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外資參股A股上市公司的最高投資比例為多少
外資參股A股上市公司的最高投資比例是沒有限定的;
設立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均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1、設立後注冊資本不低於人民幣3000萬元;
2、外國股東持有的股份不低於25%;
3、經營范圍符合我國外商投資企業產業政策。
從政策中,我們看出外資參股A股上市公司也是設立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種模式;該模式也要符合上述三個基本條件,但是該條件只有最低投資股份比例的要求,沒有最高投資比例的界定;外商可以直接控股,如A股中的上市公司,重慶啤酒就是由嘉士伯控股的。
② 誰知道世界各國外資在中國的份額比例是多少
作為世界上最大新興市場的中國,成為全球投資陰霾中少有的亮點之一,是國際直接投資流向變化中的主要受益者。在加入WTO後的第一年,中國利用外資保持了很高的增長勢頭。根據中國外經貿部統計,2002年1-8月,實際利用外資金額344.42億美元,同比增長25.52%。可以預計,2002年中國引進外國直接投資的總規模將超過500億美元,創下歷年外資引進規模的最高記錄。而且,隨著中國整體實力的提高,流入中國的外資構成也在發生積極變化,資金和技術密集型投資比重在明顯提高。從來自中國港澳台地區的投資構成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這種變化。僅根據台灣的統計,在1991-2000年間,台灣對大陸電子及電器製造業的投資僅占其對大陸投資總額的28%,而2001年則提高到45%,而相應地,紡織與食品飲料行業的投資則從12%下降到3%。
中國日益成為影響國際直接投資格局的重要因素
中國經濟的崛起,標志著國際直接投資格局正在發生重要的轉變。與兩年來亞太地區外資流入的減少形成鮮明的反差,投資中國與外資在華並購的熱潮正在升溫。由於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和廣闊的市場前景,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不斷增強,並對亞太地區乃至全球國際直接投資格局開始產生顯著的影響。例如,2001年,韓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最大東道國不是美國,而是中國。而且,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正在從東南亞遷往中國。造成這一狀況的因素,並非如人們所想像的是中國勞動力廉價所致。實際上,一向被認為中國勞動力成本低的狀況正在發生變化。資料顯示,外資企業的中國職員的勞動力成本已高於泰國、馬來西亞、越南。而且,隨著外資大量流入和國內企業吸引力的提高,使得對合格人才的競爭更加激烈,加上中國社會福利保障制度正在不斷完善,這些都在加大外企的投資成本。因此,影響中國外資流入的勞動力價格優勢開始下降。
其實,真正影響和加快外資流入的決定性因素,是中國的市場優勢和制度優勢(如投資政策及其透明度)正在上升。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和「入世」後鼓勵外資進入的政策保障,都堅定了跨國公司投資信心。僅從中國的外資政策方面看,在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中國政府本著鼓勵外商投資、提高利用外資質量的原則,增加了鼓勵類目錄,由過去的186條增加到262條;減少了限制類,由112條減少到75條。同時,放寬了外商投資的持股比例限制,並將原禁止外商投資的電信和燃氣、熱力、供排水等城市管網路系統首次例外對外開放領域,進一步開放銀行、保險、商業等領域。
正是在此背景下,大量的跨國公司卻紛紛表示要加大對中國的投資規模。許多大型跨國公司,它們的全球戰略都將中國作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投資對象。中國投資市場的國際競爭將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小到鍾表、眼鏡,大到汽車、航空,競爭的硝煙都將達到空前激烈的程度。僅以汽車業為例,在大眾、豐田等巨頭南北割據的情況下,不甘落後的日產公司亮出大手筆,投資85.5億元(10.3億美元)與東風汽車公司組建一家新公司,雙方各持50%股份,要在2006年實現55萬輛汽車的年銷售目標。
在新的外資政策導引下,外商已不再滿足於已往的合資等投資方式。2002年前8個月,外商獨資企業佔新批外資企業總數的65.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6.3個百分點,體現出日益明顯的外商「獨資傾向」。伴隨著中國允許國有企業向外資出售股權政策的出台,外資在華並購必將呈現迅速升溫的現象。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正在將它們的地區總部遷入北京和上海。2002年上半年,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落戶上海的步伐明顯加快,累計已超過70家,其中以信息技術產品公司以及物流、航運等行業的跨國公司居多。值得指出的是,我國台灣企業在外資流入大幅減少的同時,對大陸卻顯示了極大的投資熱情,其中2002年上半年的新增投資有88%都投在長江三角洲。而且,台灣電子等科技含量較高的產業投資呈明顯的增長趨勢。
