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汽車潤滑油品牌最常見的都有哪些
1、殼牌
荷蘭皇家殼牌集團,是目前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總部位於荷蘭海牙和英國倫敦,由荷蘭皇家石油與英國的殼牌兩家公司合並組成。它是國際上主要的石油、天然氣和石油化工的生產商,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燃油和潤滑油零售商。
統一潤滑油是由殼牌統一(北京)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是由殼牌控股的公司,其公司產品覆蓋有:汽車用油、摩托車用油、工業用油、工程機械用油及潤滑脂、剎車油、不凍液、汽車護理品等。
統一的汽車潤滑油產品包括三個系列,合能、尊能和微客王三個系列。
⑵ 剛創歷史新高的股票能買嗎
最好不要買,原因如下:
近幾年市場總體低迷,A股已經持續了多年的熊市狀態。很多人問我:秋實的天空,怎麼在熊市裡面選對股了能賺錢?我的回答是選那些朝陽行業中前景光明、業績逐年增長的成長性企業,可是很多人仍然不會分辨。那麼我只能再縮小范圍說比如醫葯白馬類股,甚至點名指出了是哪些股。可是得到的回復總是:那些股股價高了,不敢買了。很久之後,那些股翻倍了,同樣的人又會來問同樣的問題。那麼今天,我換個思路來回答大家:在熊市買入近期首創歷史新高的股票,你就會賺錢。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這個法則不是100%的准確。之所以加了個熊市兩個字,因為這可以保證你的准確率在90%。大牛市裡面的股票創新高了,那多半都是在創造泡沫,所以類似2007年的那種牛市的情況下不適用於本文探討的范圍。而熊市裡面能創新高的股票,絕大多數都是由於基本面發生了改變,正在往好的方面加速發展,比如經營拐點、業績改善或者凈利潤大幅提升,當然也有極少數概念炒作或重組炒作的情況。如果你能通過結合基本面來按此操作,並嚴格執行基本面萬一變壞之後的8-15%以內止損操作,你的准確率就會在90%的基礎上再提升,達到95-100%。試問,這樣賺錢還難嗎?你再也不用管什麼行業什麼股票了,僅僅就需要判斷當前是熊市嗎?當前你關注的個股創新高沒有。
空說無憑,我們得來看一個又一個鮮活的事實。
巴菲特在2012年股東會上說,高盛和通用電氣這樣的交易不是伯克希爾的立足之本(即尋找便宜貨),伯克希爾的成功是建立在像購買可口可樂和IBM這樣的公司之上的(即尋找估值合理的偉大公司)。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巴菲特買入這兩家公司的時點和價位。可口可樂1962年到1987年股價盤整了25年,巴菲特1988年買入可口可樂,正好在其股價三年翻倍創歷史新高的時候;IBM在1999年到2010年股價盤整了11年。而巴菲特2011年3月買入IBM,正好也是其股價兩年多翻倍創歷史新高的時候。換句話說,伯克希爾的立足之本是購買估值合理、股價正在創歷史新高的偉大公司。
傑克.德瑞福斯則是點陣圖表專家,他買股票完全基於該股票的市場表現,只在該股票突破阻力位,創下新高的時候買入。瑞福斯基金(Dreyfus Fund)在1957年-1959年表現卓越。當時,德瑞福斯基金是一個相當小型的基金,其所管理的資金大約只有1500萬美元,然而在傑克·德瑞福斯的經營下,該基金的投資報酬率卻是其他競爭對手的兩倍。於是有人根據該基金的季報,研究其投資方法。仔細分析了幾年來德瑞福斯基金新買的100多個股票,驚奇地發現每個新增股票的買入價是上年該股票的最高賣出價。而且該股票在創下新高之前,形態比較好。
歐奈爾也有一項重大理論,即是要購買上漲潛力雄厚的股票,盡量不要選擇價格已經跌到接近谷底的股票。更多的時候,創新高價的股票前景可能更是海闊天空。歐奈爾認為,在新一輪牛市開始之前的熊市裡,成長性好的公司往往最早發動,並成為大盤的領漲股,在此期間,這些股票通常屢創新高。一旦大盤結束調整,最先向上反彈回升創出新高的股票,幾乎可以肯定就是領先股。後來無數事實也證明了這個理論的正確性。
可是,無論在70年代,還是80年代,或者90年代,歐奈爾問過許多個人投資者,98%的人認為他們不會買入創下新高的股票,他們認為價格太高了。在A股市場,我們今天面對的是同樣的所謂的「理性」「不追高」的投資者。這也就決定了大多數人虧錢的必然結局。
