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走勢 » 摩拜科技有限公司股票
擴展閱讀
香港新城發展股票代碼 2025-08-16 01:54:01
股票交易搶單 2025-08-16 01:36:53
今中國化學股票信息 2025-08-16 01:05:06

摩拜科技有限公司股票

發布時間: 2025-08-15 23:47:01

Ⅰ 美團強勢收購摩拜有何意義

愚人節的時候,國內科技公司帶頭惡搞,出了一波鵝廠養鵝、ofo小黃車和摩拜單車合並的假新聞,甚至還有人把假新聞匯編成像報道一樣的假新聞,搞得這兩天看什麼新聞都像假的。其實白天就在傳,美團點評以37億美元收購摩拜單車,包括27億美元實際作價以及10億美元債務,有鼻子有眼的,但雙方都不吭聲。

摩拜急於出嫁,說到底是缺錢加上資本的意志使然。而從美團的角度,這起收購則大有文章可作。

這要先說美團最近的戰略布局,也就是上線打車業務,與滴滴爭奪出行領域的市場。這也不是美團心血來潮,或者故意和(表面上)同屬騰訊陣營的滴滴做對。

據美團內部調研,美團點評高達2.5億的日活用戶中有30的人存在出行需求。簡單講,美團點評的用戶,其實也是打車軟體的用戶。這與許多的切身體驗相符合。很多人出門吃飯,不是自己開車,可不就是打車嘛。然後,用戶使用美團點評到店用餐,再叫個滴滴回家,這對美團來講等於白白喪失了一塊業務。而進入出行領域,就可以把這部分需求轉化為美團的新業務。

從擴大自身業務,做大護城河,提高估值和為上市做准備等方面,美團進入出行領域也是勢所必然。現如今,美團點評已經占據外賣市場近半壁江山,規模已經夠大,要想再擴大其實已經不容易,而出行領域市場容量其實非常大,滴滴暫時占絕對優勢,不代表的其他公司難以進入。比如攜程最近也才領悟到,自身與出行領域也有一定契合度(接送機等業務),也終於親身殺入出行領域。

而一旦拿下共享單車兩大巨頭之一,則意味著美團在出行領域的生態在短時間內得以搭建起來,進而對滴滴造成壓力。要知道,滴滴在降服ofo未果後,正自己苦哈哈地上線共享單車業務,卻在各地一再碰壁呢。如今,共享單車在許多地方投放相對飽和,地方政府只想著消化存量,而不願意再容納增量。美團收購摩拜,則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

據悉,滴滴也有意向摩拜伸出橄欖枝,聯手軟銀等投資方,給摩拜開出了不錯的條件。但滴滴否認了這一說法。究竟有沒有這回事另說,如果有機會,相信滴滴也不會放棄,畢竟這比自己重新上線共享單車業務要劃算得多,也容易得多。

所以,這背後恐怕還是摩拜的股東,也是滴滴和美團的股東騰訊在關鍵時刻發揮了主導作用,站在了美團這邊。沒有騰訊的首肯,這場交易很難說能夠順利完成。至於騰訊為什麼站在美團這邊,這就涉及到騰訊與滴滴的微妙關系,以及騰訊與阿里即將爆發的新消費大決戰。

Ⅱ 被曝大裁員,摩拜完成「美團化」

「我們都曾設想過,摩拜會成為一個百億美金量級的公司」,但隨著創始團隊集體退出,共享單車行業風雨飄搖,摩拜還有機會繼續做大,並證明這個行業的價值嗎?

