東新奧集團從事太陽能等新能源產品生產
力諾太陽(600885)太陽能熱水器的原材料供應商
西藏葯業(600211)發起股東之一為西藏科光太陽能工程技術公司
新華光(600184) 太陽能特種光玻基板
特變電工(600089)控股的新疆新能源從事太陽能光伏組件製造
航天機電(600151)控股的上海太陽能科技電池組件產能迅速提升
南玻A(000012) 05年10月擬首期2億元建設年產能30兆瓦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線。
交大南洋(600661)控股的交大泰陽從事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
杉杉股份(600884)參股尤利卡太陽能,掌握單晶硅太陽能矽片核心技術
王府井(600859)全資子公司深圳王府井聯合了中國最大的太陽能專業研究開發機構--北京太陽能研究所成立了北京桑普光電技術公司
風帆股份(600482)投巨資參與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
風能
金山股份(600396)風力發電,風力發電設備安裝及技術服務
湘電股份(600416)控股股東與德國萊茨鼓風機有限公司簽訂了合資生產離心風機協議,目前風電資產主要在控股股東中
粵電力(000539) 風力發電
特變電工(600089)與沈陽工業大學等設立特變電工沈陽工大風能有限公司
京能熱電(600578)為國華能源第二大股東,間接參與風能建設
東方電機(600875)風電設備製造
核能
中核科技(000777)大股東為中國核工業總公司
中成股份(000151)與清華大學等共同研究開發核能源,科技含量高
G申能(600642)投資33601萬元收購核電秦山聯營公司12%股權以及投資10559萬元收購秦山第三核電公司10%的股權
地熱
京能熱電(600578)為北京地區主要供電單位,具備地熱發電和風力發電等題材
乙醇汽油
豐原生化(000930)是安徽省唯一一家燃料乙醇供應單位
華潤生化(600893)控股股東華潤集團控股吉林燃料乙醇和黑龍江華潤酒精二大定點企業。
廣東甘化(000576)利用甘蔗、玉米等可再生性糖料資源生產燃油精,成為汽油代替品
華資實業(600191)利用可再生性糖料資源生產燃油精,成為純車用汽油代替品
榮華實業(600311) 賴氨酸(豆粕的替代品)新增產能最大的企業之一
華冠科技(600371)在國內率先擁有了玉米深加工多項最新技術的所有權或使用權
氫能
同濟科技(600846)公司與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上海神力科技合資組建中科同力化工材料有限公司開發燃料電池電動車。
中炬高新(600872)子公司中炬森萊生產動力電池
春蘭股份(600854)春蘭集團研發20-100AH系列的大容量動力型高能鎳氫電池
力元新材(600478) 主要生產泡沫鎳
稀土高科(600111)利用1997年首次發行股票募集的資金開發鎳氫電池項目
鋰電池
澳柯瑪(600336)子公司澳柯瑪新能源技術公司為鋰電池行業標准制訂者
杉杉股份(600884)生產鋰電池材料,為國內排名第一供應商
TCL集團(000100) 子公司生產鋰電池
維科精華(600152)成立工業園,生產動力電池、鋰電、太陽能電池等項
垃圾發電
歲寶熱電(600864)參股公司黑龍江新世紀能源有限公司主營垃圾發電
東湖高新(600133)主營轉變為生活垃圾發電、生物質能源等在內清潔再生能源業務
凱迪電力(000939)公司在垃圾發電領域處領先地位
泰達股份(000652)公司雙港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進入商業階段
LED照明
方大A(000055)氮化鎵基半導體照明材料及其器件項目技術和規模居國內領先水平
聯創光電(600363)國家"銦鎵氮LED外延片、晶元產業化"示範工程企業
華微電子(600360)半導體電子大功率器件生產基地
上海科技(600608)合資的子公司主營高亮度藍光、綠光、白光LED晶元規模化製造和封裝
長電科技(600584)與北京工大智源科技組建光電子公司,研製高亮度白光晶元
ST福日(600203)與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合作投資氮化鎵基高亮度晶元與發光器件項目
綠色照明
浙江陽光(600261)公司是目前亞洲最大的節能製造廠商,也是飛利浦貼牌燈的最大生產商
佛山照明(000541)照明產業龍頭企業,開發新一代節能熒光燈
建築節能
雙良股份(600481)公司是溴化鋰製冷機國家標准制定者,國內最大的溴化鋰製冷機製造商之一,該產品具備節能環保優勢
清華同方(600100)清華同方人工環境有限公司提供建築節能系統
方大A(000055) 開發高科技節能環保幕牆
杭簫鋼構(600477)建築節能鋼結構示範單位
㈢ 春蘭股份的股票(600854)會不會被ST
春蘭股份的股票(600854)不會被ST。
簡介:
公司前身是於1989年12月泰州製冷機廠與香港鍾山有限公司組建的中外合資企業,1993年改制為公眾股份公司。1994年3月,原江蘇春蘭製冷有限公司、泰州春蘭特種空調器廠、泰州春蘭製冷設備銷售公司共同發起成立本公司。
