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走勢 » 中國股票6千多大跌是哪一年
擴展閱讀
2019漲幅最大的科技股票 2025-07-21 07:15:50
中小企業名單及股票代碼 2025-07-21 05:22:13

中國股票6千多大跌是哪一年

發布時間: 2021-05-13 10:48:00

㈠ 中國股市哪一年再上六千點

夢回六千

夢境股指萬點高
回落三千競折腰
六年六千望山遠
千六時常低磨消
點落紅塵百家言
難盡股意破山高

製造泡沫的人升了,在泡沫里的人哭了,看泡沫的人笑了,寫泡沫的人對了,離開泡沫的人賺了

㈡ 股市為什麼從6千多點的那時候跌到現在這2千多

供求關系決定價格。現在賣的人多(大小非,注意政策只限定5%以上的賣出,沒有限制5%以下的賣出),買的人少,股票當然一瀉千里。
短線看2500左右有較強支撐。但物極必反,大反轉隨時發生。

㈢ 中國股市「千股跌停」出現過多少次,具體是

2016年千股跌停四天一見,6月19日,1096隻個股跌停;6月26日,2049隻個股跌停;6月29日,1578隻個股跌停;7月1日,941隻個股跌停;7月2日,1525隻個股跌停。

7月3日,1475隻個股跌停;7月6日,964隻個股跌停;7月7日,1765隻個股跌停;7月8日,915隻個股跌停;7月15日,1287隻個股跌停;7月27日,1861隻個股跌停。

8月18日,1647隻個股跌停;8月24日,2179隻個股跌停;8月25日,2018隻個股跌停;9月1日,1159隻個股跌停;9月14日,1446隻個股跌停。



(3)中國股票6千多大跌是哪一年擴展閱讀

盡管近千隻股票跌停,但是基本上都是最後半小時封板,其實也封不住,說明有龐大的買盤在接貨。這種跌停主要是兩個原因:

1、散戶情緒性殺跌,也就是恐慌了,以為歷史重演,奪路而逃。

2、有機構積攢了籌碼砸盤,他們確實看好了某些個股,但是價格高了,那就砸下去,一邊拋一邊買。

㈣ 中國股市從6千多點跌到1千多點用了多長時間

中國股市從6千多點跌到1千多點用了:1年零12天的時間。
2007年10月16日達到6124.04點,2008年10月28日下跌到1664.92元。時間是1年零12天。
簡介:
上證綜合指數是最早發布的指數,是以上證所掛牌上市的全部股票為計算范圍,以發行量為權數的加權綜合股價指數。這一指數自1991年7月15日起開始實時發布,基日定為1990年12月19日,基日指數定為100點。
新上證綜指發布以2005年12月30日為基日,以當日所有樣本股票的市價總值為基期,基點為1000點。新上證綜指簡稱「新綜指」,指數代碼為000017。
「新綜指」當前由滬市所有G股組成。此後,實施股權分置改革的股票在方案實施後的第二個交易日納入指數。指數以總股本加權計算。
新上證綜指是中國證券市場由權威機構發布的反映股權分置改革實施後公司概況的指數,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全面推進,將不斷有新的樣本股加入新上證綜指;在不遠的將來,隨著市場大部分上市公司完成股改,新上證綜指將逐漸成為主導市場的核心指數。

㈤ 好多年前股票大跌是哪一年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沖動過後,市場開始價值回歸,不成熟的股市波動極大,僅僅半年時間,股指就從1429點下跌到386點,跌幅高達73%,這樣的下跌在現在來看是不可想像的,而在當時,投資者們都自然地接受了,難怪有人說,還是早期的股市炒起來爽。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講究什麼價值投資,業績好壞也是無所謂,最重要的是流通盤要小,這樣好炒。但是隨著股價的炒高,總有無形的手將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經回到577點,跌幅接近50%。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暫的牛市過後,股市重新下跌。從1995年的8月開始,當時僅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長虹開始悄悄走強,業績白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資金的關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達到階段低點512點,績優股股價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條件具備。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這輪大調整也是因為過度投機,在績優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後,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經跌至1047點。這兩年間,股市的擴容繼續瘋狂進行,規模出現了難以想像的擴張。嚴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級市場出現極度失血,持續2年的熊市就此展開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過後,市場最關注的就是股權分置的問題。投資者普遍認為這是利空因素,解決股權分置也成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從2245點一路下跌到998點。經過這輪歷史上最長時間的大調整,A股市場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輪行情也在悄然醞釀當中。
第七次大熊市:2007年10月16日至2008年10月28日
全國製造業和地產等支柱產業泡沫顯現,危機四伏,在投資者普遍對行情盲目樂觀之際,股指則開始一路下跌。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指數隨之一瀉千里,僅一年時間,股指便從6124點狂跌至1664點。從此,進入幾個月的震盪調整之中。很多製造業的老闆,發現搞製造業賺不到錢了,所以投身於股市。