這個冬天,共享單車行業危機四起。

12月25日,據全天候 科技 消息,摩拜內部管理層人士稱,摩拜單車裁員幅度為30%。摩拜團隊規模近千人,這意味著有近300人即將面臨離職。

在這兩天前,摩拜發布內部信稱,創始人胡瑋煒因個人原因辭去摩拜單車CEO職位,由公司總裁劉禹接任CEO一職。

隨著創始團隊悉數退出摩拜,裁員消息迅速出現。此前,有員工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摩拜會對與美團有業務重疊的部門人員進行優化,比如市場、財務、技術等;還有員工稱,「先裁打車,再裁摩拜,裁的差不多了打車和摩拜會合並」。不過這一消息遭到美團否認。

在戴威和ofo因艱難退押陷入困境之時,被美團收購八個月的摩拜,也要迎來內部的自我更新和優化。

12月23日,摩拜發布內部信稱,胡瑋煒因個人原因辭去摩拜單車CEO職位,胡瑋煒在給員工的內部信中表示,自己「完成了階段性的使命」。

此後,不斷有摩拜裁員消息在社交媒體上發酵。

據媒體報道,有摩拜員工曾表示,與美團已有業務重疊的部門人員將會進行優化,例如市場、財務、技術等,整體裁員比例在20%-30%間;另有員工表示,「先裁打車,再裁摩拜,裁的差不多了打車和摩拜會合並」。

摩拜隨後回應稱,這是「 正常的業務調整,部分崗位仍在招聘中 」。

不過,在美團的體系下,摩拜的調整早已開始。

根據啟信寶信息,今年11月,摩拜運營主體北京摩拜 科技 有限公司正式完成股東工商變更,創始人胡瑋煒、投資人李斌等人退出,王興成大股東,持有95%股份,另外5%的股份由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穆榮均持有。

胡瑋煒卸任,創始團隊全部退出,王興成大股東, 摩拜已完全褪去創始團隊的基因,變成徹底的美團子公司

但如果沒有賣身美團,摩拜的日子可能早就不好過了。

美團收購摩拜時,對其估值為155.64億元,其中凈資產僅27.4億元,商譽價值高達128億,而摩拜賬面現金僅8.3億元。根據美團上市前發布的招股書,2018年4月4日至30日,摩拜單車總收入1.47億元,折舊3.96億元,經營成本1.58億元,總虧損4.07億元。

據華爾街見聞見智研究所分析,美團上半年在新業務領域的虧損為4.71億元,如果將上海、南京兩地試運營的網約車業務剔除,則美團新業務將獲得正向毛利潤。然而,如果將摩拜業務加入, 上半年,美團在新業務領域的虧損高達19.82億元。摩拜在4月初並表,因並表增加的虧損在一個季度就高達15.11億元

相比美團半年250億以上的收入規模,摩拜上半年(包含1季度)創造的收入不足14億。上半年,剔除摩拜業務,美團創造了71億的毛利潤,而摩拜形成的虧損(包含一季度)則不低於30億。摩拜正在負面影響美團的財務報表。

美團曾在招股書稱,無法保證摩拜或美團的整體業務在未來能獲得盈利。

面對摩拜的持續虧損,美團創始人兼CEO王興不可能對此無動於衷。

12月22日,王興與穆榮均將其在北京摩拜 科技 有限公司的全部出資額進行了股權質押,對此,摩拜回應稱股權質押是VIE架構的標准流程之一,該質押情況已在美團的上市招股書中披露。

胡瑋煒在離開時的內部信中表示,在被美團收購的8個月以來,公司大規模地削減了成本。此前她接受媒體報道時表示,被美團收購之後,摩拜幾乎沒有投入新的單車,但訂單量在不斷上漲。

摩拜的經營情況好轉了嗎?根據美團的財報,對網約車及摩拜,僅有「該分部虧損凈額較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三個月有所減少」的表述。

摩拜被裁員幾乎是無可避免的結果。

在中國的創業故事裡,像摩拜與ofo這樣用兩三年時間完成崛起、發展、潰敗的公司格外罕見。

摩拜單車於2015年初創辦,2016年4月在上海上線第一輛車,在短時間內完成數輪融資,融資額甚至高於競爭對手ofo。

林輝(化名)2016年末第一次知道共享單車,是在深圳的冬天,他花五分鍾時間下載摩拜APP,打開手電筒掃碼,搗騰三分鍾後成功開鎖。但他騎行二十分鍾後遇到天橋,由於車身太重,上坡路騎行委實艱難,最後氣急敗壞地將這輛車扔在天橋旁。