公司經營范圍:空調等製冷產品、空調用紅外線遙控、專用集成電路、電子元器件、製冷壓縮機等動力機械的生產,自營和代理各類商品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公司住所:江蘇省泰州市春蘭工業園區春蘭路1 號。營業執照注冊號:320000000013381。
春蘭(集團)公司是集製造、科研、投資、貿易於一體的多元化、高科技、國際化的大型現代公司,是中國最大的企業集團之一。下轄42個獨立子公司,其中製造公司18家,並設有春蘭研究院、春蘭學院、博士後工作站和國家級技術開發中心。
春蘭現有電器、自動車、新能源三大支柱產業,主導產品包括空調器、洗衣機、除濕機、中重型卡車、摩托車、電動自行車、高能動力鎳氫電池、摩托車發動機、空調壓縮機等。
在由傳統工業向新型工業轉變的過程中,春蘭通過深入推進「創新型矩陣式管理」, 建立采購、資金、營銷、研發和人力管理五大平台,企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科技水平持續攀升。其中「混合動力客車用鎳氫電池組及其管理模塊」入選國家「863 計劃」;20—200Ah高能動力鎳氫電池通過國家鑒定,現已全面產業化;燃料電池研究也已取得階段性突破。
春蘭不僅產品銷往世界120多個國家及地區,而且實現了海外投資與海外貿易同步增長,產品輸出向技術輸出、一般技術向核心技術、國內選才向全球攬才、適應標准向自主標准、價格競爭向品牌競爭的全方位提升。
㈣ 現在的春蘭股份評論
誰說的啊?春蘭今年沒虧錢。
真要擔心退市風險的是那些ST和*ST股,而不是春蘭。
㈤ 春蘭股份整體上市極高盛入主的可能性
越朦朧越好吧!
老牌家電企業春蘭股份(600854.SH,下稱「春蘭」)(行情,資訊)去年業績再次預
虧。
據春蘭27日公告,江蘇春蘭製冷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經初步測算,預計2006年春蘭全
年虧損1.9億元左右,具體數據將以今年4月27日披露的2006年年度報告為准。由於春
蘭2005年虧損約2595萬元,公司將因連續兩年虧損而實行退市風險警示。
至於虧損的原因,春蘭在公告中稱,為了提升市場佔有率和盈利能力,春蘭在去年
第四季度對銷售策略、政策及產品價格進行了調整,加大了對終端零售的投入,造成營
業性費用階段性上升;其次,因應收賬款余額的賬齡延長,使得計提的壞賬准備相應增
加。
開拓二三級市場成本增加
一位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去年家電零售大賣場整合加快,大賣場對
家電製造企業的壓力增大,春蘭因此加大了在渠道建設上的投入,去年春蘭投入過億元
,在二三級市場新增加了5000個銷售網點,以形成多元化的銷售渠道,經營費用因而上
升。
目前,空調仍然是春蘭銷售收入中最大的一塊業務。蘇寧空調事業部部長王明祥
昨天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春蘭空調去年在蘇寧體系的銷售額增長了70%。而據
《空調銷售》雜志調查,去年春蘭空調在國內的銷量大約近百萬台,與前年差不多。
據一位接近春蘭的人士介紹,2007冷凍年開局之後(註:從2006年9月份開始),春
蘭空調加大了三四級市場的開拓力度,像江西省有50~60個縣,派了大約60個業務員,
網點的擴張,意味著成本的增加,但是9月份才投進去,不可能一下子產出就提升。而且
,春蘭空調2006冷凍年的銷量與2005冷凍年差不多,但是2006冷凍年銅價飛漲,春蘭空
調產品的漲價不能完全抵消原材料成本的漲幅。
激勵機制有待完善
上述人士還直言,春蘭空調在上世紀90年代初至2002、2003年在中國空調行業內
的品牌影響力是很大的,後來產銷量逐步下滑。這與春蘭的人員激勵機制不到位有關,
此前春蘭的MBO被喊停;另外,新產品的數量一直沒有跟上市場的節奏。
去年,春蘭在股改方案中提到,股改後春蘭將來可能引入股票期權激勵機制。不過
,廣州證券的分析師鍾楚宏認為,空調行業競爭完全白熱化,激勵機制只是因素之一。
春蘭的現狀與它的戰略定位、經營機制、成本控制、營銷策略等方面的原因都有關,
從目前情況看,春蘭還沒有真正突破發展中的瓶頸。
春蘭方面有關人士強調,春蘭空調去年並不是沒有亮色,出口增長不錯。春蘭進出
口公司總經理馮斌昨天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春蘭空調的出口去年仍有一定增
長,尤其在東歐、南美、非洲等新興市場開拓得非常好。
㈥ 春蘭股票原名是春蘭股份,為什麼變成*ST 春蘭
06年是虧損的,07年前三個季度是微利但並不意味著年報也是盈利,估計年報已經虧損了,但是我們還沒有公開的財務報告看到。
㈦ 最早的中國空調公司春蘭,為什麼現在很少有人聽過
對於不少有一定年紀的人來說,春蘭空調曾經的風光無限他們是深有體會的。
