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票代碼JNIZ拜託各位了 3Q
現在還沒上市,但我可以告訴你是早期著名官商胡雪岩創辦的,其葯店「真不二價」得到當時廣大群眾的贊揚,而且胡雪岩是一個大善人,而且很會做生意,並很會用人,胡慶余堂做的鹿茸,阿膠,人參,冬蟲夏草都是極品 胡慶余堂國葯號又名胡慶餘堂。 胡慶余堂是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胡雪岩創辦的國葯店。胡慶余堂葯店,以宋代皇家的葯典為本,選用歷朝歷代的驗方,以研製成葯著稱於世,一直到今天仍為中外人士所喜用,它和北京的同仁堂並稱為中國著名的南北兩家國葯老店。 在杭州秀麗的吳山北麓, 坐落著氣宇軒宏、金碧輝煌的古建築群,這就是聞名遐邇的「江南葯王」——胡慶余堂國葯號。其名取自《周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胡雪岩原欲取其名為余慶堂,後應秦檜用過余慶堂,故改之為慶余堂。它是國內保存最完好的國葯字型大小,也是國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徽派商業古建築群。胡慶余堂是清末著名紅頂商人胡雪岩集巨匠、摹江南庭院風格耗白銀三十萬兩於1874年創立,整座建築猶如仙鶴停駐在吳山腳下。胡慶余堂承南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廣納名醫傳統良方,精心調制慶余丸、散、膏、丹、濟世寧人。 「北有同仁堂,南有慶余堂」,傳播著「江南葯王」長盛不衰的故事。在中國雖然有數不清的大大小小的中葯號,但最有名的被大家公認的只有"兩家半"——北京的同仁堂算一家,杭州的胡慶余堂算一家,廣東的陳李濟算半家。而同仁堂與陳李濟的古建築包括作坊已被全部拆掉,換成新造的房子,沒有傳統特色,只有胡慶余堂保留了下來。古樸中隱現著幾分神秘,優雅里蘊藏有文化積淀。在悠久的歷史中,胡慶余堂沉澱的豐富獨特的文化,它可以說是中國傳統商業文化之精華。 胡慶余堂中葯博物館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中葯專業博物館,她是在胡慶余堂古建築群的基礎上創建而成。參觀者來到這里,既能博覽中國醫葯寶庫的精華,又能觀賞胡慶余堂古建築的風貌。中葯博物館建築面積四千多平方米,分別由陳列展廳,中葯手工作坊廳,養生保健門診、營業廳和葯膳餐廳等五大部分組成。置身陳列展廳,就能從大量的介紹和寶物中,了解中國醫葯學的發展歷史,了解華佗、扁鵲、李時珍等歷代名人的軼聞趣事,在觀賞到胡慶余堂現存的各種珍貴的制葯文物的同時,領略全國著名中成葯廠的風采。在手工作坊廳中,經驗豐富的老葯工將觀眾作精彩的現場手工和中葯材切片等操作表演。參觀者如果看後也想自己動動手嘗試,可以在「興趣室」里用傳統的手工操作工具,親自體驗古代的制葯工藝,從中獲得樂趣。館內還設有中醫傳統養生保健門診。屆時身懷絕技的中醫葯名家將為參觀者提供各項醫葯保健服務。 營業廳是胡慶余堂對外營業的一個窗口,也是中葯博物館向參觀者提供的選購葯物的場所。參觀者在這里可以選購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地道中葯材,胡慶余堂出品的各種優質中成葯產品及全國各大中葯廠的名、特、優產品。葯膳餐廳是中葯博物館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取中葯之功能,中菜之風味,將聞名世界的中國菜與中醫葯科學地結合起來,使人們在品嘗佳餚中領略防病強身,延年益壽之妙趣。[編輯本段]溯源 從南宋建都臨安(今杭州)到明、清兩代,清河坊一帶形成了一條葯鋪長廊。其中如南宋的保和堂、明朝的朱養心膏葯店;晚清的「六大家」胡慶余堂、葉種德堂、方回春堂等。胡慶余堂全面繼承了南宋官方制定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制葯技藝和行業規范。