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股票被美國勒令退市需要回購股票嗎
我股票被美國退市需不需要回購,這得看實際情況,看這個股票是屬於什麼性質的事,是不是他非常重要的,所以有很多點來決定他是不是會回購
㈡ 中股在美國摘牌怎麼收回股票
回購股票。
退市後上市公司會自掏腰包以1美元的價格回購投資者手裡的股票;
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一般來說都是「好公司」,這些公司在美國退市有主動申請退市和被動摘牌退市。主動申請退市:比如:在紐交所上市的中國企業(中芯國際),2019年,就主動向美國申請退市,主動退市是繼續保持ADR(美國存托憑證),只是轉移到OTC(場外交易)市場。很多企業在美國退市後,就會轉到A股市場上市。被動摘牌退市:如最近很火的「中國三大運營商被紐交所摘牌退市」,根據美國的退市制度,退市後上市公司需要回購股民手裡的股票。三大運營商被強制退市,實施了兩種方案。一、退市後上市公司會自掏腰包以1美元的價格回購投資者手裡的股票;二、如果持有三大運營商的股票,可以將存托憑證給三大運營商指定的投行,換取三大運營在香港發行的港股,推動投資者來說沒有直接損失。
㈢ 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概念股被美國勒令退市,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
美國資本市場是個成熟的市場,想在國內A股市場一樣 造假,作弊,糊弄人,不分紅利 是行不通的,業績不行,虧損,人家就賣空你的股票,達到一定程度就完蛋了
㈣ 如果中國股票在美國被政府除牌,買了的人怎麼辦
即使被美國政府除牌了,就是不在美國上市了,不要怕,中國政府會有辦法的
㈤ 美將12家中概股列入預摘牌名單,這會產生哪些影響
對於美國政府的這一行為,可能會對於這些中國公司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他們在美國的一部分的上市資金可能會因此而受到嚴重的影響。
最後對於這些中國公司來說,如果進一步受到美國公司的制裁的話,很有可能他們的原料或者說是他們的銷售市場也會因此而受到一定的影響,因為對於美國他在進行制裁的時候,往往會對於整個生產的產業鏈的銷售渠道和公共渠道都會進行一系列的制裁,那麼對於中國公司來說,可能會因此而受到比較嚴重的影響,對於整個產品的供給能力和原材料的需求能力都會因此而受到一定的沖擊,所以說就需要通過公司及早做好相應的方案,進行合理的應對。
㈥ 中概股從美國退市的前因後果
有關中概股從美國退市的前因後果簡單介紹如下:
起因是美國證監會要求中國在美上市公司的會計審計報告必須讓美監管機構PCAOB能查看審計底稿。PCAOB作為類似政府監管部門的「特殊會計所」,負責審計普通會計所提交的公眾公司財報。
PCAOB成立於2002年,源於當年安信案件促使美國成立此監管自律機構。規定所有在美上市的外國公司必須讓PCAOB獲取審計底稿,中國赴美上市的公司則需向中國證監會提出申請,獲得批准後提供。但出於中美關系,中國公司享有這一「優惠」。
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後,美國證監會推出「外國公司問責法」,將PCAOB要求法律化,要求所有公司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確保PCAOB能無障礙獲取底稿。中美證監會在問題上展開磋商,但成果有限,中方堅持在獲得批准後提供底稿,而美方則要求無需申請直接提交底稿,否則將按法律規定退市。
這一規定對所有在美上市的公司適用,不論國籍。當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總數不足200家,市值約10萬億人民幣,A股市值約為80萬億人民幣。
對於主動或被動從美退市的公司,需回購所有在美流通的股票才能退市,回購價格通常為市場價溢價一定比例。
有專業人士預計,未來可能會對上市公司的「分級」處理,關鍵公司如中石化、中移動等可能因無法向美提供底稿而被迫退市,而非關鍵公司可能被允許繼續向美提供底稿,除非公司自行選擇退市。
最新消息,中國證監會、財政部與美國監管機構簽署審計監管合作協議,雙方在香港審核中概股會計底稿上達成一致。這可能意味著雙方各退一步,中概股依然有可能在美繼續上市。
中美關於中概股的合作協議內容如下:
1. 不包含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企業底層敏感數據,不涉及紅色權貴洗錢方式及造假數據。
2. 審查對象為會計事務所而非上市公司。
3. 美方要求的底稿需通過中方監管機構協調提供,選擇性地給美國人查看。
4. 是否解除退市風險還需進一步觀察與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