時間撥回到32年前,那時的春蘭集團的還叫「江蘇泰州冷氣設備廠」,一個瀕臨破產的國有小廠。曾做過技術員的陶建幸臨危受命,接下了廠長的重任並開始對公司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1989年,江蘇春蘭製冷設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陶建幸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在他的帶領下,春蘭集團迎來了高速發展期,公司所生產的「春蘭」牌空調市場佔有率不斷攀升。
然而多元化擴張戰略過快最終還是出現了顧此失彼的問題,新業務還沒能完全成熟起來,曾經的支柱產業空調業務則不斷下滑。2002年年報顯示,春蘭股份持股的江蘇春蘭摩托車有限公司、江蘇春蘭動力製造有限公司、江蘇春蘭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江蘇春蘭洗滌機械有限公司全部虧損。2005年,春蘭股份不堪重負,主營業務利潤5.15億元,比上一年同期下降4.81%;凈利潤虧損2595萬元,這是春蘭股份自1994年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
2006年、2007年春蘭股份未能扭轉虧損局面,於2008年5月被上海證券交易所暫停上市。
「春蘭的衰落最主要原因就在於其在最鼎盛的時期把上市公司春蘭股份拿來做房地產、摩托車、卡車、電動車等,把大量資金用在了非主營業務方面,而空調主業的開發、推廣力度明顯變小。」在劉步塵看來,春蘭集團這種不合理的擴張導致了公司不但副業沒有培育起來還拖垮了主業。
㈧ 有關於近期短線股票以及春蘭股份的問題
600854賣出
600166等13元左右賣出
可以看600661
㈨ 陶建幸的春蘭的發展
春蘭,一度躥紅的空調品牌就快被市場遺忘了。春蘭股份(現為*ST春蘭(6.43,0.02,0.31%)),中國股市曾經的「三駕馬車」因連續三年虧損停牌長達十八個月之久,直到近日才又重回到投資者視野之中。2009年11月9日,*ST春蘭對外宣布,已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通知,公司股票於2009年11月13日恢復交易。
陶建幸,一度喜歡鎂光燈的春蘭集團董事長如今也變得低調而隱忍。據說,在2009年春天北京「兩會」間隙,他曾躲在賓館房間,任由記者在外敲門而始終不開。陶建幸的這種隱忍,顯然與春蘭股份目前遭遇的困局深有關聯。這個春蘭集團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因連續三年虧損,去年被暫停上市,這幾乎讓春蘭集團矮了其他同行一頭。
分析認為,是陶建幸一手推行的多元化戰略拖累了春蘭。在十多年前,陶建幸就主張,當企業獲取穩定利潤時,要開始尋找和培育新的增長點。他還曾預計,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單一化的家電企業將很難生存。資料顯示,1994年,春蘭股份持股35%與母公司春蘭集團合資生產摩托車;1998年,春蘭股份開始掌控江蘇春蘭洗滌機械公司75%股份;至2005年, 春蘭股份又先後介入摩托車、洗衣機、冰箱、汽車底盤和壓縮機等項目。但以上業務的經營並不盡如人意,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春蘭的發展。
最終,多元化發展的春蘭在主業空調上跌了跟頭。2005年,春蘭空調業務開始下滑,逐漸跌出行業前十名。到2008年,春蘭股份已經跌至6元。2008年停牌前,*ST春蘭連續三年共虧損超過5億元。
*ST春蘭為保住上市公司席位展開了諸多自救行動,並制訂了詳細的重組方案。其中,比較引人關注的是,2009年9月,用6.56億元的應收賬款以及旗下3家子公司股權置換了母公司春蘭集團擁有的泰州電廠10%股權、泰州星威房地產公司60%股權和15.55萬平方米土地等資產,並開展房地產業務。通過與春蘭集團資產重組,春蘭股份主營由空調生產銷售轉變為房地產,*ST春蘭也由家電股逐漸轉變為房地產股。
對於最早主導春蘭集團多元化的陶建幸來說,上市公司*ST春蘭被冠上房地產股之名,恐非他的初衷。
點評
春蘭變身房產股,是不得已之舉。畢竟眼下保殼任務重。去年依靠府財補貼而實現盈利,今年恐怕不行了,所以公司才採取了資產置換的辦法,目的就為了保持2009年盈利,是為保殼而做的鋪墊。
昔日家電名牌變身地產股是有點可惜,但如果是順應市場的,並且能將春蘭拖出泥潭,這樣的變身就是有價值的。況且目前,春蘭想東山再起並躋身主流品牌行列的困難很大,原因有兩個:首先,空調行業整體環境並不是很好;第二,主流品牌過於強勢,弱勢品牌很難有翻身的機會。
分析認為導致春蘭衰落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多元化戰略的拖累,再就是改制的失敗。除了上述兩個原因,到今天,我們可能還得再問一個問題,陶建幸還能帶領春蘭走多遠?
誠然,沒有陶建幸就沒有春蘭當年的輝煌。但是,企業在不同的階段需要不同的掌門人。今天的春蘭需要怎樣的領導人,能帶領它走出困境並迎來新的發展?
企業家如何交接換代實現企業平穩過渡?這是包括海爾、春蘭等一大批中國企業正面臨的一大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