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的股票突然暴漲又突然暴跌,這樣如何讓股民安心長期持有!
又沒有分紅 所以不適合長期持有 只能玩短線 可以說是投機吧
❷ 中國股票為什麼都是暴漲暴跌呢
我國股市暴漲暴跌這種情況的出現,首先一定是大量資金運作所造成的,而資金不會無意義無理由的去這樣操作一隻股票,也就是莊家一定是有信息優勢,技術優勢的,他們甚至可以提前了解政策走向,上市公司業績,還有一些重大的利空或利好消息,所以他們提前進入,消息一公開,他們便可以通過資金的運作致使某個股票暴漲暴跌,當然這只是一部分情況。中國股市受政策,政府幹預較海外市場比較大,所以往往某些重大的政策變動,就可以影響許多人對股市的看空或看多,如印花稅的調整(這甚至是牛熊的分界線)。如果大部分人對後市看空,資金大量流出股市,暴跌就不可避免了,反之亦然。所以造成漲跌的直接原因肯定是資金的流入和流出。
另外中國市場不是不適合做長期投資,只是短線相對於長線獲利速度更快,甚至更多。而海外市場已經成熟,股價基本能夠反映出其價值。當價值和價格相等或者接近時,就很難獲利了,所以巴菲特這種價值投資者,都是發覺潛力公司,早期投資,在公司壯大後,即可獲得巨大利潤。但是這需要非常敏銳的嗅覺,和超前的眼光。再看中國股市一個股票,特別是小盤股,控盤所需要的資金不是非常大,所以很容易出現游資借消息或者題材爆炒然後獲利了結的情況,如前幾個月的物聯網,短期暴漲,就是幾個個人或是私募基金聯手借題材爆炒的情況。
海外市場如美國,英國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首先他們的制度完善,投機者無利可圖,或者利潤太少,所以這些導致股市動盪的資金都去了新興市場。再次,海外投資者很多不是靠高賣高賣掙差價,有些擁有大資金的人會投資一些業績很好,且非常穩定的公司靠分紅利獲得利益,所以操作的少了,個股的震盪就不會太大。當然這也不是全部的個股都如此,如果有重大的利空或利好消息該暴漲還暴漲該暴跌還暴跌,不過國外沒有漲跌幅限制,很多時候是可以一次漲到位,或者跌到位的,例如,國美的總裁黃光裕被捕消息公布後1天內香港上市的國美從幾十跌到十幾,比中國的動盪也大的多。
❸ 中國股市20年有幾次大漲
第一次暴跌:見中期頂
1990年12月至1992年5月26日,上證指數就狂飆至1429點,在一年半的時間中,上證指數暴漲1300多點。1992年5月26日下跌120點後,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個月後,1992年11月16日,上證指數回落至400點下方,幾乎打回原形。
第二次暴跌:見中長期頂
上證指數從1992年底的400點低谷起航,開始了它的第二輪「大起大落」。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上證指數上漲了1100點。1993年3月1日,滬綜指大跌140點,便調頭持續下跌。這一次下跌基本上沒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時間較上一輪要長,持續陰跌達17個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證指數跌至這一輪行情的最低點333.92點收盤。
第三次暴跌:見中期頂
由於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輪行情再次啟動,這一輪大牛行情來得更加猛烈而短暫,僅用一個多月時間,上證指數就猛躥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點1053點,漲幅為215%。1995年5月23日,滬綜指大跌147點,隨後便展開了一輪更加漫長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證指數跌至512.80點的最低點。
