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走勢 » 2013年中國股票行情

2013年中國股票行情

發布時間: 2021-06-08 16:47:58

A. 中國2003到2012年上證指數年底收盤分別是多少

中國2003到2012年上證指數年底收盤分別是
2003:1497.04
2004:1266.50
2005:1161.06
2006:2675.47
2007:.56
2008:1820.81
2009:3277.14
2010:2808.08
2011:2199.42
2012:2269.13

B. 2012年至2017年中國股市的走勢

2012年中開始中小創牛市,2014年7月開始指數牛市至2015年6月,此後就是轟轟烈烈的股災。自2016年2月開始進入震盪熊市期。

C. 2013年的股市行情如何

今年的股市有一波行情,但要小心被套,看好葯業板塊,銀行也還不錯,金屬的差不多吧,只能說這么多

D. 2013年股市行情如何

1、神仙也無法准確預測股市的漲跌,預測股市的漲跌往往是徒勞的。
2、個人意見、僅供參考:中國股市自2007年見頂後下跌了整整五年之久;自2009年反彈高點3478點下跌了整整三年之久。至2012年12月,很多股票已經跌無可跌,同時也進入了理性投資的范疇。終於迎來了2012年12月至今天的強勢反彈行情。
本人相信這一行情仍會繼續深入發展,目前只有部分板塊漲幅較大,絕大部分個股只是跟風而動,沒有較好的表現,這是本輪牛市繼續深入進行下去的「物質基礎」;其次,中國經濟未來著眼於產業升級和自主創新,這將催生一大批新興產業的發展,給股市輸入了新的、強勁的上漲動力,這是股市上漲的「精神基礎」。既然物質和精神的條件均已具備,相信股市的未來一片光明。當然,股市的漲跌不會一帆風順,肯定會表現出坎坷和曲折,但是只要我們具備以上認識,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E. 從2005到2013年,中國股市的重大事件,深股和滬股. 高分懸賞`

第一輪暴漲暴跌:100點——1429點——400點。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期,中國股市從100點起步;1992年5月26日,上證指數就狂飆至1429點,這是中國股市第一個大牛市的「頂峰」。在一年半的時間中,上證指數暴漲1329%。隨後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個月後,1992年11月16日,上證指數回落至400點下方,幾乎打回原形。

第二輪暴漲暴跌:400點——1536點——333點。上證指數從1992年底的400點低谷啟航,開始了它的第二輪「大起大落」。這一次暴漲來得更為猛烈,從400點附近極速地竄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點收盤(上證指數第一次站上1500點之上),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上證指數上漲了1100點,漲幅達284%。股指在1500點上方站穩了4天之後,便調頭持續下跌。這一次下跌基本上沒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時間較上一輪要長,持續陰跌達17個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證指數跌至這一輪行情的最低點333.92點收盤。

第三輪暴漲暴跌:333點——1053點——512點。由於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輪行情再次啟動,這一輪大牛行情來得更加猛烈而短暫,僅用一個多月時間,上證指數就猛竄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點1053點,漲幅為215%。隨後便展開了一輪更加漫長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證指數跌至512.80點的最低點。這一輪下跌總計耗時16個月。

第四輪暴漲暴跌:512點——1510點——1047點。1996年初,這一波大牛市悄無聲息地在常規年報披露中發起。上證指數從1996年1月19日的500點上方啟動。1997年5月12日達1510點。不到半年時間,大盤暴漲1000點,上證指數上漲接近300%。自1997年下半年股市開始了長達兩年的「調整」,1999年5月17日跌至1047點。

第五輪暴漲暴跌:1047點——1756點——1361點。1999年「519」行情井噴,在短短的一個半月時間,股指上漲將近70%,1999年6月30日上證指數上攻至1756點。它第一次將歷史的「箱頂」(1500點)狠狠地踩在了股民的腳下。隨後股市大幅回調。2000年1月4日,上證指數直抵1361點。

第六輪暴漲暴跌:1361點——2245點——1000點。由於繼續受歐美股市大幅攀升的刺激,中國股市最後奮力一搏,終於沖上了本輪行情的「至高點」。2001年6月14日,上證指數沖向2245點的歷史最高峰。自此,正式宣告我國本輪大牛市的真正終結。