以中國為核心的亞太地區的並購活動有可能率先走出低谷,成為全球並購形勢中最為活躍的地區。隨著中國開始向外資出售國有企業股權和有關外資並購法規的完善,外資並購的可操作性將不斷提高,外資並購熱潮將從2003年繼續升溫。同時,作為經濟總量和對外貿易已居世界第六位的經濟大國,中國對外投資能力也必將迅速提高。尤其是隨著民營經濟的崛起,中國對世界直接投資增長的貢獻度會越來越大。作為周邊國家,其他亞太地區國家也紛紛調整產業結構,以適應中國經濟迅速發展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加上亞太新興地區現已成為國際資本最重要的避險地區,因此,可以預計,整個亞太地區正在醞釀著以中國為核心的新一輪企業兼並高潮
③ 四大國有銀行外資持股的比例是多少
截止2018年11月21日,四大行外資持股比例如下:
1、工商銀行外資持股比例為24.41%,外資持股人為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
四大行外資股東都是處於第二第三大股東,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看到這個估計有不少人又開始出來噴了,四大行作為我國銀行業最重要的機構,為什麼外資持股比例那麼高?
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個外資持股人都是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
那這個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是什麼來頭呢?
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是港交所全資附屬公司,其所持有的股份為其代理的在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交易平台上交易的H股股東賬戶的股份總和。
這家公司不直接參與投資,只是後台集中清算的中介公司而已,它記錄管理每個股民的持股情況,而不是實質持股。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所賬戶上的股份,是H股股東賬戶的股份總和,這些股份的權益仍舊歸屬投資者本身所擁有。
而四大行當中第二第三大股東之所以出現香港中央結算代理有限公司,是因為滬港通的原因。
滬港通開通之後,H股賬戶投資者投資A股,是以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呈現出來的,也就是說四大行上出現的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它不是簡單的一個公司持股,而是h股投資者投資四大行的一個集中。
而且目前除了四大行之外,A股的很多上市企業的第二第三大股東當中,都出現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
比如中國平安,中集集團,萬科,中興通訊,濰柴動力,鞍鋼股份,還信科龍等等的前十大股東當中都有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
④ 如何看外資持股比例
中國股市主要還是看漲勢,外資持股多少,
不代表股價受到影響。
有一些是戰略持股,不是莊家。
⑤ 外資到底有多少的資金在中國A股市場
根據地下錢庄不全完統計,去年進到中國來的國際基金已超過1100億美元。
以上包括QFII的100億美元。
⑥ 外資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入世後各項開放政策的制定及實施正逐步推動國內證券市場開放格局的形成,2003年國內股市對外開放的程度將進一步提高。在證券經營機構向外資開放、外資並購國內上市公司、外資企業的發行上市以及外資以QFII的身份介入二級市場等方面開放的力度將會加大。外資對國內證券市場的全方位介入將給國內證券市場帶來深刻的變革。市場結構不斷完善,價值投資理念不斷強化,投資者將以國際化的角度來審視國內股市的發展,市場價值體系的結構性調整將繼續深化。此種結構性調整主要表現為股票市場價格分布的調整以及理順個股市值與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匹配關系等。同時由於中國股市自身的特殊性,決定了國內證券市場與國際慣例接軌將會經歷比較復雜和較長期的過程。開放的市場格局也給各個市場主體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如何適應開放的市場格局構建新的盈利模式是投資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⑦ 關於外資和股市的問題
....看來你都不了解股市,股票的漲跌,首先是由資金決定的。沒人買,那它怎麼會漲呢。 視頻所說的 外資進入就暴漲是因為 你買我買大家買的 情緒。所以一片暴漲,撒離了,就沒人承接那些高價的股票了。當然暴跌啦。中國股市 不成熟,不是按公司成長業績之類來 漲跌的。許多垃圾股票也暴漲 只需要些消息罷了。簡單就個炒作的理由。
⑧ 中國股市2019年止外資比率是多少
中國股市二零一五年制外資比例是多少應該是在芭比一左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