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市公司把股民的錢拿來做什麼用呢
那來投資. 基金就是那來買股票.
Ⅱ 我們買了股票的錢都用來干什麼了
股票已上市,公司就已經把錢弄到手,然後來做實業。你所買的股票只不過是左手倒右手而已
Ⅲ 上市後股民購買股票的錢公司可以用來投資項目嗎
今年參與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去年僅有778家公司參與,規模約7000億,今年不管是公司數量還是金額,都有了顯著的上升。
只能說今年一些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確實不錯,加上今年房地產調控,給房市平添了不確定因素,如果所在的行業不景氣,辛辛苦苦地經營還不如理財收益高,很多投資者就會更願意把資金投入理財產品,以獲得穩健的收益。反正上市公司不缺資金,缺了還有大把的股民願意投。
但是,A股有一個奇特現象,就是這些上市公司一方面對我們說,公司為了提高資金利用率,為了帶來更多的收入,把閑置資金拿去購買理財產品了。
我花錢買股票,上市公司反而拿著股民的錢,去買了理財產品
但是你這邊說有錢,那邊又說沒錢需要融資,為什麼不用自有資金進行再投資,而是反復通過再融資來開發項目呢?
行行行,募資不能用來購買理財產品,所以你先把自有資金購買理財,再把融資用於項目研發,算是一種提高資金利用率的方法,但是你們有沒有考慮過,這樣做,有可能損害我們股民的利益啊?
我花錢買股票,上市公司反而拿著股民的錢,去買了理財產品
風險這么高,不如我自個兒買理財
如果上市公司反復再融資,而投資的項目卻沒有什麼太大的利潤,會攤薄股東的權益。而且不排除會不會出現利益輸送,不斷攤薄股東權益的可能。
如果上市公司有著足夠的誠意,投資的項目具有高額的盈利,投資者的權益還是有著或多或少的暴漲的,但是目前來看,為投資者利益著想的公司真的是,少!
還有某些不務正業的公司,主營業務沒啥起色,完全依靠著理財收益讓財報更加好看,不經意得了"股神"的名號。
Ⅳ 股民用於炒股的錢用來干什麼了
舉例:
1、上市公司發行1億股,發行價格10元,
2、股民申購後,1億股在股民手中,10億資金在上市公司手中,上市公司可以將此錢用在投資,擴建,等
3、股票上市後,股民股票互相買賣(導致股票所有權轉移,總的流通股份還是1億)
4、如果交易價格為12元。可以買賣的總股份價值就是12億,這多出的2億只是在流通中,你付給上一家的錢比原來增值部分,和上市公司沒太大關系。(股價波動會影響上市公司原來持有股份的價值)
所以對於一個普通股民,12元買了1000股,只是從別人手中轉手買到這個上市公司的股份,你的錢給對手方的股民,對手方的股民把股份給你。
Ⅳ 股市融資的錢用來做什麼
1、先付幫助發行股票投行(券商)的手續費和超募資金的分成,約占融資錢的5-8%;2、歸還銀行上市前公司巨額花費墊付的貸款和利息;3、用於原申請融資項目的建設或投資;4、答謝對上市有功的人員(包括地方官員);5、建造豪華設施的辦公樓。
Ⅵ 公司還是在股市裡.上市公司可以隨意使用股市裡的錢么
公司還是在股市裡.上市公司可以隨意使用股市裡的錢么?這個是不可能的事,必須要批準的
Ⅶ 股份的公司賣股票的錢拿去做什麼
准確的說應該是發行股票來籌資,企業獲得資金的方式可以去銀行貸款,也可以發行股票或債券.發行股票的所籌資的錢可以用於拓展自身業務,或者補充自己流動資金等!
Ⅷ 公司如何使用股票的錢
你是指如何使用募集的資金吧。
一般所說的募集資金是指從股市上,通過公布招股說明書向廣大投資者募集的資金.
企業對對募集資金的使用與日常管理都有一定的規定:即企業應對募集資金的使用與日常管理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保證募集資金的合理\有效\規范使用. 必須嚴格按招股說明書公布的募集項目投資,不允許在未經公告審批的情況下擅自改變募集資金用途. 必須按募集資金項目公布的實施步驟與實施期完成投資,不允許獲得募集資金後卻不再進行投資,也不允許產生大量的資金沉澱(就是原來說要花3個億完成的項目,你現在花300萬完成了,剩下的錢你自己自說自話用到其他地方上去了,這種行為就構成了欺騙投資者) 對募投項目未達到預期經濟效益或募投項目因故未能按期完成的,企業必須進行公告。
Ⅸ 股票 股民買入該股票。買入的錢 可以被這只股票公司 拿去用嗎
首先,你們的錢在銀行託管,你們交易的是二級市場,為流通市場,大宗交易市場為機構交易席位市場。公司用的只會是定向或不定向的募集資金進行投資!。第二,樓上的解釋有誤區,在股票市場有人虧有人賺,此為撮合交易,你虧的是市場中的人賺了。第三,上市公司股票下跌,上市公司是不利的,市值縮水的。
Ⅹ 上市公司如何利用股票的錢
上市公司於股票在一級市場首次發行(或增發)時,就一次性完成了資金籌集。投資者購買發行的股票,上市公司拿錢,錢貨兩訖。此後,二級市場上的股票交易,只是股東身份的轉換(賣出者向買入者轉讓股東身份),上市公司的資金與此毫無關聯,更不能隨時從股市抽取資金(這里不是您所理解的由於「股市隨時交易的原因」)。
上市公司所能利用的,就是發行時一次性籌集的資金。上市公司會根據發行時說明的資金用途,投放於公司的業務發展。
但是,上市公司並不能將二級市場上的股價置身事外。因為不論上市公司股東(股票持有者)是誰,都會關心股價漲跌,這與上市公司業績、及其背後的管理有關。股東出於自身的利益,可以通過股東控股權(出席股東大會、投票決定公司重大事項、選舉董事會)來影響上市公司的經營決策。也就是,若是由於管理層的原因造成股票表現不好,股東可以「用手投票」來撤換管理層。
從而,管理層必須關心股價走勢,因為這牽涉到他們的飯碗。特別當管理層持股或者存在股權激勵的情形下,他們更會關心自己經營決策是否影響了股價的漲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