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走勢 » 中國黃金股票歷史
擴展閱讀
股票交易高價低價成交 2025-08-18 18:58:59
場外股票交易市場 2025-08-18 18:15:30

中國黃金股票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7-25 22:36:04

Ⅰ 中國黃金投資在什麼背景下出現的

金價還會比現在高很多。推動金價上漲有兩大因素:一是國際貨幣體系即將迎來歷史上一個嶄新的時代,變革會帶來陳痛,必將促使人們因迴避動盪的風險而開始買進黃金;二是黃金市場的發展即將步入高潮,世界范圍內的交易日益膨脹,現在市場上有大量的黃金結轉交易,這種對實體黃金的需求會令空頭面臨巨大問題。在這些因素的推動下,黃金價格很可能會在未來的6到12個月內攀升到每盎司2000美元的高點。

我們對黃金的前景如此的深信不疑,因為我們有如此多的理由買入:

一、基本價值層面:

1、黃金的價格過於便宜,價值被嚴重低估。

我們來比較一下:20世紀70年代,金價超過每盎司50美元後,就沒再低於這個水平。1971年8月尼克松總統關閉黃金交易窗口,此後兩年金價從40美元跳升至120美元。如果將通貨膨脹因素考慮在內,今天的500美元相當於1971年的42美元,因此將120美元乘以11倍後就能得到調整通脹後的金額,也就是每盎司1300美元以上。因此,黃金依然是原來的黃金,美圓卻不再是原來的美元。

2、國內不同時期價值比較:

民國初期,一兩黃金可買二畝良田,五兩黃金買北京一個四合院.現在一公斤黃金(三十二兩)不到二十萬人民幣,買不到一畝田.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個工薪階層結婚前買只金戒指送給老婆要花半年的工資收入.而今一般工薪階層一個月的收入可以買三五隻金戒指,請客吃飯,一餐飯就吃掉幾只金戒指,一件名牌西服就可以抵多隻金戒指。經歷過上世紀六十年代困難時期的老年人,就明白黃金實在太便宜了。因此可以同樣說,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黃金還是原來的黃金,人們的口袋卻不再是原來的口袋了。

3、馬克思的經典名言「金銀天生是貨幣,貨幣不一定是金銀」。

只有黃金才是真正的「地球元」,銀行家可以發行紙幣,只有上帝才能發行石油和黃金。

4、作為世界上最古老和最普遍被接受的貨幣形式,黃金的價值不受政府、公司或個人的影響。人們都會一致地認可:"黃金是唯一你可以擁有它而同時不受任何人的牽制的資產。"黃金作為長期保值,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與之相比。黃金不僅是最可信任的可長期保存的財富,同時也是獲得掌握錢財自由的源泉和標志。

5、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哪種資源類的商品漲幅最少呢?

通過幾年的尋找終於發現:唯有黃金價格上漲最少。始自2001年的商品牛市,石油上漲了7.8倍,銅價上漲了3.6倍,鎳價上漲了12倍,還有鋅、銥、銠都上升6倍以上。石油和銅沖過上次牛市頂點後又上漲了三倍,而唯有黃金漲幅最小,甚至連1980年的歷史高點850美元都沒有沖過。原因所在,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銅進口國,世界第三大石油進口國,石油和銅的牛市都反映了「中國因素」,而黃金市場上中國民眾的購買力沒有真正體現出來,中國因素尚待挖掘。

二、戰略層面:

1、黃金一直來以美元為主要標價,是因為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目前美元正因為美國經濟遇到的問題日益貶值。目前解決次貸危機的手段無非兩種,增加貨幣的投放、降低利率,這必將加劇美國的通脹水平,另一個可以確定的是必將導致美元的貶值。因此美元標價的黃金價格上漲是毫無疑問的。

2、至於歐元及亞洲其它國家貨幣逐步轉強情況下,未來美元作為外匯儲備及法定貨幣之特殊地位,將會於10年內逐步消失,而最終的時間取決於亞洲區內,以及歐洲貨幣及金融市場的發展步伐而定。隨著歐元、人民幣的崛起,美元一支獨秀的現象將最終消失,世界的貨幣體系面臨重新洗牌,迫切需要一種價值的終極標桿來作為衡量各個貨幣價值的度量衡,這個標桿,筆者認為非黃金莫屬。

3、從深層次角度來看,次貸危機也許只是美國貨幣系統問題的冰山角,美元貨幣地位的實質就是美國生產美元,而其它國家生產美元所能購買的東西,美國放縱國民揮動美元支票進行過度的消費。美國海軍學院教授Thomas Barnett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寫道:「我們只用很少的紙幣(美元)去交換亞洲地區豐富的產品和服務,我們也足夠聰明地知道這一切並不公平,當我們送去這些紙幣時,我們必須要提供真正有價值的產品― 美國太平洋艦隊」。了解這點,就不難明白:房地產暴漲,能源價格居高不下,商品價格屢創新高,這些市場信息折射出了問題的本源,泡沫的不是黃金和石油,也不是房價和大宗物資,泡沫的恰恰是美元貨幣!

