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股票1990年至2011年的總體走勢
直線上漲
⑵ 1990年至2010年A股走勢
分成3個階段:
1991-1995善庄階段:只有幾家大機構和不多的股票,機構重倉持有什麼股票都能見諸報端,機構的理念是「把股價抬上去不是本事,能夠在高價區站住才是本事」。多數股民掙錢了,於是湧入股市想借機發財的人越來越多。最後雖然其中很多人發財了,但是留下了一堆被抬到高價偏離正確估值的股票,為之後A股的下跌(也叫估值修復)埋下了伏筆。從供求關繫上來講,這是A股唯一一個股民資本相對於股票供應較多搶著買股的時代。
1996-2000惡庄時代:機構數量變多,媒體也監管不過來了,於是就出現了惡庄。他們在股價很低時繼續惡意打壓以求獲得更廉價的籌碼,在人們買股熱情高漲時偷偷出貨,實際上完全操縱了股價,然後留下一堆巨虧跳樓的散戶。大熊市的時候政府一喊話熊市就轉牛了,相對於善庄時代的投機市此時A股更顯著的特點是政治市,不過這兩個A股的傳統從來就沒有真正脫離過A股本身。
2001之後:博弈時代:博弈時代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金類的機構數量急劇攀升。然後每個機構持有一個股票的比例被《證券法》規定不能超過10%。於是機構之間就要合作(大家一起買一起賣同一個股票)才能達到惡庄時代操縱股價的目的。但同時機構之間也存在相互的競爭,於是它們的買入賣出往往不是那麼協調。這個時代的牛股經常是一波上漲之後構築一個換手平台把那些想要賣出的機構賣出的股票都消化掉了才會有新一波的上漲。這個模式看似要比之前好,可是所有的機構和散戶都有逐利性——他們居然也和散戶一起追漲殺跌看趨勢做。於是就有了牛短熊長的特徵,牛市的時候搶著入場搶利潤,熊市則顯得似乎永遠沒有盡頭,沒有哪個機構願意率先站出來說這里就是熊市的終點了。政府的喊話、社保和保險資金的加入以及外資的持續湧入成了股市的見底信號。此時A股出現了新的問題,就是股票發行過快資金卻逐步跟不上了,這導致了股市供求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現在都沒有解決好。人們都知道發行股票比起炒股掙錢多了。這個時代在中國還會延續相當長一段時間,因為這個時代的毛病不是一兩個政策可以解決好的。
⑶ 共五集。請找個能下載的地方,謝謝。能用迅雷下載的財富與夢想中國股市1990-2010紀錄片,謝謝。
尊敬的迅雷用戶,您好:
建議您可以到迅雷快傳裡面搜索下是否有該影片,迅雷快傳:http://kuai.xunlei.com/ ;
如果迅雷快傳沒有也可以在迅雷看看上面搜索,迅雷看看:www.kankan.com
如果都沒有可以到電影天堂看看。
希望可以幫到您,感謝您的支持,祝您生活愉快。
更多疑問,歡迎您向迅雷網路平台提問。
⑷ 求「財富與夢想———中國股市1990—2010」的觀後感!!!
如圖
⑸ 求「財富與夢想———中國股市1990—2010」一篇2500字的觀後感!!!
