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股市的前景和市場是怎麼樣的
一、中國股市發展情況概述
中國股票市場以上證指數為參考經歷了從2005年12月開始中國股市政策性的股改及GDP連續高速增長的大好經濟環境下造就了上證指數高達6124.04點的所謂的政策性大牛市。但是中國GDP7%以上的高速增長其中房地產拉動因素據高盛公司經濟學者測算高達4%以上,餘下的3%左右才是真實的實體經濟對GDP的貢獻,所以從2007年到2014年末中國股市一直處於下跌的熊市中,股市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雖不為國內某些經濟學家的認同,但股市具有反映經濟發展的提前效應。
中國經濟連續十幾年的高GDP增長而中間沒有出現一個有效的回調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屬於罕見的個案,各地方土地財政政策造成了中國除沿海城市以外多城市出現嚴重供過於求的「鬼城」現象,中國經濟正面臨著類似美國2008年出現的房產嚴重供大於求而引發的次貸危機。
美國從2002年到2008年經濟案例告訴我們:美國經濟的潛在增速在2002年之後再次出現中長期的下降趨勢。在美國互聯網+泡沫破滅沖擊之後,美國經濟技術與設備投資均有所放緩。為了調控經濟下滑,以美聯儲為代表的美國決策機構挑選了房地產市場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配套政策包括降息,放鬆監管運用各種金融財政政策等。最終結果培育出一個很難控制的金融泡沫。由於美國前期各種經濟,財政政策的過分使用,使得最後用簡單但殺傷性大的貨幣寬松政策,希望通過一定有效的通貨膨脹來帶動經濟的復甦及改變通縮讓經濟緩慢運行的局面。主要的切入點就是刺激美國股市。優點在於:股市上漲,實體企業市值增加,股東可以套現股份獲得資金來源;股東無需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貸款而獲得流動資金;企業解決資金問題,為再投入發展生產提供良好基礎。
美國道瓊斯從2009年的7500點一路慢牛到2015年3月的18116點,經濟已出現從下降---復甦—到增長的演變。美國接下去的財政政策當然是結束前期大量的貨幣投放對經濟的刺激政策,通過未來美元加息回籠過多的貨幣以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但是,美元的升值已經對中等發展及發達國家造成經濟沖擊,美元似乎又回到90年代美元對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匯價,唯獨少數幾個國家,包括中國。
二、對中國股市未來走向的研判
我們再來分析下中國目前的股市與未來發展方向。中國在經歷了7年多的熊市後終於在2014年底出現曙光。7年前的股改造成原非流通股股東與部分流通股股東瘋狂套現而沒有再次把套現的資金投入實體經濟而是為賺快錢效應而投入房地產及相關行業,實體經濟的低速與緩慢增長造成實體經濟在股市的表現差強人意,中國政府也清楚認識到目前及中國經濟存在的危機與機會。其實,人民幣對美元有效貶值能夠帶動出口增加外匯收入及實體企業的發展,但是,政府盡量讓人民幣緩慢貶值的努力是希望不因為貨幣貶值,資金外流而引發房地產次貸危機,畢竟房地產已從香餑餑變成了過剩的燙手山芋。從周小川行長的公開講話似乎已證實中國政府對通過股市虛擬經濟的繁榮能夠帶動實體經濟的認識轉變,畢竟2008年4萬億的強刺激已經給經濟帶來傷害,如果再次通過發行貨幣來刺激經濟必將造成更大的通貨膨脹,經濟失速,但由於實體經濟企業的技術投入,規模擴展等關鍵領域沒有實現很大的創新與發展,如果投入更多貨幣卻不能給實體企業帶來根本性的轉變那隻能讓多餘的資金又再一次被投入已經過剩的房地產領域,那累加的危機後果更難以想像。 跟隨中國政府的規劃與目前市場的實際,我們發現中國政府在模仿美國次貸危機後的經濟發展模式與財政政策。主要通過刺激股票市場的發展,虛擬經濟的繁榮來解決實際貨幣投放量問題。當企業市值增長後,股東拋售股份的套利可以解決資金流問題,普通投資者通過股市的投機行為獲利從而可以有錢進入消費,房地產投資等領域,