4、貿易赤字居高不下,只好印鈔票支應居高不下的美國貿易赤字是原因之一。巴菲特曾用一個生動的故事來說明這個現象。有兩個與世隔絕又相鄰的小島:「勤勞島」和「享受島」,兩邊的島民每天在自己的土地上,努力生產食物。原本這兩個島都能自給自足,但某天「勤勞島」決定多生產一些食物,把這些東西出口到「享受島」上去。「享受島」人民欣喜若狂,因為如此一來,他們不用辛苦工作,只要發行「享受島」貨幣計價的債券,憑一張紙就可換得美食。一段時間後,「勤勞島」借著出口,手上累積了大量「享受島」債券,這些債券越積越多,「勤勞島」島民慢慢開始懷疑:拿一個只享受、卻不生產的島所發行的債券,有什麼好處?「勤勞島」居民開始將部分債券,轉換成「享受島」貨幣後,拿去買「享受島」的實質資產——土地。然而,「享受島」政府也想了一個妙招:印更多的貨幣,沖淡貨幣價值,這樣,「勤勞島」居民能夠買到的「享受島」土地將越來越少,「享受島」必須支付的債務利息也大為減輕。

巴菲特寓言中的「享受島」,指的正是美國。據美國財政部統計,二○○六年,美國印鈔廠每天印製面值大約五億二千九百萬美元的流通貨幣,如果把印過的美元紙鈔首尾相接,可以環繞地球二十四圈!從1913年到2001年,美國在87年裡一共積累了6萬億美元的國債,而從2001年到現在,短短的5年多的時間里,美國竟增加了近3萬億美元的國債!而目前全世界對美國持有高達三萬五千億美元的金融債權,佔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超過四分之一。巴菲特對「享受島」利用美元貶值,減輕還債壓力策略的形容是「畢竟,在掩人耳目情況下的偷竊,要比強取豪奪好得多。」但「勤勞島」島民也不是笨蛋,久而久之,他們會開始質疑手上「享受島」隨印隨有的那張紙究竟有何價值。對美元的前景更加擔心是那些老練的投資者─即富有的個人和一些基金經理。有兩個具體事件與此相關。一是中海石油(Chinese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未獲准購買加州聯合石油公司(Unocal),當時投資者以為這只是個特例;然而,當Du Ports的交易同樣受阻時,人們的思想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因為大家看到,美國政府不允許海外的美元持有者將貨幣轉換為美國的有形資產,那麼美元的價值更加虛無縹緲。

5、國際黃金儲備

國際上黃金儲備達百噸以上的有32個國家、地區或組織主要集中在歐洲和北美洲,亞洲及非洲國家只佔少數;從這一數據可以看出,政治經濟實力強大的國家其黃金儲備也多,這說明黃金儲備仍是國家綜合實力的標志。

另外,黃金儲備在國家金融戰略總儲備中的比率也說明黃金現在仍然是國家戰略儲備的主體,黃金儲備仍為世界上的發達國家所重視。美國的黃金儲備在其國家戰略總儲備中所佔的比率高達56.7%,而其他一些發達國家如德國37.6%、法國47.1%、義大利47.8%、瑞士38.2%、荷蘭46.6%也是凸顯了黃金儲備的重要作用。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有些國家根據本國實際情況實行藏金於民的政策。比如印度,印度的官方黃金儲備雖然只有357.8噸,在國家戰略總儲備中的比率也不高,只有7.8%。但是,據有關資料顯示,印度民間的黃金總儲藏量至少有1萬噸,白銀的民間儲藏量至少也有11萬噸。現在,印度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消費市場,其黃金消費量每年達600-800噸左右。印度並不是產金大國,其每年消費的黃金大多數是從國際市場上購買。近幾年隨著印度經濟的高速發展,黃金的進口數量也大幅增加。

中國官方公布的黃金儲備約為600噸(2004年,至今並沒有數量上的大改變),佔中國國際金融儲備的2%以下,黃金儲備及占國際儲備的比率都明顯偏低。不過600噸的數字是中國官方公布的數據,根據經驗性推論,600噸可能是不準確的數字,從各種因素分析中國官方實際擁有黃金儲備量要大於600噸,黃金儲備約在1000噸左右。