舉國外市場的例子你會說這不具備代表性,不能說明什麼。可是實際上,A股市場完全一樣,除去掉2007年的大牛市和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上半年在3000點以上時候的階段性牛市創新高的個股不談。在大市不好的2008、2010年下半年之後到今天的時間里。如果你買入首次創歷史新高的個股,秋實初略統計了一下,後來繼續新高漲30%以上的概率大於90%,那些牛股後來翻倍的概率都在60%以上。即使有些股票由於基本面走壞後來跌下去了,你在首次新高時買入仍有大賺甚至翻倍的機會(比如些酒類股)。秋實記憶最深刻的是雙鷺葯業曾經在2008年底的大熊市裡在大盤下跌4000多點後逆市創了歷史新高,成為了當年最大的明星抗跌股,而如今雙鷺葯業又漲了多少大家可以自己欣賞。
遠的不說,筆者剛好找到了一張去年8月10日當時統計8月上旬創歷史新高股票的一個匯總圖片如下。我們驚奇的發現,如果你在當天「追高」買入這些股,24支股票一支買4%的倉位,9個月後的今天,你的收益達到了70%多。你會發現,像大華股份、歌爾聲學、上海家化、樂視網,藍色游標,康得新、天士力這些大牛股不僅是新高不斷,而且再次翻倍有餘或接近翻倍了。
熊市經典選股法:買入創歷史新高的股票
再者,我們回到本博一年前推出的股池《秋實50ETF成分股》來看,同樣可以看出,如果買入那些首次創新高的股票,也是相當可觀的收益,且有不少股票實現了翻倍。而少數沒創新高的股票,反而長期比較低迷。
實際上,秋實的天空認為,好的價格就是正在創階段新高或者歷史新高的價格。不斷創新低的價格,哪裡都不是好價格。不斷創新高的價格,哪裡都是好價格。我們要多做基本面研究,少做技術分析,但是當一隻股票正在創階段新高或歷史新高的時候,應該格外引起我們的注意。因為任何一隻大牛股都是在股價不斷創新高的過程中誕生的,無一例外。在熊市裡,某家公司的股價創新高總是有足夠的理由的,買入就一般不會錯。而要是能在本身大概率的前提下加上基本面的輔助分析和必要情況下的止損操作,你出錯的概率就是極低極低了。
從投資戰略戰術思路上來看,買入不斷創新高的股票與買入超跌反彈股甚至創新低個股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思路。搶反彈買新低股是一種消極思路,把自己的僥幸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自以為很聰明。買創新高的股票則是對未來的一種積極預期下的主動進取思路。也許在偶爾的較短時期內,買創新高的股票收益不如超跌反彈股或創新低個股收益高,但是由於其視野開闊目標明確,加上持股心態好,反而會取得更好的投資效果。新高後買入,等待你的,還會是無數個新高再新高。
⑶ 福斯的福斯的歷史
一個征服世界的品牌 - FUC
正由於福斯將傳統與現代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所以他可以游刃有餘地應付各種未知的挑戰
FUCHS憑借其在潤滑技術上的革新與專為工業行業研製特殊潤滑油而聞名世界。作為一個全球化集團,我們始終銘記福斯的發源地:總部—曼海姆。
早在1931年,Rudolf Fuchs建立了以進口和銷售高質量提煉產品的公司。20年後,他第一次將其產品銷售給海外的客戶。在福斯早期的歷史上,國際貿易關系成了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在20世紀60年代,公司開始大力發展國際市場上的業務。2個主要發展階段是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分別實現了專業化和全球擴張。福斯的產品線開始逐步擴大,開始根據合作夥伴的特殊的需求研製特殊的潤滑油。今日的投資收益、收購、在全球開展新業務都要歸功於福斯成功的戰略決策。在20世紀90年代初,福斯將所有的業務都慢慢聚焦於它的核心業務:潤滑油。並且在西歐、北美、亞太等市場獲得了巨大成功。今天,在曼海姆成立了福斯總部—FUCHS PETROLUB AG,隨後分別在法蘭克福、斯圖亞特和蘇黎士上市。
1931Rudolf Fuchs在曼海姆創立了福斯公司。在賓西法尼亞州進口和銷售高質量的提煉產品,開展地區發動機油業務。
1936自行開始生產,在慕尼黑建立第一個外部生產企業。
1939戰爭爆發。中斷從賓西法尼亞進口油品。
