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醫葯集團總公司的管理團隊
中國醫葯集團總公司黨委書記:郭建新
副董事長:佘魯林;
董事:范曉復、劉治、章建輝、王福成、李毓華、徐林立;
董事會秘書:石晟怡 中國國際醫葯衛生公司、國葯控股有限公司、上海醫葯工業研究院、中國醫葯工業有限公司、中國醫療器械工業公司、中國葯材集團公司、國葯勵展展覽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醫葯集團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中國醫葯集團聯合工程公司、國葯集團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一致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葯陽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⑵ 7家中國葯企市值損失1177億受什麼影響哪些企業下跌最狠
受到外部消息面的影響,其中康希諾下跌幅度最大超過15%。據媒體報道,美國商務部部長在毫無預兆之下,發布公告表示,將放棄新冠疫苗的知識產權。該公告隨即引發全球醫葯板塊的震動,不僅是美國,包括中國醫葯股也受到了影響。這些從事研發,生產疫苗的企業受到影響最嚴重,因為沒有知識產權,就意味著其他葯企可以隨意仿製疫苗,這對於早前透露巨資研發新冠疫苗的企業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打擊,而且事實上,受到影響的更多的美國企業。
⑶ A股董事長薪酬榜出爐,都有哪些人物上榜
董事長是公司或集團的最高負責人,股東利益的最高代表,統領董事會,A股董事長薪酬榜出爐,引起了無數網友的關注,跟著小編帶你去了解都有哪些大佬上榜。
中南建設吳建榮。 吳建榮開始人生的起飛。搶佔先機“滾雪球”吳建榮緊緊抓住這個發展的契機,從一個工程隊改建為浙江省江南建築裝飾工程公司,進而改建為浙江中南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公司蒸蒸日上。
⑷ 中國醫葯集團總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法定代表人)佘魯林簡歷
佘魯林,男,1956年12月生,福建莆田人,中共黨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畢業,工商管理碩士,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湖北代表團代表。 中國醫葯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
佘魯林先生,自2003年1月8日加入本集團擔任中國醫葯集團非執行董事,副董事長,佘先生擁有約27年醫葯系統工作經驗,其中逾24年為葯品及保健品行業的管理經驗。佘先生於1982年7月獲得南京葯學院(現稱中國葯科大學)葯學專業理學學士學位,於2005年7月獲得清華大學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余先生曾於1985年1月至1996年8月擔任中國醫葯集團廣州公司的總經理辦公室副主任、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及總經理。佘先生分別自1998年12月及2007年9月起至今一直擔任國葯集團的董事、總經理,法定代表人,以及自2008年7月起至今一直擔任國葯產投的董事長兼法定代表人,並自2009年11月起至今擔任國葯集團的副董事長。
⑸ 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同仁堂董事長被查!這對同仁堂是否有影響
2021年2月22日,中共北京市紀律檢查委員會、北京市監察委員會官網發布消息,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高振坤涉嫌嚴重違紀違法, 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⑹ 國葯控股董事長辭職,這對國葯控股有影響嗎
據悉國葯控股的董事長是因為個人原因而辭職,國葯控股官方發表並不會對公司運營造成任何影響。
⑺ 醫葯營業收入排名1位是什麼股票
目前醫葯營業收入排名1位的股票是000538 雲南白葯。
雲南白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5月3日經雲南省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雲體(1993)48號文批准,雲南白葯廠進行現代企業制度改革,成立雲南白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在雲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登記。經中國證監會證監發審字(1993)55號文批准,公司於1993年11月首次向社會公眾發行股票2,000萬股(含20萬內部職工股),定向發行400萬股,發行價格3.38元/股,發行後總股本8,000萬股。1996年10月經臨時股東大會會議討論,公司更名為雲南白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於2006年5月29日實施股權分置改革。公司股票簡稱雲南白葯,股票代碼000538,公司股票上市交易所為深圳證券交易所。
