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商品期貨和股市是反方向的嗎
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期貨價格近期大幅度上漲,有的連創歷史新高,但相關股票卻出現明顯下跌。這種商品期貨與股票的反向走勢,讓很多人不解,也對他們的操作帶來了干擾。
商品期貨作為價格的發現者,通常對商品的價格走勢具有引導作用。也因為這樣,在市場上就有了期貨與股票的聯動,亦即當某商品的期貨合約上漲了,生產該商品公司的股票,也會因為投資者預期其盈利將提高而上漲。在今年年初的一波以有色金屬為代表的周期股行情中,這種聯動表現特別明顯。譬如銅的期貨合約向上拉升以後,股市中幾個銅礦公司股票也就緊緊跟上。於是,不少投資者是看著商品期貨,特別是隔夜美盤期貨價格如何,再來決定當天A股市場上的操作。
在今年三季度,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國際市場上能源價格不斷向上攀升,作為「商品之母」的原油更是漲勢凌厲,而天然氣因為受地緣政治影響比較大,價格一飛沖天。煤炭價格在經歷了二季度的一波調整後,也重拾升勢。客觀而言,在此輪能源價格開始上漲的時候,股市中相關能源股也有過不錯的表現,中國石油甚至還拉過漲停板。但到了9月下旬,雖然能源期貨的價格還在不斷上漲,但能源股票卻開始了大幅度下挫。原本的期貨與股票聯動局面,此時已不復存在。這種狀況使得那些看著期貨走勢買賣股票的投資者無所適從,也令人們感到十分困惑。因為依據一般的價格傳導規則,這是很難解釋的現象。
不過,仔細分析一下這種期貨與股票的背離現象,從中還是能夠悟出一些名堂的。對比一下走勢,不難發現在相關商品期貨價格漲得還不是很高的時候,股票基本上是跟著漲的。但當漲幅過大時,情況就發生了變化。這里的原因在於,商品期貨作為金融衍生品,參與者很多是金融投資者,其行為是以投機為主,因此大部分合約是會在交易中被平倉的,只有少數才會進行實物交收。在這種情況下,把期貨的價格走勢視為趨勢信號是有道理的,但一般來說不能簡單地看作就是將來價格的實際寫照。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之間會存在升水與貼水,其原因也就在此。
進一步說,當商品期貨的價格漲得很高,人們就必須考慮對於消耗這些商品的企業來說,能否承受的問題,如果不能把漲價帶來的成本有效地轉移給下游企業,那麼就只能減少消耗了。而一旦有相當數量的企業都這樣做了,勢必會導致漲價商品的生產企業賣不動貨的問題,即便單價很高,但如果沒有量,結果還是會影響效益。因此,就企業而言,並不是產品漲價越多越好,如果漲價導致了對消費的抑制,反過來還有損於企業的。
盡管對商品期貨操作者來說,短線交易無需太多地考慮這些。但是對股票投資者而言,就不能不考慮商品價格過度上漲對經濟活動所造成的抑制,並且對生產廠商自身效益的影響。所以,當能源價格上漲遠超預期時,市場就會產生某種擔憂,而正是這種擔憂,使得股票走勢就不再是緊緊跟著商品期貨,而是會出現不同步,甚至完全背離的現象。像原油等商品期貨的歷史最高價都是在2008年形成的,但投資者都清楚,那時股市是下跌的。
當然,現在市場的宏觀環境與2008年時並不相同,能源價格的上漲有著結構性、階段性的因素,經濟的基本面並不壞。但是,應該看到的是,能源價格過度上漲,會對市場的正常運行帶來干擾,股票走勢與商品期貨不再聯動,就說明了這點。對於這一狀況,投資者還是要認真思考,在操作行為上作出相應調整,以適應這樣一個新的變化。
Ⅱ 期貨與股票一樣嗎
期貨與現貨相對應,並由現貨衍生而來。期貨不是貨,通常是指以某種大宗商品或金融資產為標的可交易的標准化合約。股票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支股票背後都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時,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