6、中國外匯儲備持有一萬噸黃金是人民幣通向自由王國的必由之路。貨幣戰爭已經開始,1萬4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是我們花費了太多的代價,才建立了一個陣地。但還需要戰略核威懾力量保障陣地的安全。如果以1000美元/盎司價格買入,僅需要3200億美元,算小帳會損失利息,算大帳我們必定引來各種商品的人民幣定價權和央行貨幣政策的主導地位。在這里我們不禁深切懷念老一輩革命家高瞻遠矚的戰略目光,我國的黃金儲備,絕大部分是在1973年,陳雲同志的力主下買入的。增加了國家的黃金儲備,不但在美元狂跌中保證了外匯儲備的安全,還為以後的對外開放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7、人民幣必須升值嗎?放開後一定會升值嗎?中國目前面臨的情況和當初日本很相似,美國從外部施壓,迫使中國產生各種投機效應,從股市和房市來看,這種效應已經很明顯。美元就像木馬,植入了我們的機體,泡沫吹大到一定階段,金融打擊肯定會發生,只是尚不知道會在何時發生,中國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泡沫經濟騙局已經被玩了不止一次,現在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人民幣如果劇烈升值,後果之一是,熱錢進一步瘋狂涌進,中國出口產業受到嚴重打擊,失業增加,經濟不穩定性增加。我們一定要讓人民幣穩定緩慢地升值,讓熱錢和投機資本認識到中國政府的決心,知道他們和中國進行人民幣升值的賭博或游戲,成本會遠遠高於在其他國家投資的成本,這樣熱錢耗不起,會逐漸退潮,中國也贏得了調整匯率的時間和時機。從戰略意義上說,升值與否均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人民幣有自主的定價體系。

三、黃金的商品需求:

黃金自古以來就是人們身分的象徵,它曾是君王的專利,歷史上的好多次戰爭都因它而起。而從近代起,黃金又被賦予硬通貨的功能,「金本位」制的出現更使它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地位。現在雖然「金本位」制已經不在,但黃金作為價值的無冕之王,黃金的金融屬性並沒有降低,黃金仍然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保值的手段和投資的工具,集商品功能和金融功能於一身。中國文化視黃金代表富庶及財富已根深蒂固,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人們對黃金的需求,那就是----「無限」。

1、工業需求

(1)主要在電子工業需求與牙醫需求,占黃金總需求的10%左右,受工業行業限制,變動平穩,對金價影響小,日本黃金年消費量在160噸左右,其中工業用金就達100噸,我國目前每年工業用金卻不足10噸,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2)金由於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性,在航空航天領域也被大量應用,隨著大量航空航天技術應用於民,黃金在這些方面的市場前景非常被看好。例如一種鍍金玻璃,在航空航天中用於防紫外線,現在可應用於建築,能起到很好的防太陽輻射和隔熱作用。新工業領域的發現會不斷提升黃金的需求。

(3)黃金還可以用於日用品,如鍍金鍾表、皮帶扣、打火機、鋼筆等。鍾錶王國瑞士國度不大,但其飾品業每年用金量達40噸左右,其中95%都用在製表業上。日本僅一家手錶廠一年消耗金鹽就達1噸,相當於消耗黃金680公斤。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鍍用金前景也會十分廣闊。

2、飾金需求:

占黃金需求比例為75%左右,分額最大,2005年增長5%,為2736噸,傳統飾金消費大國為印度,沙特,阿聯酋,中國,土耳其等。

(1)印度被稱為拜金之城:印度人對黃金以及金飾品之所以情有獨鍾購買黃金在印度是一種固有的傳統,甚至印度的窮人手裡一旦有了積蓄便會購置金銀用於保值。印度是全球黃金最大的消費國。自從1990年黃金控製法案(Gold Control Act)開始重新實施印度黃金需求的年平均增長率達到了10%,該法案禁止以金條的形式持有黃金。估計盡管情況有所變化,但是目前印度仍然持有接近15000噸的黃金,這佔了全球整個地表黃金總量的10%。在過去的10年間印度平均每年出售黃金676噸,這個數量是美國所持有黃金數量的1.5倍還要多,同時是世界其他主要黃金消費國中國、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以及阿聯酋的3到8倍。隨著印度經濟的飛速發展,對黃金的需求會不斷穩定增長。

(2)中國國內的黃金需求:一直是以首飾性消費需求為主,每年中國市場銷售的黃金絕大部分都成為了黃金飾品,種種歷史原因和金融體制的原因,造成中國大陸人均黃金製品只有3.5克左右的現狀。目前,中國大陸人均黃金年消費量只有0.2克,,僅及世界年人均消費水平的1/6,消費數量集中在黃金飾品上,與港、台地區和西方國家的水平差距懸殊(阿聯酋人均年消費黃金最多,達30克),離印度人均約1克的水平也有很大距離。預計今後幾年中國的黃金消費將從以往每年200多噸增加到400噸至500噸,這對國際黃金市場的價格將會產生非常重大的影響。

(3)目前我國人均黃金擁有量僅有3克,而世界人均水平為25克,歐美發達國家人均為100克-200克,印度人均擁有黃金為15克。有理由相信,正在進入小康社會的中國,假如人均持金量增加2克至5克,13億人就是2600噸,就比全球一年的產金量要多,這對於世界黃金市場來說就是很大的需求量,足以推動世界黃金價格形成一個大牛市.