財富與夢想:中國股市1990-2010
中國股市從它誕生的第一天起,就表現出了不同於國際股市的一個「中國特色」,它牢牢地被控制在政府的「有形之手」中,它的快速發展,是政府大力推動的結果,而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挫折也可明顯地看出政府幹預的痕跡。這對政府產生了巨大的考驗,而一個最大的考驗就是政府如何面對難以駕馭的股市行情。
在20年的中國股市發展史上,有過令人眼花繚亂的暴漲,也有過令人坐立不安的暴跌,多少人在暴漲中實現了快速致富,又有多少人因為暴跌而遭遇了沉重的財富損失,而政府同樣也為市場的暴漲暴跌憂心忡忡,漲了擔心過度投機,跌了又承受著來自社會方方面面的壓力,而利用股市的融資功能來為政府中心工作服務又使政府無法擺脫對股市的干預,導致中國股市快速膨脹,而市場化程度卻難以提高,投資者的短期行為嚴重。
面對中國股市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危機,政府選擇了快速出手,通過「有形之手」去化解一次又一次的危機。充滿「中國特色」的股市就在市場這只「無形之手」和政府這只「有形之手」之間的相互博弈中,一步步地走到了今天。
1997年7月1日零時,香港會展中心內,五星紅旗在雄壯的國歌聲中緩緩升起,高高飄揚。就在人們沉浸在香港回歸的喜慶氣氛中時,一場突如其來的金融風暴席捲了亞洲。一時間,整個香港金融體系風雨飄搖。危機時刻,要不要干預市場,香港特區政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難題。香港素來被稱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8月香港特區政府宣布全面救市,這在國際上引起了巨大爭議。而爭議的實質可歸結為政府與市場關系的爭論。
香港特區政府救市的行為在境外掀起了軒然大波,但是在內地,卻沒有引起多大的震動,因為在上世紀90年代,內地投資者已經習慣了政府對市場的干預行為。1996年從4月到12月,短短240天之內,中國股市出現了瘋狂上漲,投機氣氛十分濃厚,狂熱情緒彌漫市場。《人民日報》以刊發社論的形式強力干預證券市場。
1997年,中國經濟成功軟著陸,到1999年,中國經濟持續穩步發展,但中國股市卻持續低迷。中國證監會醞釀的一份推進證券市場發展的文件披露出去後,在當年的5月19日觸發了著名的「5·19」行情,《人民日報》再次發表了特約評論員文章,對「5·19」行情表示肯定和支持。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際慣例被逐步引進了中國股市。但是,中國股市的市場化改革,必須面對的重大問題是,由國家持有的非流通股股權是否能夠流通?是否可以減持?這一問題被稱作國有股減持。對於中國政府來說,這既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也是推進市場化改革所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按市價減持國有股的方案讓股市大幅下跌,政府的行為似乎違背了市場的意願,遭到了市場的否定。國務院不得不緊急停止執行國有股減持規定。
從2001年到2005年,中國股市經歷了一場歷史上最長的熊市,但證券公司的改革步伐並沒有就此停頓。從2005年起,國有股減持的說法幾乎不提,取而代之的是股權分置改革,簡稱「股改」。2006年,在中國證券市場上發行的股票不再有非流通的標簽,中國股市迎來了全流通時代。
十年一個輪回,距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十年後,又一次金融風暴來臨了。受國際金融危機等因素的影響,已經融入全球的中國經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沖擊。面對危機,中國政府迅速做出反應,國民生產總值仍然保持了9%的高增長。中國經濟這艘大船沖破激流,繞過險灘,依舊行駛。20年的中國股市正是在「計劃」與「市場」的對抗與妥協之中緩慢前行,盡管這條道路充滿坎坷險阻。
20年的時間過去了,在證券市場中,關於「看不見的手」與「看得見的手」的爭論焦點,已經不是哪只手該用,哪只手不該用,而是如何「適當地」三個字引發了新的爭論,也難倒了經濟學家。爭論還在繼續,在這一爭論引發的風風雨雨中,中國股市依舊艱難前進,並將在風雨兼程中,尋找一個最適合自己的答案。
第一財經用鏡頭記錄了這一歷程,帶領我們傾聽專家、學者和當事人娓娓道來的講述,跟隨他們的記憶回到20年前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體味當年先行者的顧慮、艱辛與執著。
⑹ 能用迅雷下載的財富與夢想中國股市1990-2010紀錄片,謝謝。
是呀是呀有資源的童鞋們共享下咯,
萬分感謝唷
⑺ 中國股市1990~2012各年收益。1990~2012歷史平均收益(幾何)標准差,夏普比率
2001年-2010年A股收益率和美國標准普爾的對比
2000年以前,A股剛成立10年,沒有太大可比性
⑻ 高分跪求 CCTV 關於中國股市20年歷史的紀錄片!!!
是《財富與夢想中國股市1990-2010》,去網路搜搜吧
⑼ 中國股市近十年出現過哪些重要的事件
你說這個問題其實你自己心裡有答案4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