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的社交媒體在國外有影響力嗎
有一定的影響力,例如我們也會經常在一些網路社交媒體上看到外國友人發布的消息內容。一般來說好東西,大家都會樂於嘗試與分享,這個是會跨越地域限制。
② 社交媒體在中國的發展
現在這樣的自媒體相對來說發展是比較迅速的,並且自媒體的發展也帶動了很多一些零售網路的銷售業務也是比較好的,非常快發展。
③ 中國社交媒體上最有影響力的人是誰
馬化騰把,騰訊現任董事長
④ 微信超過QQ成為網路詐騙最高發軟體,社交媒體安全如何才能得到保障
對於個人而言,應該加強對於個人信息的保護,不輕易將自己私人的信息填入社交軟體當中。對於社會或者媒體而言,應該加強關於網路詐騙方面的宣傳,提高人們的防範意識。而對於社交軟體而言,應該提高軟體的安全性,並且保護用戶們的個人信息。
對於這些社交軟體,如果說發現有異常的操作的話,就應該彈出警示標語對於用戶進行提醒,這樣也能夠讓用戶有一個明確的判斷。如果用戶在同一段時間內被多人舉報的話,也應該進行封號處理。能夠讓詐騙團隊的騙局不會輕易的得逞,同時也能夠有效地維護用戶們的利益。
⑤ 中國社交媒體的特點
社交媒體已經深深地植入到大部分年輕人的生活中,而企業的營銷廣告也同樣被社交媒體改變著。
社交媒體放大了口碑效應:社交媒體讓消費者更自由地發布個人觀點,雖然口碑宣傳一直很重要,但在以往,口頭傳播僅限於小范圍的人際關系,而藉由社交媒體,每一個關於企業的觀點都很有可能對企業帶來深遠影響。
消費者購買決定方式的改變:大部分消費者都在開始用社交媒體了解其他消費者的體驗,尋找關於品牌、產品或服務的更多信息,從而決定是否購買。
基於人際關系以及精準營銷的廣告更容易被接受:盡管尼爾森社交媒體報告說明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社交媒體用戶表示,在社交應用上發現廣告要比在其他地方看到廣告更感到生氣,但調查結果也仍然顯示社交媒體存在與消費者互動的機會;超過四分之一的用戶表示,他們更可能關注自己好友所分享的廣告;另外還有超過四分之一的消費者表示願意在社交網站中看到基於他們個人信息所量身定做的廣告。
⑥ 社交媒體的互聯網
互聯網社交媒體是以互聯網為依託,主要從事互聯網業界信息交流,專家座談、網友互動等方式的互聯網新興媒體。速途網是速途傳媒旗下的中國互聯網行業社交媒體和在線服務平台。網站使用速途自己開發的自組織發布平台系統,以注冊用戶自主發布內容、通過注冊用戶投票組織自動編輯的Web2.0方式,迅速發展成為有代表性的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專業網站;同時速途網利用產品平台向企業用戶提供網路公關傳播、網路傳播效果評估、企業網站監測管理等在線服務。
⑦ 在中國的社交媒體怎麼賺錢
社交網路是普通人眼中滿足心理需求的工具,也是商家心中一座潛力無窮的「金礦」。社交網路憑什麼獲得無數用戶青睞?為何不論傳統企業還是電商都認為社交網路背後蘊藏財富?企業與社交網路聯合將有哪些優勢?就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專家。
近幾年,企業收購社交網路的事件不斷,從諾基亞收購社交網路公司Plum,到沃爾瑪收購社交平台Kos-mix,再到微軟收購社交網路公司Yammer。國內近日也傳出了電子商務平台阿里巴巴成功與社交媒體平台新浪微博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的消息。投資並購社交網路近一段時間成了眾多大企業爭相看好的領域。
為什麼在短時間內社交網路火遍了全球
遼寧日報:社交網路這么火,是因為它滿足了上網者的哪些心理需求?
吳應良:首先,社交網路能夠滿足用戶「宣洩情緒」的心理需求。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當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後,社交等較高層次的需求就開始成為自身行為的主要動因。以娛樂和好友交互為核心的社交網站通過分享日誌、照片等方式為人們提供消遣和娛樂,恰好可以滿足人們「宣洩情緒」的心理需求。比如開心網上的好友買賣、偷菜等小游戲,使網友們在虛擬社會實現了自己的「田園夢」,從而有利於轉移釋放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壓力。
其次,以互聯網為媒介,社交網路通過互聯網創建和擴大了用戶的人際關系網路,進而滿足了人們在人際交往中的各方面需求。它能夠積累人脈資源,為網友個體的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是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在網路上的延伸。
上網的人通過社交網路這個平台可以抒發自己的觀念、表達情感、傾向等,讓朋友們讀到自己的信息。在朋友觀看自己發布的內容後,通過留言等方式去與作者互動。在這個過程中,發帖人會達到一種自我確認的效用,滿足了心理需求。
總之,從商業模式的最重要的一個要素——價值體現來說,社交網路開創了人類感知和認知世界的新方式,提供了一種不同於現實世界感受的社交體驗,滿足了僅次於生理及安全的需要的娛樂、交際、自我滿足、自我實現等情感需要,所以人們樂於接受社交網路,它也就隨之越來越「火」。
遼寧日報:由於龐大的用戶群既是潛在的消費者又是消息傳播的媒體,所以火爆的社交網路上孕育著無窮的商機。那麼如何才能使一個社交網站或軟體更好地吸引用戶,獲得更多商機?