2001年10月22日,上證指數快速跌至1515點這一敏感點位。1500點究竟是中國股市的「箱底」,還是「箱頂」?歷史似乎跟我們股民開了一個大玩笑。原來1500點仍是中國股市的「箱頂」,曾經的「箱底」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不是嗎?就在中國股市在1500點的上方稍作停留後,她依然還是回到了她熟悉的1500點的歷史「箱頂」下方,這樣的指數點位似乎讓人感覺更真實、更安全、更踏實可靠。

2002年1月29日,上證指數跌至1339.2點;2004年9月13日,上證指數跌至1259.43點;2005年6月6日,上證指數跌破1000點,最低為998.23點。與2001年6月14日的2245點相比,總計跌去1247點,這與此前專家預言「推倒重來」的1000點預測是十分巧合的。這便是一種技術性的報復,更是上一輪瘋狂的大牛市自製的「苦果」。

第七輪暴漲暴跌:1000點——3300點——1500點?2005年6月,上證綜指破1000點,2006年1月從1200點啟動,截止2007年4月6日收於3300點之上,過去的歷史高點已被遠拋腦後,一年多時間大盤累計漲幅超過了230%。這一輪行情的上漲應該算是歷史上最為猛烈的。50倍的市盈率還能伴隨這一波行情走多遠?我們將拭目以待。當然,這一輪大的行情結束後,將回調至何處,我們仍將拭目以待。我認為目前4300是階段性高點

創業板上市

股指期貨、融資融券推出

2010年債務危機陰雲籠罩歐洲

中國股市七次牛市熊市盤點

1 特點:波動極大

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

上交所正式開業以後,歷時兩年半的持續上揚,終於在取消漲跌停板的刺激下,一舉達到1429點高位。

熊市:1992年5月26日~1992年11月17日

沖動過後,市場開始價值回歸,不成熟的股市波動極大,僅半年時間,股指就從1429點下跌到386點。

2 特點:上漲極快

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漲更爽,半年的跌幅,3個月就全部漲回來。386點到1558點,只用了3個月的時間。

熊市:1993年2月16日~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漲完成後,上海老八股宣布擴容,伴隨著新股的不斷發行,股指回到325點。

3 特點:出台利好救市

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

為了挽救市場,相關部門出台三大利好救市:1.年內暫停新股發行與上市;2.嚴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規模;3.採取措施擴大入市資金範圍,一個半月時間,股指漲幅達200%,最高達1052點。

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隨著股價的炒高,總有無形的手將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經回到577點,跌幅接近50%。

4 特點:牛市極短

牛市:1995年5月18日~1995年5月22日

這次牛市只有三個交易日。受到管理層關閉國債期貨消息的影響,3天時間股指就從582點上漲到926點。

熊市:1995年5月22日~1996年1月19日

短暫的牛市過後,股指達到階段低點512點,績優股股價普遍超跌,新一輪行情條件具備。

5 特點:績優股帶頭

牛市: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

崇尚績優開始成為市場主流投資理念,在深發展等股票的帶領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點。從1996年4月1日算起,至12月12日,上證綜指漲幅達124%,深成指漲幅達346%,漲幅達5倍以上的股票超過百種。兩只領頭羊深發展從6元到20.50元,四川長虹(5.21,0.07,1.36%,吧)從7元至27.45元。

熊市:1997年5月12日~1999年5月18日

這輪大調整也是因為過度投機,在績優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後,股指已經跌至1047點。最知名的當屬《人民日報》發表《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的特約評論員文章,指出對於證券市場的嚴重過度投機和可能造成的風險,要予以高度警惕。文章發表當天,配合漲跌停板制度的出台,市場暴跌。

6 特點:一度歷史最高

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

這次的牛市俗稱「5·19」行情,網路概念股的強勁噴發將上證指數推高到了2245點的歷史最高點。「5·19」行情直接的爆發點是上海證券報記者李威的《網路股能否成為領頭羊——關於中國上市公司進軍網路產業的思考》,一開市領頭的是東方明珠(10.59,-0.27,-2.49%,吧)、廣電股份、深桑達等網路股。
這一次,《人民日報》再次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堅定信心,規范發展》,重申股市是恢復性上漲,要求各方面堅定信心。就是在這輪行情中億安科技破了百元大關,但最終成為一樁丑聞。

熊市:2001年6月14日~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過後,市場最關注的就是股權分置問題。股指也從2245點一路下跌到998點,四年時間股指下跌超過50%。

7 特點:調整時間歷史最長

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

經過這輪歷史上最長時間的大調整,A股市場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輪行情也在悄然醞釀當中。這一輪牛熊市目前波瀾起伏,從998點到6124點的新高,讓無數新股民做了一場一夜暴富的黃粱美夢,而夢醒時分,卻在三千點的沼澤地里痛苦掙扎。這一次牛熊市我們經歷了上半場,下半場的走勢又將會如何呢?