具體政策扶植可以看到:降准降息股市制度的改革實現滬港通,深港通,放鬆QFII資金額度與投資限制,讓外資一起參與股市的投機或投資,吸引資金內流,防止資金外流對經濟的沖擊;放鬆新三板交易制度,促進新型創業企業的合理,有效成功成長,扶植新的中小企業,同時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解輕政府負擔;放鬆股票私募基金的管制,增加公私募的並軌發展以增加股市投資活力;放鬆對證券公司與期貨公司的資管業務及一對多的投資理財限制;允許證券公司可以開展有限的代客理財業務等多項實際有效的措施。 目的就是希望通過緩慢的牛市,模仿美國經濟從下降,復甦走向可控合理增長。美國道瓊斯從2009年的7500點一路慢牛到2015年3月的18116點經歷了六年時間,中國股市從2005-2007年2年的牛市到2007-2014年底7年的熊似乎告訴投資者中國股市的牛熊轉換已經開始。
② 2016年股票行情會怎麼樣
全年的話,應該是低開高走。全年均線估計相對緩慢攀升,散戶可逢低買入,逢高拋出,嚴格設置止損線。這誰也說不準
③ 股票還在震盪,大家看中國股市前景如何
中國的股市還是個不成熟的孩子,並且還沒有個好家長和社會成長環境
④ 2016年中國核電股市前景怎樣
核電行業是潛力股,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核電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在國內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和向國際社會減排承諾雙重壓力之下,我國能源領域供給側改革正在提速,核電將繼續收益。
國電投明確,核電業務也是未來發展重點。目前國電投所掌握的第三代核電技術在堆型和安全性上,均處於國際領先。2016年有望獲得的土耳其的土三核電項目,預計中國將和美國西屋聯合競標,競爭力強。
十三五規劃明確到2020年能源消費控制在50億噸標准煤以內,同時中國將擴大鈾儲備。中國擬2020年運行核電產能5800萬千瓦;擬在建核電產能超過3000萬千瓦,符合我們此前的預期。
看好核電作為「清潔,高效,安全」能源的未來潛力!
⑤ 2016年底中國的股市怎麼啦
事實上,2016年中國的股市並沒有怎麼樣,它只是在比較客觀的反映經濟的發展情況。
經濟發展就像跑步一樣,高速奔跑一段時間的人需要慢下來調整自己的節奏,之後如何則要看調整的效果。
其實對於目前的經濟現狀,在宏觀層面早有預示,比如,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到的新常態正是對中國未來經濟走向的一個指向,也就是既防止經濟因過熱而失控,又防止因硬著陸而形成的經濟萎靡,我想,這也就為經濟與股市的發展定下了基調。
按照這個思路,中國股市想要短時間內復制去年的大漲概率幾乎為零,至於什麼時候改觀那要看政策的導向、經濟的發展、市場的情緒。但如果合理的度過了這段經濟震盪期(就像G20設計的一樣),將來的中國股市再次啟航也是可以預期的。
建議投資時不要被市場的情緒影響了自己的情緒,而要用冷靜理智的態度去研究市場 。
⑥ 中國股市後市如何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後市有破2000看低1500的中期趨勢.