吳應良:要做到吸引用戶,增加人氣,那麼就要考慮為社交網路用戶帶來好的心理體驗。因此應該從四個方面著手,即保護用戶信息的私密性、確保信息的真實性、提升社交網站的用戶活躍度、保證用戶反饋信息的時效性。
具體來說,就是首先要使用戶有安全感,敢於放心地使用社交網站或軟體提供的各種服務。其次要確保提供的信息真實可信,讓用戶在利用社交網路擴展自身現實社會關系網路時能夠產生信任感。當然也要想辦法提升網站活躍度,讓用戶可以通過更多途徑結識更多朋友,產生更多的交流和溝通,提高用戶的體驗感。最後,要保證信息反饋的時效性,讓用戶對網站作出的貢獻及時地反映出來,從而讓他們更樂於使用社交網路,進而讓用戶產生價值感。
社交網路蘊藏巨大商機盈利模式靈活多樣
遼寧日報:我國目前社交網路的使用狀況如何,是否同樣存在巨大商業價值?
吳應良:可從四個方面來分析這個問題。
首先依照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公布的數據,到2009年底,中國僅使用交友和社交網站(不包括空間類產品、興趣群組網站等)的網民數量就已達到1.8億,這個數字接近國內網民總數的三分之一。從用戶數量上來說,這顯然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
而從使用用戶結構上來說,依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今年最新公布的數據,社交網站用戶中,個人月收入在3001元至5000元、5001元至8000元的群體,佔比明顯領先。這說明社交網路用戶群體具有較高的消費潛力。
雖然我國社交網站用戶的規模相對龐大,但是決定網站價值的仍是具有活躍度的用戶。在我國,約六成社交網路用戶每天都要訪問社交網站,其中38.2%每天訪問多次,20.3%每天至少訪問一次。可見社交網站發展的健康度良好。
最後,目前已有許多企業在社交網站上開設品牌賬戶或主頁,進行營銷、推廣、公關等活動,宣傳品牌形象,推出廣告或促銷,通過各種獎勵手段來刺激這些信息的傳播。數據顯示,44.8%的社交網站用戶會關注品牌或商家的主頁;27.4%的用戶參加社交網站上組織的團購或優惠活動。可見社交網站商業成熟度較好。
所以綜上,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的社交網路背後蘊藏著巨大的商業價值。
遼寧日報:那麼有哪些辦法可以從社交網路里「撈金」呢?
吳應良:要依託社交網路實現盈利,發掘社交網路的盈利模式,方式有很多,這里簡要介紹幾種。
與品牌商合作進行互動營銷是盈利模式之一。如社交網站為實體企業商品量身定製網頁游戲,展示品牌形象和產品信息,該企業反過來為社交網站支付相應的費用,就是有可能為社交網站帶來利潤。
間接植入廣告也是從社交網路「撈金」的方法。植入式廣告可將產品的代表性符號策略性融入社交網路,使人們在社交的同時不知不覺中留下對產品及品牌印象,繼而達到營銷產品的目的,同時網站也可以「雙贏」地拿到廣告費。
還有一些社交網站將會員收費制引入網路,通過拓展人脈向會員收費。比如付費會員可以直接同搜索到的人聯系,或者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宣傳,得以結識更多的人。
提供虛擬增值服務也是社交網站實現盈利的方法。為迎合某些用戶希望與眾不同的心理,一些網站為他們提供了體現個性的付費功能。QQ空間就是社交網路增值服務模式的代表,它為用戶開發虛擬道具服務,從而源源不斷地吸納小額付費。
越來越多企業提前布局社會化電子商務
遼寧日報:近期阿里巴巴聯姻新浪微博推出微淘,此前還有沃爾瑪收購社交媒體網站Kosmix等案例,為什麼很多企業將與社交網路合作視為一個新的發展途徑?
吳應良: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看準」了社交網路,重視這一電子商務應用的開發與利用,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近年來社交網路發展與應用很快,其在電子商務生態圈或系統中的地位與作用日益明顯,企業必須重視社交網路在營銷中的作用與潛力;另一方面,從電子商務自身發展階段性特徵與商業模式發展趨勢來看,社交網路這類屬於社會化電子商務的電子商務領域蘊藏著巨大的潛力,企業必須具有前瞻性眼光提前布局。
遼寧日報:二者聯合會產生哪些優勢?