第四次暴跌:見中長期頂
1996年初,這一波大牛市悄無聲息地在常規年報披露中發起。上證指數從1996年1月19日的500點上方啟動。1997年5月12日達1510點。不到半年時間,大盤暴漲1000點。1997年5月22日,滬綜指大跌120點,從此開始了長達兩年的「持續調整」,1999年5月17日跌至1047點。
第五次暴跌:見中期頂
1999年「5·19」行情井噴,在短短的一個半月時間,股指上漲將近70%,1999年6月30日上證指數上攻至1756點。1999年7月1日,滬綜指大跌128點,隨後股市大幅回調。2000年1月4日,上證指數直抵1361點。
第六次暴跌:2007年2月27日暴跌8.84%,次日大漲3.94%
第七次暴跌:2007年4月19日暴跌4.52%,次日大漲3.92%
第八次暴跌:2007年6月4日暴跌8.26%,次日漲2.63%
第九次暴跌:2009年7月29日暴跌5%,次日漲1.69%。
❹ 國際大米漲價30%,請問有什麼股票會升
會對農業股 利好作用
❺ 中國股票為什麼漲的這么厲害
大盤只有度過了現在的難關才能去談,大盤能漲到多高。
導致主力之前大量出貨真正的原因是巨大的大小非解禁,和巨額惡意增發,主力資金很難接得下來,為了防止替解禁資金站崗只有選擇在他們出來前出局,這兩個實質性的問題不解決,主力的心頭之患就沒有落下,反彈就應該以反彈的心態對待。
這確實是很矛盾的問題,如果政府救市,由於印花稅是猛葯,會讓機構有機會再次拉高出貨,股市在機構出完後可能死得更快,到時候裡面真的就全套的是散戶了。現在政府也處於矛盾中,現在要做得是要自救不要等政府的救助。
現在要順勢而為了,不做死多頭,也不做死空頭,做個滑頭就行了。
這幾周的行情已經到了股市轉折點了,可能決定今年的最終行情結局。大盤今天沖擊3653的20日均線再次失敗以大跌收場,大盤可能會因為獲利盤的拋壓再次下探,請參考之前幾次大盤沖擊20日均線失敗後的走勢吧。之前市場出現關於國家將調低印花稅和將公布股指期貨等眾多利好傳言,現在結果出來的,全是假的,現在基本可以肯定是機構製造的傳言了.5周之前空間日記就提示過很多指標繼續處於危險境地(某些指標從2005年7月過後都沒有被考驗過,而現在已經被嚴重擊穿了要防止行情可能會逆轉),如果無法用連續量能逐漸放大上攻來修復指標,08年就可能出現股市的寒流。那天3600點輕松被擊穿,本人也很希望大盤如我以前的樂觀估計那樣,但是短線大盤確實面臨很危險的情況,是06、07年都沒遇到過的。如果後市股市再次變弱繼續破位下行擊穿3400點,建議就要控制倉位了,雖然很多人憑經驗認為當前期的強勢股出現大幅度補跌後市場的底部就會誕生,但是主力大量拋售藍籌股導致的這波大跌的性質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前期的打壓是為了換股,而現在機構在巨額再融資、通貨膨脹繼續高位運行、巨額大小非解禁等眾多負面因素的壓制下運營壓力日益加大,現在的主力瘋狂殺跌已經不僅僅是打壓換股這么簡單了,而逼政府調整印花稅和規范惡性巨額增發、大小非等負面問題已經成為現在殺跌的主要目的了,這種尷尬的情況往往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大盤的底部已經不僅僅是靠所謂的分析專家憑以往對大盤的經驗分析出來的了,其實大盤的底部出現只需要具備兩個條件就夠了,一、主力機構要的政策兌現,二、主力資金大規模進場,把這兩個最基本的條件來判斷底部是否形成應該就會使自己抄底失敗的幾率降到最低,防止自己抄到半山腰上。 之前的交易日大盤出現了多殺多的情況,主要以基金做空為主,而這是由於基金贖回造成的,抵消了新基金建倉的利好,基金的恐慌拋售和散戶的恐慌拋售性質不一樣,對大盤的殺傷力很大。現在機構內部也出現了嚴重的大盤目標位分化,這會使基金的行動變得矛盾,更會使大盤變得不穩定。請記住大盤的底部是主力抄出來的,不是散戶抄出來,主力沒有統一的步調大力做多前觀望才是明智的。錢拿在手裡才是最安全的。