經過30多年的發展,公司已從一個資產不足300萬元的生產企業成長為一個總資產76.3億多,總銷售收入逾100億元(2010年末),經營涉及化學原料葯、化學葯制劑、中成葯、中葯材、生物製品、保健食品、化妝品及飲料的研製、生產及銷售;醫療器械(二類、醫用敷料類、一次性使用醫療衛生用品),日化用品等領域的雲南省實力最強、品牌最優的大型醫葯企業集團。公司產品以雲南白葯系列和田七系列為主,共十種劑型七十餘個產品,主要銷往國內、港澳、東南亞等地區,並已進入日本、歐美等國家、地區的市場。"雲南白葯"商標於2002年2月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評為中國馳名商標。
⑻ 石葯集團的董事長是誰
每一棵松樹的挺拔,都是長久力度和能量的積蓄,沖破岩石的阻滯,不間斷地汲取營養,一如石葯十年,風雨堅持,低調從容,鼎盛美麗
10年,石葯正在發生變化,由里到外,從輿論到人心。
華北平原,是中國最大最優良的玉米產地之一,而玉米又是生產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原料葯的基礎原料。坐落在華北平原的石葯集團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深厚的歷史淵源,在二戰時期,就以源源不斷的抗生素,為維護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1997年,河北省內四家醫葯龍頭企業強強聯合成立現在的石家莊制葯集團有限公司,石葯集團也是中國醫葯行業第一家境外上市公司,它的全稱叫做「中國制葯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制葯」。石葯集團經過10年的發展,從整體規模、出口創匯、技術實力、資本運營等各個方面都顯現出了良好的業績:石葯集團的銷售收入從成立之初的20億到現在的100多億,實現了一步一個台階的超常規發展,並連續多年被評為出口創匯大戶。
石葯集團憑借原料優勢和國家政策對河北省醫葯行業的支持,生產出影響中國整整十年的頭孢普葯。即使在抗生素葯品遭遇市場的質問之時,石葯集團生產出的頭孢普葯仍然能夠逆勢飄紅,以質量的先進性,管理的專業化和「用戶至上,義利共生」的經營理念取得了廣大醫護人員和患者的高度信任,成為國內頭孢普葯發展最快的企業,在醫葯市場的「寒冬」期,不斷開拓屬於自己的春天。
創新才能發展
時代的變遷源於產業的輝煌。雖然這一時代肇源於信息產業,但是石葯集團作為頭孢市場的領先企業也在生產、經營、管理中經營出屬於自己的特色。石葯的管理者也深信,發展才是硬道理,要把事業做大做強,就得開創新的領域。
2002年7月,經石家莊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批准,香港中國制葯集團有限公司購買石家莊制葯集團中諾葯業有限公司全部股權。石家莊制葯集團中諾葯業有限公司轉制為外資企業「中諾葯業(石家莊)有限公司」。經過5年的發展,中諾葯業不負眾望,為石葯集團打通了一條從原料到制劑的全新渠道,並將石葯頭孢粉針優勢做到了廣大的終端醫護人員心中,成為近年來頭孢制劑市場的領軍企業。
石葯集團中諾葯業一直堅持國內、國外兩個「輪子」一起轉,構建國際營銷網路,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在原料葯銷售及制劑產品的加工出口業務領域,加強產品注冊,強化服務,採取靈活多樣的營銷手段,已經同中國香港、德國、日本、西班牙、荷蘭、瑞士、丹麥、義大利、烏干達、奈及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醫葯企業和科研單位建立了穩定的經濟、技術、信息合作關系,其外貿制劑銷售額正在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攀升。
石葯中諾的創新不光體現在渠道上的拓寬,近年來分科室、分車間一系列硬體設施的改善,更是為產品的質量升級提供了專業化保障,使得其頭孢類粉針產品的抽檢率連年名列行業前茅。此外,石葯集團中諾葯業一刻也沒有放鬆對內部人員創新的高要求,近千名銷售人員不斷通過培訓提高專業服務素質,分集團、銷售公司、辦事處的三級培訓體系每星期都有培訓新課題開展,分享行業內國際一流企業的成功經驗,針對性補缺補漏,在拓展銷售隊伍素質的同時保障每個區域的終端都能感受到抗生素粉針基地的專業服務。
今天,石葯集團的營銷創新之舉已經靠專業化發展在同行業中遙遙領先,取得優良的業績和聲名顯赫的一流品牌是石葯縱橫市場的重要砝碼。「做好葯,為中國」的企業理念,已在億萬消費者心中深深紮下了根。
普葯更需專業化
2006年發生的各種與抗生素有關的負面新聞接連不斷,給普葯頭孢市場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和震撼,為了維護市場的穩定,市場急需一批質量優異、使用安全的抗生素,這個角色又由誰來擔當呢?面對人們渴望而又充滿期待的眼神,石葯集團專業化的頭孢普葯以其軟硬皆優的質量保證給在抗生素市場中彷徨的人們打了一支強心針。作為中國最專業的抗生素粉針生產基地,石葯中諾的普葯產品專業化之路走得艱難而堅定。
石葯集團蔡東晨董事長曾說過:「一個不重視產品質量的企業,是沒有希望的企業。」在今天的普葯市場,這句話顯得尤其重要。作為普葯粉針專業化生產基地,首先要保障產品鏈的全線貫通,石葯集團的頭孢類粉針中間體原料生產能力約佔全球25%的份額,優質原料全部自采。
完整的產品鏈是質量保障的首要前提。有了可靠的源頭保障,石葯集團生產的頭孢產品質量追求精益求精、盡善盡美。無論是硬體設施,還是軟體管理,各個環節全部符合GMP要求,是國內首批通過認證的企業之一。在目前這個信息社會里,很多醫葯小企業認為在GMP認證上的投資收益顯得很蒼白,但石葯中諾卻斥巨資不斷進行GMP的改造完善,因為一個建立了遠大發展戰略的企業,懂得專業化的認證不僅是為自己的將來尋求保證,也是對中國葯品生產尊嚴的捍衛。為此,部分國家領導人先後到石葯集團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