2009牛市 今年是我國經濟復甦階段,人們對股市充滿希望
推薦一本書給你《財富與夢想:中國股市1990-2010》一書,中國證監會原主席周道炯為《財富與夢想:中國股市1990-2010》一書作序稱,中國資本市場20年發展是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縮影,該書「對中國資本市場20年的重大事件進行梳理和思考,並且對未來的發展趨勢和中國的命運做出了展望,非常有意義」。

F. 中國股票市場近幾年的走勢(好心人幫幫忙)

從圖中可以看出:之前股票市場流動性較低,且不能實現良好的資源配置,與經濟走勢可以說毫無聯系,而股改之後,股指與經濟走勢的聯動性顯著增強,對資源的配置也就更加科學了。

有關股改:2005年5月開始的股權分置改革,是中國股市重塑的一個過程。作為歷史遺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權分置在諸多方面制約了中國資本市場的規范發展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根本性變革。截至2007年底,滬、深兩市98%的應股改公司完成或者已進入股改程序,股權分置改革在兩年的時間里基本完成。自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後,中國股市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時代,正在承擔分流銀行資金和加快直接融資步伐的功能。尤為重要的是,股權分置改革以後,資本市場的融資和資源配置功能得以實現,中國一大批公司成功上市。特別是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中國國航等超級大盤股的順利發行,表明股權分置改革後的中國股票市場已經完全恢復了首發融資功能和資源配置功能,使中國資本市場進入了藍籌時代。此外,中國股票市場還進行了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改革發行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經過這些改革,投資者信心得到恢復,資本市場出現轉折性變化,滬、深股指紛紛創出歷史新高。人民幣不斷升值這一重大貨幣、匯率政策,也是造就中國股市2005-2007年大牛市行情的基本背景之一。截至2007年底,中國滬、深兩市共有上市公司1550家,總市值達32.71萬億,相當於GDP的132.6%,位列全球資本市場第三,新興市場第一。2007年的IPO融資4595.79億元,位列全球第一。日均交易量1903億,成為全球最為活躍的市場之一。[2]由於股票市場的改革和創新,資本市場由此對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全社會開始重新認識和審視資本市場的功能和作用。

G. 2013年股市到底怎麼樣,歷史上中國股市從來沒有連續跌過四年的……

歷史上,中國股市還沒有連跌3年的記錄。

在金融服務、房地產等大權重行業帶領下,滬深兩市12月大幅收漲,實現了四季度的K線陽包陰的完美反轉,也讓2012年避免了連續收跌的尷尬。(這個大多數人都沒想到吧?)

至於2013年的行情。
2013年經濟基本面將好於2012年。從經濟增速看,全年GDP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內需、投資、出口都有一定的增長空間。需要警惕的是,由於全球經濟環境復雜多變,明年的經濟也將面臨一定的壓力。從政策面上看,貨幣政策放鬆的餘地不大,財政政策將繼續保持擴張性,產業政策值得投資者期待。
2013年大非對於市場沖擊值得投資者警惕。中小板、創業板相對較高的估值水平,將增加大非拋售股票的動力,市場的估值結構有望實現「再平衡」。隨著經濟見底回升趨勢的確立,行業之間的調整輪動也不可避免,行業的估值也有望達到「再平衡」。總體上,我們四季度提出的「再平衡」將在2013年延續,這對新一輪牛市的再造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2013年A股維持震盪行情概率更大。在經濟基本面有所改善、市場量變沖擊的復雜背景下,大股東參與市場博弈,將促使市場估值結構走向平衡,市場的結構性調整仍將持續。走勢上,2013年大盤或遵循「∧」型或「N」型走勢。分歧主要來自對十八屆三中全會經濟方向及政策預判的不確定。總體上,更加傾向於2013年行情「N」型走勢的判斷。