四、黃金的投資需求與投資市場

與黃金的工業需求和飾金需求相比,黃金的投資需求潛力更大。綜觀中國國內現狀,由於國家缺乏長遠的黃金儲備規劃,普通民眾對黃金的投資意識、保值增值應對金融危機、通貨膨脹的功能遠未了解。相當時間內,大部分民眾對黃金的理解和認識更多停留在首飾品的認識上,對黃金的金融投資功能知之甚少,黃金金融投資的參與度極低。但目前國內大眾投資黃金的意識正在被喚醒,從投資需求來看,中國黃金市場在徹底開放之後,將令世界再度吃驚,中國因素在黃金金融市場上會得到充分的反映。

在分析當前黃金市場的一些因素之前,我們應該先看一下上次的黃金牛市是如何產生的。

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黃金大牛市

1971年,在損失了大量黃金儲備後,美國政府宣布退出布雷頓森林體系,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此後的黃金價格完全脫離了政府定價模式,由市場供求關系來決定,黃金沖破了布雷頓體系的牢籠控制,隨後黃金價格飛速上升,

1973年因美元大幅貶值的誘導,再次引發了歐洲各國拋售美元搶購黃金的浪潮。在這個市場浪潮沖擊下,導致西歐和日本外匯市場不得不關閉了17天。經過各國之間的緊急磋商最後達成協議,西方國家放棄固定匯率,實行浮動匯率。同時黃金漲過100美元/盎司大關,是原來官方所規定兌換價格的三倍。

在同一時期,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通脹率再次急劇升高。加上美國黃金市場的建立和發展,美國公民在被禁止數十年後,重新獲得擁有黃金的權利,交易商和個人投資者認定這些將極大地增加對黃金的需求,因而傾囊買進。金價繼續不斷攀升,新的歷史最高價格不斷被刷新。最後黃金價格在美國黃金市場對美國公眾開放的當天,黃金價格才沖頂回落。此時的黃金價格是200美元/盎司。

1975-1976年間,高通脹率引發了美國和其他國家嚴重的經濟衰退,高失業率和破產風潮是當時最突出的世界經濟景象。為了平抑市場對黃金的投機需求,美國財政部宣布拍賣部分黃金儲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同出此舉,並且要求成員國使用「特別提款權」作為記帳單位,取代原先使用的黃金。當美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黃金進入市場銷售時,黃金市場價格創出了低價102美元/盎司。但此時拍賣中的黃金總是被踴躍認購的買單所消化。

1977年黃金價格出現大幅反彈,此時通貨膨脹重新成為世界各國的焦點,很快金價在1978年又超越了前次高峰的200美元/盎司。

1979年,黃金市場出現了買方力量大有不管任何人拋出多少黃金就吃下多少黃金的氣勢,迫於強大的市場購買力的壓迫,美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被迫壓縮了原定的黃金拍賣計劃,不久就徹底放棄了這項計劃。

1979年上半年黃金價格引人注目地漲過了360美元/盎司,但隨後的超越眾人想像力的黃金暴漲令世人目瞪口呆。1979年夏季,世界通貨膨脹情況迅速惡化,美國政府的債務也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從1970年的4000億美元,經過九年時間翻了一番後繼續增長,接近1萬億美元。

1979年下半年,黃金價格不斷刷新一個個百元整數單位,400美元/盎司、500美元/盎司、600美元/盎司、700美元/盎司,一個個令人眩目的、以前市場各方都不敢想像的價格被市場力量迅速創造著……。

1980年1月,當前蘇聯入侵阿富汗的事件發生後,黃金價格被推上了有史以來的歷史最高價:852美元/盎司。

從布雷頓森林體系開始崩潰時,黃金價格從當時官方固定兌換價格35美元/盎司,一直上漲到852美元/盎司,期間只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總體漲幅高達24倍之多。金價從1968年的35美元漲到1980年的850美元的12年間,每年有30%的獲利率,遠超過同期的7.5%的通貨膨脹率。這次黃金大牛市的報酬率也超出了當時美國歷史上最長和最亮麗的股票大牛市:1949年到1961年的12年間,它的年均報酬率是19%。

對於這段歷史,我們的許多教科書錯誤地認為:美元是這場風波的贏家,而黃金失去了世界流通貨幣功能等所以是輸家。出現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我國許多金融學者在這段金融史的學習中是接受來自美國的素材和教育,在不知不覺中被美國情節洗腦,最後向更多的學生傳達了錯誤的思維理念。我們認為真實的情況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是黃金被強權政府所霸佔和壓迫控制下的世界貨幣制度,是美國政府發行的美元控制和束縛了黃金,美元想完全取代黃金地位的一種貨幣體系制度;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實際上是美元這種獨霸企圖的崩潰,黃金由此擺脫了美元的控制,黃金重新獲得了自由,世界人民大眾由此才能夠自由擁有黃金。美元是這場對抗後的輸家,我們也就能夠理解隨後看到的黃金兌美元獲得了大幅飆升。