從8月12日開始的這個震盪箱體已經持續了16個交易日了,雖然中間經過過一次靠謠言帶來的大漲不過,謠言就是謠言,隨著謠言的破滅大盤繼續震盪走低,中間的紅盤游資的抄底力度越來越弱,而大盤如果繼續被均線壓制下去震盪走低無法突破,那大盤破位看低2000點就是很輕松的事了.短線請注意2388的均線壓制區域,如果無法放1100億以上的巨量突破並站穩,就不要期盼有較大的反彈空間,後市還會繼續探底創新底的.大盤只有放巨量站穩了2388才有看高2430這個壓制區域的機會.短線繼續有所謂的利好在市面上謠傳,機構放出來配合出貨的概率很大,不要對政府出政策抱太大希望.投資是理性的活動不要有太多的感性因素在裡面. 而近期市面上公布的8月機構凈加倉100多億的消息小心有貓膩,因為在大漲時候機構都是較大規模凈減倉,地量的時候也是凈減倉,我不知道這100多億凈加倉是怎麼算出來了,小心又是套散戶的套子。謹慎相信。
現在市面上的利好謠言很多,主要是以下方面,
1、證監會「二次發售」解決大小非 (證監會相關人士已經表態,二次發售只是打散大小非使解禁的集中度降低,不限制大小非解禁,同時表示,限制大小非是違背股改精神和市場的行為國家不會限制的,該消息屬於重大利空,如果有投資者能夠看懂?)
2、融資融券的可能在奧運後出台(沒得到證實)
3、摩根大通龔方雄放言政府將出台千億級的經濟刺激方案(周二該黑嘴表態所謂的千億級經濟刺激方案只是自己認為國家應該出的,不是國家有出的計劃和想法,該傳言也遭到了李嘉誠的否認,勸投資者理智點面對現在的行情,他認為到09年為止股市不會太理想,投資者要謹慎介入)
4、據非常接近證監會高層人士可靠消息,將於8/2*宣布印花稅即日起調整為雙向徵收0.05% (沒得到證實)
5、暫停三個月的新股上市審批 (沒得到證實)
6、國家平準基金將入市救市(相關發言人表示,平準基金現在還沒組建,而且組建的資金來源暫時無法確定,所以較長時間內不可能入市,中等利空)
7、政監會組織基金經理開會,會議上的重點議題就是救市(但是有與會經理表示,會上更本沒有談到救市,主要是關於基金發行的部分議題)
而傳言始終是傳言,利好謠言並沒有出現,大盤出現了意料中的回落,把那天大漲跌掉了一大半,而新的資金統計大漲當天靠謠言的掩護基金、保險和QF2凈減倉40.8億,而前幾個交易日累積估算凈減倉在150億左右,注意風險了,如果基金真的這么看好後市行情不該現在減倉。機構出貨的意志和之前一樣堅決,出謠言就是機構出貨的時候。在紅七月行情進行過程中有過無數的眾多利好傳言帶來了游資推動的那波行情,但是結果呢?都要到8月底了傳言的利好都沒出來.所以穩健的投資者建議等待官方公布利好後才介入穩健獲利,而不要被游資和減倉的機構忽悠了,每次真正有利好政策出來的時候,政府都是悄悄的進村,而沒有出現過提前一個多月干叫喚的情況,是機構製造謠言方便出貨還是真的有利好,多思考下吧,再考慮自己是不是要介入。大盤出現了連續很多個交易日的均線壓制震盪走低行情,就算又傳出什麼利好謠言再沖一波,沒兌現的情況下,還是會去2000點的.請參考前幾次運行情況,防止連續多個交易日出現均線壓制震盪走低行情後破位大跌。控制倉位控制風險,大盤短線又要選擇方向了。
而基本面投資者現在也將面臨一個壞消息878家公司半年報:雖然每股收益小幅度增長1分錢,但是增速已經大幅度減緩,凈利潤增長現金流下降,降幅高達64.47%,但總體現金流下降並不意味著所有的行業現金流都出現下降,如採掘業上半年現金流同比就有較大增長。這也是美國次貸危機和中國宏觀調空的的雙重作用,隨著宏觀調空的繼續深入,業績面支撐股市上行的壓力更大,在遇到大小非解禁的高峰期將近,大盤長期趨勢不樂觀.
⑦ 中國股市的特點是什麼,前景會如何.