㈥ 股市6000點是哪一年

2007年10月16日 ,上證指數最高點6124.04點。

2007年10月16日星期二上證指數數據:

開盤:6056.95;

最高:6124.04;

最低:6040.71;

收盤:6092.06 ;



(6)中國股票6千多大跌是哪一年擴展閱讀:

2016年1月1日,A股正式開始實施熔斷機制。根據此前中金所發布的細則,股指期貨每日價格最大波動限制(即每日價格漲跌停板幅度)為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7%。基準指數較前一交易日收盤上漲或者下跌未達到 5%的,股指期貨的價格波動限制為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5%。

2018年12月6日,標普道瓊斯指數在電郵公告中表示,它會將可以通過滬港通、深港通機制進行交易的合格中國A股納入其有新興市場分類的全球基準指數。納入將從2019年9月23日市場開盤前生效。

㈦ 6000點跌到1600是不是中國股市歷史上跌的最厲害的一次行情

答:不是, 最慘一次 79%
① 1992年5月-1992年11月 1429點跌至400點,歷時5個月,最大跌幅達72%

② 1993年2月-1994年7月 1553點跌至325點,歷時18個月,最大跌幅達79%

③ 1994年9月-1996年1月 1053點跌至512點,歷時16個月,最大跌幅達51%

④ 1997年5月-1999年5月 1510點跌至1047點,歷時24個月,最大跌幅達30%

⑤ 1999年6月-2000年1月 1756點跌至1361點,歷時6個月,最大跌幅達22%

⑥ 2001年6月-2005年6月 2245點跌至998點,歷時48個月,最大跌幅達55%

⑦ 2007年10月-2008年10月 6124點跌至1664,歷時12個月,最大跌幅達73%

㈧ 股票大跌是哪一年

有幾年的
94年325點大熊市
04年4月——05年6月,上證指數,1783點——998點。

另附上熊市的一些資料

大熊市大C浪的特點。

一般來說,中國股市有一年一波大行情的規律,即使是02、03年的大熊市都沒有例外。93、94年也同樣如此。中國股市從91年正式由指數開始,僅有兩年是沒有年度大行情的,這就是95年和05年。而95年就是上一輪大熊市的C浪殺跌階段。05年全年都沒有走過一波大行情,是大熊市大C浪殺跌的主要特點,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05年是大熊市的最後一跌。是大熊市的終結,大牛市的開始。

二、大熊市的幾點認識。

1、所謂熊市無非就是有兩個大主跌段,即大A浪和大C浪、大幅殺跌組成,其中大A浪又由兩個下跌段組成。就是一個持續、大幅殺跌的長期趨勢,就是一個沒有任何賺錢機會,只有輸大錢機會的市場。

2、對大熊市產生原因的認識。

其一、對大熊市產生原因的認識曾令投資者吃大了虧。在大熊市開始的時候,主流觀點是:國有股減持是導致這一輪大熊市的決定性原因。結果在6、24行情中,當政策宣布停止國有股減持,加上6、24當天指數全面漲停板之後,不少投資者都認為:指數應該先升回到2000點之上再說。但是指數在遠離2000點的、1748點就掉頭往下。從邏輯推理上看,如果全流通確實是大熊市產生的根本原因,停止國有股減持後,確實應當如市場當時的預測,先升回2000點。但事實並非如此,這清楚地表明國有股減持決非大熊市產生的根本原因。而市場在大熊市之初,錯誤認識其產生的原因,是6、24中吃了大虧的根本所在。

其二、全流通,最多隻能說是大熊市產生的導火線。當全面股改之初,市場對全流通依然很恐懼,但是隨著股改的推進,尤其是有大資金支撐股改的股票。股改的除權,反而成為了炒作的重大利好題材。從現在看,股改遠沒有前幾年那麼可怕。看來國有股減持,不過是當時下跌的一個借口、一個契機而已。

其三、大熊市產生的根本原因.