彼時林輝並不知道,一種全新的商業藍圖正在如火如荼被投資人描繪與暢想。橙色單車和黃色單車開始蔓延大城市的大街小巷。

在這之後,ofo和摩拜不停迭代,ofo從輕到重,摩拜從重到輕,他們身後還有無數一擁而上的共享單車:Bluegogo、悟空單車、小鳴單車......滿大街的共享單車從彩虹般的五顏六色,漸漸退潮到只剩橙色與黃色。

作為迅速崛起的獨角獸企業,ofo的戴威「希望投資者能夠尊重創業者的理想」,胡瑋煒則清楚的明白「資本給你的最終都要還回去」。

2018年4月3日深夜,摩拜股東會通過收購方案,美團以27億美元作價收購摩拜,包括65%現金和35%美團股票,此外美團承擔摩拜債務(5億-10億美元之間),管理團隊留任。從美團發出收購要約到交割結束,全程在兩周內完成。

據《 財經 》雜志報道,在當日的股東大會現場,胡瑋煒、王曉峰、夏一平投票分別是贊成、反對、反對。李斌支持管理團隊,希望獨立發展,但也平衡股東意見,最後在股東會中棄權。「我認為摩拜還遠沒有到天花板,但尊重多數股東的決定,不希望綁架投資者。」李斌在股東大會現場表態。

或許從創立之初,就已經註定共享單車難以獨立發展。它處於生活服務和出行的交匯口,是高頻、多領域融合性的產物,同時還承載著巨頭們的競爭,包括騰訊與阿里的正面對抗,美團和滴滴在出行領域的沖撞。

王興順利接手摩拜,但摩拜的巨額虧損影響了上市的美團,曾經的香餑餑似乎變成燙手山芋。摩拜的未來會怎樣?

12月21日,美團打車、搜谷、星徽出行等3家網約車平台公司取得了北京市網約車經營許可。加上此前的8家公司,至此北京市已有11家網約車平台。

美團終於獲得網約車牌照,補充出行入口的摩拜也已就位。如果美團還想做出行,那麼商業鏈條已經完整,剩下的就是燒錢, 但問題是,摩拜還能被允許燒多少錢,還能燒多久

曾經在摩拜的創業故事裡,李斌提供了最初的商業模式:即停即走,隨處投放;王超設計了實心車胎,作為摩拜單車的模型;楊眾傑設計了智能鎖,它們鏈接了車的定位與擴張;而串聯這些人的胡瑋煒最缺錢的時候,借過高利貸。

這個故事裡,有胼手胝足的辛苦,有攻城略地的艱辛,有資本的逐利與潮湧,到最後,最初的人們都退場。那原本充滿想像的商業前景也靜靜關上燈。

李斌曾說:「希望大家回顧時不要後悔。」那麼,摩拜的創始人們會後悔嗎?

▶本文由無冕 財經 整合報道,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Ⅲ 關於美團和摩拜單車的事

美團對摩拜單車是從投資到收購的關系。

2018年4月3日深夜,摩拜股東會通過美團收購方案,美團以27億美元作價收購摩拜,包括65%現金和35%美團股票,此外美團承擔摩拜債務(5-10億美元之間),管理團隊留任。從美團發出收購要約到交割結束,全程在兩周內完成。

這起並購的背景是美團在生活服務領域的場景拓展;是美團和滴滴兩個小巨頭在出行、外賣上的正面沖撞;是騰訊和阿里兩大超級巨頭的全面對抗。共享單車處於生活服務和出行的交匯口,作為一個高頻、多領域融合性的產物,天然成為大小巨頭爭搶的對象。

服務優勢:

摩拜單車經過專業設計,將全鋁車身,防爆輪胎,軸傳動等高科技手段集於一體,使其堅固耐用,進而降低維護成本。定製的單車外形在街頭有較高的辨識度。

使用摩拜單車智能手機應用,用戶可以用自己的手機查看單車位置,繼而預約並找到該車。通過掃描車身上的二維碼開鎖即可開始騎行。到達目的地後, 在街邊任意畫白線區域內手動鎖車完成歸還手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美團單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