這個牛市的要素是:美國經濟出現通脹和赤字,美元的信用遭到質疑,主要貨幣體系出現負利率,美國民眾被允許投資黃金出現了巨大的需求,國際政治出現大的動盪。

對照現實,歷史是如此的相似。每個要素都開始出現,對於空頭,更加致命的因素是需求方多了中國和印度,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每年正以10%的速度發展的龐大的經濟體。

Ⅱ 中國黃金概念股有哪些

中國黃金概念一共有11家上市公司,其中7家中國黃金概念上市公司在上證交易所交易,另外4家中國黃金概念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交易。

Ⅲ 黃金 股票

本人認為不能從簡單意義上說哪個好,各有各的作用各有各的優勢

股票的作用是融資(即圈錢),公司有了錢才能發展,公司發展好了,也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而黃金的作用是保值,增值和為投資者規避風險。當通脹來臨時,人們為了使自己手中的錢不被貶值,便會去投資,而黃金成為了他們的首選;當投資者在投資方面遭遇風險,黃金也成為了他們規避風險的首選。

對投資者的建議:選什麼投資產品好,個人建議:哪個行情好,就投資哪個。黃金現目前正處於一個大牛市中,所以投資黃金是個不錯的選擇。

投資者如何規避風險:投資只能用富餘的資金通過一定的渠道進行資本運作,比較常見的有「4321」定律,什麼是「4321」定律呢?資產的40%用於投資,30%用於開支,20%用於備急,10%用於保險。做過股票的人都知道如何分散風險,就是全部資金不能投資在一個股票上,多買幾只股票,總能賺錢的。同樣的道理,你也可以拿部分資金來投資黃金。對於剛接觸黃金投資的,在沒有熟悉的情況下,切不可盲目投資,可以到正規的黃金投資公司做咨詢及培訓。對於想炒黃金的菜鳥,可以先小資金進入,等操作熟練,在大資金操作。

另外黃金還有許多其他優勢

一。黃金的價值是自身所固有的和內在的「全球硬通貨幣」,並且有千年不朽的穩定性,所以無論天災人禍,黃金的價值永恆。而黃金的價格仍將持續上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是大牛市。

黃金具有通脹預期下的商品屬性和信用貨幣危機下的貨幣屬性,這兩種屬性使未來黃金需求的持續增長已成定局。由於各國通脹壓力增大加大了投資者對於投資黃金的避險需求,促使黃金價格不斷攀升。業內人士表示,黃金價格從中長期來看,仍將持續上漲。目前,已有不少國內外專業機構預測,2010年黃金價格整體將平穩運行,下半年有望持續走高,未來兩年或三年內將有創歷史新高的可能性。而國際商品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日前也明確對媒體做出國際黃金期貨價未來十年內將上探2000美元每盎司價位的預計。

縱觀2008年以來的全球市場,股市暴跌、樓市下滑、美元動盪,原油、有色金屬、農產品等大宗商品遭遇重挫,而黃金卻「一枝獨秀」,連續9年上漲,從2001年的250美元/盎司,上漲到1200美元/盎司,價格翻了近5倍,與其他市場形成了巨大反差。近來黃金一直保持在1000美元以上的高位。

黃金日益上漲同需求量也有著密切關系。目前世界黃金已探明儲量為15萬噸,已開采12.5噸,按照每年2%的速度開採下去的,那麼不到20年地球上的黃金將被開采一空。俗話說物以稀為貴,越來越少的開采量將促使黃金上漲。而印度,中國相繼成為世界上第一大和第二大黃金需求國,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黃金的需求量也將不斷增大,導致黃金價格的上漲。

黃金在國內目前剛剛興起,股票、房地產、外匯等在剛開始時都賺瘋了,正處於牛市的黃金也不例外。而且操作更靈活.

(與證券的比較)

一、以小博大
現貨黃金:現貨黃金是1:100的杠桿比例,國際上黃金一手單額是10W,那它的保證金就是1000美金。有了這個1:100的杠桿,那麼你的1美金就可以進行100美金的黃金交易.賺取一個點就等於是賺了100美元。
股票是投入多少資金就是多少。沒有所謂的杠桿比例。

二、交易時間
現貨黃金:24小時可以進行交易,所有投資者可依照個人時間來安排,隨時進出市場。晚上8-12點是歐洲下午盤和美洲上午盤時間,交易非常活躍,黃金價格波動幅度最大。而此時正是中國的晚上,中國投資者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股票是每天4個小時的交易。