不要管底部在哪裡,這兩個條件沒有兌現,就不是底,一些不管痛癢的利好只是緩解股指下跌而已。鑒於現在的點位的巨大風險,建議投資者的倉位控制在1/3以下,以應付大盤現在的不確定性. 由於量能也並是是很理想,而印花稅的調整暫時沒有兌現僅僅是傳言,要防止是主力再次故意製造出來,為拉高減倉造勢,既然條件還沒有出現,請以超跌反彈謹慎對待.現在在大盤有太多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控制倉位是迴避風險又防止踏空的唯一方法,
股市的法則不會變,強者恆強弱者恆弱,而炒股的實質就是主力,主力大量出貨的品種和板塊只要主力不再次大規模介入後期走勢都不會太理想,請緊跟主力資金的步伐,才能將自己資金和時間損失的風險降到最低。前期主力大量出貨的金融、地產、石化等大盤股雖然超跌,但是主力資金沒有大規模介入的情況下反彈力度仍然謹慎對待。只有主力大規模的介入這類板塊才能算真正的熱點切換,一兩天的漲跌不說明什麼。
3500點現在已經不是資金爭奪的一個點位了,弄不好將成為牛熊的轉折點.之後如果再次失守3500了,而且仍然大資金沒有持續的大規模介入的情況下,無法站穩3500那建議暫時將錢拿在手裡吧,規避風險,大盤可能再次探底如果3300~3400這個強支撐位置不擊穿還可以看好後市,如果失守,看低下個支撐位3000點,.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採納。
❻ 為什麼物價漲的這么快,而我們的工資卻沒有漲
物價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從2007年以來,我國物價開始猛漲,豬肉價格漲、蔬菜價格漲、玉米價格漲、食用油價格漲、飼料價格漲,物價漲得讓人接受不了,百姓每月要為生活費用多支出一些錢。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國物價這樣漲?物價上漲的趨勢何時結束?
物價是全國人民都關心的問題。我國的股價漲了,房價漲了,原材料等都在漲。2007年5月份以來,我在報紙上看到消息,說溫總理關心豬肉漲價了。豬肉竟然在半年之內上漲55.8%,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為什麼豬肉價格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暴漲了那麼多?因為物價問題關繫到國計民生,所以才引起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
32
這輪物價上漲,先是豬肉價格漲,緊跟著糧食價格漲、蔬菜價格漲,到了2007年底南方的那場雪災,更是把物價推向了高峰。豬肉價格漲了一半以上,之後方便麵在漲,汽油在漲,食用油在漲,食品價格都在漲。我們經常聽到百姓抱怨說吃的東西漲了,用的東西也漲了。可我在給企業家上課時,他們說企業的日子也不好過,生產的東西賣不出去。29英寸彩電促銷時還不到600元,平時也就1 000多元,買部名牌手機只需要200多元,衣服也都在打折賣,新款汽車一上市就1萬甚至幾萬地降價。
為什麼一方面老百姓都在喊物價飛漲,另一方面企業家在抱怨產品賣不出去,打折銷售呢?我國究竟是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說物價在漲,但很多企業的商品賣不出去,彩電冰箱都在降價促銷;說物價在跌,像肉價、菜價、油價、米價、糧價又漲得讓老百姓受不了。
物價水平到底是因為什麼而漲起來的?漲到現在讓政府緊張,讓普通百姓每月都為生活費用多支出好幾百元。