公司遷移至曼海姆工業港,並在奧地利開辦了一家辦事處從事銷售工作。
1945戰爭結束。開始走出銷售低谷。
1946在曼海姆重建了營運中心,聘用了第一位化學工程專家
1947銷售機構得到發展。福斯將重心轉向了供應工業用油,並且第一次超過車用油的銷售額。
1948FUCHS 在德國贊助了汽車拉力賽。
1949Rudolf Fuchs和德國卡車行業專為柴油機油共同開發了HD油品
1952雇員增加到了200人。首次將油品銷售到中東地區。
1959創始人Rudolf Fuchs逝世,公司作為一個家族企業延續。
1960在歐洲設立辦事處,正式在曼海姆和漢諾威建立實驗室。Manfred Fuchs加入了董事會。
1966加速了工業特種產品的出口,在歐洲許多國家建立駐外辦事處。
1968在法國和西班牙建立子公司,公司邁出全球化發展的第一步。
1971提高產品生產線的專業化程度。在曼海姆,共有33名研發和質量控制人員。1972福斯發展為一個集團型公司,並將1972年到1991年定義為快速發展階段,每一年都在投資並購。
1975在曼海姆建立了FUCHS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AG。首次開展投資者有限股份的合作,由投資者提供私有土地。
1976在曼海姆新成立FUCHS INTEROIL GMBH來統一各地業務。
1981公司50周年年慶。在瑞士正式成立了FUCHS PETROLUB AG。在德國和其他國家展開新業務並且獲得了贏利。這個首先在德國起家的公司成為了一個全球性的大公司。
1984將曼海姆的FUCHS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KG 轉道FUCHS PETROLUB AG OEL+CHEMIE旗下,將德國所有的附屬公司統一交由其管理。
1985在法蘭克福和斯圖亞特股票交易所發行了FUCHS PETROLUB AG OEL+CHEMIE的優先股。快速開發了PLANTO系列生物可降解的環保產品進入市場。自行開發了以70年代末的天然原材料作為基礎的合成產品。
1988在曼海姆成立的新的組織管理機構成了集團發展的奠基石。
1991在英國和法國的贏利證明福斯已經開始擴張,正式開始統一各大市場,這一舉動一直延續到了90年代中期。將重點轉向核心潤滑油業務。
1997將德國和瑞士的控股公司統一歸為曼海姆的FUCHS PETROLUB AG管理。並在法蘭克福、斯圖亞特、蘇黎士的股票交易市場上市
1999隨著福斯歐洲公司的建立,合並了西歐除德國以外的所有國家的子公司,西歐公司的一體化進程加快。Stefan Fuchs被指任為副執行董事。
2000FUCHS PETROLUB AG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獨立潤滑油公司。年銷售為9億歐元,擁有4,000多名員工。為了讓員工上班舒適輕松,在公司總部曼海姆為員工特設了額外辦公室。
2001建立FUCHS DEA潤滑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及FUCHS DEA SCHMIERSTOFFE GMBH & CO. KG.的全自動物流服務中心。鑒於SHELL(德國殼牌潤滑油公司)與DEA(DEA德國石油股份公司)在精煉及市場業務的合並,福斯終止了與DEA的合資經營。
2002自2002年1月1日起,結束與DEA石油股份公司(DEA Mineraloel AG)的合夥關系,公司隨後重新命名為FUCHS EUROPE SCHMIERSTOFFE,使集團公司能夠完全將這家最大的子公司納入西歐的管理活動中。
2004在領導了福斯41年,使福斯成為了世界領先的潤滑油生產商後, Dr. Manfred Fuchs,從執行董事會主席的位置上退休,並由其子Stefan Fuchs接任其職位。
2006公司75周年年慶,派付紅利和股息。共有遍及世界的60家子公司的4,000多名員工在為福斯做著貢獻。集團公司的年銷售額達12億歐元。
LIPPERT-UNIPOL集團在表面技術領域運營,以使集團公司集中致力於潤滑油業務。
2007自5月10日起開始股份回購工作。
2008於2008年6月23日晉升至MDAX指數公司。與市場資本化和股票市場成交量有關的50家德國中型公司被納入MDAX指數掛牌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