1.我國股市正處於調整階段
我國的滬深股市是從一個地方股市發展而成為全國性的股市的。在1990年12月正式營業時, 上市的股票數量只有為數很少的幾只,其規模很小,且上市的股票基本上都是上海或深圳的本 地股,如上海老八股中只有一支是異地股票。在其股市的發展中,由於缺乏戰略性的考慮,造 成了資金的擴容與股票的擴容不同步,特別是資金擴容,其速度遠遠快於股票擴容。在1991年 至1996年的五年間 ,股票營業部從數十家擴展到現在的近3000家,入市資金從10多億元增加 到現在的3000多億元,而上市公司卻只從當年的近20家增加到現在的400多家,上市流通的股 票只有300億股。股市的供求關系極不平衡,這樣就造成了股價在最初兩年出現暴漲的局面。
上海股市從1990年12月開始計點,1992年年底就上升到了780點,平均年漲幅達到179%;深圳 股市從1991年4月開始計點,1992年底也漲到了241點,年均漲幅也有68.5%。 由於股價在開始兩年漲幅過度,伴隨著股票的擴容,在1993年上半年股價達到歷史性的高度 後,股價就停步不前,滬深股市就進入艱難的調整階段。1993年滬深股市收盤指數分別為833 點和238點,1994年收盤指數分別為647點和140點,1995年的收盤指數分別為555點和113點。 根據國外股票指數的上漲速度和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國股市這種調整估計還要相當時日。如國 家不出現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上證綜合指數若要在1000點站穩,大概還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 。
2.供不應求 我國股市股民多、入市的資金額度大,而上市流通的股票少,股市呈現出明顯的股票供不應 求局面。據初步統計,到1996年10月底,滬深股市登記在冊的股民約有1800萬,而同期滬深股 市的流通股規模約為300億股,平均每個股民擁有的股票只有近1700股。據初步估算,我國上 市公司1995年的每股稅後利潤不到0.30元,平攤下來,股民人均收益最多隻有500元,按人均 入市資金20000元計算,股票投資的收益率(不計交易稅、費)只有2.5%,只相當於活期儲蓄 利率。而由於股民在股市中頻繁交易,其上繳手續費及交易稅之總和往往比流通股的稅後利潤 之和還要多。
3.股市交投過旺
由於我國股民投機性較強,其入市的動機主要是以搏差價為主,所以許多股民以炒股票為業 。股市稍有風吹草動,便買進殺出,追漲殺跌之風盛行,股市的交投極其活躍。如國外一般成 熟股市股票的年均換手率不到40%,而我國股市的年均換手率卻超過600%,是國外成熟股市的 15倍。
股市交投過旺一方面造成股市的暴漲暴跌,如美國紐約股市從開辦到現在的200年間,日漲跌 幅度超過3%的只有10次,而滬深股市漲跌幅超過3%的時間卻要佔整個交易日的20%以上。交投 過旺的第二個後果就是造成股民的交易成本上升,1996年1-10月,滬深股市的股票成交量達1 .3萬億元,股民上繳的交易稅、手續費近200億,而今年上市公司流通股的稅後利潤估計只有 近100億。收入與支出相比,支出多100億,這樣就使整個股民稱為虧損一族。
4.股市尚待規范
我國股市是由地方股市發展起來的,且中央政府對股市的監管從1992年下半年才開始,股市 的運作還尚待規范。從宏觀管理方面來講,其一是對股市的規律還缺乏統一的認識,具體表現 在相關的政策缺乏科學性和連續性,如股市擴容及上市指標的控制仍沿用額度控制的方法。其 二是對股市的發展缺乏長遠的規劃,如國家股、法人股並軌問題,沒有一個具體的實施計劃。 其三是對股市的監管力度明顯不足,如對信息披露的監管、對制止機構大戶聯手操縱股市等問 題力度明顯不夠。
從證交所方面來講,雖然滬深股市已稱為全國性的股市,但證交所仍歸口地方管理,且證券 交易稅的一半歸地方財政,證交所的地方利益傾向十分嚴重,主要表現在兩個交易所都將成交 量的大小作為工作目標(成交量大就可多收交易稅),所以對有利於活躍股市成交的一些不規 范行為的制止明顯不力。