建議:白天炒股,晚上炒黃金。

2.綜合風險的不同:
股票存在人為炒作,莊家或企業發布虛假消息以及操控股票價格等因素,使得投資者很難分清虛實,風險較大,很容易高位套住。而黃金是全球買賣,每天的成交量達20萬億美元,幾乎沒有任何機構可以操縱其價格。影響黃金價格的因素主要是國際金融政治,需求等因素,而這些信息都是公開透明的 。

3.靈活性的不同:
股票是當天買要第二天才能賣也就是t+1交易,而且只能漲才能賺錢,跌了就被套虧錢,而黃金是隨時買隨時可以賣也就是t+0交易,可以買漲也能買跌也可以同時買漲買跌,是雙向選擇!
4.操作分析的不同:
買一支股票要分析它的基本面和技術面,以及公司的財務狀況,行業地位,分析k線圖,還要在一堆股票中篩選,還要關注國內的政策,行業的信息,公司的季報和年報等等,而黃金只要分析一根k線圖和關注國際上的政策新聞基本就可以了!
股票要關注市盈率,上證指數等。 黃金是屬於單一品種,只需關注其走勢規律和國際新聞就行。
5.收益上的不同:
雖然股票的收益有時是很可觀,但承擔的風險也是很大的,股票是以大搏大的原理,只有資金量大收益才大,而黃金是以小搏大,杠桿的原理,以1:100的比例 ,將收益放大。如07年8月到11月期間,投資黃金的收益不亞於股市。
6.未來發展的不同:
國家在嚴格控制股市的增長速度,行業的一些小小的負面消息以及國家的一點小小舉措都會對其造成影響,而黃金是現在國家極力在扶持的,也正處於發展階段,將來必定會象現在的股市一樣火爆,現在進入是個很好的時機,國家就算出台重大舉措也不會對其造成什麼影響,因為這是全球性的交易!
比如:5月30日國家為了抑制股指的快速上漲,國家採取上調印花稅的宏觀調控手段,導致股市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黃金期貨推出的預期表明國家對黃金市場的重視。而目前在只有黃金現貨的情況下,黃金現貨投資必然倍受投資者的關注。

Ⅳ 誰知道中國股市的發展歷史

我國的滬深股市是從一個地方股市發展而成為全國性的股市的。在1990年12月正式營業時,上市的股票數量只有為數很少的幾只,其規模很小,且上市的股票基本上都是上海或深圳的本地股,如上海的老八股中只有一支是異地股票。在其後股市的發展中,由於缺乏戰略性的考慮,造成了資金的擴容與股票的擴容不同步,特別是資金擴容,其速度遠遠快於股票擴容。在1991年至1996年的五年間,股票營業部從數十家擴展到現在的近3000家,入市資金從10多億元增加到現在的3000多億元,而上市公司卻只從當年的近20家增加到現在的400多家,上市流通的股票只有300億股。股市的供求關系極不平衡,這樣就造成了股價在最初兩年出現暴漲的局面。
上海股市從1990年12月開始計點,1992年年底就上升到了780點,平均年漲幅達到179%;深圳股市從1991年4月開始計點,1992年底也漲到了241點,年均漲幅也有68.5%。

由於股價在開始兩年漲幅過度,伴隨著股票的擴容,在1993年上半年股價達到歷史性的高度以後,股價就停步不前,滬深股市就進入艱難的調整階段。1993年滬深股市收盤指數分別為833點和238點,1994年收盤指數分別為647和140點,1995年的收盤指數分別為555點和113點。根據國外股票指數的上漲速度和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國股市這種調整估計還要相當時日。如國家不出現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上證綜合指數若要在1000點站穩,大概還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

Ⅳ 中國黃金有股票嗎

有黃金股票,黃金股票是股票市場中的板塊分類,是黃金投資的延伸產品。黃金股票就是黃金公司向社會公開發行的上市或不上市的股票,所以又可稱為金礦公司股票。
在黃金股票中還有一種被稱謂磐泥黃金股票的投資行為,投資者買賣已購置了大批可能含有沙金成分的河床或礦金成分的山地,但還未被開發證實的股份公司所發行的股票就被稱為磐泥股票。事實上這些股票只代表了那些僅擁有某些可勘探或可開採金礦土地的公司,也就是說投資磐泥股票,就是投資那些未經證實、過去沒有生產記錄的金礦公司的未來。

Ⅵ 中國黃金股票最高價

中國黃金的股票代碼是600489
現價是10.37元

Ⅶ 中國黃金股票代碼

中國黃金股票代碼:600489.
簡介:

公司成立於2000年6月23日,是經國家經貿委國經貿企改[2000]563號文批准,由中國黃金集團公司(原中國黃金總公司)作為主發起人,中信國安集團公司等共七家發起人共同發起設立的股份公司。主發起人中國黃金集團公司將其所屬的陝西東桐峪金礦、河北峪耳崖金礦、河南中原黃金冶煉廠的經營性資產、負債和擁有的山西大同黃金礦業有限責任公司40%的股權以及部分現金投入到本公司,其他六家發起人均以現金投入。 2003年8月公司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發行字[2003]71號」文核准向社會公眾發行人民幣普通股10,000萬股,並於2003年8月14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