吳應良:從長遠發展趨勢來看,社會化電子商務代表著電子商務未來發展的重點與潮流。因此,企業重視社交網路在經營管理中的運用,其合理性與優勢可概括為如下幾點:
首先,適應電子商務發展,重組或優化自己的商業模式,可以使企業的「e化」發展進一步完善和協調。
其次,社交網路進一步豐富了企業開展網路營銷的手段或方式,而且與傳統方式相比,這種營銷方式成本低得多。
第三,社交網路是企業在社會化商務時代提供客戶服務的重要工具與平台,現在許多企業都在全力建設「多媒體智能客戶服務模式」。包括社交網路在內的社會化商務工具或系統,將是建立「立體化、智能化與開放性」客戶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最後,電子商務行業在不同商業模式與應用之間呈現多樣化、專業化與個性化特點的同時,也開始出現不同模式之間的相互滲透與融合。今年4月底,阿里巴巴以5.86億美元購買新浪公司發行的優先股與普通股,有可能使新浪微博由原來的媒體平台演變成網購平台,就是這種滲透與融合的例子。不只是它們,實際上業內社交網路的發展與其他電子商務服務的結合也存在類似的跡象。所以企業重視社交網路業務發展與應用,有利於及時適應電子商務的發展。
遼寧日報:您能預測一下我國社交網路與電子商務合作將呈現什麼樣的趨勢嗎?
吳應良:電子商務的發展已經進入到社會化電子商務階段,社交網站屬於社會化商務這個大的發展領域,因此社交網路的發展可能進一步分化,其社交特性會進一步得到強化,而且社交網路與電子商務的結合會越來越緊密、越來越多樣化。
總之,社交網路是社會化電子商務中的一種,而社會化電子商務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與空間。因此,企業或組織需要適應社會化電子商務發展,及時調整或優化經營管理模式。
⑧ 福布斯發布亞洲社交媒體具有影響力明星,你知道都有哪些明星嗎
這次發布的明星有:易烊千璽,五月天,陳奕迅,蔡依林,孫燕姿,吳亦凡,楊穎,王嘉爾,鹿晗,迪麗熱巴,華晨宇等。
⑨ 中國社交媒體怎樣影響中國人的生活
調查發現,「80後」對視頻/直播平台的社交功能的評價得分高達78.2,一線城市用戶對新聞的社交功能評價得分最高,為82.3。
多數受訪者認為社交媒體讓生活變得更好
中國人滿意社交媒體對他們生活的影響嗎?報告顯示,受訪者對社交媒體總體上持正面態度,認為社交媒體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好了。
調查顯示,人們對社交媒體對自己生活的影響打的總分為79.8分。按年齡段來看,90後對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有更強烈的感受。調查顯示,被提及最多的社交媒體正面影響是熟人社交和知識獲取,例如「隨時了解朋友的動態」(70%)和「讓我與家人/朋友的溝通更便捷」(70%),以及「方便我更快地了解社會熱點」(69%)和「增長了我的知識面」(61%)。
報告同時顯示,社交媒體在幫助女性緩解壓力、提升社交自信以及進行購物決策方面有很強的作用。
受訪者對社交媒體的負面評價也不少。有48%的受訪者認為,社交媒體「減少了閱讀紙質書籍的時間」。社交媒體對使用者造成了健康方面的明顯困擾,48%的受訪者指出它「讓我視力變差」,42%的受訪者認為它「減少了我的睡眠時間」。另外,43%的受訪者提到「我的個人信息安全,隱私缺乏保障」。
中國年青一代更擔心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
報告顯示,年輕用戶對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感知更為深刻。虛擬社交所帶來的浮躁感、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網路負面價值觀的影響,年輕人都有更深的體會。 比如,「90後」受訪者提及「社交媒體讓我空虛浮躁」(31%)、「不能集中注意力」(34%)和「受到負面價值觀的影響」(29%)的比例,都是各人群中最高的。他們也更願意採取果斷措施抑制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有39%的「90後」受訪者表示已關閉了社交媒體的推送提醒。
社交媒體向大齡群體滲透
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玩」起了微信,他們的生活因社交媒體而改變。報告顯示,過去一年中新增的社交媒體用戶以40歲以上人群為主,與年輕人更依賴藉助社交媒體緩解壓力不同,他們更看重社交媒體在與家人和朋友溝通中的作用。
數據顯示,社交媒體向大齡群體滲透,中老年人使用社交媒體的比率大大提升。20-29歲社交媒體用戶數量增長僅為1.9%,50-59歲用戶數量增長28.3%,而60歲以上用戶數增長高達38.2%。中國社交媒體用戶的平均年齡由2015年的31.2歲上升至33.1歲。
另外還有重要發現
1、微信的滿意度得分最高,並且在各細分人群中都得到了高分。微博在年輕人群中滿意度較高;
2、個人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引起了人們的擔憂。年輕人的警惕性尤其高;
3、Papi醬是2017年第一季度排名最高的社交媒體意見領袖;
4、交友類社交媒體使用率和滿意度最低。
ps:本文數據來源:凱度
轉自教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