從券商方面來講,其一方面在自營業務中利用資金實力對股價進行操縱,以從中漁利;另外 為配合新股的順利發行,往往採用認為造市的方法,拉抬股價,引股民上鉤。
上市公司方面,為了新股的發行或配股的順利完成,在信息披露方面一般是報喜不報憂,隱 瞞一些重要的不利信息,且經常高估利潤指標。而一旦股票上市發行成功,則發表聲明更改盈 利預測或發表所謂的道歉聲明來掩蓋錯誤。
⑧ 2016年中國核電股市前景怎樣
核電技術發展:自1951年12月美國實驗增殖堆1號(EBR-1)首次利用核能發電以來,世界核電至今已有60多年的發展歷史。截止到2005年年底,全世界核電運行機組共有440多台,其發電量約佔世界發電總量的16%。
核電是一種技術成熟的清潔能源,與火電相比,核電不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和二氧化碳。以核電替代部分煤電,不但可以減少煤炭的開采、運輸和燃燒總量,而且是電力工業減排污染物的有效途徑,也是減緩全球溫室效應的重要措施。
相對於其他能源,核電還具備年利用時間長的優勢。核電年利用小時數可達7,000小時左右,由於相比其他能源特別是風電與太陽能等新能源電力供應穩定,因此更適合作為電網中主要的電能來源。
我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比較完整核工業體系的國家之一。目前,我國能源結構不合理,長期以來煤電佔比達到80%以上。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我國擁有在運行核電站11座共23台機組,總額定裝機容量為20,330.58M瓦;2013年,我國核發電量占總發電總量的2.39%,遠遠落後於世界平均水平。煤電佔比過大加劇了環境和運輸壓力。在國內能源緊缺和環保壓力增大的背景下,隨著核電技術的日益成熟,我國對核電發展的戰略由「適度發展」、「推進發展」調整為「積極發展」。
到2020年,中國核電總裝機容量達到4,000萬千瓦,在建1,800萬千瓦,核電裝機容量佔比達到4%,核電年發電量達到2,600-2,800億千瓦時。
按照調整後的規劃,2020年我國核電運行裝機容量將為7,0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
按照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達到7,000萬千瓦,在建裝機容量在3,000萬千瓦計算,則預計至2020年間凈增裝機容量約為5,543萬千瓦,按照單位投資額1萬元/千瓦裝機容量計算,核電總投資額5,543億元左右,其中設備投資達到2,771.50億元左右。
2014年,中國核電行業的產能穩定增長,行業的利潤總額較上年有所增加,說明中國核電行業經營效益有所好轉。2014年核電行業實現利潤總額129.4億元,比2013年增長13.59%
根據《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到2020年,我國在運核電裝機達到5800萬千瓦(預計發電佔比約6%),在建3000萬千瓦。由於2011年福島事故的影響,我國2015年預計可以達到裝機2500萬千瓦,在建3200萬千瓦,但這使得我國在無法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外,還將給「十三五」規劃目標帶來相當大的壓力。因此2016年核電重啟工作開始逐步開展。
而核電行業跟其他行業「一聲令下」就大幹特干不同,無論從人力資源還是設備訂貨周期還是項目前期工作時間,核電都無法快速響應,因此外界期盼的核電項目快速上馬可能在短期內無法實現,預計這一階段大概要持續3年左右時間,也就是2018年開始核電才會進入至快速擴張的軌道中。
因此,我們預計,2016-2018年年均開工6-8台機組,2018-2023年將是核電開工建設高峰期,視經濟發展情況及成本下降,用電量增長情況,預計年均開工10-15台機組。