經營范圍
黃金、有色金屬的地質勘查、采選、冶煉的投資與管理;黃金生產的副產品加工、銷售;黃金生產所需原材料、燃料、設備的倉儲、銷售;黃金生產技術的研究開發、咨詢服務;高純度黃金製品的生產、加工、批發;進出口業務;商品展銷。

Ⅷ 黃金投資的投資歷史

1944年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和40多個國家簽訂了布雷頓森林條約。規定黃金直接和美元掛鉤。一盎司黃金兌換35美元。這是世界黃金公開計價的開始!
一盎司=31.1035克
從1929年至今。黃金一共出現過三次熱潮。
1929年~1932年 黃金採掘企業股票平均上漲了650% 掀起了第一波黃金熱
1974年~1980年 黃金從100美元漲至850美元。採掘黃金的企業的股票平均也上漲了1000% 這是第二次黃金的熱潮
2002年至今 黃金從300美元漲至2008.3.17 最高點的1032美元 後回落至845美元 現在(2011.04)金價1050美元左右,連創新高。可見對於國際經濟前景的擔憂和區域安全局勢的擔憂,讓黃金又重新回到了各路投資豪傑的眼中。
黃金投資的安全建議(不包含投資盈虧)如果您已經決定好了進入黃金這個市場,就要注意您的資金安全。 紙黃金指黃金的紙上交易,投資者的買賣交易記錄只在個人預先開立的「黃金存摺賬戶」上體現,而不涉及實物金的提取。盈利模式即通過低買高賣,獲取差價利潤。相對實物金,其交易更為方便快捷,交易成本也相對較低,適合專業投資者進行中短線的操作。目前國內已有三家銀行開辦紙黃金業務,分別是中國銀行的黃金寶,中國工商銀行的金行家,中國建設銀行的賬戶金。
實物黃金國內一些資歷合格的商業銀行都可以出售,但是投資者自己在儲存方面要加小心。因為銀行或商家回購時很注重是否磨損,完整。 倫敦黃金市場歷史悠久,其發展歷史可追溯到300多年前。1804年,倫敦取代荷蘭阿姆斯特丹成為世界黃金交易的中心,1919年倫敦金市正式成立,每天進行上午和下午的兩次黃金定價。由五大金行定出當日的黃金市場價格,該價格一直影響紐約和香港的交易。市場黃金的供應者主要是南非。1982年以前,倫敦黃金市場主要經營黃金現貨交易,1982年4月,倫敦期貨黃金市場開業。目前,倫敦仍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市場。
倫敦黃金市場的特點之一是交易制度比較特別,因為倫敦沒有實際的交易場所,其交易是通過無形方式--各大金商的銷售聯絡網完成。交易會員由最具權威的五大金商及一些公認為有資格向五大金商購買黃金的公司或商店所組成,然後再由各個加工製造商、中小商店和公司等連鎖組成。交易時由金商根據各自的買盤和賣盤,報出買價和賣價。
倫敦黃金市場交易的另一特點是靈活性很強。黃金的純度、重量等都可以選擇,若客戶要求在較遠的地區交售.金商也會報出運費及保費等,也可按客戶要求報出期貨價格。最通行的買賣倫敦金的方式是客戶可無須現金交收,即可買入黃金現貨,到期只需按約定利率支付利息即可,但此時客戶不能獲取實物黃金。這種黃金買賣方式,只是在會計賬上進行數字游戲,直到客戶進行了相反的操作平倉為止。
倫敦黃金市場特殊的交易體系也有若干不足。首先:由於各個金商報的價格都是實價,有時市場黃金價格比較混亂,連金商也不知道哪個價位的金價是合理的,只好停止報價,倫敦金的買賣便會停止;其二是倫敦市場的客戶絕對保密,因此缺乏有效的黃金交易頭寸的統計。 蘇黎世黃金市場,是二戰後發展起來的國際黃金市場。由於瑞士特殊的銀行體系和輔助性的黃金交易服務體系,為黃金買賣提供了一個既自由又保密的環境,加上瑞士與南非也有優惠協議,獲得了80%的南非金,以及前蘇聯的黃金也聚集於此,使得瑞士不僅是世界上新增黃金的最大中轉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黃金的存儲中心。蘇黎世黃金市場在國際黃金市場上的地位僅次於倫敦。
蘇黎世黃金市場沒有正式組織結構,由瑞士三大銀行:瑞士銀行、瑞士信貸銀行和瑞士聯合銀行負責清算結賬、三大銀行不僅可為客戶代行交易,而且黃金交易也是這三家銀行本身的主要業務。蘇黎世黃金總庫(Zurich Gold Pool)建立在瑞士三大銀行非正式協商的基礎上,不受政府管轄,作為交易商的聯合體與清算系統混合體在市場上起中介作用。