讀者可能會問,房價漲、油價漲、糧價漲,吃的東西都漲得這么厲害,怎麼國家公布的統計公報表明物價指數漲得並不多呢?2008年2月份公布的物價指數(CPI)是8.7%,可我們實際感覺漲得很高了,每個月生活費多支出不少,可物價指數為什麼表現不出來呢?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對物價和食品價格的上漲,對基本生活物品價格上漲反應特別強烈,他們每個月都要為此多支出一筆錢。對於富裕家庭來說,吃飯在他們生活費用中占的分量不大,所以他們感覺不明顯。中國13億人口中,富人畢竟是少數,多數人是普通大眾,靠每月工資生存,還有9億人口是農民。當物價指數不斷提高時,這就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費用,我們的支出增加了。
用什麼來表示一國的物價水平呢?這里給出一個名詞叫做物價指數,也叫價格指數。什麼叫物價指數?我國有上億種商品,這些商品有的漲有的跌,一種商品也可能年初漲年末跌。這么多的商品怎麼辦呢?我們就用一個物價指數來表示商品價格水平的總趨勢。
物價指數是這樣算出來的,先分出吃、穿、用、住、行等八大類,然後算出這八大類的權重各佔多少,總和加起來是100。其中,食品佔比重最大。之後選出每一類的代表品,比如,現在是吃米還是吃面?是吃粗糧還是吃細糧?是穿皮鞋還是穿布鞋?是用手機還是用座機?是用筆記本電腦還是台式電腦?是乘公交車還是開小汽車?孩子們是讀大學還是讀小學?教育支出佔多少?燃料費用佔多少?讀書費用佔多少?國家統計局選出三百多種代表品,把這種代表品每一月、每一季、每一年的價格折算成物價指數定期向社會公布,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官方的物價指數。
如果今年100元錢只能買到去年90元能買到東西的時候,我們就說物價指數上升了10%,也就是今年的100元錢值去年90元。當物價指數上升時,貨幣就開始貶值了。為什麼?因為今天錢不值錢了。昨天豬肉是5元錢1斤,今天是10元錢1斤;去年白菜是1元錢1斤,今年3元錢1斤;去年大蔥1元錢1斤,今年3.5元1斤。所以,政府在想辦法,怎麼才能讓中國的物價水平降下來。
經濟學研究的是物價是怎麼升上去的。找不到升上去的原因,就找不出解決的辦法。物價怎麼突然一夜之間就升了?為什麼是從食品價格開始,從豬肉的價格、糧食的價格、玉米的價格、飼料的價格一點一點升上來的?除此之外,我們看到食用油的價格、蔬菜的價格都在漲。
33
也許有人會問,房價漲得那麼高,為什麼物價指數只有7%的增長呢?我們說,在物價統計時,沒把房產,即把賣房的價格統計進去。為什麼?因為買房不算消費,它算投資。買房和買股票一樣,你有10萬元買了房子,或者拿10萬元買了股票,這都算投資。所以物價指數中不含房價,房價漲跌不計入物價指數。計入物價指數的只是房租的價格。所以,當你感覺自己的支出很高時,你所看到的物價指數並不高,這是因為物價指數沒有包括房價。房產作為投資品,不作為消費品,它和投資股票一樣。買了股票是為了升值,投資房產也是為了升值,住房也是投資。所以只把租房的價格計入了物價指數,但房租並沒有漲得太高,所以物價指數就顯得不高。
石油價格也沒有計入物價指數。因為石油屬於能源,它的價格隨著季節不斷波動。我國有將近50%的原油需要進口,但統計時也沒有把石油價格的上漲計算在物價指數內。所以,我們既沒有把房產價格計入物價指數,也沒有把原油價格、成品油價格計入物價指數。否則,中國的價格指數表現得更高。你要保持去年的生活水平,你今年就要多花幾百元,否則就維持不了去年的生活水平。這就是說,物價指數在向上升,通貨膨脹來了。
統計畢竟是統計,它反映的只是一個趨勢。如果物價指數連續不斷地上升,買生活必需品比去年支出就多了,居民的生活質量相對就下降了。如果你的工資和去年一樣,今年物價指數在向上升,你的生活質量相對就會向下降。13億人口中畢竟靠掙工資生活的人多,當物價水平上升的時候,很多百姓承受不住,他們的生活質量實際在向下降。所以,政府官員一定要想出辦法來,妥善解決物價問題。百姓也希望政府能把物價壓下來。
讓我們分析一下,物價究竟是怎麼漲上去的?漲價背後原因是什麼?為什麼與生活相關的像糧食、蔬菜、玉米、食用油這些生活必需品都漲得這么快,而那些工業品,比如說彩電、冰箱、洗衣機,這些耐用品價格漲得不快呢?