H. 怎麼看待2013年的股市。

1、13年以來股市明顯回暖,……是否表明新一輪的股市大好已經來臨:神仙也無法預測股市的漲跌,目前的行情已經表明股市處於牛市之中。
2、在目前的情形下,股市上漲是大概率的事情,除非中日爆發全面戰爭。
3、看漲理由:中國股市自2007年見頂後下跌了整整五年之久;自2009年反彈高點3478點下跌了整整三年之久。至2012年12月,很多股票已經跌無可跌,同時也進入了理性投資的范疇。終於迎來了2012年12月至今天的強勢反彈行情。 本人相信這一行情仍會繼續深入發展,目前只有部分板塊漲幅較大,絕大部分個股只是跟風而動,沒有較好的表現,這是本輪牛市繼續深入進行下去的「物質基礎」;其次,中國經濟未來著眼於產業升級和自主創新,這將催生一大批新興產業的發展,給股市輸入了新的、強勁的上漲動力,這是股市上漲的「精神基礎」。既然物質和精神的條件均已具備,相信股市的未來一片光明。當然,股市的漲跌不會一帆風順,肯定會表現出坎坷和曲折,但是只要我們具備以上認識,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4、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要只看見眼前的危機,而是應該善於發現未來的機會。

I. 2013年股市行情走勢分析

牛市
生物產業規劃落地 年均增速將超20%
2013年01月07日 03:33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更多 0人參與0條評論
⊙記者 郭一信 ○編輯 毛明江
據中國政府網6日發布的消息,國務院近日下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到2020年,把生物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等目標。
《規劃》還提出,未來三年生物產業產值年均增速將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生物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將較2010年翻一番,生物醫葯產業將形成一批年產值超百億元的企業。
生物制葯優先納入醫保
生物醫葯產業方面,未來將全面加快生物醫葯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產品質量管理能力,促使2013-2015年生物醫葯產業產值年均增速達到20%以上,並推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葯投放市場和形成一批年產值超百億元的企業,生物技術葯物、化學葯物和中葯等各類葯品都將得到扶持。
其中,生物制葯,生物疫苗、蛋白多肽葯物和血製品將是扶持重點,《規劃》明確將優化生物制葯審批程序,並制訂完善生物葯物納入醫保產品目錄的相關政策。此外,一批人類重大疾病相關的基因資源庫、菌株庫、細胞庫、毒株庫個生物葯產業化研發平台等都將由國家牽頭建立,未來還將建設上述抗體葯物、蛋白多肽葯物和新型疫苗的產業化示範工程。
對於通用名化葯,未來將圍繞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惡性腫瘤、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神經和精神性疾病加速化葯創新產業化,其中將重點推進緩釋、靶向、長效等新型制劑的研發。對此國家未來將完善化葯價格形成機制和葯品招標機制,推行葯品原輔料的登記備案管理制度以及建立葯品參比制劑遴選指南目錄。
此外,生物醫療設備創新也是未來支持重點。《規劃》表示到2015年生物醫學工程產業年產值將達到4000億元,其中將優先發展高性能醫學影像、放射治療、活體檢驗、體外診斷等醫學裝備發展。
細分產業均獲扶持
除了生物醫葯和生物醫療設備,《規劃》對生物農業、生物製造、生物能源和生物環保產業未來發展也明確了支持措施。
在支持生物製造產業規模化發展方面,《規劃》表示將推動生物基產品、特別是非糧生物醇、有機酸、生物烯烴等的規模化發展應用。未來將建立生物基產品的認證制度,制定生物基產品消費的市場鼓勵政策和農業原料對工業領域的配給制度,此外,綠色工藝產品也將獲補貼,預計到2015年生物製造產業規模將達7500億元。
生物農業方面,預計到2015年工業產值達到3000億元,特別是將通過支持企業與優勢科教單位建立長期穩定的種業發展合作關系來培育一批龍頭企業。
在生物能源和生物環保方面,到2015年生物能源年利用總量將超五千萬噸標准煤,相關產業產值將達1500億元,特別是未來將建立有利於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的市場准入機制和價格形成機制。未來三年,生物環保產業產值年增速將在15%以上,到2015年年產值將達1500億元,其中用於水土修復的各類特種酶制劑和微生物菌劑產品將是支持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