蘇黎世黃金市場無金價定盤制度,在每個交易日任一特定時間,根據供需狀況議定當日交易金價,這一價格為蘇黎世黃金官價。全日金價在此基礎上的波動不受漲跌停板限制。 紐約和芝加哥黃金市場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主要原因是1977年後,美元貶值,美國人(主要是以法人團體為主)為了套期保值和投資增值獲利,使得黃金期貨迅速發展起來。目前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IMM)是世界最大的黃金期貨交易中心。兩大交易所對黃金現貨市場的金價影響很大。
以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為例,該交易所本身不參加期貨的買賣,僅提供一個場所和設施,並制定一些法規,保證交易雙方在公平和合理的前提下進行交易。該所對進行現貨和期貨交易的黃金的重量、成色、形狀、價格波動的上下限、交易日期、交易時間等都有極為詳盡和復雜的描述。 香港黃金市場已有90多年的歷史。其形成是以香港金銀貿易場的成立為標志。1974年,香港政府撤消了對黃金進出口的管制,此後香港金市發展極快。由於香港黃金市場在時差上剛好填補了紐約、芝加哥市場收市和倫敦開市前的空檔,可以連貫亞、歐、美,形成完整的世界黃金市場。其優越的地理條件引起了歐洲金商的注意,倫敦五大金商、瑞士三大銀行等紛紛來港設立分公司。他們將在倫敦交收的黃金買賣活動帶到香港,逐漸形成了一個無形的當地 倫敦金市場,促使香港成為世界主要的黃金市場之一。
目前,香港黃金市場由三個市場組成:①香港金銀貿易市場,以華人資金商占優勢,有固定買賣場所,主要交易的黃金規格為99標准金條,交易方式是公開喊價,現貨交易;②倫敦金市場,以國外資金商為主體,沒有固定交易場所;③黃金期貨市場,是一個正規的市場,其性質與美國的紐約和芝加哥的商品期貨交易所的黃金期貨性質是一樣的。交投方式正規,制度也比較健全,可彌補金銀貿易場的不足。但是現在香港的倫敦金交易基本失去監管,許多受騙者求訴無門。2010年5月12日,有香港議員及受騙者手持倫敦金大白鯊玩偶在香港立法會門外情願,呼籲立法懲戒倫敦金騙子。 黃金定盤 1919年9月12日上午11點,產生了第一筆黃金定盤,當時金價定在每盎司4磅8先令9便士。開頭幾天的報價是用電話進行的,後來就決定在斯威辛街的洛西爾銀行的辦公室里舉行正式會議。如今金價一天定盤兩次,上午10:30和下午3:00。
倫敦黃金定盤價是獨一無二的,與其他黃金市場不同,它為市場的交易者買入或賣出黃金只提供單一的報價。它提供的標准價格,被廣泛地應用於生產商、消費者和中央銀行作為中間價。有5個銀行成員參加定盤,每次定價時他們各派一個代表出席。在定盤過程中這些人用電話與其自身的交易員保持聯系。
在每次定盤開始時,主席(自1919年開始以來,就由洛西爾銀行的代表擔任,)向其他4位代表宣布一個開盤價,他們分別向本身的交易廳匯報,然後再將這個價格轉告給他們的客戶。各銀行根據他們收到的訂單,指示他們的代表宣布他們在該價位上是買進還是賣出。只要在該價格上既有買入又有賣出的,就會詢問他們所需交易的金磚數量。
如果在該價位上只有買入或只有賣出的,或者買賣金磚的數量不平衡,價格就會上下浮動,於是將上面的程序重新進行一遍,直到得到平衡為止,於是主席宣布定盤。如果買賣的數量在25塊以內就宣布定盤,必要時定價過程將持續,直到使買賣雙方都滿意為止。通常這只需要15分鍾或更少的時間,但也有時會超過一小時。
客戶可以在定價前預先留下訂單。也可以在定價的全過程中了解價格的變化,並隨時更改訂單,直到定盤為止。為保證任何訂單的變化迅速地讓主席知道,每個代表的桌上都有一面小旗,當聽到從他的交易廳內傳來變更要求時立刻把它舉起來。只要還有旗被舉著,主席就不會宣布價格定盤了。
現在倫敦交易所里的5個定價代表是:
德意志銀行、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密特蘭銀行、洛西爾銀行、瑞士信貸第一波斯頓銀行 加拿大楓葉銀行 } 新加坡黃金所成立於1978年11月,目前時常經營黃金現貨和2、4、6、8、10個月的5種期貨合約,標准金為100盎司的99.99%純金,設有停板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