從這一意義上講,杭州是「古代中醫葯典」的發跡之地,而胡慶余堂則秉承了這一良好的傳統。 胡慶余堂以宋代皇家葯典《太平惠民和濟葯局方》為基礎,收集各種古方、驗方和秘方,並結合臨床實踐經驗,精心調制慶余丸、散、膏、丹、膠、露、油、葯酒方四百多種,著有專書《胡慶余堂雪記丸散全集》傳世。至今仍繼承祖傳驗方和傳統制葯技術,保留了大批的傳統名牌產品。胡雪岩故世後,胡慶余堂曾數次易主,但店名仍冠以「胡」字,「胡慶余堂」信譽聲名遠揚。 [編輯本段]文化特色 在悠久的歷史中,胡慶余堂沉澱的豐富獨特的文化,可以說是中國傳統商業文化之精華,也是胡慶余堂百年老店經久不衰的法寶之一,其中要數「戒欺」文化最為深入人心。 1、是乃仁術 胡慶余堂門樓上現今還保留著創始人胡雪岩所立「是乃仁術」四個大字,它表達了胡慶余堂創辦葯業是為了濟世、廣濟於人。這四個字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醫者,是乃仁術也。」更反映了當時就有難能可貴的誠實守信和治病救人的仁義。數百年來胡
B. 麥校勛的紅頂英雄—麥校勛
蓮花海鮮酒樓出現有點傳奇玄乎色彩。
蓮花海鮮酒樓位於一、二環路之間,原為魚苗養殖場。聽說一風水先生停足勘察預言道:若在池塘中挖一口深井,若有泉水汩汩上來,建酒樓必定生意興隆。當時池塘四周雜草叢生,一環路剛修好,二環路沒有建成,一條泥路側邊經過,遠離廠區、住宅區,位置偏僻,鬼影無幾只,建酒樓裨鬼吃?眾人猜疑,一點都不看好。
當時麥校勛、陳啟平早期涉足商海,經營有方,商業原始資本積累豐裕,有意轉行,尋找資金出路,於是得高人指點,1991年與麥仲穩3人合夥在水中建起一座高三層富麗寬敞的蓮花酒樓,專營生猛海鮮。鮮蹦活跳的基圍蝦、糕蟹、斑魚等海鮮堂堂皇皇地擺滿桌面,引領吃海鮮10餘年之久。
正如風水先生所預言一發不可收拾,三位老闆賺到笑。90年代初期,整個東莞海鮮酒樓屈指可數的時代,「去長安蓮花吃海鮮」是句時尚的主題詞,吸引鄰近鎮區的不少客人。長安人來往接待、婚嫁、彌月、喜慶宴請等都喜歡選擇蓮花。
蓮花曾兩度改建擴充裝修,布局更合理,場面更豪華,曾藉助歌舞時裝隊助興,生意火爆一時無兩。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1994年麥仲穩拆股另起爐灶,鄰建仲記海鮮酒樓,龍虎爭斗,美食益街坊,這是後話。
2001年蓮花酒樓拆除欲改建他用,但因市政規劃而閑置。應驗古語: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但無論如何,蓮花海鮮酒樓為麥校勛、陳啟平帶來了名利雙收,財源滾滾來,成就名震長安的一代富豪。風光無限的麥校勛,長安商會創始會長,市政協常委,省政協委員。
一代紅頂商人,亮相莞邑
蓮花海鮮酒樓的成功更重要的使他們嘗到了甜頭,激勵了他們進軍飲食服務業的膽量和豪氣。2000年6月份與其它4位股東融資3300多萬元出其不意競投得原莞長線邊大嶺山鎮繁華黃金地段75畝,籌建五星級豪京國際大酒店,一時傳為佳話,震動大嶺山,驚呼「犀利的有錢長安佬」,打亂了當地鎮政府的如意算盤,捶胸頓足後悔「大意失荊州」。
「沉默不是懦弱」,列寧說過,退一步為進兩大步。絢爛之極歸於平談。在當今政府主導調控市場變幻莫測的微妙關系中,商人畢竟是商人,識時務是生存的基本技能。審時度勢,學會收斂鋒芒,避開焦點,注重韜光養晦,養精蓄銳,商人本位,矢志不移,伺機東山再起,適時出手,一連串低調收購行動,獨資擁有,令世人驚羨。
2000年1月購買大嶺山160畝商業開發用地,興建城市中心花園!
2000年5月並購銀河工業城有限公司!
2000年11月成立方達實業有限公司!
2001年3月成立方達環宇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2001年7月控股(五星級)帝京酒店!
2003年5月收購三星級蓮城酒店有限公司!
2003年10月收購長榮置業有限公司!