讓我們來看一下,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是怎樣生產出來的?地里種的糧食,生長期至少半年,可是我國耕地有限,如果把這塊土地用來蓋住宅建廠房,耕地就沒有了。由於土地資源稀缺,在這塊地上種的糧食要等上一年半載才能收獲,打下的糧食還要進一步加工才能吃,做成飼料才能養雞喂豬。所以,誰都願意掙快錢、掙大錢,願意到城市去辦工業,這是世界的普遍趨勢。
我國這一輪的經濟暴漲,房價、股價、物價的暴漲,讓人看不懂的最主要一個原因,就是關起門來只是算自己的賬不行了,算不清楚也看不懂。
為什麼呢?就像一個百萬富翁,帶一幫哥們兒朋友回農村老家玩幾天。理論上講,他們一夜之間便可以買光村上所有的方便麵、紙巾之類的東西,即使有所剩餘也極其有限。你第二天再想去買,要麼缺貨,要麼很貴,一包方便麵賣8元錢也很有可能。不是有可能,現實中這種情形就在我們身邊發生著。
中國歷來是非常重視農業的,俗話說「無農不穩」。國家千方百計保護農業,也千方百計保證城市食物消費水平穩定。既要保護農民,又要保證城市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水平,這是一個很難達到的平衡。
2007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50 150萬噸,成為歷史上第4個產量超過5億噸的高產年;我國穀物類糧食自2000年以來的8年中,只有2004年是進口多了(進口減去出口叫凈進口),其他年份我國糧食貿易都是順差,自給率超過了100%,不存在依賴進口的問題。也就是說,在過去這些年,我國並不缺少糧食。
既然沒有缺糧,那糧價怎麼就漲起來了呢?
34
我國糧食構成中除了穀物,還有大豆和玉米。比如說,我國大米雖然自給率很高,大豆進口率卻很高,有近70%需要依靠進口來滿足,這時就由國際市場大豆價格水平來決定國內大豆價格的走勢。而玉米呢?由於石油價格猛漲,美國、巴西都用玉米生產乙醇來部分替代汽油作為燃料,玉米價格就會上升。再加上國內玉米生產成本呈逐年增加趨勢,1995~2007年總成本上升了一半,生產成本上升了大約三分之一,土地成本則上升了近三倍。
由此形成了一個比價效應:就是大豆價格漲、玉米價格也漲,那大米的價格漲還是不漲?如果米價不漲,會傷害種米農民的利益,農民不再種大米,因為他們覺得不劃算。這樣一來,我國的大米就會供給不夠了。如果大米的產量降低,那米價也會水漲船高跟著漲的。
如果僅從國內比,還不算太大的壓力。再從國際看,2008年以來,國際市場大米價格持續上漲,泰國大米的價格從每噸355美元一下猛漲到760美元,創了20年來最高點。美國農業部稱,全球大米庫存量將跌至7 520萬噸,創下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最低點,約為本世紀初的一半。於是世界銀行甚至警告說,由於糧食和能源價格達到連續6年來的最高點,墨西哥、葉門等33個國家可能面臨「社會動盪」,而且有些國家已經發生動盪。
我們可以看到,糧食安全多麼重要。大米價格的高低影響甚巨,它已不是一個國家自己關起門來說「我國大米夠吃,不用進口,米價不會漲」的問題。因為有一系列比價效應、關聯效應,這會改變或者影響市場的心理預期。
當我們搞清糧食漲價的傳導機制後,緊跟著蔬菜、豬肉一系列漲價也就「順理成章」了。種子、農葯、化肥、塑料薄膜都在漲,蔬菜價格能不漲嗎?尤其是豬肉,喂養的飼料漲了,人工也漲了。有農民說,他不養豬了,因為養一頭豬需要半年時間。買豬崽的時候就已經很貴,飼料也很貴,等真正賣出豬肉的時候,根本收不回本錢。索性我就不養豬了,我把這錢拿來炒股票,買股票賺錢。因為股市有賺錢的「例子」,很多人都不願意干實業,都願意去炒股,或者去做點別的生意,或者出去打工。這也就是為什麼2007年物價暴漲的原因。樓價漲了,股價漲了,物價跟著漲了,而且漲的速度非常快。
那為什麼彩電、冰箱、洗衣機、手機、電腦,這些商品的價格不漲反跌?