第一、熊牛交替是股市發展運動的規律。股市就是這樣,不是上升就是下跌,持續上升太久了、就要持續下跌相當一段時間。下跌一方面是掃清前面上升造成的巨大獲利盤,同時也是為下一次大規模上升創造條件、創造空間。上升也同樣如此。股市就是這樣升升跌跌,熊牛交替進行的。就像白天完了就是黑夜,黑夜結束了就是白天。冬天過去了就是夏天,夏天過去就是冬天。從來都沒有人要為黑夜和冬天的到來,找什麼特別的原因,自然規律就是最好的解析。既然股市中上升與下跌是最基本的一對矛盾,熊牛交替也就成為它自身運動的最基本、最本質的規律。大市走熊其實並不需要什麼特別的原因。

第二、96——01年持續上升太久了,股價嚴重脫離投資價值,是大熊市產生的最根本原因。應該說這就是股市的規律,反過頭來講,當股市大跌了五年之後的今天,股價已經深具投資價值了,大牛市很自然也就要到來。不用什麼特別的原因

㈨ 07年到08年中國股市從6000多點跌倒1600多點而經濟GDP曾長11.4% 難道中國股市 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

1、股市從來就不是經濟的晴雨表,股市要麼滯後於宏觀經濟而暴漲,例如2005年至2007年的股市大漲,就是在2000年至2005年的宏觀經濟快速上漲幾年之後才爆發。
2、2007年至2008年的大跌,一是因為股市大漲之後的技術性修正;二是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導致全球股市暴跌。雖然GDP增長11.4%,反過來證明股市並非是經濟的晴雨表。
3、我們投資任何一種金融產品,雖然應該考慮宏觀經濟的影響,但是不要太看重這一因素,因為金融市場的漲跌,要麼滯後、要麼提前於宏觀經濟,很少看見他們「齊步走」。

㈩ 歷史上股票跌得最慘的是哪一年啊

從1992年到2015年中國股市經歷了8次熊市,其中第二次也就是1993年的這一輪熊市跌幅最大。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漲完成後,股市的大擴容也就開始了,伴隨著新股的不斷發行,上證指數也逐步走低,進而在777點展開長期拉鋸,後來777點位失守,大盤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續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點,但這次熊市帶來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數量急速地膨脹。

(10)中國股票6千多大跌是哪一年擴展閱讀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沖動過後,市場開始價值回歸,不成熟的股市波動極大,僅僅半年時間,股指就從1429點下跌到386點,跌幅高達73%,這樣的下跌在現在來看是不可想像的,而在當時,投資者們都自然地接受了,難怪有人說,還是早期的股市炒起來爽。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講究什麼價值投資,業績好壞也是無所謂,最重要的是流通盤要小,這樣好炒。但是隨著股價的炒高,總有無形的手將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經回到577點,跌幅接近50%。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暫的牛市過後,股市重新下跌。從1995年的8月開始,當時僅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長虹開始悄悄走強,業績白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資金的關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達到階段低點512點,績優股股價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條件具備。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這輪大調整也是因為過度投機,在績優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後,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經跌至1047點。這兩年間,股市的擴容繼續瘋狂進行,規模出現了難以想像的擴張。嚴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級市場出現極度失血,持續2年的熊市就此展開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過後,市場最關注的就是股權分置的問題。投資者普遍認為這是利空因素,解決股權分置也成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從2245點一路下跌到998點。經過這輪歷史上最長時間的大調整,A股市場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輪行情也在悄然醞釀當中。

第七次大熊市:2007年10月16日至2008年10月28日

全國製造業和地產等支柱產業泡沫顯現,危機四伏,在投資者普遍對行情盲目樂觀之際,股指則開始一路下跌。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指數隨之一瀉千里,僅一年時間,股指便從6124點狂跌至1664點。從此,進入幾個月的震盪調整之中。很多製造業的老闆,發現搞製造業賺不到錢了,所以投身於股市。

參考資料:騰訊財經-中國股市七次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