2004年麥校勛重振江湖,成為街談巷論的熱門人物。長榮五金廣場升級為國家級,11月份舉辦第四屆中國(長安)機械五金模具交易會。1.438億鯨吞的蓮城酒店,注資8000萬元全新包裝面市,煥然一新。蓮花酒樓原址籌建蓮花國際商業廣場。一系列重拳出擊,叱吒風雲,全面展開新一輪攻勢。
方達集團成員機構
香港中港通集團(直通巴)有限公司
廣安(香港)有限公司
澳門方達環宇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廣東蓮花(集團)實業有限公司
東莞市方達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東莞市蓮城酒店
東莞市蓮城物業發展有限公司
東莞市銀河工業城開發有限公司
東莞市方達實業有限公司
東莞市方達環宇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東莞市方達電子工業有限公司
東莞市萬利達工業有限公司
東莞市方達建材有限公司
東莞市長榮置業有限公司
東莞市利源油庫
東莞市蓮花酒樓
財富乘數效應增長,爭取控股2-3個上市公司,是麥校勛拼搏的終極目標。現在所有的一切都是為這個宏偉目標鋪墊,添磚加瓦。為此不懈努力,1999年9月創建方達集團,5年奮進發展有轄下10個子公司涉足石油、酒店、地產、工業、進出口多行業,公司分布長安、北京、香港、澳門等地,員工3000多人,總資產近25億元,榮獲東莞市50強民營企業。聘請高級顧問出謀獻策,全面為上市密鑼緊鼓夯實基礎,為方達集團品牌戰略強筋壯骨,致力打造中國民營企業「航空母艦」。
民營企業集團豪言壯語的擴張,多元化遍地開花,高速增長,無法逥避一個現實難題:資金、管理。標王中山愛多一夜崩潰,金正破產,德隆體系神話破滅。一如當年南德、巨人、三株、飛龍等為我們還原這樣一個事實:民企通病的簡易重復,無不是在急劇的擴張中轟然而倒。中國企業7.02歲的平均壽命,民企兵敗如山倒,根源在於資金鏈斷裂和管理混亂。方達集團未來發展必須學會逾越這兩道鬼門關。對民企我們不奢求誓要進入中國100強,但希望至少能保存百年老店。
在中國做大企業首先要學會做政治家,但一個企業家對於政治的把握,最終是有限度的。政經博弈游戲規劃無時無刻不在考驗每位紅頂商人的智慧。從洋務運動開始,中國的商人深知在中國的社會環境中,把事情做好不那麼容易,必須要對當時的歷史和文化了解得相當透徹,「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在麥校勛的倡導和全力推動下,1996年成立長安商會,領導一群人弛聘商海。1997年起旗幟鮮明樹起民營大旗,曾一度顯示出強大的民間力量影響長安政治經濟發展。極大推動民營企業全方位介入各個投資領域,尤其為涉外企業中下游的配套生產性服務,掀起民營投資工業的熱潮,奠定了今天民營經濟勃勃生機,為未來上升成為經濟主體打基礎,與外資企業共同撐起長安經濟,麥校勛會長功勛卓越。
麥校勛身先士卒,在推動商會蓬勃發展的同時,也促使自己從個體戶蛻變成企業家,從單一飲食業向多元化進軍,從商業資本進化實業資本,正全力邁向金融資本。方達集團崛起,宣告他商人本色盛世英雄獨立登場,進入一個嶄新里程,在長安的大地上抒寫著自己的輝弘巨章。
C. 上海紅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上海紅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2007-11-06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青浦區趙巷鎮民實路91號3247室。
上海紅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10118667819209L,企業法人劉君,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上海紅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信息、計算機軟硬體科技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轉讓、技術咨詢,室內裝潢設計,銷售計算機軟硬體及輔助設備、服裝服飾、日用百貨、工藝禮品(象牙及其製品除外)、數碼產品。 【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上海紅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D. 北京北方紅頂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北京北方紅頂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08月11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技術開發等。
法定代表人:鄭大軍
成立時間:2009-08-11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0301217050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東城區西草市街108號