因為它們是大工業化生產出來的,只要一開機器,想生產多少就能生產多少。它們可以批量生產,只要原材料充足,一開機器就會批量生產出來。所以,大規模工業化的生產成本低、競爭激烈。你要是漲價,我這兒降價,你就賣不出去。大家看到,彩電降價賣,冰箱降價賣,電腦降價賣,手機降價賣,為什麼?它們都是大規模生產出來的商品,它們源源不斷地批量生產,價格當然漲不上去。這就是中國今天物價水平的現狀。稀缺的土地上生產的東西越來越貴,大工業化生產的東西價格卻上不去,所以才表現為物價指數沒有這么高。
從需求來講,與個人生存相關的米、面、油、鹽、醬、醋、茶等所有消費都在漲,因為它們和土地資源有關,而且土地是稀缺的。我國的物價保持在7%的水平上,但真正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物價指數實際上更高,只是因為那些降價促銷的耐用消費品攤平了物價指數。
概括起來說,生活必需品,比如糧食、蔬菜、食用油、煤炭、電力、自來水、天然氣,這些東西的價格必然上漲,因為土地資源稀缺,礦產資源不可以再生,而且這些消費沒有彈性。你說糧食貴可以不吃嗎?水貴可以不喝嗎?電貴可以不用嗎?不可以,所以這些必需品的價格必漲。像2008年初南方雪災時,一斤大白菜賣到了20多元,一袋方便麵賣到了30元,為什麼?因為它太稀缺,人必須吃飯、必須喝水、必須用電,這都是沒有彈性的。與我們生存密切相關的商品沒有需求彈性或彈性極小,供給又有限,所以價格必漲。
35
像汽車、手機、計算機、服裝、電冰箱、洗衣機、電視機這些耐用品非但價格漲不了,而且還有下降的趨勢。因為工業化大規模生產效率高,競爭激烈,價格就漲不起來。雖然生活必需品價格在漲,但大工業化產品價格不漲甚至還降,才使我國物價今天保持在7%的水平上。在「兩會」期間政府總理說了,希望我國的物價指數2008年保持在4.8%的水平上。為什麼說這個數?
這里就需要給大家解釋一下,物價指數在5%以下時一般消費者都能承受,這是全世界通行的規律。物價指數5%,只要和銀行存款利率大體持平就行了。但物價指數一旦超過5%,所有人都不願意存錢。為什麼?物價指數7%,銀行存款利率4.14%,中間差了近一半。也就是說,存在銀行里的錢是越存越少,出現了負利率。怎麼辦?政府只能千方百計把物價指數壓下去,至少跟銀行存款利率相等。政府在宏觀調控上下大力氣,既要保護農民,又要保護城市弱勢群體,要避免一系列問題傳導下去,變成什麼都漲,變成全面通貨膨脹。盡管工資也漲,但追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人們的生活質量急劇下降,這就是通貨膨脹可怕的地方。
1991年12月我去德國讀書,途經莫斯科轉車。當時橫穿西伯利亞走了六天六夜,才到達莫斯科。在莫斯科我見證了什麼叫通貨膨脹,這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經歷。接著我又從莫斯科登上國際列車西行,穿過波德平原到了德國。我這一路從東半球到西半球共走了15天。這15天讓我終生難忘。
讓我最難忘的是,當時正趕上蘇聯末期的通貨膨脹。莫斯科大學的教授每月掙400盧布,過去一盧布換兩美元。我去的時候,100盧布才能換1美元,相當於他們只掙4美元。我在國內月薪100元人民幣,大家知道,當時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非常低,為1∶2.9,我的100元錢相當於35美元,我比莫斯科大學教授的生活幸福多了,我的購買力是他們的8倍多。蘇聯和中國當時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可我們兩國大學教師的購買力相差這么多,是因為蘇聯通貨膨脹票子多,卻沒有貨。大小商店裡空空如也,什麼都沒有,什麼吃的東西都買不到。每人都在排著隊買牛奶和麵包,排好長好長的隊,排著排著麵包沒了,大家就去排牛奶。蔬菜店裡只有胡蘿卜和洋蔥,其他什麼也沒有。
在通貨膨脹來臨的時候,外國人可以把這個國家的財富大包大包地捲走,而當地人已經沒吃的也沒穿的,什麼都沒有了,因為盧布貶值了。不但他們當時的錢沒有了,甚至過去一生的積蓄都沒有了。