E. 同仁堂股票信譽最強的地址
現在還沒上市,但我可以告訴你是早期著名官商胡雪岩創辦的,其葯店「真不二價」得到當時廣大群眾的贊揚,而且胡雪岩是一個大善人,而且很會做生意,並很會用人,胡慶余堂做的鹿茸,阿膠,人參,冬蟲夏草都是極品 胡慶余堂國葯號又名胡慶餘堂。胡慶余堂是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胡雪岩創辦的國葯店。胡慶余堂葯店,以宋代皇家的葯典為本,選用歷朝歷代的驗方,以研製成葯著稱於世,一直到今天仍為中外人士所喜用,它和北京的同仁堂並稱為中國著名的南北兩家國葯老店。 在杭州秀麗的吳山北麓, 坐落著氣宇軒宏、金碧輝煌的古建築群,這就是聞名遐邇的「江南葯王」——胡慶余堂國葯號。其名取自《周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胡雪岩原欲取其名為余慶堂,後應秦檜用過余慶堂,故改之為慶余堂。它是國內保存最完好的國葯字型大小,也是國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徽派商業古建築群。胡慶余堂是清末著名紅頂商人胡雪岩集巨匠、摹江南庭院風格耗白銀三十萬兩於1874年創立,整座建築猶如仙鶴停駐在吳山腳下。胡慶余堂承南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廣納名醫傳統良方,精心調制慶余丸、散、膏、丹、濟世寧人。「北有同仁堂,南有慶余堂」,傳播著「江南葯王」長盛不衰的故事。在中國雖然有數不清的大大小小的中葯號,但最有名的被大家公認的只有"兩家半"——北京的同仁堂算一家,杭州的胡慶余堂算一家,廣東的陳李濟算半家。而同仁堂與陳李濟的古建築包括作坊已被全部拆掉,換成新造的房子,沒有傳統特色,只有胡慶余堂保留了下來。古樸中隱現著幾分神秘,優雅里蘊藏有文化積淀。在悠久的歷史中,胡慶余堂沉澱的豐富獨特的文化,它可以說是中國傳統商業文化之精華。 胡慶余堂中葯博物館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中葯專業博物館,她是在胡慶余堂古建築群的基礎上創建而成。參觀者來到這里,既能博覽中國醫葯寶庫的精華,又能觀賞胡慶余堂古建築的風貌。中葯博物館建築面積四千多平方米,分別由陳列展廳,中葯手工作坊廳,養生保健門診、營業廳和葯膳餐廳等五大部分組成。置身陳列展廳,就能從大量的介紹和寶物中,了解中國醫葯學的發展歷史,了解華佗、扁鵲、李時珍等歷代名人的軼聞趣事,在觀賞到胡慶余堂現存的各種珍貴的制葯文物的同時,領略全國著名中成葯廠的風采。在手工作坊廳中,經驗豐富的老葯工將觀眾作精彩的現場手工和中葯材切片等操作表演。參觀者如果看後也想自己動動手嘗試,可以在「興趣室」里用傳統的手工操作工具,親自體驗古代的制葯工藝,從中獲得樂趣。館內還設有中醫傳統養生保健門診。屆時身懷絕技的中醫葯名家將為參觀者提供各項醫葯保健服務。營業廳是胡慶余堂對外營業的一個窗口,也是中葯博物館向參觀者提供的選購葯物的場所。參觀者在這里可以選購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地道中葯材,胡慶余堂出品的各種優質中成葯產品及全國各大中葯廠的名、特、優產品。葯膳餐廳是中葯博物館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取中葯之功能,中菜之風味,將聞名世界的中國菜與中醫葯科學地結合起來,使人們在品嘗佳餚中領略防病強身,延年益壽之妙趣。[編輯本段]溯源 從南宋建都臨安(今杭州)到明、清兩代,清河坊一帶形成了一條葯鋪長廊。其中如南宋的保和堂、明朝的朱養心膏葯店;晚清的「六大家」胡慶余堂、葉種德堂、方回春堂等。胡慶余堂全面繼承了南宋官方制定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制葯技藝和行業規范。從這一意義上講,杭州是「古代中醫葯典」的發跡之地,而胡慶余堂則秉承了這一良好的傳統。 胡慶余堂以宋代皇家葯典《太平惠民和濟葯局方》為基礎,收集各種古方、驗方和秘方,並結合臨床實踐經驗,精心調制慶余丸、散、膏、丹、膠、露、油、葯酒方四百多種,著有專書《胡慶余堂雪記丸散全集》傳世。至今仍繼承祖傳驗方和傳統制葯技術,保留了大批的傳統名牌產品。胡雪岩故世後,胡慶余堂曾數次易主,但店名仍冠以「胡」字,「胡慶余堂」信譽聲名遠揚。 [編輯本段]文化特色 在悠久的歷史中,胡慶余堂沉澱的豐富獨特的文化,可以說是中國傳統商業文化之精華,也是胡慶余堂百年老店經久不衰的法寶之一,其中要數「戒欺」文化最為深入人心。 1、是乃仁術 胡慶余堂門樓上現今還保留著創始人胡雪岩所立「是乃仁術」四個大字,它表達了胡慶余堂創辦葯業是為了濟世、廣濟於人。這四個字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醫者,是乃仁術也。」更反映了當時就有難能可貴的誠實守信和治病救人的仁義。數百年來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