再看今天,非洲的辛巴威又陷入全面通貨膨脹。2008年3月,該地通貨膨脹率高達100 500%。津元現在是全世界面值最大的貨幣,4月4日發行了2 500萬和5 000萬津元新鈔。5月6日發行了1億津元和2.5億津元新貨幣。沒過多久,5月15日,辛巴威央行又發行了大面額5億津元新鈔,再次在世界鈔票發行史上創下新紀錄。在他們那裡,人們買賣東西時現金都是論捆兒來算,例如買一份魚香肉絲,需要花1.2億津元。國家經濟陷入困境,人們拿到錢第一件事就是趕快買東西,晚一步就會貶值。由於通貨膨脹率迅速上漲,貨幣急劇貶值,新發行的貨幣很快就變得一錢不值,迫使央行不斷發行更大面額的鈔票,所以那裡的「億萬富翁」生活苦不堪言。
面對我國物價指數升高,政府不得不對宏觀經濟進行調控,否則等待我們的必然是通貨膨脹。
但是,我國物價很難壓得下來,因為土地資源稀缺,農民種地不賺錢,物價指數就下不來。怎麼辦?要想讓城裡人別拿錢去買東西,唯一可行的辦法只能把利率升上去,可利率一升,企業怎麼辦?它們不能生存,我國經濟增長就要掉頭向下了。如果銀行存款利率是10%的話,企業貸款利率就得13%以上,哪個企業、哪個行業利潤率有13%?沒有那麼高。如果企業只有10%利潤率的話,那它還不如關門不幹了,因為不夠還銀行貸款利息的。所以,利率上升一個百分點對於企業來講,都是貸款成本上升。企業沒法生存,就只能關門不幹。如果都關門不幹了,中國經濟就要走下坡路了
❼ 關於中國股市暴漲暴跌的內在原因!
我國股市暴漲暴跌這種情況的出現,首先一定是大量資金運作所造成的,而資金不會無意義無理由的去這樣操作一隻股票,也就是莊家一定是有信息優勢,技術優勢的,他們甚至可以提前了解政策走向,上市公司業績,還有一些重大的利空或利好消息,所以他們提前進入,消息一公開,他們便可以通過資金的運作致使某個股票暴漲暴跌,當然這只是一部分情況。中國股市受政策,政府幹預較海外市場比較大,所以往往某些重大的政策變動,就可以影響許多人對股市的看空或看多,如印花稅的調整(這甚至是牛熊的分界線)。如果大部分人對後市看空,資金大量流出股市,暴跌就不可避免了,反之亦然。所以造成漲跌的直接原因肯定是資金的流入和流出。
另外中國市場不是不適合做長期投資,只是短線相對於長線獲利速度更快,甚至更多。而海外市場已經成熟,股價基本能夠反映出其價值。當價值和價格相等或者接近時,就很難獲利了,所以巴菲特這種價值投資者,都是發覺潛力公司,早期投資,在公司壯大後,即可獲得巨大利潤。但是這需要非常敏銳的嗅覺,和超前的眼光。再看中國股市一個股票,特別是小盤股,控盤所需要的資金不是非常大,所以很容易出現游資借消息或者題材爆炒然後獲利了結的情況,如前幾個月的物聯網,短期暴漲,就是幾個個人或是私募基金聯手借題材爆炒的情況。
海外市場如美國,英國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首先他們的制度完善,投機者無利可圖,或者利潤太少,所以這些導致股市動盪的資金都去了新興市場。再次,海外投資者很多不是靠高賣高賣掙差價,有些擁有大資金的人會投資一些業績很好,且非常穩定的公司靠分紅利獲得利益,所以操作的少了,個股的震盪就不會太大。當然這也不是全部的個股都如此,如果有重大的利空或利好消息該暴漲還暴漲該暴跌還暴跌,不過國外沒有漲跌幅限制,很多時候是可以一次漲到位,或者跌到位的,例如,國美的總裁黃光裕被捕消息公布後1天內香港上市的國美從幾十跌到十幾,比中國的動盪也大的多。
個人意見,如果有不對的地方大家包涵。希望對你有幫助,沒有整理,想到哪就寫到哪了,就當給你開闊下思路找點素材了。畢竟都當過學生,知道寫論文的難~~~
❽ 中國漲幅最高的股票
中國股市兩支最出風頭牛股2000年牛市的億安科技第一支100元股與2007年的中國船舶第一支300元股!其於復權後上萬元的股票好幾支,比如飛樂音響等.千元的就不用說了......
❾ 你覺得近期中國大米會漲價嗎
肯定會漲價,所有的東西都會漲價。除了房價、股票、黃金這些東西不漲價,其他東西都會漲價,尤其是食物和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